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河南有哪些高校招受工程管理硕士

浑论
亭亭玉立
河南招收工程管理硕士的高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

工程管理硕士考研院校有哪些呢?

碣滑有实
第一档A+等(12个):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二档A等(37个):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http://d.kuakao.com/tk_item_list_226_429_431__1.html 】学、西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河海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江苏大学、江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西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工商学院、长安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第三档B+等 (75个):浙江工商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三峡大学、贵州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燕山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山西财经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五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工学院、深圳大学、攀枝花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福州大学、山东大学、长春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沈阳大学、山东财政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天津财经大学、长春工业大学、西安财经学院、湖北师范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华侨大学、中国民航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盐城工学院

郑州大学有工程管理的专业硕士吗?

是谓素朴
恐龙谷
郑州大学有工程管理的专业硕士。理由,如下:2015郑州大学工程管理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据郑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消息,2015年郑州大学125600工程管理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25600工程管理初试科目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复试科目:管理学综合理论;面试同等学力及跨学科加试科目:①财务管理②西方经济学01工程管理专业学位

请问工程管理硕士全日制的学校有哪些?

金丝猫
夺命号
招收工程管理硕士的院校名单 院校名称所在省市院校名称所在省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吉林大学吉林省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东南大学江苏省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北京大学北京市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河海大学江苏省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南昌大学江西省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省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市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山东大学山东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厦门大学福建省青岛大学山东省华侨大学福建省山西大学山西省福州大学福建省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中山大学广东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暨南大学广东省同济大学上海市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省东华大学上海市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省上海大学上海市燕山大学河北省四川大学四川省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武汉大学湖北省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南开大学天津市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天津大学天津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湘潭大学湖南省云南大学云南省中南大学湖南省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南华大学湖南省重庆大学重庆市

河南省就业比较认可的工商管理硕士是哪个院校的?

小一
凉风
想在河南发展的话最好还是读河南的学校会好一点,虽然学校不是很好,但是可以为你在河南发展积累关系嘛,其中郑大是首选,其次是河南财经。我是河南财经工商管理的本科生,据我所知,我们很多老师都在省内的知名企业做培训,咨询之类的,还有是省府的智囊。如果他们是你导师的话,应该会对你有所帮助吧。我觉着武汉大学挺好的,朋友就在武大在郑州的教学站工作。听说武大的MBA已经通过国际上的什么认证了,国际通用,含金量很高。武大教授也不错,应该能学到东西。

河南有哪些高校招受工程管理硕士

净三
第七感
河南招收工程管理硕士的高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

郑州有硕士点的大学有哪些

不争
红线
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河南财经学院,河南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工业大学,中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农大,黄河科技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教育学院

