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师如何做课题

慧南
一弓
你好。解答如下:【做法】:一般做一个课题主要分三大步:第一步选题,立项;第二步就是实践操作;第三步是分析、总结。1、学会选题。在刚进入课题研究时,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我们的课题研究规定了方向和一定的范围。虽然题目以后可以改,但选一个确切、实用、新颖的题目还是应该慎重的。2、学习理论文献。选题后要做的工作就是查阅与本题有关的重要文献,对所选题目进行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学习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为做课题寻找理论支撑,也能确定好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点。3、设计好课题方案。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一个课题方案中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及其范围,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时间进度等。其中要研究什么(研究的内容)一定要明确,可操作性。4、善于合作交流。要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支持,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专家和家人的支持。 【流程】:1、根据参考材料选择确立子课题2、填写课题申请报告书3、总课题组审核(10个工作日批复)4、下发课题立项通知书5、开始研究(总课题组提供专家指导、专业的研究参考材料)6、结题(填写课题结题报告书,汇编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7、颁发课题结题证书(课题获奖证书)【祝您生活愉快!】

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

螽斯
乾坤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过去比较多的是从上之下,下达课题,往往大而空;我比较主张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如我校的校本教研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选题的基本原则(1)前瞻性原则:新意——对象新、视角新(2)科学性原则: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3)可行性原则: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4)价值性原则:看其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如,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实验与研究(5)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并且表述准确。(6)伦理性原则:符合伦理道德、法律规范3、选题注意事项(1)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2)不要贪大求全。如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在进一步归化出具体的学科范围,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3)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不喜欢积极参与活动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参与综合实践?”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里因素地影响?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作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不喜欢参与活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不想参与?为什么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于是,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课题:“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体参与能力的研究”总之,量力而行。从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能力出发,选体验深、实践多、研究透的课题。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倡导课程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基于整体论的视野而力图超越原有的学科分割的局面,通过活动,把各种知识和技能综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并促进其个性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不管在课堂开展,还是在课外实施,都必须一个一个、一次一次地进行。每一个活动、每一次活动都需要对活动主题设计,每次的主题设计都要对活动要素进行思考,并因人因时、因地、因事、因物等的不同而作出必要的选择,才能完成主题活动的方案设计。课题的资源是生成性的,可流动性的,如:我校外面有几个食品摊点,学生买小食品的现象时有发生,看到了一点,我和校领导商量确定了活动主题《班级地上的食品袋》让学生在师生生成的课题中调查,活动的同时,接受了环卫教育。在学生学习过后,发现学生的兴趣浓厚,在与其商量后,以此为活动主题,在书与生生成的主体中,学生再次感觉到了节约的必要性。环境的保护与节约教育的主题从而产生,遵循着师生生成,校生生成,生生生成,社会生成的原则,这样的设计面向了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超越了严密的知识体系和分门别类的学科界限,立足于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健全、整体发展,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要有课程开发意识,重视和开发、可利用四种课程资源:从学生的活动需求实际出发,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从教师对活动提供指导的实际出发,发展教师的爱好和特长,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从学校对活动提供帮助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重视利用学校的传统的优质资源和办学特色资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和新增学校特色;从社区和当地社会环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利用社会性资源实践。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谷风
茨以生草
一、如何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成效、价值与意义。为此,一线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选准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1、课题研究立足“小”字。确立的课题题目要“小一点”,便于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的不要太长。通过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变行为的“小”课题;或将上级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一个“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达到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目的。2、课题研究注重“真”字。课题研究内容要“真一点”,以教师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所展开的教育研究。围绕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而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在教学的同时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使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与时俱进,通过改革实现教师专业成长。3、课题研究突出“新”字。所谓“新”,选题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要有时代感,有生命力。在开展教学研究时,应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不断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争新的提升。4、课题研究追求“实”字。从平时教学中找课题,平时教学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选择课题的基本来源。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可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此,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案要进行科学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标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做好落实工作。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自反思、归纳总结、提炼经验,使整个课题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步骤、有成效的运作之中。二、如何进行研究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之路。1、把“问题”当作“课题”。搞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仔细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平时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成研究“课题”。小学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学服务这个根本上。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去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不好。数学教材的主题怎样呈现等等。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如分层分类教学应该怎样操作,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等。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应如何调整。”等等。因此,有效的教科研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困惑与问题,需要去探究、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课题。2、把“教学”当作“研究”。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即使是理论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教学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科研的性质。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同时,还必须适当开展一定规范的教育科研,提升教育科研的水平。而小学教育科研往往是降低标准和要求,也体现了小学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近年来采取互动教研方式,即:围绕“备课—预设;上课—听课;评课—完善;跟进—再创”四大环节展开,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1)精心备课—预设方案。首先,认真备课。从教科研的主题与目标出发,选定易于体现研究主题的教材,并确定研讨课的内容。