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外会计信息化现状

刘昼
虽问道者
纵观世界上处于竞争优势的大公司,都把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并且在促进运行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流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和经济价值。国外大型公司以资金的充足投入为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可从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投资额占销售额的比重体现出来。雪佛龙德士古(Chevron Texaco)公司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每年投资额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壳牌公司每年信息技术投入约30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1.3%。埃克森美孚公司每年信息技术投入约20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1%。英国石油(BP)公司仅勘探开发板块的信息化投入,每年就有25亿美元。在保证投入的基础上,国外大型公司在信息化建设的实时控制和集成化、信息系统的选用、信息化建设组织保障、信息化人才建设以及对外合作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方面的综合实施保证了会计信息化建设效果的充分发挥。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及现状

三极
前识
注册会计师数量不断增长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行业,在经贸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近年来,随着会计制度的日益完善,社会对于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与严格的职业诉求,会计这个行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注册会计师数量不断增长。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注协有执业会员(注册会计师)106798人,非执业会员143812人(其中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非执业会员601人),个人会员超过25万人,达到250610人。2019年第一季度,中注协净增个人会员5502人。其中,新入会登记的非执业会员4811人,注册会计师转为非执业会员458人,取消登记(转为执业会员)389人,取消资格10人。非执业会员总计比2018年第四季度末净增加4870人。全国注册会计师新批1325人,撤销、注销693人。注册会计师(执业会员)比2018年第四季度末净增加632人。截至2019年3月31日,中注协非执业会员有148682人,注册会计师(执业会员)107430人。会计师事务所数量逐年攀升会计事务所数量逐年攀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9005家,其中总所7875家,分所1130家。事务所数量比2017度增加400家。普华永道收入第一 瑞华注册会计师最多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数据,2018年度业务收入前十的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是普华永道、德勤、安永、立信、毕马威、瑞华、天健、致同、大华、天职国际。其中普华永道收入片排名第一,达到51.72亿元。在注册会计师数量方面,瑞华注册会计师数量最多,达到2266人。其余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立信、天健、信永中和、大华、致同、安永、中审众环、普华永道、天职国际。——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模式与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会计信息的现状有哪些

嗅之
大东方
会计信息真实性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外几种有代表性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综述(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研究成果IASC提出了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真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完整性、可比性、效益和成本等质量特征。而把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作为四个主要质量特征,把及时性、效益和成本、公允表述等作为限制因素。(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研究成果FASB认为,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应具备的首要质量特征,相关性由预测值、反馈值和及时性构成,可靠性由可核性、中立性和反应真实性构成。次要和交互作用的质量特征是可比性和一致性。提供会计信息还受到普遍性约束条件——“效益>成本”以及承认质量的起端——“重要性”的约束。(三)英国会计实务准则公报(SSAPS)的研究成果SSAPS将会计信息质量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首要特征是重要性;二是主要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实质性、完整性、客观性和稳健性从属于可靠性;三是次要特征主要是指可比性(含一贯性)、可理解性、成本效益原则等。(四)我国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官方文件并未规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定义。只在2007年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第十二条到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即真实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等八项特征。理论界也未形成适应性强、公认度高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

金锁匙
则劝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聚考拉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财务系统的成熟,财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利器。为此,国家相关部门为加强国家竞争力,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出台了相应文件,要求企业加强财务信息化工作。  然而,现有文献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历程的回顾较少,对财务信息化现状存在不同的认识。在实践中,企业财务信息化实施走了不少弯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不佳。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总结,并对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有所借鉴。  一、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沿革回顾  笔者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沿革进行回顾,从企业财务管理对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将企业财务信息化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会计电算化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跨越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和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企业实现了会计记账、查询、制作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管理,帮助财务人员逐步摆脱了手工记账的模式、减少了重复的、繁琐的、流程化的日常会计操作,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  会计电算化系统大大简化了会计人员的日常操作,但系统的信息源仍未摆脱手工录入或部分的数据导入,会计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范围存在局限性、缺乏时效性,特别是与生产经营环节(或其信息系统)脱节,缺乏对企业业务流程的监控,信息化对管理提升的帮助仍然局限于财务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希望答案是提炼之后的。

