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督导论文范文

菊圣
若化为物
网上可以搜索啊。

我表姐是幼师 要求写个论文 必须是已幼儿园为背景 题目是<教育督导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 急 谢谢

冲遥
一个幼师是写不出来那样的论文,一般的人也出不来,找督学吧。

甘肃教育督导 咋发表论文

閟宮
傥然不受
你要发教育的论文我可以帮你教育教学论坛教育界等100多本期刊

寻“督查工作”地位、作用方面的论文

有头有尾
通也
县委督查室工作总结一年来,在县委办公室的领导和市委督查室的指导下,我室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上级党委和县委的中心工作,突出“三个重点”,认真开展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一、突出“三个重点”开展督查活动,力促工作落实(一)突出党委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抓督查促落实为了使各级党委和县委的方针、政策、决策在基层能尽快贯彻落实,今年初,我室对中央1号文件精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县委十一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等,通过查看县直单位、乡镇工作布置会议的记录、走访村干等方式,进行了认真督查。根据县委年初部署的重点工作,我室在3-4月份对县直单位和各乡镇进行了“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情况督查;在5-6月份,深入14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乡镇,督查了2004年项目完成情况和今年项目实施情况;11-12月份,与县政府督办室和农委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督查,对全县24个乡镇茶园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这方面的督查,共下发《督查通知》5件,《督查通报》5期,做到了查前先督、查后再督。(二)突出领导批示和交办事项,抓督查促落实今年,我县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我室根据领导批示和交办,不仅参与了6月份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整改情况督查、7月份的机关效能建设情况督查,还参与了8月份的“两基”验收工作督查,特别是“9.2”洪灾后,县委领导特别注重生产自救各项工作的督查,我室先后针对救灾款物发放、灾民安置、民房重建、水毁恢复工程等情况,进村入户,明查暗访,开展专项督查,了解情况,查找问题。特别是对15个重灾乡镇,坚持每半个月巡查一次。这方面的督查,共撰写《督查报告》8期,实事求是反馈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做到了批则必查,查则必清,清则必果。 (三)突出上级督查部门的专项查办,抓督查促落实我室对市委督查室下发的每一份《督查通知》都认真研究,组织督查活动予以落实,并按照坚持程序、确保质量的要求,及时办结,按时上报。如: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情况、贯彻落实“市五个会议”精神情况、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形势分析会情况、投资环境督查调研等。今年,共接到市委督查室《督查通知》7份,上报《督查专报》10期,按时办结率100%,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二、主要做法和经验(一)领导重视并亲自督查。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办公室督查工作,只要是有关督查方面的文件,县委主要领导都视为特办件,及时阅办批示;在平时工作中,为督查人员提供阅读有关文件和资料、参加有关会议、跟随领导下基层调研和检查工作等必要的工作条件;办公室领导定期 召集督查工作人员开办公会议,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领导亲自督查制度化,除了经常深入自已联系的乡镇进行调研外,还经常有针对性地到基层了解情况,并定期听取督查汇报,及时、全面了解各项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督查室狠抓自身建设。完善督查工作制度,严格按制度开展工作,从立项、制定方案到整理总结、立卷归档都有章可循;创新督查方式方法,坚持明查与暗访结合,以暗访为主,总结经验与查找问题结合,以查找问题为主,变公文往来、电话督促、坐听汇报为深入实际、进村入户、实地访查;拉高工作标杆,不满足于督促检查、了解情况、反馈情况,加大督查调研力度,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见解和建议,为领导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三)实行党政联合督查。凡是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采取党政联合督查的办法,即由县委督查室和政府督办室共同研究制订督查方案,共同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督查活动,共同综合反馈督查情况、发督查通报。从而,减少了对基层多头下文、重复检查的现象,增加了督查的权威性,提高了督查力度和效果。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领导要求和工作的实际需要还有不小的距离,特别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督查工作,力求工作再上新台阶。