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以学定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再次,预设教学方案。预设方案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进行取长补短,形成共识;然后由“执教者”集思广益,综合地预设教学方案。(2)上课试教—组织听课。推荐一位教师根据预设教学方案进行试教,其他教师要进行听课,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以便寻找问题与不足,并做好修改、充实、完善等工作。还要对看听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为评课做好准备。(3)合理评议—充实完善。互动研讨课的评课,坚持客观性与指导性的原则。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评价课堂教学抓住两个看点:a看教师的教。应观察教师教的四个维度即: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练习设计。b、看学生的学。应观察学生学的四个维度即: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4)及时跟进—拓展再创。“互动研讨课”是在“真实的常态中,验证预设方案”。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较大的课;主流是好的、问题较多的课。问题的产生,有的是预设方案失误,考虑不周;有的是上课时经验不足,出现失误,或随机应变不强等。说主流是好的,是因为通过“互动研讨课”,最大的收获是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发现。同时“互动研讨课”的根本目标是把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因此,在三个环节之后,还需要“跟进—再创”紧跟其后,朝着目标与方向继续推进。总的要求是:对己取得的经验要进行重新审视、探索,从而获得更深入、更正确的认识,并转化为平时教学行为。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3、把“成长”当作“成果”。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总结,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还要不断进行自反思,通过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让课堂教学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那么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而撰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为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认为,小学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应该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这也是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如何提升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吴虞
格致
一、如何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它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成效、价值与意义。为此,一线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选准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1、课题研究立足“小”字。确立的课题题目要“小一点”,便于我们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的不要太长。通过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变行为的“小”课题;或将上级下达的重点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一个“子课题”,以增强课题的可操作性,达到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目的。2、课题研究注重“真”字。课题研究内容要“真一点”,以教师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自主研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教师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为根本目的所的教育研究。围绕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和真实事件,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而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在教学的同时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审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使课堂教学改革能够与时俱进,通过改革实现教师专业成长。3、课题研究突出“新”字。所谓“新”,选题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要有时代感,有生命力。在开展教学研究时,应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不断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争新的提升。4、课题研究追求“实”字。从平时教学中找课题,平时教学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选择课题的基本来源。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可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此,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时,对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与实施方案要进行科学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标与平时教学紧密结合,做好落实工作。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归纳总结、提炼经验,使整个课题的操作始终处于有步骤、有成效的运作之中。二、如何进行研究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或感到某种困惑时,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给合平时教学不断地去探讨、去解决,从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样教师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之路。1、把“问题”当作“课题”。搞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仔细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平时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成研究“课题”。小学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学服务这个根本上。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性问题。就是明显存在,需要我们去面对,又必须想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好不好?数学教材的主题图怎样呈现等等。二是探索性问题。就是将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如分层分类教学应该怎样操作,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等。三是反思性问题。这是具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的问题,如“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应如何调整?”等等。因此,有效的教科研所研究的“课题”的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平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困惑与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转化为课题。2、把“教学”当作“研究”。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即使是理论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其实,教学活动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修改与完善的过程,已经伴随着科研的性质。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同时,还必须适当开展一定规范的教育科研,提升我们教育科研的水平。而小学教育科研往往是降低标准和要求,也体现了小学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近年来我们采取互动教研方式,即:围绕“备课—预设;上课—听课;评课—完善;跟进—再创”四大环节,努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1)精心备课—预设方案。首先,认真备课。从教科研的主题与目标出发,选定易于体现研究主题的教材,并确定研讨课的内容。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弄清新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其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以学定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再次,预设教学方案。预设方案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进行取长补短,形成共识;然后由“执教者”集思广益,综合地预设教学方案。(2)上课试教—组织听课。推荐一位教师根据预设教学方案进行试教,其他教师要进行听课,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以便寻找问题与不足,并做好修改、充实、完善等工作。还要对看听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为评课做好准备。(3)合理评议—充实完善。互动研讨课的评课,我们坚持客观性与指导性的原则。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评价课堂教学我们抓住两个看点:a看教师的教。应观察教师教的四个维度即: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练习设计。b、看学生的学。应观察学生学的四个维度即: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4)及时跟进—拓展再创。“互动研讨课”是在“真实的常态中,验证预设方案”。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较大的课;主流是好的、问题较多的课。问题的产生,有的是预设方案失误,考虑不周;有的是上课时经验不足,出现失误,或随机应变不强等。说主流是好的,是因为通过“互动研讨课”,最大的收获是激起了教师的思维碰撞,总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与发现。同时“互动研讨课”的根本目标是把新理念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因此,在三个环节之后,还需要“跟进—再创”紧跟其后,朝着目标与方向继续推进。总的要求是:对己取得的经验要进行重新审视、探索,从而获得更深入、更正确的认识,并转化为平时教学行为。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3、把“成长”当作“成果”。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过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将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写出总结,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把教学过程成功的案例记录下来,并用新理论加以剖析与同事共享;把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教学成果撰写成论文呈现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交流,从而不断从实验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并用它去指导平时教学实践,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让课堂教学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那么实现这些最好的法就是勤写教学反思。而撰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受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促使教师有效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同时,教师要主动学习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积极进行思考和创新,认真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法,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认为,小学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应该是教师的成长和提高,这也是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怎样进行教师个人课题研究

