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学考研好考吗?

十花
吕柟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在面临就业与考研的选择,在我看来,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状况越来越严峻,不论是什么专业,学历高一点总归没有坏处。不过还是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教育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一般是在高校、中小学教师、编辑、报社、教育部、培训机构相关培训人员等。如果只是想做一名中小学教师,或者想进企业工作的话,那考研的意义就不是很大,不过现在中小学教师的竞争好像也很大。但如果想进行理论研究,或者想进高校做老师,那还是需要考研甚至考博的。现在教育学考研的竞争越来越大,排名靠前的高校才更有竞争力,所以如果想做老师的话,还是考研比较好,而且最好努力考一所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而且在面对强大的竞争力时,要提高自己的多方面能力,比如语言之类的。这些能力在关键时刻真的能帮很大的忙。在学好第二门外语的前提下,如果有时间和精力还可以接触一下其他语言。比如我的一个朋友,本科是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就因为自己的第三门语言可以在研究生时顺利在高校做老师。所以呢,真的觉得现在的就业压力真的越来越大,如果本科学校也不是什么排名数的上来的学校,那最好考研的时候考一所好学校,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现在考研大军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真的越来越严峻,还是得提高自己的实力才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教育学考研好考吗?什么学校录取率高一些啊

吴澄
鸿
你好同学, 教育学考研首先有学硕和专硕之分哦,依据就业的不同选择哈,你这边如果以后打算去高校做辅导员或者行政管理岗位的老师,或者继续去博的话,建议你考虑学硕哈。如果想去中学做英语老师的话,可以考虑专硕学科英语哦 师范类比较好的学校,北京地区北师大,收到师范,上海地区华东师范,上海师范,江苏地区,南京师范等等 东北地区东北师大,还有西北陕西师大。武汉 华中师范 广州华南师范 等等。当然还有一些综合类的学校哦 ,具体的可以再留言 哈

教育学好不好考

断肠草
退而自责
1、相对来说教育硕士比教育学硕士好考一些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专业(学硕)北京师范大学,(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为教育硕士以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硕士专业(学硕)和(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为例,教育学硕士专业(学硕)需要考英语一,(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所考外语是从俄语,日语和英语二任选其一就可以,英语一相对于英语二要难一些,所以教育学硕士的外语所考察的外语难度要高。并且就近几年的学硕和专硕的报名人数上来看,虽然国家在大力推广专硕,但还是学硕的报名人数多于专硕,学硕的竞争要更大一些。2、就业方向:考取教育类的研究生,毕业后一般是会从事教师职业或是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如果打算从事教师的职业,建议考教育硕士(专硕),还是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教育硕士下设的二级学科,一般是主攻某一专业的,如图中,专业分为思政、语文等专业,专业细分更为明确,这对于毕业后的就业更加有力。而教育学硕士所学的大多为理论知识,知识面虽然很广但是更为笼统,此专业更适合毕业后考博、做研究,对于就业的帮助并不大。综上所述教育硕士比教育学硕士考研要更加容易,并且在就业前景来看,教育硕士的前景要更加乐观。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相对好考还有: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

教育学考研哪些学校好考啊,不要排名,要真是经历过的或有这方面经验的。谢谢啦

受命于地
固不及质
给你列个排名吧,基本上都是排名比较靠后的,学校也比较好,相对来说也比较好考。33 B+ 沈阳师范大学34 B 安徽师范大学35 B 温州大学36 B 河北师范大学37 B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8 B 天津体育学院39 B 吉林大学40 B 广西师范大学41 B 广州体育学院42 B 中央民族大学43 B 西安交通大学44 B 湖南大学45 B 杭州师范大学46 B 湖北大学47 B 四川师范大学48 B 扬州大学49 B 山西师范大学50 B 暨南大学51 B 北京理工大学52 B 鲁东大学53 B 深圳大学54 B 集美大学55 B 西华师范大学56 B 武汉理工大学57 B 聊城大学58 B 兰州大学59 C+ 山东理工大学60 C+ 渤海大学

教育学研究生好考吗?我是跨专业考的

进京水
涕泣沾襟
英语专业考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属于跨专业了。其实目前很多人都是跨专业报考的,跨专业报考并不一定意味要去我们就得去修第二学位,只要你能符合目标院校的招生条件就可以报考。特别是教育学专业是很多考生喜欢跨专业报考的一个专业,因为靠自学也很容易搞定的。祝你好运!

