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和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哪个好点?

恋之门
韩非
一般而言,科学院单位是事业单位,比较稳定;设计院一般是企业单位,但收入会高一些,看你的价值取向而定。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怎么样,不清楚这么单位,有哪位大仙知道?

格式
第八日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是直属于江西省水利厅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始建于1964年,因受“文革”等历史原因的影响于1968年被迫终止工作,后经江西省政府批准于南昌恢复重建,并于1989年正式独立开展工作,是目前我国南方唯一的省属水土保持专业科研机构,也是江西省水土保持学会的挂靠单位。具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甲级资质和水土保持监测甲级资质,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生物工程技术、3S技术应用、水土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以及水土保持科技推广、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科技咨询与培训工作,是全省的水土保持科技中心。

江西水利厅的下属单位有哪些,是怎么排序的?

祸福无有
依依不舍
省水政监察总队 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 省水利规划设计院 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省水利水电学校 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省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 省水利质量监督管理中心站 省水文局 景德镇水文局 九江水文局 赣州水文局 吉安水文局 宜春水文局 抚洲水文局 南昌水文局 江西省大坝安全管理中心 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海岸工程怎么样

始有
侗然而来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是水利部交通部国家能源局下属的科研机构,有77年的历史。南科院的河港研究所主要从事河流海岸工程研究,承接国家多项水利交通重点工程。那他这个专业研究生好考不???

今年考研。想去个研究院。水利水电方向、那个研究院好啊,帮忙介绍几个,急急急!!

多能明之
杰西卡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科学院

南昌市周边地区的科研单位有多少啊?

王昭君
梦男孩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邮编:330202 电话号码:8447272 江西省电子科研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福路6号 邮编:330006 电话号码:6265831 江西省分析测试研究所(江西省分析测试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北京东路171号 邮编:330029 电话号码:8332722 江西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北京东路107号 邮编:330029 电话号码:8332795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红壤研究所 邮编:331717 电话号码:5538842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科研办公室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 地址:高桥 邮编:331717 电话号码:5537704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科研试验队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红壤研究所 邮编:331717 电话号码:5538842 江西省化学工业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北京东路98号 邮编:330029 电话号码:8333817 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站南街45号 邮编:330002 电话号码:6227636 江西省寄生虫病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省府南一路014号 邮编:330046 电话号码:6265306 江西省建材科研设计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何坊西路305号 邮编:330001 电话号码:5212850 江西省科学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北京东路彭家桥上坊路18号 邮编:330029 电话号码:8331919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彭家桥上坊路18号 邮编:330029 电话号码:8331919 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北京东路 邮编:330029 电话号码:8331919 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北京东路上坊路18号 邮编:330029 电话号码:8661919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上坊路18号 邮编:330029 电话号码:8331919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上坊路18号 邮编:330029 电话号码:8331919 江西省粮油科学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江大南路125号 邮编:330029 电话号码:8333093 江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郊区麦园 邮编:330032 电话号码:3801663 江西省南昌市科技情报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中山路88号 邮编:330003 电话号码:6227376 江西省农科院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南莲路10号 邮编:330200 电话号码:5712334 江西省农科院旱作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南莲路10号 邮编:330200 电话号码:5712334 江西省农科院蔬菜花卉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南莲路10号 邮编:330200 电话号码:5712334 江西省农科院畜牧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南莲路10号 邮编:330200 电话号码:5715433 江西省农科院园艺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南莲路10号 邮编:330200 电话号码:5714437 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南莲路10号 邮编:330200 电话号码:5712334 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枫林 邮编:330044 电话号码:3805836 江西省轻工业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北京东路98号 邮编:330029 电话号码:8333891 江西省商业科研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省府北一路005号 邮编:330046 电话号码:6227798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富大有堤 邮编:330039 电话号码:8631229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北京东路386号 邮编:330029 电话号码:8333779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北京东路52号 邮编:330029 电话号码:8332794 江西省养蜂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何东路50号 邮编:330201 电话号码:5731366 江西省药品检验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省府南一路12号 邮编:330046 电话号码:6226452 江西省药物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京东路181号 邮编:330029 电话号码:8333254 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八一大道461号 邮编:330006 电话号码:6283634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文教路221号 邮编:330006 电话号码:8512906 南昌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福洲路90号 邮编:330006 电话号码:6283054 南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招贤 邮编:330004 电话号码:3760546 南昌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佛塔 邮编:330001 电话号码:8442843 南昌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214号 邮编:330038 电话号码:3851411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何坊西路168号 邮编:330001 电话号码:5211168 南昌县赣农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研究 地址:南莲路602号 邮编:330200 电话号码:7090353 南昌县农科所良种繁育场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富路 邮编:330208 电话号码: 南昌县水产科学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澄湖东路 邮编:330200 电话号码: 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郊区抚生南路 邮编:330009 电话号码:6522351 亚热带风沙化土地综合开发南昌试验站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虎山 邮编:330208 电话号码:6778502 江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文教路170号 邮编:330006 电话号码:8502046 江西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广场南路36号 邮编:330003 电话号码:6243034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交流合作

