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金融硕士难度如何,好考吗?

莫不中音
月兔
根据研究生报考数据来看,2019年考研的人数达到300多万,比之前的两三年要翻了一倍。在众多专业中,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金融硕士等专业报考人数是最多的。其中,金融硕士报考人数很多,主要是以历届生为主,金融硕士的竞争很激烈,对于国内一流的财经院校,比如“五财一贸”的金融硕士也是非常难考的。像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硕士复试分数线也超过了380分,像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分析师方向和信用风险管理与互联网金融方向的金融硕士每年的录取率都很低,甚至不到5%。那么,国内有免联考工商管理硕士MBA这样的不用考试的国际金融硕士吗?据小编了解,瑞士中央管理大学就是这样一所免联考国际金融硕士国际高校,面向国内金融行业内的成功人士,主要以面试和资质审核的方式录取学员,学员修满学分后前往院校本部参见论文答辩通过即可毕业,颁发海外硕士学位证书!

金融硕士应该如何备考

心术
颜钧
你要先选好专业和院校吧~这样你才能确定你的专业课考什么~金融硕士一般都是要考数学的,有十几所学校是不考数学,考的是396.不管你选择考哪个都不容易。所以你学校选好了,要赶紧开始复习~没选好的话,就先复习这英语。希望能帮到你,有问题可以私信~

跨专业考金融学硕士应该怎么准备

老来俏
比丘尼
我以前也是跨专业考的金融学,最后考入一所重点大学金融学专业。首先强调一下难度,跨专业考试难度真的有点大,但是要的就是挑战,不是吗?复习可以从数学和经济学基础开始,高数如果考不到130以上,好学校的金融基本无缘了,高数复习把公式、重点题型都要掌握,购买的辅导教材至少要过3遍;西方经济学是基础,至少也要130分以上,所以知识点基本不能漏掉。如果初试过了,复试才是摆在跨专业考生面前的难题,因为涉及到专业课考试、专业课面试等等,这不积累很多经济、金融、数量经济等知识是不行的,所以结合金融专业,多看书、多扩展、多练习,加油吧,少年!

考研报考金融专业都考什么科目呢?

三事
水有罔象
政治、英语二、数三、专业课

研究生怎么考?

野马
殆乎
下面是给到解答,考生可以参考一下:考研是大四才可以考,考研条件:报考研究生的条件一:考研的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报考研究生的条件二:学历要求。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这其中包含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成教、自考毕业生;3.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这类考生网上报名时“最后学历”只能填写为“同等学力”或“本科以下”;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但这类学生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6.一般来说,有的学校还规定,不接收学制为四年制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和学制为五年制的大学四年级学生报考,也不接收本科提前毕业的大学三年级学生或本科提前毕业的大学四年级学生报考。报考研究生的条件三:年龄不超过40周岁。超过40周岁者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报考研究生的条件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一般报名是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对于大四学生来说,有一个预报名,不是应届毕业生不能参加预报名 ,预报名过后在10月份还一次报名时间,考生可以关注一下,至于考试地点,要根据考生报名情况来决定。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实务、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国际运输与物流。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815经济学综合。备注:815科目所含内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至于是公费还是自费,这个要根据考生自己来看,一般是自费,所谓的公费应该是全额奖学金吧,不过国家一般都会给研究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在职研究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研可以跨专业,但是跨专业比较难考

我是专科毕业,但想考金融硕士?

女招待
鲤退
我觉得接着考试吧,如果你就这样坐等两年我觉得实在浪费,但如果你在这两年中能克服困难,拿到自考毕业证比还能取得学位证,我觉得这是对得起自己吧!而且你在自考的时候是在完善自己,为你以后的考研打下很好的基础,珍惜时间!这是我的想法,你在看看别人有什么想法吧!然后自己下决定!希望你能一帆风顺,有所成就!^_^我觉得你一边工作一边考吧,这次4月就考了,已经来不及了,但可以准备明年的。工作闲散时间就一定要好好看书,不同的学校教学用的课本不同,最好是要用你想考学校所用的课本。离考试半年前或三个月前最好住在你想考研的学校附近,经常去听听课。也有一些老师为了赚点外快会开设考研补习班,他们可能会透出部分考试信息。最好别让你工作单位的同事知道你要考研,男人就应该默默努力。如果你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工作一天回去不想学习了!那只能说明你安于现状,那你别考了也行。IT IS UP TO YOU