求教育学原理硕士论文课题

良知
乱天之经
大众文化的批判与重构: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 共生教育:现代教育的向度调适 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论科学精神的缺失与现代教育的反思 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 教育正负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 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 循序渐进原则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洛温菲尔德的沙盘游戏治疗理论及其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论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对立与合作 从“行政选拔”走向“专业选拔” 本科学历小学教师角与角色学习 当前家长教养观念错位现象及纠偏策略 基础教育评价广延系统与督导式评价组织的构建——督导视野下的广延教育评价 教师学习团体的功效与机制初探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道德情感的培养 网络对我国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影响研究 课堂德育情境构建 初级中学德育活动实效性研究 隐性课程发挥德育功效的心理学基础研究 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主体发展性德育模式的构建 重庆市初中生“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的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 广西西林县教育投资有效使用个案研究 应对新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培养的研究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 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试析幼儿园新教师的角色适应 苗族家庭教育研究 高等师范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 民办高校师资问题研究 重庆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与策略研究 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及教育对策研究 试论中学教师激励机制的建构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行动研究 教育功能观的社会学分析 失落的声音 策略型学习者及其培养的相关研究 试论互联网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及对策——以延边大学学生调查为例 攀枝花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探讨 郑州市中小学择校问题研究 三门峡市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研究 河南地方职业大学问题与出路探讨 论中学生教育交往活动的价值 郑州市城市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小学思品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教育公平 教育研究中的实践整合观初探 克里夫·贝克价值教育理论述评 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关系的尝试性建构 我国新时期私立学校运行机制探论 网络文化与教育 关于教育创新的理论探讨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个性教育 论共同伦理教育 审美教育在生命和谐发展中的意义及其实施研究 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试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学促进 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九江县农村小学教师院校培训中的主要问题研究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源困境的原因与教育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评价的调查研究 创新学习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探微 反思与重构:教育交往中的言语问题研究 幼儿期道德的发生发展及其启示 论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我国学校德育制度分析 论创造力的可教育性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探索 论普通中学特色学校建设 高校扩招与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研究 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师与大学精神 体验与教育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研究 美国校本管理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清末同文馆英语教育之研究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研究 中国研究生导师制研究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探索——个案研究 权力的眼睛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教育人种志:概念与历史 从课程理念到课程实践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思考 影响学习型家庭创建的家庭因素之探析 德育的可能与方法 初中生闲暇生活现状研究 美国双语教师培训制度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学校升旗仪式的人种志研究 美国特许学校教育绩效责任制初探 从校园走向社会 文化视野中的洋务教育 论教育学视野的惩罚 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构建初探 个人拟合指数~lz和ζ在教育诊断中的功能比较研究 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 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非经济因素研究 新课程实施下的学校管理研究http://www.shlunwen.com/func/