我想考研 工程管理专业 不知道考哪个学校合适 以我的能力太好的是考不上的 只想上一个差不多的学校 给点意

笔记本
甜蜜蜜
哈尔滨工程把 哈尔滨的学校都挺好的读研究生目的是找到更好工作=》目前最好IT公司=》微软、、google、oracle、sap、ibm=》到他们网站看下招聘什么岗位、需要什么专业=》找到您认为比较合适的岗位=》选专业=》选名牌大学=》招生简章 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与对策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4-4-8 计算机专业是高校的“热门”专业,发展迅猛。截止2001年底,我国有1023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其中本科院校475所。经历了多年的计算机人才高消费,面对2002年的就业率与供求比例走低,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前景展望 我国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到100万人,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科学、工业、国防和教育事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门人才。 (一)IT人才供不应求是世界范围的现象,许多国家都有20%至30%的缺口。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在3年后将达到170万人;美国至2006年,将缺少67万计算机专业人才。发达国家计算机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地招聘。德国政府已经决定给予2万个非欧盟的计算机专家特别工作许可,以弥补德国这方面人员的短缺。 (二)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应的各类人才需求大量增加。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未来10年至15年将是世界IT发展的重点地区。今后5年,我国将在信息产业方面投资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将比2000年翻一翻,继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4.5%提高到8%。据有关专家测算,近几年我国每年应培养20万名以上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软件产业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伴随我国软件产业的研发实力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销售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目前我国软件从业人员约40万,其中专门从事软件技术工作的软件人员不到25万人,在未来的3至5年内,我国软件企业将产生40万的人才缺口。 (四)沿海和发达地区人才需求旺盛。北京市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投资跨度15年,投资金额300亿美元。上海市将建设“微电子产业基地”,“十五”计划引进产业投资100亿美元。深圳市更被誉为“新经济公司在全球最理想的5个根据地”之一。沿海和发达地区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为计算机人才提供了广大的市场和机会。毕业生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倾向明显,同时,发达地区计算机人才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二、 就业趋势 从总体上讲,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总需求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将更宽泛,需求的主体由政府机关、金融单位、电信系统、国有企业转向教育系统、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等中小用人单位。由于毕业生人数剧增,就业率与供求比例明显走低。 (一)企业是吸纳人才的主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对高新技术人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将迅速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20%以上,迅速发展和这一行业要求员工素质高的特点,成为吸收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主要企业单位。加入WTO,外国资本、公司的涌入,需要招聘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会偏向外资企业。 (二)教师职业倍受青睐。2002年我国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上升到3.6%,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教学技术的普及,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2001年全国高校和中小学教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8054元、10194元,成为近十年来工资增幅最大的职业之一。2000年全国计算机专业师范生有79.35%的毕业生到各类学校任教,非师范生从事教育工作的也占到10.38%,教师职业越来越热。 (三)考研热方兴未艾。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等学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要求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短缺,高学历者会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并获得较高的工作报酬,面对就业和继续深造两条路,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后者。国家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为更多大学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考研热情。 (四)献身国防成为热点。为了加快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中央采取积极措施,从地方大学选拔优秀大学生入伍。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伴随一些重点单位向各地中心城市迁移和企业内部现代化管理机制运行,从地域和待遇来看,国防系统单位逐渐成为热门行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热点。 三、 我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01/2002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表一) 就业单位专业 高校 研究生 公司 公务员 部队 电信 金融 企业 中学 出国 新闻 未就业 合计 97级 人数 10 4 21 6 2 4 1 1 4 53 百分比 5.3 7.5 39 11.3 3.8 7.5 1.8 1.8 7.5 100 98级 人数 17 37 17 11 5 3 1 2 7 3 19 122 百分比 13.9 30.3 13.1 9.0 4.1 2.5 0.8 1.6 5.7 2.5 15.6 100 00专升本 人数 8 20 10 9 4 4 2 4 2 2 65 百分比 12.3 30.8 16.5 13.8 6.2 6.2 3.1 6.2 3.1 3.1 0 100 (表中统计截止日期是当年9月30日,97级4名未就业学生中的3名同学2002年考取研究生,98级19名未就业学生中有11人准备考研,4人申请出国。)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03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统计(表二) 单位性质 高校 公司 政府机关 部队 金融 企业 中学 其它 合计 单位个数 56 22 6 7 6 30 32 4 163 (统计截止日期是2003年3月20日,仅统计省辖市所在地单位,其中省外单位53家) 四、面临问题 我国加入WTO,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国际经济环境的直接影响。在美国和全球经济下滑及IT业发展受挫的影响下,2002年全国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率比上年下降幅度超过5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明显不如上年。一是IT公司用人需求量减少,尤其是对本科生需求相对减势更猛;二是用人单位选人“挑剔”,优中选优;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初见端倪。 (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本科生需求愈来愈向名牌大学集中,地方院校学生一次就业率将会逐年下降。2001年、2002年高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分别为6.2万人、9万人,截止2001年底,在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总数为58.6万人。2001年、2002年,全国毕业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分别为2790人、4050人,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供求矛盾突出;社会对本科生需求愈来愈向名牌大学集中,重点大学一次就业率超过90%,地方大学一次性就业率为60%到90%;专科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次就业率低于50%。近年来地方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就业受冲击也最大。以我校计算机专业为例:2001年毕业82人,2002年毕业 239人,2003年毕业312 人,2004年将毕业378人。截至2002年6月底,我校计算机专业一次性就业率为70%。