虏其人民
天当
实验室力倡“人才为本、学术至上、开放共享、和谐创新”的建设发展理念与“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建立了聘任、考核、管理与激励等制度,实体化运行模式创新初见成效,为应用基础研究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会议(16次)、特邀报告(12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116人次),以及建立国际合作研究机构(4个)等,增强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江西出了哪些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是谁?

没有爱
江西籍院士:石屏 2005-6-21 601 江西籍院士:邱定蕃 2005-6-21 413 江西籍院士:刘友梅 2005-6-21 396 江西籍院士:曾庆元 2005-6-21 437 江西籍院士:朱伯芳 2005-6-21 323 江西籍院士:艾兴 2005-6-21 365 江西籍院士:周镜 2005-6-21 302 江西籍院士:钟掘 2005-6-21 333 江西籍院士:蔡方荫 2005-6-20 339 江西籍院士:程孝刚 2005-6-20 288 江西籍院士:余瑞璜 2005-6-20 385 江西籍院士:郭大力 2005-6-20 335 江西籍院士:陈桢 2005-6-20 242 江西籍院士:黄家驷 2005-6-20 636 江西籍院士:胡仁宇 2005-6-20 310 江西籍院士:陈寅恪 2005-6-20 3328 江西籍院士:饶毓泰 2005-6-20 312 江西籍院士:邓从豪 2005-6-20 312 江西籍院士:李家明 2005-6-20 341 江西籍院士:高镇同 2005-6-20 384 江西籍院士:俞鸿儒 2005-6-20 453 江西籍院士:杨叔子 2005-6-20 330 江西籍院士:吴征镒 2005-6-20 357 江西籍院士:温诗铸 2005-6-20 248 江西籍院士:徐采栋 2005-6-20 193 江西籍院士:刘高联 江西籍院士:吴学周 江西籍院士:陈述彭 江西籍院士:刘天泉江西籍院士:简水生参考资料:http://www.scichi.com/jx/Class/Jx_15_1.asp吴有训(1897-1977)江西高安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 科学学先驱,潘际銮,1927年12月24日生,江西瑞昌人。1948年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教授吴式枢 资深院士 理论物理学家。江西宜黄人。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原籍江西上饶,1935年生于江西吉安。 欧阳自远,男,汉族,1935年10月生,江西上饶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矿床专业毕业,研究生文化,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 (1916— ),1916年出生在江西九江,祖籍安徽歙县,寄籍江苏仪征,从小在扬州长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从事植物科学研究已逾60年,专长植物分类地理学和药用植物学。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本科,1940-1942年入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北大生物系主任张景钺教授。张景钺教授是我国植物形态学和植物系统学的开拓者。吴征镒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79年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1979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后曾任云南省科委副主任,云南省科协主席。现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兼研究员,《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主编。他自1980年后任美国植物学会终身外籍会员,瑞典植物地理学会名誉会员,前苏联植物学会通迅会员。1997年当选世界自然保护协会ISCN理事。2008年1月8日,吴征镒院士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征镒院士自1936年起从事植物学诸多领域的研究,先后去过除非洲之外的四大洲观察植物。多次组织领导了全国、特别是云南植物资源的调查,并指出植物的有胩物质的形成与植物种原分布区及形成历史有一定相关性,对以上各学科的造诣日深,提出了指导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迄今为止,己发表140多篇各类论文,并主编或编写了数10部学术专著。他在植物分类研究中,发现并发表了1300个以上新分类群(植物亚科、族、组等新等级不下10个,新属10个),在国际植物分类学研究领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吴征镒院士70多年来专心从事以中国植物为中心的东亚植被和区系研究,潜心研究生物多样性,编著了大量宝贵文献,为人类认识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鉴于他对中国和世界植物学和其它有关研究领域作出的伟大贡献,于1999年荣获号称世界园艺诺贝尔奖的日本花卉绿地博鉴会纪仿协会“考斯莫斯国际奖”(Internationnal COSMOS Prize 1999),成为世界第7位,亚洲第2位获得该奖的学者。 吴征镒院士的兄长分别是著名医学家吴征鉴院士和著名物理化学家吴征铠院熊大闰 现有院士 天文学家。原籍江西南昌,生于江西吉安。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天体剧烈活动的多波段观测和研究”首席科学家。