教育督导评估档案里师生口语实践活动记录怎么填

小甲
晋魏为脊
随着高等教育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其教学水平,人才质量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  关注,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评估在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如新建专业合格评估、本科教学评估、学士点授权评估、科研评估、校园文明建设评估、学  校治安综合治理评估等,评估内容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这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所进行的全面的系统的评价,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声誉和地位,是关  系到学校前途的大事。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是高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评估的基础和依据,特别是教学档案完整、系统地反映教学管理、教学活动的全貌,是高校教育改革和  学校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信息依据,其教学评估的结果与学校教学档案是否齐全、真实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高校评估与档案管理的关系  高校评估是高校完善教学设施、改进学条件、提高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巨大动力;同时高校评估的结果又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前途和命运,而档案材料是影响高校评估结果的一  个重要因素。高校评估一方面依靠高校档案,另一方面高校评估又促进了高校档案的完善和发展,所以高校评估与高校档案二者是辨证统一互相促进的关系。  1、高校档案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教育评估工作能进一步优化和充实馆藏。  在“迎评创优”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准备提供给专家审查的评估材料,因为它是学校工作成就与学特色的载体,是专家了解学校工作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求准备的材  料必须具备真实性、原始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接受评估的高校全面地收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形成系统的材料提供专家查阅。专家根据这些信息和资料,结合他们进驻学校实地  考察的情况,经过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估结论。高校评估工作,无论评估程序,组织机构,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最终要凭借大量的档案材料,只有这些材料,才能  客观、公正、全面地估计评价高校工作,否则,评估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系统地收集高校档案是搞好高校教育评估工作的基础。  同时评估进一步丰富了档案馆藏。为了迎接教学评估,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形成一个收集和整理各类档案材料的热潮。免费论文网。许多老教师把自己多年珍藏的优秀教案、自编教材、成果材  料、论文、图片、获奖证书等平时很难收集到的档案材料毫无保留地拿出来;许多院系派人深入全国各地机关单位、学校等,大量搜集本校的教学评价材料,并将收集到的杰出校友资  料等重要档案材料移交档案室存档保存。迎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从不同角度编辑的专题资料汇编、综合分析材料等,是原始档案材料中没有的,属于档案编研的成果。  2、教育评估进一步增强了档案意识,是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动力。  评估是全校范围的档案意识教育,是最有效的档案作用的宣传。在准备评估的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位教职员工,任何一位参与准备材料的教职工都能真切感受到,如  果没有原始档案和数据作为支撑材料,再好的自评报告也会显得空洞乏力。档案在评估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档案意识不断增强,更加配合档案室开展收集  工作,主动地将自身在教学实践、科研活动中的个性化的鲜活材料归档保存。档案管理者和利用者的良好互动有利于高校档案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进行高校档案工作评估,是提高高校档案工作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发挥档案作用的强大动力。免费论文网。通过评估,可以发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可促进建立  良好的学校档案管理方法,加强学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使档案管理工作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3、教学评估依赖于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不再依赖于资本的存量,而地依赖于对优化科技信息的创造、  收集、传输、存贮、处理、加工、应用和再生产能力。档案资源作为信息开发利用已被现代社会所公认,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既是现代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高标准、严要求、多角度的观测点,与广泛的评估范围则更需要依赖于完整、系统、准确的档案信息资源。  我国高校认真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  加强档案基础建设,提高档案质量,增强服务功能,积极为学校教学、科研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在这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受了教学评估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检验和选择,即有力地推动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免费论文网。  4、教学评估是对档案管理的检验和推进,促进了高校档案工作的蓬勃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趋势日渐显现出来。在这一  背景下,各国高等教育必将面临和接受国内国际市场经济规律的检验和选择,为使我国高等  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形势,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政府将转变职能,加强和改善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定期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作为基础和依据的档案能否满足评估的要求,这也是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一次检验和选择。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地位。  二、高等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高等教学评建工作实践,高等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有些单位对教学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在收集评估材料时才发现自己虽然在过去教学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对教学档案的管理和建设缺乏足够认识,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散存在个人手中,导致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完整。同时也存在教学档案材料没有全面记录或没有及时记录或虽有记录但不规范。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各高校都建立了教学质量监督机制,都有教学检查措施。例如领导听课,有的听课记录没有及时收集整理,过后就丢失了;又如学生考试档案中无考场记录和评分标准,有的试卷档案因为保管场地或条件限制造成管理不善而缺失。    2、教学档案分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管理权限及义务有待进一步明晰。要使平时收集的材料真正成为日后查考利用的案卷,必须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认真地整理和分析,按照教学类档案工作规范进行科学地,系统地整理与分类。  3、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中共有7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44个主要观测点.在44个观测点中,与教学院(系)及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学档案密切相关的就有35个,这些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的参与。许多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是由教学管理人员兼任,如果教学管理人员对档案知识学习不够,对教学工作的了解和研究不够,或者不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那么在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中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对反映某一教学过程的材料收集不全,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原始凭证材料的收集,或对教学档案内容不明确,分类不合理,整理档案时文件的先后顺序颠倒,案卷标题拟写不明确,档案保管期限划分宽严不一,档案材料不规范,纸张无统一规格,大小不一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档案材料的质量。  三、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1、增强档案意识,加强领导。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果直接影响一所高校的声誉和地位,是关系到学校命运和前途的大事,因此评估工作受到高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密切关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利用档案,是对档案工作最实际最有效的宣传。不仅引起学校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而且对教职员工进行了一次全员性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教育,通过宣传,使广大教职员工了解了归档范围,提高了存档、用档意识。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教学档案工作,把教学档案工作纳人院教学工作计划,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高校档案部门对院级档案工作应加强考评和业务指导。  2、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由分管领导、教学部门负责人、教学部门专兼职档案员等组成的教学档案管理网络,明确岗位责任制,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确定教学档案的内容、保存的范围和期限,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院级教学档案材料的收集内容,将教学材料的归档工作同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评聘、奖励等挂钩,增强教师的归档责任感和积极性。确定一名校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成立校综合档案室,指定一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负责全校档案的综合管理,各科室明确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形成一个以档案室为中心的强有力的管理网络。  3、推进教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便利了教学档案归档、管理、检索等工作。计算机可以实现档案的自动编目、自动检索、自动统计等常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档案的利用,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教学档案开展网络服务已成为可能。综上所述,高校评估与教学档案工作关系密不可分,教学档案既是高校教学工作的缩影,也是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和依据,教学评估工作将有力地推动高校教学档案事业的发展。  4、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教学档案信息更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档案部门要围绕学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努力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档案信息的需求研究,把重要的教学档案信息编制成专题材料,并通过档案网页、校园网及其相关网络丰富信息量,把存放的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利用者,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方便、快捷,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对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各种需求,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  为扩大信息编研的范围,加深开发档案信息的深度,高校档案部门要积极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协作,实现分散的信息资源的合理调配与充分整合,建立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库。如科研部门负责科研论著数据库的构建,教务部门承担试题库、电子课件、学籍异动等教学专题库的建设任务,等等。同时,充分利用整理好的评估材料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便捷途径。您好,九品论文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九品论文专注论文操作,若还有疑问欢迎提出咨询。望采纳

张丽霞的教育科研

恭俭推让
地头龙
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共发表论文24篇(其中中文核心论文18篇)、主编专著1部,主编和参编统编教材6部,先后主持和参加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1项、主持和参加校级教研项目5项、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2项,其中获安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4个,优秀奖1个,安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个,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1项。曾荣获安阳市优秀教师、安阳工学院优秀教师、安阳工学院教学标兵和安阳工学院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在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并被聘为安阳工学院教学督导专家。现任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主任。

