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教学成果包括哪些

玄妙
彼岸岛
教育教学成果指教育科研人员(包括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对某一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实验、行动研究和思维等一系列研究活动,获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为论文、科研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1、具有研究价值。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2、具有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明确,理论科学合理,事实真实充分,有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3、具有创新性。课题反映新的内容,反映时代特点,反映新的视角,应用新的研究方法,是没有做过或做过却未能解决的问题。4、具有可行性。课题是否具备进行研究的主观与客观的条件。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本人所具有的理论水平、知识、能力、专长、经验、基础,对课题的理解程度、兴趣、资料掌握的是否深入和广泛。客观条件是指课题研究所必须的资料、设备、人员、时间、经费以及领导支持程度等因素。扩展资料:关于对教育教学成果注意事项1、明确教育教学的目的。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几个证书,而是通过教育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自身价值,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育人效率。2、明确教育教学的对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必须以本职工作的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切忌脱离实际的"学术"研究。3、由不自觉向自觉转化。应从工作的历程中逐步对教育科研产生兴趣,自觉主动地进行教育科研活动。4、运用科学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用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光观察平时的工作,避免脱离实际的研究。要加强学习,注意观察,分析思考,不断积累,加强交流和研讨,及时反思和总结。通过研究逐步掌握教育科研的规律和方法。5、做到坚持不懈。教育科研不是短期行为,而应贯穿教育生涯的始终。要使自己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实效,关键在坚持,坚持就能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科研成果

教育科研成果有哪些表现

江藩
白丝线
1.用事实来说明问题(报告)v 教育观察报告、教育测量报告、教育调查研究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教育实验研究报告v 要求:材料具体、典型,格式规范,科学客观地呈现研究过程和方法,合理解释结果2.著作、论文类:专著、编著、论述、评述、综述等v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展示理论观点和体系的形成过程3.政策咨询类:政策建议、发展规划方案等4技术产品类:工具书、教材、资源库、数据库、音像、视听、课件、网络课程、软件、实物模型、仿真系统、网络环境、学习平台等我们一线教师的课题的成果更侧重于哪些形态?主要的有研究报告、成果报告、调研报告、科研论文、案例,其次还有经验总结、反思记录、教育故事、教育日志、教育随笔、示范课、教具、校本课程开发等。比如:《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预期研究成果:1、调研报告:某某中学校本教研现状调查2、研究报告: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3、专著: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经验集4、教学案例: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案例集5、典型课例: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典型课例6、活动实录:某某中学校本教研有效活动方式研究活动实录7、某某中学校本教研网站:课件。

什么是教科研成果?

六美
邻国相望
教育科研成果是指教育科研人员(包括教师、校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对某一教育科研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实验、行动研究和思维等一系列研究活动,获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成果的基本表现形式为论文、科研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等等。