按此就业率推算,到2003年6月我校计算机专业将有近100名同学不能就业,由此可见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来说,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问题在于很多毕业生的期望值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和现实的可能。在一份就业调查中,毕业生首选地点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占被调查学生的72%以上。我国有6000多家软件公司,50人以下的企业占55%,50人至200人的占42%,而毕业生集中首选大企业,目标过于集中。毕业生要求的月工资底线平均值为2244.6元,其中选择2000元以上的占到53%。学生不愿到农村就业,计算机专业尤为突出。据统计,我校计算机专业2001、2002年到县城就业的学生仅占2.4%。 (三)就业渠道不畅。我国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难以真正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许多单位急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而许多毕业生在从事录入员等简单工作,造成计算机人才的严重浪费。一份调查显示,60%学生认为就业最大的困难是信息太少。 五、人才培养 计算机专业是科技含量高、知识更新快、交叉学科多、国际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服务性强的新学科,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着眼于拓宽、加深基础和提高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主的全面素质,具有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些学生只重视操作层面上的技能学习,一些学生只注重考研课程学习,忽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思维基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就会削弱发展的后劲和适应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我校计算机专业应培养学术型、外语型、复合型、应用型四类人才。 (一)学术型学生应有较好的数学素养,较高的外语水平,坚实的专业基础,培养他们未来从事科学研究与开发的能力,鼓励他们报考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 (二)培养外语型计算机人才,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加强英语教学的力度。英语是学习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语言工具,印度是仅次于美国的软件大国,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其英语人力资源。我国软件产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形成外向出口型产业,必须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外语水平。外语型计算机人才在沿海地区IT人才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 (三)计算机学科综合和交叉的发展态势日趋明显,计算机专业学生应选修电子、通信、建筑、信管、财经、法律、广告、新闻等专业的相关课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宽就业渠道,而且也可为我国新型工业输送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四)培养集学科、技术和产业思维于一体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长期以来,我国计算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偏重理论,轻视工程意识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由于经费紧张等众多因素,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上机时数太少,实习基地问题至今仍未很好解决。我们要创造条件与国内外高校、科研单位、企业联合办学,培养人才。我们要借鉴国内外经验,把国际流行的IT软件培训方案直接引进教学过程,或将著名IT企业的资格认证直接融入选修课教学(鼓励学生各种IT认证的考取),培养国际化的行业、企业实用人才。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要在软件设计、数据库、电子商务、网络管理等方向培养实用型的IT人才。 六、工作对策 (一) 开拓就业市场。我校是地方院校,理工科在省内外缺乏影响,与用人单位缺少便捷、高效的供求机制。学校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要与省内外的经济结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与我校自身实力及发展潜力相适应,瞄准IT人才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我省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信息学科招生人数剧增(见表三),供求比例失衡,因此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工作要立足省内,面向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重点突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城市。2001年、2002年河南籍学生到沿海地区就业的高达23.9%,2003年来我校招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用人单位中省外约束占1/3,开拓省外就业市场大有可为,学校要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特别是与企业的联系),与用人单位保持长期稳定的良好合作关系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河南省部分信息学科本科生招生人数(表三) 专业名称年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通信工程 电子工程 2001 5370 2687 1685 1153 2508 2002 5813 2656 1879 1247 2760 (二)加大考研工作的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考取研究生人数的多少,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办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考研是学生成才的高层次追求,在学生中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学校校风、学风建设。为学生提供研究生招生信息,进行宏观指导和咨询,帮助考研的特困生克服经济困难,加强校内外考研工作经验的交流等都应纳入学生工作。考研工作要与素质教育相适应,要与思想教育与心理指导相结合,要与学生就业相统一。如果我校计算机专业每年都有3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将会对学院学风和就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抓住机遇,把考取公务员作为就业的新突破点。2002年公务员考试第一次面对本科应届毕业生,学院22人考取。今后几年,政府上网工程使得国家行政部门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考取公务员将成为学生就业的“亮点”。 (四)加强就业指导。学校学生就业指导要由“一次性指导”转向大学四年“全程指导”,由“就业技巧”转向“职业设计”,逐步实现长期化、系列化、专业化。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待心理,依赖学校消极就业现象,对此要加强引导。面对新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应积极调整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主动搜集就业信息和推销自己,到中小城市、到企业、到基层、到急需人才的地方和单位去。近年来,放弃就业继续考研的学生比例增高,学校要加以关注和引导。首先,大多数同学来自农村,家庭较困难,经济压力较大;其次大量学生放弃就业将对学校声誉和学生管理产生负面影响,要提倡学生“先就业,后择业”。 (五)改进就业工作。我校毕业生四处奔波,盲目赶场,既加重了经济负担,又冲击正常教学秩序,学校必须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快就业市场建设。学院也要把学生就业放到重要工作位置,根据学科特点,建立就业基地,对此学校要给予重点支持。 学院就业工作有经验,也有教训。例如:我校计算机专业每年都有师范类毕业生,而学生普遍不愿当教师,因此,在招聘试讲时成绩极不理想,影响了就业。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因为英语六级未通过或有不及格课程而痛失良机。学院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多搞一些模拟招聘会、教学技能大赛、英语情景对话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应变能力、竞争思维、时间观念、危机意识、务实态度。 学院要通过和往届同学建立就业网络来沟通就业信息,拓展就业空间;要利用网站宣传学院建设,分析就业形势,发布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咨询;要发挥教工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加大推荐力度,疏通就业渠道,形成全院上下共同关心、帮助学生就业的新机制。 结束语: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必须坚持以就业率为着力点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以就业为龙头促进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扩大在全省和全国的影响,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你好,希望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全国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排名?

