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公司要求我做份关于液化石油气市场调研报告,针对一条村庄的调查报告,谁能提示下意见呀?

款冬
借嫁娘
个人意见;1、村庄的规模,包括人口、户数、本地人与外地人的比例。2、饮食习惯,目前的能源是煤炭、木柴还是用电。3、生活水平,相比其他村庄的富裕程度,是否能接受液化石油气做能源。4、价格接受程度,价格优势。宏观环境以及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当然有必要搞清楚,如人口、收入与生活水平等,但搞调研嘛肯定要抓细节,深入调查,否则浮于表面,夸夸其谈,没什么指导价值的。真要调查起来,可调查的很多很多,这里谈几个方向吧。一、竞品该村庄LPG产品品牌使用情况(包括无品牌的LPG产品),各品牌的价格,渠道及服务方式以及各自的优劣点(主要是各用户对各品牌的评价),各品牌的用户满意度、忠诚度等情况,这会是你们公司下一步实施营销的方向与突破口选择的主要参考点。 二、消费者LPG产品使用的顾虑,比如LPG产品毕竟有安全隐患,消费者是否有对定期安检的要求。消费者购买LPG产品看重的因素,如价格,送货服务、送货时间要求,燃烧质量什么的。 三、该村庄LPG消费者除家庭用户外,是否有商业用户,工业用户,如有无餐饮业,焊接、烤漆业,以及有无物流业等使用LPG叉车等,如有,这些用户对LPG产品的需求情况,品牌使用情况,对LPG产品的要求等。村庄有餐饮业的还是比较多的,少数是会有工业的如加工厂(是否需要为员工提供午餐晚餐),搞焊接的个体户也会有(是使用乙炔还是LPG)——————————————————搞小型的调研请调研公司毕竟有些小题大做,如搞比较大的市场调研还是建议请调研公司,否则,一是没什么方向,不知道调研什么,二是没操作经验,调研质量不容易把控,三是分析得不够深入。

汽车新能源发展怎么样?

红手印
伏魔者
三五年之内,传统动力还将会是主流。但是发动机增压技术,直喷技术,稀薄燃烧技术,可变进气技术,气缸暂停技术,自动启停技术等新技术会逐步普及。变速箱也会朝多档(高于7档)液力变矩和CVT/DCT发展,另外制动回收也是同样道理。同时LPG/CNG/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选择也会在不同国家出现。五到八年内,以Prius为技术代表油电混合动力会逐步被市场接受,价格会逐步和传统动力缩小差距。由于传统发动机还是主要的驱动系统,只是在某些工况下由电池替代,产生油耗下降的效果。成本影响相对较小,节油效果也显而易见。