教师近年来主要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怎么写

行秀
架构
围绕课堂教学 加强教育科研 河北联校河北学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话者和创造者。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近年来,我校结合农村小学实际,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扎扎实实地进行教育科研,教师们投身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转变,一批教学骨干迅速成长,教师队伍正向专业化迈进,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下面是我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一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育科研摆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要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领导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带头进行教育科研,在抓好科研骨干培养的同时,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阳光大道”,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健全科研机构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证措施 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应该用在刀刃上,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利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保证:一是由教导处牵头,精选本校有研究热情的骨干教师组成校教科室,负责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二是健全教育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育科研奖惩制度》、《理论学习制度》等;三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考核,并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考核,给予奖惩;四是在研究经费上给以优先,保证研究工作的各项费用开支。 三、结合实际,以本校教学中的最大问题为科研选题的契入点 作为研究基础薄弱的农村小学,教育科研应以学科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因此,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本校师资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确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并积极制定方案步入发展的正轨。 四、加强学习,培养本校研究教师 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加强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显得非常迫切。教科室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了两方面的学习培训:一为教育科研操作层面的知识培训,如教育科研的含义、如何选题、如何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教育科研的写作知识等,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是学习与本校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储备。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培训要坚持贯彻研究活动的始终,为科研保驾护航。 五、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紧密结合,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 在研究的核心阶段即研究实践阶段,必须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载体,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日常的教学、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科研的深入开展,使课题研究得到良性发展。 1.定期开展现状分析。教育科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及时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为全面、准确掌握当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做到对症下药,通过学校领导与主研人员的随机听课、访问等形式了解现状;同时,建立研究个案(个别教师、班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然后汇总,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2.结合研究课题开展优秀研究课教案展评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进行课题研究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除了按常规要求超前备课、写好教案、每日一签字上课外,我们还特别规定教案要突出研究主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体现,即看是否科学、创造性地设计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时间、方法等,每学期开展全体研究人员参与的教案展评活动,评出优秀教案供大家学习、借鉴。3.组织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示范课、观摩课能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学校规定每期均要提供几节示范课或观摩课供大家学习。①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县、市、省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并要求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认真学习、思考,回校交流传达(一是上示范课,二是汇报心得体会)。②组织指导本校骨干教师在校内上课题研究示范课。抓两点:一是示范课的把关,由教导处牵头,课题主研人员负责质量,确保示范性;二是示范课后的研讨、学习,做到结合研究专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讨论,并找出特点,找到差距,落实改进措施。 4.周期性的开展全员课题研究公开课活动。这是有效促进群众性研究的必要手段。可以在过去每位教师每期上一节校级常规公开课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活力,即将公开课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让公开课注重体现本人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并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说课、上课以及课后教研组的评课等环节中。 5.引入激励机制,开展课题研究赛课活动。我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赛课活动,近年,我们将赛课同课题研究相结合,实行“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听课后教师们结合课题和自身实际认真研讨,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可以说教育科研的氛围是越来越浓。通过赛课,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探索热情,一些青年教师在赛课活动中脱颖而出,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培训周期。 6.举办课题研究实验班。为搞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确定四(1)为实验班级,抽调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主要学科的教学,相关研究人员要及时做好实验的记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经验和教训。实验班的举办将有力地推进课题研究的开展。 7.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一方面是教导处的总结,每次大型的研究实践活动完后,教导处都应会同主研人员根据事前的活动目的,针对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是教师在研究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教师们在每天的教学研究实践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闪光点”,我们鼓励大家运用理论知识,大胆探索,及时提炼总结,每期围绕研究课题撰写经验论文一篇以上,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并且进行论文评选,将优秀的论文汇编成册。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大家又一起站在了起跑线上,作为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小学,只有抓住课改这个契机,加强教育科研,落实管理,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才能在新的机遇和挑战前立于不败之地。

