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华东政法大学保研率与出国率高吗?

慎到之道
民如野鹿
法学专业的保研不错,出国一般般,其他专业的保研率比较低,毕竟不是211,也不是985

华东政法大学保研需要什么条件

而犹浸灌
梅拉妮
据研涂宝信息了解为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力度,我校继续招收校内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现将有关具体事宜做如下规定:一、基本条件(一)思想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备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能力和素质;(二)985、211院校或国内重点高等院校获得推荐免试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生;(三)前三学年的总评成绩在年级本专业排名前20%;(四)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成绩不低于425分;参加其它语种考试的必须取得相应语种同等水平的合格证书);(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在其它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接收:1.在本科学习期间获得相关专业的具有学术意义的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并且是个人奖项或集体奖项的主要完成者;2.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与所读的本科专业或报读的研究生专业有关的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并且是独立执笔者或第一、二作者;(六)申请攻读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的,原本科毕业专业必须是法学专业(学科代码为【0301】)。(七)申请攻读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的,原本科毕业专业必须是非法律专业。下列13个专业不接受申请: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二、申请者需提交的材料我校除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以外的所有专业,均可接收推免生,接收推免生的名额占我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20%。凡符合上述申请条件者可于2014年9月27日前将以下材料寄(送)到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一)《华东政法大学招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1份(下载网址:http://www.law.ac.cn);(二)本人自荐书1份及专家推荐书2份;(三)本科在校1-6学期全部课程成绩单1份并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四)本科就读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已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证明信并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也可以在复试时提交);(五)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证书复印件1份(其它语种提交相应水平证书复印件1份);(六)大学学习期间获得的各类奖励证明复印件;(七)与所报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出版物或科研成果的复印件。三、申请及接收办法(一)凡申请我校的推免生,必须在2014年9月28日至10月25日期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向我校相关专业提出申请,并同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缺一不可。(二)我校分批次审核申请信息,本着先申请先审核的原则,择优选拔,额满为止,并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符合条件的考生发复试通知。(三)复试主要考核推免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复试内容包括外语能力测试和专业综合知识能力测试。(四)凡通过复试,被我校接收的考生,由学校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发布待录取通知,考生收到待录取通知后,须在24小时内通过“推免服务系统”确认录取,否则视为放弃。(五)录取信息公示与公开。凡被我校拟录取的推免生名单须在我校东方法学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无异议的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发出初步录取通知。(六)我校将于2015年5月上旬对初步录取的推免生进行资格复查。复查合格者,经全国招生工作联合检查通过后,6月初发放正式录取通知书。(七)申请者应提供真实、准确的材料。如有弄虚作假,取消录取资格。

