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学考研,311考试需要准备哪些参考书

接习
牡蛎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参考书目如下:1、《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作者: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2、《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作者:王道俊、郭文安3、《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儒德、陈琦4、《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孙培青5、《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作者:吴式颖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作者:裴娣娜311教育学属于教育学学硕 ,由教育部统一命题,比较好的院校有华东师大、华南师大、华中师大、陕西师大。相比较来说分数线是比国家线高一些的,但是师范类院校里面除了北师大之外,其他所有的院校都是参照国家线,然后不同的专业每个学校的分数线也是不一样的!扩展资料1、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2、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参考资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教育学专业考研全面解析

求教育学考研311各类参考书!!

爱琴海
其生若浮
对于报考统考院校的同学,博仁老师建议用以下参考书: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推荐)《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以上这几本书的特点:1.较好地覆盖了统考及其相关的常考点。以上所推荐的教育学考研参考书是教育学的经典教材,很好地覆盖了常考点,尤其跟统考的311大纲很切合。对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准确的阐述,以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等重点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比如中国教育史当中“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这个知识点,可以在推荐的《中国教育史》这本书的P161和P167找到解析,有详细的介绍。2.参考书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从这几本书的编写来看,推荐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知识点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比如考试大纲“课程”这一章内容,从课程与课程理论、课程类型、课程编制、课程改革等阐述课程这个问题,在《教育学基础》P153、P161、P164、P176都可以找到想对应的内容,同时在这本参考书中,增加了很多实例,比如在讲课程类型的时候,引用了美国国家课程标准的例子,这样理论与事实想结合,考生更容易理解。3.参考书的观点代表了教育学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在考生备考的过程中,很多考生看了其他参考书,有些观点是不一样,让考生很棘手,特别是在做题的时候,不知道该答哪个观点。推荐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代表了教育学的主流观点,考生可以以这些观点为主,进行答题。

311教育学考研有什么参考书,辅导书推荐

夜魔侠
淡而无为
你可以到你报考的院校研究生招生简章上看看,有没有推荐的书目,可以多看几个学校,311是统考,大家用的书都一样。也可以在某宝上直接搜311教材就出来了

教育学311考研必背资料有哪些

夺壶记
三理
311的参考书必看 再有就是历年真题啦《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如果有院校及复习备考问题可以私信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你好,请问你考研时考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用的是那几本参考书?

武林
红军桥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儒德、陈琦《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这几本是主要的!参考资料:北师大三人行考研辅导咨询部教育学研究生(学术型)考试虽然是全国统考,但是教育部并没有指定参考书,北京师范大学尹老师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的同学推荐以下书籍:  一、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二、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三、中外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四、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博仁教育的尹老师推荐的以上教育学考研(学术型)参考书主要几点原因:  1、与考试大纲的基本吻合。以上所推荐的教育学考研参考书基本上与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基本吻合,包含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对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准确的阐述,以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等重点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比如中国教育史当中“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这个知识点,可以在推荐的《中国教育史》这本书的P161和P167找到解析,有详细的介绍。  2、参考书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从这几本书的编写来看,推荐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知识点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比如考试大纲“课程”这一章内容,从课程与课程理论、课程类型、课程编制、课程改革等阐述课程这个问题,在《教育学基础》P153、P161、P164、P176都可以找到想对应的内容,同时在这本参考书中,增加了很多实例,比如在讲课程类型的时候,引用了美国国家课程标准的例子,这样理论与事实想结合,考生更容易理解。  3、参考书的观点代表了教育学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在考生备考的过程中,很多考生看了其他参考书,有些观点是不一样,让考生很棘手,特别是在做题的时候,不知道该答哪个观点。推荐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代表了教育学的主流观点,考生可以以这些观点为主,进行答题。

311教育学考研推荐书目

升车
汝知之乎
1、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重点推荐)2、教育史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点推荐)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重点推荐)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重点推荐)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上海教育出版社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4、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3.《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4.《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育原理(修订版)》(孙喜亭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教育概论》(叶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育原理》(袁振国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现代教育论(第二版)》(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9.《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王炳照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1.《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2.《外国教育史(修订本 上册)》(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3.《外国教育史(修订本 下册)》(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4.《教育心理学》(冯忠良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15.《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6.《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7.《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18.《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19.《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考研 买了全套六本311的参考书,还有必要买教育学基础综合辅导讲义吗?

