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学考研院校怎么选择

事兼于义
比周而友
1、教育学学硕专硕如何选择?如果确定考教育学专业的话 首先需要确定好是考学硕还是专硕 一般选择的标准如下:如果自己是想着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去一线中小学当各科(语文、数学、外语等)一线的老师的话,而且自己还有汉语言文学 数学或者外语的本科背景的话 选择专硕是最好的了如果想着通过学习教育学以后继续深造(比如去高校当老师、辅导员甚至读博士的话建议选择学硕)。如果不确定是区高校还是去一线当老师,而且自己也没有学科背景,那就建议你选择学硕,她的就业范围更广,再考一个对应的教师资格证退一步去当老师也是没问题的!学硕311和专硕专业课一333教育学综合推荐参考书如下:311的参考书《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全国333教育学原理十二校连编《教育学基础》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至于院校选择的话,可以参照以下因素1、地理位置(结合自己有没有想去的城市或者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的地方)2、名校情结(有没有特别想考的院校或者喜欢的导师)3、其他恋人或者父母因素选择!4、院校水平:教育部直属院校还是普通院校 综合类院校还是师范类院校!

比较教育学考研院校如何选择?

角色们
投竿东海
一、教育学原理(专业代码040101)就业方向: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综合文科师资、高等教育人文教育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公、文秘、专业技术与管理等1、普通高校这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的主要的去向,但现在硕士生进高校越来越难,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学历,所以想考这些方向的研究生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读博士的准备了。2、中小学校现在全国中小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具有较强教育理论素养的人才特别缺乏,而且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稳定,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今年还出现了南京某中学几百个硕士竞争两个岗位的现象。3、出版社、报社出版社、报社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也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去处,主要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4、政府单位还有一些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了教育行政单位,但要求教育类专业的公务员招考很少,想当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努力一把,但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竞争的激烈程度会超乎你的想象。二、教育史(专业代码040103)就业前景:众所周知,文科类毕业生(如文、史、哲专业)就业困难,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由于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有限,而且此类学科专业技能不强、替代性比较大,所以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常受到限制,教育史专业就属于其中之一。普通高校是教育史此等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的主要去向,但现在硕士生进高校越来越难,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学历,所以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读博士的准备了。此外,教育史专业的学生可以多学一些其他方面的技术,向教师、行政助理、文秘等工作岗位发展。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去中、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机关、教育科研院所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各级教育出版社任编辑工作,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和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文字等工作。三、比较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04)就业方向:该专业主要培养各级各类院校教育学科教学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者。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有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院校、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实验教育科研单位、中学等普通高校、教育研究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社会经济部门。四、学前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05)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学前儿童心理与教育(依据学前儿童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来研究教育)、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学前儿童课程与游戏(研究针对学前儿童发展特点设置适合他们的课程与游戏)。五、高等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06就业前景与方向:但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书行业。海文专业课教研室梳理了教育学的六大从业方向。1、普通高校,这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史、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的主要的去向,但现在硕士生进高校越来越难,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学历,所以想考这些方向的研究生想去高校就要做好读博士的准备了。2、中小学校,现在全国中小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具有较强教育理论素养的人才特别缺乏,而且随着中小学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稳定,越来越多教育类专业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论的硕士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校,今年还出现了南京某中学几百个硕士竞争两个岗位的现象。3、特殊教育机构,这是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特殊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毕业后主要在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4、出版社、报社,出版社、报社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也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去处,主要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5、政府单位,还有一些毕业生毕业后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了教育行政单位,但要求教育类专业的公务员招考很少,想当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努力一把,但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竞争的激烈程度会超乎你的想象。6、新技术教育领域,这主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包括去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授教育技术学课程以及去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做教育技术人员及网络教育。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但是随着部分高校改革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以及高等教育学硕士持续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学硕士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高等教育学硕士就业难,而高等教育女硕士就业更难。六、成人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07)就业方向:除了到各类学校做教师以外,许多毕业生还可以到出版社、电视台、杂志社、企业人力资源等领域就业,职业包括指导咨询、图书管理员、媒体专家、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等。教育类的研究生最普遍的就业方向自然在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教学、教务、行政岗位上,也可以进入各种私人或民营的教育培训机构之中从事教育咨询、辅导培训和教务教管之类的工作,有些报刊杂志和出版社的教育版面也很需要一些精通教育学原理的优秀人才。

教育学考研择校怎么选择

刘绚
惠子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都很不错,算是咱们国家顶级的教育学高等学府了。如果相对来说比较难考的话,试试本省的师范类院校。比如,河北师大,天津师大,上海师大,这一类,师范类院校教育学都不错!考研加油哦!

教育学考研有哪些好的院校推荐吗?

金蜘蛛
秘鲁版
教育学最好的五所大学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两均为A+)、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三四五均为A)。但要说学科水平比较高又好考的大学应该是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均为B+),最好考的应该是西北师范大学。

我以后想当教师,现在想考研的话,考研方向是不是必须选教育类的?教育类的研究生就业方向是什么?