施进发的学术成果

勐垅沙
邢昺
1987年于重庆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毕业,1990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学位,后在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继续深造学习至出站。先后参与承担了原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十几项研究课题。曾经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称号、郑州市优秀青年教师园丁奖。200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被授予河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15年2月6日上午,首届“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颁证仪式在郑州举行,施进发教授获此殊荣并参加颁证仪式 。基金资助期间,针对大型零部件曲面外形的非接触测量这一较重大的问题,在其原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激光聚焦对中、光电图像信息转换、伺服随动和软件插补等技术为基础的一种近似法线方向即准法线方向跟踪扫描的非接触测量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单像出结果、双像需随动的随动测量规则,探讨了测量头与被测量表面保持等距离的原理与技术;提出了集成创新的从三个方面克服测量盲区的方法;还研究了克服激光表面反射导致测量误差的实用涂层及后处理办法等,对于不宜接触的大型零部件或部位的形廓测量技术和工程实践有较重要的创新价值。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2篇,其中被EI收录4篇,ISTP收录1篇;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优秀论文奖8项,成果鉴定3项。1、近三年申请者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1)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2005KYCX001,网络环境下生产企业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研究,2005.10-2008.10,20万+20万(配套),主持,河南省教育厅,结项;(2)航空科学基金项目,2008ZG55008,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8.10.01~2010.09.30,8万,主持,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研;(3)横向课题,20091207,激光测距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研制,2009-2010,80万,主持,中航工业光电研究所,在研;(4)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611052200,基于GIS的铁路水电设备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研究,2006.01-2007.12,2万,参加,河南省科技厅,结项;(5)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计划,2007460024,基于Web的网络化分散制造电子服务(e-Service)平台的开发与应用,2007.1-2008.12,1万,参加,河南省教育厅,结项。2、近三年主要论文、论著及科技成果目录A.近三年主要论文(06年以来):(1)Jinfa Shi,Jianhui Sun. OVERVIEW ON INNOVATION OF TOPOLOGY OPTIMIZATION IN VEHICLE CAE,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puter Technology (ICECT 2009):457-460 EI索引(2)Jinfa Shi,Hejun Jao,Jianhui Sun.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Design System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or Networked Manufacturing. Proceedings of the 3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strial Engineering(2008):2146-2153 ISTP索引(3)施进发,李济顺,焦合军,李晓东.基于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网络化制造安全检测[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8(06):93-96(4)施进发,李济顺,焦合军.面向网络化制造的中小企业协同设计系统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12):43-46(5)Shi Jinfa, Jiao Hejun. Research of Security Detection for Networked Manufacturing based on Optimiz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Human-Machine Systems and Cybernetics(IHMSC 2009):32-35,Hangzhou,China(6)孙建辉,施进发,谢金法,赵炎水.浅谈车辆工程CAE中拓扑优化技术的应用[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08):7-11(7)焦合军, 施进发, 李济顺. 网络化制造系统关键技术分析[J]. 价值工程 , 2007,(09):101-103(8)Shi Jinfa, Zhou Yuhui. Study on the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of the vehicle body hull.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Transmissions(2006):1590-1593(9)焦合军, 施进发, 李济顺. 网络化制造资源状态估计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加权支持向量机(WSVM)[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 2008,(02):78-80(10)施进发. 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 确保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03):111-115(11)施进发. 加强本科实践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05):148-151(12)胡中艳,宗思生,施进发.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PROGRAM ABOUT ALGORITHM OF BEZIER CURVE’S CONTROL POINTS. Proceedings of the 38r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and Instrial Engineering(2008):ISTP索引(13)Zhiqiang Jiang, Xilan Feng and Jinfa Shi.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Damage Mechanics of Ductile Iron.