才情
成人式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给您提几条参考建议: 首先,你要搞清自己想要读研的目的何在。多数人都认为其目的是找一份好的工作,既然如此,若本科毕业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可以考虑先工作几年,等想充电的时候再读研也不迟。如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妨考虑先读研。 其次,你要考虑好自己的实力,毕竟考研和找工作会有些冲突。如果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不妨作一个两手准备,在考研的同时兼顾找工作。 最后,我想家庭的经济势力也是自己应该考虑的一个方面。如果经济状况不允许,还是先工作较好。 希望以上几条建议能够给您以帮助

311教育学考研大纲是什么意思?

检察长
哈什尔
  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Ⅱ、考查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  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 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 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 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 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07、11单选)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0单选)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09、10、12单选)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07、12单选)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12单选)(13论述);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08单选)(12简答);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08单选)。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见《教育学》 “第一章 第一节”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10单选)  2.心理起源说(11单选)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13单选);教育万能论(09辨析);人力资本论(09单选);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07论述)(09单选)(10单选)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10论述)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07论述)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可塑性(13单选);发展的不平衡性(07、11、12单选)。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08单选)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07论述)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10单选);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09简答)(13单选)与个体社会化(13单选)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10简答)(13单选)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07、08辨析)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13论述)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10单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3单选)。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历年选择题);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的概念(07、08辨析)  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学校教育制度(08单选)  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11单选)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10、11单选)  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10单选)  1951年的学制;1958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13单选)。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08单选)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13单选)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07论述)(08单选)  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定义(10辨析);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07单选)(13简答);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二)课程类型(08单选)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09单选):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08简答)(11、13单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课程编制  1.泰勒原理(09单选)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3.课程日标(07简答)  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09单选)  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  5.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6.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07、10单选);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四)课程改革  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八、教学  (一)教学概述  l.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10辨析);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1.教学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10论述);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教学过程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10单选);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  (四)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的概念(07辨析);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  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07单选);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10单选);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07单选);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班级授课制(08论述)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07单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  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09单选)  3.学业成就评价  4.教学评价的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2.德育任务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13论述)  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  (三)德育过程(07简答)  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五)德育方法(09论述)  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  (六)德育途径  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  (七)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09、12单选);体谅模式(08简答)(10、13单选);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专业论文、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311教育学考研大纲考点30等内容。

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教育学考研311与33有什么区别

蹉跎行
爱噪音
  教育学考研311与333区别如下:  内容/类型  教育学研究生(学术型)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硕士)    1、培养方向  侧重培养研究型人才  侧重培养实践型人才    2、考试方式  2007年开始全国统考,2013年开始统考和自主命题并存  2010年开始全国联考    3、考试科目  政治、外国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其中,政治、英语满分都是100分,教育学专业基础综满分300分,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一般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自命题院校考试科目参见招生专业目录)  政治、外国语、教育综合、第四科目,其中,政治、英语满分都是100分,教育综合满分150分,第四科目150分。333教育综合一般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首师大333教育综合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    4、学制年限  3年  2年    5、专业方向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等。  学科教学(包含若干方向,如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等等),及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与教育应用紧密联系的相关专业方向。    6、学费情况  公费或者奖学金,2014级开始自费,奖学金制  一般没有公费和奖学金    7、就业情况  学术研究型单位:如研究型大学、教研所、研究型教师等。  实践型单位:如教学老师、辅导员、报刊编辑、培训等。  关于教育学考研信息,可以到博仁考研网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