当前澳大利亚地质工作概况

立体声
格义
(一)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简况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矿业国之一,在矿产勘查、开发、生产、选矿和环境管理的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澳大利亚矿业占GDP的6.4%。矿产品出口522亿澳元,占产品出口的64%、商品出口的48%、商品和服务总出口额的36%。澳大利亚矿业直接就业人员10.3万,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1%,另外,制造业中有30.1万人间接依赖于矿业部门。私人勘查投资17亿澳元,其中石油勘查占55.5%,金勘查占23.4%,基本金属占8.9%。澳大利亚矿业在世界矿业供应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所生产的矿产品80%用于出口。澳大利亚私人部门新投资的16%集中在矿业部门。矿产和能源部门占澳大利亚总财富的25%。来自于矿产和能源部门的财富所占比例,澳大利亚是其他20个最富的国家的2.5倍。按照产值计算,澳大利亚矿产部门规模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南非)。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矿、氧化铝、金刚石、钛铁矿、金红石和锆石生产国;世界第二大锌矿石生产国(次于中国);第三大铁矿石(次于中国和巴西)、镍(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和金(次于南非和美国)生产国;第五大铝和煤炭生产国。澳大利亚拥有全球最多的铀资源,铀资源占全球总量的40%,占世界产量的18%。澳大利亚地质和采矿技术服务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全世界的矿山60%使用澳大利亚的有关软件。澳大利亚固体矿产总约400个矿床,其中200多个在西澳州。西澳州占澳大利亚金产量的70%,镍产量的100%,绝大部分的铁矿石和金刚石、铝土矿、矿物砂、锰、钽、锂等也产自西澳。西澳州还生产全澳石油产量的60%,天然气产量的65%。澳大利亚能源资源丰富,可以对区域能源安全起重要作用。目前澳大利亚石油尚需进口,依存度约40%,但如果其大力发展油气产业,将在全球能源市场上发挥更重要作用。据分析,澳大利亚未发现石油资源量约为50.3亿桶,凝析油60.35亿桶,天然气114万亿立方英尺;经济证实资源量,石油11.68亿桶,凝析油15.54亿桶,天然气87万亿立方英尺,液化石油气13.23亿桶;次经济证实资源量,石油4.09亿桶,凝析油7.07亿桶,天然气52万亿立方英尺,液化石油气4.93亿桶。2003~2004年澳大利亚生产原油1.29亿桶,凝析油4530万桶,LPG2920万桶,天然气332.22亿立方英尺。澳大利亚工业旅游资源部认为,澳大利亚的油气潜力仍然很大,原因在于:目前澳大利亚1600×104km2的沉积盆地(包括海上)仅打石油探井9000口,而美国墨西哥湾面积还小于澳大利亚西北陆架盆地,但钻井已有60000多口。澳大利亚的石油勘查活动主要集中在海上。海上石油产量占澳石油产量90%以上。主要分布在西澳州的Bass海峡、Carnarvon盆地、Bonaparte盆地(帝汶海),陆上石油主要分布于澳中部Copper盆地。(二)澳大利亚地质工作管理体制简况法律规定,澳大利亚矿产资源所有权有的属联邦政府,有的属州政府。在澳大利亚联邦体系中,联邦和州政府在资源勘查和开发方面拥有不同的权限和职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国家政策,包括财政、货币和税收政策,外国投资指南,移民政策、竞争政策、贸易和关税、公司法、国际协定和土著人事务;州政府则主要负责管理和配置矿产和石油的财产权,主要负责土地管理,日常作业(包括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征收权利金等。在具体权利的划分上,联邦政府负责:①财政政策和投资体制;②降低勘查风险(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开展地学项目,二是加强矿业权管理改善土地准入条件)。州政府负责:①配置矿业权;②地学项目;③勘查和开采的管理,包括环境和安全;④权利金征收。地方政府则负责审批与采矿项目有关的建筑计划以及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注意的是,如在土著地区从事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活动,有关矿业公司必须事先与土地所有人协商并签订土地准入协定。联邦和州政府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方面共同承担以下4方面职责:①建立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②采取措施取消或减少降低矿业竞争力的制约因素;③通过以合理成本生成和分发地学信息,降低勘查的商业风险;④确立勘查、开发、项目审批、安全和环境评价的管理框架。在具体矿产资源方面,联邦政府①拥有3海里以外海域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对这些矿产资源实行日常管理;②拥有北部地方铀矿产的所有权,对此实行日常管理;③其他矿产资源由州政府所有,但联邦政府可以通过环境保护、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实施控制和影响。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不直接参与商业性的勘查和开发。在联邦层次上,由澳大利亚工业旅游和资源部负责全国地质工作和矿产资源管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工业、旅游和资源部是2001年在原澳大利亚工业、科学和旅游部的基础上更名组建的。澳大利亚联邦最早负责矿产和能源的部门是1950年3月成立的澳大利亚国家发展部,后来澳大利亚于1973年成立了矿产和能源部,负责澳大利亚全国的矿产和能源的开发与管理,该部于1979年与国家发展部合并组成澳大利亚国家发展和能源部,1983年澳大利亚又单独成立了联邦资源和能源部。1987年该部与联邦初级产业部合并组建成初级产业能源部;1998年初级产业能源部与澳大利亚工业、科学和旅游部合并组成工业、科学和资源部。2001年又更名为澳大利亚工业、旅游和资源部。澳大利亚联邦工业旅游和资源部的演变历程,揭示了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两个发展趋势:一是从单门类资源分散管理向多门类自然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方向演变;二是向资源管理与产业管理适度联合的方向演变;三是向资源管理与生态管护、资产管理融合的方向演变。