红丝带
诗云
一、首先要有教师从业资格证。如果是非师范生就还要先考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这两门课程,拿到合格证之后,还需要拿普通话2甲证书一起,就可以去申请教师资格证了。二、4月体检合格,5月提出申请,填写思想鉴定表,6月试讲,7月取证。三、我们国家规定:幼师: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或高等教育学历。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高中教师: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职教师: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职实习指导教师: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对于确有特殊技艺,并获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关颁布的相当于技师以上等级证书者,其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高校教师:具备研究生或者本科毕业学历。综上现在的很多中学都要求硕士及以上学位,竞争之激烈不是人所能想象的。考研的话最好和你想教授的科目相符合,比如教语文你可以报考中文类的,教数学就考数学类的,哪怕不是专门教育学里面的也是可以的。考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步进行。考教育学的话必须想好以后教育的方向,比如成人,高等,学前等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报考自己的研究方向。扩展资料教师资格证申报要求凡报名当年年底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具备《教师法》规定教师资格条件并愿意从事教师工作的中国公民,均可申请并依法认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含实习指导)教师资格。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者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说课(说课分为:面试、试讲)。(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如能提供3个月或以上的教学证明,可免于面试、试讲)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5.报名需要学历证、身份证、照片。6.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是肯定无法取得正式编制的。具体的报名时间和地点可以通过当地教育局、或者教师资格证报考点了解。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师资格证

我想考教育学的研究生,考师范类院校比较好还是综合类院校比较好?

