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建筑设计考研。

泠汰于物
洁宫
重大,东南大学 等老八校 在复试的时候都不太愿意要跨专业的学生~~虽说是设计 但是建筑方面还有很多结构 构造方面的内容也是很重要的~~看看构造方面的书吧 如果想跨专业考建筑 除了设计就是构造了 另外 构造要是想考 真的很难!厦大建筑系 不错~~~我那有些资料,以前用的!可以给你,免费哦~~~~学建筑的孩子伤不起啊~~~给分哦~~工业设计也属于设计类专业,不少工业设计毕业出来的学生,经过几年工作实践,依然选择了室内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设计的工作。可以跨专业报考城市规划类专业,东南大学在业内品牌认可度高,竞争大!需要查询对比了考试科目、录取人数、保送生人数、考试历年专业课真题以后才能选择。如果觉得老8校较难,也可以选择211的工科院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建筑设计考研快题

履行遂进
女劫杀
建筑快题设计应试和技巧研究清华建筑设计快题练习总结所针对报考学校及专业: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所论述作图工具与纸张:钢笔尺规+马克笔+硫酸纸提纲:一,关于工具的选择1.铅笔2。绘图笔3。草图笔4.马克笔5.草图纸6.硫酸纸7.其他工具8.饮品二,关于表现的训练1.钢笔练习2.透视感3.一点与两点透视4.马克笔练习5.用色的复色原理6.透视中钢笔线多些7.透视图的大小8.大的图面效果9,表现与方案哪个重要10.时间安排三,关于方案的训练1.方案的能力2.基本概念3.今年的题目4.推介书目5.方案的训练和准备6.分期练习7.频度8.手法9.题目类型四,关于考试的过程1.时间分配2.审题3.设计4.绘图5.用笔粗细与涂黑6.图面表达的个性7.标题和设计说明8.细节若干说明:所引用朱文一老师的话,来自考前一个月清华学生组织的快题练习,请朱讲解得一个视频(在别人那里看到的,没法上传)。尽力用原话,个别字由于记忆的原因,用大意。一,关于工具的选择1.铅笔:4—6B的软铅笔用来画构思草图。HB—2B的硬铅笔用来画一些控制线和细节。0.7的自动铅笔备一支。2。绘图笔:推荐德国产的施德楼pigmentliner,灰色杆,粗细选用0.2---0.7。这笔的价格适中。好处就是干得比较快,上马克的时候不容易把图蹭黑。强烈不建议红环一次性,水太大,容易蹭。也反对红环绘图针管笔,笔尖是金属的,出水慢,常断线,也容易划伤纸。3。草图笔:推荐stabilo的。不分粗细。常用红,兰,绿,黑等颜色。大到构思小到轴线网格都可以用其来画。4.马克笔:马克笔较快,也较易出效果。当然如果有功底的兄弟姐妹选用彩铅之类也可。对于色彩和马克笔功底比较弱的同学,建议多用灰色系。浅灰到黑的各个层次的都要有。绿。蓝,主选灰色调的。比较艳丽的大红,大绿,大兰,大黄只用来画比例人。5.草图纸:用来构思的要提前裁好,裁成你用着最顺手的大小。6.硫酸纸:可用白色硫酸纸,略带颜色的也行,就当有了个底色。硫酸纸的图显正式,而草图纸皱皱的。硫酸纸比草图纸也结实,不易弄破。裁五张左右小一号的(为了换纸方便,不推介裁成标准一号大的),打上黑色边框。一张直接用电工胶带贴在一号板上。可省去考场上裁纸,打框的时间。要知道,集少成多,考场上的每一秒钟都很关键。7.其他工具:大号的工具盒,比例尺,橡皮、刀子、双面胶带、透明胶带、电工胶带,三角板、90厘米的一字尺绑好在一号画板上、圆模版、曲线板,红环圆规加红环针管笔专门用来画圆。

打算先学土木工程将来再 (考研之类的)做建筑设计……难吗?

过也
张伟
很多学土木出身的人将来工作实践后考注册建筑师的,但是如果你想当一个堂堂正正的建筑设计师,说实在的,建筑学文凭非常重要,这行业对其他文凭的人有歧视……你想想,正正规规的建筑学学生多的去了,还要一个自称是自学成才的人有什么用。你可以去考研的,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建筑学本科可是学5年的,每天都要通宵达旦地画图,你当人家那5年只是在玩吗,好歹是有些硬货的。如果你现在是土木,而你学校有建筑学的话,赶快加紧学好,争取在第二年的时候转到建筑去,不然考研真的很难。 当然,不排除你有这样的毅力可以去考研,考研的具体东西其实也不难,就是专业课和快题,你如果有把握,现在开始天天练天天练,不要求好学校的话,估计能考上。 以上情况,仅限于目前中国,再给你个法子,就是出国学建筑,这样会比较好,而且你学土木的也有优势,国外注重学科综合,申请应该没有问题,而且目前中国崇洋媚外很严重,你学了建筑回来就能如愿以偿鸟。对啊,读四年土木的话,确实会在很多方面落后他们很多……考研的话当然要考好点的学校了。另外,总觉得读建筑设计出来的学生没水平的也是相当的多啊,不知为什么有点自信啊——这种心理是不是佷二佷错误啊?

