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经济林研究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吗

流花
名亦不成
是核心中文期刊经济林研究《经济林研究》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该刊于1983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创刊。该刊是我国唯一的反映国内外经济林科学与技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该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经...主管主办:湖南省教育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快捷分类:农业林业 农业科技出版发行:湖南  季刊  A4期刊刊号:1003-8981, 43-1117/S创刊时间:1983  影响因子 0.818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经济学ssci jcr二区 有哪些期刊

矛盾
狡童
水利经济中国卫生经济经济地理经济林研究

农业类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

鬼宿舍
好兄弟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望月独酌123农业类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序号 期刊名称 期刊等级 刊期 影响因子1 土壤学报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1.9792 中国农业科学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1.8893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1.8834 应用生态学报 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1.7425 生态学杂志 核心,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1.7296 作物学报 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1.6677 草业学报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1.664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1.6359 经济林研究  季刊 1.5710 Pedosphere 核心,CA,SCI,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1.5111 土壤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1.50712 中国水稻科学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1.49413 中国农业气象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季刊 1.47414 棉花学报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1.46215 水土保持学报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1.40916 干旱区研究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1.36717 草地学报 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1.35318 农业工程学报 核心,Р.Ж.,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1.29919 内蒙古农业科技  双月刊 1.29620 农业现代化研究 核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株洲校区简介

栗子树
黑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林学院 [编辑本段]【学校简介】  巍巍绿色学府,辉煌五十春秋。  1958年,学校前身之一----湖南林学院在火红的年代中诞生。1963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倡导下,湖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在广州成立中南林学院。历经数十载,几经搬迁,2003年,学校主体迁往长沙。2005年,中南林学院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校分长沙、株洲两大校区,下设18院2系1部。校园面积1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1.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5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9亿元,藏书277万册,办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等公开出版刊物。办学50年来,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立足中南、面向全国,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等八大学科门类,富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凝聚了“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11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学校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莘莘学子的渴求之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过50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等八大学科门类,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12万多名各级各类人才。  学校现设18院2系1部:林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流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华天旅游酒店管理学院)、体育系、音乐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国际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涉外学院。   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林学、林业工程),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植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家具与室内设计工程、林业机械化工程、森林食品加工与利用、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经济林),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林学),46个硕士点(植物学、林木遗传育种、动物学、森林培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森林保护学、生态学、森林经理学、机械设计及理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管理、环境科学、林业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业推广、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应用化学、设计艺术学、发酵工程、生理学、环境工程、水生生物学、食品科学、微生物学、果树学、神经生物学、企业管理、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学、生物物理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经济林、家具与室内设计工程、林业机械化工程、森林食品加工与利用)。   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生态学)、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保护学)、9个省重点学科(森林培育、生态学、森林经理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森林工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科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现设62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生态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木材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森林工程、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城市规划、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自动化、测绘工程、物流工程、软件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园林、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汉语言、英语、日语、法语、朝鲜语、俄语、广告学、艺术设计、音乐表演、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社会体育、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林产化学工程与工艺、建筑学、国际商务、保险学、应用物理学、林学、园艺);  有7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林学、环境科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园林、旅游管理),9个省重点专业(林学、工业设计、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林产化工、旅游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生物技术、艺术设计)。  全日制在校学生达4.1万人。教职工2510人,其中,教授198人,副教授614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6人,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梯队,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进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植物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1个湖南省家具家饰工业设计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占地面积2230亩,建筑面积101.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55亿元,设备总值2.49亿元,图书馆藏书277万册,办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33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58项,省部级项目512项,其他项目1063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最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788篇,出版专著91部。  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荷兰、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挪威、瑞典、德国、奥地利、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湖南农大,中南林业科技,湖南科大,3个中哪个最好,它们最强的专业分别是?

