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调研报告

凤还巢
航海家
7月8日 16:14 没有任何问题的,你尽管大胆地去报考.实际上,学习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专业要求你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高,这为了你能够看图和绘图.而对于其他的能力要求并不是很高 的.

制造型企业的生产与工作管理的调研报告

抱神以静
荀况
车间管理模式确立后,及时进行更新、完善,对软包装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无疑将大有裨益 对于一般中小型企业来说,现场的车间生产管理有着产品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品种多,数量少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企业的生产三个关键要素 “工期、成本、质量”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心脏,也是管理者最头痛的问题。然而,大多数企业仅仅停留在纸面文件和质量体系证书方面,ISO质量体系几乎90%以上的制造企业都难执行、难持久。员工培训固然重要,但是,大多情况下都是培训时热情洋溢,培训后依然如故;不断高薪挖人、换人,来的人不是水土不服,就是孤掌难鸣,大多数最后的结果就是企业白白花了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工资,企业最终还是老样子,天天救火,天天开会,重复问题就是得不到根治,管理水平几乎永远原地踏步。大家一直都在思考着以下几个问题:1:生产,使用了大量的调度统计人员为什么还是不能按时交货? 2:组装,为什么总是缺件?为什么不能提前预知?3:采购,能不能保证实际生产需要?关键件能否按时到货?4:库存,为什么仓库里有那么多物料,到底哪些是真正能用到的?4:成本,我们挣钱吗?如何降低成本?有多少呆料在占据着我们的资金周转?当前单纯依靠人力成本来管理企业的情况已失去了竞争优势,在没有高附加值和独特的技术优势越来越难以在当前残酷的经济环境中生存的大背景下,信息化管理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中采纳。海宝软件的核心团队成员,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开发出了一套实用、易用的制造企业现场车间管理软件,并在国内上百家机械企业中已成功运用。海宝软件现场车间管理系统,主要解决生产企业,各车间、各工序之间的工件转序,实际生产进度、完成数量和人员业绩统计、查询和控制管理方面的问题。1 生产计划管理:下达生产计划或订单的产品数量、完成日期,并设置计划取消、暂停、完成等状态。2 批次任务运算:系统自动算出所下达的生产计划各车间的“工序任务清单”。3 生产实绩录入:可录入各工序实际生产的完成数、合格数、不良数等数据。支持条码方式。4 工序转序录入:录入各车间、各工序之间的半成品转序数据,可打印转序单。支持条码方式。5生产统计查询:系统可实时统计:生产计划和各工序及各人员的完成数量、合格品数量、不良品数量;6产品在制品工序结存数量;以各种查询条件实时查询生产日报表;7 工序数据报警:如果各工序提交的数据对不上,系统会对有异常的生产计划及工序列出报警清单。8 员工业绩统计:自动计算员工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生产业绩,是计件制企业发放员工工资,奖金的依据,也可作为员工晋升的参考。9.设备负荷统计:可动态实时查询各设备类型的设备负荷率和嫁动率及对比柱状图和趋势图。10加工工时统计:可查看实际加工工时和预估加工工时的对比表,以便分析差异,不断提高预估工时的准确度。11零件加工跟踪:可实时动态查询某个任务号,所有加工零件、各工序任务的加工进度完成信息及检验信息。查询后显示的方式有:表格方式、图形方式、列表方式三种。也可查询所有设备类型及设备正在安排的加工任务甘特图计划,和查询所有任务号的所有零件的加工设备计划安排甘特图计划。车间生产管理系统只是海宝软件制造型生产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应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管理需求,无缝升级其它模块功能(如销售,采购,质量,外协,仓库,财务等)。无锡海宝软件依靠领先的技术、丰富的产品线、强大的咨询实施队伍、优秀的近距离化服务及规模化交付能力,海宝软件的产品、解决方案在制造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依托强大的咨询实施队伍、优秀的海宝品牌产品,致力于服务苏州地区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为企业提供从调研、演示、设计、培训、实施、应用及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成功服务客户遍及注塑、冲压、机械、压铸、家具等多类行业。为苏州地区用户,提供的产品、更优、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制造周期也越来越短。制造业高速发展的这种趋势,给企业管理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有机遇,特别是生产计划的从事者,面对市场的变幻莫测,生产计划排程的技术性更加复杂。如今的国内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势必对制造业型企业的销售渠道、材料价格、管理的成本带来较大的冲击,造成企业内部制造节奏的不稳定性。