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

至贵
目欲视色
宏观经济学:①研究的对象:整个国民经济。②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③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④研究方法:总量分析。基本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等。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投资等各种变量的关系2、就业理论: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3、通货膨胀理论:根据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短期有相互替代关系,可以以增加失业率来换取通货膨胀率的降低,两者长期无任何关系4、经济周期理论: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反复出现并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衰退相互交替的经济现象5、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经济发展是一个质的概念。经济增长原因有a劳动力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b资本(包括土地)在数量上的增加;c劳动力从农业和小本经营中重新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去,即资源配置的改善;d规模的节约;e知识进展以及它在生产上的应用。6、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贷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货币政策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两者的效果的即时性和持久性不同。...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49671117.html

宏观经济学研究什么

事有四患
纯色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理性经济人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微观决策,宏观经济学研究也为决策提供依据,只不过这个决策主体变成了政府,而不是理性经济人个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家都反对政府干预经济,都认为依靠“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个人行为就可以客观地达到良好的宏观经济目标,而且强调“人们在公平地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客观地为社会做了贡献”。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给自由主义经济观敲响了警钟,经济似乎无法实现自我均衡。供过于求和失业困扰着政府和人民,凯恩斯率先解释引致大危机的经济机制,这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二战后,美国政府担负稳定经济的责任,1946年制定《就业法》明确了政府在促进生产、就业和维持价格稳定方面的作用。此后数十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直占据经济学的主流地位,直到最新一轮技术革命开始后,主张减少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新古典经济学地位开始上升。宏观经济学是除微观经济学外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是单个经济主体(如单个消费者、厂商)的经济行为,涉及的内容上是单个市场和一般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则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也可以本质的概括为:微观经济学就是价格决定理论,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它的理论发展总是跟国家经济实际发展状况紧密结合。从一国经济的角度出发,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把“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这个核心问题分解成以下问题: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是什么引起一国经济的短期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全球经济体系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有何影响?宏观经济政策能够改善一国的经济运行情况吗?简单地说,宏观经济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学问。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时候,始终要保持一种整体和总量的思维,以区别微观经济学的个体和个量思想。宏观经济学从总量视角研究经济增长与波动,从而研究如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提高;微观经济学从个量视角研究利益最大化问题。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把整个市场分为三块: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金融市场是所有的金融资产、政府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和资产交易的场所,我们着重分析货币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简称产品市场,它是所有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交易的场所;要素市场则是企业和家庭之间进行生产要素交易的场所,我们着重分析劳动力市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并不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是很小的、很“窄”的。只是经济学宏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能说明许多问题,而只能说明经济生活中特定的一类或一组问题;更严格地说,它只是对复杂的、立体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从一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角度进行研究和解析。不要把一些围观经济学的问题“宏观化”。例如企业效率问题、产业结构问题等本来都属于微观领域的问题,但在我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事、结构的事都由中央政府管,因此似乎是“宏观”的事。但从理论分工的角度看,并非如此。现代宏观经济学虽然也从家庭、企业等微观主体的行为入手分析宏观现象,但它实际上研究的是个体所面对的一类特定问题,如消费和储蓄行为、投资行为、就业行为等动态效率问题,而不是“成本量最小化”的企业自身问题,或“结构瓶颈”之类的产业结构问题。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短期理论”,它研究的是“短期波动”问题,而不是“长期增长”问题。不要把一些制度经济学的问题与宏观经济学混淆了。我们知道,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在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具有最基础的地位,它决定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决定着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决定着经济的长期发展和稳定。但是长期以来,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在内的研究,一般都把“制度”假定为既定的。制度经济学则不同,它是把“制度”因素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经济学分支学科,他专门研究经济制度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如科斯的产权理论)以及制度本身发展变迁的规律。当前研究的“经济改革”问题,很显然属于制度经济学的范围,但常常被当作宏观经济学问题来谈论。把体制转轨、制度变迁之类的“长期的、动态的”问题当作只能解决“短期的波动”问题的宏观经济学问题,显然超出了宏观经济学之所能。总之,宏观经济学是在给定的经济制度条件下,在经济长期增长的背景下,研究某一较短时期内的由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决定的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缩小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很窄的,不过是研究如何解释经济波动和如何通过宏观政策来熨平经济波动的“窄”问题。

