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机械专业考研要考哪些科目

不知其道
天下戴之
1、英语(大多数高校学术型硕士考英语一、专业型考英语二、部分985高校全考英语一)。2、数学(大多数高校学术型硕士考数学一、专业型考数学二、部分985高校全考数学一)。3、专业课要根据各个学校要求有以下几种: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工程制图。扩展资料:试卷结构:1、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2、英语:(完型填空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3、数学:理工类(数一、数二)经济类(数三)。报考条件: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要求报名时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没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机械工程专业考研

大追踪
乃今有恒
上海和重庆有很多大学的,要看你的定位是什么了一般来说,上海的学校比较热门,有上海交大,同济,华东理工,上海大学,上海理工,他们都有机制这个专业,相比较交大,同济是个层次,华东理工和上大一个层次,上海理工一个层次,个人见解,难度一次下降重庆的话,由于在西南地区,比较厉害的当属重庆大学了,重庆理工等还是比较好的。相比还是重庆的有些学校好考些

考研机械类都有哪些专业?

是物之居
方生方死
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四个专业,机械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选个学校进入该学校研究生院主页 在招生工作下面的专业目录和参考书目里面查看

机械专业考研报什么研究方向好啊?

神人无功
还魂记
机电一体化专业热度大,机械设计制造则是老牌传统专业了。就业率上二者差距不大,但专业对口的话,机电一体化工作性质好些。至于模具制造,搞准了前景非常好,关键是不容易搞准。从考研角度来看,机械设计、制造有点劣势。因为就专业本身而言,好的设计员未必要多么高的学历。研究生使用起来成本有点高。应该说,高学历者掌握了的工具和方法,更适合做研究。机械电子的优势在于机电一体化,机电学好的话,将来从事电控的工作,比较得心应手

机械工程类考研好考吗?主要考哪些科目……

红蜡烛
鬼太监
好考不好考,关键看个人,付出努力者可能认为比较好考,不努力在容易也是难事。主要考试科目是数学二、英语二,专业课有的学校考机械设计,有的学校考机械原理,还有的学校考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等,总体难度比学术型的要小。所以考试分数一般较高。

机械专业考研什么学校比较容易考?

地气郁结
对门儿
【参考】机械专业排名(史上最详细)!这个仅仅是专业实力的排名,还考虑了学校的整体实力以及位置等这个排名仅仅是给大家提供的参考 严重鄙视那些愤青第一档次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档次华中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东南大学 吉林大学第三档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第四档次重庆大学 湖南大学 东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中南大学 山东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第五档次燕山大学 上海大学 厦门大学 四川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第六档次江苏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第七档次西安理工大学 南昌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苏州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郑州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东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深圳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第八档次中国民航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 宁波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广西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中北大学长安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汕头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第九档次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湘潭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第十档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西华大学 山东轻工业学院 贵州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学院 太原科技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武汉工业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

在山东考研机械专业比较好考的院校有哪些啊

今休
消防犬
机械专业排名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华中科技大学 A 10 大连理工大学 A 19 吉林大学 A 2 上海交通大学 A 11 燕山大学 A 20 同济大学 A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2 东北大学 A 21 合肥工业大学 A 4 浙江大学 A 13 西北工业大学 A 22 北京邮电大学 A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4 天津大学 A 23 中南大学 A 6 西安交通大学 A 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24 武汉理工大学 A 7 清华大学 A 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25 北京工业大学 A 8 上海大学 A 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A 26 山东大学 A 9 北京理工大学 A 18 重庆大学 A 27 东南大学 A B 等 (41 个 ) : 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苏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华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江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四川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广西大学、宁波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大学、中北大学B 等 (41 个 ) : 兰州交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长安大学、河海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天津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汕头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西华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沈阳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贵州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江苏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武汉科技学院、太原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南京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大,山科,还可以

北航的(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是哪些书籍?希望有详细的答案,在这里谢谢啦,是关于考研的