这种外部因素带来的变化,在制造系统内部体现出来就是生产计划频繁的变动,计划还没有变化快。 为了应对时代的变化,一些制造型企业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纷纷寻找适合自己生产模式的ERP产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确给整个制造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在这个共享的信息平台上,可以很方便及时的了解到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动态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采取相关的决策,对生产过程加以控制。 产生需求计划的源头是客户的采购订单(COMT)和需求预测(FCST),为了维护ERP系统需求的稳定性,在接单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订单的评审。订单评审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工程资料的评审,其次是生产制造能力的评审。在工程资料评审的过程中,主要是仔细核对该产品是老产品还是新产品,是否要创建新的BOM表,或者只是简单的结构变化,我们要对旧的BOM表进行更新,在实际操作当中,人们往往忽视一些不起眼的东西,比如包装材料、说明书、保修卡等资料不能及时确定样板。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如果评审时不把好关口,就会对BOM架构的建立造成影响,导致采购订单不能及时下达。最终就会导致生产计划不能按时完成。只有在工程评审通过后,保证在产品的结构、图纸、BOM表没有问题的前提下,PMC才能对其进行评审。计划部门对业务评审的范围主要包括工作中心的产能、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工夹具、相关配件的模具等,评审的基本原则是保持产能的平衡性,避免大起大落,是否能够按照交期交货是评审的主要目的。在生产计划执行率极低的情况下,计划部门有责任建立起业务订单评审小组,人员主要包括生产经理、生产主管、采购员、计划员等。无论是业务人员还是计划人员,只有在业务订单经过严格的评审后,才能在ERP系统里进行落单并进行相关维护。为了保证订单评审的合理性,作为主计划员来说,应该有着较高的业务素质,包括对生产制造能力在单机的ERP系统中进行MSMT模拟计算,用实际数据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计划员日常坚持对ERP系统的维护是非常关键的,包括已完成生产订单的关闭,生产订单差异的分析,生产需求的分析,到期生产订单的下达等。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动作对生产订单是否按期完成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已完成生产订单不及时关闭,对一些用料有差异的生产订单,会继续跑出新的物料需求计划,而这个需求的信息是虚假的,将一直挂在系统里,最终会影响到财务的结算和制造成本差异产生,应该说这些虚假的信息对系统数据的干扰特别大。已完成生产订单的差异分析主要是领料差异分析,我们要去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从中去找到问题的根源,比如来料质量的不稳定性,是产生该差异的罪魁祸首。总结出这些经验,就可以对计划参数“产出率”或者“损耗率”进行调整,从而保证计划参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一个好的计划员应该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与人交际的天赋,他应该及时与业务部门针对生产发生的一些异常情况和产品的交期等问题达成一致,并对紧急插单的一些不正常的业务加以控制,不是不允许紧急插单,而是要控制数量。在ERP系统中,对紧急插单的处理采取的措施是“在系统中正常下单,对产生的需求人为进行跟踪控制”。因此,紧急插单的情况越多,对系统计划期的影响就越大。对于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的返工事件,如果处理不妥当,对生产计划的干扰也很大。返工生产订单(RMO)的处理,采取的做法是在ERP系统中下达返工生产订单,对返工产生的物料需求,要采取修改PICK-BOM的操作方法,将多余的物料项删掉,增加新的需求项。否则,会造成其它附件不必要的需求产生。整个返工的动作在系统中处理要及时,包括返工订单的及时关闭。 物料的准时到位是保证生产计划按期执行的先决条件,如果是单纯的不能准时交货,就要考虑加强对供应商服务的评估,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站在ERP系统的角度来看,采购提前期这个参数的设置一定要合理,采购提前期太短,供货商根本做不到,采购提前期太长,客户不能答应。在保证供货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要求供应商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努力压缩提前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告诉我们,对生产计划影响较大的一些因素还包括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装配的效率等,基础数据出现错误,整个系统的需求就会丧失真实性,最终的结果就是该买的没有买,不该买的来了一大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哪里有粮食机械行业免费的调研报告

