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导师通常会用哪些标准挑选学生?

能柔能刚
考研与高考的3433656132最大不同点就在于,考研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报考之前是学生在选学校、选导师,进入复试之后,是导师在选学生。通常情况下,导师往往会使用这5条标准来挑选研究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5条标准,你是否都知道。初试成绩高不高通常,研究生导师挑选学生的第1个标准,主要是依靠考生的初试成绩来作出判断。在复试之前,导师通常和考生没什么接触。对于考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判断,往往还是来源于考生的初试成绩。从这个角度,那些初试成绩发挥出色的考生,更容易获得导师较高的印象分。英语能力好不好现在的研究生考试,不考英语的专业非常少。这是因为,想要成为一名研究型人才,英语能力差,简直寸步难行。英语能力不好,这就意味着,对于大量的外文文献,你基本上没有阅读理解能力。不能阅读外语,你就没办法知道你的外国同行们在研究什么,只能通过阅读中文文献来开展研究,视野比较狭隘。因此,即便是一部分古汉语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同样需要考英语,就是基于这个原因。科研基础扎实不扎实研究生复试的时候,作为导师,最看重的另外一个要点就是考生的科研素质强不强、扎实不扎实。毕竟,导师录取研究生之后,是要带着研究生做研究、做项目、做课题的,从这个意义上,如果一名考生,在复试阶段表现出扎实的科研基础,更容易得到导师的青睐。沟通能力强不强研究生学习阶段,沟通能力强不强,也是能否胜任学术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能力。如果沟通能力不行,和导师之间的交流,就容易出现偏差,大家在研究分析、观点上,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不利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因此,如果一名考生沟通能力很一般,导师也不会优先选择他。学习态度好不好对于导师而言,选不选一个本科生做自己的研究生,也还要观察其学习态度好不好。实际上,本科生考研,进入复试阶段的考生,大家在研究基础上的差别并不大。因此,导师通常更关注考生的学习态度。如果一名考生,在复试阶段表现出更积极上进的心态,导师就会觉得“孺子可教”,更容易将其纳入自己的研究团队。

导师会如何选择研究生?

手挠顾指
正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思吾往焉广西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研究生如何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科目:科技论文写作授课教师3433646432:胡迎春专业班级:2012级企业管理考生姓名:周 亮考生学号:20120501066提交日期:2013年6月20日研究生如何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摘要: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少研究生与导师交流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师生关系僵化,本文针对研究生处理与导师关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融洽处理与导师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关系0引言在导师负责制[1]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下,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全程的、全方位的指导,这种指导不仅是在各类论文写作方面,甚至还包括学习、生活中的为人处事。由于接触面广、交流频繁,加之心智模式不够健全,研究生处理与导师关系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僵化。1 研究生处理与导师关系时存在的问题1.1对导师缺乏必要的了解,不会主动联系导师很多研究生不会主动获取导师信息,对导师性格特征、工作态度、方式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信息知之甚少,信息的缺乏势必导致沟通障碍增多,师生融洽相处[2]的磨合期增长。1.32.22.4[4]Key words:

研究生应该如何选择导师~~~

虽乐
独有之人
很多学生选研究生导师,喜欢选那种名头特别大的,或者当学校、学院领导的,其实我专个人觉得属这种方法特别盲目。因为越是社会职务多的导师,越是没有时间指导学生。特别是那些有行政职务的导师,自己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就特别有限,更不用说指导学生了。所以,选导师关键还是看下面几点:1、研究方向。一般来说,热门的研究方向,就业前景会好很多。如果还能和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契合的话,就更加完美了。2、教学投入。这个可以通过咨询学校的师兄师姐获得。愿意跟学生打成一片、乐意指导学生的导师,是最受欢迎的。3、导师资源。一般来说,科研经费充足的导师,既能给学生支付助研津贴,又能提供实际的项目给学生练手,比那些空对空谈理论的导师,对学生的帮助更大。4、导师声望。不得不承认,拥有更好声望的导师,学生发论文或将来就业会更容易得到好的推荐。我就遇到过一位院士的学生,因为院士的就业推荐就轻松找到了一份高校的工作。但是,跟着这种导师,你要做好靠自己的思想准备。上面几点,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的,重要性逐一递减,供大家参考。欢迎关注“苏苏快跑”微信公众号,邀你一起关注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问题。

各位同学马上要考研了,你们准备的怎么样?有没有先和导师沟通过的?

