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研哪些方面值得肯定

生民
鹤无双
优秀教研组长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优秀教研组长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在与时俱进。有高尚厚重的道德修养,精神具有感召力。做事之道在做人,做人之本在修德。如果把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比作“1”,把才能、素质、职务等比作“0”,有了道德这个“1”,后面挂的很多“0”才有意义;如果道德是“0”,后面挂的“0”再多也毫无意义。我们常说,有德有才是优等品,有德无才是合格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就是在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德”是把“人”字大写的基础,有德者必有威严,有德者必有声望,有德者必有感召力。教研组长虽没有多大的权力,但是,如果其自身的精神具有了感召力,很多难以开展的教研组工作就会“不令而行”。从教研组长角度来说,要提升道德修养,就要努力在四个字上下功夫,那就是:正、善、谦、实。所谓“正”,就是要坚持胸中有正气,脚下走正路,办事讲公正,对人讲正派,做到了人正、事正、心正,其他老师就会自觉地把你树为激励自己的榜样。因为,教研组长这个职务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具有较高修养及教学水平的标志,与行政领导相比,教师更愿意认同本专业同行的意见,以他们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所谓“善”,就是善待他人,善待工作,善良之人常以一颗感激感恩之心去接纳包容一切,善良是人最美的品德,能使人心灵仁爱,视野宽广,人际和谐,试想,一个善良的教研组长周围是一群善良的教师,会是多么团结和谐的班组氛围。在这种环境中,人人都会以一种愉快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老教师会主动帮助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会激发出更大的工作动力和进取心,整个学校的发展潜力就会大大增强。所谓“谦”,就是谦虚做人,谦虚处事,人人都喜欢谦虚的人而不喜欢自以为是的人。教研组长作为教研组的专业权威,如果能够做到谦虚好学,其他老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谦虚好学。所谓“实”,体现在态度上是诚实,体现在工作上是踏实,体现在作风上是务实,体现在对待组织上是忠实。“实”意味着实实在在,意味着脚踏实地,意味着实绩实效。有扎实过硬的专业功底,业务具有影响力。先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这也是各学校大多数教研组长脱颖而出的经历。具有扎实过硬的专业功底不仅是做一个优秀教研组长的前提,也是教研组长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并能引领组内教师的基本条件。教研组长必须先让自己的课堂精彩,先让自己的日常教学扎实,先让自己的各项工作优秀,才能得到同组老师的信赖、佩服,自身业务的影响力会让你自觉成为同组老师的表率。有宽厚炽热的人文情怀,行为具有向心力。教研组是一个工作团队,是团队就一定要有凝聚力,教研组长要有向心力,否则一切工作都是空谈。所以教研组建设的核心是要形成教研组的凝聚力、向心力,教研组长的首要职责是创建一个“精神团队”。一个学校物质存在不是最重要的,其核心应该是精神和文化的存在,一个教研组也是如此。精神团队的基本目标是:第一,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二,温馨的人文环境;第三,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第四,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第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团结互助的竞争氛围;第六,合是一股绳,分是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第七,相互信任,心意相通,亲密默契的亲和关系。作为教研组长,居高临下的、命令式的方法肯定不足取,而任其发展、相信老师个个自觉也不现实。作为一个教研组,老师之间年龄、性格、爱好、气质等等,肯定存在很多差异,而且老师这个职业人群,有其特定的人格特点。教研组建设上,如何加强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就成为很多工作能够顺利展开的必要条件。作为组长需要有宽厚炽热的人文情怀,对同事真诚相待,关爱有加,多谦让不争利,多体谅不苛责,发生分歧时自我多反省,遇到难题时共同去面对,实现目标上同向,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步,教研组就会成为一个团结友爱、进取高效的战斗集体,人人都会以满腔热情、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并且不断激发出进取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教研具有引领力。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呈现多变、多元、多彩、多险的复杂状态,平衡单一的局面被打破,教育也如此,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放假、开学,又备课、上课……传统的程序同样被打破。现在是围绕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而进行的教育,这种形势对教研组长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研组长才能带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研组,这个团队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要达到这种时代要求,迫切需要教研组长具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因为,创新需要勇气,需要胆略,需要智慧。这种敢于创新的责任意识,一旦转化为教研活动的引领力,教研组的教研效率、教研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教研组长的工作要求没有上限但有底线。教研组长只有明确了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才能工作有方向,内心有追求。

教研活动有哪些?

