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复试真题淮北师范大学

重生
安能化人
在职研究生分3种,按时间划分为一月在职研究生,MBA MPA双证。五月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包含几乎所有研究生的相关课程,还有10月GCT联考(16年取消了)。其中一月在职研究生考试难度非常大,学费保持在20万以上,报名时间是每年的10月份左右,而五月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常年招生,学费平民价格,先入学后考试,考试科目只有两门学科综合与英语,4年内通过即可,后期通过论文答辩,即可获得硕士学位。信息请关注对外经贸易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www.uibezzy.cn/

淮北师范大学有心理学研究生吗?

芭芭拉
而本无气
005教育学院(0561-3802172)040106 ▲高等教育学 01高等教育原理 02高等教育管理 03比较高等教育 04教师教育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 01教育管理与教育行政 02教育经济与财政 03中小学学校管理 04教育政策045101 教育管理(专业学位) 01学校发展规划与评价 02课程与教学管理 03教师与学生管理 04学校财务及物资管理没有!以下是淮北师范大学全部硕士点简介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的前身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简称政教系),1984年在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并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政法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国际政治3个本科专业,下设哲学、理论法学、应用法学、政治学、国际政治、思想品德6个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8人,讲师23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 政法学院是淮北师范大学发展较快的学院之一,2003年成为校首批硕士点之一,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法理学3个硕士点。 目前,政法学院拥有安徽省讲席教授岗位1个(全省17个),省级教改示范专业1个(思想政治教育),省级精品课程3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级精品课程4门(政治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行政法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校级特色专业1个(法学专业)。近年来,我院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国家重点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6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承担国家级及中央部委项目5项,省级项目19项。 政法学院“十二五”期间的奋斗目标是:力争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进一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欢迎广大同学报考,并同我们一道把政法学院建设成为学校的强院之一、省内具有较强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院部。文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全校专业设置最早和科类发展最为齐全的院系之一,在3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文学院紧紧围绕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充实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层次,在专业设置上走出了一条由单纯的师范专业向以师范为主,积极发展其他非师范专业的道路。文学院建系初期只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专业。80-90年代初,专业设置有教师进修班、文秘专科、新闻专科和中文专科等。90年代初以来,专业设置有:新闻专科、文秘专科、中文专科、函授专科、函授本科等。2000年至今设置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本科、新闻学本科、对外汉语教学本科、广告学等专业;同时,文学院还承担了全校大学语文、普通话教学及皖北地区中学语文教师培训任务。 中国古典文献学2005、2008年先后两次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文学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省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古典文献学),校级重点学科2个(文艺学、汉语文字学);省级扶持教改示范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门(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精品课程3门(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美学);校级精品课程五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新闻学概论。文学院办学条件好,拥有一大批现代化教学设备,其中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大型“中国古典文献数字化实验室”目前处于国内领先、省内唯一的地位。2009年,中国语言文学获省级博士授权单位支撑学科。同年获得了博士后岗位设置权。 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其中高级职称57人(其中教授15人<含外聘2人>、副教授42人;博士23人、硕士43人;省级拔尖人才2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拔尖人才4人、校优秀主讲教师4人、硕士生导师11人。另外还聘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著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兼职教授12人,如张国宪、刘祯等。 “十五”以来,全院教师先后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国家级、国家重点级刊物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2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教研课题30余项。为了促进教师科研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整体提高,我院制定了“十一五”科研规划。规划确定由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状况,转变为教学科研并驾齐进的状况。由教师单打独斗的科研,转变为教师集体攻关的科研,由教师多方向,放射性地研究,转变为具有地方性、特色性地研究。 文学院长期本着“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生命”的办学理念,在3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涌现出众多杰出校友。他们当中,有的长期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成为全国优秀教师或教学能手;有的在学术上颇有建树,成为知名专家或博导;有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成长为著名作家或导演;还有的已走上行政领导岗位,成为省部级官员;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作出贡献。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文学院的办学特色是“注重传统、强化技能”。注重传统就是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强化技能”就是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近年来,文学院办学层次不断提高,2003年10月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同年获批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点;2005年又获批文艺学硕士点(以古代文学批评文献为中心)。 中国古典文献学和文艺学硕士点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博士11人、硕士15人。其中,安徽省科学与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4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近五年来,本学科共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其中CSSCI70多篇;著作25部;本学科点成员共主持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教育部、安徽省社规划等科研项目30余项;奖励: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中国古典文献数字化实验室依托我校传统优势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于2007年9月获财政部“2007~2010年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280余万元立项资助创立。该实验室提供了将各种形态的古籍通过OCR文字识别处理,制作为古籍全文检索系统,发布为单机版、网络版的全套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的难题。本实验室是安徽省第一家,国内为数不多的古籍数据处理专业实验室。数学科学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始建于1974年,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四个二级教学单位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拥有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硕士点。应用数学是全校5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数学一级学科被确定为安徽省2008~2015年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支撑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50余人中,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有博士学位者1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近40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另外还聘请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著名高校多名专家为兼职教授,现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均较合理的师资队伍。他们治学严谨,潜心研究,已在数理逻辑及应用、信息安全、分形与小波理论及应用、金融数学和拓扑动力系统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数学科学学院一贯重视科研工作,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现有一个数学研究所和一个数学实验室。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近40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省重点教研项目2项,科研经费充足,教学科研仪器先进,图书资料丰富,具备较好的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条件。