金芒果
昌寓骖乘
有广大的老师期待着参与到个人课题中来,但他们有个共同的困惑就是:自己研究的课题在哪里?我如何展开自己的研究,怎样研究才更有效?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下“研究”这个概念,研究是怎样的一种行为方式呢?学生不注意听讲,我们申报一个相关的课题,课题开始实施了,一年之中采取一些做法,是批评?同座监督?让孩子写提醒卡?制定奖惩制度?设立“班级纪律监督员”这么一个小班干部?自己想到的,向别人学习到的,用了有效果的,用了没效果的来一遭,好的情况是学生上课注意听讲了,我们满意了。 需要问一句,这是不是研究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哪里了。 其次,我们写了课题报告,写了论文,是不是就可以结题了,如果没有通过结题又是什么原因?我们自己回想过了没有。 更主要的是,在个人课题研究中常常说是这项工作的开展推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老师们的专业是如何得到发展的,是不是我们关注了教育的问题,关注了教学中的问题,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专业就发展了? 看来,怎么做个人课题,个人课题的研究到底能留给我们什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一、个人课题是一种研究。 首先,是研究就需要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位置上开始,了解自己可以用哪些方式开始,哪些方式可能是不合适的,哪些方式是可能有效的,这就需要我们做什么?孩子不注意听讲,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是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自己的课堂出了问题,还是你与孩子的交流出了问题?这个需要我们去调查,访问,去反思自己。 其次,我们还需要知道,有哪些妙招可用,我们需要回顾以前的工作经验,我们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这就可能需要文献搜集,需要伙伴互助,接着还需要想想这些办法用在自己身上,用在面前的班上,用在面前的孩子身上,合适吗?这样的过程可能仅仅是半天,也可能是一个星期,但是,没有这样的过程,你的研究就陷入盲动,就会片面地认为某一种办法对管理学生注意听讲最有用。至于,为什么这一次有用,下一次会不会有用?不对方法的机理进行研究,是不是会不利于我们的经验有效化呢? 其次,是研究就需要调整,我不想在这里用创新来表述这样的一个过程,创新对老师的压力太大。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它地表现为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的观念产生在原计划上研究行动的调整,这种调整在老师们的行为上表现为具体化,一些模糊的东西,需要用做什么,怎么做具体呈现;其次是需要对行动的对象、方式进行改变。本来想在班级设立“班级纪律监督员”,通过学习认识到孩子们成长是一种自主的过程,孩子写提醒卡尝试了一段时间,由于班级存在这样问题的孩子多,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行为得不到保持,效果不理想。经过调查,了解到孩子的小组集体意识还是较强的,决定在建立“制定奖惩制度”基础上,进行调整,实施金牌小组竞赛活动,孩子自己制定评价要求,自己进行一周评价,自己确定努力方向,制定奖惩措施,这样就把遵守纪律渗透在评价要求中,把几个人的遵守纪律的问题,融合在班级活动中,使得孩子的成长更整体化,成为自我评价,自我激励的过程。个人认为,这样的过程也是一种研究。 二、个人课题的研究是一种过程。 教师个人课题是一种“自主性、实践性、个体性、专题性”的研究过程。个人课题的成果,是不是在于研究的结论呢,教师认知上进步,工作经验的积累呢? 教师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情感上的丰富,智慧上的增长,这些是与教师的个人课题研究共生的,是一份报告和论文所不能表达的。 如果我们让视角跨越5年,甚至是10年,“这一年”的研究或许仅仅是一个开端,或许仅仅是一种具体教育策略的尝试,但是这5年、10年里发生的一切,都会融合在一起,成就了老师个人的成长,这应该就是个人课题的意义所在吧。 那么,“这一年”的研究就成为了你成长中的一个过程。 三、个人课题的研究是教师的有效经验的提炼。 关于教师的经验,大家是关注的,我们必须注意到,一方面,老师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产生了许多可贵的“我的”经验,这是经验是个体化的,情境化的,可能脱离了这个教师,脱离了这个环境,行动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么是自己以前没有经历的,要么是自己以前的办法不再奏效。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研究“我的”经验,需要归纳,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梳理,需要用研究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对“我的经验”加以反思、改进、整合和提炼,形成对学科本质、学习规律和学生主体的深刻感悟的时候,“我的经验”才能够对我们的教学起到全局性、关键性的作用,才会行为我们有效的教学经验。 我还想表达的是,如何让教师拥有总结、提升有效教学经验提升的自觉意识,如何让每一位教师们在参与个人课题研究中,明确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还可以怎么做?怎样做更有益于我们的经验有效化?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令箭
独眼龙
一、怎样“选题” 研究的主题往往有四个来源: 研究的主题往往有四个来源: 一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某些问题, 一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某些问题,需要 通过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是,在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听课时发现了有待 二是,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是,研究者本人的学术兴趣, 三是,研究者本人的学术兴趣,这种兴趣不仅影响 研究者选择主题,而且影响研究者选择具体的研究途径。 研究者选择主题,而且影响研究者选择具体的研究途径。 四是,从带超前性的热点课题中选择研究课题。 四是,从带超前性的热点课题中选择研究课题。 “设计问题即研究课题” 设计问题即研究课题” 设计问题即研究课题 教师大量的“随意性问题解决” 教师大量的“随意性问题解决”构成了教师的日常 教学生活。 教学生活。 教师的课题研究是否有效, 教师的课题研究是否有效,取决于它在多在程度上 可以转化为教师“随意性问题解决”的能力。 可以转化为教师“随意性问题解决”的能力。 选题中常见的问题 1、题目过大 (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2)《新课程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3)《基础教育改革进展与问题》 基础教育改革进展与问题》 专家意见:建议更改为《我校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与对策研究》 2、主题不明确 低碳教学理念” (1)《“低碳教学理念”离农村教育有多远 低碳教学理念 离农村教育有多远——以×× 以 县 为个案研究》 为个案研究》 专家意见:建议更改为《在农村学校教学中落 实“低碳教学理念”的研究》 (2)《小学语文课堂有感情朗读》 小学语文课堂有感情朗读》 专家意见:建议更改为《小学语文课堂有感情 朗读教学的研究》 (3)《农村小学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和实施的调查与 分析》 分析》 专家意见:建议更改为《农村小学教师实施新课改 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4)《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4)《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专家意见:研究主题存在问题,不予立项。 , 二、怎样写“开题报告” 怎样写“开题报告” 在“开题报告”中研究者至少需要提供三个 开题报告” 方面的介绍: 方面的介绍: 一是,自己的“核心观点”以及选题的由来; 一是,自己的“核心观点”以及选题的由来; 二是,国内外与这个课题有关的研究进展; 二是,国内外与这个课题有关的研究进展; 三是,自己的研究方案。 三是,自己的研究方案。 (一)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 例:《学生地位问题的研究》 学生地位问题的研究》 “教师第一,学生第二” 教师第一,学生第二” “核心观点”要么是研究者通过看(观察)或 核心观点”要么是研究者通过看(观察) 核心观点 访谈、问卷)所得到的“基本事实” 听(访谈、问卷)所得到的“基本事实”;要么是 研究者就某个教育现象或教育观点提出的“赞成” 研究者就某个教育现象或教育观点提出的“赞成” 反对” 基本立场” 或“反对”的“基本立场”;要么是研究者就某个 教育问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假设” 教育问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假设” 。 (一)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 例:《学生地位问题的研究》 学生地位问题的研究》 “教师第一,学生第二” 教师第一,学生第二” “核心观点”要么是研究者通过看(观察)或 核心观点”要么是研究者通过看(观察) 核心观点 访谈、问卷)所得到的“基本事实” 听(访谈、问卷)所得到的“基本事实”;要么是 研究者就某个教育现象或教育观点提出的“赞成” 研究者就某个教育现象或教育观点提出的“赞成” 基本立场” 反对” 或“反对”的“基本立场”;要么是研究者就某个 教育问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假设” 教育问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假设” 。 (二)国内外与这个课题有关的研究进展 介绍“研究进展” 实际上就是提交“文献综述” 介绍“研究进展”,实际上就是提交“文献综述” 。 找到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 找到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不同意见”、 不同意见” 重要阶段”及其演进的历程。 “重要阶段”及其演进的历程。 重要文献” 1、确认本课题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或 “重要作 者” 。 确认本课题研究领域的“重要观点” 重要进展” 2、确认本课题研究领域的“重要观点”和“重要进展”。 3、确定本课题领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的问题。 确定本课题领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的问题。 4、提交“文献综述”也是寻求理论支撑的过程。 提交“文献综述”也是寻求理论支撑的过程。 (三)呈现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或称为“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主要 研究方案” 或称为“研究计划” 研究方案 内容及其基本结构、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内容及其基本结构、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本课 题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时间安排、 题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时间安排、本课题的主要参考文 献等。 献等。 1、提出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结构” 提出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结构” 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 论文标题、 摘要、 关键词、 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 : 论文标题 、 摘要 、 关键词 、 前言( 含课题的由来, 即问题的提出) 、 正文、结语、 前言 ( 含课题的由来, 即问题的提出) 正文、 结语、 参考文献、后记。 参考文献、后记。 2、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有时直接决定该研究是否能够获得成功。 研究方法有时直接决定该研究是否能够获得成功。 有时直接决定该研究是否能够获得成功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 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 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 实际问题。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 思(即总结评价)。 存在的 问题 (1)不经思考,随意选择 不经思考, 例1:《不同收入的家庭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 (主题) 主题) (假设:收入较高的家庭往往给孩子提供了过于 优越的生活条件,从而影响了学生优良学习品质的 形成……);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 研究方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 评:方法不科学。正确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核心 方法不科学。正确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 方法)、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 方法)、案例研究法。 存在的 问题 (1)不经思考,随意选择 不经思考, 例2:《关于开展幼儿环保意识教育的研究》 研究方法:(1)观察法:对幼儿的语言、行 为、活动各方面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对观 察到的情况及时总结、调整计划,为后面的环保教 育做铺垫。 (2)行动研究:(略) 存在的 问题 (1)不经思考,随意选择 不经思考, 杂多列举, (2)杂多列举,不分层次 调查研究》 例1:《高中住校生课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 高中住校生课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研究方法: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研究方法: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 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例2:《音乐活动对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音乐活动对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理论学习法; 理论学习法; 准备 行动实践法; 行动实践法; 行动研究 经验交流法; 经验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成果展示法; 成果的推广 专家意见: 专家意见:(1)此项研究很有意义。(培养幼儿自主学习、探索 能力……,为了儿童的终身发展……,音乐是儿童的天性与本能,音乐 活动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方式与途径,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方法杂乱,缺乏科学性; (3)建议:①给予立项;②对研究方法进行指导。 例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个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个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 学习与模仿法;强化法;经验总结法; 学习与模仿法;强化法;经验总结法; 专家意见: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予立项。 专家意见: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予立项。 存在的 问题 (1)不经思考,随意选择 不经思考, 杂多列举, (2)杂多列举,不分层次 (3)将文献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混淆 文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查看他人在某研究领域已经提出 了哪些观点,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 了哪些观点,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而历史研究的主要目 的是描述历史事实和提示历史真相。 的是描述历史事实和提示历史真相。 3、提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创新”之处 提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创新” 研究的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研究的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实践价值,主要是指这项研究对研究者本人的日常 实践价值, 教学工作是否有帮助。 教学工作是否有帮助。 如果中小学教师把研究的主要目标放在解决自己的 实际问题上,那么, 实际问题上,那么,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就主要不在知 识的创新,而在于实践的改善和改良。 识的创新,而在于实践的改善和改良。尽管学术意义上 的创新主要是知识创新, 的创新主要是知识创新,但实践的改善和改良本身也是 一种创新。 一种创新。 三、怎样写“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一般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 课题结题报告一般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 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课。 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课。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关于“……”的结题报告 关于“ 的结题报告 (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 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三)结题报告的正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结题报告的正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 1 ) 课题的一般情况, 阐述选题的背景; 指明课题 课题的一般情况 , 阐述选题的背景; 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 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 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 课题的研究成果, 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 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 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 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①自我评价;②专家评价。 课题的评价意见, 自我评价; 专家评价。 (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 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 (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1、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组成员名单; 2、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 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 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 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 3、其它成果材料如光盘、图片、专著等等; 其它成果材料如光盘、图片、专著等等; 4、致谢等其他材料。 致谢等其他材料。 (六)结题报告中常见问题 (1)有的缺少部分研究、探索过程的叙述性材料。 有的缺少部分研究、探索过程的叙述性材料。 比如外出考察报告有的仅用几十个字写出到某某地方考 有的缺少应有的数据及过程。 察就完了 ;有的缺少应有的数据及过程。 (2)研究目标不明确。 研究目标不明确。 [例] 摘录:“当今社会提倡‘和谐’二字,在语文教育教学中, 摘录: 当今社会提倡‘和谐’二字,在语文教育教学中, 我们要关注语文各种能力全面培养,培育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素质, 我们要关注语文各种能力全面培养,培育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素质,当 今尤其是要克服重写作,轻阅读的不足, 今尤其是要克服重写作,轻阅读的不足,让每一个学生在其宝贵的受教 育生活中能真切感受语文的魅力, 育生活中能真切感受语文的魅力,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中获得人与 自然的亲近,获得个体精神的丰富,能有尽可能多的‘体验’ 自然的亲近,获得个体精神的丰富,能有尽可能多的‘体验’、‘感 尽可能多的‘会做’ 悟’、尽可能多的‘会做’,并最终获得一种优化了的高品质的生命形 式。” 问题: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研究主题: 教育教学中的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研究》 研究主题:《教育教学中的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研究》 (《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 (3)对研究结果的评价缺乏科学性。 对研究结果的评价缺乏科学性。 比如: 对提高学生 学习能力的研究》 比如:《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 学习能力的研究 “ 通过研究提高了学生 通过研究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 (4)只见结果,不见结论 只见结果, 对结果的解释就是理论上的提升。 例:《关于“科学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 (5)“成果”介绍成了“附件”清单。 成果”介绍成了“附件”清单。 (6)从所附资料看,也有两大问题值得注意:一是 从所附资料看,也有两大问题值得注意: 一些所附调查报告或科技小论文撰写不规范; 一些所附调查报告或科技小论文撰写不规范;二是一 些研究论文比较粗糙,不仅行文不太规范, 些研究论文比较粗糙,不仅行文不太规范,而且内容也 不大充实。 不大充实。 (7)有的课题负责人把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作为 课题的实验研究成果展示,给人一种勉强凑材料的感觉; 课题的实验研究成果展示,给人一种勉强凑材料的感觉; 课题负责人把课题立项之前的成果当作课题立项后的 实验有的研究成果。 实验有的研究成果。 (8)结尾(问题与思考)。 有的研究者在报告的结尾 (8)结尾(问题与思考) 结尾 部分,对研究工作提出的新“问题与思考” 部分,对研究工作提出的新“问题与思考”正是本课题应 该研究的问题。 该研究的问题

