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学考研--18年真题--哪些学校变了

耦立
刺秦王
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专业覆盖了教育学考研专业全部二级学科,其具体研究方向如下:1. 教育学原理该专业包括以下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德育原理、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含青少年研究、性别教育研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法律与政策分析、教育文化人类学。教育学原理是北师大各教育专业中师资较强的一个,该专业的著名研究生导师有:教育法学界泰斗劳凯声、教育学原理学科领军人物石中英(教育哲学)、檀传宝(德育原理)等。2. 课程与教学论该专业包括以下研究方向:教学论、学校咨询、小学教育、课程论、艺术教育、数学课程与教学、体育课程与教学、教学心理与评价。课程与教育学论也是北师大教育学院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专业,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裴娣娜教授、丛立新教授和郭华教授等都是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权威研究者。3.教育史该专业包括以下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史专业是北师大教育学院历史较长的一个专业,因而也成就了一大批中国教育史学界的学术带头人,成为师大教育学院师资最强的一个专业,其中知名学者不胜枚举,然有许多有卓越成就的老先生已退休,目前还担任研究生导师的主要有:中国教育史方面,年过古稀却仍坚守教学一线的学术泰斗王炳照教授,学科带头人于述胜教授、俞启定教授,以及许勇教授、施克灿、孙邦华等副教授;外国教育史方面,学科带头人张斌贤教授、著名教授郭法奇先生等。4.比较教育学该专业包括以下研究方向:国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制度的比较研究教育理论的比较研究、世界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比较教育学是师大教育学院的一个重点学科,该专业的师资也是非常雄厚的:其中一些比较教育领域的大师已退出教学一线,如顾明远老先生和王英杰教授,目前比较教育研究所的重要带头人有马健生教授、项贤明教授、朱旭东教授等,此外阎光才老师、李家永老师、萧甦老师、高益民老师等也是比较所里卓有建树的人物,而霍力岩教授综合了学前教育与比较教育的研究,是我国多元智能研究领域的第一把手。5.学前教育学该专业包括以下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学前儿童课程与游戏(含音乐、体育、健康等)。北师大的学前教育在中国学前儿童研究中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在越来越关注儿童早期教育的今天,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致力于儿童心理研究的庞丽娟教授、冯小霞教授、以儿童游戏研究著称的刘焱教授、关注学前教育行政的张燕教授,以及王懿颖、刘馨等老师等都在幼儿教育领域做出突出的成绩。6.高等教育学该专业包括以下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师大的高等教育专业是成立较晚的一个专业,目前主要的硕士生导师有:谷贤林副教授、李子江副教授和刘慧珍副教授。7.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成人教育专业包括以下研究方向:成人教育管理、终生学习管理、继续教育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包括以下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成人教育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是师大新近成立的专业,在这方面的师资尚不是很强,主要由比较教育研究所的老师分担这一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8.特殊教育学该专业包括以下研究方向:发展性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感官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天才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教育是师大教育学院的一个重要的院系,也是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院系,北师大特殊教育的师资是全国特殊教育专业中最为雄厚的:如关注特殊儿童评价的韦小满教授、致力于智障儿童研究的肖非教授、关注健康教育的王雁教授以及致力于聋哑儿童研究的顾定倩教授等,都是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亲亲,这些我知道呢,现在主要是想了解真题的变化,谢谢了