撰写教育科研成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不饰于物
围绕课堂教学 加强教育科研 河北联校河北学校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话者和创造者。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近年来,我校结合农村小学实际,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扎扎实实地进行教育科研,教师们投身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转变,一批教学骨干迅速成长,教师队伍正向专业化迈进,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下面是我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一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育科研摆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要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领导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带头进行教育科研,在抓好科研骨干培养的同时,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阳光大道”,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二、健全科研机构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证措施 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应该用在刀刃上,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利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保证:一是由教导处牵头,精选本校有研究热情的骨干教师组成校教科室,负责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二是健全教育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育科研奖惩制度》、《理论学习制度》等;三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考核,并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考核,给予奖惩;四是在研究经费上给以优先,保证研究工作的各项费用开支。 三、结合实际,以本校教学中的最大问题为科研选题的契入点 作为研究基础薄弱的农村小学,教育科研应以学科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因此,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本校师资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确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并积极制定方案步入发展的正轨。 四、加强学习,培养本校研究教师 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加强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显得非常迫切。教科室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了两方面的学习培训:一为教育科研操作层面的知识培训,如教育科研的含义、如何选题、如何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教育科研的写作知识等,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是学习与本校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储备。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培训要坚持贯彻研究活动的始终,为科研保驾护航。 五、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紧密结合,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 在研究的核心阶段即研究实践阶段,必须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载体,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日常的教学、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科研的深入开展,使课题研究得到良性发展。 1.定期开展现状分析。教育科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及时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为全面、准确掌握当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做到对症下药,通过学校领导与主研人员的随机听课、访问等形式了解现状;同时,建立研究个案(个别教师、班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然后汇总,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2.结合研究课题开展优秀研究课教案展评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进行课题研究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除了按常规要求超前备课、写好教案、每日一签字上课外,我们还特别规定教案要突出研究主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体现,即看是否科学、创造性地设计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时间、方法等,每学期开展全体研究人员参与的教案展评活动,评出优秀教案供大家学习、借鉴。 3.组织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示范课、观摩课能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学校规定每期均要提供几节示范课或观摩课供大家学习。①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县、市、省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并要求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认真学习、思考,回校交流传达(一是上示范课,二是汇报心得体会)。②组织指导本校骨干教师在校内上课题研究示范课。抓两点:一是示范课的把关,由教导处牵头,课题主研人员负责质量,确保示范性;二是示范课后的研讨、学习,做到结合研究专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讨论,并找出特点,找到差距,落实改进措施。 4.周期性的开展全员课题研究公开课活动。这是有效促进群众性研究的必要手段。可以在过去每位教师每期上一节校级常规公开课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活力,即将公开课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让公开课注重体现本人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并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说课、上课以及课后教研组的评课等环节中。 5.引入激励机制,开展课题研究赛课活动。我校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赛课活动,近年,我们将赛课同课题研究相结合,实行“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听课后教师们结合课题和自身实际认真研讨,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可以说教育科研的氛围是越来越浓。通过赛课,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探索热情,一些青年教师在赛课活动中脱颖而出,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培训周期。 6.举办课题研究实验班。为搞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确定四(1)为实验班级,抽调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主要学科的教学,相关研究人员要及时做好实验的记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经验和教训。实验班的举办将有力地推进课题研究的开展。 7.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一方面是教导处的总结,每次大型的研究实践活动完后,教导处都应会同主研人员根据事前的活动目的,针对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是教师在研究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教师们在每天的教学研究实践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闪光点”,我们鼓励大家运用理论知识,大胆探索,及时提炼总结,每期围绕研究课题撰写经验论文一篇以上,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并且进行论文评选,将优秀的论文汇编成册。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大家又一起站在了起跑线上,作为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小学,只有抓住课改这个契机,加强教育科研,落实管理,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才能在新的机遇和挑战前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耳欲听声
流仪
按研究的领域分类: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性研究。按研究范围大小分类: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按研究的层次分类:阐释性研究、综述性研究、创造性研究。研究领域分类:①、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是提示教育现象本质,阐明教育的客观规律概括教育的基本教育理论原则,发展和完美理论。通过教育的客观规律,寻找新的事实,发现新的理论和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以及理论的体系性、效益的长期性和研究的连接性。②、应用性研究:它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应用目标而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技术性研究,教育的应用性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是把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转化教育技能、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案。使教育理论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某种具体和预定的目标。这种研究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直接解决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实践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其研究特点是使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具体化和实用化。目前绝大多数教育研究是应用性研究。研究范围大小分类:①、宏观研究:是对教育系统较大范围内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研究。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外部的关系,如教育与政治经济,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口等关系研究;二是教育内部带有全面性问题的研究。②、中观研究:界于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它是对一范围、一个领域、一条战线、一个部门内的教育科学研究。③、微观研究:是对教育问题某个单独因素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这种研究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往往是针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研究的层次分类:①、阐释性研究:阐释性研究是一种简单的研究,它是将教育现象和已有的教育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性并解释出来。②、综述性研究:综述性研究是把分散、不全面的观点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观点的研究。它所研究对象不是单一的事件,不是某一种情况,而是某些现象或某一事物的诸多方面。③创造性研究:创造性研究是高层次的教育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教育信息,探索为、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和产品,具有改革教育教学的实际价值或理论意义的研究。其成果可以是一种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方法、新技能、新成就,也可以是其它表现形式的成果。

