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解释性研究的简介

浑论
春潮急
拼音:jie shi xing yan jiu英语:Interpretive Approach任何一门科学中的研究问题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现象,通常称为“描述性研究”,是一门科学发展的基础;另一类是探讨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称为“解释性研究”,是一门科学成熟的标志。解释性研究 可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能说明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后果,探讨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解释性研究所关心的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式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解释性研究探讨的是心理发展的机制问题。

解释性研究的正文

儒者伪辞
其生也勤
以一定的命题或假设为前提,运用演绎方法探讨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的研究类型。它的主要目标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社会学中,解释性研究注重对所研究的各种社会现象或事物的特性、内在联系、成因和规律作出明晰的理论说明或阐释。这种阐述或回答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对经验资料的搜集、统计和分析来达到的。它的一般程序是:先依据社会学理论形成研究的假设或命题,然后搜集大量的经验事实材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验证假设,并通过对假设的证实或证伪来解释事物间的各种关系,解释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解释社会现象的本质,说明社会现象间的因果关系,是社会研究的最重要的目的。解释性研究在社会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比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更深层的研究类型,也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一种主要形式。在社会学中,实验研究、预测研究和评价研究等都是典型的解释性研究。

用解释性研究的观点解释某地餐饮业居多的原因?

听讼
寒武纪
流动人口多流动人口 [liú dòng rén kǒu]流动人口,是指人户分离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包括寄居人口、暂住人口、旅客登记人口和在途人口。在建筑和运输部门做临时工的外地民工,进城经商、办企业、就学或从事各种第三产业劳动的外地人口,探亲访友人员,来自外地参加各种会议、展览、购货、旅游的人员,都构成了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构成、数量受城镇性质、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所制约。各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革命与历史纪念性城镇,风景名胜旅游区,生产规模较大的名优土特产区,流动人口就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名词解释:1.基础性研究 2.应用性研究

娓娓动听
精灵使
1 基础研究应立足于研究领域的前沿和交叉学科的新生长点进行探索性研究,其研究应具有前瞻性,以产生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等理论性成果为目标。2 应用基础研究应结合该领域长远需要,为解决实际需求而进行应用理论基础及技术基础研究,通过产生新方法、新方案和建立新标准等解决应用中的基本问题。3 应用研究应以解决该研究领域关键技术问题为主要任务,以创新方法或方案、创造新设备来提高该领域研究水平,或创新技术和方法来解决该领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什么是规范性研究?什么是实证性研究?

担架队
丘甚善之
1、规范性研究是在若干假定的前提下,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从纯理论上演绎推导出结论;实证性研究是从调查、观测或实验获取的样本数据和资料中,发现事物的本原,从个别到一般,归纳总结出带规律性的结论。规范性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是一定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它从理论上对被研究的对象进行纯粹的逻辑思辨和数学演绎,对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做出合理与否的判断。通常要给出“应该怎样”“怎样才是合理的”解说。2、实证性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是观测实验数据,通常要对被研究的现象做出“是什么”的回答。扩展资料实证性研究的产生: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孔德1830到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开了实证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实证主义思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规范研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证研究

申论考试解释型综合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莫忘记
不暇
解释型分析题多是对一些复杂的、不明朗的概念或现象进行解释说明,从而使本质问题更加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答解释型分析题,关键在于提出分析对象的本质,并结合给定资料对其进行解释、分析。作答思路如下:一、围绕作答对象,直接解释句子解释型综合分析,关键的就是首先针对题干所给出的句子进行解释、分析,所以把握作答对象,并对其进行解释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句子意思的解释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明确作答对象,从整体上把握句子意思。如“依据‘给定资料 2’,阐述划线句子‘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的意思”,从题干中可以提取得到作答对象为“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而对这句话进行整体理解把握,其字面意思解释可以得出“这句话揭示出城市水系对于反映城市特色的重要作用。”这种方法能够在审题时大致把握句子的意思,但是其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在句子中包含一些特殊名词,或者意义不明词语的句子时,很难通过字面意思进行直接解释。二是提取解释对象中的关键词,分析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回归材料,通过把握材料的核心思想对句子进行解释。如给定资料4中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简要陈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其中关键词包括“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两个关键词。“绿水青山”指的是生态环境,“金山银山”指的是经济发展。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并列关系,回到材料中发现,材料核心内容主要围绕保护环境与经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绿水青山不仅是宝贵的生态资源,还是重要的经济优势,是众多产业长远发展的命脉。二、依据材料内容,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围绕作答对象,回归材料,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落大意,重点进行表现、原因、影响、重要性、必要性、合理性等分析。三、加工整合要点,形成对策结论依据上述分析内容,最后形成结论或提出对策。