想找一份教育学考研试题模拟考试练练手,不知道用真题(真题我已经看过了一套了)好还是用模拟题好,

生不布施
必静必清
你可以看看这个,不知道你做过没······· 2011教育学专业考研综合测试题2010年09月03日 09:22 来源:人民网教育 一、选择题 1.确切可考的学校萌芽形式是( ) A.序和成均 B.成均和庠 C.序和庠 D.辟雍和成均 2.古代西方提出的"三艺"是辩证法、文法和( ) A.代数 B.天文 C.修辞 D.音乐 3.提出"化性起伪"的是( ) A.荀子 B.孟子 C.孔子 D.老子 4.在《劝学篇》中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是( ) A.梁启超 B.郑观应 C.容闳 D.张之洞 5.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 A,浙江大学 B.复旦大学 C.天津大学 D南开大学 6.下列不属于北欧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 A.伊拉斯漠 B.卡斯蒂格朗 C.莫尔 D.拉伯雷 7.《理想国》是( )的代表作。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8.基佐法案是法国( )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A.大革命 B.七月王朝 C.第二共和 D.第二帝国 9. 20世纪20年代的“活教育”实验,是由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 A、黄炎培 B、晏阳初 C、梁漱溟 D、陈鹤琴 10.1821年美国( )市率先创办公立中学。 A.波特兰 B.波士顿 C.亚特兰大 D.纽约 11.在教育工作中,应恰当把握儿童语言、思维、人格发展的关键期,积极促进儿童身心发展,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 12.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代表是( ) A.多尔 B.泰勒 C.杜威 D.布拉梅尔德 13.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勒图尔诺 B. 沛西?能 C.孟禄 D.斯普朗格 14.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这说的是( ) A.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15.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也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6.( )把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A. 桑代克 B.罗杰斯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17.多元智力理论是( )提出的。 A.卡特尔 B.加德纳 C.斯皮尔曼 D.斯腾伯格 18.以下不属于行为主义倡导者的是( ) A. 桑代克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19.教育研究中涉及到的变量有自变量、因变量和( ) A. 相关变量 B.他变量 C.无关变量 D.无(只有自变量和因变量) 20.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 A. 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 B. 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 C. 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D. 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 二、简答题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 2.简述赫尔巴特关于道德训练的观点。 3.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4.简述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5.简述“教育先行”的理论依据。 三、论述题 1.十八世纪末德国的泛爱主义运动述评。 2.论述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关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D 6、B 7、A 8、B 9、D 10、B 11、C 12、A 13、C 14、B 15、B 16、D 17、B 18、D 19、C 20、D 二、简答题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 答:(1)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它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谈“中学为体”,宗旨是“正人心”;外篇主要谈“西学为用”,宗旨是“开风气”。从而系统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2)张之洞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从而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制度措施的系统引进开辟了道路,但中学与西学的地位仍是不平等的。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本质就是如此。(3)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得到清统治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 2.简述赫尔巴特关于道德训练的观点 答:赫尔巴特认为,训练是培养道德品质不可缺少的过程,依据赫尔巴特的看法,管理是造成学生遵守秩序的精神,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是通过提供观念塑造儿童的心灵,培养道德观念。而训练则直接在儿童情感上发生作用,使道德愿望变为行动,道德力量更加持久、顽强和坚定。实施训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以及儿童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善良的感情和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训练的方法与儿童管理和教学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其特点。具体有: (1)陶冶。所谓陶冶,即逐渐地对儿童的心灵和感情施加影响,而不是采取压制手段。 (2)赞许和谴责。当儿童遵守行为规则时,教育者给予他应得的赞许,使之产生快乐的情感。赫尔巴特认为,这是“训练的优美艺术”,应多加运用。相反,当儿童不听训话时,则要进行谴责。(3)良好的健康状况,能使训练产生充分的效果,而在“健康不良的情形下,就不能有什么训练”。此外,教师的人格对训练也具有重大意义。赫尔巴特要求教师在实施训练时,要态度冷静,谆谆善诱,气氛愉快,从而影响学生形成善良的性格。 3.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答:⑴客观因素:①学习材料的性质。两种学习材料具有相同或相似成分,有利于迁移;学习材料具有良好组织结构,有利于迁移的发生。②学习情境的相似也有利于迁移。如学习的场所、环境的布置等方面的相似,有利于学生利用有关线索促进迁移的发生。