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生导师18人。导师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学科带头人4人。现有化学一级学科(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五个二级学科)和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为国家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人,连续三年获得安徽省百篇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近五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且逐年递增。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1个。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拥有实验室面积为7788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及教学、科研用的核磁共振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及Z电位仪、气质联用仪、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电化学分析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2400多万元,能够保障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育学院 高等教育学专业: 高等教育学是安徽省同学科中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填补了安徽省同学科研究生培养和重点学科的空白,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一直处于省内领先地位。现代教育研究所2008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已经初步建立开放的学科建设平台。 高等教育学学科现有教授11人、博士9人,全国优秀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各1人,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9项,发表学术论文280多篇,其中2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等近40部,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教学成果奖15项,在省内外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高等教育学、学校管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 高等教育学研究关注高等教育重大的理论命题和热点、难点。在理论上,深入开展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现代大学学术制度、学术共同体等大学制度研究;首先揭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方式,突出大众化背景下质量保证、学生事务管理等院校研究;认真组织教育制度及其公平性、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研究以及就业研究,特别是教育与就业关系的研究。在实践中,先后参加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委托研究和咨询;安徽省高等教育相关政策文件调研、论证或咨询工作,如:安徽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政策建议、安徽省高等教育强省计划及管理工程等项目调研和文件起草;授受邀请参加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等文件的起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网上咨询周。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是安徽省同学科中唯一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也是安徽省学科建设的新突破;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该学科点师资力量强,学术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有2位成员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5位成员在国内知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明确、稳定,视野开阔;研究内容新,注重基础研究,特色明显。近五年来,在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学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247篇,获省部级科研、教研奖励8项,科研成果被采用13项,直接经济效益500多万元。现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9项,有些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学科点研究经费充足,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等文献资料信息丰富、检览便利,教学、科研所需仪器设备齐全,内、外学术环境优良,具备较好的培养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条件。 本学科研究方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教育制度与教育公平、教育与就业之间、学生支付与学校补偿之间的矛盾等前沿问题的研究,在国内教育经济学界有一定反响,形成了以下特色: 教育制度与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本研究方向在国内首次从制度公平层面分析教育公平问题存在的根源及改进措施,分析了教育机会分配、公办教育投资效率与教育公平的内在关系,在《教育与经济》、《中国教育学刊》、《读书》等学术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7篇,分别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得到同行专家认可和积极评价,获全国“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1项,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立项1项。 教育与就业问题的研究。随着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就业形势的变化,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方向在国内教育经济学界较早开展教育与就业关系理论的研究,认为教育与个人就业存在内在的不确定性,提出并初步研究了教育供给的有效性、学校补偿的适切性与社会就业存在的相关性等重要命题,在《教育与经济》、《高等教育研究》、《教育与职业》、《21世纪》等学术刊物发表相关学术论文9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并被教育部采用,引起学术界和政府决策者的关注。 学校教育与市场经济内在逻辑关系的研究。在制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外部诸因素中,经济因素所起的作用是基本的、决定性的。本研究方向在国内较早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调整与变革必须与外在市场经济体制的逻辑相吻合的观点,分析了教育收费制度下的教育投资主体和利益关系人之间角色的新变化,认为学生成本投入、教育内在补偿与外在补偿应保持一致性关系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匹配,在《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1项、省级课题立项3项。 教育管理(专业学位): 我校于2009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教育管理专业主要通过实施全日制的正规、系统、高水平的学位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较高教育管理理论素养、较强教育管理实践能力、能适应新课改与教育国际化要求从事较高水平教育管理工作的城乡中小学教育管理人才。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依托学校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着力开展学校发展规划与评价、教师与学生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学校财务及物资管理、中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等方向的研究。 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导师团队由35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31人(包括中小学特级、高级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10),博士、硕士34名。一批中青年教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名师”、“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 学位课程教学和科研成果丰富。近五年来,共出版专著9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立项27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7项。 良好的专业与课程建设基础,完善的教学条件,健全的教学组织与规范的管理,为教育硕士教育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隶属于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该学科2005年取得硕士学位授权,2008年批准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被列入我校省级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三个授权学科之一。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以物理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本科专业教学为基础,凝聚了校内相关学科(如理论(计算)物理、凝聚态物理等)优势,已建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梯队,形成了稳定和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9人,有博士学位22人,硕士学位50人。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发表在SCI、EI源期刊10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1项,教育厅科研项目30多项、地方企业横向合作研究项目8项,合作参与国家973、863子课题项目3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承担省教育厅和校级教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高校科技奖1项,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1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荣获学校“十五”期间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学科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 目前,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功能薄膜材料 、敏感材料与器件、无机纳米材料、磁流体材料与磁流体动力学、光电功能材料等。