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 324-325, 2006, pp. 327-350 EI、ISTP-收录(14)Zhiqiang Jiang, Xilan Feng and Jinfa Shi. Influences of Heat Treatment on 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st Fe-B-C Allo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AMR), 2008, Vol. 33-37, pp459-462 EI、ISTP收录(15)孙建华,张霖,施进发,严金波. RPW法在混合装配线工序同期化的应用,工业工程,2008,(01): 101-103,108(16)于永玲, 宗思生, 施进发. 基于MRPII思想的库存管理系统及高架库接口设计[J]. 中国科技信息 , 2006,(20):118-120(17)Jiang Zhi-qiang, Feng Xi-lan, Shi Jin-fa, Zong Xue-wen. Web Service-Based Study on BPM Integrated Application for Aero-Manufacturing.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LNCS), Valume: 3842/2006, pp.1049-1052. (SCI-BDV63收录,EI-2006279982372收录,ISTP-BDV63收录)(18)Zhiqiang Jiang, Xilan Feng, Jinfa Shi. A CR-Oriented Investigation of PCM Model based on PFSC for Aeronautical Subcontract Pro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KAM 2008), December 18-19, 2008, Wuhan, China. EI、ISTP收录(19)Xilan Feng, Zhiqiang Jiang, Jinfa Shi and Xuewen Zong. Windows DNA-based Study on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Multi-Symposium on Computer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s (IMSCCS 2006), 20-24 June 2006, Hangzhou, Zhejiang, China. pp.372-377. (EI-20065110322815收录,ISTP-BEV98收录)(20)孙建华, 胡中艳, 严金波, 施进发. 基于多品种混合流水线的平衡设计方法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 2007,(07):4-6B.出版著作:(1)施进发,游理华,梁锡昌编著.机械模块学[M].重庆出版社. ISBN 7-5366-3586-9,1997(2)蒋志强,施进发,王金凤等编著.先进制造系统导论[M].科学出版社.ISBN 7-03-016945-X,2006(3)施进发,孙建华,胡仁喜等编著.Dreamweaver CS4入门一与提高实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1-26473-6,2009(4)葛瑞锦主编,刘文等编写,施进发参编. 生产管理实用手册.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 7-80134-520-7,1999C.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基于MRPII思想的企业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及应用研究(横向课题HX200410),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河南省科技厅,第1完成人;(2)零部件外形非接触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0021),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河南省科技厅,第1完成人;(3)基于GIS的铁路供电段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横向课题),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河南省科技厅,第1完成人;(4)DC-21型接插件端子挤压成形机的研制(横向课题),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河南省科技厅,第2完成人;(5)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节水滴头快速开发(省攻关0224310017),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 ,第2完成人;(6)三维曲面宏观形状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航空基金98I55003),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河南省科技厅,第1完成人;(7)信用合作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系统(横向课题),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第1完成人。D.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有省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15项(清单略)。E.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符寒光,蒋志强,施进发.一种低裂纹型高速钢轧辊及其离心铸造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第340761号),专利号:ZL 200610041705.3,专利申请日:2006年1月19日,授权公告日:2007年8月15日。【公开号:CN 1803339,公开日期:2006-7-19】(2)蒋志强,符寒光,施进发.一种高速线材轧机导入钢坯用导卫辊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第379220号),专利号:ZL 200610042770.8,申请日:2006年4月15日,授权公告日:2007年12月14日。【公开号:CN 1847439,公开日期:2006-10-18】(3)符寒光,蒋志强,施进发.一种用于耐磨钢铁材料的中间合金及其用途,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第426083号),专利号:ZL 200610104502.4,申请日:2006年9月5日,授权公告日:2008年9月3日。【公开号:CN 1916215,公开日期:2007-02-21】(4)蒋志强,符寒光,冯锡兰,宗学文,施进发,李明伟,张轶.一种低合金高速钢轧辊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号:第474791号),专利号:ZL 200710018126.1,申请日:2007年6月26日,授权公告日:2009年3月4日。【公开号:CN 101078090,公开日期:2007-11-28】(5)唐朝伟,梁锡昌,施进发. 激光扫描曲面测量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号:第166270号),专利号:ZL 93 2 38983.x,专利申请日:1993年7月9日F.