在恒星对流理论以及与之有关的恒星结构、演化和脉动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中,摒弃了传统的混合长的对流理论,发展了一种独立的非定常恒星对流的统计理论和一种非局部对流的统计理论,并成功地将它们用于变星脉动和大质量恒星演化的理论计算,解释了变星脉动不稳定区红端边界,克服了传统理论在大质量恒星演化计算中著名的所谓半对流区的理论困难。较之传统理论,新理论得到与观测更为相符的结果。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下面是几个工程院院士钟掘 女。冶金机械专家。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原籍河北省献县。1960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中南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冶金机械的教学与科研。在轧机、水压机等金属加工机械的科学与工程研究中,进行系统动力学、系统磨件与仿真、系统辨识与故障诊断失效分析,塑性加工摩擦与润滑、冶金举机械优化与设计等工作。其中较重要的是轧机驱动理论、高速轧机振动理论、冶金机械强度设计、现代高效冶金机械的技术集成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多项材料加工生产的重大设备建设工程应用中取得实效。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变相驱动理论与技术开发”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双机架铝热轧新技术开发”获1995年国家看见进步奖二等奖,高性能特薄优质铝板“获1996年国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4本。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学院院士。 袁隆平 作物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最先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并提出:“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现象”、“要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育性”。攻克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选育难关,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率先育成第一个实用的水稻制种与高产的关键技术,从而使杂交水稻得以在大面积生产中应用。成功杂交早稻“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的技术难关,实现早、晚双季杂交稻的配套,促成我国杂交稻的第二次大发展,开成一个多类型、多熟期、早、中、晚组合全面配套的新格局。近年来,在以他为主的指导下,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基本成功并投入生产应用。目前,超级杂交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8项国际奖。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艾 兴 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专家。江西省东乡县人。194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山东工业大学机械系教授,中国高校切削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分会理事长。我国切削加工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首创陶瓷刀具研究和设计的理论新体系,先后开发6种陶瓷刀具,其中3种属国际首创。创建了超声与断续磨----间隙冲放电复合加工理论和技术,开发了专用直流电源和砂轮,研制了专用数控机床。首创复杂表面分解重构理论,开发了相应软件系统。研究成果被广泛推广应用,创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国家发明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和部级优秀教材奖各1项,国家级和部级优秀教材奖各1项,专利4项。发表论文300多篇,著书7本。培养硕士生40多名,博士生30多名。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伯芳 水工结构专家。江西余江县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在我国开辟了混凝土温度应力、混凝土徐变、拱坝优化等新的研究领域。阐明了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基本规律,取得了混凝土浇筑块、基础梁、船坞、重力坝、拱坝等等一系列温度应力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30个工程,包括世界最高的小湾拱坝和第三高的拉西瓦拱坝,节约投资超过1.5亿元。提出两个徐变定理,解决了非均质结构的徐变影响问题。提出并女市长他凹厂区异步长算法,解决了分层施工对坝体应力影响这一高难问题。提出的混凝土弹性模量、徐变度、应力松弛系数等计算公式,均列入我国新编水工混凝土结构规范。“水工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拱坝优化方法、程序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庆元 桥梁工程专家。江西省泰和县人。195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长沙铁道学院教授。