华东政法大学是211还是985

日月出矣
刘鹏
华东政法大学(原“华东政法学院”)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组建成立华东政法学院。其后由于种种原因,学校于1958年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校原为司法部直属院校,现为上海市管理的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曹文泽教授,校长叶青教授。学校是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松江校区是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园区。多年来,华政人遵循“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发扬“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的精神,已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等学科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为先,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建成法学门类学科优势明显,其他相关学科与法学学科交叉发展,融通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多科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应用型、复合式、开放性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2历史沿革编辑前身史略华东政法大学圣约翰大学,原名圣约翰书院,1879年创建,是美国圣公会施约瑟主教于1877年筹建,将圣公会1865年设立的格雅书院和1866年设立的度恩书院合并后,在沪西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购地兴办的中国第一所现代教会高等学府。1894年,该校建造了中国式的教育楼,为纪念创始人施约瑟主教而取名“怀施堂”。新中国成立后,约大师生为纪念1921年毕业生邹韬奋,要求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于1951年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同意更改楼名。韬奋楼为上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03年,该校用庚子赔款基金兴建“思颜堂”,以纪念中国籍牧师颜永京先生,今改名为四十号楼。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发表过“民主国家,教育为本”的著名演讲,为长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5年6月3日,五卅惨案发生后,圣约翰大学为阻止学生参加反帝斗争宣布停学,与学生发生强烈冲突,以孟宪承为首的19名教职员及553名学生愤然离校,于当年8月另组光华大学(今延安西路东华大学校址)。这就是历史上的“六三”事件 ,“六三楼”因此得名。此楼今座落于华东政法大学校园内,是长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圣约翰大学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中国学生。历届校友中,以服务工商、教育、外交、医务界为多,知名者有邹韬奋、顾维钧、施肇基、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荣毅仁、经叔平、林语堂、潘序伦、周贻春、周有光、孟宪承、严家淦、刘鸿生、刘吉生、颜福庆、牛惠霖、牛惠生、史久镛、黄嘉华、张爱玲等。艰难历程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华东政法学院在圣约翰大学的旧址上应运而生。当时,由六所学校的法律系、四所学校的政治系和一所学校的社会学系组合而成,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建校后的华东政法学院第一任院长由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长魏文伯兼任,日常工作由副院长郑文卿主持;魏文伯不兼院长后,由郑文卿任院长,赵野民、宋子成任副院长。1956年,郑文卿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由曾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的雷经天担任院长。华东政法学院初创时期设有大学部、夜校部和专修科,1953年设干训班,1954年设本科,1957年设函授部。1958年,华东政法学院遭到了第一次撤销的厄运。华政与上海财经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法律系合并成立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停止招生工作,成立政治法律研究所等,华政一部分教师并入政治法律研究所。1963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小组和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批转中央政法小组、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政法教育和调整政法院系问题的请示报告》,向市委提出《关于筹办华东政法学院的意见》。9月市委批复同意,提出以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法律研究所为基础筹办,由该所党组书记袁成瑞为筹委会办公室主任,行政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教育部双重领导,以最高人民法院为主。1964年,正式复校,由魏明任党委书记兼院长,袁成瑞为副书记,田光为副院长,招生149人,次年招生208人。1972年,经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华东政法学院第二次撤消,师资队伍再次解体,大部分流向复旦大学。校舍则先后被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市卫生学校、普陀区卫生学校、果品公司、蔬菜公司、水文站、水上派出所等八个单位瓜分。1979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恢复华东政法学院的通知》。6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刘少傥任党委书记,徐盼秋任党委副书记兼院长,曹漫之任党委委员、副院长兼教务长,潘念之任党委委员、副院长。以刘少傥、徐盼秋和曹漫之为首的领导核心,从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及其他单位以至于全国各地迅速集中必要的师资和办学人员,这在当时及时扩充了华政的师资队伍,师资匮乏问题得到了缓解。同时,在市政府的关怀下,陆续收回部分校舍。1979年9月,华政迎来了复校后的第一批303名学生。除了复旦分校将东风楼归还华政外,其他校舍依然被占。以徐盼秋、曹漫之为首的一批党政领导下达指示:先建图书馆与教学大楼。于是,在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全体师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党政工团让出办公室,在帐篷里办公,保证教学用房的需要,毫无怨言,以苦为乐。这就是被沪上高校传为佳话的“帐篷精神”。重获新生松江校区一期工程竣工启用专业建设:1985年4月,华政的本科教育在单一法学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犯罪学(1995年改为侦查学)三个专业,1994年11月又增设了国际法、贸易经济和英语三个专业,1997年11月再增设行政管理和货币银行学两个专业。1998年7月,将上述九个专业调整为法学、侦查学、经济学、金融学、英语和行政管理六个专业。2003年增设社会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2004年增设治安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会计学、知识产权、公共事业管理、劳动社会保障、新闻学七个专业。2005年增设社会工作、文化产业管理、边防管理、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语七个专业。院系设置:1985年,设置法律系、经济法系、国际法系和犯罪学系(1995年改为刑事司法系)。2003年初,撤系设院,陆续成立了法律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商学院、外语学院、人文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社会学系、研究生教育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系)。招生情况:复校当年,在华东六省一市招收新生303人;自1981年起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83年底,各类在校生已达3429人,其中本科生1649人、专科生177人、研究生34人、函授生1569人。1991年,本科在华东六省一市均进入第一批招生,并迅速扩展到全国,1994年,成为上海市自主招生的八所试点院校之一,同年成为全国实行并轨收费改革的院校之一;1995年获批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1996年,学校获准接受外国留学生攻读学士、硕士学位,成为上海20所向留学生颁发学位证书的院校之一,同年又获准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1998年在全国招收法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生。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三年大概要多少花多少费用啊?

南方有鸟
莫然吾魂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三年生活费加上学费大概要6万元。华东政法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简称华政,位于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入选中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五院四系成员、亚洲法律学会创始成员,是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等学科的上海市重点大学,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80余亩;图书馆藏书223余万册,中外文报刊1530多种;各类在校生21000余人,教职工近1400人;设有18个学院(部),开办24个本科专业。