我本科金融专业,考研该考什么专业啊

失饪
弹道
我也是要考金融的,前景确实很不错,所以自然而然就很难考,每年分都很高,而且今年第一次取消金融学联考,使得很多人复习都出现了迷茫的感觉,哎,不过也没办法啊,等暑假大纲出来再砸时间吧。。。但如果你的目标分数只有350的话,那肯定是不够的,除非你选择一些一般的院校,但与其这样确实是不如你所说的曲线考研了,因为投简历人家第一秒没看到好学校人家可能就不看了,很现实的问题,所以我建议你可以试着考考产业经济学,同样也是经济学院的,发的都是经济学硕士学位,而且相对竞争要小些。如果还是一个好学校的话,可定能有优势。。。而且只要你进了那个学校之后,你还不是想学金融学金融,想学会计学会计,很自由的,要是你能在三年研究生期间发表几篇不错的金融专业论文,这也是对以后步入金融业很有帮助的。。。另外,其实学管理学也不错,会计就不用说了,人力资源管理啊,物流管理啊,财务管理啊之类的,都不错。。。总之,加油吧,好好学,努力的话什么都有可能的,大家一起努力吧!!!

金融硕士考研数学如何复习?

魂气
处乎无响
  金融硕士考试数学考数三或396联考,分数为150分,是较为重要的,同时考研数学也比较难,那么金融硕士考研数学怎么复习?考研数学怎么学?有什么好的方法?以下为学姐的一篇考研数学复习经验贴,分享给金融硕士考研的大家。  首先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想要跟大家聊一聊。我收到过很多关于考研的咨询,其中问起数学的最多的一个方面就是,很多同学会说自己的数学基础不好,好担心怎么办,那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一、关于考研数学的基础问题  我听到很多说法都会强调数学的基础的重要性。但是说实话,就考研数学而言,其实也就是基础有更好,没有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过多的强调基础,很多时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对于想要参加考研的个体来说,基础不基础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既然选择了考研,那就意味着没有放弃的打算了不是么?反正有没有基础都是要考的了。而过多地强调基础,反而是一种坏事情。因为,对于一些数学学习经历没那么丰富的同学来说,如果你过多地担心自己的基础问题,一来会形成负面的心理暗示,在漫长的刷题过程中一旦稍微遇到困难,很难避免自己会拿所谓的基础不好作为暗示因素,从而产生气馁甚至放弃的想法。  更重要的是,带着基础不好的心理负担准备考研的你,在数学这门课上很容易走入歧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考研数学是很需要系统地思考和总结知识点的能力的。而要总结出一门学科的整体知识架构和逻辑关系,首选你在面临这个所谓的“庞然大物”的时候要有自信。如果心理上就慌了,被看似密集的知识难点一个接一个地吓一圈,别说你要拔高出来,宏观地抽离出这门学科的逻辑主线,可能你连坚持刷完一整本的复习全书的勇气都没有了。  最后,太纠结于自己是不是基础不够好,跑回去啃各种大学数学教材,很容易做一些对考研来说无用的功。虽然这些学习可能对你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要用到的场合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毕竟考研时一件很需要效率的事情不是么?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应试考试大都是技巧性地运用,熟能生巧的那种。尤其是像考研这种选拔性考试,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天纵英才而设计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进行的选拔,对个人来说考研成绩可能有随机性,但是放在群体里,便是期望值及其稳定的考试了。  所以数学考试,最合适的应付方法就是,抓住逻辑主线,把各个考点串联起来,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个突破。具体的突破方法就是,熟能生巧。  所以在做任何一道数学题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你现在做的是哪个考点的内容,这个考点的一般出题方法是什么。如果你做完题了还不知道你做的这道题对应的考试点在哪儿,解题思路(套路)是什么,那么就针对考研这么一件目的性明确的事情来说,是有点浪费时间的。  就我自己而言,二战复习的时候,对整个考研数学的套路才有了深刻的理解,觉得前期花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的时间太多了。比如把基础660道题刷了一整遍,还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难的题还他妈的是基础。它说自己是基础,只是因为它是把各个知识点打碎了再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了的。但是如果你没有整体框架,你去做这些题,就像是光脚踩石头,指不定哪一颗就刺到你的穴位了,你还以为问题出现在石头(题目)本身,而不会去检查你自己的经脉(知识框架)。  二、考研数学怎么复习?  好,说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建设的话,那么考研数学具体要怎么准备?我建议,细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搞定知识框架,但是这个阶段即使搞完了,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框架一般还很模糊,没有关系,坚持往后走。  这个阶段的参考书两本就够了,考试大纲和复习全书。整个考研数学大概五本半书就够了。也不要买多了,买了基本上也没有用,反正没有时间看。