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河南工业大学 几本

心术
麻疯女
河南工业大学是二本。一、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3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836人,博士学位教师729人;硕士生导师513人,博士生导师53人;汇聚了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原学者、河南省教学名师等一大批学术带头人;拥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教学、研究团队26个。二、学科专业现有20个学院, 67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省一级重点学科,“粮食产后安全及加工”学科群入选河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粮食工程”等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16个省级名牌和特色专业、6个双学位专业,学校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

河南工业大学的机械研究生学硕 上一年收到多少分啊 谢谢了

回不愿仕
羁绊
机械研究生一般去比较大型的重工个,钢铁企业,那些比较好。不过河南工大貌似机械不强。粮油专业很好。可以选择去食品机械类的公司,应该很吃香。

河南工业大学是211吗

天谴
甲壳虫
实拍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怎么样

习心
有政
  河南工业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共建,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  学校前身是中央粮食干部学校,是经国务院批准在1956年创建的全国唯一一所粮食工程类大学,先后隶属于粮食部、机械部、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1959年开展本科教育,1981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98年划归河南省管理;2004年,由郑州工程学院和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河南工业大学。  截至2015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2826亩,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15.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亿元,馆藏图书365万册,建有河南省第一个万兆校园网;有教学单位20个,开办本科专业65个;有教职工2188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副高级职称以上863人,博士学位教师565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7000余人,专科生35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外国留学生近百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18000余人。  河南工业大学(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坐落于黄河之滨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学校秉承“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遵循“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自 1956 年建校以来,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谱写了以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为主旋律的昂进乐章。  1 .历史沿革  河南工业大学始建于 1956 年, 1959 年开始本科教育, 1979 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培养。建校初至上个世纪末,学校为部属院校, 1998 年 8 月转制为中央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 2004 年 5 月更名为河南工业大学。  2 .学科专业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农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现有 18 个教学单位, 46 个本科专业, 1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5 个省级名牌或特色专业, 25 个省级重点学科, 4 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4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3 .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 1401 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 821 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 500 人。学校有双聘院士 2 人,特聘客座院士 3 人,省级特聘教授 2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 人,全国优秀教师 6 人,省、部级优秀教师、优秀专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 40 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对象、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等共 128 人,受聘担任国内重点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10 人。  建校以来,涌现了一大批知名专家。老一辈的专家教授中,有中国储粮昆虫分类学科创始人陈启宗教授,粮食缺氧储藏研究的开拓者路茜玉教授,率先攻克大豆磷脂提取加工技术的张根旺教授,解决了粮食筒仓防爆难题的周乃如教授,开创了国内砂轮制造、研磨工业学的汪 璠 、张国贤教授等,他们专心执教,潜心学术,奖掖后学,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后继者树立了榜样。  现任教师中,有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会主席卞科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协会执行委员王凤成教授,两届奥运会裁判王晏教授,有担任中国粮油学会、中国粮食工程建设委员会、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热处理学会、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磷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职务的知名专家,还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名师与优秀教师,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和教学岗位上,教书育人,精诚奉献,堪称楷模。  4 .人才培养  截止 2007 年底,在校全日制本科生 18543 人,硕士研究生 733 人,专科及成人教育学生 4963 人。  学校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一直面向全国招生,为国家输送了 7 万多名毕业生,大批毕业生已成为粮食、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等行业的技术骨干、管理骨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学校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近 7 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6 年名列河南省高校第一。在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总分列全国高校第 57 名、 42 名、 73 名、 24 名,连续 4 届名列河南省高校第一。  5 .办学条件  占地面积 17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63.07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66 亿元。有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8 个,各类实验中心 25 个。有 1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2 个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1 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6 个国家、省部级研究中心。图书馆拥有中外文图书 237.5 万册,中外文期刊 5700 多种,可在线检索 EBSCO 、 CNKI 等 26 个中外文数据库。建有河南省第一个万兆校园网。  6 .科学研究  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在中国气调储粮理论及技术、储粮昆虫分类学、磷脂粉末化技术及理论、粮食散体物料压力理论、筒仓防爆技术、低温陶瓷结合剂超硬磨具、高温树脂结合剂超硬磨具、柔软耐水砂布等研究方面,诞生了一批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成果。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 62 项,承担省部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230 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39 项;主持、参加制定或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152 项;发表学术论文 5098 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等收录 370 篇;出版学术著作 138 部。  学校是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主要成员单位,是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体单位之一。《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 1996 年以来一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多家国际著名文献检索机构列为固定收录刊源,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影响因子最新排名位居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前 50 名。  7 .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在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机械、粮食储运、仓厂建筑、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优秀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全国约 70% 的大中型小麦加工企业、 50% 的植物油加工企业、 90% 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了学校提供的技术。“九五”期间,学校作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的中坚力量,完成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工程设计,为构建现代中国粮食流通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十五”期间,国家投资 337 亿元的国家储备粮库建设及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全部采用学校提供的储藏工艺,同时,学校还承担了 1/3 工程设计,使国家储备粮库的技术与设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学校负责编制的国家粮食仓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为国家粮食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8 .对外合作  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开展校研合作;与河南省驻马店市、周口市、濮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商务厅等开展校地合作;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华粮集团、上海良友集团、双汇集团、莲花集团、三全集团、思念集团、许继集团、郑州现代物流有限公司(香港)等开展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威尔士大学、瑞丁大学联办 5 个本科专业;与美国 9 所州立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开展在校生交流。与 24 所国外知名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并保持着紧密的教育、科研合作关系。 2007 年开始招收国外留学生。  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国际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和交流关系;与美国小麦协会、加拿大小麦局、法国小麦协会、澳大利亚国际农业发展中心等进行合作交流;成功举办了“联合国粮食物流国际区域研讨会”、“国际小麦品质及面粉改良研讨会”等国际性会议;举办了有 14 个第三世界国家参加的粮食加工、储藏与检验培训班; 2008 年被批准为国家援外粮食储藏技术培训项目承办单位。  9 .校园文化  广大师生遵循“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博学奉献”的教风、“勤奋诚信”的学风,凝聚了“团结进取,务实高效”的校风,熔铸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学校坚持文化育人,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开设人文教育公选课,举办系列校园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近三年,学生仅在全国、全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6 项、三等奖及优秀奖 40 项,省级一等奖 30 项、二等奖 54 项、三等奖或优秀奖共 333 项。  10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发挥广大党员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将组织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近年来,富有时代特色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活跃在校园,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推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党委、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五好”党组织、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及河南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

