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的学院简介

恒转
仁义之端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copy院隶属湖南科技大学,是湖南科技大学最具影响力的学院之一。现设有三个系:法律系、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政治系、哲学系,设有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哲学三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800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经被确定为湖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学院拥有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校研究生100余人。另外,挂靠教育学院招收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和教育硕士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院有三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南省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有两个校级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宪政与权利保障研究所。全国毛泽东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秘书处设在法学院。

求:袁农平的个人资料及其研究的简要介绍

譬称
其始无首
  袁隆平,3231393664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父亲袁兴烈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是一位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母亲华静是扬州人,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袁隆平于1949年8月考入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1964年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水稻杂交研究。  1973年与他人合作实现了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4年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  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斤。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袁隆平以他在杂交水稻科研事业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以下荣誉:  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5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奖章。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朗克 基金 会“朗克基金奖”。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97年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年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袁隆平是国家高科技“八六三”计划生物技术的学科带头人,撰有《杂交水稻制种和高产的关键技术》、《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等论文,主编《杂交水稻》一书。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他有两大愿望:一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二是把超级杂交水稻搞成功,以造福全人类。参考资料:引用自袁隆平传、上海奉贤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科学教育

湖南科技学院怎么样??

鬼附身
宾于乡里
本人是湖南科技学院今年的毕业生。怎么说呢,湖南科技学院并不是很好,前身是零陵学院即零陵师专,因3238663631为永州这个地方不怎样发达,在加上湖南科技学院所在位置并不是在冷水滩(湖南科技学院在芝山区,市政府早些年由之山区转移到了冷水滩区,本来永州经济就不行,而现在永州主要是发展冷水滩)所以你初次去湖南科技学院可能会后悔去那个地方。我当时去那里心都凉了半截 哈哈。不过在那里呆了四年,也去过其他湖南其他大学看过,特别是长沙大学城,相比之下,我觉得湖南科技学院在环境上面要远远胜过长沙那些重点大学,哈哈,当然重点还是重点,学习资源和师资上不用说的了。如果你要专心学习的话,学校的环境很好,安静舒服灰尘少。住宿我也觉得很好,都是4人间的公寓。大一的时候可能过去要住6到8个人的老宿舍,大二绝对会搬,这是这个学校的规矩。还好我是05级入学的,当时我们住的是4人的公寓,从我们下一届开始大一都要住老宿舍一年。好了下面说下分数线吧,不知道你是不是湖南人。其实不管你是哪个省的到湖南科技学院读书的话,分数比二本线多那么几分绝对能上了。如果是永州的话,可以少个几分。食堂伙食马马虎虎,也还吃得下,反正是有钱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想去哪吃就去哪吃。学校门口有家叫贵苑的饭店,是学校附近最好的饭店。学校标志性建筑新图书馆加体育馆加科教大楼。学校最汗颜的地方是足球场(寸草不生)和篮球场(能打球不过无法形容)。至于专业,我们学校没什么王牌专业,唯一好点的算外语系吧。不过外语不好找工作,推荐你学个好就业的,经管系还有土建系。反正读大学我是看穿了,还没去上的时候,是意气奋发,心里给自己打气要怎么努力怎么努力。去了大学最重要的是要管得住自己,做到这点很重要也很难。大学的生活完全不是高中能想到的。其实只要你管的住自己,把精力花学习上你会是一个很成功的大学生。这是我老爸教我的,当时不屑一顾,现在想来绝对是真理。这个虽然是粘贴的,不过是我自己写的。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外国语学院怎么样?

周苛
而谁与居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挺不错的。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点也不错。但是目前湖南科技大学暂时没有研究生院好像二外只能修日语……湖科大有研究生院啊……

是国防大学好还是国防科技大学好?