沈焕
大只佬
971 机械工程专业综合 1、«动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谢传锋 2、«机械设计基础下册»(17-24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吴瑞祥等 3、«机械设计基础下册»(25-34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吴瑞祥等 4、«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1-6章 科学出版社出版 胡寿松 (或«自动控制原理»1-6章)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孙虎章)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考试大纲(2011版)一、考试组成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试卷共分四部分:1) 理论力学(动力学);2)机械原理;3)机械设计;4)自动控制原理,各部分满分均为50分。1)、2)部分为必答部分,3)、4)部分为选答部分,考生二选一作答。二、理论力学(动力学)部分的考试大纲(一)参考教材1.《动力学》(第2版)1-7章 谢传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二)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1. 质点动力学⑴ 质点运动学(在直角坐标系和自然轴系下描述、点的复合运动)⑵ 质点动力学方程(在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中表示)、⑶ 点的复合运动初步掌握上述内容的概念、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2. 质点系动力学⑴ 动量定理⑵ 变质量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⑶ 对定点和动点的动量矩定理⑷ 动能定理掌握上述内容的定理、基本方程,特别是各种问题的分析方法。3. 刚体动力学I、动静法⑴ 刚体平面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⑵ 达朗贝尔原理(惯性力的简化、动静法、动平衡与静平衡)4. 刚体动力学II、拉格朗日方程⑴ 拉格朗日方程⑵ 动力学普遍方程⑶ 动力学II(刚体的定点运动与一般运动的运动学与动力学)5. 振动基础⑴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外,重点是能够有建立力学、数学模型及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三、机械原理部分的考试大纲(一)参考教材1.机械设计基础(下册)第17—24章吴瑞祥等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 «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二)考试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考试内容的章节是依据参考教材[1]编制的,参考教材[2]的内容与此基本相同,只是章节编号有所差异。第17章 机构的组成和结构17.1 机构的组成17.2 机构运动简图及其绘制17.3 构件的自由度与运动副的约束17.4 平面运动链的自由度及其计算及自由度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17.5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17.6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了解机构的组成要素,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其自由度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清楚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了解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第18章 连杆机构18.1 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18.2 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18.3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18.4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熟练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死点位置、传力特性等),会运用图解法和解析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熟练掌握各种连杆机构(刚体导引机构、急回机构、函数机构等)的设计。第19章 凸轮机构19.1 凸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19.2 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19.3 凸轮廓线的设计19.4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设计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了解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的特性和应用场合,会运用反转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的确定要求。第20章 齿轮机构20.1 齿轮机构的类型20.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20.3 渐开线齿廓20.4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20.5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20.6 渐开线齿轮的加工20.7 渐开线变位齿轮20.8 斜齿圆柱齿轮20.9 圆锥齿轮重点熟练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和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正确啮合条件、标准中心矩、实际中心矩、连续传动条件等)。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原理和传动的特点,初步了解斜齿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第21章 轮系21.1 轮系的类型21.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能熟练计算出混合轮系的传动比。第22章 间歇运动机构22.1 棘轮机构22.2 槽轮机构22.3 不完全齿轮机构22.4 不完全摆线针轮机构初步了解各种间歇机构的组成与传动特点。第23章 机构系统运动简图设计23.1机构系统运动简图设计的任务与步骤23.2 机构及机构系统设计的创新途径23.3 组合机构23.4 机构选型及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23.5 机构系统运动循环图初步了解机构运动简图设计的任务和步骤,了解机构及机构系统设计的创新途径,了解组合机构的类型,了解机构的选型原则及机构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方法,了解机构系统运动循环图的绘制方法。第24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24.1 概述24.2 机械的等效动力学模型24.3 机械运动方程式的建立与求解24.4 机械的速度波动及其调节方法熟练掌握机械的等效动力学建立方法,会运用图解计算法求解等效力矩为机构位置函数时的机械真实运动,掌握机构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四、机械设计部分的考试大纲(一)参考教材1. 《机械设计基础》(下册)第25-34章,吴瑞祥等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 《机械设计》(第四版)邱宣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考试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考试内容的章节是依据参考教材[1]编制的,参考教材[2]的内容与此基本相同,只是章节编号有所差异。第25章 绪论、强度和刚度设计基础 1)课程性质、内容及任务; 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3)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程序; 4)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和步骤; 5)强度计算概述,静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计算,变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计算,表面强度计算,机械零件的刚度和振动计算等。第26章 轴 1)轴的功用及分类; 2)轴的材料及其选择; 3)轴的计算准则:强度、刚度、振动稳定性; 4)轴的结构设计及画法;提高轴的强、刚度措施; 5)轴的强度计算:许用应力法及安全系数法;6)轴的刚度计算及振动稳定性计算简介。第27章 传动概论、齿轮传动 1)机械传动在机器中的作用; 2)机械传动的分类和主要特性;3)机械传动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4)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5)齿轮传动的精度等级及其选择; 6)轮齿的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及防止失效措施; 7)齿轮材料及其选择,齿轮材料的热处理; 8)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计算:受力分析、计算载荷、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轮齿表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9)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特点、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特点; 10)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特点,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特点; 11)直齿轮、斜齿轮及圆锥齿轮传动的参数选择; 12)齿轮的结构及画法; 13)新型齿轮传动简介。