你爱他
本无
  会计信息真实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中外几种有代表性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综述  (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研究成果  IASC提出了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真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完整性、可比性、效益和成本等质量特征。而把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作为四个主要质量特征,把及时性、效益和成本、公允表述等作为限制因素。  (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研究成果  FASB认为,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应具备的首要质量特征,相关性由预测值、反馈值和及时性构成,可靠性由可核性、中立性和反应真实性构成。次要和交互作用的质量特征是可比性和一致性。提供会计信息还受到普遍性约束条件——“效益>成本”以及承认质量的起端——“重要性”的约束。  (三)英国会计实务准则公报(SSAPS)的研究成果  SSAPS将会计信息质量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首要特征是重要性;二是主要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实质性、完整性、客观性和稳健性从属于可靠性;三是次要特征主要是指可比性(含一贯性)、可理解性、成本效益原则等。  (四)我国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官方文件并未规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定义。只在2007年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第十二条到第十九条规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即真实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等八项特征。理论界也未形成适应性强、公认度高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二、关于中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视角的比较  (一)会计环境上比较  “会计理论是意识的一种表现形态,所以会计环境是认识的基础,是会计理论的基础,会计环境决定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变化(于玉林、田昆儒著:《会计基础理论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可见,会计环境影响或制约会计理论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比较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决策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IASC和FASB把有用性置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位置。笔者认为在我国这种生产要素不发达的会计环境下,应注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会计目标上比较  在西方国家,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占上风,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都重视相关性和决策价值。而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基于我国的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定位不能单纯地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二者选择其一,要制定适应我国会计环境的会计目标。但遗憾的是对会计目标的准确定位并没有达成一致。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也因此而模糊,对其只是一个简单地归类,甚至有些学者不顾我国会计环境和会计目标等诸多方面而对国外的研究成果盲目借鉴。  (三)逻辑形式上比较  国外将诸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构建成一个多层次的框架体系,而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由一系列平行条款组成。他们相互之间缺乏主次关系,未能体现出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我国学术界虽做过一些划分,但大都将各主要的质量特征堆列在一起,找不到一个总领性的逻辑原则,同时未真正明确会计目标在整个体系中的逻辑导向作用。比如对于可靠性和相关性这两个信息质量特征没有提出具体衡量标准,也没有体现出二者之间的逻辑层次。

求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开题报告中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急)