③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知识之间或情境之间的共同点,启发学生进行概括,指导学生运用已学到的原理、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这都有利于促进积极迁移的产生。 ⑵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状态等方面的因素。①学生的智力水平。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迁移能力较强。②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数量和质量。已有知识经验的准确性、稳定性、丰富性和组织性等,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面对新知识、新情境时对已有知识提取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影响到迁移的发生。③学生学习的心理定势。定势即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对学习有一种定向的作用。定势有助于迁移的发生,但它所促成的迁移可能是积极迁移,也可能是消极迁移。 4.简述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答: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即一项实验所能解释的教育本质规律的有效程度,是实验的结果对实验对象解释的充足程度。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 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的程度。实验内在效度的高低,取决于无关变量控制的程度。无关变量控制的越好,实验结果就能更大程度上解释为是由实验处理所得。反之,控制越差,实验结果受无关变量的影响的可能性越大,实验结果越不好解释。由此可见,内在效度是实验研究有效性的基本条件。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即实验结果的可推广度。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 (1)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表现为测验的敏感性,即前测提高了被试对后测的敏感性,或者前测干扰了实验处理的作用。 (2)抽样偏差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由于抽样偏差导致样本没有代表性,如在普通学校进行实验的结果,不能推广到特殊教育学校去。 (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即霍桑效应)。指实验情景对被试的影响,包括实验者本身的个性特征、动机、情绪等。被试在被观察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自然情境中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实验结论常不能适用于日常教育情境,这就是“霍桑效应”。 (4)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如果某实验组重复接受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实验处理时,后一实验处理将会受到前一实验处理的干扰,产生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5.简述“教育先行”的理论依据。 答: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质变,即变成了先行者。《学会生存》这个报告说:“多少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发动产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这种倾向首先大胆和成功地出现在诸如日本、苏联和美国这些国家。”《学会关心》这个报告也说:“过去,全世界的教育制度总是成为各种趋势的追随者,而不是这些趋势的创造者。现在,教育应当领先于变革,而不只是对变革的反映。”可见,今天,不能担当先行者而继续扮演追随者角色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 三、论述题 1.十八世纪末德国的泛爱主义运动述评。 答:到18世纪末,德国各邦的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有所发展,加之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软弱的德国资产阶级也开始寻求表达国家统一和反对封建的要求的方式。这就是表现在文学、历史、哲学、教育等科学领域的新人文主义运动。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 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增进人类的现世幸福,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 1774年,巴斯多在德梭(Dessou)创办了一所“泛爱学校”,贯彻他的教育观点,得到康德的声援。泛爱主义教育家们还通过他们的著作广泛宣传泛爱主义,巴斯多所著《方法论》成为康德讲授教育学的课本。在他们的影响下,泛爱学校在当时的德国不断涌现,竟形成一种运动。 泛爱主义的许多观点虽然并非巴斯多等人所首创,而且其中也有谬误,但是在当时的德国它起到了反对封建教育、传播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 2.论述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关系。 答:就个人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教育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一种是从个人出发,依据内在需要来确定的,另一种是从社会出发,依据外在需要来确定的。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强调从个人自身发展出发来规定教育目的,认为教育应当把促进个人个性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目的。社会本位论强调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来规定教育的目的,认为教育应当把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人,使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作为自己的目的。 由于人们总是根据一定的利益和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的,同时由于教育本身又确实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功能,所以教育目的取向不同就必然的。但是,二者共同弊病是它们都把自己的出发点强调到了极端的程度,完全排斥和否定了另一面的合理性,因此二者都是不科学的。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只有把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社会化与个性化、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等等有机地统一起来,我们才能有可能正确地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在百度文库中输入“教育学考研试题”,就可以得到答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育考研,题都一样吗?就是不一样的学科教育,考的题都一样吗? 谢!