红风筝
贺兰山
教研活动有:一、听课、评课式 1.  听课、评课式教研活动是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通过听课、评课活动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讲课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对讲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研究,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2.评课时,讲课教师要认真介绍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方法及自己的体会。评课教师要实事求是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针对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通过大家的协调,最后集体研究确定这一节课的整体的教学设计。 3.听、评教研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走过场,不注重实效,尤其是不能只说优点,不说缺点,同时,教师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二、说课式1.说课可以作为一种教研活动形式,一方面锻炼教师的表达能力,一方面完善教学设计,最终形成教学设计的最优化。2.在说课前要布置好任务,做好总体安排,准备好说课材料。说课材料环节要齐全,有典型性、有科学性。说课过程中,说课人讲完后,其他参与教师要对说课材料进行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3.说课教研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说课环节必须齐全,要有整理补充、完善的过程。三、论文宣读式论文宣读教研活动,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加强对业务知识的研究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形成良好的教研活动氛围。在每一个学期初,每位教师必须选择一个课题,针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在要求的时间内拿出一两篇系统化的论文。论文宣读可以安排在每一个学期末,集中一两次教研活动。每位教师可以将这一学期自己最成功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宣读。通过论文宣读,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校可以将这些论文,形成论文集。教师还可以将自己认为最好的论文投到各种期刊发表。论文宣读需要注意的是,各位教师一定要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自己的亲身体会,不可抄袭,否则就失去现实意义。        四、教材过关式 为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自己这一桶水成为流动之水,常新之水。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知识,首先自已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对教材掌握的如何,关系到教学效果。学校可以利用教研活动,对教师掌握教材的实际情况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查,以促使教师熟练掌握教材。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对出题的类型、解答的方法有深入的理解。 教材过关,要事先通知教师做好准备,试题选择要有针对性,难度要适中。这样的教研活动次数不宜过多,每个学期一两次即可。        五、经验交流式 1.  经验交流式的教研活动,在高中教学活动中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这种教研活动要达到教师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之间互帮、互学的目的。 2. 经验交流式教研活动,在活动前要确定交流的主题,明确负责人,确定参加人员、地点、时间等。负责经验交流的主讲人,课下要认真准备,其它参与人员也要准备资料。在经验交流时,安排人员都要参加,主讲人做为主发言人,其他参与人员也要就议题踊跃发言,积极讨论,通过交流,最终形成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经验模式。 3. 经验交流式教研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要有布置,有准备,各位教师有豁达的胸怀,畅所欲言,无所保留。 六 、教学比武式教学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教学水平的提高,要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教学比武是最好的相互学习方式,因为,参与教师在比武的过程中都会准备一节最优秀的课展示自己最好的教学水平。教学比武活动中要注意的是:活动之前必须做好布置工作,结束之后必须有总结分析,真正达到比武目的。

什么是教研活动

嗅之
青春恋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扩展资料:1、教研即教育研究。是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教研公理有先有钻研而后有教研和教研促进钻研。2、教研可以发生在现实中的某个地方,也可以发生在互联网络空间。因此,根据教研的发生地点把教研划分为实地教研和网络教研。3、教研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一德四力”,即:职业道德、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4、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选择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目标的形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教研    百度百科_教研活动

教研的教研的划分

被衣大说
卡伊
可以从教研的发生地点、教研的组织主体、教研的目标三个角度对教研进行划分。 适用于网络教研、区域集备、学科资源建设。三人行教研模式从上至下分为三层第一层:三人行教研模式的三个具体环节:个人设计、互评与整合、实践与反思。第二层:模式与教研的发展过程的对应。第三层:模式的特点,即技术和形式的体现。信息技术平台可为专用的平台,也可以是公众的博客、微博、微信、微课等平台。第一层的三个具体三个环节具体内容是:环节1:个人设计。属于外化过程,一般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的落地或信息技术的融合。环节2:互评与整合。一般三至五人为一小组(学校及学校之间均可),经历组内互评、组内优化、组间轮评,构成碰撞生成的三个过程。互评、轮评的支架可以是三点(特色、不足、建议)或PCK的纵横两维(纵向:学生的思维特点及策略、易错概念,横向: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策略)。组内优化遵循教研议事规则,锻炼开放的心态,协商的行动,最后达成共识。其中组内互评是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评价教学设计,组内优化是从小组内整合出一个教学设计,组间轮评是指当存在三个以上的小组(如A、B、C三个小组)时,采取A评价B,B评价C,C评价A的方式。第三阶段:实践阶段,在实践中对设计方案检验、修正、反思、提升。根据上述描述,得到三人行教研模式的过程细化模型。 提供一线教师做科研的路线。正如陶行知所言:对于教育问题,用分析的、客观的方法研究。将大问题分解为数十、数百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至少有一人继续研究,如是,大问题也不难解决了。做小课题就如做诗。朱自清说:诗须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凡是好诗,都是具体的;越偏向具体的,越有诗意诗味。凡是好诗,都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这便是诗的具体性 。小课题研究模型包括问题、课题、主题、选题四个连续发展环节:1.问题包括四个步骤。①教师根据教学经验或区教研员从全区质量监控系统数据,对教师的教学优势或劣势进行分析。②确定要研究的教学内容,这个教学内容是与具体教师相关的。③区学科教研员的组织下,根据研究内容(小问题),确定校际教师之间的关联,形成许多3-5人的研究小组(小团队)。④区教研员系统考虑本学科众多小课题在教学内容的研究分布、教师的覆盖,有组织、有规划的申报区域小课题研究。2.课题小课题研究周期为一个学期,主要是规律、技术、模式、方法在某一教学内容上的运用。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可通过数字故事、博客、MOODLE、微课、视频等技术呈现出来(可视化),以便后续的主题教研和选修。3.主题指主题教研。此环节是对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研究成果作为区域教研活动的内容,由小课题的研究成员进行讲解、展示,目的是在教研活动结束时吸引一至三名新的研究成员加入。4.选题指菜单式主题教研选修课程的形成。此环节将绩效好的小课题研究成果系统积累起来,供全区教师选择、参与,改变区域教研活动吃“大锅饭”状况,成为“自助餐”(选修),“开小灶”。上述四个过程与分形生长一般模型(分形=原形+生成元+迭代)相对照后,发现问题对应于原形,课题对应于生成元,主题及选题对应于迭代过程,从而得出小课题研究模型。

真正的教研,该是怎样的

独生子
木戒指
