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研究与实验》杂志是不是核心期刊

设准
理事
所谓核心有若干个认证体系,一般说的是北大图书馆认证的全国中文核心和南京大学的cssci,教育研究与实验是这两个体系都认证的核心。所以可以确定的说是核心。至于几类就是各个单位自己认定的了,一般情况下a类是综合类的中国社会科学,b类教育研究,c类差不多吧,当然不同单位不同认定。】不过不知道你问什么问,如果是有二道贩子跟你说能发这个杂志之类的千万提高警惕,这个刊物很正规,上面的文章不很容易发,一般的期刊发表之类的所谓"中介“是不可能伸手到这个刊物的

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多种,与实验法相比

设准
万物虽多
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一)实证方法 实证方法作为自然科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其基本规范就是“用经验材料证明或证伪理论假说”。这些经验材料既可来自研究者的现实观察或实验活动(直接经验),也可来自记录了前人观察或实验结果的历史文献(间接经验);这些经验材料在形式上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非量化的,但都必须是可检验的。 实证方法包括教育测量法、定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内容分析法。 教育测量法是指根据某种规则或尺度,以数量化的形式描述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的某种属性。其中,包含着测量的三个要素:事物及其属性;数字或符号;法则。教育测量法的基本特点是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从而获得数量化的结果,并通过进一步分析获得相关结论。它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反映个体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状况的方便工具,并提供可靠的数据。 定量观察法是按照事先设计的一套明晰而严密的“计量系统”实施的观察,它也被称为系统化的、结构性的、标准化的观察。这套系统包括:明确的观察对象、有严密逻辑性的观察项目系统、确定的观察程序和记录单位,还有物化的观察记录工具。它的长处是能系统地、高效地获得大量真实的、确定的观察资料,容易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观察结果便于系统地定量处理和对比分析。它的短处是对观察设计人员和观察者的理论和技术要求较高,同时观察过程比较呆板,缺乏灵活性。 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用严格设计的统一问卷,通过书面语言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来收集研究对象关于教育问题的信息和资料的方法。它有如下特点:1.调查工具标准化;2.调查过程标准化;3.调查结果标准化;4.研究效率高。 教育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计划地控制教育活动中的某些因素,以引起其他因素朝着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的方向转变,然后检验假设,并由此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研究活动。它的基本特点是:1.教育实验要揭示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2.教育实验对因果关系的预先设想以假说形式表现出来,实验过程围绕假说展开操纵、控制等一系列干预活动,经观察、分析,最后检验假说。内容分析法是对教育文献的内容作客观而系统的量化分析,并加以描述,从而对相关的教育现象作出事实判断的研究方法。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可以是:1.以文字记录的资料,报纸、期刊、教材等内容往往是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对象。2.以声音记录的资料,包括:上课录音、学生谈话录音、竞选会现场的录音,与某个年段的教材配套的录音磁带。3.以影像记录的资料,包括:教学录像、电影、电视、幻灯片、图片。 内容分析法具有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等四个基本特点。1.明显的内容;2.客观的事实;3.系统的记录;4.量化的结果。 (二)质性方法 作为与实证研究相对的定性研究,有着独特的研究传统和研究假设,为定性研究所采用的质性方法,有着它的定义。陈向明先生给质的研究方法下了一个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包括访谈调查法、定性观察法、叙事研究法。 访谈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进行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态度和教育现象的一种调查方法。它有以下特点:1.调查过程灵活深入。2.获取信息完整真实。3.适用范围更为广泛。访谈调查法的主要局限有:1.样本小、费用多、时间长、效率较低。2.标准化程度较低,难以统计。3.调查过程容易产生偏差。4.访谈调查不能体现匿名的特点,不能完全消除受访者的心理顾虑,这往往会影响受访者所提供信息的客观性。 定性观察法是研究者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被观察的人或事所作的开放性观察。它有以下几种特点:1.可以了解到更为真实的信息。2.可以获得更为完整的资料。3.可以进行多次观察。定性观察法也有局限:1.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2.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够高。 叙事研究法就是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来描述人们的经验、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所叙述的故事来探究经验、行为的意义,及其蕴含的思想和哲理。在教育研究领域,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描述和分析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来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工作、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理念,从中发现教育问题,探究教育思想,揭示教育活动特点。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教育叙事研究具有:1.以质性研究方法为工具。2.以教育中的故事为对象。3.教育实践者成为研究主体。4.形成认识时采用归纳的方式。但也有局限性:1.外来研究者征得研究对象的配合相当耗时。2.不易了解到局内人的真正想法。3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德之末也
呼拉圈
  1. 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调查法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 ,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材料,以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获得研究成果。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了解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成绩或问题,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有时还可找到原因与结果的某些联系。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2. 实验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实验法,是在严格的控制变量的条件下,有组织的操纵实验措施,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前者在实验室内进行,后者在自然情境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采用自然实验法。  实验法的目的在于查明研究现象发生的原因,它能够检验某一理论或假设的正确性。有人称实验法为教育科学研究的灵魂。  3. 观 察 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  .2)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  .3)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4) 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  .6 )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  .7) 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  4、行 动 研 究 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5、历史法,以教育活动的历史人物、事件为研究对象,理解过去,并根据过去的事件及其发展,来理解现在和将来,为当今的教育发展服务。历史研究的素材主要是过去的著作、文件、档案等;也可以对当事人进行调查和访问,以获取研究素材。