各州政府通过其矿业能源部(名称不一,但功能类似),按照各州的矿业法(或矿产资源法),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进行管理。各州/地方管理矿产资源的机构可见表3–1。表 3-1 澳大利亚各州政府负责矿产资源管理的部门澳大利亚地质工作运行机制畅通。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不直接参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分体运行,但相互呼应: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服务,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实践为公益性地质工作形成了新的需求和市场。政府不参与商业性矿产勘查,但在商业性矿产勘查中,政府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主要包括①以法律为主要手段,保障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的有序运行:a.探矿权的有效保障;b.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低准入门槛和低进入成本;c.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合理的退出机制;②以地质调查为主要手段,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有效服务:a.公益性地质调查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b.市场经济国家地质调查局在矿产勘查方面的工作;c.地质调查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的主要服务手段是信息服务;③以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调控措施为主要手段,弥补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内在固有的缺陷:a.在税收设计上充分考虑商业性矿产勘查和矿业活动的特殊性;b.特殊情况下对商业性矿产勘查实行某些财政补贴措施;c.发展矿业资本市场,鼓励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④以规范探矿权市场为主要手段,对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实施适度监管:a.鼓励行业自律;b.打造诚信环境;c.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澳大利亚商业性矿产勘查运行的市场环境好,勘查商业文化发育。首先,将商业性矿产勘查作为矿业的组成部分。澳大利亚将采掘业三分为: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和采石业,它们的市场运作方式、资源管理模式差异很大。矿业特指对固体矿产,包括煤和铀的勘查采掘加工。矿业的运作由矿产勘查、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矿山建设、矿山生产和闭坑复垦6个阶段组成。商业性矿产勘查是矿山生命周期的起点,是矿业最重要的组成部份。澳大利亚的矿产勘查(Exploration),一般说来仅指战略选区、野外踏勘、靶区确定、靶区证实、确认矿床的存在,和中国的概查、普查阶段的工作有一定的对比性。这是矿业投资成功率最低,风险最高,回报最不确定的阶段,这决定了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运作的模式。预可行性研究(Pre-feasibility Study)和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则包含了中国详查、勘探阶段的工作,例如,系统和加密的钻探工程、计算资源量/储量,矿区水文地质勘查,选矿试验等。(三)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及其演变澳大利亚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在联邦政府,主要由工业旅游和资源部下属的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澳大利亚地学局(GA)负责。各州的公益性地质工作,则由各州矿能部下辖的地质调查局进行(表3–2)。表 3-2 澳大利亚各州政府负责公益性地质调查的部门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仍然在不断变革中,从其历史沿革看,地质调查工作的内容在不断发生变化,但以服务为核心的宗旨未发生变化。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GA)的前身是1946年组建的矿产资源、地质和地球物理局(BMR)。BMR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系统的地质填图和地球物理填图,确保明智的矿产勘查。对770×104km2的国土面积,按照1英寸∶4英里的比例尺(后改为1∶25万)进行填图。BMR还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设立了办事处并且开展当地的系统填图工作。20世纪70年代初,系统的填图工作接近完成,此后BMR开始对大陆架及大陆坡进行填图。“大陆边缘调查”项目,开展了18.5万测线千米的调查。陆上的调查则相对集中于特点矿化区详细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并努力使地质数据与矿产、矿床数据一体化。1978年,BMR的工作重点转向大陆架及海区,对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当时政府的需求主要是海上石油的研究,因此,BMR重点开展海上石油调查以支持联邦政府制定相关政策。20世纪80年代,BMR又新开展了遥感及地下水调查工作。同时开展地质灾害评价等项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BMR与各州政府签订了“国家合作地质填图协定”,旨在利用新技术开展陆上第二轮地质填图。这些图件是数字化的,包括许多信息层,并且一般是基于GIS系统的。1992年BMR更名为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AGSO)。AGSO的定位是:提供地学信息,支持澳大利亚的石油和矿产的勘查开发。同时,地学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其他各个领域的作用开始显现。