关于建筑设计考研学校

贵贱之分
爱寻迷
设计类专业考研不是很重要,从就业形势来说,建议你走室内设计室内设计

我想跨专业考建筑学的研究生,求指导!!

花宫
浪荡儿
作为一个大型建筑系校友,都挣扎在无限循环改变地图和赶图,也将面临毕业和工作的选择。我有一些比较敏锐的意识,当然,有研究生院或工作经验的同学,略有不同,请见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可能会打击你的激情,但这是你必须面对的现实。首先,你真的知道建筑学的专业吗?你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吗?许多人可能认为建筑师听起来很邪恶,随意画画,玩得开心,赚钱,房地产行业前景可观,毕业生会找到新工作。我不得不说,这些观点确实是片面的。毕业于建筑学,并不能算是建筑师,这是通过两个音符,一个考证,前提是你有几年的工作经验才能参加考试(我们大学本科老师有很多还没拿到笔记)。此外,无论是在设计院还是房地产,一个绿色的手建筑,不做设计资格,甚至不是浴室设计的机会(当然,关系或背景不会说,或你的能力,以摆脱他们的同龄人在几个年级可能)。毕业后,建筑业学生的加班率仅次于IT行业。每一天,机械地画一些其他人的计划和想法,甚至画楼梯、门窗等,加班。当你工作十年,你会有自己的项目,如果你想到它。如果你在第二天开始工作,你仍然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改变这张照片。此时,你并不是在为自己做一个项目。你这样做是为了甲方,你需要迎合他们的口味和口味。在很多人眼里,建筑设计太艺术化了。与室内设计、艺术设计和装饰设计不同,建筑设计在各种规格中更为重要,都是由内心所需要的,这是一个受各种艺术束缚的框架。其次,它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初步测试能不能通过。有很多每一个色调的研究生班,类问题,也许几个月,硬在内部,你可以借鉴,很快大家几乎水平,然后回头看三对建筑史,六或七的建筑规范,但也不能勉强通过初步测试。理论?经过五年的辛勤工作(一年加上三年的课程设计+一年的实习和毕业设计),他们如何填补这些月?我们的课程设计,每一个都是至少两个月完成反复推敲,时间差距足以说明一切。所以,你需要完成四年的学前课程建设,如果你2岁,完成专业后,同时勉强来,第三就足够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去建筑系,或者找一位愿意帮助你找出地图的建筑老师。客观的分析尽管大量的冷水被泼了出来。能在这里看到,你真的对这个专业感兴趣,那么我仍然希望你能进入坑在一起。如果你有相关专业的本科专业,如艺术、建筑、室内设计等,有一些基本的建筑或画的,所以很难准备,仍有希望获得在老八校学生。但如果你的专业与建筑或艺术无关,那你最好选择一所要求相对较低的好学校。学校的选择也很重要。

请问要是考建筑学研究生都考什么科目?

传染
睫毛膏
建筑学几乎不学高等数学,所以是不用考数学的科目是外语、政治、专业课,专业课上,报考不同学校考试科目不同的,基本上为设计快题、建筑历史、构造、规范等,有的只考快题和历史,有的不考快题,考构造、规范等建筑理论的东东。 小时建筑设计快题,建筑史,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公共课 英语 政治。看下面具体!首先有信心是好的,可是楼主对建筑学了解吗?很多人从意义上并不是很了解,以为所有和建筑有关的都是建筑学,这里面有很大的不同的哦!考研的建筑学包含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规划与设计 建筑技术科学这都是有关设计的,也就是说要有绘画基础的,并且要求很高的,它不考数学的,建筑学一般都是五年,也就是说人家科班出身的已经画了快五年画了,它也是少有的工科类不考数学的,更大程度上是有关设计的,比如说景观设计,城市规划方向之类的.虽说初试的时候不会考你绘画基础,即使你通过了,复试的时候导师也不会让你通过的,复试会有绘画设计,速写之类的,你能通过半年的学习补过人家四年半的东西吗?这就好比不是医学专业的考医学,即使你很聪明,考了比很多人高,但是导师还是不要你,就因为你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绘画基础,这个不是恶补能补过来的,当然除非你是绘画天才,这另当别论.和建筑有关的还有个土木工程 其中包括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这个还是比较适合你的,因为它向是传统意义的工科.对数学基础要求很高.我是真诚的告诉你的,有些时候不是靠一腔热血的,跨专业别太大了,如果考土木,那我支持你,如果考建筑学,那最好再考虑考虑.我虽然不是建筑学出身的,但是我们学校建筑很强,是27个能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的学校之一哦,所以我说话不是蒙你的.当然除非你是绘画天才,就算我上面话白说了.呵呵,我还是好心的哦!考本校的比考外校的简单多了!