券商的宏观研究和策略研究有什么区别

见一丈人
小一
个人浅见:策略关注的的是自上而下地看,对市场的整体看法和行业间配置的调整。而行业研究则会对行业个股有更全面和深入地覆盖,给出行业内个股的投资建议。按照题目中问题回答的话:1、在券商、基金公司的研究部对行业研究和策略研究是怎么分类的?策略单独归类为一组,同时每个细分的具体行业有具体的小组。2、研究的思路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各有哪些适用点?策略的研究基本上是自上而下地,很少会深入到个股,从专业分工的角度也没有必要涉足个股。而行业研究则两者都有,既有基于宏观经济、政策等推动的主题性研究,也有单独针对个股基本面变化开展的研究。3、行业研究、策略研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从何处开始研究,研究的目的或终结点是什么?侧重点的话,最开始已经讲到。策略研究的目的是给出一个对大盘的整体看法,以及不同行业间配置的调整意见。例如降息之后,策略通常会建议加大配置周期性的蓝筹板块,比如建筑、钢铁之类的,但在这些板块下具体推荐哪些标的,一般会交给该行业的研究员来进行。而对于基金来说,投资组合中一般各行业资产都会有所配置(只是权重大小的区别),那么即使是配置轻的行业,也是需要行业研究员给出个股的推荐的。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学校要选3名最拔尖的学生参加竞赛,策略研究员负责选出成绩最优秀的三个班,各班的行业研究员则负责挑出班里成绩最出挑的学生。4、研究的初始点是由政策、时事、行业指标、公司财务、行业竞争格局开始着手,还是其他什么引发点?策略一般是自上而下,除非有客户针对细分领域需要做定制研究。研究的方法太多啦,每个人可能都有不一样的框架和思路,就不一一细说了。

什么是宏观,什么是微观?

放浪者
灵域
宏观  宏观hónɡɡuān  英文为:macroscopic  宏观不涉及分子、原子、电子等内部结构或机制的(跟微观相对)物理学中的名词。肉眼能见到的物体均为宏观物体;宏观现象一般指宏观物体和场在宏观的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现象;宏观物体和宏观现象总称宏观世界。  下面从社会科学方面再来看一下。在社会科学中,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把从大的方面、整体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学,叫做宏观科学,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宏观方法。通常把从小的方面、局部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学,叫做微观科学,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观方法。微观  【简单释义】:与“宏观”相对。一般指空间线度小于10-7~10-6厘米的物质系统。包括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及与之相应的场。基本粒子也有其内部结构。微观世界的各层次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服从量子力学规律。  顾名思义,宏观是指从大的方面去观察,微观是指从小的方面去观察。有时候,我们还常常用到中观这个概念,即处于宏观与微观之间。  【详细释义】  在自然科学中,微观世界通常是指分子、原子等粒子层面的物质世界,而除微观世界以外的物质世界被称为宏观世界。有时候,我们又将宏观世界特指星系、宇宙等物质世界,而将人类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世界称为中观世界。  在社会科学中,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把从大的方面、整体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学,叫做宏观科学,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宏观方法。通常把从小的方面、局部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学,叫做微观科学,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观方法。比如说,研究某种社会总体发展规律的科学,我们称之为宏观社会学;研究某个社会特殊现象、局部现象的科学,我们称之为微观社会学。又比如,从整体上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我们称之为宏观经济学;从局部的深层次上研究某种经济现象的科学,我们称之为微观经济学。参考百度百科

如何做宏观/行业研究

少焉
做任何事都有落脚点,做行业研 究的最后落脚点就是投资参考,所以 我觉得行业研究的逻辑是逐步收缩, 从大的产业到细分行业,再到龙头公 司,最后落脚到与自身实际工作相关 的投资标的上。从主干到支脉,后一 层都依托前一层深入,越来越细,越 来越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打个比方, 我们研究医疗大健康产业,这个产业 太大,我们做个概览性研究之后往往 会再筛选几个比较有前景细分领域做 深入研究,然后挑出一些业内龙头公 司做为参考,考察它近年的战略务布 局、投资并购案例等,再结合当下的 新创公司考察其投资价值与意义。