风雪配
独闻和焉
考研怎么联系导师  1.什么时候选导师?  根据院校要求而定。如果院校对选导师有要求,在开始准备复习时就应选择导师。如果院校没有要求,则可以先全力以赴准备初试,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考完后可以对答案,估分数,再结合以前的录取线(要根据该年试题的难度进行调整),大致估计下自己是否能够进入复试。在成绩出来之前,多了解一下各位老师的基本情况。分数出来后,双向选择导师。  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参加调剂时一般需要事先联系导师。  2.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理想的参照系是这样的:  (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  (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很可能意味着导师的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少就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科研课题是否比较多,是否比较前沿。当然,对大部分名校来说,导师的科研经费是不成问题的。  (3)与自己性格相符的导师。首先要分析自己是什么性格,是主动型、外向型,开朗活泼型的,还是被动型,内向型,沉默少动型的。不同性格的老师有各自行事的风格,喜欢不同类型的学生,而通常你是没有资格要求老师来迁就你的个性的。  (4)导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专业追求相符合。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科研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  此外,务必注意以下几点:看自己是喜欢理论还是喜欢实践。如果自己喜欢理论研究,在选择导师时就应该偏向于做理论方面的导师,最好找一个教授级别的老师;而感觉自己适合偏重实践方面,在选择导师时也应有所偏向,最好找工程项目多一些的导师,至于导师级别倒不是很重要。还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出国和读博的打算。想出国的话最好选一个有海归背景的导师,想读博的话最好选一个教授级别的导师。如果想毕业后就业,导师选择就相对没那么重要。  至于选择年轻还是年老的导师,就要看个人的喜好了。往往年长的导师有的指导经验和科研经费,而年轻的导师经验相对不足,但在科研上他们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闯劲。  3.如何查找导师信息?  对要选什么类型的导师有个大致的想法以后,就需要获得所在专业方向的各位老师的信息,根据信息划定一些老师,然后与这些划定的老师进行邮件或电话联系。了解信息的基本途径列举如下:  (1)学校的网页上关于专业领域老师的介绍。  (2)通过百度、谷歌等网站搜索导师的毕业学校、科研经费、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介绍可能很简略,有些甚至是过期信息,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初步筛选。  (3)学校的学生论坛上的相关信息。  (4)与老师的学生或高年级的学生交流。  4.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  在选定自己理想的导师以后,应该及时和导师取得联系,以防别人捷足先登,因为导师可以指导的研究生人数毕竟有限,如果你联系得比较晚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处于劣势,甚至会被直接拒绝;另外,及时联系导师还有可能对你的复试有很大帮助,你可以诚恳地告诉他你对他∕她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对他∕她本人非常钦佩,还可以询问一下,要想成为他∕她的研究生以及更好的适应研究生生活应该做哪些准备等等。  当然这个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的。沟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也是考研人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不少人正是由于害怕与老师沟通或担心不会与老师沟通而不敢联系老师。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沟通能力不强的朋友可以通过多看看人际交往方面的书,多听讲座,多与身边的朋友(电话)交谈等途径来提高沟通能力。  与导师沟通的方式很多。一般而言,如果你擅长口头表达,可以首先电话联系;如果你不擅长口头表达,那么最好先发封邮件给老师,写明你的考研打算、个人情况(所在学校专业、成绩排名、科研实践经验、获奖情况等)、读研计划(对什么感兴趣、读研期间准备怎么做、是否有念博士的打算)等。最后表明你对导师的敬仰之情,感谢导师的阅读,并希望得到导师的回复。  导师回复邮件之后,可以继续保持邮件联系,也可以打电话告诉导师已经收到邮件,并感谢导师的关心和指导,顺便询问几个相关的问题。除非与导师关系密切,否则应把与导师的电话交谈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至于邮件联系或电话沟通的语言技巧,则要各位自己去斟酌了。总之,不卑不亢,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谨慎而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年轻人的活力。记住:导师也是人,和自己身边的老师一样的人。大部分导师一般都是喜欢学生的,乐于为学生解答问题的。  最后请记住两点:  (1)实事求是。不说假话,自己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掩饰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力差,背景差一点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诚恳、虚心、上进、勤于学习、勇于挑战,大胆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考研的成功耍凭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面试成绩说话。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高的话,从大量的案例来看,导师一般是不会在面试中为难你的。虽然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在复试时,即便已经决定要录取你了,还会从不同角度来“刁难”你。但是,这也只是为了让你明白你不懂的地方还很多,不能骄傲。  (2)大胆尝试。确实有一些导师会对学生询问考研事情表现出冷淡的倾向,因为他不了解你,也不知道你能否考上,也可能他们自己的工作很繁忙。这个时候你不要气馁,不要灰心。只要大胆尝试,多试几次,总有可能遇到热心的老师的。即使万一遇不到,你努力了,也可以安心了,因为其他考生也会受到相同的待遇。复试时当面找老师谈可能就容易得多了。

