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经济学考研科目是什么?

卷席筒
赤子心
商业经济学考研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802)经济学综合。(注:专业课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需以报考院校为准)。

关于经济学专业考研的几个问题。

动刀甚微
马介甫
经济类的专业太多了,如果你准备考财经类院校分得还要更细,所以也不好说哪个适合不适合。不过要是从就业的角度讲,个人觉得应用经济学还是要比理论经济学好一些。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分类,具体的专业等你有了目标学校从校网站上可以查到。如果你想跨专业可以考虑管理类,毕竟管理是从经济学中分出来的,同根同源,而且现在数学的差异也没有了,都是考数三。至于考哪几门,公共课英数政自不必说,专业课一般会在你将来目标学校的网站上公布参考书目。经济类无外乎微观宏观,有的有政经;管理类的话,学校就找本管理学的书。还有句忠告,如果考经济类最好考财经类院校,为以后的就业着想。经济economy 【不同阶段的经济】 不同历史阶段对经济的定义也是不同的. 远古时代经济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存在的. 现在的经济是作为影响人类世界观的一种发展形式.[编辑本段]关于经济economy一词的由来 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严复曾将经济一词翻为生计。日本人将其正式翻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先生从日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 经济的词源 (一)古代汉语中的“经济” 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经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本来意思都是“经世济民”、“经国济物”,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之意。 (二)中文“经济”的语源是日译西文 西方经济学19世纪晚期传入中国,最初,“economics”被直接译为“富国策”、“生计”、“理财学”等词。首先用汉字“经济学”翻译“economics”的是日本人,后来中国人把这个西文日译的词“译”回了中国,成为了现代汉语中的“经济”一词的另一来源。 (三)英文“economy”的词源 英文中economy源自古希腊语οικονομία(家政术)。οικος为家庭的意思,νομος是方法或者习惯的意思。因此,其本来含义是指治理家庭财物的方法,到了近代扩大为治理国家的范围,为了区别于之前的用法也被称为“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这个名称后来被马歇尔改回经济学(Economics)。到了现代,如果单称经济学的话,是在政治经济学或者更广的层面来考虑经济,因此一般在指经济学的时候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同义的。 经济的词义 (一)《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解释 “economics”的第一种意思是(金钱、力气、时间、资源等的)节省、节约;第二种意思是理解;第三种意思是(国家的)经济管理、经济制度。 (二)广义经济学者提出的概念 “经济”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就是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即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 (三)课本的理解 主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意义上运用“经济”概念,但是也不排斥其他的经济因素。 经济或称经济状况,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经济活动”即社会物质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统称。[编辑本段](一)辞典中对“经济”一词的解释 1.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2.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 3.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经济就是家庭管理(见[古希腊]色诺芬著:《经济论》); 5.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 第1、2个解释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法;第3个解释是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用法;第4、5个解释是古希腊对经济一词的用法。[编辑本段](二)传统政治经济学著作中的“经济” 6.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依建立起来的基础; 7.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生产力; 8.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包括一国全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和部分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我们通常讲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就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上讲的(这一定义犯了逻辑错误,即循环定义)。 