中小学教师怎样搞教科研?_

诡替身
龙斗士
中小学教师怎样搞教科研?(一)走出教科研的误区1.经验总结型研究。不少教师的研究仅停留在纯粹的经验总结,缺乏理论的概括和提升,可以说这种教科研尚处于低水平的重复状态。2.急功近利型研究。一些中小学校为了外在的名声和争夺生源,一些教师为了自己的职称和评奖晋级或纯粹的沽名钓誉,着眼于论文的发表,极力寻求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帮助和支持。这种教科研成果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并不大。更有甚者,有的学校不是注重实际研究,而是愿意支付大量的费用用以获得某些科研机构或高校的“实验学校”授牌;有的教师不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反思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千方百计地托人情、拉关系发表文章。3.形式主义的研究。某些中小学校或教师的研究课题往往追求它的“级别”,动辄就是国家级课题,其实可以说是花钱买来的子课题,甚至还不是真正国家级的课题。他们不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是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所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 这种不从学校实际出发,不以教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着眼点而确立的研究课题,其研究难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二)要丰富思想、开阔视野。“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的人”(法国细菌学家尼科尔)。“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讲,问题总是与他擦肩而过。就教师个体看,认识社会,观察问题有时我们要用肉眼,有时要用显微镜,恐怕的时候要登高望远,也就是,这样观察问题、研究问题才能高屋建瓴,才能势如破竹,深入本质,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更全面、更深刻、更辨证。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提出,受过教育的人和没有受教育的人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比后者思想、视野更开阔。有不少专家认为,一流的教师就是有自己思想的教师。我们中小学的一些学科带头人勤勤恳恳,成果累累,但他的学术境界,研究水平与名师、大师还相差很远,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是视野不开阔,自己没有思想。只有有思想、视野、有智慧的人,他才能从一块石头中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中发现灵魂。因此搞教科研应要跳出教育教学看教育教学,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思想。学习些什么呢?主要是现代教育理论。 从学校角度看,要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积极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学校,使教科研成为学校的一种制度文化。(三)要讲究方法1.质疑法。指对已有的结论、常规、习惯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出否定或部分否定的判断。怀疑常常与发问相伴随。小疑则小问。大疑则大问。但怀疑不是胡乱猜疑,必须有理有据,一是事实与经验,二是逻辑。如在我国《教育学》著作中,通常无条件地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在青少年品德发展过程中,家庭背景、社会风气的作用很大,有时学校教育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常出现“5+2=0甚至小于0”的现象,学校教育远未起到所谓的“主导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对“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提出一系列疑问?第一,学校教育究竟能否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第二,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第三,是在一切方面起主导作用还是在某些方面起主导作用?第四,是在人的发展任何阶段起主导作用,还是在某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等等。2.易向法。即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某一个问题。人们往往会有心理定势或习惯定势。比如说,人的思维定势,称物体的重量只能用秤,一碰到大象,一般的秤就称不了,而曹冲就善于打破一般的思维定势,终于解决了问题。关于品德教育,一般都强调“从娃娃抓起”,但有的老师变换角度认为,品德教育“应从大人抓起”。理由是:如果大人“东倒西歪”你有怎么指望他不对小孩产生负面影响,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3.类比法(迁移法)。即将教育现象与其他领域的现象类比,着眼于找出彼此的相同、相似之处,然后借用其他领域的相关科学理论,迁移到教育中来,找出教育领域自身的课题来。类比的例子很多,仿生学就是类比法的很好运用。如来特兄弟从鸟的类比发明了飞机。就教育方面而言也很多,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将教育现象与自然现象作类比,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成长要遵循自然规律,教育是模仿自然的艺术,所以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有人把教育看作有机体,移植病理学原理,开展“教育病理学”的研究,《教学病理学》、《教学诊断学》应引而生。有人把教师教育看作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移植法理学原理,开展“案例教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总之,教育科研发现课题的方法很多,这里例举三种,只能是挂一漏万,远不能涵盖全部,而且“方法”这东西,实在有些微妙,常常“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它的靠我们在研究实践中自己摸索、体会。做得多了,慢慢地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四)如何选题1.选题:新颖性、科学性、价值性和可行性,即标新立异,自圆其说(1)新颖性就要求把握教科研信息。(2)科学性要求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观背景。(3)可行性要求把握主客观条件信息1、选题不能过大2、课题名称表述要准确、清楚表述不准确、清楚的例子:“小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这一课题名称包含两种理解:一是研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即什么样的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二是研究小学生应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其实从课题组的实施方案看,是想通过教学来促进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因此改为“小学生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则比较妥帖。另外有的教师喜欢采用“手段+目的”的句式。如,“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研究”,使人弄不清楚到底是研究教师教学行为,还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两者都研究,那么其切入口何在?其重心又何在?指向十分不明确。有的教师喜欢用“模式”一词,在课题评审时特别多见。如,“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中学政治自主学习模式研究”,等等。我认为模式宜慎提,理由有四:一是模式要有先进的理念、理论作支撑;二是模式要有可操作性;三是模式要经过实践的验证才成立;四是模式往往具有刻板化的特征,模式与创新本身就矛盾。有论者抨击传统教育教学就是模式化的教育教学,有棱有角、有个性的学生经过教育铸成统一的模子。因此用模式倒不如用范式、范例等较实在。(五)怎样写申报书和实施方案1、申报书的填写,必须按照申报书的表格的要求逐次填写,不能遗漏,不能错项,所要求的各种代码必须标明。2、研究方案的撰写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课题研究题目;②课题研究的背景、价值和意义;③课题的概述包括课题内涵的界定;④课题的研究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⑤课题的研究假设和要解答的特殊问题,国内外有关该问题的研究成果、观点、结论;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⑦课题研究的计划、进程、方法工具、取样设计方案等;⑧具体的搜集资料过程;⑨结果的分析方法;⑩预期成果;研究人员和设备条件;⑾研究的期限;⑿研究的经费及研究中的其他事项。下面作一一讲述:一、课题的明确表述课题的名称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在课题名称的表述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第二,课题名称外延太大,研究对象的表述含混不清。第三,课题名称表述中研究的范围不清楚。有的学者建议,研究者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初一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初一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初一代数数学的自学辅导程序教学法,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二阐述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背景(一)研究目的、意义的论述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述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例如“乡镇中心小学‘乡本教研’范式的研究。(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阐述这部分内容,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三、研究范围和内容(一)研究范围的限定任何教育科研课题,都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范围。否则,研究就无法进行。1.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研究对象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其二是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这既关系到研究对象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1)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每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很可能不同。