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期刊能评高级职称吗

白象王
夫为剑者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期刊是教育类期刊,是国家级核心期刊,可以用来评高级职称的,不过想发表不是容易的事。

教育教学投稿,教学与管理是教育类核心期刊吗

卡奥斯
大坝头
是。《教学与管理》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教学与管理》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5872,国内统一刊号CN14-1024/G4。《教学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创刊伊始为季刊,1997年扩容为月刊,2000年扩容为半月刊,2001年扩容为旬刊。《教学与管理》分三个版发行,《教学与管理》为中学服务,每月1日出版,全年12期,邮发代号22-103。《教学与管理》(小学版)为小学服务,每月15日出版,全年12期,邮发代号22-106。《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服务,每月20日出版,全年12期,邮发代号22-151。《教学与管理》广告经营许可证1401003000002号,面向国内外承揽教育类广告业务,对服务于中小学校的广告特别优惠。《教学与管理》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北方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教学与管理》所刊文章被人大“中小学管理”专题全文转载的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

教育管理的杂志

田鸠
孰协唐许
《教育管理》杂志,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指导、中国教育交流协会主办的大型教育技术类核心期刊,现为月刊,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23-1145/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8980办刊宗旨《教育管理》杂志以“承载真实教育灵感、促进基层教师发展”为办刊宗旨,关注一线教育中的点滴智慧,着重反映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改革过程中总结的新理论、新观点、新体会和新经验,探索现代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思路、新特点,同时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思想争鸣、学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栏目设置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教育艺术、 素质教育、 学科研究、 关注教师、教育与社会、教学交流关注领域1、有关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方面的理论研究;2、有关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教改研究方面的论述;3、有关学校的行政管理研究,治校方略和师资队伍建设等;4、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科研,教学中经验总结、体会和方法等;5、在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研究与尝试,教育信息化问题的探讨;6、在实施早期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7、各科课程改进,教法改进,教材编写等方略;8、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育人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

教学与管理杂志社编辑部投稿邮箱有人知道吗?

卑尔根
一曲
教学与管理来稿注意事项■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以研究学校管理理论和教学理论、深化管理和教学改革为重点,竭诚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服务。■本刊主要设有“理论研究、教育观察、办学改革、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研活动、教育法制、德育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教材研究、教学评价、学法指导、考试研究、比较教育”等栏目。■本刊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校长、教师,各省、地(市)、县教研员,师范院校师生及从事教育管理与教学研究的人员。■本刊对所有来稿作如下要求:一、来稿切忌一稿多投。自投稿之日起,如三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二、来稿要求符合本刊出版宗旨。凡属其他行业专业性较强的论文,请投对口专业杂志。三、来稿时请将本人工作单位、邮政编码、作者姓名依次写在文稿标题下方。请勿在文稿结尾处署名,也勿附加文稿封面,文末请附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四、来稿要求文字精练、内容翔实,一般不超过6000字。五、文稿插图(含数理化生各科的几何图、坐标图、解剖图、示意图等)请作者用绘图纸或白纸以碳素墨水认真描绘,墨色要黑,线条要匀。图中有关的中外文字说明及图号、图题请用铅笔标在相应图位。六、有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论文,文中、文末序号请用方括号标注,注释和参考文献一律采用尾注,并依次具备下列各项:1.著作类:[注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例如:[1]徐柏容.期刊编辑学概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2—18.2.论文类:期刊:[注号]作者.篇名.刊名,年代(期次):起止页码.例如:[1]郑燕祥.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三重化.教学与管理,2001(1):3—10.报纸:[注号]作者.篇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例如:[1]高耀彬.太原理工大“官”念淡化了.中国教育报,2000-07-19(1).七、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删改,作者如有异议,务请注明。八、来稿请寄: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教学与管理》编辑部邮编:030031(来稿请勿寄给个人)电子信箱:jxyglcn@163.com(中学、理论) jxyglxxb@163.com(小学)

大家帮我看看这两本《教育研究》杂志有什么区别?

待水波定
独化
显然下面的是假的。教育研究是教育领域最核心的期刊,主要关注宏观的教育问题,每月一期,每期文章数量不多,大都是博导教授的文章,基本不发表微观的具体教学问题论文....“高三语文..."/"高中化学”等等论文题目就根本不符合教育研究的选题标准。另外,教育研究也很少在封二做广告,更不会广告与教育研究无关的学校....所以警惕不要上当。中国知网上只有《教育研究》,没有《教育研究》(教研版)。但是在中国期刊网上有《教育研究》(教研版),网上显示的目录和书上的是一致的,只是中国期刊网上怎么没有这本书的发行单位,联系方式等。这能不能说明《教育研究》(教研版)是正规刊物。这个不可能是正规刊物。教育研究不可能出什么教研版....判断一个刊物是不是正规刊物唯一的判断标准是它的cn刊号,是不是新闻出版署备案的刊物,具体你可以到新闻出版署的网站查询,这个所谓教研版采用了教育研究同样的刊号,显然是不可能的。