当前校本教研(教研组)活动中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教师专业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校教学研究的环境与氛围不足。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年级组的管理功能日益突出,却弱化了承担教学研究基本功能的教研组的作用。2、教研活动中大量存在的是“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教研活动中比重最大的是“听布置,执行具体事务”,与其核心工作“教学研究”相比,“管”的色彩似乎偏浓,“教而不研”或“教而少研”是常见的现象。3、教研活动过程中“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教师缺乏真正的合作学习。有问题才有讨论,没有质疑,没有不同声音,“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讨论只能是形式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构不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4、教研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组内交流活动及开课——说课——评课活动等。教研组内交流,教师往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教师的讲,让学生很好的学到该学的知识,如何交给学生更好的应试的技能,以便使学生在升学考试中拿到高分,让的学生升入条件好一点的高一级学校,经常讨论的是怎样统一教学进度,怎样安排教学内容,选择、使用哪种教辅资料,挑选哪些练习题、习题,如何命制考试试卷等方面问题。而对教师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师生关系,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态度、价值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缺乏必要的研究,很少关注学生的学情,很少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讲课——说课——评课的优点是能够通过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创设一个真实情景,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具体的研究,应该说,该形式符合实践——认识——理论的事物认识规律,有利于教师对某方面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但这种探讨往往局限于本堂课之中,讨论和解决的是本堂课的问题,教师在实际听评课过程中,大多就事论事,缺乏对一般教学问题的研究和一般规律的总结,难以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实际讨论过程,常常是一言堂,教研组长、权威教师说了算,其余教师处于被动附和的地位,没有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局面。更有甚者,由于少数教师研究意识不浓,对这种研究活动存有戒备心理,怕同事对自己“挑刺”伤面子,不乐意别人听自己的课,尽量想法回避讲课。即使迫于无奈必须讲,也是事前精心准备,在授课班级认真部署,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什么问题学生应该怎么答,都安排得丝丝入扣,并进行多次预演,致使公开课成为一场公开戏。而听课教师明知其假也不当面戳穿,评课时蜻蜓点水,言不由衷,或只唱赞歌不谈问题,或避重就轻,说些“时间把握不当”、“教者略显紧张”等无关痛痒的问题搪塞,不触及问题实质。5、教研活动仍然出现“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的现象。由于上述原因的长期积累,使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兴趣减弱,总认为没什么好教研的。出现“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研来研去还是原来的东西。6、教研组尚未成为群众性的、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离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校本研修还有相当距离。7、而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们真正缺少教研的内驱力。我们的教师比较长于内省而缺乏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以及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的习惯与能力。教师们经验有余而反思不足,缺乏内驱力的被动的反思,影响了教学研究质量的提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上述诸多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而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无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提高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策略要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是要在教研组内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纷围,形成教学研究的内驱力与教研组的群体合力,必须“聚集课堂”,从小问题中探究出真问题。1、建立有效的教研群体有效的教研群体是实现有效教研的主要载体。而一个有效教研群体的建立,首先需要有教研组长的创新性作为,更需要教研组内教师的内在需求。教研组长是实施教改和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和带头人。要能唤醒本学科组每位教师的发展意识,并依据本学科的情况,指导本学科每位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只有唤醒每位教师的发展意识,教师才会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参与教科研,教学研究才能变为现实。所以,教研组必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本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聚合组内教师的智慧,从而构建有效的教研群体。一个有效的教研组群体,在面对困难或改革等环境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常常是:第一,以问题引导学习,不断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凭着群体大脑资源的再投入与撞击,解决新问题,“咬住尾巴”连环改进;第二,以差别推动进取,不断促使每个教师在各自能力最近发展区的上限处工作,并通过与自己、与同伴、与理论、与实践的四种对话,寻找差别,跨越研修的门槛。这些特有的应对工作和环境的方式,会有效地推动了群体学习技能的形成及其知识的共享与创造,有效地促进了群体的专业发展。2、教师专业发展要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之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经验+ 反思。而实践反思已成为教师成长的基本模式。实践反思最重要的是建构行动和学习两者间的联系。实践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悟性,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主动性与内在需求欲。当一个教师停止了内在的对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提升的动力时,这种教研活动就成了形同虚设。许多教师存在着重实践轻反思,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等低水平的重复劳动,没有反思或只是低水平的反思。教师不会写“教学叙事”,把“叙事”等同于“反思”,而又把“教学反思”理解为对题目的如何解题等。与此同时,教师的实践反思还需借助于同伴的帮助才能从反思中学习,同伴的支持与挑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相观而善之谓摩”,同伴互助有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落差,可以引发艺术切磋与教学研究。特别是在新课程条件下,先进的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伴之间的横向互助可能会囿于同水平重复,会出现“ 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的现象。但应该指出的是,专业引领不等同于专家的单边引领,它是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取长补短、共同引领。3、常规教研与主题式教研相结合(1)常规教研活动,即开课、说课、评课、课后反思等是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科教研组内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主要表现在:课前备课交流,说课交流,课后交流。在教研互动过程中要求教师们努力做到:“三实、三培养、四体现”即:目标要落实(双基落实是基础)、方法要务实(符合学生实际,教师们可学)、课风要朴实(高于常态课,但不是表演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体现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情绪体验。