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研究生怎么样

缦者
废是宝
食品类专业全国第一

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好考不好考啊啊啊啊啊啊!!

数如佚汤
回归
...河工大啊 啊啊 啊啊啊啊,真的不赖~~~~ 好考好考~~~

河南工业大学有博士点了!!

金丝猫
若物之外
河南省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搜索上面的关键词就会出来结果,某些人还不信,鄙视之!!参考资料:http://www.cdgdc.e.cn/xwsh09/index.htm河工大的博士点被揣了。华水的大坝说很重要,决堤后果很严重。中医学院的医药是救命的。工大的粮仓倒了的话,粮食还能凑合用。所以只能。。。。。。。

河南工业大学什么专业好

盖被子
使民心竞
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民商法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国家精品课程:材料力学省级精品课程:电子商务、运筹学、基础会计学、粮油储藏学、储藏物昆虫学、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西方经济学、土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应用、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工程设备、分析化学、无机化学、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传播、电工与电子技术、高级英语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财务会计1、食品科学与技术概论、现代饲料科技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粮油食品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商务省级特色专业:粮食工程、生物技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动物科学、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粮食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土木工程、粮食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子商务、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建筑实验教学中心、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粮油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河南中鹤纯净粉业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河南工业大学(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大力弘扬“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报国兴学、自强不息”的工大精神,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 .历史沿革 从 1956 年建校至上世纪末,为中央部属院校; 1959 年开展本科教育, 1981 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98 年划归河南省管理; 2010 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河南工业大学。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和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具备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入选国家首批“ 2011 协同创新计划”、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两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已经成为全国粮食行业、磨料磨具行业和河南省重要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 2 .学科专业 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和实力雄厚的超硬材料学科群。现有 20 个教学单位, 68 个本科专业, 18 个硕士一级学位授权点, 113 个硕士二级学位授权点,拥有 6 个类别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5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3 个国家级卓越工程专业, 3 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1 个省级特色专业, 6 个双学位专业, 18 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涵盖 99 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学校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 3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 2177 人,副高级职称以上 912 人,专任教师 1600 余人,博士 597 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1 人,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1 人,全国优秀教师 6 人,河南省中原学者 1 人,省级特聘教授 10 人,校级特聘教授 4 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 人,省部级优秀教师、优秀专家、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专家等 90 余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等 140 余人。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进站博士后人员 9 名。学校具有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 建校以来,学校涌现了大批知名专家。老一辈专家教授中,有中国储粮昆虫分类学科创始人陈启宗教授,粮食缺氧储藏研究的开拓者路茜玉教授,率先掌握大豆磷脂提取加工技术的张根旺教授,解决粮食筒仓防爆难题的周乃如教授,开创国内砂轮制造、研磨工业学的汪璠、张国贤教授等著名学者。他们潜心学术,立德树人,奖掖后进,功勋卓著,为我国粮食事业、磨料磨具行业及学校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为后继者树立了榜样。现任教师中,有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会主席卞科教授、国际谷物科技协会主席王凤成教授、三届奥运会田径裁判王晏教授等知名学者,还有一批专家教授担任中国粮油学会、中国粮食工程建设委员会、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热处理学会、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磷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职务,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和教学岗位上,教书育人,竭诚奉献,堪称楷模。 4 .人才培养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33000 余人,其中本科生 28000 余人,专科生 3500 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 1300 余人,外国留学生近百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 18000 余人。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为国家输送了 10 多万名合格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连年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连续十次荣获“河南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2 年荣获全国就业 50 强高校称号。 2009 ~ 2014 年分别荣获“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本科院校综合实力 20 强” 、“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 、“ 2014 值得推荐的 20 张河南教育名片”、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德国、波兰、韩国、台湾等 20 多所境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招生和校际交流项目,为在校生出国学习、深造提供了的机会和途径。 5 .办学条件 占地总面积 193.8 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93 万平方米。拥有三个校区,分别是莲花街校区、嵩山路校区、中原路校区。