拥有实验室面积1000多平方米,科研实验设备包括材料制备、微结构测试分析、材料性能测试等大型仪器总值2000多万元。该学科点科研经费充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齐全,图书资料丰富,具备较好的招收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条件。生命科学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1990年。植物学是我校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2人。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学术梯队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稳定。 学院具有资源植物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1个,基础生物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日本)、气质联用仪(美国)、氨基酸分析仪(德国)、高效液相色谱(美国)、定量PCR仪(美国)、浮游植物荧光仪(德国)、光合测定系统(美国)、TOC分析仪(德国)等。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500多万元。 近年来学院在环境植物学、植物生物技术、植物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及环境污染与植物修复等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形成明显特色,在Biologia Plantarum、Journal of Intergative Plant Biology、Plant Molecular Biology、Plant Science、Journal of Plankton Research、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获省部级奖10项。该学科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充足,教学科研仪器先进,图书资料丰富,具备较好的招收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条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1个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设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教研室、计算机技术应用教研室、计算机体系结构教研室、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研室、电子商务教研室等5个教研室。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省级示范实验室和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博士8人(博士后3人),硕士11人(其中在读博士4人),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省优秀骨干教师3人,已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素质优良的学术梯队。 本学科点研究基础厚实,研究方向明确,内容新,起点高,尤其是在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基础理论及应用、智能系统与软件等研究方向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已形成自身特色。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其他研究项目50多项,《人口和计划生育户况管理系统V2.0》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 ,参加了973计划、863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国内外核心刊物100多篇,获得省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0多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设备齐全,有3000平方米的科研和实验教学场所,拥有资产总值1500余万元的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拥有省级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基金项目—计算机与网络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硬件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等。学院充足的科研经费,丰富的图书资料,齐全的教学科研仪器,良好的育人环境,具备较好的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条件。历史与社会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历史学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于2006年获得批准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硕士点,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因长期重视学科队伍建设,突出学科内涵凝练,该硕士点已建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形成了以史学理论研究为基础,中国史学、西方史学、中西史学结合研究三线并进,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与广阔前景。 在该硕士点的学术队伍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其中博士5 人,同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有着良好的学缘关系。学术带头人李勇教授,系“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高校教学名师”。担任中国史学理论学会理事、安徽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6项,在国内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界有很高的声誉度。 该硕士点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学术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纪事本末体史书方面、民国外交史著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受到北京师范大学陈其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邬国义教授的肯定。第二,在布鲁尼、马基雅维里等人的人文主义史学,赫尔德、米什莱、卡莱尔等人的浪漫主义史学,鲁宾逊新史学派等方面的研究成就,受到复旦大学张广智教授的好评。第三,中西史学结合领域,在中西史学异同、交流和传播等方面,研究成果突出。特别是,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路径,包括李大钊等人对唯物史观的传播、“社会史论战”中唯物史观的运用;深入研究了美国新史学派、法国年鉴学派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受到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朱政惠教授的首肯。 经过多年的建设,该硕士点积累了相关藏书30.5万,其中中文藏书量27万,外文藏书3.5万;中文期刊50种,外文期刊10种,数据库13种;再加上古典文献数字化实验室、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图书室的资料,完全可以满足研究生学习、培养的需要。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师范)、艺术设计、绘画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二级学科美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绘画研究所、设计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等三个研究机构,印刷工艺实验室、陶艺实验室、模型成型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图形设计实验室、影视技术实验室、广告设计实验室等七个艺术实践实验室。在读本科生78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9人。 美术学是一门从属于一级学科艺术学的二级学科,美术学学科现为我校校级重点学科。该学科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3人,全国优秀教室、“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生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省青年画家“十杰”1名,学术梯队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 本学科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形式”、“外来绘画转型”、“装饰绘画与设计”、“传统图形与视觉设计”、“书法艺术教育”等5个方面的研究,方向明确、稳定,研究方法成熟,学术积淀深厚,特色显著,成果丰硕。近年来各研究方向累计发表重要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教材8部、作品集1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目前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研究经费充足,图书资料丰富,教学科研设备齐全,有供开展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较好条件。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我校重点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博士3人,硕士12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级拔尖人才1人,校级优秀主讲教师3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门。 该学科已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团结协作精神强,素质优良的学术梯队。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色,本学科设置田径教学理论与实践等4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明确、稳定、紧密围绕当前我国体育改革发展和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显著。近年来在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等研究方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完成和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省、厅级科研、教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10余项。 体育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现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球类馆、体操馆、乒乓球馆、室外篮球、排球、网球等场地。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面积为228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能够保障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请问你是淮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吗 我想考你们学校的美术学院研究生