把新的教学思想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每个环节。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互动形式,教师们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水平。(2)加强主题式教研活动的探究。一次活动前提出下一次活动的主题,然后在下一次活动中每个人围绕该主题发言,发达自己的想法。这些主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问题,如导入、情境设计、问题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小结的形成与表述、作业的情况等,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种类型而设计,如复习课、讲评课等,还可以是针对教师自己存在的问题而设置。主题式教研活动有主题,有核心,有内容,才会有效果。(3)主题的确立必须要有针对性。如对教师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组要了解本学科教师到底缺少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知识结构不合理还是实践经验不丰富?是教材把握的问题还是课堂管理的问题?是教学理念落后还是教学方法滞后?是反思不够或只是低层次的反思?是缺乏专家的引领还是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等等。4、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要转变方向,重在“聚焦课堂”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关于课堂的研究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工程式研究到文化生态的整体研究,从接受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的两方对峙到成为前进中的两极张力。人们的研究正在完成从外显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全面关注课堂学习的格局,甚至于专家们提出了“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从这个角度,“聚焦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所以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中研究课堂无疑是重中之重。教研活动中“聚焦课堂”,主要应该是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细节着手,从小问题着手。(1)转变备课方式——要备课堂。新课程从原来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一转变要求教师转变备课的方式。教师在课前必须充分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拟定多种可能有的相应对策。教师要注重花时间去认真琢磨学生、琢磨活的课堂,不仅仅满足于对教材的通透和在课堂中深刻地重现教材,而地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知识储备状况和他们特别关心的一些话题、社会现象等,并把课标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这些学生的真正需要中。教师的备课就意味着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把社会实践的真实内容作为附着物,进行重组教材、有自我个性地把握教材、全面面向学生工作。这样,教师备课的教学教案就需要随着新的教学精神而有所改进,以增强其适应性,如教师设计“学情分析”、“课堂学生问题随记”、“课后教学追记与反思”等内容,采取课前认真分析、思考,课中及时发现问题,课后总结、反思和补充等方式面对新课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案的编写,已经不能再是传统的重点难点分析和简单的设问对答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更加鼓励教师编写“学案”。教研组要依托备课组加强对教师备课的指导,在教研组内开展同一教材内容的备课活动,针对不同教师承担不同层次班级的备课,主要发现教师在“备学情”、“备问题”、“备课后反思”等方面的特点。(2)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逐步由“教”转向“学”,教师就应当认真思考自己在这种课堂上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对课堂的关注,集中体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领悟了什么等等方面。一堂好课应当是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也许在这种课上,教师的口头表达并非完美,板书并不漂亮,而是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那么这依然是好课;当然,这不是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够重要了,相反,我们更应当严格要求教师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因为这是他们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必备条件,是作为教师的根基之所在。在这种课上,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究竟与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了呢?首先,要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依然重要,但仅局限于把握教材是绝对不够的。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要深刻挖掘学科教材,追求知识深度;另一方面要尽量储备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拓宽知识的外联度,努力做好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整合的工作。其次,要处理好活与实的关系。对课堂教学的管理问题应当辩证地看待,以往的课堂是要求学生安静地听、默默地思考,而如今的课堂中安静则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但“热闹”又是课堂教学的大忌,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能保持“热闹”,又能和谐、有序,“闹而不乱”,从而使学生进入一种热烈研讨、你争我辩的自主学习氛围中,是教师们进行课堂管理的新课题。再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讲究策略性、灵活性,因为这种课堂很有可能不会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学生的独立或合作学习很可能打乱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思路。所以,教师应当随着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充分施展自己的随堂机智。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3)实施跟进研究。教研中“聚焦课堂”可以有多种方式,“行动教育”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它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共同经历“原行为阶段、新设计阶段和新行为阶段”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前两个阶段、后两个阶段之间会有两个不同类型的差距——而这同时也是教师更新理念、调整行为的过程,教师正是在这个行动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这种行动研究可以就整堂课进行的,也可以就一个个的片断进行;就课的类型而言,可以新课,也可以是复习课、讲评课。而“片断式行动跟进研究”更容易提高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科教研组必须努力创设这样的平台,通过传统的开课、说课、评课方式,就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某一片断作主题研究。如导入的有效性研究、设问的有效性研究、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性研究、合作讨论的有效性研究等。问题生成于课堂,解决于课堂。(4)研究教学过程的细节。从“候课”开始,教师在课前两分钟先进教室,并要求学生也要做好主动的积极的候课。从候课到上课的导入、教学过程的展开、活动的安排、合作学习的组织、再到教学小结与课后反思。再可以把这些环节分割成若干小细节,从中加以问题研究。每一次教研活动可以解决一个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有教无研”的情况。(5)研究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使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教学容量,引入热点材料,提出有效问题,给学生更直观地呈现教学情境,但也出现了唯多媒体的现象,许多教师上课没有了必要的板书,也就失去了展示教师教学特点与文化底蕴的粉笔字。