教育研究与评论 · 中学教育教学杂志怎么样

陈虬
其往无崖
一类期刊: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学与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大学教学、高教探索、教育学报、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电化教育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江苏高教、数学教育学报、教育科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大学教育、教育与经济、中国电化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理科教育、教育与职业、中国教育学刊、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评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职教论坛、复旦教育论坛、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校教育管理、课程·教材·教法、教育探索、中国远程教育、教育发展研究、开放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思想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教育与现代化、高教发展与评估、高教论坛、现代远距离教育、远程教育杂志、理工高教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大学教育科学、中国成人教育、民族教育研究、教育学术月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化学教学、外国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当代教育科学、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成人教育、人民教育、生物学教学、辽宁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研究、大学(学术版)、教育导刊、教学与管理、教育月刊、中小学管理、中学语文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数学通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物理、化学教育上海教育科研、外国中小学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历史教学、中学政治教育参考、物理教学、中学化学教育参考

教育类的核心期刊有哪些?

干吉
德力
因为现在2012核心期刊正在评审,所以好多教育类核心都被评掉了,所以投稿需谨慎呢。再等等,等2012核心目录出来了再投也行。 到时候咨询我也行,我空间有咨询的方式中国期刊库——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国内比较好的导师

习动
是出则存
太多了!吴康宁 男,1954年5月生,江苏盐城人,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兼任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专业,1986年获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同年因母校教学科研需要,主动中断留学,提前回国工作。历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2003年1月起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先后承担“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课程的社会学综合研究”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与中国教育的转型”等科研课题,出版学术译著《非学校化社会》及学术专著《教育社会学》、《课堂教学社会学》等,在《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及荣誉称号。 张新平 男,汉族,1964年10月生,湖南沅江人,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带头人,教科院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教育效能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客座教授,《教育管理研究》与《中小学管理》杂志编委。 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原理硕士研究生班;1987年至1995年,在湖北大学教育管理系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原理等课程的教研工作;199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科所,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育组织与管理理论专题研究;2000年至今,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其中,2005年3月至2005年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从事访学研究。现开设《教育管理学概论》、《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及《西方管理与教育管理思想史研究》等课程。 专业研究方向为“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领导与管理”,目前主要致力于教育组织管理理论的新近进展研究,以及“实地研究”在教育和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的运用与实践探索。先后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教育研究》、《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版)》、《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已出版专著《教育组织范式论》(2001)、《教育行政组织的发展与创新——对基层教育行政的个案研究》(2003),译著《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合译,1988)、《学校经营管理》(主译,2003),副主编《教育行政组织原理》(1996),合著《教育政策论》(2002),另参与《中国教育类别与结构的研究》等多部著作的撰写。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各1项。另有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2004年滚动项目在研。《美英教育管理理论的三种范式》等6篇系列论文曾获2001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通讯地址:中国江苏,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箱: xpzhang2908@yahoo.com.cn xpzhang2908@gmail.com 鲁 洁 女,1930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名誉院长。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多年。长期致力于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德育学等方面的研究。“七五”期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新时期德育基本理论研究”,“八五”期间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德育社会学”,主持国家教委社科司项目“德育社会化研究”,“九五”期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德育特点与规律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工程项目“以完满人格为目标的教育学理论新体系”。负责编写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本人撰写前六章)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广泛采用,曾先后获吴玉章基金一等奖、国家教委第一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是建国后受国家教委委托编写的该学科第一本高校教材,获全国第三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4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德育新论》1998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优秀成果三等奖。多篇论文获国家级或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劳动模范,1992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993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科带头人,同年获曾宪梓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一等奖,1995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现兼任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戚业国 男,1965年2月生。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现为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兼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主任。 戚业国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专长于教育规划与学校发展、学校改革与管理诊断、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管理、教育领导与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先后获得首届全国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论文、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出版《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课堂管理与沟通》、《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走向高效能课堂》等多部学术著作。在《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构建”等学术论文140多篇。主持教育部社科博士点基金项目、全国十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上海市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等多项研究;承担教育部人事司等多项委托课题。现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项目专家,担任多项学术兼职。 通讯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内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陈永明,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4月出生,53岁,男,上海人。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日本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日分会常务副会长、上海茨城友好联谊会会长、“中国在日学人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等等。不错哦

高校教学类文章可以发 教学与管理吗

解其长剑
电气化
教学与管理来稿注意事项■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以研究学校管理理论和教学理论、深化管理和教学改革为重点,竭诚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服务。■本刊主要设有“理论研究、教育观察、学改革、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研活动、教育法制、德育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教材研究、教学评价、学法指导、考试研究、比较教育”等栏目。■本刊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校长、教师,各省、地(市)、县教研员,师范院校师生及从事教育管理与教学研究的人员。■本刊对所有来稿作如下要求:一、来稿切忌一稿多投。自投稿之日起,如三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二、来稿要求符合本刊出版宗旨。凡属其他行业专业性较强的论文,请投对口专业杂志。三、来稿时请将本人工作单位、邮政编码、作者姓名依次写在文稿标题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