大电站
绑错票
我是淮北师范今年毕业生,欢迎来淮北。嘿嘿。

淮北师范大学怎么样?

钢木兰
失人
很不错的一所师范学校。淮北师范大学(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淮师大,位于国家能源基地、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一所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1]  2015年,学校进入自然指数(NI)中国大学百强榜,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93名,师范院校第19名,安徽省高校第3名。1974年建校,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增列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2]   具有副教授评审权。[3] 2015年,淮北师范大学大部分专业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4]  同年在“2015中国大学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和“2015中国大学ESI高影响论文排行榜 (Top paper)”上表现优异,均居第137位。[5] 学校设有17个学院,72个本科专业[6]  ,涵盖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有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新区2200亩,老校区8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纸质图书177万册,电子文献折合总量110万册,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

安徽有哪些二本师范类大学?

在舆
蝴蝶舞
一、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实施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创业学院”立项单位。学校前身是安徽教育学院,创建于1955年,2007年改建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锦绣、滨湖、三孝口三个校区,校园面积1294.75亩(滨湖校区800亩未竣工);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3亿元,纸质图书112万册。共有专任教师769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5225人;设有15个学院和4个公共课教学部,本科专业57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向10个。二、安庆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Anqi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安庆师大(AQNU),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安庆市,是直属于安徽省人民政府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全国首批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入选第二期“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 学校始建于1897年的敬敷书院,后与求是学堂合并为安徽大学堂,后改为安徽武备学堂、安徽陆军学堂、安徽法政专门学校;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在此建立。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改为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三分校,1958年起,逐步改为安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师范大学安庆教学点、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分校。1980年,在安徽师大安庆分校的基础上成立安庆师范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庆师范大学。三、淮北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淮北师大,是一所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建于1974年,时为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隶属原煤炭工业部;1998年9月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相山、滨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中外文纸质藏书和电子文献420余万册。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7000余台件,总值2.27亿元;设有18个学院、82个本科专业;拥有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涵盖10大学科门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四、阜阳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Fuyang Normal University)学校创办于1956年,坐落在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皖西北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门户城市,生态园林滨水城市安徽省阜阳市,是一所公办安徽省省属重点本科院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阜阳师范学院,获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阜阳师范学院启动阜阳大学筹建工作,2013年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11个专业进入安徽省一本批次招生。五、淮南师范学院 淮南师范学院(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隶属于安徽省人民政府,是一所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农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原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淮南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淮南师范学院。学校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取得“良好”成绩,2009年学校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开始与安徽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合肥师范学院百度百科-安庆师范大学百度百科-淮北师范大学百度百科-阜阳师范学院百度百科-淮南师范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的学院简介