考研被录取后选导师怎样才知道导师收我做学生?

不敢饮食
计然
一般来来说,你考上了源某个学校后,就一定会有导师带你,所以有管怎样,基本不太可能 存在没导师的 情况,只存在你选的导师是否选了你(一般都是双向选择)。如果导师会了解你的过去、想法,和你能信或电话,那要你的概率就很大。

研究生导师应该如何带学生

义存
痴情泪
一、前言我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机制的了解并不多。3332643239之所以对这题目感兴趣是因为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共同署名发文章的报道。有的报道指责研究生导师欺世盗名,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当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有的文章意在揭示这种现象后面的原因。比如,期刊杂志社根本不会刊登不见经传的研究生的论文,为此导师署名会有助于学生达到发表文章的数量要求。这类潜规则的确令人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感到担忧。华中科技大学的做法更是干脆,将潜规则变成显规则,将导师署名的做法用明文规定下来。不过,本文的中心不是有关导师署名这类潜规则。而是一个更严肃的问题:。有一位北方某大学的博士导师,因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被他人在网上撰文指责为巧取豪夺。这位教授的反驳文章中有如下一段解释:“……我培养研究生,是将合作撰写论文作为锻炼学员的方法之一,选题、主要观点、直至写作提纲多是由我确定,资料也是大多我早掌握。这种方法没有什么不妥,今后还会坚持,……。” 这段话应该可以最后解决这桩导师署名的“公案”了。但也就是这段话驱使我动笔撰写此文。二、何为研究生的学习?高等教育的内容可以粗粗地被分为两大块:教学和学术研究。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即教内容,又教方法。所谓内容,就是“是什么”,方法就是“如何”发现是什么。高等教育将大学学习按照内容和研究程度的深浅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不同层次。本科学习的目的意在使学生对某一领域中的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有较普遍的理解。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知道有什么”。硕士阶段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专业中的原理,进行开发或者描述性研究,寻找答案来。也用一句话来总结呢,就是知道“为什么”。博士阶段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探寻、发现并解释物质或者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换言之,博士阶段的学习目的是要发现新的“是什么”并解释“为什么”。高校的学生只有到了研究生阶段才能真正接触学术研究层面的活动。本科生的学习基本上还是在某个领域中打底子。到了硕士生学习期间,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教的比重大于学生的独立研究。导师的作用还是集中在观点介绍,文献引用和综合讨论的方法上。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专业中的问题搞精通,达到能够解释的水平。但是这并不排除硕士学习中发现新关系的可能。美国学术界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一篇硕士论文揭示了一个新的因果关系。因篇幅所限,在此就不引用具体例子了。博士学习与硕士学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博士学习的目的是要在专业领域中发现并证明一种新关系的存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新”字。被前人发现而且已经证明存在的关系没有任新的何学术价值。在另一类研究中,博士论文的目的是要证明一个被前人认为是存在的关系并不存在(推翻)。这里提到的“关系”是什么?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学术研究可以被分为三大类,一是描述性研究,指的是对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将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它们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加以描述就是描述性研究。二是开发性研究。开发性研究是将一个新的研究对象概念化、系统化的研究。这类研究在将直观的观察上升到系统研究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是解释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的目的是在事物之间发现并建立因果性关系。博士阶段的学习是一个为解释性研究做准备的过程,最后的博士论文也因该是解释性研究。建立一个新的因果关系(或者推翻一个被公认的因果关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这正是为什么博士学位会怎么难读的原因。从观察到一个值得研究的关系,到确认其学术价值,课题的建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所有的困难之处都源于这个“新”字。