意也
鬼故事
  《试论会计信息失真》开 题 报 告一、文献综述  现就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及相关文献做一综述,并对这些文献做出简要的评价。  1.李爽先生等主持关于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  在李爽先生等主持编写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中,运用规范性方法,使用演绎的方法构建会计报表粉饰的基本理论,分析会计报表粉饰的防范和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  ⑴李爽先生等分析了我国会计报表粉饰的动因,主要包括:  国有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包括7个方面:  ①奖金动机。  ②确保职位动机。  ③借款动机。  ④纳税动机。  ⑤推卸责任动机。  ⑥隐瞒违法动机。  ⑦政治动机。  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包括4个方面:  ①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  ②配股动机。  ③避免处罚动机。  ④炒作股票动机。  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包括2个方面:  ①纳税动机。  ②利润分配动机。  李爽先生等在分析了粉饰会计报表的动因的基础上,从十二个方面分析了历史会计报表粉饰方法及未来会计报表粉饰方法的三个方面,运用搏弈理论对会计报表粉饰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防范会计报表粉饰的方法,具体阐述了会计报表粉饰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⑵会计报表粉饰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主体:  ①会计报表粉饰的经济后果与法律责任问题的出现。  ②会计报表粉饰中的法律责任主体。  法律责任的认定及其认定机构  ①企业管理当局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认定机构。  ②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认定机构。  ③其他法律主体法律责任的认定及认定机构。  法律责任的种类:  ①现行的规定。  ②关于行政责任。  ③关于刑事责任。  ④关于民事责任。  ⑤法律责任的分担。  ⑥法律责任的确定性与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  李爽先生等在大量研究之后针对杜绝粉饰会计报表,提供真实的会计资料,提出了相关政策的极具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启发的意义。  綦好东先生关于会计舞弊的研究  綦好东先生在《会计舞弊的经济学解释》中从合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会计舞弊的产生机制,利益分享和成本分摊机制进行研究,认为会计舞弊实际上是相关自然人趋利行为的一种结果。应追究行为当事人的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从依法治理、有效监管、预防、发现、追究(惩处)机制入手,规范公司管理当局、中介机构、大股东、政府行为;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与咨询业务连体,实行审计轮聘制。以期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舞弊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3.薛祖云博士关于会计信息管制的研究  薛祖云博士在《会计信息市场与市场管制——关于会计信息管制的经济学思考》中,应用经济学的理论,从市场的观点阐述会计信息的管制问题,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薛祖云博士提出纠正市场失灵的办法就是会计信息市场的管制,应以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率的结合为目标。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我国向国际惯例靠拢的会计改革具有推动和借鉴意义。  4.蒋燕辉先生关于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的研究  蒋燕辉先生在《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中,从内部监督系统和内部控制两方面,对会计舞弊和腐败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认为强化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是一项战略性的规划。建立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机制,是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及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  5.徐融、寸晓宏关于会计信息故意性违法失真防范的研究  徐融、寸晓宏在《会计信息故意性违法失真的防范》的文章中,从加强道德规范、加强法律约束、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检查、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和会计违法成本、营造会计人员“独立”的格局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对故意性违法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杜绝弄虚作假和粉饰舞弊的有效方法。  6.葛志兴先生关于会计信息供求质量特征及矛盾的研究  葛志兴先生在《会计信息供求质量特征及其矛盾的协调思路》文章中,对会计信息需求质量和会计信息供给质量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会计信息的供给与会计信息的需求在质量上是存在矛盾的。认为解决矛盾的基本协调思路是:改革会计系统内部结构、优化会计系统外部环境、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7.小结  以上是有关学者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总结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分析揭示企业及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阐述根治的措施和方法。具有极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选题的目的意义  我选的论文题目是《试论会计信息失真》。我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连续不断发生的由于会计舞弊而导致的财务丑闻,其直接结果是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使会计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会计信息的失真已成为危害严重的社会问题,并进而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由会计诚信缺失,普遍的会计舞弊带来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面对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朱镕基总理于2001年4月16日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题写了“不做假帐”的四字校训。