2001年8月,AGSO再次更名为澳大利亚地学局(GA),由此,在地学信息获取及服务方面,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得到进一步拓展。GA的目标是,利用地学研究和信息,服务于澳大利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福利,为资源开发、环境管理、安全和社区福利的明智决策服务。就澳大利亚地学局当前的主要任务来说,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①进一步和不断地提高国家的地质研究程度。②开展矿产能源(包括能源和水资源)评价。③对由自然地质作用和认为地质作用诱发的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问题开展系统的调查和研究,阐明危及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各种地质作用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规律,以便对地质灾害做出科学预测,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免受损坏。④研制为地质调查(尤其是地质填图)、矿产勘查和环境地质工作等所需要的新的先进技术方法,如钻探方法、物化探方法、遥感技术、深海探测技术、地质实验技术和各种测试手段以及测绘技术。⑤系统收集和储存各种地质(包括矿产资源)信息,建立各种地质数据库,为政府决策、规划和管理,为社会公众事业以及地质工作提供服务。的确,信息的提供对商业性矿产勘查而言至关重要。矿业公司对成矿远景所具有的理解力取决于可得的地质知识、技术能力和地质方面的独创性和观念。所有远景评估,均基本上取决于能够为成功勘查和发现提供一个框架的地学数据资料、概念和知识。澳大利亚AGSO(GA的前身)的T.G.鲍威尔曾指出,“如果一个国家想在勘查投资方面积极发展并保持竞争力,与远景相关的现代水平的信息就是至关重要的”。在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一直在并将继续在决定寻找什么和到何处去寻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地质学家R.伍德尔称,“在产生勘查项目的阶段,构想有用的概念模型的能力仅为可得和可靠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数据资料的密集度以及我们对地球作用过程的物理和化学的理解程度所限制……大部分数据资料的来源……由政府地质调查机构和大学汇集的宝贵的国家地学数据库”。澳大利亚AGSO的T.G.鲍威尔指出,对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政绩要求的涵义在于信息服务的质量和层次、范围,不在于地质调查机构本身出了多大的成果,更不在于找到几个矿。国家对澳大利亚地学局有一套系统的绩效评估机制并且相应地建立了评估指标。其主要的成果体现是:“通过运用一流的地学研究和信息,提高澳大利亚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福利的潜力”。主要包括5个评价指标,见表3–3。澳大利亚地学局有一系列的、规定详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章程。澳大利亚地学局,目前现有员工639人。其中,正式员工543人,合同员工96人。2004年,新聘用员工106人(其中正式员工36人,合同员工70人),退休、离职73人(其中正式员工37人,合同员工36人)。639人中,男性451人,女性188人。工资分19个级别,最高工资15万澳元,最低2.7万澳元。表 3-3 澳大利亚地学局绩效指标澳大利亚地学局2004~2005年国家预算10105.5万澳元,其他来源的收入为979.7万澳元。国家财政预算占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总经费的91.2%。澳大利亚各州的地质调查局,除西澳州100多人外,员工一般为20~50人不等,6个州和北部地方,合计估计为300~400人。这样,澳大利亚全国从事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总人数约为1000多人。澳大利亚2003年制定了《国家地学战略规划(National Strategic Plan for theGeosciences)》,主要由澳大利亚地学局执行。规划的重点工作和任务分4个方面:教育、研究、可持续性、财富创造。值得重视的是,最近其研究重点之一是二氧化碳鏊合,一方面,可以缓解环境压力;另一方面,澳大利亚试图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对待。目前澳大利亚全国地质人员总数,估计为5000~6000人,2001年的统计数字为5067人,其中一半以上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1303人从事商业服务,366人从事工程地质,425人就职于政府管理部门。目前地学大学新生,大约每年600~800人,并且就读地学的大学新生的数量,与澳大利亚每年矿产勘查支出水平呈现直接的相关关系。据M.Matthews2003年在堪培拉的《Policy Intelligence》上的报道,在澳大利亚,政府每1澳元的在地学研发方面的投资,将使地下资产的价值增加180澳元。州地质调查局对解决本州范围内的重大地质问题和矿产勘查起关键作用。以下我们以西澳大利亚州工业和资源部下辖的地质调查局为例来说明州地质调查局的功能。西澳州地质调查局的职能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地学产品,使西澳州成为国际矿产和石油勘查的重点地区”;主要任务是:“研究西澳州地质框架,揭示西澳州成矿潜力和石油潜力,提供高质量空间地学信息、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图件和报告产品;为政府决策服务,为矿产勘查提供支持,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包括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西澳州地质调查局目前员工145人,是各州地质调查局中规模最大的。西澳州地质调查局目前执行的主要项目包括:①石油系统研究和石油勘查数据;②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勘查数据;③区域地学填图;④科学、技术和野外支持(包括岩心库)。西澳州地质调查局目前提供的在线地学数据库包括:①交互式地学数据和图件(GeoVIEW.WA);②矿产勘查数据(WAMEX);③石油勘查数据(WAPIMS);④矿山和矿床数据(MINEDEX);⑤航空物探信息电子交换(MAGIX)。正是因为公益性地质调查服务到位,使西澳占全球矿产勘查总支出的10%,占全国矿产勘查投资的60%。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云南第一艘大型纯电客船是什么样的?