考试大纲长这样,很薄的那本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其他任何的大纲解析你都可以不用买了,买了也不会看,看了也是浪费时间。  复习全书就是李永乐的那个,数学一或者数学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买。每年虽然封面会有一些变化,内容感觉都差不多,因为毕竟考纲如果变化不大的话,完全按照考纲来的数学全书是不会变的。但是为了安心,你买最新版本的也好。我建议不管基础好不好的,都到九月份了,直接从这两本书开始入手就好了,至于同济大学的数学教材,或者其他各种高等数学教材之类的因为都不是针对考研编的,所以都可以放下了,你说你要为了陶冶数学情操,也不用非选在考研准备阶段对吧。  还是以实用为主。再次强调,考纲就是那个好薄好薄的罗列考点的那个东西,如果没有也行直接用复习全书就好了,只是因为考纲构薄,所以我觉得更容易获得整体框架而已。我们需要在这两本书里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过一遍,建立起大体的知识框架。光看考纲,上面这些名词肯定不够的,所以跟着复习全书走一遍便是必然的流程了。但是这个走一遍也不用特别特别细,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时间比较紧迫的话可以先把全书里的知识解析走一遍,这个走一遍的水平大概是,看完每个知识点的解析的讲解和核心例题。时间有多的话,例题盖住后面的解答能够自己提炼出完整的思路和关键步骤,对于特别重要的例题,还需要能够不看答案自己解出来。  时间特别紧迫的话,这一遍快点过也行。至于课后的练习题,更可以在第二阶段再做。第一个阶段时间可以压缩得更短一些,大概半个月到三个星期之间做完,如果能快一点会更好。主要是要有一个全面的框架,具体的技能磨练到第二个阶段再做。  第二个阶段:逐个突破知识点,做针对性的训练,磨练每一个细点。  这个阶段的话,就是深入地啃复习全书上的每一块知识点了,从微积分到线性代数到概率论,根据全书上的安排分为小的知识点深入地啃下去,看懂每一个例题的思路和方法,把全书课后的题目也做了,每天做好时间安排,做好阶段性的进度安排。  这个阶段因为是打磨的过程,所以时间安排上应该放长一点,大概应该从九月中旬开始做了,持续两个月到11月中旬结束都可以。如果基础好一点的话,到十月低结束也行,完全看你自己的信心和手感。当然,我知道对于绝大多数基础智商和我一样普通的人来说,其实过了这个阶段也没有会变得很厉害。事实上这个阶段反而是最难熬,最没有信心的时候,因为感觉自己知识点漏洞百出,每一点都是弱点。放心,这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是你深入梳理的第一步,就像梳头发一样,第一次要梳整齐的时候是最疼的时候,因为常常会碰到打结的地方。但是这一遍过去了就好了,第二次梳的那种舒爽感你随后就可以体会到的。  所以这个阶段一定一定要沉住气,放下心来慢慢啃,不要着急。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因为这个阶段战线拉得最长,为了防止走到后面忘了前面的,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之前走过的内容,建议以星期为单位,在周末的时候回顾一下上个星期复习的内容,一定要做到每一个点都回顾到。  而且有个很好玩的事情就是,每次你回顾的时候都会有新的发现,你会觉得之前难得不行的题目在你每次回顾的时候好像都变得简单了,即使你过去一个星期学习的内容和上一个星期的看起来好像全然没有关系。我觉得是一种思维的发散,对大脑的锻炼就好像身体的锻炼一样,每个部位不是独立存在的。当然,如果你有一定的个人做题习惯一定要尊重,不要强迫自己。比如我那个时候每天不做道微积分就睡不着的,简直就是有病。  过完这两个阶段之后,你应该做一个总结,让自己既有宏观框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入细节。  如果你觉得还不够有把握的话,那么针对性地重复第二步的某些弱项,但是这拾漏补缺的阶段所花的时间不要太长,一两个星期完全够了。因为后面你还不断地有时间来做这样的事情。至于具体每一块知识点上的安排,我不建议给自己太细的时间规划。比如我自己,一般线性代数和微分方程手感比较好,很容易就上手了,大家都觉得很简单的概率论反而不是很熟练,所以我自己在概率论上花的时间比普遍觉得难得线性代数上花的时间。这个阶段千万不要慌,不要拿别人的节奏参考你自己的安排,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现在是磨刀阶段,稳扎稳打总是没错的。很多人这个阶段没把握好,就中途放弃了,很遗憾。但是反过来想想,过了这个阶段就有一部分人退出这个游戏了,自己坚持下来还是蛮有成就感哒~  以上这两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总体来说,加起来三个月,其中第一个阶段大概半个月到三个星期,第二个阶段两个月。大概在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时候要做完。  总之,不管你按照什么方法来的,最晚到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时候,你对数学考试覆盖范围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并且回过头再看考纲的时候,知道每一个考点的大体内容是什么,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深入下去。  第三阶段  这个时期,我们大概需要用到三本半书,当然你为了安心,多买本其他题傍身也可以。其他的真的不用再多了。  首先是,真题解析。  这算是一本,然后再来一套真题试卷,和上一本是一样的内容不一样的形式,算是半本。  还有一本基础660,不用全做,用来做专项训练。  最后,再来一套模拟题。这些书真的就是够够的了。  第三步:做几套真题,发现自己的知识弱点,然后针对弱点做专题训练。  是的,和很多人推荐的不同,我建议各位早一点做真题。因为我的个人经验告诉我,真题是最有效的练习资源。有些人会认为,真题这玩意儿这么珍贵,每年就一套,做完了就没有了,要好好宝贵,留着最后才用。但是,我会告诉你,真题不是只做一遍的,我觉得至少要做上三遍才有质的飞跃。