冯定
美神
报师范类的要好一些,师范类学校的教育学专业开设比较齐全,而且,开设的一般也比较早,发展比较好,实力强,教育学专业的好导师一般也集中在这些学校,并且,也因为专业开设比较齐全,你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的范围比较大,假设以后需要调剂,调剂的时候也比较容易一些,校内调剂就可以。 当然,这也看各个专业的情况,每个专业的实力在各个不同的学校是不同的,例如高等教育学,全国实力最强的是厦门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其他学校都排在后面 就业的情况也是比较复杂的,要看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作用,具体的教育学就业情况不好说,这两个学校的就业情况应该都还不错 教育学考试科目为外语、政治、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总分500,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试卷也是全国一张卷子,录取,按照国家线走,和政治、英语考试是一个道理,你想想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怎么回事,你就明白了,所以,不管你是什么专业,只要你报考教育学,考题都是一样的,只要你能考下分数,就可以读研 而且,正是由于教育学统考,所以相对其他专业来说,比较公平,而且不考数学哪些,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考,只要你认真复习,没有考不上的 2011年的考研又该如何备考?博仁教育中心总结历年辅导经验,给2011年的教育学考研学子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一、参考教材推荐 教育学考研,除了教育技术学、部分院校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是学校自主命题,其他专业都是全国统考,这对各位考生来说,增加了考试准备过程中的明确性和公平性,但由于国家命题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没有指定参考书,给考生带来了一些迷茫。教育学教材种类繁多,备考的时间和精力却有限,参考书的选择直接影响备考的质量。如何选择备考教材?博仁教育中心在博仁名师和历届学员的推荐下,总结了一些重点推荐教材,供考生选择。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或《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冯忠良、伍新春 《简明中国教育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炳照 或《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学习其他教材。 二、注意收集报考院校的信息 在备考过程中要对报考院校信息进行收集,如历年的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复试要求等,对于报考院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朝着目标去复习、备考。 三、认真看大纲和历年真题 2011年的考生,可以以2010年的考试大纲为参考,了解教育学基础综合的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考试分值分布、各科考查范围等,对教育学考研有个基本了解。另外,在备考时,还要找到历年真题,至少分析一年真题的题目,对考题有个最直接的感受,总结出题特点,让自己在备考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 四、备考初步复习建议 (一)重视参考教材,认真研读 在备考的初级阶段,首先要认真学习参考教材,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全面的了解。不推荐只看大纲解析,大纲解析都是浓缩性知识点,不能提供全景知识。跨专业的考生尤其要重视教材的作用,首先要通读教材,初步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在比较广的知识背景下,学习教育学理论会容易的多,答题的时候也会比较轻松,尤其是论述题,往往都要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等,如果只看大纲解析,思维广度不够,答题点必然狭窄,考高分是比较困难的。 (二)总结考纲知识,做好笔记 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整理笔记,归纳整体的知识框架,以利于以后的复习,也有利于大脑中知识体系的构建。在这里要强调,不要偷懒,有的考生从网上下载别人的笔记,自己不做总结,打算背背就可以了。这种学习态度是不可以的,别人的资料可以作为参考,但是笔记还是要自己总结和归纳,这样,大脑会有一个思考和加工的过程,理解深入,记忆也容易和深刻。考试的时候答题也会更容易一些。 (三)对大纲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偷工减料,应该踏踏实实,全面复习。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有所侧重,但是不要简略或刻意遗漏。尤其是教育研究方法这个科目,有的考生在备考时,认为它占得分值少,就选择直接略过,不作为复习科目,减少自己复习时的学习量,这种人为选择考试科目的结果,吃亏的是自己,教育研究方法必考30分,刻意不复习,就直接扔掉30分,你不复习,你的竞争者在复习,谁也不能保证剩下的题目自己能答的特别的好,或许,有些考生的最终失败,就败在自己人为的偷工减料上。重复强调一下,一定认真对待大纲里列出的每一个考点。 (四)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首先,重视各科目之间的联系。教育学的各个科目联系紧密,如教育学原理中涉及到许多中外教育史的内容,也离不开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中国教育史中也涉及到外国教育史中的内容。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避免单纯学习一科,把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割裂。应该相互联系,思考着学习。 其次,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教育事件的过程及发展。如中国教育史的选士制度,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这样的延续和发展,这些选士制度是单独的,也是紧密联系的,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这样的纵向联系。 再者,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就是将某一现象或思想与同一时期其他国家或地区出现的现象或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与中国古代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之间的联系,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提出和实施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教育的影响;现代时期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和中国陶行知的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等。 (五)重视思考,关注现实 在复习的过程中,最要避免的是死读书,读死书,书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切勿认为教育学就是把书背背就可以了。教育学感觉简单,挖深并不容易,涉及的面比较广,联系实际比较紧密。每一位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重视思考,关注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教育现状、教育热点、发展趋势等,理论和现实相结合,唯有这样,才能理解深刻,轻松和快速的掌握考点 教育学各个专业的具体的考试科目,你可以参照学校网站上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考什么都写的很清楚,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技术学、远程教育学要特别注意,这几个专业有可能考的不是教育学统考,一定要注意看清楚 博仁教育中心从教育学开始统考那年就开始进行教育学考研培训,有丰富的辅导经验,北师大师资,报班签约,全程辅导与答疑,每年参加辅导人数和教学质量都遥遥领先!面向全国招生,报班优惠,越报的早优惠越多,你可以到博仁的网站上看看,或者打电话咨询,我们可以在电话里共享考研经验,给你推荐书目,包括图书代购等,而且,可以和你分享博仁历届学子的宝贵经验,博仁有本《考研指导手册》,只要你要,免费赠送的,里面有教育学考研相关的知识,历年真题,学员经验,国家政策等等,信息丰富,你可以和博仁联系,拿一本指导手册看看,绝对有益处的 建议你报班,报辅导班,很有用,有老师指导,可以减少很多摸索的时间,有问题可以问,博仁有答疑服务的,比自己乱找答案强多了,最关键的是,老师们会给你提供一些方法,让你比较快的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辅导班里,你还可以认识到同战线的朋友,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关系好的,资源共享,而且,信息流畅,有考研相关的最新消息,辅导机构都可以及时告知给你,方便快捷。而且,现在考研,报班的人很多,同样的起跑线,自己往前走,劈荆斩麻,一路辛苦,由别人帮着你走,和一起劈荆斩麻,甚至把路都已经整理好了,直接走就行了,这两种效果是不一样的 教材和资料,或者有考研的任何问题,你可以联系博仁,帮你推荐,帮你选书 ,具体的请咨询博仁,根据你的情况具体指导满意请采纳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就业情况怎样???

盗马记
核潜艇
垃圾,很不好找工作,学得再好也是白搭,建议换专业和学校。本人就是读了这个学校和这个专业,结果还是回到县城中学教书,三年的大好光阴和10万元金钱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哇,现在时时想起来就特别后悔,为什么选择这么个垃圾学校和这么个垃圾专业,为什么当初不读个211之类的学校和本科时学的专业或与工作相关的专业。而且,研究生进中学毫无什么优势,学校那一班子领导只是把研究生当做炫耀自己师资的资本罢了,除此以外,别无它用。此外,研究生进中学特别受排挤,教得好,别人说是应该的;教得差,别人说是没水平。哎,我们研究生真纳闷:为什么现在的中学要研究生了呢?这本不是研究生所发挥专长的地方啊!以上都是肺腑之言,绝无半点虚言。望慎重考虑,选好读研专业,包括学校。

教育学考研有什么好专业

浜虎
冉有
教育学学科下共有七个一级学科专业,其中三个学术硕士专业,四个专业硕士专业。学硕专业; 0401教育学,0402心理学,0403体育学;专硕专业; 0451教育硕士,0452体育硕士,045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4应用心理硕士。

教育学研究生有哪些就业方向?可以应聘大学辅导员吗?

不削于人
瀛男
教育学研究生是可以应聘大学辅导员的。目前教育学研究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有:高校辅导员、文职人员、高校行政管理或者教学辅助岗位、中小学教师、企业单位、公务员等。具体就业的方向也需要结合考生选择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