我今年主持一个课题研究,但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哪位高人能指点一下。

能辩诸物
论则贱之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第一,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第三、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第四、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为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综上所述,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要做到: 一、走出教育科研误区中小学教师上的一堂好课、潜心钻研而写成的一篇好教案、富于独创性的帮教策略使得一名"差生"取得了进步、自编了一道好题将一个差班转化为优秀班、将一所学校转化为名校等也都可以看作是教师个人和学校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如果我们承认了这一点,对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鉴于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的,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这在教育界已形成共识。但是,将这种新的理念付诸实践,传统观念或多或少地还在影响、制约着我们。在大量调查中,我们发现不仅中小学教师自身,甚至许多基层教育行政领导都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远离教育科研”。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他们的工作质量所依赖的就是爱心、责任心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科学研究距离甚远。“难”字当头。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远非中小学教师能够胜任。相关的认识还有:"科研是少数人的事"、"评价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不应包括科研能力"等等。“忙”字当头。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教”字当头。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此影响,许多学校领导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师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搞科研就是想成名成家,不安于中小学教师的本职工作,等等。"文"字当头。许多主管教学的领导认为,科研工作就是写论文,考核教师科研水平的惟一途径就是检查论文,没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备科研能力。“怕字当头”。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比较麻烦,周期性长,见效慢,程序要求比较严格为此,参与课题研究缺乏积极性。“不字当头”。目前多数学校和教师,因为缺乏必要的培训与学习,对为什么要搞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做什么,怎样做课题研究,做的结果会怎样等问题不清楚,因此对课题研究工作不闻不问。新时代的教育呼唤着的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尽快从"教书匠"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科研型"教师。而使这一目标得以逐步实现的当务之急是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教师自身以及许多有关方面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走出误区。要提高认识,需要正确的理解以下关系:教师的工作与教育科学研究。所谓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指从教育实践中探索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故此教育实践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检验教育科研成果的依据。而教师的日常工作恰恰就是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的日常工作其实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关键问题在于教师是否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是否在日常工作中,围绕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不断地学习、积累、总结、反思、创新。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一位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其评价标准之一必定是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除通常意义下的教师基本功之外,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而这又是科研能力结构中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教育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是相通的。不难想象一个教学能力很差的教师却具有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尽管通过进修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对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是有益的,但真正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经过长期锻炼,不断磨练,反复锤炼逐步形成并加强的。教育教学成果与教育科研成果。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其实这些都可能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素材。将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将失败的原因归纳出来,这就可以看作是教师个人的研究成果。局部的教育教学成功的经验,如果经过总结、提高、验证,其实就是很有价值的教育科研的成果。甚至在工作中经过自己精心准备研究的专家首先应该是优秀的教师。任何一位教师经过努力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在当前形式下,学校发展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的问题和矛盾,都需要研究解决,对于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一些是普遍存在的、带共性的,一些是局部存在的、是个性的,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采用科学的方法,认真深入分析,认真细致研究,这些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探讨研究,这样就更离不开科研。教育科研与学生发展。新形式下,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简而言之,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就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的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认真研究学生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的学生发展变化规律,按照这些规律,调整教育策略和课程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育公平,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都需要用教育科研才能很好的解决。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在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最宝贵的人才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不断反思,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上教育时代发展的要求步伐。在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教师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学生习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等,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利用生成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怎样教学才能有效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方式等等。这些都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课题和发展空间。只要教师在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某一学段选准课题,瞄准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勤奋学习,精心研究,不断反思与创新,教师们就能在学习、研究、反思和创新中得到锻炼,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真正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随着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型的中小学教师。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心并为之而努力。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中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单位,都应该把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尽快付诸实践,坚持不懈地宣传、鼓励、培养,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的人转变观念、走出误区。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二. 搞清课题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 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其实质是揭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本质和规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2、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教育科学研究要把握教育现象的内部和外部的因果关系及内在联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探索教育过程,揭示教育规律.在研究中要有严肃的科学精神,严格的选择科学方法,依据的材料(数字、事实)必须是真实的、实事求是的,得出的结论要做到不带主观成见,不被假象所迷惑,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不纠缠个别枝节问题,要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准确性。