教育研究方法

黑咖啡
花枪缘
看样子是搜到同学了🤣

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多种,与实验法相比,调查法的优势在于它具有更大的

雨中花
辞其交游
实用性和广泛性

教育实验研究的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

六识
情采
教育实验是获得知识、检验理论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实验区别于一般实验,它具有实验的根本特征,能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变革和创新,主动采取某个变革措施,发挥实验的“纯化,重组,强化,模拟”作用,探索教育内外部规律性联系,因果联系,从而发展理论。同时,教育实验又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活动,它是教育实践。教育实验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因果关系的探讨区别于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和相关研究,实验研究可以系统地变化条件,以观察因这些条件化所引起的事物相应变化,从而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各种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历史研究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事件。调查研究以搜集,分析存在的客观事物或材料为直接认识任务,是对现状的认识把握。相关研究寻求假说命题相关研究说明事物发生、发展过程诸要素的相互关系,“表明两个事物之间有联系”。只有实验研究,才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若A则B”的正确性,说明“为什么”,推论因果关系的逻辑性。2.自变量的操作教育实验是为了变革现实,探索和创新,是要索取而不是消极等待研究现象的自然发生。因此,必须主动操纵自变量的变化。自变量,即变化的措施,条件。自变量的操作,是指研究者人为地去干预,控制现象发生的条件和进程,有意识地变革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条件,从而得到自己所要的结果。3.控制无关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也叫控制变量,指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教育实验中,为了探索因果关系,证实确实是自变量X导致因变量Y的变化,就必须排除其他无关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的其他条件保持恒定。否则,就无法显现假设中提出的因果关系,实验也不可能有效度。“控制”在教育实验中主要含有三层含义:(1)研究对于外部因素的和实验情况的控制能力,包括各种无关因素的控制。(2)研究对于实验所操纵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3)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分,即研究如何通过实验的设计控制无关变量。

教育实验研究的教育实验研究效度

事亲以适
带水云
1.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含义所谓效度,就是指实验设计能够回答要研究的问题的程度。教育实验研究效度标示着教育实验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普遍性程度。自从坎贝尔和斯坦利1966年起用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概念以来,各国学者皆沿用此两种效度来讨论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性。2.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因变量的变化,确实由自变量引起,是操作自变量的直接成果,而非其他未加控制的因素所致。内在效度表明的是因变量Y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变量X——有效性。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有八类新异变量与教育实验内在效度有关或成为内在效度的威胁因素。分别是:(1)偶然事件:在实验进展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影响因变量的事件的发生。(2)成熟程度:时间在被试身上起的作用。(3)测验:注意一次测验对随后另一次测验的影响(4)测量手段:测量手段不统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5)统计回归:挑选被试的误差,比如用极端分数进行回归,将对今后的测验产生不利影响.(6)在实验进展过程中被试的选择差异:被试未能随机分配或挑选,而其中一个因素起了作用,从而产生了组的不对等性。(7)实验的偶然减员:非随机挑选的被试脱离实验,会产生不良影响。(8)取样:成熟程度交互作用,由于取样不一带来的成熟程度的不一致。3.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能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的程度。外在效度分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两类。总体效度,指实验结果从特定的研究样本推广到更大的被试群体中去的适用范围,从严格意义上讲,研究结果只能推广到抽样样本的那部分总体,即实验可接受的总体中去。生态效度,指实验结果从研究者创设的实验情境推广到其他教育情境中去的范围。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对外在效度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四个主要因素:测验的交互作用、抽样偏差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实验安排的副效应、多重处理干扰。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内在效度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外在效度,而且内、外在效度有时会互相影响。

教育科学研究法的作业 根据给出的实验条件提出实验假设,并构建一个实验, 说明实验的操作程序和要求。

业报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故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的一般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故选:C这不是选择题啊,而是论述题。

简述实验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藏山于泽
同工同酬
(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基本评价:第一,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由于受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其提倡的实验科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基本观点: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第五,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基本评价:第一,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世界20 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等问题上给人以许多启发;第二,其缺陷和不足在于思辨气息太浓,在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上很难给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定义;忽略了教育受制与政治、经济及个人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用理解作为教育研究的唯一方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3)实用主义教育学(▲):简答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即生活,杜威不赞成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而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教育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连;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继续不断的增长,杜威认为经验与知识是有区别的,知识可以通过传播而为众人所共有,而经验具有个体性和情境性.这表明教育不是从外在方面让学生学习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一些知识,而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杜威认为学校不应该是一个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而应该是社会的一部分,与社会紧密相连;第四,从做中学,这是教育方法,杜威认为儿童应该从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经验等;第五,以学生为中心;第六,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基本评价:第一,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第二,其不足之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4)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乌里、A·瓦斯凯等.基本观点:第一,教育学研究应该首先研究研究教育制度,阐明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第二,教育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的隔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第三,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变迁,为实现这个目的,学校教育要帮助教育者与学习者把学校中“给定的”(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看成是“建立中的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的自我管理的制度);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的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基本评价:积极方面: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消极方面:由于制度教育学过分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片面性.(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简答代表人物:家里宁、凯洛夫、杨贤江等基本观点: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五、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第六,坚持运用马克思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基本评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运用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化、机械化和过度政治化.(6)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等基本观点: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第二,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样态、经济结构都强烈地制约着学校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社会大众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丧失了“意识”,将其看作是一种自然的事,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的结果;第四,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要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 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第五,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基本评价:第一,批判教育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观点和方法;第二,有利于更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教育;第三,具有很强的战斗性、批判性和解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