正是由于博士研究中的“新”字,导师的“教”的工作越来越少,“导”的工作越来越多。三、博导都“导”些什么?导师的作用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题。导师必须能够为学生指出学术兴趣中的问题是否有人研究过。既然有导师之称,那么博导就应该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的各种研究的主要成果,派别,主要观点,研究状况的过去、现在、发展趋势等问题了如指掌。所以,当学生开始考虑一个博士论文课题的时候,博导就应该帮助学生弄清楚计划中议题的“新”的程度,在理论上对该领域的贡献。在选题上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美国的博士学习中,博士生在通过博士资格的总考后才真正成为“博士候选人”。其中许多人在成为博士候选人时都还没将博士论文的题目确定下来。没有确定的题目,就提不上有自己博导了。这是美国的体制。中国的博士培养体制基本上是“作坊师徒”方式。导师挑选学生,进校后就跟着导师“学艺”。学术上的独立性可能会较差。博导在学术选题的问题上的主要角色是建议和帮助。如果在快毕业时学生都不能自行找到感兴趣的博士论文议题,需要导师为自己选题,那导师带研究生的水平就值得怀疑了。第二,导师应该能够为学生指出文献的范围、阅读重点。文献的阅读实际上涉及到如何从理论上对所选议题的支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要确定博士论文选题是否“新”,完全依靠对相关文献的熟悉程度。作为博导,对本领域中文献应该十分熟悉。在这个阶段中,从学生的水平来看,虽然尚未像自己的导师那样读书破万卷,但在博士阶段的学习中,应该能够在文献研究中将本领域各个学派的观点加以分类和综合,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建立新的因果关系。如果一个博士生到开始写博士论文时都还没具有自行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导师要负责任。换言之,导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能教给学生的东西中,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教学生如何读书。本科生和硕士生读书,目的还倾向于汲取和理解。

研究生如何选择导师和课题?

禁闭室
患其无用
选择导师要看导师容不容易相处,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导师拥有的实验室设备条件如何,导师的科研方向和以前的成就,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课题分为纵向和横向,如果将来想搞科研,选择纵向课题我认为比较理想,可以学到易整套的研究操作。要是将来想进入工厂或者到企业作研发,作横向的比较好,工厂就是要快、省钱、能挣钱。研究生外文名称:Postgraate属性:中国最高学历分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核方式:学分制学制:两年或3年简介: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非学历教育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学生毕业后只有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属于学历教育,也就是说学生经过学习、考试,通过论文答辩后既有学位证书又有学历证书。研究生按学习方法不同,可分为脱产(统招)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而考博士研究生不需要考政治。报考方式:硕士研究生根据考试方式主要包括全国统考、单独考试、法律硕士联考、MBA联考等。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条件基本与往年相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要求。而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报名参加经教育部批准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除了要达到学历及年龄的要求外,还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报名参加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法律硕士联考”者,除要符合报考全国统考各项条件外,还要求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下列13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课程学制:硕士生的学习实行学分制,与本科一样,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学制一般为2到3年,多数都是3年,也有2年半的。一般来讲,前两年是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时间,通常可以修完绝大部分学分;第三年用来完成毕业论文、实习和求职。许多学校都规定,如果提前修完所要求的学分,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按照规定,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年限可相应延长一年。