教育学考研好考吗?

囧男孩
业报
不难,分数线一般跟国家线差不多310--330之间,英语45以上,政治及格,综合凑成310以上就可以。 再给你个数据吧,教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每年大概招20多个人吧,总共不超过3个人是本校的,其他全部是外专业的,连学化学的都有,所以本身还学过教育学,更不用操心。 1、考研大纲解析:北师,厦大,华东,高等教育的大纲解析不错。考华师就买北师大的吧! 可买两本,高教的当成辅助性的,你所考取的那个学校出版的作为最主要参考书。 2、练习书:北师肖川的2000题。 3、真题试卷:多研究一下评分细则以及答题方式;真题简单,平时多做比较难的试题。 PS:课程与教学论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课程论,教学论,教师教育,要想清楚选什么专业。

你也是跨专业考教育学吗。好考吗

孝悌
冥冥之中
跨考生是有优势的,比如英语专业的考生,专业课只要努力,几乎就是可以考上名校。再比如学计算机的考生,你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就会很有优势,比如你学艺术的,那么学前教育就会很有优势,每个人都有闪旦法测盒爻谷诧贪超楷光点,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你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你的不可替代性,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就回去发掘自己的优点,相信自己,你就会胜利!有些跨专业考生,会认为自己是跨专业会受到老师的歧视。这个问题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跨考不会被歧视,也不知道是哪个鼻祖开创了说跨考会被歧视这个说法,而且教育学的老师包容性都非常强,非常喜欢跨专业的考生,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跟本科学教育学专业会不一样,也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拓展,当然会不能说的太绝对,我只能说很少有学校搞这些歧视,越是好的学校越会公平,研究生考试本身就是大家公平竞争的,被歧视的情况还是很少发生。每年教育学跨考的学生那么多,大部分都坚持最后并留了下来,这不是例子么。所以你只需努力,何必担心这些呢,自己不努力的人才会找各种借口。有些人说复试被刷,因为跨专业,我觉得这不可能是主要原因,导师不会无缘无故的刷掉你,相反大家应该吸取教训,而不是反方面的影响,我们应该避开他们走过的弯路,而不是再去走他们的路。跨专业考研教育学

延边大学教育学考研好考吗?

根除者
观者如市
延边大学教育学考研是非常难考的。你也可以关注一下上年的分数线。

教师招考的教育综合和 考研的333教育综合是一样的吗?

畸形人
东游记
教育综合311是学术硕士(参考书:1.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基础》 十二院校编 《教育学》 王道俊 王汉澜 《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 2.中外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 3.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汝德 《教育心理学》 冯忠良 4.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教育综合333是专业硕士(参考书:1.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2.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外国教育史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4.教育心理学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11教育学综合和333教育综合区别如下:1、培养方向教育学研究生(学术型):侧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硕士):侧重培养实践型人才2、考试方式教育学研究生(学术型):2007年开始全国统考,2013年开始统考和自主命题并存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硕士):2010年开始全国联考3、考试科目教育学研究生(学术型):政治、外国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其中,政治、英语满分都是100分,教育学专业基础综满分300分,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一般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自命题院校考试科目参见招生专业目录)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硕士):政治、外国语、教育综合、第四科目,其中,政治、英语满分都是100分,教育综合满分150分,第四科目150分。333教育综合一般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首师大333教育综合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4、学制年限教育学研究生(学术型):3年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硕士):2年5、专业方向教育学研究生(学术型):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等。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硕士):学科教学(包含若干方向,如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等等),及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与教育应用紧密联系的相关专业方向。6、学费情况教育学研究生(学术型):奖学金和助学金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硕士):一般没有公费和奖学金7、就业情况教育学研究生(学术型):如研究型大学、教研所、研究型教师等。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硕士):如教学老师、辅导员、报刊编辑、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