秘鲁版
私名
军校考研:肯定是读国防科技大学好。你只是个武警少校,读国防大学、毕业后还是要下去的、发展前景渺茫。除非你是被上层内定要提拔的,否则还不如到国防科技大学。既然读书非常优秀不如学点实际的自己需要的专业方面的真本事,以后在哪里都好办。(国防大学相当于是军队里的党校,是被上层内定要提拔的军官学习进修的地方,忠于党和领袖的理论课 是其主要课程)。 另:被上层内定要提拔的 现已在国防大学进修的军官,专业方面(包括指挥和科研)也都是在《国防科技大学》学习的。当然你如果是被上层内定要提拔的 那又另当别论了。中国排名第一军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简介:《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总书记为科大提写校训:“后德博学 强军兴国”)。肩负着为国防现代化培养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从事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学校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军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1970年“哈军工”主体南迁长沙,1978年由“哈军工”改建为“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4月,将(解放军长沙炮兵学院)(解放军长沙工程兵学院)和(解放军长沙政治学院)一并入(四位一体),组建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学校是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博士研究生院的国家重点军事院校,是“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重点院校,是中国“985工程”唯一的重点军事院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并获中央专项经费支持的中国重点军事高校。是人民解放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是军队高级指挥军官的培训基地,是国防关键技术和先进武器装备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誉为:“ 军中清华”、中国的“西点军校。(来源:星辰在线)这样一组光荣而骄傲的数据写在解放军国防科大的校史上:为国家和军队输送了13万多名科技与指挥人才;诞生了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环形激光器、核心路由器、磁悬浮列车、机器人等为代表的近4000项高水平科研成果,其中1800多项成果获国家、军队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毕业学员中有14人当选“两院”院士,100多人担任高校和大型研究院所的负责人,近300人走上省、部、军级以上领导岗位。

湖南科技学院好吗

万章
多于之赢
湖南科技学院相关评价:1、教学质量方面:湖南科技学院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3433643762因此学院主打专业师范类专业,如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音乐学等等。2、学校环境方面:学校坐落于素有“锦绣潇湘”之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竹城”——永州,校园环境优美,住宿条件与基础建设都还不错,唯一不足之处是地处郊区,比较偏僻。3、在社会影响方面:学院1971年创办专科教育,2002年由原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总体来说学校的名气还不是很大,但经过十几年努力,还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扩展资料:截至2019年10月,学校建有16个教学学院,48个普通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5149人,成人教育在校学生3000余人。现有教职员工12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900余人。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80余人次。我校优秀校友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晓平为荣誉校长。学校占地面积约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1.5亿元,纸本图书110万册,固定资产总值约8.39亿元。参考资料:湖南科技学院-学校简介

湖南科技大学考研

张苍
专科生不能直接报考研究生考试的,必须取得本科同等学历的,你可以通过专升本、成人教育、函授等形式取得本科学历。之后,再研究考研的问题。

湖南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简介

水川
大喷发
生物工程 本专业培抄养掌握现代生物工程及产业化科学原理,具有扎实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化学工程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生物工程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工艺流程,设备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生化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工艺学,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等。毕业生可在制药,生物化工,卫生检疫,环保,食品,农业等生物工程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的生产,研制与开发,工艺流程与设备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同时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人才。

