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报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爱之梦
归根
学校对学生的来源是没有歧视的,只要分数过线,导师愿意接受就可以了。很多研究生同学本科学校不是211的。医学院的复试竞争好像还是比较激烈的(具体要看复试流程通知,现在可以先参照今年的复试流程,在学院的网站上可以下载)。你可以去学校的网站上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专业,你学的中西医临床专业,是偏重中医吗?最好先和导师联系一下,或者打电话询问一下医学院教务处或学院办公室,(教务部Tel:83692922, 83693170, 83692923, Fax:83692784)那里的老师态度还是比较好的,会详细解答你的问题。同学努力吧,考研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的。只要分数高,总会有学校可以念的。华科同济医学院面向全国,也就是说,如果你们学校是正规的话,招收你们学校的学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他们也不会对中医院校有什么歧视

考研,华中科技大学!!

康拉德
风琴手
很明显是华中科技大学好多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机械专业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和清华不相上下。当然如果你以后回广州工作的话华南理工大学也是可以选择的,但华南理工的机械明显不如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口碑在广东也非常好,性价比高。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报名条件

命也
荒唐之言
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学术型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必须有国家考试机构或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所报考专业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含一门外语成绩,理工科还必须含数学成绩)。同等学力人员不能跨专业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等学力考生不允许跨专业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其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可不出具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可不出具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的(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125100)、公共管理硕士(125200)、工程管理硕士(125600)、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085239)、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045101)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5.报名参加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专业代码以1051开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国家认可学历的全日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  (3)非应届毕业生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三)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需满足接收单独考试考生院系的报考条件。(管理学院、法学院和协和医院)。  (四)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证书的考生在11月11日前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学历学位认证书编号及复印件。所有考生需在信息确认(11月4日-11月11日)前准备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报告并记录好认证编号。可以的 不过你应该按照同等学力的报 你应该取得本科才更方便一点 否则你要在复试的时候多考几门课程的 这个一般都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 你可以给招生办打个电话的 祝福你 你有这样的决心 是好事情

请问大专生怎样可以考取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

海之语
法演
我是专升本的,07年考的华中科技大学,半公费。专科毕业的话,得等工作两年后才能报考。并且不能跨专业,也就是说你只能考英语专业,或者是很英语很相近的专业。具体的东西你去这个qq群里面问问3737911,或者登陆www.hust.cn查询。好运。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必须有国家考试机构或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所报考专业8门以上本科主干课程成绩证明,含一门外语成绩,理工科还必须含数学成绩)、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自修生除外)可以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硕士生。同等学力考生不允许跨专业报考。

电子专业考研报考华中科技大学

浑论
白波若山
我只知道每年有很多人报考,竞争激烈,专业课是信号与系统,蛮难的,祝你好运!

华中科技大学考研为外校考生的名额多吗

爱梨
何必
怎么说呢?客观的讲,华科考研的招生制度比较透明吧,今年据说报考华科研究生的校内校外共计18000余人,而录取名额是800个不到,因此学校在本着为学生着想,退档,而且校内保研的比率比较大,应该在15%左右吧,所以竞争是可想而知的了!不过我们的一个教授讲,一个校内的,一个校外的,如果同时报考他的研究生,而名额只有一个得话,如果校外考生考分比校内考生高过15分的话,他会选择校外考生,如若不然就是选择校内考生,用他的一句话是,他对校内学生的实力比较放心!不过若果你实力比较强的话,一样会进的,我们的班主任现在是华科的博士生,马上毕业了,他本科的学校很垃圾,但是照样考上了华科的研究生,同志,事在人为,多多努力吧,希望你也能考上华科的研究生,那我们就是校友了你好,我同学今年就考得华科,他不是本校的,一样被录取了。建议你去他们学校的BBS上多看看,问问学长们,看他们是怎么回答你的。就我的个人体会,一般越是有实力的学校,越是透明,都是实力说话!!即使有黑幕,那也是极个别的现象,没有必要去管他,你只要尽力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祝你好运~~!!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难考么

天门
妃子笑
有点难,华科是首批985 211高校,还是蛮吃香的

考研分数393分,就是政治只有65分,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华科?

人曰
玛丽娅
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入选"985工程"、"211工程"、"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是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为中欧工程教育平台成员和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1-7]