建筑学研究生的生活

天养
其心之出
先回答你的问题:建筑是有旺季、淡季之分的,现在确实是淡季,以后怎样还说不好。至于其他行业也是同样的。我10年进的大学,学校相当于比较水的一本吧。当时最火就是建筑类了,把计算机什么的甩在后头了,结果现在学计软刚毕业一年的同学月入都过万了,学土木的还拿着5、6千的工资,学建筑学稍好,估计也是7、8千吧。其实大部分工科行业里工作环境较好的、入门基础低都差不多饱和了,花几年转行了说不定那行又不火了。人脉?你有多牛你的人脉才有多大作用,工科行业吃技术的,人脉就是入行时方便,将来还是靠自己。电气自动化?哎,这些纯理工专业的专业性你懂的,学校的生活再来两年才能掌握入行资本,没基础就算有外面有好的工作机会你也学不来的。电气考研?高等数学搞你半年,专业课搞你一年,还得有很好的自制力。你说你是三流二本,估计数学合格都很幸苦,考研数学就是逗你玩(我数二被虐的不轻,电气的学硕考数一,数一能把我虐死),对跨专业的学生专业课简直都不带你玩,四年的课业很多的。老八校中的老四校比老八校中的另外四所高一个档次,而老八校又比新八校高一个档次,由于建筑学选择在国内考研的优秀学生少,如果不是这16所学校的话外面的设计院可能会忽略你的研究生学历。建筑学看学历的话主要看本科,研究神学历没本科的重要。跨专业从零开始准备有多大的工作量?我是土木跨的建筑,在本科四年自己去参加商业培训班学习素描、快题,跑到别的专业蹭课。毕业后准备了足足半年考研,半年时间别的事都不理,专心准备考研科目,从准备哪天开始回到高中时代。成功后想想都是泪。建筑学多好玩,要好好珍惜。说点别的:我的学校是水水的一本,但我很喜欢我的学校,大学四年是我人生成长最快最开心的日子,不太理解你为什么厌恶自己的学校。大学生活比较自由,精彩与否靠自己,老实学专业或者找点感兴趣的干干都好。人最怕没目标又空虚了。至于定力不好那没法的,或者说你对建筑没热情吧。你的老师可能水平有限,建筑学不只是那样子的,我读书时从土木的数字堆里爬出来自学建筑时觉得那简直是世外桃源,原来还有这样好玩的工作。建筑学的研究生要是跟老师做商业项目的话是有工资的(大半老师都有做商业项目的,工资是老师发的,与学校的无关,根据情况500-2000rmb每月),做研究项目也是有些许奖金的。

浙大建筑学考研情况?

王栋
文竹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11年的报考人数为131,录取人数为11,最高分379,最低分327,平均分356.6.浙大的历年报录统计和历年分数线可以查询惟学浙大考研网。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为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创建于1927年,是浙江大学建系较早的学院之一。1958年土木工程学系成立了建筑学专业;1987年建筑学专业发展为建筑学系;1981年土木工程学系所属的建筑设计室发展成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990年土木工程学系、建筑学系和建筑设计研究院组建了建筑工程学院;1998年新浙江大学成立后,由原浙江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系、建筑学系与原杭州大学的区域与城市规划系联合组建成新建筑工程学院。

考建筑学研究生要考哪些科目?