路之缘
张苍
  给你推荐一个收费的:  中国粮食机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资深版)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粮食机械行业的界定和分类  1.行业定义、基本概念  2.行业基本特点  3.行业分类  第一章 粮食机械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一、粮食机械行业国际发展总体概况  1.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国际发展概况  2.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  3.粮食机械行业国际发展趋势  二、中国粮食机械行业发展概况  1.2005-2008年中国粮食机械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2.中国粮食机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2009年中国粮食机械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二、国际贸易环境  三、宏观政策环境  四、粮食机械行业政策环境  五、粮食机械行业技术环境  六、金融危机对粮食机械行业发展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粮食机械行业市场分析  一、粮食机械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1.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2.粮食机械行业市场饱和度  3.金融危机对粮食机械行业市场规模的影响  4.2009-2012年粮食机械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二、粮食机械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三、粮食机械行业市场特点分析  1.粮食机械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2.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对粮食机械行业的影响  3.差异化分析  第四章 粮食机械行业生产分析  一、粮食机械行业生产总量分析  1.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  2.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产能及增速  3.金融危机对粮食机械行业生产的影响  4.2009-2012年粮食机械行业生产总量及增速预测  二、子行业生产分析  三、细分区域生产分析  四、粮食机械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1.行业供需平衡现状  2.金融危机对粮食机械行业供需平衡的影响  3.粮食机械行业供需平衡趋势预测  第五章 粮食机械行业竞争分析  一、粮食机械行业集中度分析  二、粮食机械行业竞争格局  三、粮食机械行业竞争群组  四、粮食机械行业竞争关键因素  1.价格  2.渠道  3.产品/服务质量  4.品牌  第六章 粮食机械行业产品价格分析  一、价格特征分析  二、主要品牌企业产品价位  三、价格与成本的关系  四、行业价格策略分析  五、金融危机对粮食机械行业产品价格的影响  第七章 粮食机械行业用户分析  一、粮食机械行业用户认知程度  二、粮食机械行业用户关注因素  1.功能  2.质量  3.价格  4.外观  5.服务  三、用户的其它特性  第八章 粮食机械行业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种类  二、替代品对粮食机械行业的影响  三、替代品发展趋势  四、金融危机对粮食机械行业替代品的影响  第九章 粮食机械行业互补品分析  一、互补品种类  二、互补品对粮食机械行业的影响  三、互补品发展趋势  四、金融危机对粮食机械行业互补品的影响  第十章 粮食机械行业主导驱动因素分析  一、国家政策导向  二、关联行业发展  三、行业技术发展  四、行业竞争状况  五、社会需求的变化  第十一章 粮食机械下游行业分析  一、粮食机械下游行业增长情况  二、粮食机械下游行业区域分布情况  三、粮食机械下游行业发展预测  四、金融危机对粮食机械下游行业的影响  第十二章 粮食机械行业渠道分析  一、渠道格局  二、渠道形式  三、渠道要素对比  四、各区域主要代理商情况  第十三章 中国粮食机械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2005-2008年行业销售毛利率  二、2005-2008年行业销售利润率  三、2005-2008年行业总资产利润率  四、2005-2008年行业净资产利润率  五、2005-2008年行业产值利税率  六、2009-2012年粮食机械行业盈利能力分析预测  第十四章 中国粮食机械行业成长性分析  一、2005-2008年行业销售收入增长分析  二、2005-2008年行业总资产增长分析  三、2005-2008年行业固定资产增长分析  四、2005-2008年行业净资产增长分析  五、2005-2008年行业利润增长分析  六、2009-2012年粮食机械行业增长预测  第十五章 中国粮食机械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一、2005-2008年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二、2005-2008年行业速动比率分析  三、2005-2008年行业流动比率分析  四、2005-2008年行业利息保障倍数分析  五、2009-2012年粮食机械行业偿债能力预测  第十六章 中国粮食机械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一、2005-2008年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2005-2008年行业净资产周转率分析  三、2005-2008年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四、2005-2008年行业存货周转率分析  五、2009-2012年行业营运能力预测  第十七章 中国粮食机械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一、行业前10家企业简介  二、行业前10家企业竞争力分析  三、行业前10家企业财务指标分析  第十八章 粮食机械行业重点子行业分析  一、子行业发展现状  二、子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三、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四、金融危机对粮食机械行业子行业的影响  第十九章 粮食机械行业细分区域分析  一、华东地区  1.发展现状  2.发展特征  3.发展趋势分析  二、华南地区  1.发展现状  2.发展特征  3.发展趋势分析  三、东北地区  1.发展现状  2.发展特征  3.发展趋势分析  四、华北地区  1.发展现状  2.发展特征  3.发展趋势分析  五、华中地区  1.发展现状  2.发展特征  3.发展趋势分析  六、西部地区  1.发展现状  2.发展特征  3.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十章 粮食机械行业进出口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出口分析  1.出口量及增长情况  2.粮食机械行业海外市场分布情况  3.经营海外市场的主要品牌  4.金融危机对粮食机械行业出口的影响  二、进口分析  1.进口量及增长情况  2.粮食机械行业进口产品主要品牌  3.金融危机对粮食机械行业进口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粮食机械行业风险分析  一、粮食机械行业环境风险分析  1.国际经济环境风险  2.汇率风险  3.宏观经济风险  4.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5.区域经济变化风险  二、粮食机械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风险分析  1.上游行业风险  2.下游行业风险  3.其他关联行业风险  三、粮食机械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1.产业政策风险  2.贸易政策风险  3.环保政策风险  4.区域经济政策风险  5.其他政策风险  四、粮食机械行业市场风险分析  1.市场供需风险  2.价格风险  3.竞争风险  五、粮食机械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第二十二章 有关建议  一、粮食机械企业营销策略  1.价格策略  2.渠道建设与管理策略  3.促销策略  4.服务策略  5.品牌策略  二、粮食机械企业投资策略  1.子行业投资策略  2.区域投资策略  3.产业链投资策略  三、粮食机械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建议  1.战略建议  2.财务策略建议  主要图表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  图表:2009-2012年粮食机械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预测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重点企业市场份额  图表: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区域结构  图表: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渠道结构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需求总量  图表:2009-2012年粮食机械行业需求总量预测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需求集中度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需求增长速度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市场饱和度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供给总量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供给增长速度  图表:2009-2012年粮食机械行业供给量预测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供给集中度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销售量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库存量  图表: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企业区域分布  图表: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销售渠道分布  图表: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主要代理商分布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产品价格走势  图表:2009-2012年粮食机械行业产品价格趋势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利润及增长速度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销售毛利率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销售利润率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总资产利润率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净资产利润率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产值利税率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总资产增长率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净资产增长率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资产负债率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速动比率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流动比率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总资产周转率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存货周转率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产品出口量以及出口额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出口地区分布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进口量及进口额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进口区域分布  图表:2005-2008年粮食机械行业对外依存度  图表:2008-2009年粮食机械行业投资项目数量  图表:2008-2009年粮食机械行业投资项目列表  图表:2008-2009年粮食机械行业投资需求关系  ……  发布机构:千讯行业研究