出嫁女
玉兰
1、教育考研,题都不一样。除了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是统考,即试题是一样外,其他初试科目代码的试题都不一样。2、同一所学校的不一样的学科教育,考的教育综合的题都一样。即同一所学校的333教育综合是一样的,但不同学校的333的试题不同。不一样,有的学校自主考题,我问的是统考的追答我只考了一次,没过就没有考,统考也分专业

考研333教育综合和311教育学综合有什么区别?

距陆而止
困肿中颡
一、什么是311研究生招生目录上会有专业课代码,如果你考的是教育学,你的专业课代码前写的是311,你就是参加的教育学统考。311是针对教育学硕士的。二、什么是333333是院校自主命题的教育学综合专业课代码。333是针对教育硕士。1、333教育综合的具体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2、333教育综合试题都是主观题,题型结构包括名词解释题(6小题共30分)简答题(4小题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共80分)3、由各招生院校自主命题。部分学校有指定参考书目。去学校官网查看。三、统考311和333自主命题的区别统考由国家出题,地区阅卷,参考国家线划线录取。自主命题由所考学校出参考书,所考学校出题,所考学校阅卷,有的学校参考国家线划线录取,有的学校自己划线录取。1、考试对象不同。333教育综合是教育学考研中专业硕士的考试科目,311教育学基础是教育学考研中的学术硕士的考试科目。2、考试内容不同。333教育综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内容涉及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理论性强,比较抽象,总分是150分。311教育学基础考试,内容虽然也是上述4门课的内容,但有相当数量的题目是结合实际的,总分300分。311教育综合是学校自主命题,333教育综合是国家统考,那么311复习参考书目是按学校提供参考书目,其实对比一下五本书一样,就是333多了一本教育研究方法。四、自主命题复习参考有的自主命题学校的参考书和311一样,那么你可以参考311进行复习。有的学校给了有参考书,那么就要以学校的参考书为主。有的学校是没有参考书的,那么最好是参考311复习。附: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 1、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王汉澜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4年重印 黄济、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1996年重印 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4年重印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教育史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裴娣娜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袁振国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考研:有关教育学综合考试问题!