湖南科技学院的历史与现状

茅虿王
戒断期
  湖南科技学院前身为零陵师专,建于1971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3264626639管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学科专业齐全,现在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0616人,其中本科生10185人、专科生431人;成人教育学生2910人,其中函授生2592人、脱产生318人。  湖南科技学院(简称湖南科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南永州地区的最高学府。 学校坐落在素有“锦绣潇湘”之称,文化底蕴深厚,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女书文化、稻作文化、理学发源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竹城”--永州。学校位于永州市区,毗邻两广,境内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永蓝高速公路、永连公路、207国道和322国道交汇于此,永州零陵机场航线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湖南科技学院  学校坚持“人才兴校”发展战略,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重点,实施潇湘学者工程,大力加强高层次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教学团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现有专任教师71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5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3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8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67%。有省青年骨干教师40余人,新世纪121人才、省级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0余人。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有40余人到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访学进修,有20余位外籍学者、近100名国内著名专家来校任教或讲学。  编辑本段学科专业  近几年来,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学校积极调整学科专业配置,重组学科专业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理、工为龙头,校园风景(11张)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建有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等2个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理论物理、计算数学、文艺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7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2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化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专业,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编辑本段招生就业  学校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为国家和学校选拔 第一教学楼  优秀人才。招生工作接受考生及家长、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招生政策、生源计划和录取结果均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布。同时,学校对高分考生、优秀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采取了一系列奖励和资助措施。凡高考成绩上各生源省省定重点本科线的考生被我校第一批录取到校的(艺术类专业除外),可任选专业,评优评奖优先考虑。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南省特困优秀大学生奖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科技创新奖、学术科研奖、学科竞赛奖、社会实践奖等单项奖励,最高奖励金额达1万元/人;另设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品学奖等综合奖项。学校还设立了奖、助、贷、补、减、免等多层次奖励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实施全过程就业指导,将就业教育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始终,为各系配备了专职就业辅导员,将就业指导课纳入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讲座,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校园活动剪影(20张)大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就业基地,与数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制定了《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办法》,采取多项措施,从政策上、经济上支持和资助困难毕业生就业。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  编辑本段学生管理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努力构建服务型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系,全面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创新节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各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奖励近200项。学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并在教育部2008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优秀奖。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  编辑本段科技产业  学校积极推进应用科学、教育科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教职工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有较大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立项课题350余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转载1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200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与此同时,学校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学研产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油茶开发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资助,红薯乙醇燃料生产研发和油茶高产应用集成示范项目获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立项,生物质能源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编辑本段办学规模  爱莲湖  学校现占地面积1300百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1.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固定资产4.5亿元。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2000人,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2002年以来,学校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等省级以上教改课题共157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已跻身全国高校70强。教师出版著作46部,编写教材39部;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11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6篇;科技开发项目10余项;《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为中国人文社科百强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湖南科技学院专业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物工程 化学 生物技术 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育技术学(教育软件开发与应用)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英语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媒体传播) 音乐学 美术学(油画) 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技术) 通信工程(通信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 工程管理 法学 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 汉语言文学(涉外高级文秘) 日语 广告学(广告策划) 美术学(国画) 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市场营销 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教育(师范) 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 广播电视 新闻学(媒体策划与创意) 广告学(广告设计与制作) 美术学(水彩)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通信工程(通信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应用) 旅游管理 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质量,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领导先后在全国本科院校教学工作会议、全国理工类本科院校就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青年普通话演讲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校正按照既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湖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4年春省立七师校址从道县搬至永州市 邵逸夫楼  零陵区杨梓塘社区,1971年创办零陵地区师资培训班,1976年成立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1981年定名为零陵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现已成为一所集理、工、文、法、经济、管理、教育于一体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一、初创阶段( 1971年5月—1981年7月) [一]零陵地区师资培训班( 1971年5月—1976年11月) 1970年12月,零陵地区革命委员会委派工作组进驻原零陵师范学校,负责零陵地区师训班的筹备工作。