实际,多媒体也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恰当地运用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如何用才算恰当呢?教研组可以通过平行班级对比的方式,研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度,从而提出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效益的相关性。5、网络教研——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有效载体与传统的教师们围坐而谈的教研活动相比,几年来掀起的网络教研给有效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建立学科网站(学校网站内的网页)、学科论坛、教师博客与教师博客群,实现教研互动和教学资源共享,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行网络教研,可以有如下几种主要方式,一是同步式网络教研,即利用论坛将传统教研活动搬到论坛上同步进行,让的人有的时间来参与,其一般步骤为:教研公告—教案讨论—课后反思—自主评课—教研总结。二是主题式网络教研,即先确定一定的主题,在论坛上开展讨论,然后根据主题要求开教研课,并把课堂实录放到网络上供大家研究评议,最后写出自己的反思,总结出主题讨论的结果。三是案例式网络教研,即以学校为单位,提供各科教学的一些典型案例放到论坛上供学科老师学习讨论。四是引领式网络教研,即发挥教研员、学科研究专家、骨干教师的作用,回应一线教师的困惑,聚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点难点焦点问题。五是远程合作式网络教研,即利用网络,就某个项目,区域学校之间开展合作研究。六是个性化网络教研,即随着网络教研的推广和普及,出现的许多自发的、个性化的网络教研,如个人教学随想、个人班级日志等。当然,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只要是有效地,都是好的。只要教师们有教研的需求,有自己成长的内需,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体智慧,一定可以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教研活动主题内容

中心镇
黑礁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铅华fly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是教学的三个环节。在教学申,着重抓好这三个环节,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人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导入教学有很多方式方法,现择要介绍如下:  1.音乐激趣导入  《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学生齐读课文后,即放《月光曲》乐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此时,教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气道来:“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钢琴曲小学语文导学案

教学教研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明乎鬼者
此谓坐忘
 一、网络研修让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这一段时间学习下来后,看看其他老师的作业、评论、文章;看看课程团队专家的指导意见、建议,我深深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这次网络研修中,我投入很多的精力和热情,也取得丰硕的成果。正是由于意识到这一点,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地渺小,才知道这次机会是多么地珍贵。所以,在以后的随时研修中,我还会认真的观看视频资源、课程文本、拓展资源,努力从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以之来充实自己。  二、网络研修让我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见识  网络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他们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行文优雅俊秀。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网络研修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些经验和教训,对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  三、网络研修让我认识了自我,提高了水平  1.在业务方面: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要多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如何做教研

气母
说知
话不多说,直入正题。知道很多老师不喜欢园本教研,认为它枯燥甚至无聊。但是,你能就此逃避它么?不能!所以,试试小编为您推荐的“五步教研法”。不敢说让你立刻爱上它吧,至少开始改变对它的印象。第一步选择内容组织骨干力量集体备课,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内容进行精心选择,重点考虑以下几点:①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否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能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③幼儿是否有相关经验,或者经过知识经验准备之后,内容的深浅是否适合该年龄班幼儿。总之,始终注意从幼儿的角度进行选材。Tips:可对选择好教材进行修改和灵活运用。同时,注意分析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否适合该内容的教学。有的教师语言清晰,语感好,就比较擅长语言教学;有的教师形体好,能歌善舞,就比较擅长舞蹈、健康教学。第二步推敲教案集体商讨是一次共同反思的过程。教师们重点就以下方面畅所欲言:①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宜;教学准备尤其是经验准备,是否从幼儿的实际出发;②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否巧妙;③过程安排是否合理。能否做到以幼儿为主体动静交替,是否引发有效互动。第三步说课演练教案初稿形成后,进入同事间试教质疑阶段,以说课的形式帮助执教老师演练教学的过程。再借助众人的经验,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推敲如何组织语言、进行过渡总结、熟练操作使用教具等。例如,中班健康活动“保护牙齿”最后一个环节,教案设计是:幼儿选择正确的保护牙齿的图片,粘贴到设计好的广告纸上做成海报。大家观看了教师操作演示之后,提出意见:即使做海报。也要让幼儿进行分类,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不能太随意。并提出修改建议,将海报设计成三块内容:一是正确刷牙,包括坚持早晚刷牙,刷牙要用三分钟,挤豌豆大的牙膏,用圆形图片。二是注意营养,包括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等,用三角形图片。三是定期检查口腔、牙齿,用方形图片。原来设计双面胶粘贴,改成图片背面用胶带固定好磁铁,幼儿选择好图片后,直接送到张贴在磁性黑板的广告纸上,既方便又井然有序。显然,这样的设计更加科学。第四步试教反馈组织教师观摩幼儿的学习,对教师在活动中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教学反应、组织工作等。再次进行指导和调整,同时要求教师处理好细节问题。例如,在大班社会教学活动“中国功夫”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练猴拳的图片,提问:“这个人的动作像谁?”教师本来想要幼儿回答“像猴子”,谁知幼儿回答说“孙悟空”,教师愣住了。后来,我们指导教师顺着孩子应答:“对,孙悟空是石猴,这种拳术叫猴拳。”由此训练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能因势利导。第五步正式教学经过以上几个过程的打磨。教师的教学一般都能取得成功。我们深深体验到:“磨课”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教师应该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从自己遇到的问题出发,从平时教学工作入手如何做教研。“小题大做”,这样才会有研究的动力,才会有研究的价值,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 其次,要善于总结。你的研究搞了一段时间,我们可以让其他老师、学生和自己一起来反思一下:成功的方面有哪些?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哪些可以作为规律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动?逐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然而很少有人将教研当成简单的事,不少老师甚至认为教研与自己的教学相去甚远,是唯有专家才能做的事。