红丝带
神将来舍
我也是跨专业的,一样很迷茫。。。希望能帮助你!一起努力! 教育学统考今年是第四年,很多朋友不知道到底该用哪些参考书,各个网站上的说法出入很大。透明经过向各位高手的请教,加之自己的实际经验和体会,向大家推荐一下各个科目的参考书目:书不必都买,带星号的是透明推荐买的。如果时间不多,就只买三本两星推荐的就可以了,其余的知识点靠大纲解析来补充。教育学原理: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学基础》(透明推荐)★★袁振国主编的 《当代教育学》 王道俊 王汉澜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说明:以上三本综合起来基本包括了全部大纲上的点,而且是公认的最权威的书目之一。尤其是《当代教育学》,今年大纲新增的地方很多是取自这本书。但是每本书都不全,而且每本书上都要很多根本用不着看的东西,所以大家要对照大纲,取其精华。中外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孙培青编著的《中国教育史》 (透明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吴式颖编著的《外国教育史教程》 (透明推荐)★★孙吴的这两本书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知识点,而且标准答案明显是参考的这两本书,所以有这两本书应该是足够了。如果有时间,以下两本书也可以看看:王炳照等编写的《简明中国教育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王天一等编著的《外国教育史》上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陈奇、刘汝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透明推荐)★吴庆麟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冯中良、武新春等编著的《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华东师大出版社《教育心理学》说明:以上几本内容都不能全部包括大纲,但各和所长,如果全买的话根本不现实,建议选一两本买来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两个版本,都不错。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裴娣娜编的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白皮的,安徽教育出版社)(透明推荐)★上海教育出版社 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说明:第一本裴娣娜的很详细,和大纲符合的很好,如果有这本的话以这本为主。研究方法的这些书说的都不全,最好是买一本比较详细的大纲解析。大纲解析较常见的有:华中师范大学郭文安编的,还有华东师范大学编的,还有山东李保强编的,金圣才编的,厦大的,北师大出版社的等等。从2009年的考题和评分来看,考的内容越来越细,光靠以前那种掌握大路边上的知识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评分也变严格了,如果答的不对,答得再多也得不到分。所以一定要全面的学习,细致的学习.另个,一定要舍得下功夫看、背,透明遇到一个专业课考了240多分的研友,她说专业课基本就是看出来的。把参考书和大纲解析看了N遍(很细的看,而且每遍都是边看边记),由于看得遍数多,好多东西虽然没背但最后都能背下来了。所以最后考得非常好。关于教育学考研及跨专业考生建议 新学期开始了,准备考研的朋友应该正式进入战斗状态了。透明在这里提几点关于专业课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学习建议。 1.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最好是从教育史学起,因为这是四部分中最容易学的。最好是先抽出时间把课本精读一遍,这样头脑中就有了整体概念,然后再开始针对考试来学习。方法是把<<大纲>>和教材一起看,把大纲上每一个条目都在教材上找到对应在部分。把重要的东西划下来,把该背的东西做上标签,有时间拿出来背诵。最好是整理一个自己的大纲笔记。如果你懒的整理,就到书店买一本大纲解析。大纲规定中外教育史占100分,相当大的比例,总共三百分,它就占了三分之一,或者。因此在中外教育史上花的时间要相对多一点。中外教育史又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中外很多教育家的思想彼此有融合点,对于考生来说很容易混淆。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比较杂,需要理清层次。(这里透明前面有提及)????????先说外国教育史,外国的学者比较多,对于我们来说也比较陌生,而且人名和他们的教育名称都不好记,这就需要花多点时间死记硬背。但是他们的教育思想是很连贯的,因为有什么样的思想,所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一般是这样。????????因此可以把他们的思想用一条线窜起来,只要想到第一点,后面的就跟着出来了,尤其是他思想里最突出的部分一定要记牢。对于中国教育史,所涉及的教育家我们多少都要了解些,重要的是区别开来。总体上说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抓线索,大家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另一个是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对于复习中外教育史还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对每个知识要列提纲。????????把每个教育家的思想都提纲挈领,看着提纲就一目了然了,那些细节的思想也能马上就能想起来。以后背的时候,条理也清楚,能很容易找到每个教育家思想上的差别。第一遍看过去,考生基本掌握了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了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再看第二遍的时候,要重点关注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尝试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揭示规律,总结经验。2.然后是<<教育学原理>>,学习时就可以结合教育史部分的内容来理解了。也是要对着大纲,重在理解,学会用教育学的语言分析问题。对一些经典的考题一定要全文背诵。这门课函盖了许多基本概念,这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各个概念都要挑出来背。教育类学科复习的目的是注重理解,但同时也要做好笔记,把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分条列出,既可以帮助大家集中注意力,在随后的复习中也便于自己查询。 3.接下来是<<教育心理学>>,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这是最难学的一部分,一定要认真理解定义,尤其是各著名心理学家的著名理论,一定要背诵。这一部分同样是理解为主,不仅要理解定义,还要理解各个心理实验中得出的结论。 4.<<教育研究方法>>,必做题只占30分,只要能把大纲上的东西弄下来就完全解决了。还有选做题30分,可能是让你来搞个教育调查,这个应该在看教材时仔细揣摩研究的方法。比如如何设计问卷,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 从分值来看,教育学原理100分,分值大,要好好把握。能在大纲和真题上找到的大约能占70分左右,剩下30分靠自己发挥。 教育史也是100分,内容较多,需要背的也多,但答案确定,容易得分。今年教育史部分的大题都可以在历年真题上找到。这一部分必须拿下来,应该保证至少得80分。 教育心理学,40(+30)分,最最易失分的部分,平时要多理解定义,并试着解释例子,多培训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保证不拉后腿。 教育研究方法,30(+30)分。大纲上的东西以死记硬背为主。选做大题要学会自由发挥。这一部分内容很简单,很多选择题凭经验就能做对,但也不能大意,一定要记牢。这一部分必做题要尽力去拿全分。 要说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大纲,要把大纲吃透,另外要各个资料上经常出现的考题背下来,这是很重要的。从08年的题来看,比去年更灵活了,但仍旧是重点突出。结合这两年的真题,理解是极其重要的,但背诵更为重要,所以一定要多背。有朋友问我辅导班是不是必要,我觉得对初学者有一定作用,可以建立起对考试的一个基本框架,增强信心,明确重点内容。精典试题也有一定作用,要多看。 教育学统考有很多跨专业的考生。我所知道的跨专业的考生比本专业的还要多。跨专业考生首先要树立信心,我去年结识的两位高分研友,都是跨专业的,其中一人是物理学院电子专业的,但综合得了240多分。我认为只要是能够有条不紊地学下来,得高分是完全有可能的。祝大家好运!http://www.jswl.cn/course/history/default.htm要先看书,毕竟是制定的参考教材,而且你是跨专业考研,所以先看书,具体的学习方法你可以去百度文库里面下载我上传的一些资料,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