为什么至少做三遍,为了文章的逻辑性,放在下文再说。  在这里,我建议大约拿出三张试卷做练习,每次把试卷从头到尾做一遍。说实话,我相信,对于绝大绝大部分的同学来说,都不太可能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完,不是时间有限,而是知识点训练得不够熟练。但是,这一遍主要是为了挑你不会的地方,而不是挑你不熟练的地方。什么叫不会的地方,就是大题你没办法写出完整的思路,小题你不知道前因后果的那种。这种不会的题型,你在复习全书里面一定可以找到相类似的例题,然后在全书里找到所在知识点,把这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前程往事都弄明白。如果觉得还没有信心的部分,有必要的话可以结合基础660题这本书,把里面相关的题画出来做专项训练。而三套试卷的话,基本上能很好的覆盖所有的考点了。以真题来检验你的第一,二轮复习成果,并且用来查漏补缺,是最好的方式。  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两个星期。所以做完这个还剩的时间大概有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当然,如果你时间有多的话,你可以把补缺的地方做得更细致一些,简而言之,就是多刷一些660题,但是这个不是必须。这个阶段用的真题, 推荐使用书本版本,而不是试卷版本。试卷版本留在后来用来刷手的时候用。  第四步骤:猛刷真题,至少做三遍,越多越好。  为什么至少做三遍?因为做第一遍的时候,是来熟悉题型,第二遍来提升计算速度,第三遍避免错误,提高正确率。如果有时间,再做第四遍,那么就是对整个考研数学真题有系统性地把握。能够做到这一点,大概就可以尝试预测真题类型的,差不多能够做到把一个数学考试考成半开卷的感觉。当然,说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熟能生巧。就时间安排来说,这个刷真题的过程至少要一个月。  如果十套试卷,你做三遍,就是30套试卷。30套试卷一天一套也要一个月,更何况绝大部分时候根本做不到一天一套。因为做完一套试卷的意思是,你要花三个小时把试卷做完,然后再话至少三个小时的时间对完答案,分析错题,把每一道错题都弄懂答题思路。当然,做到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的时候,你的时间会有所缩短,但是最多缩成三个小时写完试卷对完答案做完错题分析完成一切。  所以,按照十套试卷算,你花在真题上的时间也是:6*10+3*20=120个小时。每天你花4个小时在数学真题上,也得满打满算一个月的时间。更何况光数学,除了真题你还可以干点别的。别的是什么呢,如果真题做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了,可以换一下模拟题练练手。但是不要一开始从模拟题做起,因为模拟题出得再好也不是真题,总会有细节上的手感不一样。就像所谓的高仿和正品一样,用过正品了再想着买仿品。模拟题也不要想着一定要做完,时间不够,好好打磨真题也行了。  再次强调,不断重复地,猛刷真题。第一遍从比如2002年的真题开始刷起(具体不太记得是哪一年开始数学是现在的考试结构了,就是先是选择题再是填空题,而不是先是填空题。)把2016年的试卷留下,刷到了2015年的,再回过头刷一遍。刷完三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都他妈的是套路啊。当然,其实聪明的同志不需要刷到第三遍就发现套路了,但是三遍后你对套路会更熟悉。真题刷一个月,大约就到十二月中旬了,此时离考研大概还有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的时间。  三、考研数学的套路问题  我之前说,考研数学就是套路,深深地套路,换汤不换药的那种。可是有人留言说至少去年考试不是套路了。我还被吓了一跳,心想,难不成这一两年突然还改革了不成。于是去翻了去年的考研数学三的真题,发现,其实还是套路。  但是为什么肯定还是会有参加过考研的同学觉得,自己考的那一届不是套路呢?嗯,有过两次考研经验的我曾经也觉得,我自己参与过的考试就是比往年要特别一些,就是脱离了套路而独特的存在。但是,其实觉得自己考的那张试卷不是套路的同学,那是因为你已经被深深地带进去了而已。只缘身在此山中啊。更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有点犹豫,要不要这么早把考研数学有套路分享出来,毕竟才九月份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同学连数学全书第一遍都还没看完,甚至有些人要抛弃了李永乐的全书去搞别的。对如此心浮气躁的同学,我怕如果太早把套路说了可能反而不好,以为这条道路有捷径可寻,便不好好复习了。  毕竟就我自己而言,我也是考到第二年才逐渐发现,然后忍不住拍一下大腿,说声,我,擦...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也无没关系,其实所谓的套路不过是指考研数学的题型固定,分布固定,甚至很大程度上,解题方法都固定,考来考去考点就那几个,真题弄透了就可以把考试考成半开卷了。但是对于复习的前两个时期不好好打好基础的人来说,即使发现了套路也白搭,最后题目解不解地出来,能不能得到准确的最后答案,获得高分,还是靠实打实的解题能力。这个解题能力就得靠一道题一道题,一张试卷一张试卷地刷出来的。你考前知道了所有的题型分布,知道了考卷上会出现的所有套路,如果没有实打实的能力基础,那也是白搭。因为考研数学巨大的计算量以及它紧凑的时间安排决定了,就算它变成开卷考试,考出来的分数分布差距变化也不会很大。  考研数学,只需要一点点智商,和很多的勤奋式的重复训练。所以在如何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把考研数学的套路用勤奋的模式以最优化的方法解开?我讲的并不是捷径, 而是一定要靠自己一天天在书桌前,自习室里或者图书馆里用笔和草稿纸不断地练习出来的,必经之路。再开始进入这个部分的复习介绍的时候,我一定要强调一点,就是你一点要确保你的上一部复习是到位而又扎实的。即,你已经拥有了完整的知识框架,并且对每一个知识点有了一定深入的掌握能力。