创立了一套崭新的列车--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以车辆构架实测蛇行波为激振源的车桥横向振动确定性分析理论、车桥时变系统振动的能量随机分析理论及构架人工蛇行波、铁路桥梁横向刚度限值分析理论、桁段有限元法、曲线轨道折线梁桥--列车时变系统振动分析理论等。解决了九江长江大桥、高速桥梁等多座桥梁的横向刚度分析问题及桥梁加固计算问题。提出桥梁局部与整体相关屈曲极限承载国分析理论,解决了多座桥梁极限承载力的分析问题。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2本。指导博士生22名。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友梅 电力机四专家。江西省上饶市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株洲电力机车厂高速开发部高级工程师、主任。我国电力机车发展的奠基者之一。作为总体设计师,主持并实现了我国第一代电力机车的三次重大技术改进。主持了第二代、第三代电力机车的研制开发,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了韶山8型电力机车的研制,创造了240km/h的“中国铁路第一速”,使我国铁路运输进入国际高速领域。主持第四代电力机车的研制,实现了我国铁路机车交流传动技术“零”的突破,获1997年铁道部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先后获“詹天佑科技成就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定蕃 有色金属冶金专家。出生于香港,原籍江西省广昌县。1962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副院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重有色金属冶金研究与开发工作。发明矿浆电解新工艺,实现了金属一步撮代替原有的复杂工序,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矿浆电解厂,金属回收率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出“两段逆流选择性浸出”分离铜镍的方法,为我国独创,用于处理新疆大型铜镍矿的金属化高冰镍,经济效益显著;研究成功了萃取分离重金属镍、钻技术,并首次实现工业化。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矿浆电解新技术”获1998年国家发明奖二等奖,“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湿法精炼新工艺”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表论文40余彷篇,出版专著2本。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书钧 肿瘤医学专家。出生于江西省玉山县,原籍浙江省临安县。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65年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医院)副所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973”、“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基础性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北京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等。先后主持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有关肿瘤攻关项目,建立了具有先进水平的致癌物和抗癌物快速生物检测系统和上皮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天然抗致癌物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天然几茶素的应用获得两项国际专利,经美国FDA批准已进入临床二期试验。先后获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重大成果奖(1991年),卫生部成果奖(1984年,1990年,1996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留学回国人员(1991年),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4年)。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理知识问题

明日
王曰
三峡的首要任务是防洪。效应: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水路),养殖,旅游,调节气候等影响:-好的-可以调节周围的气候,冬暖夏凉。破坏一些寄生虫的产卵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坏的--淹没稻田,民居和文物等,影响一些回游鱼类的产卵环境,三峡工程 的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污染首要任务:防洪啊!98年教训!效应:1.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2.万吨轮船能够直达重庆,运输效应明显。 3.为长江中下游的城市拦洪蓄水,抗旱储水。 4.改善长江沿岸特别是三峡峡谷里的群众生活条件。 5.旅游景点明显多了也方便旅客进出影响:1.许多文物不得不搬迁 2.许多移民不得不搬迁 3.还会影响三峡地质 4.还好是积极的影响比消极的影响多。不详细,其他的就不太知道咯...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