611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资料哪里有?

诸樊
画戏人
611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资料我之前在攻关学习网学的,是个N年的老网站,考研资料很丰富,真题解析,视频网课都有。地址你直接百度,第一位就是。问题扩展方面(凑个字数,可省略):1、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不是统考,属于报考学校自主命题的科目,所以最好按照报考学校官网公布的参考书目复习为宜。2、如果学校没有指定参考书目则可以使用大学同名教材,原理差不多,如:《现代教育论》,黄济 王策三,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教育史》,王天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初探》,叶澜,上海教育出版社。根据考纲,把各个知识点都理解透。有以下备考时用的书:1,教育学原理: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第三版这本书思路比较老套,但跟考纲结合比较紧密,重点参考。2,教育史: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8第一版本书和考纲结合紧密,分析详细,重点参考。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第二版本书比较详细,重点参考。3,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第一版作为国内教育心理学的泰斗,冯老的书的确不错,建议重点参考。4,教育研究方法:这一部分相对比较简单,看看大纲解析就可以了。

2017年311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红灯笼
不为爱人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凯程考研辅导班2017年311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感谢凯程陆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大贡献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1.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用主义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文化教育学【凯程解析】B批判教育学喜欢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阶级分析的离场研究教育,关注意识形态。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凯程解析】D请注意,A和B是价值取向,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将“学会选择”作为核心理论的是A.价值澄清模式B.认识发展模式C.体谅模式D.社会学习模式【凯程解析】A价值澄清模式重在让学生“选择”价值观。4.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鲁姆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A.分析B.理解C.评价D.综合【凯程解析】D所以是综合。5.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A.评价目的不同B.评价方法不同C.评价内容不同D.评价主体不同【凯程解析】A形成性评价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甄别学生。6.我国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C.坚持立德树人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考研333教育综合和311教育学综合有什么区别

田纳西
搭便车
启道教育提供:教育学考研统考311和333的区别如下:1、311是全国统一试题,333是各个招生单位自主命题。2、311是全国统一大纲和范围,333有大纲但部分学校有自己的范围和要求。3、311满分是300分;333满分是150分。333是针对教育硕士,311是针对教育学硕士的。333容易些,而且比311考的范围小一些。考的内容有: 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 。333不考教育科研方法,考研相对容易些。

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都考什么啊?有历年真题吗?

太素
兴趣
你说的是统考的专业吧 1-1、教育学统考(311)历年考研真题 2007教育学统考试题及详细答案2003-2005年北师中外教育史真题及详细答案;1996-2002(少00)年北师中国教育史真题;1996-2002年北师外国教育史真题;2003北师教育史真题;1997,98,99,01北师教育心理学真题2001-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1996-2005年 除1997年教育学试题汇总;1998-2005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真题1998-2002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教育史真题1998-2002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真题1998-200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共60余套考研真题。这些够你用么?教育学基础,教育研究方法,外国教育史教程,教育心里学,中国教育史《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安徽教育出版社《外国教育史教程》 吴式颖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当代教育心里学》 陈琦 刘儒德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统考开始两年了,只有07 08 两张卷子本人刚下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