机械行业现在的总体情况如何?

柳树溪
伐树于宋
世界机械制造工业发展7大特征 21世纪,世界机械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对比其他行业,机械工业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地位基础化 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经济规模化 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业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发展极不平衡 区域色彩浓重 以2003年为例,销售额名列世界前500位的企业几乎来自北美洲、亚洲、欧洲,所占比例高达99%,显示了三大洲在世界机械工业发展中无与伦比的统治地位。 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发达国家加大了产业转移的力度,机械产品中附加值低的产品被安排到市场潜在需求发展中国家生产: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各大生产商纷纷采取专业化生产,“单品种,大批量”已成为很多500强企业生产方式的新特色;同时以生产者为主导的生产方式逐步向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定制生产方式转变。服务的个性化成为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 机械制造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传统的全球化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母国为生产基地,将产品销往其他国家;二是在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在国外制造产品,销售到东道国或其他国家。其特点是:自己拥有制造设施与技术,产品完全由自己制造;在资源的利用上,仅限于利用东道国的原材料、人员或资金等。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根本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跨国公司,并将成为新型全球化方式而发展下去。这种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广泛利用别国的生产设施与技术力量。在自己可以不拥有生产设施与制造技术所有权的情况,制造出最终产品,并进行全球销售。机械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建立零部件的加工网络,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原材料调配、零部件采购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的跨国并购加剧 现代并购不再一味的强调对抗竞争,强强联合成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这时机械制造业全球化过程中大公司谋求生存发展的一大特点。而且趋饱和的市场。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投资建厂的风险增大,也使得企业开始采用联合并购的手段。在建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产品结构,以达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规模效益的目的。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使跨国公司走上了联合之路,以形成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机械制造业大企业间的战略并购,导致了机械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得世界机械工业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协作型的局面。 产品高技术化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机械制造业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的各国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更重视发展机械制造业,充分体现了机械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在推动整个社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起到了推动、提升和改造的作用。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型生物、环保装备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成果开始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其高新技术含量已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参考资料:中国工业设备网发表时间:2005-12-19