第28章 蜗杆传动 1)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2)蜗杆传动的运动关系、啮合特点和主要参数; 3)蜗杆和蜗轮材料的选择; 4)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5)蜗杆传动的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主要几何尺寸计算; 6)蜗杆传动的润滑、效率及热平衡计算; 7)蜗杆、蜗轮的结构及画法;8)弧面蜗杆传动简介。第29章 摩擦学设计基础 摩擦学设计概述;摩擦及其基本性质;磨损、润滑、润滑剂的基本概念。第30章 滑动轴承 1)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2)轴承材料及轴瓦结构; 3)润滑材料和润滑方法; 4)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5)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式;6)液体动压润滑轴承的计算。第31章 带传动 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主要类型,特点及应用;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3)弹性滑动概念及带传动的传动比; 4)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5)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6)单根三角带所能传递的功率和三角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7)带轮的材料、结构和尺寸; 8)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载荷; 9)张紧装置简介。第32章 螺纹联接 1)螺纹主要参数,常用的标准螺纹; 2)螺旋副中力的关系、效率和自锁; 3)搬手力矩和预紧力; 4)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紧固件及画法; 5)螺纹联接的防松原理和防松措施; 6)螺纹联接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7)螺栓组的受力分析; 8)松螺栓联接的计算; 9)紧螺栓联接的计算; 10) 螺栓联接的许用应力; 11) 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12) 螺旋传动的种类和应用:滑动螺旋传动的设计计算。第33章:轴类连接零件 1) 键联接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 2) 平键联接的失效形式和强度计算; 3) 花键联接的类型,对中方法、工作特点及应用;4) 花键联接的强度计算。5)联轴器第34章 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的构造、特点、精度等级及常用代号; 2)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应用及画法; 3)滚动轴承所受载荷的种类、分布情况及变化特点; 4)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5)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和静载荷计算; 6)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设计:轴承的装拆、预紧、配合、调整、密封及润滑等。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 性能、结构特点、应用、材料、标准等。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零件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状态、失效形式等;机械零件工作能力计算准则,如体积强度与表面强度、静强度与疲劳强度、刚度与柔度、摩擦、磨损与润滑,寿命与可靠性,以及热平衡、冲击性能、稳定性等;计算载荷,条件性计算,等强度计算,当量法或等效转化法,试算法等;改善载荷和应力的分布不均匀性,提高零件疲劳强度,或增强摩擦,改善局部品质,提高零部件工艺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预应力、变形协调原则等在设计中的应用。 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基本设计计算方法,结构设计技能等。五、自动控制原理部分的考试大纲(一)参考教材1.《自动控制原理》1-6章 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或《自动控制原理》1-6章 孙虎章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二)考试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 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⑴ 控制系统的任务⑵ 控制系统基本方式⑶ 控制系统性能要求了解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包括任务、要求和基本控制方式;了解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初步掌握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⑴ 列写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⑵ 传递函数⑶ 动态结构图和典型环节⑷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⑸ 系统传递函数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动态结构图的建立方法。熟练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基本法则。熟练掌握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梅逊公式;能够建立工程系统,特别是机电相结合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各种典型环节的数学表示,并了解其功能与作用。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⑴ 典型响应及性能指标⑵ 一阶系统分析⑶ 二阶系统分析⑷ 系统稳定性分析⑸ 系统稳态误差分析掌握典型输入和典型响应的特性。熟练掌握一、二阶系统时域响应特性的分析方法。掌握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会熟练运用代数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掌握误差及稳态误差的概念,学会分析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控制系统稳态误差的方法,熟练掌握计算系统在给定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的方法。第四章 根轨迹⑴ 根轨迹及根轨迹方程⑵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⑶ 闭环零、极点分布与系统阶跃响应的关系⑷ 系统阶跃响应的根轨迹分析理解根轨迹的定义,能够熟练运用绘制负反馈系统闭环根轨迹的十条法则绘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掌握闭环主导极点和偶极子的概念。会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了解用根轨迹法校正控制系统的方法。第五章 频域分析法⑴ 频率特性⑵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⑶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⑷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对数频率判据⑸ 开环频率特性与系统阶跃响应的关系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包括数学本质、物理意义和表示方法。掌握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熟练掌握闭环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包括乃奎斯特图和伯德图。掌握用乃奎斯特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掌握闭环系统稳定裕度的计算方法。掌握控制系统的三频段分析方法。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⑴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⑵ 串联校正⑶ 反馈校正⑷ 复合校正了解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基本问题,包括受控对象、性能指标、控制元件和控制对象;掌握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包括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会运用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方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校正。

哪些211学校的研究生机械专业比较强

虚象
不饰于物
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