考研人必看: 教你如何选择一个好导师

天聪
神农之世
考研前,想找一个该专业的导师问问本3230专业情况和招生录取情况;考研后,想早点联系一个自己满意的导师……找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跨校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更为重要,因为,来自导师的信息最直接。首先,对于已经定了报考学校和报考专业的你,要清楚这个学校在这个专业有哪些研究生导师。对于本科生而言,知道本行业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是有点难,但是南航的研究生院网站上有导师信息,在各个学院的网页上也都有老师的个人资料。从这些基本资料上,可以大概知道一些关于导师研究方向的信息,也有部分老师把个人联系方式放了上去,但是大多数老师是没有联系方式的。一般兼任博导的导师水平是比较高的,当然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这里就要充分利用你们学校的图书馆网上资源和百度了。一般学校的图书馆中文电子资源都会有中国学术期刊网,在作者里面输入导师姓名,导师曾经发过的文章立刻一目了然,而且一般文章里的作者介绍都会留下作者的联系方式,至少也有个电子邮件地址,甚至电话,记得把这些文章下载下来再好好拜读一下,这样在和导师聊天时,能够徐徐而谈你对他的研究内容的了解,让他心中暗叹,从而对你留下好印象。在百度上也可以搜索导师姓名,最好再加上单位作为关键字搜索,从而对这个导师的情况有更全面整体的了解。以上的方法一般都是很可行的,下面举个真实的例子,我表弟去年报考南京药科大学,他光凭招生简章选择了一个叫王X的老师,我从百度和中国学生期刊网上搜到了关于这个老师的所有信息,下面是我给我表弟的建议:我查的王X的资料,在附件里,还有查到的他的仅有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有他的联系电话和邮件地址,你可以自己和他联系。他有2000年的课表,说明他最少2000年就已经在药大了,也算待了几年。你还是自己好好看看他的文章,建议还是不要给他发电子邮件,最好自己和他打电话联系,这样的接触最直观。信息请访问:育路考研频道希望与其他考生进行交流?点击进入考研论坛>>>

考研怎么找导师?