同年10月29日又在考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工作时,强调指出:“‘不做假帐’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表明了国家对此问题的重视和坚决杜绝治理的决心。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有关呼唤诚信,规范会计行为,不做假帐,加快提高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探询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等的呼声越来越高,而GDP每年以8%的增长率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尤其需要规范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来反映企业经营发展的真实情况。为什么一方面会计规范建设日臻规范,另一方面违规事件又屡禁不止呢?它的根本原因、表现手段有那些?有何危害?现行制度有何缺陷?解决的办法和治理措施有那些?有关人员各自应承担责任的明晰而具体的制度解释和设定等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彻底治理和解决,对诚信的回归,对经济的持续增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国加入WTO 之后,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种外在推动力,中国经济由此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大门。经济的全球化带给财会人员一个崭新的课题就是财务会计的国际化,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必须全方位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尽快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财务会计信息诚信披露制度;找寻缺失已久的诚信,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很好的发挥会计职能,有助于市场的有序运行,使会计工作上一个新水平,使会计真正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作用。  三、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共分为四部分,现就各部分所包涵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1.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分析。  2.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分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从国有企业的产权机制、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准则的执行、外部审计监督、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分析  就会计信息失真影响市场经济的会计诚信和影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来分析其造成的危害。  4.会计信息失真的结论和治理建议  ⑴结论:经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决不仅仅是会计人员本身的问题造成的,也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不单纯是一个学术理论问题,抑惑是一个经济问题,它更是一个需要从源头上去治理腐败的政治问题。  ⑵治理建议  ①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②健全民事赔偿制度,加大违法处罚的力度  ③改革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  ④加强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  ⑤加强营造会计人员“独立”的格局,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⑥加强中介组织管理和外部监督,推进有限合伙制事务所“二次改制”  ⑦进一步改革、完善会计制度。  ⑧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对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  ⑨实施会计账薄的监管,加快财务电算化建设  四、论文的实现计划  1月31日至2月28日查阅文献,3月1日至15日开题,3月18日至5月10日论文写作,争取4月2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论文的关键在于拿出治理的可行措施。  五、参考文献目录  1. 李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会计报表粉饰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吴安平、茹建英、张尚民:《权益信息失真查证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 李锋:《浅谈会计假帐的危害及对策》,《交通财会》,2003年第三期。  4. 徐融等:《会计信息故意性违法失真的防范》,《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七期。  5. 葛志兴:《会计信息供求质量特征极其矛盾的协调思路》,《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四期。  6.吴景锋等:《帐簿管理:会计监管的新思路—沈阳市实施会计帐簿监管的实践》,《财务与 会计》,2000年第四期。  7.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8.吴玲玲、王丽娟:《财务报告失真问题初探》,《交通财会》,2002年第七期。  9.王明珠、郭宝华、蒋文春:《损益信息失真查证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10.陈国军:《浅谈会计信息失真与诚信》,《交通财会》,2002年第八期。  11.王棣华:《从代理人理论看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的关系》,《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四期。  12.Robert W.Holthausen,Ross L.Watts, “The Relevance of The Value Relevance Literature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Setting”, Working Paper, 2000  13.Sharma D.and Peta A.Stevenson, 1997, “The Impact of Impending Corporate Failure on the incidence and Magnitude of Discretionary Accounting Policy Changes”,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29