9.经济是“节约”主要指人,财,物时间等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编辑本段](三)俄罗斯经济学家对经济的定义 10.经济就是遵循一定经济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力求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益的一切活动; 经济就是人类以外部自然界为对象,为了创造满足我们需要所必须的物质环境而不是追求享受所采取的行为的总和 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给经济学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对经济的定义却比较模糊。他们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自然是经济,经济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一个清晰自明的实体,对经济无须下定义,故至今为止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一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由此导致他们对经济学的定义也处于混乱状态。我们只能从其对经济学的定义中推测出经济的“定义”。 11.经济是指财富; 12.经济是人类和社会选择使用自然界和前辈所提供的稀缺资源; 13.经济是指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4.经济是指人类生活事务; 15.经济是指把稀缺资源配置到各种不同的和相互竞争的需要上,并使它们得到最大满足; 16.经济是指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 17.经济是指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决定社会性稀缺性资源的使用; 18.经济指社会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9.经济是指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进行选择,这些选择决定社会资源被利用; 20.经济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价格,以及运用这些价格配置资源; 21.经济是指金融市场行为,金融市场将资本配置到其他经济部门; 22.经济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对人给予帮助; 23.经济是指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4.经济是指经济周期中失业与生产的波动,并改善经济增长的政策; 25.经济是指各国贸易模式贸易壁垒的影响; 26.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 27.经济是指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 28.经济是指有限资源在不同用途上的运用; 29.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的全过程及决定影响资源配置的全部因素。 萨缪尔森写道:“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这个定义值得商榷。社会是什么?社会是有着不同需要、经历、文化、价值观和理想的人,为着各自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相互冲突或合作、斗争或妥协的场所。冲突、斗争是绝对的、长期的、本质性的、无条件的,合作、妥协是相对的、短期的、现象性的、有条件的。社会本身没有主体性,谈不上去利用什么,也谈不上如何利用,更谈不上去分配什么。社会本身甚至都不是一个客体,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人的思想和见解,才同时具备客体性。所谓研究社会,其实就是研究人及人的相互关系,人的思想文化、主张、见解、爱好。人是唯一有主体性的存在,但人和自然却都具有客体性。人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有主体性的人形成了各种组合:国家、民族、家庭、政党、集团、宗教团体、学术团体、工会、学校、俱乐部等等,以及更广义的组合:社会。如果说这些组合有主体性的话,那么其主体性来自源于形成组合的人,来源于人与人的冲突与合作。同一组合内部不同人的共同特点或要求,形成了该组合的主张、纲领、特性;由于形成组合的人的不断变化,同一组合会重组、裂解或消散;又达成新的妥协,形成新的组合。 因此,所谓“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一说,首先犯了将社会整体化、拟人化的错误。这是个前提性的错误。因为真正的经济问题恰恰是不同的人和集团争夺资源和生产的支配权。萨氏在下一页承认,“经济生活是由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复杂的集团,包括购买、销售、讨价还价、投资和威胁等。”讨价还价是各类经济活动的核心,价格其实是交易双方力量、智慧、耐心、勇气较量的妥协点。在经济学教科书中,价格机制是社会分配机制;而事实上价格机制是力量较量机制,是斗争和妥协的机制。这两种说法看似相近,其实有着本质区别。按照前一种说法,贫富悬殊是社会分配不公,应该怪“社会”;按照后一种说法,贫富悬殊是富者在与贫者的斗争中获胜的结果,是赢家通吃的结果,应该怪富人之贪婪、狡诈和狠毒,应该怪使厚黑之人得以实现赢家通吃的游戏规则。前一种说法使人感到孤立无助,因为社会是没法怪的。社会是天,是上帝,社会分配不公就如同天或上帝分配不公一样。贫者只能仰天长叹:天啊,你为何如此不公?在这种说法下,一部分人就可以借社会的名义掠夺另一部分人,因为富人的所得是社会分配的,并不是富人巧取豪夺得来的。在这种说法下,穷人要么是听天由命,要么是铤而走险。穷人的顺从常常使富人得以更加专横自为,骄奢淫逸,其结果常常逼得穷人铤而走险,双方同归于尽,造成历史周期性地中断。