大一准备考名校金融硕士要怎么准备? 另外非985 211 但是是金融硕士能进证券公司总部吗?

名达
爱之则亲
券商总部的门槛就是名校的金融硕士(不是所有的985 211都能背称为“名校”,事实上一家券商会按照自己名气和实力以及地理位置来承认一小部分的985 211的学校为所谓的“名校”,并且基本就是从这些被承认的少数学校中招人。。。)非985 211的金融硕士或者博士基本是连门槛都达不到的程度。其实你想想就知道了,全国券商也就100多间,就算总部招人每年也就那么点人而已。假设每家总部每年都招20人,那么总共招2000人。北大汇丰商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五道口+清华经管+清华深圳研究院+复旦管院+复旦经院+交大安泰+交大高金,光就计算这么4家名校而已,这每年相关专业(包括经济,金融什么的乱七八糟差不多的专业)毕业的人数都不止2000人了。还没有包括人大、央财、上财这种财经强校以及盘踞各个地方金融就业市场的第一学府比如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等。。。而且这里还没有计算海量的美英等国家名校毕业的成千上万的海归硕士、博士们。。。这些人很大一部分家里都有关系,找工作的时候很容易把指标给占了。。。一个非名校的硕士出来我觉得就是搞笑的,还不如早点出来工作,然后读个在职的mba或者硕士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