国内外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研究现状

阿什利
神保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指的是会计詹息具有的性质, 从信 息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角度来看, 所认定的会计信 息的标准可能会有所区别。对于会计信息质量曾有过许多 争论, 各国会计准则对质量特征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一、会计信息信息特征的内含 会计信息质量是企业为了实现会计目标而应在会计 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中具备的质的规定。它包括会计信息 生成质量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 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是使财务 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属性,是选择 或评价可供取舍会计准则、 程序和方法的标准, 是对财务 报告目标的具体化。 二、 国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 1 . 美国早期研究 美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较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 I C P A ) 下属的会计研究所于 1 9 6 1年和 1 9 6 2分别发表了《 会计研究论文集第 1 号》 和《 会计研究论文集第 3号》 , 其中涉及到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探讨。 美国会计学会( A A A ) 在其 1 9 6 6年发表的《 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 ( A S t a t e m e n t o f B a s i c A c c o u n t i n g T h e o r y )中提出四项评价会计信息的标准: 相关性、 可验证性、 超然性和可定量性。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 A P B ) 于 1 9 7 0年发布的{ A P BS t at e m e n t N o . 4 》 提出七项财务会计的目标( A P B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视为会计目标的内容加以研究) :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验证性、 不偏不倚性 、 及时性、 可比性和完整性 。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 I C P A ) 资助的特鲁布罗德委员 会于 1 9 7 3年 1 0月发表了题为《 财务报表的目的》 的研究 报告,提出了七项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概念:相关 性、 重要性、 可靠性、 不偏不倚、 可比性、 一贯性和可理解 性。这个报告对后来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产生了极为深 远的影响。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 A S B ) 于 1 9 8 0年5月发布 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 2号( S F AC N o . 2 卜一 《 会计信息质 量的特征( 标准) 》 中提出了以“ 决策有用性” 为核心的会计 信息质量分级体系,认为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是决策有 用性, 而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主要的质量特征, 相对次要的 质量特征是可比性, 针对用户的质量特征是可理解性。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 I C P A ) 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于 1 9 9 4年发表了题为 《 改进企业报告——面向用户》的报 告, 在评估财务信息质量标准方面强调相关性、 可靠性和 可 比性。 2 .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研究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 1 AS C )于 1 9 8 9年7月发布的 《 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 中认为, 高质量的会 计信息必须符合四个方面的质量特征, 即可理解性、 相关 性、 可靠性和可比性。并认为相关性包括预测作用、 证实 作用和重要性, 可靠性包括如实表述、 实质重于形式、 中 立性、 谨慎性和完整性等。在这四项主要质量之外, 还提出两项有关可靠和相关信息的约束条件:及时性和效益大于成本。 3 . 英国早期研究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 0世纪9 O年代陆续发布的概念结构——原则公告, 将信息质量分为三大部分: f 1 ) 与内容有关的质量。主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 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和证实价值, 可靠性包括如实表述、 实质性、 中立性、 谨慎性和完整性等; ( 2 ) 与报表表述有关的质量。分为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其中, 可比性包括一致性和披露, 可理解性包括汇总与分类和使用者能力要求; ( 3 )对信息质 量的约束。具体内容包括质量标准权衡、 及时性、 效益大 于成本等。除此之外, 还有作为先决质量的重要性, 以及 英国对财务报表信息的传统要求——真实与公允。 三、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 我国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还是相当充分 的, 如我国在 1 9 9 2年发布的《 企业会计准则》 、 2 0 0 0年发布的《 企业会计制度》 中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其中涉及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真实性或如实反映、 相关性、 一致性、 可比性、 及时性、 明晰性、 谨慎性、 完整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 我国财政部2 0 0 6年 2月 1 5 E t 颁布的 《 企业会计准则一 一 基本准则》 第二章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包括: 可靠性原则( 如实反映、 真实可靠和内容完整) 、 相关性原则、 可理解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 近年来, 理论界纷纷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研究,特别是关于真实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研究, 不少学者就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 吴联生认为,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由约束条件( 收 益>成本) 、 基础质量特征、 总体质量特征、 关键质量特征 ( 可靠性、 充分性、 相关性和可比性) 及其次要质量特征等 部分组成。 余海荣在将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 F A S B 、 I — A S C 、 A S B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比较与分析后, 认为应当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将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纳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同时应当更加明确会计 目标, 建立多层次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万晓文在《 中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 中提出: 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使之取代《 企业会计准则》 ; 同时建立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多层次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 可靠 性、 相关性、 可比性等, 次要特征有及时性、 完整性等, 而 把成本和效益的平衡、 谨慎性、 重要性等列为普遍性的限 制因素( 或约束条件) 。同时重新对这些会计信息特征进行 定义, 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层次性与内在关系。 四、 启示与展望 现今, 一系列会计造假案件发生后,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 A S B ) 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 a s c ) 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逐渐增强,建立了具有层次性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逻辑框架。我国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也 日 益增多,研究的模式是通过对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加以借鉴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 我国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l 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可操作性 在我国,尽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方法的选择有关, 但是, 由于缺乏会计程序和方法选择的具体标准, 使其可操作性差,所以当前应尽快出台关于会计程序和方法标准的制定政策,以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可2 . 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我国应从宏观层面即在财务会计“ 概念框架” 上建立 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明确各层次的相关性和 重要性, 有利于帮助使用者理解财务报告, 并据以做出恰 当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经济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 当成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组成要素,明确其在财务会 计概念框架中的地位、与财务报告目标和财务报表要素 之间的关系。 3 . 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逻辑结构 我国诸多质量特征之间缺乏明确的主次逻辑关系, 具体分析后可以认为客观性、 相关性、 可比性、 一致性、 明 晰陛、 实质重于形式等构成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这些要 求就其内容看虽然全面, 但由于内部逻辑关系的混乱。 一 系列的条款平行罗列,各部分间没有相互联系,彼此孤 立, 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构架。因而应当考虑建立一 个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会计信息的最高质量特征, 其他相关因素作为次要质量特征或内涵限定和约束条件 应适应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趋势。