后一种说法不但可以增强穷人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斗争性,而且可以对为富不仁者形成道义上的谴责,从而缓和贫富分化,减少刀兵相见、尸骨遍野、文明中断甚至人类灭绝的危险。 由此可见,所谓“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一说,根本上掩盖了经济活动的本质,美化了弱肉强食的社会秩序。萨氏称:“经济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理解这些复杂的活动”,然而如此定义的经济科学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理解这些活动。 其次,“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分配”使经济学家站在社会之外,就象动物学家“研究蚂蚁群体的活动规律”一样。这表面上是特别客观、公正的态度,事实上却很容易沦为褊狭。道理非常简单,动物学家研究蚂蚁的经费不会来自蚁王或工蚁,可以做到客观公正。而经济学家研究“社会如何分配”的经费却并不来自作为整体的“社会”,而是来自社会中的若干特定群体,例如政府、大学、基金会、公司、媒体等,就很难保持客观公正。那些崇尚客观公正的经济学家常常发现,为大公司、大老板支招、抬轿的经济学家媒体出镜率高,收入丰厚,有很多机会成为政策顾问;而自己却只能十年复十年地坐冷板凳。更有意思的是,冲突的利益集团双方可以分别雇用各自的经济学家搞研究,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却都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学术特别是经济学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 因为我们不是蚂蚁,无法理解蚂蚁的行为动机,所以只能靠观察、统计来研究蚂蚁活动规律。然而奇怪的是,经济学家也是人,可以理解人的行为动机,为什么却也只能靠观察统计来研究经济。萨氏总结道:“经济学家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理解经济生活。包括观察经济事件,利用统计分析,并注重历史记录。”然而,这种“科学的方法”的科学性十分可疑。在这一科学的显微镜下,人的目标、利益、智慧、力量的冲突和较量是看不到的,所能看到的只有现象性的结果。而科学是什么呢?科学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要从现象深入本质。由于经济学家自外于社会,“自绝于人类”,不去考察人与人冲突与合作的内在原因与外在现象间的关系,也就不可能掌握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而只能达到一些统计性的、现象性的、充满了例外的“规律”、“法则”。每一只蚂蚁都是相似的,但每一个人却是不同的。蚂蚁的行为是简单的,人的行为是高度复杂的。这意味着,我们不可能象研究蚂蚁社会一样研究人类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自外于社会的社会研究都只能是伪科学。 萨氏认为,经济学的双重主题是稀缺与效率。其论述非常简单,“物品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无限。”因此,物品必然是稀缺的。又因此,“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即效率。然而,物品固然是有限的,对物品的需求却不一定是无限的。对于以拥有更多的物品为荣的社会风尚来说,对于以拥有更多的物品来肯定自己、否定他人从而确认自我的人来说,需求的确是无限的。经过经济学的熏陶和市场经济的体认,千年之交的世界的确充斥了这种标准的“经济人”。然而,人的经济人化本身却是一个历史过程。“经济人”其实也是内心充满了焦虑的人,拥有汽车者想拥有飞机,没有汽车者想拥有汽车。这常常不是因为飞机比汽车舒服快捷,汽车比自行车舒服快捷,而是因为“没有者”在“有者”面前感到自卑,“没有者”仰视、羡慕“有者”;是因为“有者”在“没有者”面前受到尊重,“有者”可以傲视、鄙夷“没有者”。正是基于对这种文化的透视,所以一些智慧者或选择了与人为善的积极态度,或选择了与世无争的消极态度,而其共同点则都是知足常乐,心态平和。这一类人不需要通过拥有更多的物品来确认自我,也就是没有无限膨胀的欲望。正因为如此,所以“经济人”化的过程总是不彻底的,充满着反复的,而且“经济人”的行为中也常常含有非“经济人”成份。 这意味着,无限的欲望其实是文化的产物,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则是欲望无限的文化。只有在这一前提下,稀缺才有可能是经济学的主题。但是,当我们懂得了无限的欲望其实来自于人的相互否定的话,那么稀缺只是现象,人与人的冲突才是经济学的真正主题。由于人与人的冲突有时候以组合的方式表现,因此在组合内又可以表现出人与人的一定合作,但合作的动力仍然来源于冲突。 如果冲突是经济学的真正主题,那么所谓效率就是个假命题。萨氏称,“更准确地说,在不会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按照这一命题,当一项技术增进了产出,使技术人员和投资人都从中获益时,该项技术活动就是有效率的。诚然如此。然而,技术方和投资方为了争夺投资收益的份额却可能展开持续的较量,技术方可能保留关键技术以防投资方过河拆桥,也可能因为不满于所得份额而降低技术参数,或另寻投资人;相反,投资方可能设法取得关键技术,以降低技术方的地位,也可能隐满、缩小或夸大(视具体报酬支付结构及支付方式而不同)该项投资的市场价值。只要达成合作协议,这一较量在静态来看就是有效率的。但随着较量的持续,随着产品和技术市场的不断变化,将可能形成投资方控制技术方,或技术方控制投资方的局面,当然也可能合作破裂,甚至撕毁协议,对簿公堂。也就是说,帕累托效率其实只是静态或暂态效率、现象效率。由于冲突的持久性和本质性,从动态来看,经济活动的核心都是一方主导甚至主宰另一方,即一方的意志和目标将可以强加于另一方。虽然被强加的一方有时也能获得经济上的利益补偿,但是他却会感受到自我意志被践踏,被凌辱,体验到失败。事实上,这种社会地位或政治结构上的不平等远远比生理上的舒适程度更令人关切。这正是象美国这样的物质丰裕社会却仍然使人强烈焦虑不安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是失败的。它消耗了如此之多的自然资源,动员了如此之多的劳动资源,却并不能给生活于其中的人带来起码的安全感和满