省科技厅鉴定成果:(1)“基于GIS的铁路供电设备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研究”(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7;(2)“改进型铸造高速钢的组织性能及应用研究” (省攻关0624250005),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7;(3)“基于GIS的郑州水电段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6;(4)“基于MRPⅡ思想的企业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研究”(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4;(5)“零部件外形非接触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0021),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4;(6)“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节水滴头快速开发”(省攻关0224310017),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3;(7)“DC-21型接插件端子挤压成形机的研制” (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3;(8)“机载高清晰度显示器模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省攻关0424250045),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4;(9)“三维曲面宏观形状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航空科学基金项目98I55003),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2002;(10)“信用合作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系统” (横向开发课题),河南省科技厅鉴定成果,1998。3、主要学术成绩、创新性贡献和推广应用情况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河南省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其中EI收录13篇、ISTP收录9篇);出版著作4部;省科技厅鉴定成果10项;主持过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和横向开发项目等12项。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网络环境下生产企业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区别于传统制造技术,提出了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一些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如何充分利用社会制造资源的理论和技术。“基于MRPII思想的企业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及应用研究”,是为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实用型生产管理系统。04年4月份该公司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审验收,在当年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并于0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课题的研发奠定了研究企业制造信息系统相互间集成技术的基础。“基于GIS的郑州水电段电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该项目是为郑州铁路分局郑州水电段研究开发的基于GIS的应用系统。该项目06年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并于0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GIS的铁路供电设备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应用研究”,该项目是为郑州铁路分局面向“数字铁路”工程迫切需要所开展的应用研究课题。该项目07年通过省级技术成果鉴定,现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为研究三维数字信息集成技术奠定了必要基础。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的虚拟制造技术研究”,探索了网络化制造技术的一些原理和方法;研究以非资产重组方式组合成的虚拟网络联盟的组织生产模式;探索通过网络合作将资产投资趋于最低而竞争优势趋于最大的方略。该课题的研发奠定了研究企业制造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总统框架的基础。“信用合作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网络系统”,该项目是为河南省南阳市信用合作联社研究开发的实用性横向课题。1998年通过河南省科委鉴定,居国内领先水平,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相应的网络版软件Credit Cooperation Bank System(信用合作银行系统,简称CCBS2.0)获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该课题的研发奠定了研究异构数据库接口的技术基础。以上这些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分别在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洛阳014中心(空空道弹研究院)和郑州博誉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推广应用,效果显著,每家企业都已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4、拟开展的研究工作项目立足服务科学与工程,基于现代制造服务理论,研究产品设计、作业管理、定置管理信息化服务的集成架构、理论,从图形信息、工程数据、管理信息服务共享的角度构建服务集成模型,探讨定置管理服务的优化算法,研发论证集成原型。项目研究目标(1)揭示现代制造信息化服务集成的体系结构、方法,提出现代制造定置信息化服务集成的理论、方法;(2)基于GIS原理,从产品设计信息化、定置管理信息化、作业计划管理信息化服务集成的角度,提出信息化服务集成模型、技术、服务驱动和优化算法,充实信息化服务集成理论基础;(3)通过信息化服务集成系统的原型开发,验证完善集成模型、算法及相关理论。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现代制造信息化服务集成研究。对服务科学与工程、现代制造服务业、共性服务共享技术及服务集成已有成果进行调研。以现代制造信息化服务为对象,分析信息化服务集成的体系结构,探讨服务集成的理论、方法、领域。(2)现代制造定置信息化服务集成理论框架的提出,主要在对现代制造产品设计信息化、现代制造管理信息化服务、GIS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产品设计信息化、定置管理信息化、作业计划管理信息化服务之间的关系,利用三者之间信息化服务的关联、共性部分,基于GIS原理,提出实现服务集成的理论框架。(3)服务集成建模。抽象规范统一定置环境、物等为定置几何模型,设计定置信息模型,设计图形信息归档结构,参照GIS信息模型,构造定置空间、关联关系信息模型;从产品设计获取产品各组成部分特征及结构信息构建产品特征、信息模型和产品结构关系模型,获取作业计划中产品与设备关系信息构建作业计划模型和设备、产品关系模型;构建信息存储模型。(4)服务集成驱动。探讨信息检索开发方法,规范信息检索功能,构建信息检索共性服务驱动的WEB服务封装模式;设计图形显示开发方法,构建动态显示服务驱动的WEB服务封装模式。(5)优化方法。探讨物料轨迹节点设备重合度模型,提出设备的空间、时间重合度网格及网格参数指标;提出物料轨迹节点设备搜索算法,统计网格节点指标值,采用阀值法,提出优化路径算法,探讨其有限解;以空间、关联关系为权重指标,提出优化定置求解算法,探讨利用辅助设计平台优化有限解。(6)人机工程的应用。探讨人机工程在信息服务集成建模、原型开发中的应用,提出在优化方法设计中人机工程的应用方法。(7)集成原型开发验证。针对合作单位进行应用研究,实地调研、分析,开发集成系统原型,测试论证原型的有效性,给出所研究的理论、方法的例证。