学校建有高标准的教学大楼和现代化的学生公寓,教学科研设施先进、齐全,校园环境优雅宜人,为学生提供了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拥有先进的网络教育管理中心、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有 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虚拟实验教学中心、 18 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和一个工程训练中心、 1 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有物理学、化学、力学、电工电子、机械基础等一批基础实验室,以及食品工程、建筑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电子商务、证券与期货等专业实验室。配备有大批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目前全部仪器设备超过 5 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 4.4 亿。 学校是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智慧校园”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试点单位,拥有河南高校第一个万兆校园网,教育网、联通、电信、移动四大网络接入总带宽达 21G ,实现了无线网全覆盖、信息门户集成和大数据综合利用,网络应用系统涵盖了校园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化平台。 学校图书馆早在 1992 年被原商业部批准为“全国粮油学科文献情报中心”。目前总建筑面积达 5.06 万平方米,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 235 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 300 多万种,中外文纸质现刊近 2000 种, SCI 、 EI 、 IEL 、 Elsevier 、 SpringerLink 、 EBSCO 、 CNKI 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国学位论文等中外文数据库 43 个,自建粮油食品、超硬材料与磨料磨具 2 个专题特色数据库。网上图书馆系统使读者在校内外均可方便快捷地查阅电子文献资源。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先进的服务设施、服务理念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现代化应用程度达国内先进水平。 6 .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形成覆盖整个粮油食品学科领域以及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建筑工程、计算机科学、工商管理、经济学、超硬材料等学科的部分领域具有一定特色的科学研究体系。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7 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307 项,承担省部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961 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106 项;主持、参加制定或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174 项,其中主持并获得国家标准贡献奖一等奖 1 项,为全国粮食行业夺得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最高奖励。发表学术论文 10421 篇,其中被 SCI 、 EI 、 ISTP 等收录 2108 篇;出版学术著作 398 部。学校作为第二主持人单位联合申报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 2011 协同创新计划”,进入国家高端创新体系。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是全国粮食行业权威学术期刊。《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 学校拥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粮食储藏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粮食物流研究培训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郑州)、河南省谷物资源转化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粮食光电探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油仓储建筑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等 29 个国家、省部级科技平台;物流研究中心、粮食经济研究中心是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有河南省高校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14 个地厅级科技平台;有各类校级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平台近百个。成立了河南省高校首家院士工作站。学校作为股东高校之一发起组建了河南省大学科技园,与社会共建了 “ 河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 ” 、 “ 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院 ”;学校还有岩土工程研究所、物流研究所等 54 个校级学术研究机构。 7 .社会服务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在粮食储运、仓厂建设、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机械、超硬材料及磨料磨具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产生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目前,全国约 70% 的大中型小麦加工企业、 50% 的植物油加工企业、 90% 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学校研发的技术。学校作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项目中坚力量,完成大部分核心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为构建中国现代粮食流通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负责编制的国家粮食仓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为我国粮食行业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国家投资 337 亿元的国家储备及物流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全部采用我校储藏工艺;同时,学校还承担了该项目 1/3 工程设计任务,使我国粮食储藏工程与工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8 .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合作发展模式。建有“全国粮食行业(郑州)教育培训基地”,先后承办各类培训班 46 期,累计培训全国粮食行业高层次人才 2700 多人。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开展校研合作;与郑州市、周口市、鹤壁市人民政府和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开展校地合作;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粮集团、上海良友集团、双汇集团、三全集团、思念集团、许继集团、贵州达众磨料磨具有限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 积极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动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威尔士大学、瑞丁大学联 5 个本科专业;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开展在校生交流。 2007 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谷物科技协会等国际组织,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小麦协会、加拿大小麦局、法国小麦协会、澳大利亚国际农业发展中心等进行合作交流;成功举办了“联合国粮食物流国际区域研讨会”、“国际小麦品质及面粉改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 2008 年被批准为国家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承办单位,迄今已培训来自 86 个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行政与技术官员 500 余名。9 .校园文化 形成了“团结进取,务实高效”的校风、“博学奉献”的教风和“勤奋诚信”的学风。学校坚持文化育人,开设人文教育公选课,举办系列校园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搭建了广阔平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 10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学校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打造和谐校园,营造了团结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党委、河南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文明单位、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河南工业大学