执行者
伯夷
东南大学 / 建筑研究所专业名称: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方向年份招生人数导师姓名考试科目招生类别学历层次备注01建筑设计与理论 02城市设计与理论 03景观设计与理论 201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13中外建筑与城市建设史④503建筑设计基础(快题,6小时)普通统招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515建筑设计(快题)中南大学 / 土木建筑学院专业名称:081300 建筑学研究方向年份招生人数导师姓名考试科目招生类别学历层次备注01建筑历史与理论 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3城市规划与设计 04建筑技术科学 201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56城市理论或733建筑理论 ④980城市历史或990建筑历史 普通统招硕士研究生(建筑学按一级学科招生,报考专业填为建筑学)看了上面资料楼主应该比较清楚,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以及研究方向的不同考试科目都不是完全相同的。详细信息楼主可以到 http://souky.eol.cn/index.php网址或者目标院校网站查询。 在开始考考研虑这个问题时,你首先要知道的是考研的整个流程,它要经过哪些阶段,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这些都要心中有数,以便及早安排,计划周详。希望下面资料对你有点用! 根据我的理解,考研大致要经过以下过程。 一、与学校联系,确定具体的学校、专业,获得具体的考试信息 如果确定了要考研,确定了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后,要和学校联系,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确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这种获得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个: 1、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出,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上面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有的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有的还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但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也不列出,即使列出,经常列出的书目大多,或太少)。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信息,而关键的信息,却没有列出。 2、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集。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左右才能确定。 如果系里能公布最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那对于考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如何能找到专业课试题,就看个人的本事了。不过现在有一些考研的网站收集了不少专业课试题,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3、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的一两点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好的学校一般信息比较透明,黑箱操作比较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4、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到研究生咨询,你绝不会后悔。 5、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 6、网站。如果能上网,现在有很多考研的网站,能提供很多信息。 二、先期准备 获得了充分的专业课信息后,找到了完备的复习资料后,该踏实看书复习了。关于如何复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也有一些大家经过摸索共同认可的方法。至于具体如何复习,比如:何时开始复习,公共课如何复习,专业课如何复习,是否要上辅导班等等诸多问题,也许要分成若干文章分别予以论述,才能说得大概清楚。 三、报名 报名时间一般在11月,这几年都是10-14号。在校生报名时由学校统一报名。在职人员报名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的高招办或者报考的学校,可以异地报名,即因为出差等原因在外地报名和参加考试。 报名时填报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可以填两个: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研究生考试的专业课试题是各个招生单位自己命题,你要按报第一志愿的试题来考试。 在职人员报考时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是:1,非常多的在职人员报名时单位不同意报考而不给开介绍信。他们很多在招你工作时就说明必须为单位服务N年,在此期间不得调动或者考研究生。 如果档案所在单位不同意开介绍信,如何解决是一个很让人费脑筋的事情。很多同学找了一个别的有熟人的单位开,有的人甚至到街上找刻公章的偷偷刻一个也报上名。但是这么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因为初试通过后,学校要发函到档案所在单位调档案,这时候如果单位一生气不给,将很难办。而且学校一般都规定,凡是报考时出具介绍信的单位和档案所在单位不一致的话,将取消考生的录取资格。 2,另一个在职人员中很多人遇到的问题是同等学力问题,即大专生和大专生以下的考生如何报考的问题。按照规定,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在入校读研究生时必须有两年工作经历。比如一位大专学生2001年7月毕业,它可以在2003年9月人校读研究生,这样的话,他在2003年1月可以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2002年11月就可以报名。他应该在此前很长时间,甚至一毕业就开始准备复习。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学校对同等学力的考生还有一些另外的规定,比如要求有四级英语证书,或者要发表过相关领域的论文等等。考生在确定报考哪一个学校时,一定要事先看看最新的招生简章,以免白花功夫。 四、初试 初试一般在1、2月份,春节前1、2个星期。考试要持续2天半,进行5门考试,每门考试3个小时,考试地点一般在地市一级教委高招办设立的考点,或者招生的高校,考生在报名时可以选择这两种考点。 五、调剂 大约在寒假过后,春季开学后1、2周,专业课成绩差不多就出来了,可以打电话向系里和研招办询问。再过1、2周,公共课的成绩也出来了。这以后到发复试通知的一段时间是很关键的,如果名次不是特别理想,录取在两可之间,就要多和报考单位(系里)和导师多联系,实在不行看有无可能读自费和委培,或者调剂到别的学校。 六、复试 复试一般在5.1前后,一般是等额面试,少数热门的专业会选择差额复试。对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学校一般还要书面测试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近两年国家还在较好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进行了复试时测试英语口语的试验。但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等额面试,可以说非常轻松,主要是聊一些学习兴趣,读过哪些书,对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本科时老师都怎么教的等等,所问的专业知识也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接到复试通知,只要你不是替考的,在复试时一问三不知,录取一般都没有问题。 七、录取 复试通过后,学校将发函到你的档案所在单位,将你的档案调往学校,审查没有重大问题后(主要是政治性问题),将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将你所有的关系,包括组织、户口、工资关系,转往学校(委培培养除外)。 接到录取通知书,按照上面的报名时间,一般在9月初,你就可以赶往心仪已久的学校了。一般通知书上会要求考生准时按规定的几天报到,不能晚也不能早,但其实你可以早两天报到,也许能获得一些好处,比如可以捡一个好位置的床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