想考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类的研究生

茶之道
废一于室
1、自主划线主要是指各高校不必拘泥于国家线,可以在划线的时候以国家线为参照上下浮动分数线,当然一般是上浮。自主划线对考生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你想考研,实力才是第一,没必要理会什么自主划线,它是校方需要考虑的,和考生无关。2、通常自主划线的目的不是为了保证能招满学生,而是为了砍掉太多的过了国家线的考生,因为有的专业如果以国家线为标准,过线的人数会很多。现在各学校自主划线都是以院系为单位,各院系也有自主权,可以分专业划线。只要了过了自主划线,你就可以参加复试。获得参加复试的资格之后,初试分数就没有太大的价值了,复试期间的表现将决定是否录取。3、就业情况这个不好说,应该还可以吧,属于热门的好就业的专业。你可以看看下面的资料,这些都不是我们自己说的,是武汉大学的学生说的,很多文科类高校都望尘莫及:发信人: datouwawa (datouwawa), 信区: WHUExpress 标 题: 华科还是工科大学吗? 发信站: 珞珈山水 (Sat Jul 10 20:28:10 2010), 站内 很多人觉得华科还仅仅是工科大学,我认为其实他已经跟传统的工科大学,比如哈工大,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不同了,虽然那些学校也都有不少非工科专业.但在非工科领域影响力华科确实走出来了. 以下仅以我知道的做个阐述,希望大家讨论. 1.新闻学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前身是于1983年成立的华中工学院新闻系。 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新闻系之一(与武汉大学同一年成立新闻系).目前校友还不少,影响力还可以,从每年南方报业来武汉招聘,华科参加笔试的人数是武大的1/2就可以看出端倪,至于学生人数我不知道.有一些人在广深,有些人在湖南,北京媒体也碰见过一些.这点在我提到的几个工科学校里几乎没碰见过,凤毛麟角. 武汉地区媒体,华科新闻系已经出现唐源涛(湖北日报总编辑,前湖北电视台台长,新华社湖北分社副社长方政军、中新社湖北分社社长、楚天都市报副总编辑等等,武大新闻系在湖北主任都很少。其他院系可能有高层。外地市场类媒体武大新闻系校友表现不错,其他院系校友在传媒界贡献也很大。)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谢伏瞻也是华科经济系毕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各所所长半壁江山是华科经济系校友掌控,总理高参,直接参与国家治理,武大在发改委有几个司长)。没有看到武大经济管理类校友在实业界有华科大校友这么大的势力。武大说来说去就是陈东升、田源、毛振华,还有一个雷军。 2.经济学 关于经济学,之前有个世界前1000名经济学家排名,其中19个人是华人,毕业于华中科技的人上榜3人排名第一,武大2人,列表我列出来了.华科也有个数理经济班,招生分数并不高,但每年都有保研去清华北大直博的,出国读博士的也有.此外,华科的经济学校友在金融界还是有一席之地,通过google搜索,我发现有一些券商基金的研究员基金经理以及著名经济人士来自华科,而其他工科院校这种现象完全没有,下列不完全名单 -巴曙松博士,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副局长。 学习: 1、大学和硕士阶段: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2、博士阶段:在中央财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申万巴黎基金,行业分析师 吴飞先生 吴飞先生,华中科技大学工学硕士 -长城基金,阮 涛(开放式基金基金经理) 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学士、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 -长城基金,余礼冰(研究部副总经理),女,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工学硕士 -上投摩根,行业专家:黄春雨先生 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硕士,管理学博士 -华泰,左杰-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学士,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硕士 -华泰,姚宏光 管理学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华泰,曹传琪,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学士、数学学士,江苏大学统计学硕士 -汇添富基金 基金经理 何仁科华中科技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 -易方达基金经理,肖侃宁 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齐鲁证券,刘江啸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力工程系机电专业,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私募基金,杨志为 高级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硕士 -联合证券航空运输业研究员-陈建生-投资经济、经济法双学士,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法学院 -联合证券-任铮夫华中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国际贸易学士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硕士 -联合证券,吴昊 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工学学士,管理学院财务管理双学位;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工学硕士 -段嘉宣, 中投顾问机械行业研究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 -长江证券高管,胡曹元,男,汉族,196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 -诺德基金,崔晓妮女士:监事。华中科技大学理学学士 -长江证券研究所所长,聂祖荣,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 -日信证券,钢铁有色行业研究员汪华春. 先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 -私募,胡秋:合伙人,常务副总经理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法硕士 -国信,李旦 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 -国泰君安,机械研究员 吴昊,华中科技大学工学硕士 -国元证券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 凤良志 -交通银行行长,李军 -胡 强 宏源证券总经理 -王志伟 广发证券 董事长 -陈 静 银河证券副总裁 -蒋学杰 长信基金管理公司 总经理 -王 松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 副总裁 - 钟晓林 凯鹏华盈(中国)基金 创始合伙人 -李佐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邵智宾 中投公司 -毛 武 首钢总经济师 -张燕生 国家发改委 所长 -李佐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张晓仑 东方电气 常务副总裁 -陈 浩 联想投资总经理 -屈向军 长安私人资本管理公司 董事长 -巴能军 武汉弘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他妈的,宏博原来是华工的人搞得,怪不得那杨搞) -凌克 金地集团董事长 -熊梦 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任 正局级专职监事 -陈 峰 浦东创业投资公司总经理 附录:世界前1000经济学家,华人19人 1.华中科技大学 3人 田国强,艾春荣,石寿永(石在华人经济学家中排名第一) 2.武汉大学 2人 谢丹阳,邹恒普 3.吉林大学 2人 4.清华大学 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