牛马四足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还可以,河南工业大学怎么会差劲,我在这上三年了 感觉很好!学校食堂,宿舍,教学都很优秀!有空可以来学校参观。 机电工程学院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和包装工程等本科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科专业,在读学生2400人,教职工94人。现设学院党政办公室、学生办公室、团总支、制造工程系、机械设计系、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和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等机构。 学院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是目前省内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两所学校之一、我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四个学院之一。现有导师16人,在读研究生50人。拥有河南省机械设计及理论特聘教授岗位。 教师队伍中,教授14人、副教授32人,中青年教师中博士10人、硕士32人,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5%。有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1人;河南省高校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 学院实验中心为河南省高校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组织与性能、液压与气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汽车、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数控中心等实验室,配备有先进的各类实验设备,为学院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学院现设有机电技术、机器人技术、粮油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焊接技术、精密制造技术等研究机构。在粮油食品机械、精密制造、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粮食机械的设计和制造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科研成果主要有“散粮储运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大型粮食干燥装置开发与研究”获得国家粮食储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散粮汽车卸车装置的研究开发”获得国家粮食储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面粉加工装备及技术”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课题、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等一大批纵向科研课题和企业横向委托项目,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多项,在河南高校中第一个自行设计制造了两台加工中心。 学院秉承“明德、求是、拓新、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院学科特色鲜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已为国家培养了一万多名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国内的相关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学院特色专业供需比达1:5以上。学院是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学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连续5年名列河南省第一名。参考资料: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