例如研究中小学教育青年教师的素质,以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和以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所得到的结论就可能会不一样。因此,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就非常重要。(2)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不少课题中研究对象的概念模糊,外延不确定,如“厌学生”、“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等。这都没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因此,必须给予界定,以确定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一般来说,对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2.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对研究课题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必须下比较明确的定义。这一方面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因为在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许多概念说法不一,观点各异,所以不下明确定义就无法显示研究目标。例如:“化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这一课题研究,对“思维能力”要给以明确定义,对“课堂实验”也要有一个限定:是指教师演示实验还是指学生动手实验。对一些关键概念给以界定,也称为“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对变量的内涵作出明确说明。在中小学的实际研究中,通常用确定变量的结构指标的方式来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分析一个变量的内容性质、范围角度结构,也就是说从哪些方面或哪些角度对变量进行研究。如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从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对学习的情感、学习的行为意向入手。研究学生的生活态度,可从学生的生活目标、学习态度、劳动态度、消费态度、娱乐态度五个方面进行研究。要使课题研究具备可操作性,还要通过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确定其操作指标。如学生学习态度中的学习行为意向,其操作指标是:学生到校率、迟到和早退的次数与时数、上课时认真听讲的情况、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等。给关键概念下定义,包括对所有关键概念下定义。如“在培训工作中提高中小学校长政治素质的研究”中,不仅要对“政治素质”这一概念下定义(即政治理论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工作作风素质),还要指出“政治素质提高”的研究范围,即只涉及培训工作中校长政治素质的提高。给变量下抽象定义,确定其结构指标,可以参照有关辞典、教育理论书籍、教育大纲、教材等对变量概念的科学定义,或参照国家教委肮脏关上级领导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职责要求等。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在研究之前要进行学习,要查阅资料,要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个基本的了理。 (二)研究的内容 研究范围限定以后,就要着手考虑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一项科研课题,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从研究。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如果研究课题很大,那么研究的内容必定很多;如果研究课题较小,那么研究的内容也就比较少。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第二,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第三,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 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就可以依据研究内容设计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案。如“班主任德育素质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研究”这个课题,属因果研究的范畴,在考虑具体研究内容时至少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第一,研究并提出“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基本内容。第二,对选为被子试的班主任进行“德育素质评价”,分析当前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基本情况。第三,研究、分析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与班主任的德育素质的关系。这样,才能得出研究成果。比较简单的研究课题也要考虑具体的研究内容。如“某职业高中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内容是:第一,分析几年来自费生的报名情况从招生角度研究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第二,对几年来自费生与公费生的教育质量进行比较,从培养角度研究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第三,对几年来自费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从分配角度研究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第四,如有需要,对有关职业高中办学模式与收费政策进行可行性的相关研究。四、研究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每一项题目一定要有相对应的教育科研方法。例如,对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素质现状进行研究,必然离不开调查法;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一般总要用到经验总结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优于原有的教学方法,则宜采用实验法。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不大容易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的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例如,我们进行教学实验研究时,当然主要采用实验法,但也要使用测量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如进行测量),也可以用调查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如了解学生的反映)。再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除了要叙述清楚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之外,还要尽可能写得细致一些。如用调查法,可写明调查方式是问卷还是访谈。如果用问卷调查,最好能将设计好的问卷附上。如果是访谈调查,尽可能附上访谈提纲。若采用实验法,最好将实验方案附上。若采用经验总结法,可以把预计总结经验的内容项目、实践方案及用何方式积累材料、预计积累哪些资料写出。当前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中,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大多数使用的仅仅是工作经验总结。第二,对调查法的重视很不够。第三,在实验法的使用上有滥用的情况,不了解实验法的科学涵义和特殊要求,随便在研究中冠以“实验”二字。第四,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有的虽然用了定量分析,但由于对统计方法不熟悉、不了解,因此分析方法不当,所得结论不科学。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是必须解决的。 五、研究对象在研究计划中,还需要充分考虑课题对被试代表性和典型性提出的要求,选定具体研究的被试,以保证研究结果可以说明一个地区、某一类情景或某一对象的一般规律性,以使研究的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确定研究对象的方式方法有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如果是总体研究,对总体范围要有具体说明;如果是抽样研究,则要说明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这部分内容可写在研究计划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写在研究方案中。六、研究程序设计研究程序,就是设计研究实施步骤、时间规划。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这样,研究者可以严格按步骤和时间要求进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者也可依据此研究程序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与管理。七、成果形式在研究计划中,还要设计好研究成果的形式,即最后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写成专著、教材、手册等。在研究计划中设计出成果形式,从研究者角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向这方面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从课题研究的管理者角度来说,可以据此进行检查验收。八、研究组成员在研究计划中,将课题研究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目的是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组成员的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九、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 三、致中小学教师七句话 1、当教师,搞教学必须搞教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在于教科研。 2、搞教科研必须突出特色,特色是教科研的生命。 3.抓特色必须重创新,创新是教科研的灵魂。 4.创新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它是研究者共同遵循的工作方式、方法。 5.科学的方式方法必须以科学观为指导,它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怀疑、是批判精神和思想的自由。 6.教科研是教师充满思想的行动。 7.牢记三句话。“You hear,you forget(听来的忘得快) , You see, you remember(看来的记得住), You do,you understand(作过的才会)”!这是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的“三句名言”! 四、体会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人间词话》)来概括教科研的体会,“三个时期”(成熟自由期)