静观
考研怎么联系导师  1.什么时候选导师?  根据院校要求而定。如果院校对选导师有要求,在开始准备复习时就应选择导师。如果院校没有要求,则可以先全力以赴准备初试,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考完后可以对答案,估分数,再结合以前的录取线(要根据该年试题的难度进行调整),大致估计下自己是否能够进入复试。在成绩出来之前,多了解一下各位老师的基本情况。分数出来后,双向选择导师。  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参加调剂时一般需要事先联系导师。  2.选择什么样的导师?  理想的参照系是这样的:  (1)人品好的导师。研究生阶段,老师的为人必然对你,甚至对社会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一般都很谦虚,尊重学生,给研究生一个很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并且很信任你,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和刻苦工作。这个一般要通过学长才能了解到,当然也可以在跟导师的联系交往中看出来。  (2)科研能力强的导师。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为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做准备,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完全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另外,在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行很可能意味着导师的科研经费少,科研经费少就无法保证一些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看看导师的科研经费是否充足,科研课题是否比较多,是否比较前沿。当然,对大部分名校来说,导师的科研经费是不成问题的。  (3)与自己性格相符的导师。首先要分析自己是什么性格,是主动型、外向型,开朗活泼型的,还是被动型,内向型,沉默少动型的。不同性格的老师有各自行事的风格,喜欢不同类型的学生,而通常你是没有资格要求老师来迁就你的个性的。  (4)导师科研方向与自己的兴趣、专业追求相符合。要尽可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深入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那些科研方向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导师。这可以通过导师近期发表的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课题来了解。  此外,务必注意以下几点:看自己是喜欢理论还是喜欢实践。如果自己喜欢理论研究,在选择导师时就应该偏向于做理论方面的导师,最好找一个教授级别的老师;而感觉自己适合偏重实践方面,在选择导师时也应有所偏向,最好找工程项目多一些的导师,至于导师级别倒不是很重要。还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出国和读博的打算。想出国的话最好选一个有海归背景的导师,想读博的话最好选一个教授级别的导师。如果想毕业后就业,导师选择就相对没那么重要。  至于选择年轻还是年老的导师,就要看个人的喜好了。往往年长的导师有的指导经验和科研经费,而年轻的导师经验相对不足,但在科研上他们会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闯劲。  3.如何查找导师信息?  对要选什么类型的导师有个大致的想法以后,就需要获得所在专业方向的各位老师的信息,根据信息划定一些老师,然后与这些划定的老师进行邮件或电话联系。了解信息的基本途径列举如下:  (1)学校的网页上关于专业领域老师的介绍。  (2)通过百度、谷歌等网站搜索导师的毕业学校、科研经费、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介绍可能很简略,有些甚至是过期信息,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初步筛选。  (3)学校的学生论坛上的相关信息。  (4)与老师的学生或高年级的学生交流。  4.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  在选定自己理想的导师以后,应该及时和导师取得联系,以防别人捷足先登,因为导师可以指导的研究生人数毕竟有限,如果你联系得比较晚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处于劣势,甚至会被直接拒绝;另外,及时联系导师还有可能对你的复试有很大帮助,你可以诚恳地告诉他你对他∕她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对他∕她本人非常钦佩,还可以询问一下,要想成为他∕她的研究生以及更好的适应研究生生活应该做哪些准备等等。  当然这个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的。沟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也是考研人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不少人正是由于害怕与老师沟通或担心不会与老师沟通而不敢联系老师。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沟通能力不强的朋友可以通过多看看人际交往方面的书,多听讲座,多与身边的朋友(电话)交谈等途径来提高沟通能力。  与导师沟通的方式很多。一般而言,如果你擅长口头表达,可以首先电话联系;如果你不擅长口头表达,那么最好先发封邮件给老师,写明你的考研打算、个人情况(所在学校专业、成绩排名、科研实践经验、获奖情况等)、读研计划(对什么感兴趣、读研期间准备怎么做、是否有念博士的打算)等。最后表明你对导师的敬仰之情,感谢导师的阅读,并希望得到导师的回复。  导师回复邮件之后,可以继续保持邮件联系,也可以打电话告诉导师已经收到邮件,并感谢导师的关心和指导,顺便询问几个相关的问题。除非与导师关系密切,否则应把与导师的电话交谈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至于邮件联系或电话沟通的语言技巧,则要各位自己去斟酌了。总之,不卑不亢,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谨慎而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年轻人的活力。记住:导师也是人,和自己身边的老师一样的人。大部分导师一般都是喜欢学生的,乐于为学生解答问题的。  最后请记住两点:  (1)实事求是。不说假话,自己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掩饰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力差,背景差一点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诚恳、虚心、上进、勤于学习、勇于挑战,大胆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考研的成功耍凭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面试成绩说话。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高的话,从大量的案例来看,导师一般是不会在面试中为难你的。虽然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在复试时,即便已经决定要录取你了,还会从不同角度来“刁难”你。但是,这也只是为了让你明白你不懂的地方还很多,不能骄傲。  (2)大胆尝试。确实有一些导师会对学生询问考研事情表现出冷淡的倾向,因为他不了解你,也不知道你能否考上,也可能他们自己的工作很繁忙。这个时候你不要气馁,不要灰心。只要大胆尝试,多试几次,总有可能遇到热心的老师的。即使万一遇不到,你努力了,也可以安心了,因为其他考生也会受到相同的待遇。复试时当面找老师谈可能就容易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