其实教研远没有那么神秘,教研就是对教育的研究,说简单点就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思想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教研活动需要多一点指导、多一点了解教研活动组织者在活动前要重视指导,活动后要总结反思活动本身的得失,如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值得探讨,还有哪些需要改进,而且要深入学校、走进课堂,了解活动对教师教学的实际促进作用,开展后续的指导工作。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们遇到了哪些教学问题和困惑,今后需要研讨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建议和要求等,这些活动有利于教师教学实践内容的研讨,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二、执教者需要多一点反思、多一点互补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曾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优秀教师也应该是如此。在上完公开课后,自己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对导题团的领导、同行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专家的建议,要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一来教师的业务水平、素质的提高就不在话下了。三、听课者需要多一点交流、多一点实践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该让所有参与的教师都成为活动的主体,使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得到解决,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发展,教研意识得到加强。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教科研能力

辩护词
论则不至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1.深入教育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升华——即调查研究,这是教育科研必需的也是基本的内容和方法。2.如果说科研是教育生命的源泉,那么,课题便是教育科研的起点、旗帜和抓手。课题的能量是巨大的、神奇的。因为它有智慧的能量。名师走的是课题研究之路,名校走的是课题研究之路,课题研究也是区域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3.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及时地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明确地指出——“理论的概念必须要由大规模积累的实际经验来完成。4.台湾诗人痖弦有句绝美的诗——“海,蓝给自己看”。就像那只破水罐,悄然为自己开一朵花,教育科研工作者以缄默淡泊自己的美丽,只要立足于学生、教师、课堂和学校,关爱生命、关照心灵、关注成长,走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管理必然有新视野,课堂必然有新天地,课改必定有新干线,家庭教育必定有新亮点。5.教育科研其实很简单,她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拓宽基础、专一深入、痴情关注、大胆设想、艰苦奋斗,都需要我们比平常人晚睡早起、按照规律下笨功夫,不仅需要积极地入迷、奋发、获得,大部分时间里还需要在宁静平和的状态下反思,在教育科研中寻觅理味、趣味、情味、艺术之味,乃至人生之味。6、用握过粉笔、教鞭的手,用批改过考卷、作业的笔,记录下、整理出教育生活中一个个专题,诸如“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等,从而走过亘古走过蛮荒,走过森林走过雪原,与那些高尚的人们和思想进行心灵沟通。如此不断沟通,不断蒸馏,不断品味,即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臻妙心境和生活享受。一、分析问题,寻求对策。1、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学校层面:申报课题多,深入研究少.检查汇报多,平时落实少.装门面赶新潮多,联系实际少.追求短期效应多,持之以恒少,应付上级检查多,解决问题少.教师层面:1.参与教育科研的目的不明确.教科研≠发表文章2.选题不明确.3.研究过程随意4.片面追求成果对策1.树立五种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产生正确的行动。1) 树立先导意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 树立主动意识。变要我搞研究为我要搞研究3) 树立服务意识。贴近学校、教师、教育工作4) 树立“过程”意识。教育科研不仅是写的过程,还是一个学习、思考、实际总结的过程。要把落实教科研过程与追求教科研成果放在同等位置。5) 树立“创新”意识2.要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把教师当成实验室,把教师、学生作为实验对象。3.把工作中最令人烦恼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A.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教什么研究什么,需要什么研究什么,怀疑什么研究什么。B. 在选题时力求做到短、平、快。研究的角度宜小、研究的周期宜短、研究的内容宜是实。做到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4.把工作和教育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A. 建立学校的课题体系,用来统领全局B. 搭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平台C. 引导教师分层参与。真正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一、理论引导,科学实践。引用《江苏教育与研究》主编方建华教授的讲座 从问题出发: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与方法第一讲 教育科研概述 第二讲 从问题到课题: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第三讲 教育论文、报告的写作与投稿第一讲 教育科研概述 从本质上讲:教育科研是一种认识过程,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发现教育规律知识、丰富教育理论为导向,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推进教育发展为目的。 三个基本要素:客观教育事实、教育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技术 。 基本功能:解释、预测、控制的功能 基本类型:基础研究、开发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本层次:宏观研究、中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基本宗旨: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反映教育过程的规律,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 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的特点:一般以应用研究、微观研究、行动研究、校本研究为主。需要认识的两点: 1.教育科研≠写文章  2.教育科研≠教学研究 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的关系: 区别:教研与科研是两码事。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上,仅把帮助中小学教师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组织教学经验的交流与推广,作为教育科研的主要方面,导致了相当多的所谓教育科研停留在单纯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层次的教学研讨上。 这两个概念无论是从研究的范围还是研究的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教学研究范畴狭窄,基本上主要是教育的微观领域的问题,主要包括教材教法的研究、教学的组织管理及一般性的教学问题研究。而教育研究则不同,其研究范围广大,不仅涉及教育的微观,而且也涉及中观、宏观等问题,不仅研究教育内部的联系,而且涉及教育的外部联系,不仅研究教育的现状,还研究教育的历史、预测教育未来趋势等。教育科研是个上位概念。意义:____科研兴校,科研强师是促进学校发展、促进老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使师资队伍的科研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丰富教育理论,促进教育科学体系化。谁能搞教育科研?  我们每个老师既是教育者也都是研究者。当然,作为从事教育科研人员的条件 首先是主观条件: ——科研意识:科研型教师的职业自觉 作为教师来说,对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是否具有一种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概括提升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民族素有“尚实”的传统与“务实”的精神,这就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般都“重实践、轻理论;重经验,轻科研”,教师以“教书匠”自称。 ——科研理论:科研型教师的专业基础 ——科研能力:科研型教师的核心素质 ——思维方式:科研型教师的人格特质 科学研究的根本追求是探索真理。 真理又分事实真理和理性真理(指涉性真理)。事实真理的研究,主要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能事,追求事实真理,判断的标准为“是否真实”;而对理性真理的研究,是人文科学研究的能事,需要通过哲学反思,逻辑推理等获得。需要探索、理解事实行为背后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问题是复杂的,往往教育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纠缠在一起。这就对教育科研的方式提出特殊要求。我们的教育科研眼光不能仅局限于教育事实界和现象界,而要探索教育事实背后的意义、教育价值以及教育活动中透析出的生命哲理和智慧。? 教育科学研究应该定位于关注“何为教育”的学问、“如何教育”的智慧以及“教育为何”的觉悟,从而对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和教育审美三大层次上的探索、提升。? 需要我们确立新科学精神,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不能太功利,不能太工具理性化。强调科学与人文相整合的思维方式。——科研道德:现代化教师师德的新内容。 要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题。其次是客观条件:良好学术氛围。 基于合作的科研团队。 学校的领导支持。  研究资料、设备充足。  研究时间、空间和人员的保证第二讲 从问题到课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策略与方法  怎样开展教育科研呢?最重要的是操作问题。从总体上讲,要坚持“校本研究”的理念。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校本研究,就是要求学校教育科研要以学校为本,要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充满思想的行动’,是教师进行反思的方式。  ■校本研究的特点:彭纲所长将其形象比喻为草根化研究,是一种“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的研究。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强调:校本研究并非重起炉灶,另搞一套,它应该“生长”在过去的“地基”上。 基于学校已有教育实践和教科研成果。 校本研究可以是过去课题研究的整合和延伸 比如;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课题(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创新)、分层教学模式等,已经具有校本研究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整合和延伸,有利于把研究引向深入 二、中小学教科研的内容、策略与方法 主要内容 ①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即课程; ②校本教学研究——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法研究等; ③校本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参与式培训和教学反思,凸现“以教师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 ④校本管理研究——促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二、中小学教科研的内容、策略与方法 主要内容 ①校本课程开发——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即课程; ②校本教学研究——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法研究等; ③校本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参与式培训和教学反思,凸现“以教师为本、以能力为本、以发展为本”; ④校本管理研究——促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课题从哪里来呢?—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学生学习成绩分化问题。学习分化的原因是什么?从何时开始?如何克服?这就需要调查、需要开展实验。比如 中小学衔接问题,学生学业成绩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问题等,比如留守儿童问题,独生子女教育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等。? 要正确区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问题”?有三个层次:? 1、现实中出现的问题:Problem [‘prɑbl?m] n. 问题,疑难问题,麻烦的事, 比如:学生中小眼镜增多的问题;成绩分化问题;? 2、共同研究议题,公共可以讨论的话题:Issue. n. 问题;争论;争议? 比如:学生中小眼镜增多的问题是否普遍?比例如何?? 3、学术问题、研究课题:question['kw?st?] n. 1.问题;询问;2.要讨论(或考虑)的问题;争端;难题;3.疑问? 是正式提出的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判断是否属实;需要通过哲学反思,寻找教育现象、教育行为背后的观念,意义,价值,探寻解决之道。? 比如;可以从不同学科提出问题:是课程负担过重引起的?? 是在校时间过长引起的?是学生营养结构不合理引起的?? 是学校建筑的光照度不足等引起的?还是学生上网时间、看电视时间太长引起的。。。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一切研究工作的起点。 从所发现的教育问题中进行筛选值得研究的问题,也就成了教科研课题。 <,/SPAN> 最为困难,最为重要。 选题决定研究价值;尽量选择全局性和规律性问题 选题制约研究成效;选题要恰当 选题制约研究者的水平提高怎样选题?选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无为而无不为,有不为方能有所为  工作需要原则  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不可贪大求洋,赶时尚  兴趣爱好原则研究基本步骤  ——对问题进行梳理:学校层面、学科教学层面(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个人层面  ——形成问题链或问题树,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关键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问题  ——确定研究课题,筛选和学习与课题有关的理论,撰写选课报告,进行课题申报  ——进行开题论证,选择研究范式,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法,撰写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 ——实施课题研究,进行实地调查、课堂观察、教育实验或测量,记录和收集研究资料 ——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成果(论文或报告或叙事或案例分析) ,发表和交流研究成果   ——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论正 ——总结和反思课题研究(小组讨论或个人反思),提出改进策略  教育科研范式与方法(1)量化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运用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抽样调查、教育统计和教育实验等的研究类型(2)质的研究范式(定性研究、实地研究)——运用叙事研究、教育网志(BLOG)、案例研究、课堂观察等类型。 研究范式的分类是相对的,例如,课堂观察法即可以采用定性观察,也可以采用定量观察。当前,中小学质性研究的范式正成为趋向,但与量化研究相融合应该成为最终的走向。 具体研究方法之一: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记录与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是记录教师教学生涯和成长历程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具体研究方法之二——教育网志(Blog) Blog的概念:互联网络上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交流平台 ■BLOG是Web log(网络日志)的简称,而BLOGGER(博客)则是写BLOG的人。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网络日志(Blog)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报告,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新发展。具体研究方法之三——课堂观察研究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ing)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课堂观察的内容  ■自我观察(一边讲课一边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  ■观察他人(听课):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学生的非学习性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不同于日常的观察。  ■定性方法: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实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分析手段主要是归纳法。文字记录是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并且可以把现场感受和领悟记录下来。  ■定量方法: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工具表)进行观察,既可以采用“钢笔录音机”,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和电脑软件进行分析。  ■主要技术方法手段:----课堂教学录像、录音;----以时间标识进行选择性课堂实录;----座位表法;----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提问行为类别频次表;----课堂练习目标层次统计图;----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表;----学习动机问卷调查和访谈;具体研究方法之四——案例研究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上海教科院 张肇丰)  案例是对某个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真实描述……,目的是引发对一个特殊情境的讨论和分析。  ■案例的特征表现为:----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学习效果的后测分析。具体研究方法之四——案例研究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上海教科院 张肇丰)  案例是对某个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真实描述……,目的是引发对一个特殊情境的讨论和分析。  ■案例的特征表现为:----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典型性: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浓缩性: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启发性: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教学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反映的是教学预期;“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是教学结果。  ●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  不能把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乃至教学总结、教学测试题,统统纳入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意义  ●顾泠沅先生认为:----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第三讲 教育论文、报告的写作与投稿? 写论文不等于搞科研,但搞科研必须写论文。? 保存、交流、发表成果的必需;与别人分享成果,推广应用成果,转化成教育生产力的必需。? 职称、职务晋升的必需,更是自我实现的必需(文人以“著书立说”“成名成家”为荣)。  教育研究的最终成果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一方面是保存研究成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交流研究成果的需要。  表达教育研究成果的方式一般有写教育论文和写研究报告(包括调查报告、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等)。 表达方式以议论、科学性说明相结合为主,适当辅之以叙述和描写。讲究严谨、简明和流畅的行文风格。 当然,也有杂志编辑偏好文学色彩浓的行文,大多数学者认为教育论文仍然是科学论文,不宜太花哨。关键是把思想表达清楚,把道理讲明白。可见,大多数老师都能写好教育论文,并不是学中文的老师的专利。当然,要写好论文,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要勇于动笔、勤于动笔。  一般中小学教师可从写教育随笔入手,逐渐培养写论文的兴趣,积累经验,增强成就感,继而写教育论文,甚至写更为规范严格的教育研究报告。 一、关于教育随笔的写作  提倡初学者走从教育随笔到教育论文,从教育论文到研究报告的路线。 随笔,英文essay,短论的意思,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生动活泼。 ? 随笔,在拉丁语中意思为“尝试”。蒙田随笔取的就是这个意思。尝试,意味着未完成,意味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广大的层面探讨同一事物,意味着对现有秩序的怀疑、否定和颠覆。随笔的生命在于随。这种文体最重要要的是要体现个性化。是一种不断生成的文体。鲁迅喜欢杂感,本雅明赞赏“断片”,都是因为随笔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纳自由与批判精神。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 在写作样式上也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 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教育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 可以夹叙夹议, 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 教师如何才能写好教育随笔呢? 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手、随便、随心。 随手 对即时发生的和看到事件及思想火花,要及时、随手捕捉并记录。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坚持记教育日记。 随便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文字也可长可短,可庄可谐。用200字就能说清楚,就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如果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随心 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我手写我心。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 笔要随脑。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要注意观察,多读点书,用心去思考。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最关键一点:勤动笔,只有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 要善于捕捉题材。 —— 成功的喜悦。教育教学中,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  ——失败的教训。 教育教学中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吸取什么教训? ——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依据,但不一定是完美,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思考,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  —— 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的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突然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  —— 在听课过程中,通过比较,找出差异,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  ——班主任工作中,课后师生交谈中、学生学习的成功或失败中也有题材锤炼题材。 ——立意要新。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要让别人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列举实例要具体生动。在举例时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 ——要做到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 ——文章结构可多样化。二、关于教育论文的写作首先要给论文准确定位? 定点:解决内容? 经验型----教改型----论述型? 定面:解决层次? 评析性---学术性---课题性? 定向:解决方向? 交流类---评奖类---发表类其次明确教育论文的撰写过程? 确立论点:对问题的根本看法? 整理材料:围绕论点,分析研究材料? 编写提纲:事先设计论文的框架 突出重点、深思熟虑、思路流畅、结构完整? 撰写草稿:一气呵成? 修改定稿:精雕细琢 第三,要掌握教育论文的基本格式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