如何巩固提高"新两基"成果论文

发剪
不亦外乎
省检查组: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检查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衷心地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意见。下面,就我区三年来“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区共有国办中小学、幼儿园61所(含刚划归区的铁路子弟小学3所),其中中学9所,小学50所,幼儿园2所。在校中小学生51264人,其中小学34380人、初中16884人(含国有民助学生4375人)。在编教职工2963人,其中小学1876人、初中1087人。二、主要工作2002年,我区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复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根据中央、省、市 “两基”工作部署和相关指示精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了“两基”巩固提高的具体措施,并狠抓各项整改工作落实。特别是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下发以后,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将做好教育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最大政绩和执政能力的最佳体现,强化“抓教育就是抓第一资源,就是抓发展后劲、抓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抓‘第一要务’”的意识,立足教育大区、教育强区的战略定位,超前谋划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软硬件环境,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了“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为我区教育事业整体上台阶做出了努力。(一)狠抓“四个落实”,强化政府行为1、组织领导落实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优先安排教育工作、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解决教师问题,实施了“科教兴区”发展战略,制定了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建立了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教育部门牵总、社会各方参与、上下协调联动、城乡发展兼顾、注重长效建设的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每年年初都要对教育工作做出专门安排和部署,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教育工作,集中主要精力和财力,改(扩)建了一批校舍,更新了一批教学设备,解决了一批教师编制,深化了一批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步伐,学校的环境和教育队伍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就学校发展悉心听取基层意见,通过基层问策、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指导工作在一线、解决困难在一线。此外,我区每两年召开一次教师节表彰大会,对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2、管理体制落实三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及相关政策,制定下发了《**区关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的主要责任,明确了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职责,确立了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管理体系,建立了稳定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按时、足额、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拨付,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落实。人事管理权限全部归口教育行政部门。3、教育投入落实我区是教育大区,财政负担相对较重。但是区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做到了“多保先”三字要求,即在财政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时候,确保对教育的应有投入;在安排机动财力和预算外财力的时候,优先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是保持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三个增长”。----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区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02年至2004年,全区经常性收入分别为18000万元、18595万元和2073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 %、3.3%和11.5%。区政府对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8176万元、8461万元和1024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 %、3.5 %和21 %。------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2002年至2004年,小学为1300元、1316元和13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8%、1%和1%;初中为1799元、1905元和201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8%和6 %。------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2年至2004年,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61元、75元和10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3%和40%;初中为145元、156元和19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25 %。二是城市教育费附加按时足额征收并全部拨付教育。2002年至2004年,我区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分别为659万元、639万元、721万元。三是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每年185万元,按照20%的比例每年拨付教育37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4、部门责任落实强化部门联动,加强执法监督,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区劳动人事部门加强了对用工单位使用童工的清理力度;司法部门为每所学校选派了法制副校长,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城管、环保、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协调联动,对学校周边网吧、商业网点、集贸市场等进行了集中治理,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二)突出“五项工作”,不断提高“两基”水平三年来,区政府、教育局、学校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启动政府贴息教育贷款和吸纳社会捐资等多种渠道,累计筹措资金9200万元,仅今年就投入1994.07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发展注重均衡化近年来,我区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采取了重点扶持薄弱学校的政策和措施,提高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一是抓班子。2003年和2004年,先后两次调整了64名校级领导干部,将德才兼备、熟悉教育教学管理业务、具有实干精神、符合“四化”标准的干部充实进薄弱学校领导班子,有力带动了薄弱学校的各项建设。二是优配置。实施教育结构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名校的社会声誉和资源优势,实施名校带动战略。2004年,将28中和30中学合并,两所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了教育效益最大化。同时,在项目投入方面对农村小学予以重点倾斜,配齐了各类专用教室和设备,实现了年年有新发展,校校有新提高。7 所小学被评为市级农村规范化小学。三是强基础。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及时消除中小学危房,建设标准教学用房。三年来,新扩(拆)建18中、西苑小学、石岗一校、中华大街小学、宁安路小学6所学校,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对红鹰小学、新开路小学等学校的危房、危墙进行了改造。今年,维修粉刷校舍45所,粉刷面积32万平方米;整修了6所学校的操场。学校内部设施设置合理、建筑规范。四是调布局。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将北后街小学与宁安路小学合并,目前宁安路小学扩建工作正在进行。2、抓好示范性学校建设,优质教育趋向大众化坚持“规模扩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改革强校、从严治校”的方针政策,按照“树样板、创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抓好一批示范性学校和幼儿园的建设,进一步扩大优势学校、骨干学校的办学规模。共有3所小学、1所中学、2所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学校、幼儿园,6所小学、1所初中和2所高中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学校。42中学通过与国外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突出外国语办学特色,取得了突出成绩。3、实验设备上档升类,教学装备实现标准化实验设备上档升类是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是教育“提质增效”的基础工程。我区通过省实验教学普及区验收达标后,按照“建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使用效益化”的要求,高标准配备中小学仪器设备。三年来,共为中小学增置教学仪器设备3.5万余件、电教设备3000余件,全区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均达到河北省一类配备标准。各学校同时加强了实验过程管理,中小学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改观。4、整体推进图书工作,图书馆建设实现优质化我区以图书工作为突破口,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师生、服务课改,把图书馆建成信息中心,营造书香校园,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指导思想,加快了图书馆(室)整体建设步伐。制定了《**区中小学整体推进图书馆(室)建设方案》,先后投入1200万元,建成了一批现代化、人性化、开放式、高标准的图书馆。中小学一级图书馆的数量由2002年的2所增加到现在的18所,增置图书资料 20余万册,实现图书借阅微机管理的学校由2002年的16所增加到现在的35所。目前,我区小学共藏书89.8万册,生均26.5册;初中共藏书63.3万册,生均40.5 册。今年,我区又拨专款350万元,用于学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25所学校配备了电子图书,共计120余万册,提高了图书工作的档次。2004年,我区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中小学图书工作先进单位。5、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教育发展逐步现代化我区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先后投入2100万元,加强学校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和校园网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目前,全区中小学共配备信息技术教室77个,微机由2002年的2631台增加到现在的4731台,人机比例小学达到17:1,中学达到13 :1,5所学校达到教师人手一台微机。语音室由2002年的35个增加到现在的59个,多媒体教室由2002年的71个增加到现在的243个。3所学校实现了班班普及多媒体,10所学校在起始年级普及了多媒体,所有中小学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55所中小学开通了校园网,8所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三年来,共有 11所学校被评为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石岗二校晋级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4年,又投入50余万元,成立了教育局电教中心,创建了**教育信息网,开通了电子政务,逐步实现了网上办公和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建设初具规模。(三)推进“三项改革”,增强教育创新活力1、积极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是用好用活教师人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我区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教师编制的核实与管理,建立了编制报告和定期调整制度。