商鞅
火箭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喜获丰收,国家重点学科由1个增至3个,超额完成了“保一争一”的目标,同时新增了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业建设取得新成绩,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成为全省唯一的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实验室建设取得新成果,森林植物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有11个实验室获批为2007-2010年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林学、林业工程),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植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林学),40个硕士点(植物学、林木遗传育种、动物学、森林培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森林保护学、生态学、森林经理学、机械设计及理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管理、环境科学、林业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业推广、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应用化学、设计艺术学、发酵工程、生理学、环境工程、水生生物学、食品科学、微生物学、果树学、神经生物学、企业管理、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学、生物物理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拥有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占地面积1963亩,建筑面积91.8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38万册,办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近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显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在中国科技期刊CSCD影响因子排行前300名排行表中名列84位。湖南省高校学报进入前300名的仅有两家,而我校学报(自然科学版)名列第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全国排名119,,参考伊灵大学排名http://www.rank98.com/rank1.html中南林好点的专业有生态学,森林培育,机械,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工程(这个专业并不是搞森林的,是搞机械,工程索道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有望国家级重点),,物流工程(中国前3强的)(有望国家级重点),,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有望国家级重点),,旅游管理(有望国家级重点),信息与计算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艺术设计也很厉害(中国前30的)。。。此外还有如下专业现设59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生态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木材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森林工程、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林产化工、生物工程、城市规划、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自动化、测绘工程、物流工程、软件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园艺、林学、园林、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汉语言、英语、日语、法语、朝鲜语、俄语、广告学、艺术设计、音乐表演、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社会体育、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有7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林学、环境科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园林、旅游管理),9个省重点专业(林学、工业设计、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林产化工、旅游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生物技术、艺术设计)。湖南农业大学其实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差不多,只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准国家级重点学科要比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少得多,,,况且其为农业大学,所以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湖南科技大学的话,不好说,,博士点都没有,那什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就更不用说了,,,反正是没有。。如果今后想到省外工作,建议选后两者说你没见识吧,,,中南林的找工作都是省外的,,中南林以前在广州办了几十年的学,后两者湖南科技大学的话,合并才几年的时间,出了湖南几个人知道?????参考资料:http://www.rank98.com/rank1.html

中南林业大学是中南大学的校区?

外重墨缴
怵然为戒
不是的,中南林是中南林业大学,不是中南大学!湖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在广州成立中南林学院。历经数十载,几经搬迁,2003年,学校主体迁往长沙。2005年,中南林学院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校分长沙、株洲两大校区,下设28院5部3所3中心。校园面积1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1.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0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5亿元,藏书277万册,办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等公开出版刊物。办学50年来,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立足中南、面向全国,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等八大学科门类,富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凝聚了“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11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 “十五”期间,学校把握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实现了教学科研成果、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三大跨越”。 师资力量雄厚 梯队结构合理 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109人,硕士生导师369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198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584人,外聘外籍教师 46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2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6人。 学科优势明显 科研成果丰厚 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国管专业、1个国家二类特色专业、2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9个省重点专业、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9个本科专业;湖南省家具家饰工业设计中心坐落我校。 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948”计划、国家攻关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58项,省部级项目512项,其它项目106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788篇,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163部。 人才培养优良 教学成果显著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学风严谨朴实,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2001年以来,学生在各类活动、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17项,省级奖励475项。毕业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他们都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及大中型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杭州、南京等大中城市与珠江三角洲一带,近几年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在2004年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国际交流频繁 合作不断扩大 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典、芬兰、挪威、奥地利、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了双边合作交流协议。目前在校外国留学生106人。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主体的国院学院,已向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荷兰、韩国输送了100余名留学生。