会计信息化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有哪些相关的研究

笼婴
支支吾吾
会计信息披露这个资料好像很多你可以去百度文库里面找或者去万方、知网不了我具体内容和撰写要求1.毕业论文封面毕业论文封面上的题目填写要准确、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外文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必要时可加副标题;系别、专业要写全称。2.摘要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设计所研究的目的、内容、主要成果和结论等,应短、精、完整、不加评论,一般不超过300字。“摘要”二字和“ABSTRACT”一词单独一行居中,其正文后空一行书写“关键词:”三字(中文摘要)和“Keywords”一词(英文摘要),字体要加粗,在此后写出3-5个关键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无标点符号。英文摘要的关键词中,每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外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书写时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一般不宜超过250个实词。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各单独占一页。3.目录目录是论文的大纲,它反映论文的梗概。目录中所列的标题不包括“摘要”和“ABSTRACT”,主要为正文标题(不超过三级)及“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字样。标题的右侧要注明页码(不加括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会计电算化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落水狗
略知
1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1 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1.2 会计综合数据处理的全部电算化;1.3 建立了网络化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1.4 建立了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和决策模型为基础,协助管理者解决具有多样化和不确定性问题的,以进行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并制定高层管理决策和策略。据统计,美国1983年,55%的新程序是用于管理控制、计划和分析,用于核算的仅占45%,这说明国外已进入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阶段。 国外的会计软件主要是面向市场的销售分析和预测系统、供货发票系统;面向生产的成本计算和分析系统、存货控制系统、应收几款管理系统;面向人事管理的雇员住处系统、工资系统、劳动力资源会计系统;面向现金管理的现金收支系统、支票核对系统;面向采购管理的采购与验收系统、应付帐款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面向财务管理的财务报表系统、年度财务计划系统和预算控制系统等。 2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30多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据2002年底财政部调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约占被调查单位的20%左右,但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和部门已达50%以上,可有的才刚刚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帐务、报表子系统为主,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 3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先进地区和部门,应尽快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彻底甩掉手工记账工作,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移工作重心,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好准备。同时,尽快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使尚未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早日赶上来。 从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档次,便于数据传输汇总,为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网络化的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准备;并为将来联成更大的计算机网络打下基础,便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以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总体效益、社会效益。 抓紧开发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而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核算系统向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进行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战略决战。核算电算化后,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加强经济活动的事前计划、预测和决策、事中管理控制、事后分析评价,切实将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从手工状态提高上来。 4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一一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我国原来的会计工作基本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状态,会计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束缚在会计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上,财务管理工作则没有时间或很少去做。因此会计只能提供事后核算资料且简单粗糙,管理水平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面对市场经济和繁重的核算工作双重压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迫切要求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因为我们有基本现成的会计核算模式,而财务或企业管理工作则比较复杂且没有成型的模式,会计核算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规范且容易组织,我们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会计核算过程和方法,所以设计并实现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比较容易,因此只能先搞核算电算化。 但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对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要求并迅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核算电算化所节省的人工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足以抵消建立并使用该系统的投入。因此,核算电算化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其好处是为建立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系统中存储了管理所需的会计核算基础数据;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有条件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性转移;积累了宝贵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验;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迅速地成长起来。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人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能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等。 建立并实际运行该系统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其关键是:会计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系列软件的开发完善;会计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迅速提高,建立成型的管理模式;企业领导等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观念的建立和巩固;做好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等。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然是网络化的。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单位和部门,该系统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这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单位和部门,也应该包括其开户银行、税务局以及指定的会计师或审计师事务所。 这个阶段的系统必须是以管理为重心的。这决不仅仅是会计帐簿和报表数据的总括分析,而其管理和分析的原始数据必须直接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基本环节,如材料仓库、每道生产工序和每个销售人员,因而是最明细和详尽的。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这样的系统与以往开发的核算系统不是并列的,而是以其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该系统不是以会计职能而是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的。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象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