1971年5月,筹备工作就绪,首届学生进校学习。师训班办在原零陵师范学校内,以原零陵师范学校的校舍为校舍,教师也以原零陵师范的教师为基础,规模很小。常兰勇、王新山、郭明正先后任主要领导。1971年5月至1976年7月,师训班共招收三届学员1110人;短期培训中学教师385人,设有政教、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6个专业。 [二]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 1976年11月—1981年7月) 1976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建立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属县团级建制,实行省地双重领导,以地委领导为主,零陵地委委托零陵地区教育局党委管理。零陵分院成立之初,与零陵师范学校共一套领导班子,党委书记为李九思,院长为刘坚一。学生实行“社来社去”。 1977年下学期,零陵分院招收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届新生110名,学制3年。1979年5月,经零陵地委批准,零陵分院与零陵师范学校正式分家,零陵师范学校新建校址,原校址交给了零陵分院。 文化广场  二、零陵师范专科学校阶段 [一]零陵师专的创立(1981年7月-1984年12月) 1981年7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零陵师范专科学校。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81]55号文件规定,零陵师范专科学校由省地双重领导,以省为主。学校以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为基础建设,所需经费及基建项目投资均由省教育厅安排。 零陵师专成立后,张祖采任党委书记,刘坚一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赵国璋为副书记,李邦清、周祖盛、陈雁谷为副校长。 1984年1月,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张祖采,刘坚一仍分任党委书记、校长,唐朝阔、胡显词、周祖盛为副校长。 1981年学校开设了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5个专业,82年增开了历史专业,学制均为三年。1983年下期,增设了干部专修科,学制两年。招生规模81年为357人,84年为420人。专任教师1981年为110人,其中讲师为25人;1984年为158人,其中有讲师42人。 零陵师专成立时,占地面积为 75亩,建筑总面积为14337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总面积为4700平方米。到1984年下期,学校占地面积为200亩,建筑总面积为32796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总面积围8367平方米。 体育馆  [二]零陵师范专科学校的改革(1985年1月-2000年3月) 1985年2月,陈宏能任党委书记,罗尔康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杜方智任党委副书记,唐朝阔、黄裕民、胡显词任副校长。1987年1月胡显词改任纪委书记。1987年1月,湖南省委批准零陵师专由正处级建制升格为副厅级建制,1989年8月升格后的领导班子组成,周嗣海任党委书记,罗尔康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杜方智、徐达福任党委副书记,唐朝阔、黄裕民、周云峰任副校长,胡显词任纪委书记。1991年12月唐朝阔任党委副书记,1992年1月唐朝阔任校长。1993年7月,学校更名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4月管天球、佘国华任副校长,陈雄一任纪委书记,蒋璟萍任工会主席。1999年5月,蒋 璟 萍任党委副书记。 专任教师 1985年为146人,其中讲师43人;1990年为170人,其中副教授为34人,讲师为63人;1995年为208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47人,讲师90人;2000年为29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114人。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学生1985年为1340人,1990年为1470人,1995年位2252人,2000年为6128人。 这一阶段学校连续推行了四轮大的教育改革。 1985年-1989年实施的以强化职业技能为主的“三项”改革,荣获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国家级特等奖,省级特等奖;1990-1993年实施的以改革农村中学教师培养模式为中心的“综合改革”,获得了1993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1993年-1997年实施的以培养两种素质毕业生为目的的“对接研究”,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1997-2000年实施的 “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一项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二项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由于这四轮改革的成绩和影响,学校在90年代被誉为“全国师范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综合教学楼  [三]零陵师专向本科学校迈进( 2000年4月—2002年4月) 2000年4月,欧阳峣任党委书记,佘国华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管天球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蒋璟萍任党委副书记,唐艳明、欧小松任副校长,陈雄一任纪委书记。 围绕“专升本”,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2000年出台了1号文件,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当年引进高级人才10名,选送青年教师读博士、硕士9人,正高职称增加到13人,副高职称增加到101人,博士增加到9人,硕士增加到49人。2001年,学校有10名教师被评转和评定为正高职称,15名教师评定为副高职称。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颁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意见》、《大学生创业教育责任制》,编辑出版了《我的创业之路》一书。 2001年5月,举办了创业文化艺术节。教改课题《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由国家教育部立项,资助了10万元的科研经费。 三、 从零陵学院到湖南科技学院( 2002年5月至今)2002年1月,零陵师专申办零陵学院获得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们的全票通过;2002年3月,国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同意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零陵学院的通知》。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零陵学院、邵阳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怀化学院的通知》,规定零陵学院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的体制。2004年7月,教育部同意零陵学院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2002年10月零陵学院第一届班子成立。陈建民为学院党委书记,管天球为党委副书记、院长,谷明光为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唐艳明、欧小松、邓楠为副院长。 升本以后,学校办规模不断扩大, 2004年9月,学校在校学生数11930人,其中普教本专科生8054人,成教本专科生3876人。在职教职员工766人,其中,专任教师498人,教授29人、副教授123人、博士、硕士共107人、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人、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9人。学校占地面积807334平方米,固定资产10687万元,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4100多万元。 2003年,开设了生物工程、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技术学、法学、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英语、音乐学、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6个本科专业。2001年,化学辅修生物专业被确定为省重点专业。2003年,《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被定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003年,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社在全国10多家国家级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教育研究论文进行首次统计排名,我校位居第90位,进入全国高校100强。2003年有两项教改课题分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 新图书馆  2003年学校新建和重新认定了舜文化研究所、柳宗元研究所、女书与瑶文化研究所、油茶研究所、中国(永州)南方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素质教育研究所、有机催化合成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等8个研究机构。2003年,全校立项课题达127项,参与科研的人员达370多人,占了教师总数的80%。学校有3项应用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国家专利2项,学研产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经验受到省教育厅和教育部肯定。 80年代,学校为西部地区培养了许多教师,新疆班的学生在零陵师专成长很快,回到新疆后成为了当地的骨干教师!  编辑本段所授荣誉  学校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 湖南科技学院  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加强建设,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被列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 1.五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4.全国五四红旗创建单位 5.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6.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7.湖南省文明单位 湖南省文明高校 8.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9.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10.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11.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为人民服务 (一九四3264626639四年九月八日) 毛泽东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⑴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⑵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⑶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