学环境艺术(园艺)去桂林理工和湖南工业哪个学得好哦~发展好~

适志
男演员
  环境艺术,园艺?干嘛去这两所大学,这两所都不怎么样的!推荐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介绍如下:远远强于你提的两所大学!  学校基本信息  学校全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校简称:中南林科大,林科大,中南林。(CSUFT)  英文名称: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录取批次:部分省(市,区)进行本科一批招生,部分省(市,区)进行本科二批A类招生。  校训:“求是求新,树木树人”。  巍巍绿色学府,辉煌五十春秋。  1958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前身之一湖南林学院在火红的年代中诞生。1963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中南局第一局长领导革命家陶铸同志倡导下,湖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合并在广州成立中南林学院。历经数十载,几经搬迁,2003年,学校主体迁往中国.长沙。2005年中南林学院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十一五”国家规划中确定为湖南省重点建设的五所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分长沙(主要校区)、株洲(在2011年前将彻底搬迁至长沙,目前只有少部分理工科的大一大二学生在株洲校区)两大校区以及一个北京教学点,下设19院2系1部。校园面积1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1.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5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9亿元,藏书278万册,办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经济林研究》、《家居设计与室内装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心理学报》、《林苑青年》杂志、《森林旅游》等公开出版刊物。办学50多年来,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立足中南、面向全国,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等八大学科门类,富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凝聚了“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13万多名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学校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莘莘学子的渴求之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过50多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涵盖理、工、农、文、经、法、管、教等八大学科门类,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所以工科为主以林学为国家特色,富有国家特色的多科性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13万多名各级各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学校现设19院2系1部:林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流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华天旅游酒店管理学院)、体育系、音乐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国际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涉外学院。  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硕士点,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林业厅(部)重点学科、9个省重点学科,现设63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生态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木材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森林工程、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城市规划、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自动化、测绘工程、物流工程、软件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园林、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汉语言、英语、日语、法语、朝鲜语、俄语、广告学、艺术设计、音乐表演、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社会体育、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林产化学工程与工艺、建筑学、国际商务、保险学、应用物理学、数字媒体技术、林学、园艺);有7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9个省重点专业  全日制在校学生达4.1万人。教职工2510人,其中,教授198人,副教授615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6人,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梯队,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进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南方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及食品深加工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目前湖南省内只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拥有),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植物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1个湖南省家具家饰工业设计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占地面积2230亩,建筑面积101.2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55亿元,设备总值2.49亿元,图书馆藏书277万册,办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33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58项,省部级项目512项,其他项目1063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最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788篇,出版专著91部。  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荷兰、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挪威、瑞典、德国、奥地利、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109人,硕士生导师369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198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615人,外聘外籍教师46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2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6人。  【优势学科】  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国管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重点专业、1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南方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植物实验教学中心)、1个湖南省家具家饰工业设计中心、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二级硕士点、63个本科专业。  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948”计划、国家攻关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58项,省部级项目31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1项;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682篇,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163部。  【人才培养】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学风严谨朴实,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2001年以来,学生在各类活动、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17项,省级奖励475项。毕业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他们都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及大中型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杭州、南京等大中城市与珠江三角洲一带,近几年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在2004年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国际交流频繁合作不断扩大  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典、芬兰、挪威、奥地利、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了双边合作交流协议。目前在校外国留学生106人。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主体的国院学院,已向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荷兰、韩国输送了100余名留学生。  【历史沿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前身之一是成立于1958年的湖南林学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成立的克强学院。学校的另一个前身是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917年成立的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63年,在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同志的直接关怀下,湖南林学院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陶铸同志亲自为学校选择了校址,亲笔勾画了中南林学院的蓝图,亲自为中南林学院题写了校名。1970年10月,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1978年恢复中南林学院校名,1980年株洲新校址破土动工,1981年起学校相继迁往株洲。2000年1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湖南林业学校和湖南林业技工学校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主校区迁往长沙市原湖南林学院校址,实现了历史性回归。2003年6月,省政府批准将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并入中南林学院。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4月,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并。  学校定于2008年9月30日举行50周年校庆庆典  国家发改委即将批准,在学校设立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这不仅是全国农林系统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工程实验室,也是湖南省省属高校中唯一的 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4681.htm?fr=ala0_1_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有没有本科三批