政治经济学考研需要考哪些科目????

医龙
孔子闻之
政治经济学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3数学三、(4)801经济学(注:专业课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需以报考院校为准)。

为什么经济学考研分高啊

不知太初
果有名实
经济学小分不低,330左右国家线。上线就能有比普通一本强的学校。起码选个211是没问题的,你有上线的实力奔一个财经类的一本,比如山西财经之类的应该可以。江西财经,浙江工商恐怕费劲。。。农林,工科的,偏远的比如大西北大东北,没人去的啥新疆甘肃陕西,黑龙江吉林,学校多,对付个211没问题。主要地区有很大影响因素,北京的经济类的普通一本,比如首经贸要比东北西北的一般985强一个档次,你不拿西安交大这种来比,就完全没可比性,学校综合实力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科实力,除非你想进国企或者高校混一辈子,那没办法了,必须选个985的。985里面经济类强的厦大湖南大学中山大学这些南方的,别试了,没戏,你可以试试没人去的,比如西北农大,兰州大学了。。。211的川农,石河子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农大,东北林大。。。。还有师范类的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只要你选冷门领域的学校没问题的。难度吧,在于上线,上线就有211的学校念,你上不了啥也没有。所以湘潭大学这样的根本收不到学生,都是调剂过去的。考经济学类学硕,初试科目各学校惊人的相同,包括金融,考的和理论经济学都一样。4科里3科是统考的,必考数学3,英语1,政治,英语1达到60分大概是6级560分水平。数三吧本科阶段开全数学的,普通二本三本凭自己期末考试答满分的,数学3大概45-50分左右,工科强势的二本对照60-80之间,数学3是150满分,普通一本数学期末考试满分,数3对照90-100分水平,一般的211非工科的,满分对照110分水平。二流985对照135-140分水平。至于政治,智商没问题起码70+,一般可以75-80之间,仅仅考前3-4个月做几套题就行,比如压题准的,肖秀荣命题人。所以你算算吧,英语四级才过的对照英语1,大概45分左右。那么数学你能多少?100能不?政治75,那么这样的话,专业课得起码130分。结论是英语和数学你有一科特别差,而且本身基础不行,如果数学不行,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考,英语不行考冷门去,否则经济学一定不过线。管理学就更别闹了。。至于数学不好,专业课你也学不了,稍微好点的学校都考中级微观宏观。。。一堆计算,求导是最简单的计算。。。

经济学考研考什么?

木乃伊
理论经济学考研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45)经济学(注:专业课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需以报考院校为准)。

~经济学与考研~

流浪歌
绝待
要了解经济学和管理学去借一本《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再找一本《周三多*管理学教材》;好好读一下吧!管理是对组织而言的,其职能为“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经济主要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货币问题,市场规律,供给需求,收入支出,竞争垄断等等;有意往银行发展,我建议别只学管理学,他是很抽象无用的,真正学到管理还是要实践;学习经济你要学到什么境界银行才会聘你分析啊?学习“信用管理”吧!现在银行信贷都需要“信用评估师”,这个行业新兴,人少人需求多。毕业可以去证券公司和银行工作,或是出国。目前这个科目标准只有“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吉林大学”经过国家教育部批准。呵呵,(我是吉林大学信用管理系07新生,很气愤你居然没有考虑吉大。)去借一本《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考研经济学院校排名