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以课题研究作为重要支撑的,要进行课题研究必须做到:三、把握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即步骤 ,它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随机发生的认识活动,是一种预先确定目的,规划好活动步骤、内容与方法的认识活动;亦不同于以通过掌握人类已有文化来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为主目标的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是一种以发现新真理、解决新问题或寻求新的解决问题方法为主目标的认识活动;课题科研是指专业研究人员和广大教师,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为指导,以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依据,用科学态度与方法,来研究教育工作,以探索、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规律,从而发展教育理论,提高教育实效的教育研究活动。1、选择好课题教育研究能否达到“求新”的目标,首先与课题选择有关。为了选择到合适而又有价值的课题,常常需要查阅某一领域内的有关文献,做些初步的调查研究。当基本确定了课题方向后,还应在课题涉及的范围内,进一步查阅资料,以对前人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找到自己研究的起点。这阶段查阅资料的重点是放在搞清楚:在课题的范围内,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得出了一些什么结论,各种观点是否有一致性,在哪些点上发生了分歧,产生分歧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方面尚未涉及,哪些方面尚需研究。这是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也是审定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以及应向什么方向展开的过程。一个有价值的课题通常是对研究者富有诱惑力和挑战性的课题。教育科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也称认识活动,它必须遵循认识规律,所以这种认识活动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深入思考和实践检验四个阶段。 至于课题的选择,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考虑:考虑课题的价值 选题时,必须要考虑对发展教育科研有什么作用?考虑有何意义?考虑观点是否富有新意? 研究的课题是否有利于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同时,也要考虑课题的政策价值。从时间讲,既考虑当前又要着眼未来;从空间讲,既考虑某方面的需要,更要考虑国家、学校、学生的全体发展需要。充分考虑研究条件 教育科研同样要立足于需要,又要考虑可能,课题虽然很好,价值很大,应该研究。但还必须考虑是否可能研究,条件是否允许承担这样的课题。这就应从人、财、物等其他方面考虑了。 人的条件。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最宝贵的。因此,承担科研,能投入多少人力?专职与兼职情况如何?还能聘请多少专家学者予以指导,对人的数量、水平、结构都应认真考虑,优化组合。 经费条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完全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因此,选题之后就应考虑总投入多少经费?上面能资助多少?单位能筹措多少?还缺多少?怎么解决,都需要认真考虑,马虎不得。如果是采取先上马后备鞍的作法,以后困难重重,必然半途而废。 物的条件。选题后,要考虑是否需要设备,需要哪些实验设备?需要哪些图书资料?还有印刷能力、研究基地等都应予以考虑。 此外,研究经验、工作性质、专业特长、时间经历、兴趣爱好等也要认真考虑。 总之,课题的选择,也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量力而行,要切合实际,既不能大也不能小,要恰到好处。2、认真申报课题将课题选择好后要正确填写申请表,申请表的主要内容有:课题名称、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以及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成果、负责人已完成或正在担任的其他渠道下达的研究课题、课题论证、研究计划和预期研究成果、经费预算、推荐人意见、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等。在这些内容中,课题论证是重要内容,它包括如下内容:研究背景,主要说明在什么情况、什么原因、为什么要研究此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产生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研究的目标,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识,要对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思考后,必须提出一个研究目标(研究假设),所研究的目标必须描述精确,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敲定,才可能把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把握住,并作为界定研究范围的标尺和确定研究的逻辑方法;研究内容,是课题的核心部分,课题选择后,根据课题的意义和目标,要把研究的内容具体化,研究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把课题分解的越具体,就有利于进行研究,划分子课题时可按照不同的标准(一定),要注意各子课题之间的联系,按照划分的子课题,把内容与研究对象和范围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止产生研究目标矛盾与范围缩小,与课题目标有距离,同时与目标不一直的内容不予考虑,在内容划分完毕后,对照研究标准,选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选择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内容、范围、对象等要素,自然要选择一定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选择方法要根据目标、内容范围、对象等要素而定;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分析,申报课题时要对该课题(同类、相近)课题通过网上搜索或文献搜索,进一步了解课题现状,对已取得的经验、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革、发展、创新、借鉴,避免重复研究,研究工作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创新,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填写申请书时对这一部分必须有明确的阐述;回头看前面五个方面,特别是在研究目标和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分析后,自然而然就可确定研究的理论意义(价值)和实践意义(价值)。研究计划与预期研究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人员分工,课题研究最终是要靠人完成的,把研究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后,这些子课题要分解给课题组成员,人员要与研究内容对应,一一对应、一对多应、多对一应,目的是研究的各方面内容不能落空,要求每个研究成员任务必须明确、具体、适度适量。二是研究成果的构成,阐述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及成果的内容和结构通过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收集资料、加工整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后,对研究问题的新看法、新观点、新知识、新产物等,都可以视为研究成果,其表现形式有论文、案例、实物、图片、录像、软件、调查分析报告、研究分析报告、结题报告等,在填写申请表时都要确定下来,都要落实到研究人员身上,这样再通过具体实践,设想就可以转化为现实,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除此之外,还要对课题的经费做出预算如实填写,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就可以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交申请书。3、科学制定开题报告或研究方案上级批准立项后,应立即制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题名称课题的提出对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课题要小;要便于研究。 提出课题的缘由和意义是要阐明提出的课题在理论上或实践上有何依据,有何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有现代意义(要有创造性意义,别人已研究过或已有公认了结论的,就失去了意义,除非选择新的研究角度,或另辟蹊径,如果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人对此有所探索,要作简略的介绍,指出他们所作的探索达到了什么水平,本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要对实践和理论有积极意义(这一点很重要,对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特别是对建议进行的要实践有积极意义;能在伦理上有所突破,那当然更好,但要注意,不要苛求在理论上的突破,这样的难度较大) 可行性(美国贝尔研究所前所长莫顿曾指出:“选择题目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没有实现可能,选题就等于零。”)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目标要恰当明确、具体简洁、突出重点和特点;(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立论依据(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A、 理论价值:引用理论要准确,要具有时代特征和一定的权威性;阐述中要把理论与本课题的研究核心联系起来。B、 现实意义:注重调查研究数据的分析;注重自己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时代和本地区或本单位发展的需求。 C、 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分析:注重情报资料的收集分析研究,找出其不足之处;注重本课题在当前研究现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D、 主要参考文献:熟记一些必要的与本课题相关的专业书名,了解一些当前最新的相关理论研究书籍。(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研究内容要充实具体; 研究方法要科学规范; 科研课题的研究一般有以下一些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实践反思法、测量法、行动研究法、表列法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等。自然观测法-是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研究对象加以细致的观察,获得对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现象更全面、更系统、更真实和客观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适用于研究对象较少,活动相对集中,研究周期较短的课题。调查法是运用座谈、访问、问卷、测验与评定等手段,有计划、由系统的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整理分析,掌握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现状或发展趋势等。实验法是在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变化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等,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研究对象的变化,由此认识研究对象与周边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文献资料(情报资料)研究法枣通过对古今中外与特定研究对象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认识和解释特定研究对象历史演变过程或发生、发展的规律等。