按照“科学设岗,择优聘用”的原则,区政府每两年组织教育、人事、编办等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一次。根据学校实际需要,2002至2004年,先后为学校增编427人,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二是积极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在28中、42中、9中进行了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任用机制,起到了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规范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培训。实行了校长目标责任制、交流制、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了学校领导干部的培训、选拔、考核、任免体系。严格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培训制度。2004年,共有176人次参加了校长任职资格提高培训和《十五规划》专题培训,3人参加了省级行政干部培训,6人参加了国家行政教育学院培训,4名校长被确定为省级骨干校长培养对象,2名校长被确定为市级骨干校长培养对象。我区在全市率先举办了校长论坛,展示了一批优秀校长的能力与风采,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高素质校长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四是通过多种途径广募人才。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招调、招聘教师的方法和程序,积极面向全社会招募人才,实行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争上岗。同时,严把教师入口关,严格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清退代课人员,精减、压缩非教学人员,清理了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2、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及时对课改教师进行了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举办课改培训班12期。另一方面,按照“科研兴教”的主导思想,以新课改为契机,下移教研重心,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努力实现教育科研的四个转变,即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由理论科研向实践科研转变、由个体研究向集体研究转变、由单纯写科研论文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实现了校校有实验项目、科科有教学实验、人人有研究课题,拥有市级以上立项课题13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6项。同时,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开发课程资源,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带动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区中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三年来,在各类学生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114人次、省级奖励2133人次、市级奖励1790人次。2003年,我区被评为河北省创新教育先进区。3、积极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评估制度、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和学校发展评价制度,积极推进了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了崭新的考试命题模式。我区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研究被列为省“十五”重点研究课题,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政府、学校、学生、家长、社区“五位一体”的立体素质教育评估督导体系进一步完善。28中、42中等多所学校每年都要定期举办“学生家长进课堂”活动,形成了家长评价学校、教师评价校长、学生评价教师的新格局。(四)抓好“三项工程”,努力提高教育实效1、抓好继续教育工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是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在全体教师中着力弘扬四种精神,即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所有学生的关爱精神、对教育科学的求真精神、对教育艺术的创造精神,大力宣传推介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教育思想。二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学习进修,提高教师学历和专业水平。目前,我区共有小学、初中专任教师2569 人,其中小学1632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1263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77.4%,比2002年提高了27.1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937 人,具有大本及以上学历的教师794人,占初中教师总数的84.7%,比2002年提高了27.7个百分点。三是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加快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教改带头人的培养,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组织中小学青年教师评优课、素质赛等活动,为优秀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我区共培养了小学省级教学标兵3人、市级学科骨干120人、市级高级研修班成员100人,初中市级骨干教师37名、市“双自主研修班”成员500余名。70名教师在全国评优课活动中获一等奖, 77名教师在省评优课、省电化教育优秀课件评比中获一、二等奖。28中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联合成立了我市第一所教师发展学校,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快速提高。2、抓好素质教育工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一是依法保障学生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加强法律宣传,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招收、录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形成依法保证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控辍保学措施,对学习困难的加强辅导,对教学不得法的教师进行培训,对家庭贫困学生教育收费实行“减、免、缓”政策,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今年,我区对辖区内持有特困证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家庭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了杂费和书本费。另外,通过政府拨款、社会资助、个人捐赠等多种方式筹集助学资金22.6万元,资助贫困生756人。认真落实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有关政策,共接收11979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占学生总数的23.3%,全部建立了学生档案,纳入正常学籍管理。三年来,我区中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在校生年巩固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均达到100%。二是认真抓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德为基、以人为本、课堂渗透、实践育人”的指导思想,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我区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实验区,28中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9中、42中被评为省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三是突出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我们充分发挥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科研优势,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采取了区域推进、学科渗透、群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形式,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90%的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拥有68名专兼职心理教师,20名教师获得专业心理咨询师任职资格。四是切实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积极开展“两操两课”活动,即每天坚持做广播操、眼保健操,上好体育课、课外活动课。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年举办春秋两季全区性体育运动会,积极组织参加市级以上运动会。我区现有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学校5所、市级体育传统学校4所,培养了国家二级运动员138名,向各级各类重点学校输送体育人才198人。我区小学毕业生体育合格率达到98.5%,初中达到96%。以青春期卫生教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教育为重点,建立健全了校园环境卫生制度、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细则、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传染病防范措施等各项卫生保障制度。3、抓好行风建设工程,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争树优良作风、争创一流业绩”活动,教育机关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全面落实“一费制”。进一步规范了学校财务管理,加强学校日常公用经费管理和会计核算,对基建项目、大宗购置实行集中招标、集中采购、集中支付,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展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建立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营造了安全、稳定、健康的教育发展环境。我区于1997年通过国家扫盲工作验收后,扫盲工作逐步转化为成人教育。在机场路小学、28中等14所中小学创办了精神文明教育学院,开设了家庭教育、网络知识、文化体育、卫生保健、书法、健美、舞蹈等40多个专业。三年来,共培训2.5万人次。机场路小学被评为河北省社区教育先进单位。通过区职业中专、职业中学、成人学校、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等阵地,对青壮年进行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下岗职工职业转岗培训、农民实用文化技术培训、科学技术培训等,建有乡镇农民文化学校4所,共办班104期,培训各种实用技术人员7500人次,培训率达到98%以上,实现了由扫文盲到扫科盲的转变。全区复盲率和新文盲率均实现了“零指标”。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两基”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教育投入仍有缺口,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学校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加之我区新建住宅小区激增,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由此产生的学生入学难、择校、班容量较大等问题仍然存在;三是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和深化教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为解决以上问题,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继续扩大优质学校办学规模,同时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政策倾斜,整体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均衡教育发展。三是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巩固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四是坚持科研兴教,鼓励和支持教育教学创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和后备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两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抓基础、求深入、创特色,不断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为实现我区“加快发展、富民强区”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