日取其半
昊天
 根据新东方的调研,总体来说,经济学考研院校可分为5个梯队。  第一梯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第二梯队:中国人民大学(覆盖整个北方,三大全经济学科重点学校之一,985)、南开大学 (覆盖整个北方但在北京处于弱势,不过也是三大全经济学科重点学校之一所以排第二梯队,985)、中央财经大学(覆盖整个北方,211,牌子响)、上海财经大学(覆盖整个南方,211,得益于上海金融中心优势)、厦门大学(覆盖整个南方但在上海处于弱势,不过同南开、人大一样是三大全经济重点学科学校之一);  第三梯队:是区位稍差的211财经和区位稍差但经济还行的985,其中包括西南财经大学(就业覆盖西南地区和深圳地区,211院校,金融一批国家重点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业覆盖湖北地区,211院校,金融二批国家重点学科)、兰州大学(区位处于劣势,但是区域经济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同时是985)、暨南大学(211,产业经济学全国第一,广州区位优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国贸是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区位优势)等;  第四梯队:一些经济学科很弱的985学校或一些211学校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地区性财经院校。如东北大学的经济学科不算强势,相对来说就业方面也没有很大的优势。

考研经济学要考哪几门?

卖光光
虎之剑
技术经济学考研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303)数学三、(816)西方经济学。(根据不同院校,专业课内容范围会略有不同)。

学经济学专业考研可以考哪些专业

七美人
福轻乎羽
经济学学硕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经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等等,专硕的话就是金融考的人比较多。分享一篇经济学高分经验给你吧,希望你考研顺利:一战失败二战中央财经大学考研高分经验通过二战艰辛地努力,终于成功地从一普通二本院校跨考进入了中央财经大学。在此想要分享一下自己一战失败的原因以及一些考研的经验,同时分享一下中财803的复习经验,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少走弯路。一、数学篇先说一下数学吧。数学是我的强项,二战成绩130+,然而也是这一科强项成为了我一战的最da的败笔,在这里说一下我的复习方法,以及强调一下复习过程中绝对不能犯的错误。正式准备考研是在三月份,大概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过了一遍书上的知识点,五月份就开始做数学全书。第yi遍过全书时花的时间有些长,大概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把全书所有的题都过了一遍。这时候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还有些零碎,这就需要做第二遍。第二遍在做各部分题时搞明白每道题对应的知识点,然后整合一下该知识点的出题模式。大概9月份完成三遍。10月份完成近10年的真题,真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切忌因准确率高而沾沾自喜。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每天坚持练习,切忌手生(我一战就是吃了手生的亏,有两个月未做过数学),可以做一下错题或模拟,锻炼自己的考场应对能力。二、英语篇+政治篇把这两科结合起来说是因为这两科在考生中并不会拉开太大的差距。首先说英语,单词是从四月开始过,一直到考试前都未停过。开始时可能背一遍花的时间很长,也容易忘,但这是一个记忆逐步加深的过程。真题前期做97—06年的,8月中旬开始做近十年的,注意把握文章中的每个长难句。政治的复习同样是按部就班,暑假听一下天道考研网校的视频课,加上看配套讲义,并配套买了一本1000题来巩固自己看的知识点;九月大纲出来后对修改的知识点进行补充,11月份开始着手实事并开始背诵知识点。三、专业课篇了解中财803的或许知道803的卷子有些偏难,历年来学长学姐的成绩大概都在100—110左右徘徊,其实803的整张卷子的出题规律很好把握,但要拿高分,却还是需要花一番苦力。803的题型从13年开始保持不变,微观和宏观都包括名词解释、论述和计算。微观部分:名词解释4个,论述题2-3道(答题时也可能涉及到名词解释),计算题2-3道,宏观同微观一样。最后强调一下,一定要重视真题,因为真的可能会重复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