(6)研究工作的步骤 写清研究的起止时间,中间不能间断;写清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8)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突出研究人员在此课题研究中的优势,如研究者的学历、学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对本课题研究的适宜性、时间精力以及研究的便利性和经济物质等其它优势条件。(9)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10)预期研究成果主要形式包括:研究报告;相关的论文;自己制作的实验器材、实验获得的实物;自己制作的实物;以及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及复印件等等。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1)、 课题名称〈〈 〉〉研究方案(2)、本课题隶属xx批准立项课题(3)、课题论证同开题报告的论证基本相同(4)、 人员分工(5) 时间安排(6) 预期研究成果4、 实施有效研究(1) 、 通过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后,要迅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通过研究方案 ,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同类课题研究现状情况、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等。明确自己的具体研究任务,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完成自己研究任务的实践活动内容、组织形式以及成果表现形式,完成全部研究任务的整体时间安排等,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2)、 严格执行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通过后,要按照方案严格执行。课题负责人要与学校领导与有关智能机构进行回报与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协调,要把研究活动与常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与常规教研活动有机结合,与专题研究活动有机结合,使课题研究在常态下进行,融于教育教研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研究活动中,要做好必要的记录,并及时加工提炼抽象总结,及时收集整理,为研究形成新材料、新策略、新经验、新成果提供可靠的材料,为撰写研究报告奠定坚实基础。5、 认真撰写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报告就是要把课题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取得了什么成绩和经验,得出什么研究结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的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等。主要精力要花在研究方法和结果部分,研究报告是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的,而二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只有研究方法科学,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正确,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可以看出得出的结果和结论是可靠的。同时,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研究报告中论点清晰有力的得到论证,这是应关注的核心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因此,研究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提炼出观点。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证与事实之间的关系,要选好事实材料,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要适当配置事实;用事实来论证,主要是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和批驳旧的错误的论点阐明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论点。并非所有的论点都要用事实来论证。与此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报告的分析与讨论要不夸大,不缩小;敢于坚持真理,不为权威和舆论所左右;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简单化和绝对化,更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真理。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有课题研究背景,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运用手段,(具体做法)主要研究结论(成绩与经验),主要突破与创新,困惑与问题并要说明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索引等。6、认真填写结题鉴定表将研究报告撰写完备后,要再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会,对照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学习讨论、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报告,然后对照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和研究报告,抽象概括出结题鉴定表中所要填写的内容。四、认真组织结题材料1.结题申请报告2.课题立项申报报告3.课题立项批复通知4. 结题鉴定表5.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6.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7.附件:(1)课题成果;(研究报告;相关的论文;自己制作的实验器材、实验获得的实物;自己制作的实物;以及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及复印件等等)。(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课题实施方案、阶段实施计划、课题科研大事记等

怎样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的课题

告之海曰
梦露版
徐州市教科所 李燕确定课题是教育科研的首要环节和起点。确定课题的实质是选定科研方向,确定科研目标。笔者从事课题管理工作,有时会有老师找到我,问我要课题。的确,对于初涉教育科研领域的教师来说,日复一日的备课、上课、下课、改作业等平淡无奇,选择一个课题的确有难度。孰不知,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课题就在身边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你能勇敢地面对现实、练就一个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头脑,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发现和确立一个恰当的课题并非一件难事。那么,如何发现和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呢?一、 从教育热点问题中找问题教育热点问题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答案并不十分明确或有一定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与教育改革如影随形的,如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普遍关注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有较大的可研究和讨论的空间,研究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能力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相应的课题。比如,一所小学的数学教师确立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一所九里区的中学根据学校的区位和文化特点确立了"徐州地区两汉历史文化初中校本课程开发"课题;一所师范学校确立了"教师群体学习化组织的建设研究"课题。从热点中找问题要注意不要贪大。贪大的后果是研究起来不知从何入手,操作性差。即使勉强研究,其结果也将是空洞无效的。一位教师曾确立过这样一个课题:"九年制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经反复思考后认为,这一课题对于基层学校的教师来说,研究的时空太大,研究的内容涉及太多,操作起来太困难,后来不得不放弃该课题研究,重新选择了新的课题。从热点中找问题还要注意不要跟风,即不要看别人研究什么就盲目跟从。要首先通过学习,对要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要考虑自己的研究能力。待各方面的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研究。记得当创新教育刚被提出时,许多学校选择了这方面的课题。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还没搞清楚创造和创新的区别和联系,"九五"立项的课题仍无法结题,只能不了了之或被取消立项了。二、 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困惑中找问题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被关注和提取出来后,可能会成为很好的研究课题。比如,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发现英语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使用存在盲目性大、实效性差的问题,于是提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使用研究"这一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了解了学生对各种媒体使用的意见,对每一种媒体的使用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如使用的时间、适合何种内容使用等,提高了媒体使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想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找到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应注意平时的积累。应事事处处做有心人。如,注意观察学生,从学生身上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一位教师做的研究非常值得称道:班上一位同学骨折了,二次后,班级同学对他更是照顾有加。但这位同学却显得闷闷不乐。这位教师通过了解家长,得知他觉得大家在可怜他。教师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怎样从"积极学习关心"转向"试着学会关心",开展了系列活动,很好地进行了"学会关心"课题研究。教师还应注意随时记录发现的问题、自己的困惑和想法等,这些材料都可能成为进行课题研究的素材。从发现问题入手,对问题加以分析,探求问题的症结,基于对问题的认识,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践中实施方案,谋求解决问题,并对实践过程不断加以反思,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三、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中选课题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或部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课题来。以上三种发现问题以形成课题的途径对于基层学校的教师来说比较容易操作,也最为常用。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理论,提出问题以形成课题。如,可以验证、应用某个理论;可以对某个理论的某个方面提出异议;可以解决某个理论提出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等。