机械加工 实训报告 谁知道哪里有的啊 !!!

花生帮
归天图
1课题名称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2选题理由 制造技术是各国经济竞争的重要支柱之一,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先进的制造技术,而机床是机械制造技术重要的载体,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机床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先行部门,担负这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技术装备的任务,以1994年为例,全世界基础的消费额达261.7亿美元。其中美国的消费额56亿美元、中国33.6亿美元。所以,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机床工业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机械制造业中,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专用机床、组合机床、专用自动线等并配以相应的工装,这些设备的初期投资费用大、生产准备时间长,并且不适应产品的更新换代。单件小批生产时,由于产品多变而不宜采用专用机床,特别是在国防、航空、航天和深潜的部门,其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几何形状也日趋复杂,且改型频繁,生产周期短,这就要求迅速适应不同零件的加工。书空机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机床,它较好的解决了小批量、品种多变化、形状复杂和精度高的零件的自动化加工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机床数控技术正从普通数控向计算机数控发展。一个国家数控机床的拥有量(相对值),标志着这个国家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程度。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因其特有的加工方式及其加工范围广在数控机床中占有重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具有重大意义。3国内外研究现状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质量、高精、高效、自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欧、美、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展开激烈竞争,已形成一条无形战线,特别是随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在20世纪80年代以後加速发展,各方用户提出需求,早已成为四大国际机床展上各国机床制造商竞相展示先进技术、争夺用户、扩大市场的焦点。中国加入WTO后,正式参与世界市场激烈竞争,今後如何加强机床工业实力、加速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实是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数控机床出现至今的50年,随科技、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例如:在19世纪初时是1mm级,到20世纪初时提高到了0.01mm级.而近30年来,普通机械加工的精度已从0.01mm提高到0.005mm级,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1um级提高到0.02um级,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0.~0.01um级进入纳米级.在表面粗糙度方面,日本用萤光碳素泡沫抛光剂和细微SiO2粉末抛光工作,成功获得了小于0.0005um的表面粗糙度.过去们只注意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纹理等表面特征,忽视了表面之下0.38mm范围内的内部效应,即次表面效应对零件可靠性的影响.这方面尚需深入研究,采取相应措施,方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及可靠性.中国於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於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後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於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4研究内容:1. 按图纸要求制定真确的工艺方案2. 选择合理的刀具和切削工艺参数3. 编写数控加工程序5研究方法:首先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教材及新闻背景资料,包括机械制造的原理及方法,质量管理应用,数控机床现有技术水准,国际水平探讨方面的书籍,报刊.以了解可靠性的内容,质量管理的概况和数控机床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然后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企业现状及需求.接下来进行分析与设计.确定数据来源的真实准确.再进行系统设计  由于现有设备所采用的是分析设计方法,因此可以首先对原有设备进行适当的测试与调试,然后使用快速原型方法来提高加工质量,等得到企业有效的反馈信息后再可以考虑用统计分析法和棕合法进行接下去的再分析,再设计6进展按排:  1准备阶段(12月15日~12月30日).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参考资料   2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交老师批阅(1月1日~1月15日)   3依据论文大纲完成论文一稿交老师批阅(1月16日~3月10日)   4完成论文二稿交老师批阅(3月11日~4月10日)   5完成三稿(4月11日~4月30日)   6完成相关论文简介、答辩提纲,准备答辩阶段(5月1日~5月10日)   7毕业设计答辩阶段(5月中旬)7主要参考资料:1周昌治,杨忠鉴,赵之渊,陈广凌,机械制造工艺学,,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6次印刷, 2张丽华,马立克,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4. 杨建明,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3次印刷5. 吕天玉,宫波,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3次印刷6. 高波,机械制造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次印刷7. 黄鹤汀,王芙蓉,金属切削机床(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机械实习报告怎么写?