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哪几个方面

敬之
薛瑄
教师的专业能力,概括起来不外乎一般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在教师能力方面,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需的一般能力,包括诸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都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的能力,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所必需具备的能力。此外,中小学教师还须具备从事专业活动所必须的特殊能力。综合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并细化到教学层面,又可以划分出许多能力的子集。(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了解学生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都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教师就要善于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向同学了解,看成绩单与换行评语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方法是教师的直接观察,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智力活动、情感表现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在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捕捉教育时机的重要条件,善于观察学生的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可以收到良好教育效果。反之,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拖延很长时间,到了较为严重程度再去解决,教师就很被动。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的教育气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而要求现代教师要善于同学生交往,使学生喜欢和他接近,愿意和他说心里话,显然,建立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善于和学生交往,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成为学生信赖的人,同时又成为他们的朋友。(2)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是:首先是语音正确,发标准音,说普通话,表达的内容能被学生顺利接受;其次要用词准确,语句完整,准确传达思想内容,既保证科学性又通俗易懂,为学生所理解;第三,要系统连贯,逻辑性强,善于运用独自式语言,讲述知识或说明问题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结论明确;第四,要富于启发性,有感染力,掌握对话的语言艺术,在对话中善于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勇于发表个人意见,进而形成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在交流中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最后,在音量、语速、声调等方面要符合环境和表达内容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卫生的需要,适中而有变化。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基本功,在提高文化、业务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在教育工作实践中要有意识锻炼,矫正缺欠,才能使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高水平。为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教师还应善于利用非语言的交流手段,使其同语言表达相配合,如表情、手势、姿态,与学生的距离、讲话方向等,这些处理恰当则能增强表达效果。(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由传统教育采用的模型、标本、图表、画片等发展为幻灯、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捕助教学,对教师运用教育手段的能力必然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教师要懂得先进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的知识,并有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如绘制幻灯片,编制录音、录像带,乃至进行教学用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育现代化必然实现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现代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就必须包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基本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学生来说是领导者、组织管理者,必须具有相应的能力。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主要有两项:一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二是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使学生遵守课堂常规,又要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还要处理好一些偶发事件,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求教师具有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对教学的知识内容掌握得再好,教学设计再科学,如果缺少组织管理能力,课堂秩序不好,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相互干扰,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教师同样起着关键作用,善于组织管理的班主任,总是给学生提出富有鼓舞作用的集体奋斗目标,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进行适当纳委托,把全班同学组织起来,形成集体的核心,树立正确舆论,培养优良班风,充分发挥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寓教于管,使学生在团结友爱、积极上进的集体中健康成长。教师缺乏组织管理能力,往往费时很多,学生集体还是没有形成,教育难以顺利进行。对学生的组织管理有时需要借助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存在密切联系,教师提高组织管理能力,需要了解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清楚家庭和社会给予学生的种种影响,这是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所不可缺少的。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对学生而言的,只有很好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恰当的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是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的特点。(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需要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每位教师在完成教书盲人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通常是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从实际工作中提出课题,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任务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观察,积累第一手资料,从中进行分析探索,求得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在参加教育科研的过程中,要有正确选择课题、科学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做好观察记录、积累系统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等一系列科研能力。教师虽不同于专职研究人员,从事研究的主客观条件都有一定限制,但基本的研究能力却是同样应该具备的,否则就无法承担起教育规律研究者的角色。现代学校普通要求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发挥创造性,进行一定的改革实验,定期提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因而教师必须懂得教育科研方法,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这是现代教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基本素质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一名合格教师身上构成统一的整体,现代教师的提高应是整体性的。国内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表明,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教师专业能力与其工作效果有较高的正相关。

