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考研大纲有何变动,简单回答

祥林嫂
忘足
数学:不变。不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消息,可以按照正常的规划继续复习。英语:英语既没有大家认为的增加听力内容,但是单词有增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部分国家(地区)名称及相关信息第二、大洲名和大洋名第三、词汇表:加入email一词第四、常见后缀:socialist 改为social总体来说,今年英语并没有重大变化。英语新大纲加入听力或者题型有变化的传言均被事实打破,大家放心备考 。政治:横向比较数学、英语,政治变动一定是最大的,近60处内容发生变动的,其中属毛中特变动较大。纵向比较历年大纲,政治变动不是最大的(实质性变动只有十几处而已,其他的只是表述变化,内容无实质变化),详细变动表这里发不了,只能简单统计一下马原主要变动1处1. 关于马克思主义特性毛中特变动较大17处1.关于政治与市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2.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的最新表述3.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个原则5.关于全面开放的评价6.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描述近代史纲要变动3处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最新表述思修变化26处1.对于人生矛盾的具体描述2.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3.关于劳动是道德起源首要前提的具体描述4.正确的劳动观5.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6.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当代变动11处暂时不用关注,等待最新的时政内容再进行学习。2020考研大纲数学、英语、政治的变动内容就是这么多,其他专业科目也有一定的变化,但整体都不大,比如说教育学大纲没有什么变化、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仅仅删除了《中药学》活血化瘀药中穿山甲这一味中药,这些同学们可以在网络中随便一搜就可以查到。很多同学在大纲出来后急急忙忙的购买大纲书籍,一度卖断货了。哎,只能说这些同学又掉坑了。不仅我自己觉得,我转头问问旁边几位已经上岸的实习生,有考407的,也有考420分的,但他们都没有看过相关的课程,更没有看过大纲全文。大家去看看网上的经验贴,问问身边考上的学长学姐,估计也没人说自己是因为研究大纲考上的,或者因为这个多考了多少分吧。所以希望今年备考的同学能够尽早明白这个道理(考研教辅这个市场非常成熟了,大家完全可以借力捡漏,不需要自己做)。希望对你有帮助

考研教育学哪个版本的大纲解析比较好?跟统考大纲接近,谢谢!

动静无过
邓小平
看你考取哪个学校吧,教育学全国统考,但改试卷的话还是那个学校的老师改的,一般都会受到该学校的教师自己思想的影响的,所以: 1、考研大纲解析:北师,厦大,华东,高等教育。考什么学校就买哪个学校出版的,东部沿海是华东的,中部就仰望北师了;可买两本,高教的当成辅助性的,你所考取的那个学校出版的作为最主要参考书。 2、没必要等9月份出大纲解析式买,你现在可以买去年的,想开始看的话就可以开始了,每年变动不是很大的!想考南师,不知道南师出版大纲解析么?是南京师大吗,好像几乎师范学校的都出过自己的大纲解析,不过我觉得南京师大的话还是可以买华东的,那一片地区教育理论都是看华东的!我用过山东出版的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山东的教育史那挺详细的,还不错。高教的属于短小精悍型,知识点明了,特别适合后期一遍一遍翻看。

教育学专业考研的话是全国统考吗?主要考哪些内容呢?

江雪
  教育学专业考研是全国统考。真正统考的只有法硕,教育学等几门学科,所以的科目都是一样的。 文科的话一般是政治,外语或二外,两门专业课 理科要考数学的话是政治,外语,高数,专业课。一共4门,少数专业只有3门。  考研,即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其英文表述是“Take part in the entrance exams for postgraate schools”。考研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其次按照程序:与学校联系、先期准备、报名、初试、调剂、复试、复试调剂、录取等方面依次进行。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通常于上一年的12月底或者当年的1月份进行,复试通常于当年的3—5月份进行,具体日期各高等院校自行安排。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

救援犬
至贵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teeshee内容来源:凯程考研徐影老师。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七、课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

教育学考研是买大纲还是大纲解析

相入
龙太
  建议买大纲结合参考书一起复习,不建议直接看大纲解析,教育学考研考试的考查重点还是在基础。  另外,部分教育学考研院校退出统考,改为自主命题(专业课有学校自己命题,公共课仍是统考),建议先选择好院校,了解院校考试科目以及参考书然后在开始备考。肯定是大纲解析啊

教育学考研复习适合以大纲为主吗

服食
骷髅曰死
教育学考研分为全国统考和各大院校自主命题,不知道你考的是什么学校?是不是统考?首先,如果你是参加311教育学综合全国统考的考生,涵毅教育提醒你的是,从2010年统考至今,311统考科目的题目尤其是选择题的知识点覆盖愈来愈广,如果你只根据大纲来复习,刚好又是跨专业的话,那么很多知识点你都没有涉猎,45个选择题的失误率将会大大提高,其他的简答题论述题中,也不能体现出你在教育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那么你的得分将不会十分理想,所以不建议以复习大纲为主。其次,涵毅教育提醒如果你是考自主命题院校的考生,那么就更不能只看大纲了。自主命题院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参考书体系,如果你只看大纲,不看参考书,你就可想而知你只能回答大纲上的知识点的结果了。不是的 建议以书本为主

教育学考研只看大纲解析行不行?

其志无穷
里欧洛
当初我们是买了教材和大纲解析,但是到最后都是按着大纲解析背的,当然课本也偶尔参考一下,就是解析里有的说不清楚的、看不太明白的、编错的。你还可买本题,可以帮助你看一下那些知识点没掌握牢。大纲解析我们买的厦大的,挺详细的,有重点标注。还有北师大的也不错,北师大的解析很权威,就是没有厦大的详细。南北派别这倒没听说过,我们班不管是考北方的还是考南方的,主要还是看厦大的解析和北师大的解析。你可以和别的同学买不一样的,都看看。这样既可以多看本书,还少花钱,呵呵!习题有北师大三人行的(这本就是贵),我同学有买的,据说不错。我买的是北师大出版的一本,也不错。还有一本,出版社我忘了,封皮上有北师大肖川主编的。我看的比较早,但是最后背也就从大纲解析下来开始吧,现在努力还不晚,但是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争分夺秒哦!加油,祝你成功!

教育学考研的科目有哪些

鼓角角动
四月
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同学需要准备哪些考试科目?考研初试复试都考什么?

请问教育学考研需要用什么参考书?

魔术男
湛湛青天
一、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三、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四、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博仁教育的尹老师推荐的以上教育学考研(学术型)参考书主要几点原因:1、与考试大纲的基本吻合。以上所推荐的教育学考研参考书基本上与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基本吻合,包含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对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准确的阐述,以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等重点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比如中国教育史当中“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这个知识点,可以在推荐的《中国教育史》这本书的P161和P167找到解析,有详细的介绍。2、参考书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从这几本书的编写来看,推荐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知识点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细,比如考试大纲“课程”这一章内容,从课程与课程理论、课程类型、课程编制、课程改革等阐述课程这个问题,在《教育学基础》P153、P161、P164、P176都可以找到想对应的内容,同时在这本参考书中,增加了很多实例,比如在讲课程类型的时候,引用了美国国家课程标准的例子,这样理论与事实想结合,考生更容易理解。3、参考书的观点代表了教育学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在考生备考的过程中,很多考生看了其他参考书,有些观点是不一样,让考生很棘手,特别是在做题的时候,不知道该答哪个观点。推荐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代表了教育学的主流观点,考生可以以这些观点为主,进行答题。参考资料:博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