系博
千岁厌世
  1课题名称  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  2选题理由  制造技术是各国经济竞争的重要支柱之一,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先进的制造技术,而机床是机械制造技术重要的载体,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机床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先行部门,担负这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技术装备的任务,以1994年为例,全世界基础的消费额达261.7亿美元。其中美国的消费额56亿美元、中国33.6亿美元。所以,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机床工业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机械制造业中,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专用机床、组合机床、专用自动线等并配以相应的工装,这些设备的初期投资费用大、生产准备时间长,并且不适应产品的更新换代。单件小批生产时,由于产品多变而不宜采用专用机床,特别是在国防、航空、航天和深潜的部门,其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几何形状也日趋复杂,且改型频繁,生产周期短,这就要求迅速适应不同零件的加工。书空机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机床,它较好的解决了小批量、品种多变化、形状复杂和精度高的零件的自动化加工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机床数控技术正从普通数控向计算机数控发展。一个国家数控机床的拥有量(相对值),标志着这个国家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程度。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因其特有的加工方式及其加工范围广在数控机床中占有重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具有重大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质量、高精、高效、自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欧、美、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展开激烈竞争,已形成一条无形战线,特别是随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各方用户提出需求,早已成为四大国际机床展上各国机床制造商竞相展示先进技术、争夺用户、扩大市场的焦点。中国加入WTO后,正式参与世界市场激烈竞争,今后如何加强机床工业实力、加速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实是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数控机床出现至今的50年,随科技、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  例如:在19世纪初时是1mm级,到20世纪初时提高到了0.01mm级.而近30年来,普通机械加工的精度已从0.01mm提高到0.005mm级,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1um级提高到0.02um级,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0.~0.01um级进入纳米级.在表面粗糙度方面,日本用萤光碳素泡沫抛光剂和细微SiO2粉末抛光工作,成功获得了小于0.0005um的表面粗糙度.过去们只注意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纹理等表面特征,忽视了表面之下0.38mm范围内的内部效应,即次表面效应对零件可靠性的影响.这方面尚需深入研究,采取相应措施,方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中国於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於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於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  4研究内容:  1. 按图纸要求制定真确的工艺方案  2. 选择合理的刀具和切削工艺参数  3. 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5研究方法:  首先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教材及新闻背景资料,包括机械制造的原理及方法,质量管理应用,数控机床现有技术水准,国际水平探讨方面的书籍,报刊.以了解可靠性的内容,质量管理的概况和数控机床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然后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企业现状及需求.接下来进行分析与设计.确定数据来源的真实准确.再进行系统设计  由于现有设备所采用的是分析设计方法,因此可以首先对原有设备进行适当的测试与调试,然后使用快速原型方法来提高加工质量,等得到企业有效的反馈信息后再可以考虑用统计分析法和棕合法进行接下去的再分析,再设计  6进展按排:  1准备阶段(12月15日~12月30日).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参考资料  2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交老师批阅(1月1日~1月15日)  3依据论文大纲完成论文一稿交老师批阅(1月16日~3月10日)  4完成论文二稿交老师批阅(3月11日~4月10日)  5完成三稿(4月11日~4月30日)  6完成相关论文简介、答辩提纲,准备答辩阶段(5月1日~5月10日)  7毕业设计答辩阶段(5月中旬)  7主要参考资料:  1周昌治,杨忠鉴,赵之渊,陈广凌,机械制造工艺学,,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6次印刷,  2张丽华,马立克,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  4. 杨建明,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3次印刷  5. 吕天玉,宫波,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3次印刷  6. 高波,机械制造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次印刷  7. 黄鹤汀,王芙蓉,金属切削机床(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10次印刷  8成果形式:描述设备:包括性能、机加性、用途等。写上零件加工工艺卡 内容。以及你对机械设备的改进观点。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写上。