实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的区别

大病人
若化为物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特点不同、目的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 1、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是收集直接数据的一种方法。2、观察性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的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并对结果进行描述和对比分析。二、特点不同1、实验性研究选择适当的群体,通过不同手段, 控制有关因素, 检验群体间反应差别。2、观察性研究不向研究对象施加任何实验因素(干预因素),可以将观察对象按某种特征分组,但不需随机分组。三、目的不同1、实验性研究①、红酒与健康的关系,以哈佛大学医学院温迪·陈博士领衔的一项研究为例,他们对10万名护士开展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比对乳腺癌患病风险与摄入红酒的数量,以此得出两者接近正比的关系。②、观察性研究,是护理科研的基本方法,也是实验性研究的基础,尤其是在预防医学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通过调查研究直接观察健康、疾病和行为事件的自然分布,从中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2、观察性研究主要目的是建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做法是研究者预先提出一种因果关系尝试性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检验,是一种受控制的研究方法,通过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来评估它对一个或多个变量产生的效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验研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观察性研究

教育课题撰写时要求说明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请问什么是情境性分析 ,百度上找不到答案啊

彭蒙
支支吾吾
就是说少说空话,向上课一样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是撰写课题方案啊做什么课题呀?是确定课题方向吧?

答案是什么?!

天生万民
滑步舞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美国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探索传播理论,并提出了种类繁多的传播模式,诸如以文字、图形和数学公式等表述的各种模式。传播学家运用不同的模式来解释信息传播的机制、传播的本质,提示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预测未来传播的形势和结构等。一般认为,传播学的奠基人有五位: 1、 Harold Dwight Lasswell, 拉斯韦尔(1902-1980) 是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著名的传播学5w模式 2、 Kurt Lewin,卢音(1890-1947)德国犹太人。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的概念。 3、 Carl Hovland,霍夫兰(1921-1961)耶鲁大学的实验心理学教授。把心理学实验方法引入了传播学领域,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复杂性。 4、 Paul F.Lazarsfeld,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奥地利籍犹太人。罗杰斯指出,拉扎斯菲尔德比其他任何人都的把传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 5、 Wilbur Schramm,施拉姆(1907-1988)美国人,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主编了第一批德传播学教材。开辟了如:电视对少年儿童的影响等几个新的研究领域。他被认为是集大成者。之所以起源于美国,是因为20世纪上半页,欧亚大陆连续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祸害,而美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众多科学家的避风港。而且,美国本身由于本土未遭破坏,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一直持领先地位。比如:1920年匹兹堡无线电视台的开业,1926年,全美广播公司NBC的成立等等。 从社会状况来说,美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中有着高度重视大众传媒的传统,在政治机制中大众媒介是与立法机构、政府机构互相制衡的力量之一,报纸曾被称为第二国会。 以上条件,都决定了传播学起源于美国。 传播学在美国问世后,很快传到西欧和日本。英国的传播学研究从60年代开始蓬勃兴起,在方法论上可分为四大学派:以麦奎尔为首的社会学派;以霍洛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牌;以奇斯曼和加纳姆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牌;以利兹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职能学派。日本的传播学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两大特点:一是沿袭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理论体系,并着重发展了强调受众有权直接参加传播过程的社会参与论;二是实践优先于理论。苏联自60年代起,开始重视研究传播学理论。苏联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分别提出了各自的 传播模式,较著名的有菲尔索夫传播模式和阿列克谢耶夫传播模式。 应当看到,西方传播学者在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比如,他们不适当地把传播放到人类第一等重要的地位去认识,从而排斥了人类的生产能力这一主要标志;他们把传播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分别归之于人的本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把他们和社会生产方式联系起来予以考察;在研究传播事业的社会控制时,又往往不能彻底揭示社会内部的深刻矛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