咱们学校有保研名额吗

缉毒警
国家批准有权开展推免研究生工作的高校名单(不在此名单中的大学,没有保研资格)单位名称 所在省市 单位名称 所在省市 北京大学 北京市 安徽大学 安徽省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省 清华大学 北京市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省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市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省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市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省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市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省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市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省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市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省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市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省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市 厦门大学 福建省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市 华侨大学 福建省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市 福州大学 福建省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市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省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市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省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省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市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省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 南昌大学 江西省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市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省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市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省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市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市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省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市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山东大学 山东省 外交学院 北京市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市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省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省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市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省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市 济南大学 山东省 中国音乐学院 北京市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省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市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省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市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省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市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省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市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省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市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省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市 郑州大学 河南省 南开大学 天津市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省 天津大学 天津市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省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市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省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市 河南大学 河南省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市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省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 武汉大学 湖北省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市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省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市 长江大学 湖北省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省 河北大学 河北省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省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省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省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省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省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省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省 湖北大学 湖北省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省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省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省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省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省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省 湘潭大学 湖南省 山西大学 山西省 湖南大学 湖南省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省 中南大学 湖南省 中北大学 山西省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省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省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省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省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省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省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省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省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省 南华大学 湖南省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中山大学 广东省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暨南大学 广东省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汕头大学 广东省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 辽宁大学 辽宁省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省 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省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省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省 东北大学 辽宁省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省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省 海南大学 海南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省 深圳大学 广东省 大连交通大学 辽宁省 广西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省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省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省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省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国医科大学 辽宁省 四川大学 四川省 大连医科大学 辽宁省 重庆大学 重庆市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省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省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省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省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省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省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省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省 大连外国语大学 辽宁省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市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省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市 吉林大学 吉林省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省 延边大学 吉林省 西华大学 四川省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省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 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省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市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省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省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 西南大学 重庆市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省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省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省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市 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省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省 燕山大学 河北省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市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省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省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省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省 贵州大学 贵州省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 贵阳医学院 贵州省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省 遵义医学院 贵州省 哈尔滨医科大学 黑龙江省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省 云南大学 云南省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省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省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省 复旦大学 上海市 昆明医科大学 云南省 同济大学 上海市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省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省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市 西藏大学 西藏自治区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市 西北大学 陕西省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市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省 东华大学 上海市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省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市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省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省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省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市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省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市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省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市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省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市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省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市 长安大学 陕西省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市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 上海大学 上海市 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省 南京大学 江苏省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省 苏州大学 江苏省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省 东南大学 江苏省 兰州大学 甘肃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省 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省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省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省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省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省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省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省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省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省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省 河海大学 江苏省 青海大学 青海省 江南大学 江苏省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省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省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省 江苏大学 江苏省 宁夏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省 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 南通大学 江苏省 新疆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省 石河子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徐州医学院 江苏省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省 青岛大学 山东省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省 三峡大学 湖北省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省 广州大学 广东省 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省 扬州大学 江苏省 浙江大学 浙江省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市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省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市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市 温州医科大学 浙江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市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 宁波大学 浙江省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省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省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省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省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省

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研究生专业如何?我有想法考那里的法学研究生。尽量详细点吧!

流亡者
小故
华政牛的地方就在于她一点都不黑 自己学校的保研名额少的要死 而且本校的孩子考上的概率也不高……此外,如果是外省市考上海的学校分数都挺高……不知道您原本是哪个学校的 如果是法大或者别的211的法学院那应该会好一点您说的法学专业那就分好多种类(如果是法律研究生的话,华政的分数是全国第二 仅次于北大法学院),一般来讲从往年看,华政考刑法、刑诉和民诉的竞争都很激烈,民商法、经济法还有行政法的竞争相对来说少,当然今年也说不准,建议还是多了解行情不要听信我一家之言。可以透露的是刑法是刘宪权出题(中国刑法学会副会长),民法是李锡鹤出题。如果你要考法制史的话,华政是中国最权威的法制史研究基地(校长就是法制史学会会长),可能压力比较大,而且至少会四门外语吧(传说校长会7门外语,我了个去)。您也可以去华政官网上面浪一下,看看消息神马的。

本人211学校,法学专业,有可能保研,想专攻刑法方面,请问去武汉大学

其言虽教
罗德尼
刑法学,最好的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这几个学校都有刑法学的国家重点学科。华东政法大学的重点学科是法律史,武汉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当然,如果去不了那四所有刑法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校,武汉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个人建议武汉大学更好,毕竟是985/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牌子更硬,毕业文凭含金量更高。

吉林大学有哪些王牌专业,就业率高?

青松岭
荣辱
吉大大二学生路过~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其中很多学科都比较热门。先说一下文科专业,首先是考古学,考古学院于2018年6月20日成立,吉林大学的考古专业是非常强的,不仅排名仅次于北京大学,而且在吉林省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事业中也取得过很多杰出成就。成立考古学院也是学校为了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然后是法学,排名在全国高校里也比较强,人文环境很好,法学根基也很深厚,师资力量也很雄厚,也会举办一些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而且学院里的教师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立法过程,也能看出法学院的实力。再说一下理科专业。首先是化学,已经进入ESI全球排名1%,由唐敖庆院士等人亲手创建,在2007年就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而且很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师资力量也很不错,配套实验仪器也很完善,学生能亲手操作,很有利于培养技能。然后是临床医学,也是进入了ESI全球排名1%的学科,吉大合并了白求恩大学,也就是现在的白求恩医学部,临床医学是白求恩医学部里相当好的专业,而且有吉大一院、二院、中日联医院的实习平台,所以是很强的专业。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行政管理专业大学排名 哪个大学最好

第五街
绿水缘
截至目前,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学共计两百七十多所,在这些高校中,行政管理专业最好的大学有: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数据来源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