机械专业专家论证报告

拆房工
果瓜有理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许成文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家论证报告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械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我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我市的机械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如我市的沪宁钢机和沪宁钢构企业,每年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工人的缺口已十分严重。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行情,专家调研组走访调研了宜兴经济开发区和环保科技工业园的大型企业的用工情况。两园区的企业大部分是我市机械设备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它们均是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企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这些企业的产品已覆盖了全国,有的甚至是该行业的龙头企业。22

跪求一篇关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大忽悠
夫春与秋
  近年来,中国大陆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数控系统,为数控机床的产业化奠定了技术基础。中国新开发数控机床1,300多个品种,部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能批量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有40多家;数控系统生产企业也有70多家,生产数控机床配套产品的企业达300多家。由于中国大陆本地数控机床企业在产品设计、质量、精度、性能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相对滞后,国产数控机床处于低档迅速膨胀、中档进展缓慢、高档依靠进口的局面。  近几年,数控机床进出口贸易一直呈现逆差,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年1-7月,中国进口金属加工机床(以下简称机床)5.7万台,价值43.5亿美元,增长11.5%。其中7月份当月进口9531台,价值7.9亿美元,分别增长1.5%和36.9%。2008年1-7月,数控机床进口1万台,下降17.6%,进口均价16.4万美元/台,上涨25.3%;加工中心进口8892台,增长15.3%,进口均价13.3万美元/台,上涨8.7%。预计2008年全年进出口逆差将达29.63亿美元,同比增长12.2% 。随着近年来国内机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国产机床的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对进口形成了有效的替代。但是,当前中国不仅在数控机床及加工中心等高端大型机床上的需求需要依赖进口,而且国内机床行业的数控系统和机床关键零部件也有不少仍然依靠进口。  今后几年,推动中国大陆数控机床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航空航天产业、造船产业、汽车产业、国防工业(国产数控机床将是首选)、一般机械产业和信息产业,机床用户行业的快速发展将成为拉动机床工具行业,特别是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一五”时期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目标及重点是: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以尽快改变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要求“十一五”末国产数控机床占国内市场规模比重从现在的不足40%上升至50%以上,国产数控机床采用国产功能部件达到60%以上,中国大陆数控机床产业将步入一个快速发展期。预计2009年数控车床销售数量将达8.9万台,年均增长率为16.5%,预计2009年加工中心消费数量将达2.8万台,年均增长率为17.8%。  研究咨询报告由本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数控机床协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商情报网、国内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提供的大量的内容翔实、统计精确的资料和数据,报告对我国以及世界数控机床行业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数控机床细分市场、数控机床技术及应用等进行了分析,并详细论述了行业竞争情况、以及领先企业运行情况等。通过翔实的数据和充分的论述,从产业层面上剖析产业现状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全面展示数控机床市场现状,揭示数控机床行业的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参考资料:http://www.askci.com/reports/2008-10/2008101510515.html

机械制造论文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论文: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的现状

善夭善老
几且伪哉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中国学术期刊网机械制造论文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论文: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的现状【摘要】文章论述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特点,六大前瞻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关键词】机械制造;前瞻性;发展趋势1.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特点我国机械制造业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如今已经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不在限于制造本身,的涉及到其他内容,如:市场调研、产品的设计、加工制造等,这些内容已经结合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先进的制造业更加注重的是实际效果,目标就是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2.六大前瞻性技术2.1趋于技术创新与生产率提升制造技术产业的生产力仍是至关重要的。有人认为制造业是独立发展的产业,他详细分析并批驳了这些错误观念,强调要不断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率,制造技术是推动生产发展的动力。所以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变革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2.2趋于智能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融合日本发那科长介绍,发那科公司开发了使用智能机器人能长时间无人操作的机械加工系统,机器人单元可杨用搬运重量从4㎏~1200㎏的各种类型的发那科机器人,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来完成工件的上下料作业。并且,所开发现智能控制装置既具有控制机床的功能,也具有控制机器人的功能,以促进机床和机机器人的配合。因此,在未来,智能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融合将成为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