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能力?

孔子不顾
花簪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1、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3、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2、较高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3、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一个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1)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灵活调节进程,活跃课堂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等。(2)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一个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和指导兴趣小组,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有能力组织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撰写报告和论文等活动。形成人人参入、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现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4、研究能力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1)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模式。(2)学术研究能力。目前教师的教研较多的停留在教材的分析、考试的研究,限于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的陈述。而对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教学的创造性思考。教师只有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发展。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功。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学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教师应自觉加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民族团结、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进行社会发展规律和观点的教育;进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四、敏锐的时代意识要更新教育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称为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关键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感: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繁重的、高智能、艺术性的劳动。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性劳动。有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那么我们对教师提一级工资、带薪休假的怨气就会烟消云散了!〕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要有执着的事业心。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是琐碎和平凡的,同时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孩子的行为会出现问题,有时孩子的生活又需要教师特殊的照顾,在这样艰巨的工作下,许多教师不免会出现烦躁情绪,而这种情绪会传递给敏感的孩子,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所以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充分的准备,坚定信念,保持一颗执着的事业心。2、要自信、自尊。自信、自尊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个性特征。一个对自己工作没有信心,消极懈怠的人是无法做好工作的。幼儿教师自身充满自信、自尊的人格,处理问题时也表现出自信都将感染幼儿,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3、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幼儿虽然年龄幼小,但是也喜欢美好的形象。孩子们会说:“陈老师真好看,和妈妈一样”。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教师什么都懂,其形象在他们眼中无比高大,老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是敬仰和崇拜的对象,老师的位置往往在父母之前。因此教师要格外严格要求自己,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喜欢举止大方,亲切活泼,穿着得体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4、要有爱心和童心。教师不仅要爱漂亮的孩子,也爱长相一般甚至丑陋和有缺陷的孩子;不仅爱聪明的孩子,也爱发展速度缓慢甚至迟钝的孩子;不仅爱听话的孩子,也爱调皮的甚至有许多问题行为的孩子;不仅爱家庭背景富裕、社会地位高的孩子,也爱平民甚至家境贫寒的孩子。童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的心灵世界的桥梁。一位好的幼儿教师往往是幼儿的“忘年交”,是幼儿群体中的一分子,他们保持了一颗纯真的童心,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各种活动,和他们一起游戏、讲故事、说悄悄话。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教师就能够和幼儿之间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就会在幼儿内心引起“共鸣”,同时教师会在生活中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更加爱孩子,由此,教师的教育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基础。5、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如教师关注地用目光注视幼儿,用点头、抚摩孩子表示鼓励和对孩子谈话的兴趣,使幼儿感到“老师很喜欢听我说”。教师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要有耐心,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所蕴涵的意义。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一个孩子老是打扰别人,影响其他小朋友听故事。教师可以说:“当听我讲故事时打扰别人,别的小朋友就很难听到故事,你自己也听不到,这让我觉得很失望。”6、要有较强的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教师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幼儿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能够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准备大量的教学具,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以启发诱导的方式和发散式的提问形式,激发幼儿学知识的愿望,要变让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正确的师生关系。7、要有自学能力。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跟上时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