多襄丸
冯夷得之
学院主体位于国家能源基地、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沱河路,背靠诸山,前依京台高速。淮北师范大学原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1974年建校,原隶属于煤炭工业部,面向全国招生。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新增为省级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淮北师范大学。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逐步积淀形成了“博学慎思,励志敦行”的校训,“敬业、奉献”的校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知行合一、学做真人”的学风。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秉承了淮北师范大学的校风和校训,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将着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师资力量雄厚:我院依托母体(淮北师范大学),充分利用其优质的教学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坚持引进一流的教师为学生授课。学院师资队伍合理,实力较强。 学院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能力。2010年,学院承担省级教科研项目14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省级教学团队(1个,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省级教坛新秀2名,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同时我院教务处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管理集体。就业前景广阔:依托母体——淮北师范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设置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培养本科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011年招收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英语、日语、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经济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心理学、应用化学、生物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学前教育等15个本科专业,皆系淮北师范大学的优势专业。2013年新增知识产权、网络与新媒体、环境生态工程等三个专业。2015新增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表演4个专业我院的专业均是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而设置的,充分服务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因此,信息学院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层次和就业率,在全省独立学院中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这使信息学院成为了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美好家园,毕业就业的理想沃土。 同时,学院还陆续有相当比率优秀毕业生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2011届42位同学考取研究生),每年有部分同学考取公务员或选调生。学科竞赛成绩优异: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院学生2010年获得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安徽赛区)一等奖,荣获“江淮和悦杯”第五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2项。奖助学体系完善:为奖励优秀学生,我院设有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单项奖等奖项。同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设有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和发放临时困难补贴等。协助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交通条件便利:淮北市拥有便捷的火车、汽车交通网,同时毗邻火车交通枢纽蚌埠、徐州,省外考生乘火车至蚌埠或徐州转乘淮北的火车和汽车(1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即可到达淮北),我院离淮北市火车站和汽车站仅有2公里车程。火车站乘坐105路公交车可直达我院即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除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在相山校区),汽车站可沿闸河路往南步行至火车站乘坐105路公交车即可。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大学排名

故曰不同
博士
 1、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3、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4、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6、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7、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8、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9、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10、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11、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11、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  13、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3、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  13、马里兰大学学院公园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13、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7、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17、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Pur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17、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20、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本科是英语专业的想报考2012年安徽师范大学的英语在职研究生具体怎么操作?

秘密爱
入火不热
怎么会,去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会有的 以师范为特色,全国首批硕士招生单位,从1978年起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中文、历史学(中国史)、化学学、生物学、生态学均有一级学科博士点政治、地理方面有博士点;此外,英语、数学、音乐、美术、体育方面有较好的实力 如果分数在一本线以上10分以内,又不想出省,而且很想以后做教师的话,值得考虑下;对能接受出省的考生,如果分数超过一本10分左右,强烈建议报考山东师大、福建师大等更好的师范院校,这类外省省属重点师范跟安徽师范大学一样在本省一本招生,在外省二本招生,所以外省报考还是比较划算的,分数要求相对也低一点;但学校最近几年扩建严重,新校区扩建欠债较多,为了还债,盲目扩大招生,开设了很多实力弱、师资差的与师范无关的学科,如食品、会计、金融、法学、环境科学、电子、通信等,导致部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基本所有非师范专业都属于培养差、就业差、师资差的“三叉戟”专业;这些非师范专业的资源配置条件、师资条件等与上述生物、化学、中文等条件比,差很多很多;自己去看看学校教师的一些科研项目就知道了,基本集中在生物、化学、地理、中文、英语等方面,其他很少很少;在我们师大有这样的说法:一本入学分数,二本的教学质量,三本的就业..............真的挺悲哀的,特别是就业的时候,这样的感觉要强烈点,真的没任何优势了。 安徽师大最近几年招生情况不大理想,经常存在降分录取现象,有时候招不满,特别是研究生招生,很多都大面积接收调剂,主要也是毕业后就业状况影响的;现在好点的高中很多要硕士或211/985大学毕业生,很少考虑安徽师大这样的二本院校(只在安徽一本招生,从全国看就是二本院校),安徽师大的毕业生教学技能和口碑方面不如淮北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可能师大学生入学分数高一点,优越感多一点的缘故,学校对教学能力锻炼也挺欠缺的; 师范就业比较难,竞争激烈,安师大毕业的基本进初中、私立学校、培训机构的比较多点,能进高中的很少,去安师大招聘的也基本都是学校和培训班,非师范专业的招聘会是没有的;相对于合肥,安师大位置显得偏僻了点,因此就业远不如合肥这边的二本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等学校;一般企业都是倾向于先在合肥招生,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不少好的院校都集中在合肥;如果不是特别喜欢师范和教育,报考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工程大学的优势学科,从就业和发展看往往会好很多;分数如果较高,外省成都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都有很不错、就业很好的学科可以考虑的;完全比选择安徽师大的钱景好很多,安徽师大是二本院校,但在省内一本招生,分数相对于其实力显得偏高了,所以报考还是听不划算,浪费了分数。

淮北师范与淮南师范哪个好

孔雀眼
淮北师范大学环境优美,设备更完善。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