空有
凤梨
有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涉外学院在长沙校区和经干校区中间 据说投资方实力不错 建设也很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确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与湖南总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位于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北临中南大学铁道校区,西接长沙大道,南与湖南省政府新址接壤,交通便利,7路、107路、137路、145路、802路等市内十几路公共汽车可直达学院。学院占地面积322亩;校园环境优雅,基本设施齐全,教学设施先进;教学行政用房62000平方米,在建面积136700平方米;图书27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465万元;建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房、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现有的图书、期刊、教学仪器设备、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计算机房、实习车间及实习基地等教学设施均可以共享利用,是求学的理想场所。学院依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设置专业。目前开设有园林、英语、日语、会计学、法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物流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及金融学等16个本科专业。所设专业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办时间长、有较强优势、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竞争力很强的专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录取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上线考生,目前有在校学生2600人。学生进校入住的学生公寓设施齐备。学生毕业颁发国家承认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毕业证书,符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位条例规定者颁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位证书。就业待遇与其它本科生完全相同。学院按新机制和模式进行运作,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教师和管理干部全部实行聘用制。学院聘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聘请知名教授为该院的主讲教授,同时以外聘方式从国内外其它高校选聘优秀教师和以人事代理方式从社会上选聘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任教。学院现有聘期超过1年以上的专任教师16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2人。 学院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以特色显实力,以内涵求发展的办学理念,走依托母体、专家治校,名师兴校和对外联合共建、对内深化改革的办学之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致力于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学院的发展目标是努力建成国内有一定影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需要,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等学校。这是一个在涉外学院就读的学生写得关于他们学校的文章 你可以看看http://blog.sina.com.cn/u/4ab86f6b010005vv参考资料:百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过48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理、工、农、文、经、法、管、教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现分长沙、株洲两大校区。 学校现设二十院四部三所一中心(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业学院、土木建筑与力学学院、旅游学院、商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留学生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涉外学院、国际学院、晶博国际学院、研究生部、社会科学部、基础课部、体育课部、农业机械研究所、生物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流变力学与材料工程研究所、现代实验与技术中心)。 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林学、林业工程),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植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林学),40个硕士点(植物学、林木遗传育种、动物学、森林培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森林保护学、生态学、森林经理学、机械设计及理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管理、环境科学、林业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业推广、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应用化学、设计艺术学、发酵工程、生理学、环境工程、水生生物学、食品科学、微生物学、果树学、神经生物学、企业管理、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学、生物物理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4个省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经理学)。现设51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生态学、材料化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森林工程、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林产化工、生物工程、城市规划、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自动化、测绘工程、物流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园艺、林学、园林、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汉语言、英语、日语、法语、广告学、艺术设计、音乐表演、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社会体育、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 有7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林学、环境科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园林、旅游管理),4个省重点专业(林学、工业设计、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 学校现有教职工2077人,其中,教授138人,副教授448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5人,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梯队,1人进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建校48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5万多名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拥有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占地面积1889亩,建筑面积63.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02亿元,设备总值1.08亿元,图书馆藏书198.3万册,办有《中南林学院学报》、《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森林旅游》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61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9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2001年以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675篇,出版专著80余部。 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荷兰、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挪威、瑞典、德国、奥地利、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关于中南林学院!!急!!▲

陈虬
学校概况 中南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筹])经过48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理、工、农、文、经、法、管、教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富有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现分长沙、株洲两大校区。学校现设二十院四部三所一中心(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业学院、土木建筑与力学学院、旅游学院、商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留学生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涉外学院、国际学院、晶博国际学院、研究生部、社会科学部、基础课部、体育课部、农业机械研究所、生物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流变力学与材料工程研究所、现代实验与技术中心)。 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林学、林业工程),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森林培育、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工程、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林木遗传育种、植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林学),40个硕士点(植物学、林木遗传育种、动物学、森林培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森林保护学、生态学、森林经理学、机械设计及理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森林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林业经济管理、环境科学、林业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业推广、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应用化学、设计艺术学、发酵工程、生理学、环境工程、水生生物学、食品科学、微生物学、果树学、神经生物学、企业管理、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学、生物物理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森林培育)、4个省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经理学)。现设51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生态学、材料化学、木材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森林工程、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林产化工、生物工程、城市规划、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自动化、测绘工程、物流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园艺、林学、园林、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汉语言、英语、日语、法语、广告学、艺术设计、音乐表演、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社会体育、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有7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林学、环境科学、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艺术设计、园林、旅游管理),4个省重点专业(林学、工业设计、木材科学与工程、园林)。 学校现有教职工2077人,其中,教授138人,副教授448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5人,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梯队,1人进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奖”。建校48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5万多名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拥有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占地面积1889亩,建筑面积63.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02亿元,设备总值1.08亿元,图书馆藏书198.3万册,办有《中南林学院学报》、《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森林旅游》等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近三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61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9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2001年以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675篇,出版专著80余部。学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荷兰、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挪威、瑞典、德国、奥地利、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历史沿革 1953年4月成立长沙林校,1954年2月成立湖南林业学校。1958年成立湖南林学院,校址设在湖南林业学校。1963年,在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同志的直接关怀下,湖南林学院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陶铸同志亲自为学校选择了校址,亲笔勾画了中南林学院的蓝图,亲自为中南林学院题写了校名。1970年10月,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 湖南林学院长沙南郊旧址1978年恢复中南林学院校名,学校相继迁往株洲新建校舍。2000年1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湖南林业学校和湖南林业技工学校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主校区迁往长沙市原湖南林学院校址,实现了历史性回归。2003年6月,省政府批准将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并入中南林学院。2005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参考资料:http://bk..com/view/254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