接班人
大男孩
高校学科评估(排名)结果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高校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有67个,参加本次评估的有38个;还有14个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也参加了本次评估。参评单位共52个。 学位授予单位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 排名 得分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1 95 10003 清华大学 2 94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3 92 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 90 10335 浙江大学 5 89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 8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056 天津大学 8 8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 84 10533 中南大学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12 81 10486 武汉大学 13 80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286 东南大学 15 79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16 77 10294 河海大学 10246 复旦大学 18 75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10284 南京大学 20 74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10145 东北大学 22 73 10247 同济大学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24 72 10611 重庆大学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7 71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28 70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30 69 10610 四川大学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32 68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34 67 10280 上海大学 35 66 10299 江苏大学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10488 武汉科技大学 38 65 10142 沈阳工业大学 39 64 10459 郑州大学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0651 西南财经大学 107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44 63 10108 山西大学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47 62 10076 河北工程学院 10110 中北大学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52 61 采纳哦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学校名单 学校名称 本科合格有效期 首次通过评估时间 1 重庆大学 2004.5-2009.6 1999.11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4.5-2009.6 1999.11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5-2009.6 1999.11 4 清华大学 2004.5-2009.6 1999.11 5 同济大学 2004.5-2009.6 1999.11 6 东南大学 2004.5-2009.6 1999.11 7 天津大学 2001.6-2006.5 2001.6 8 南京工业大学 2001.6-2006.5 2001.6 9 广州大学 2003.6-2008.5 2003.6 10 东北财经大学 2003.6-2008.5 2003.6 补充一下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于2006-06-14发布了一系列最新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其中工程管理专业排名前5%的学校,如下 1 重庆大学 2 天津大学 3 西安交通大学 4 上海交通大学 5 同济大学 6 东北大学 7 大连理工大学 8 华中科技大学 9 东南大学 10 浙江大学 11 武汉理工大学 12 中国矿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