这些途径对基层学校的教师来说要求较高,需要教师首先通过学习和思考吃透理论,然后再提出问题,切忌对理论一知半解就匆忙上阵。比如,要研究建构主义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就得先读几本有关建构主义的书籍。可以说,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是相当普遍的,只要教师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经常关注教育科研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勤于思考,勇于变革,就一定能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当问题被提出来后,能否进一步形成可以研究的课题还有待斟酌。教师在以下几方面要注意:首先,教师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牢牢把握当前的改革方向。否则,即使有可以研究的问题,也会因指导思想的错误而确立出"不合时宜"的课题。比如一个学校提出一个名为"小学中高年级差生研究"的课题方案,显示了对现代教育理念的了解不足。因为仅凭成绩怎么能盖棺定论学生为差生了呢?新加坡一位校长就直言他们学校没有差生,学生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各有各的特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了成长与发展,因此不能说哪个孩子是不好的,是差生。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对人的评价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所以象这样的课题实在不可能在"十五"的大环境下确立。第三、对于别人已研究的课题,许多教师心存顾虑,怕步别人的后尘,白费工夫。笔者认为,这种顾虑大可不必。因为,基层教师的教育科研是一种"现场式"的研究,每一位教师的研究现场、研究对象与别人的都有所差异,而研究者本人选取的研究视角、研究能力和方法也未必与别人相同。从这一角度看,教师尽可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和思考,解决问题,形成研究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未必具有多少推广价值,但应当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具有校本性;教师可以在这种研究中得以发展。但笔者并不提倡闭门造车,教师应关注同一研究领域中别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借鉴别人的经验,搞出自己的特色。第四、要重视专家的论证。一个课题确立的是否恰当,有时教师自己没有把握。这时最好借助专家的力量,请专家为课题把脉。专家可以是高校的理论研究者,可以是科研人员,也可以是有经验的一线教师和领导等。基层教师与理论研究者形成研究共同体,是基层学校科研的良好范式。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选择和确立课题的一般步骤:1、寻找选题线索。通过阅读文献、观察思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与同事交流,发现课题研究线索。2、提出初选课题。对课题研究的若干线索加以整理,作为备选。3、对选出的课题进行疏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意义、任务、方法。4、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借鉴别人的经验,确立自己的特色。5、分析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6、进一步分析、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最终确立研究课题。

学习怎样做研究型的教师感悟

物也
别害怕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机会;教育研究除了经验,要有理论做基础,个案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还应倡导由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    ****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教师提出几点希望,希望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并特别强调:“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这不仅因为在学校环境中学生所受的最重要影响来自教师,更主要的是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可能有什么确定不变的固定程序。教师的创新不是建立在盲目实践的基础上,教育作为育人活动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教育的失误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教师的创新是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反映,教育研究能力是一种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能力,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新。    有的教师说,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忙,没时间搞研究,将教育研究看做软任务。实际上,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每一点认识,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往往先来自教育研究,所有优秀的教育教学过程总是和教育研究交织在一起。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我们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自己的水平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要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目的的,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有的地区或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每学期都进行论文评选,这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没有研究的实践过程,论文从何而来?东拼西凑的组合文章,失去了论文的灵魂——独到与创新。所以为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须先组织教师参加研究的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在新一轮课改中,强调了对教师进行培训及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但如果教师在培训中只是听听讲座或参与一些教育教学活动,而没有将培训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不能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做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将教、训、研结合起来,这种培训对教师也是作用不大的。新课改带来的大量的鲜活问题,给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或学校也很重视教育研究,但他们不重视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只是盲目去攀比大课题,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档次,将研究和学校教育变成两张皮。诚然,参加一些大课题的研究对一些学校也是需要的,特别是在一些合作的大课题中,有专家指导,有来自全国的仁人志士交流,也会受益匪浅。但对于学校特别是对教师个人不能忽视联系自己实践的研究。为了有效地发现问题,可以请其他教师帮助审视自己的教育过程,相互切磋并提出问题。当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在选题上总的要求是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就是说应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可以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对原题做适当调整,而不要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教育科研要以教育经验做基础,教师往往是凭自己的经验来工作来研究,许多教师的论文往往是“经验式论文”,但经验又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这就要求在研究中将经验和理论、实践结合起来。在课题研究中应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并注意理论和实际结合,注意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经验知识,转化和拓展经验知识,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必要的实证材料的支持,将经验上升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可以推广的理论知识。    由于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研究应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这决定了在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优化组合,相互印证。针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当前课改工作的需要,我们特别倡导进行个案研究,此种研究可以对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可靠的材料。在新的课改中,课堂教学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变革,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困惑,以一节课作为一个研究的个案,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个案研究对于教师来说看得见摸得着,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也有助于教师通过个案将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个案研究中要求个案必须真实,且个案代表某类事件或事物,具有典型性。个案研究是通过一个个体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对他们所处环境条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归纳找到能概括这个个体的特征及原因。在个案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首先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加深对个案的认识和理论观点的阐发。最后再寻找形成个体特征的原因,并提出教育的建议。当然,个案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是提供一个例证,代表性小,但它能给人以启迪,个案研究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教师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    另外,我们还倡导由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教师在研究工作中有自己的优势,如了解教育的需求,有教育经验,便于开展现场研究,教师是教育研究的主力军。但他们也需要教育研究人员在教育理论、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样,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也需要行政人员的参与和支持。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是许多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成功的学校共同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