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

无偏无党
扬雄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以个体为单位的生产消费行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宏观经济波动和增长.也就是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问题.所以宏观经济学中的主要问题就是经济稳定与发展.为了研究经济波动与增长,我们可以量化指标: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就业率,国际收支状况.宏观上讲,凡是可以引起以上四个指标的变化的问题,也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 ABCD应该都是宏观经济研究的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宏观经济现象

富士山
似口
总体来说,主要是如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可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采取利率、汇率等工具。

相比较其他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研究更难吗

口彻为甘
充耳
编号论文题目1.国际石油价格研究2.亚洲共同市场展望3.人民币升值的利弊评估4.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环境保护5.切实注重“三农问题”6.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意义与作用研究7.如何看待“房地产热”8.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9.振兴中华商业,弘扬“老字号”传统10.“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11.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12.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13.银行不良资产构成研究及解决对策。14.企业研发项目投资与企业绩效研究15.企业资金约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6.日本式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17.论战后日本东亚区域合作政策及其走势18.美、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及启示19.日本通货紧缩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评价20.日本经济的重振与中日经贸关系21.如何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22.就业和再就业研究2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意义24.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25.农业产业化研究26.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27.电子商务下的市场营销28.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29.国有银行商业化的障碍与改革措施30.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31.中国城镇就业问题研究32.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研究33.利率市场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34.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35.中国制造业发展分析36.中国养老金投资及其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37.中国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发展历史与现状38.中国汽车贷款问题研究39.中国城市用水的水价问题研究40.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政策性工具分析41.我国可持续经济增长问题4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43.如何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44.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策略45.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思考46.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47.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48.略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49.中国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现状与问题50.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51.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中国对外区域经济战略52.CEPA实施对大陆和港澳的影响5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和东亚经济合作54.利率自由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55.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6.当前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及其特点57.美元汇率变动的影响58.石油价格变动的影响和中国的能源战略59.中国纳税人意识研究60.预扣制下所得税意识研究61.电子商务税收问题62.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功能分析63.增值税改革研究64.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与对策分析65.跨国银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66.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的动因分析67.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及上市68.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分析69.银监会与中国银行业监管和改革70.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71.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研究72.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风险防范研究73.国际金融监管模式比较研究74.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意义75.收入分配方式与政策分析76.海峡两岸经济的互补性77.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意义78.发达国家主张人民币升值的原因79.中国中、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80.东北经济发展的分析81.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82.中国屡遭国外反倾销起诉的主要原因83.中国如何利用WTO规则参与全球公平竞争84.和谐企业建设的分析85.对企业领导层实行年薪制的评析86.中国汽车业发展前景研究87.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88.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国际比较89.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研究90.论外贸出口中的“以质取胜”的战略意义91.WTO与区域合作的互补竞争9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与障碍93.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外贸的影响94.“入世”后中国反倾销的特点及前景95.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有关对策96.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97.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问题98.房地产泡沫研究99.房地产价格分析100.收入差异分析101.中国农业保险初探102.保险投资的风险与防范103.投资银行问题研究104.公司财务105.行为金融学有关问题的研究106.中国证券市场实证分析107.组织行为学中的自组织行为与社会实践108.沟通与冲突化解的案例思考109.理性人假设与经济学思维110.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同质化弊端111.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与成本112.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研究113.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114.金融混业经营研究115.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研究116.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行为研究117.当代国际贸易中政府的作用118.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119.经济转轨与俄罗斯民族资本的发展120.投资自由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21.投资自由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22.内地与澳门特色经贸关系进展与展望123.21世纪中国国际投资政策建议124.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25.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126.反倾销问题研究127.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128.贸易自由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129.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方式130.对财政权与事权关系问题的认识131.基层财政问题及解决途径132.论政府间财政关系得协调133.中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134.CEPA的实施与港商对内地投资的机遇和前景135.国际风险投资政策与投资新动向136.PDI与国内汽车行业重组137.PDI与国内信息产业重组138.PDI与国内家电产业重组139.PDI与国内高科技产业重组140.PDI与国内纺纺织业重组141.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发展142.经济改革模式研究143.农村金融发展的分析144.次贷危机分析145.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46.农村土地流转研究147.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分析148.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149.企业文化建设150.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15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152.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分析

债市宏观研究要研究哪些方面?价值立方

弘忍
而本无形
债券市场,宏观研究的是要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还有政策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