无偏无党
其外形铜墙铁壁低调中透露出大气 内饰华丽而不失高雅,他代表了客船将迎来一个新纪元,他在万众瞩目中缓缓前行仪态万千。

上海大众简介

诔曰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大众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现在是由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合资一起来经营,公司于1984年10月签约奠基是国内历史悠久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现在的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安亭,并先后在南京、仪征、乌鲁木齐、宁波 、长沙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上海大众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亲自批示,正式拉开了轿车中外合资经营洽谈的序幕。在1984年10月,中德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合营合同签字仪式,上汽大众应运而生。扩展资料:上海大众为中国汽车工业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的实践模式。上海大众一直在保持SKODA汽车原有品牌理念的基础上,合理的充分利用双方的技术能力,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开发,联合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现在从经济型轿车到中高端产品的全系列车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我想报考全国注册动力工程师(锅炉类),但是不知道基础考试与专业考试分别要考哪些内容?

笔中情
奈绪
注册动力工程师挂靠价格 工程师职位: 排水工程师 30——35万3年动力工程师 35——40万3年 暖通工程师 35——40万3年 发输电工程师 60——70万3年供配电工程师 35——45万3年一级结构师 17——20万3年一级建筑师 17——20万3年一级建造师 3——4.5万1年

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可也
知和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法律法规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经济政策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废旧塑料通常以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二次污染。填埋会占用较大空间;塑料自然降解需要百年以上;析出添加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等。因此,废塑料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回收利用,但废塑料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率低。究其原因,有管理、政策、回收环节方面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回收利用技术还不够完善。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多种多样,有可回收多种塑料的技术,也有专门回收单一树脂的技术。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取得了许多可喜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较通用的技术做一总结。1 分离分选技术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废弃塑料的收集和预处理。尤其我国,造成回收率低的重要原因是垃圾分类收集程度很低。由于不同树脂的熔点、软化点相差较大,为使废塑料得到更好的再生利用,最好分类处理单一品种的树脂,因此分离筛选是废旧塑料回收的重要环节。对小批量的废旧塑料,可采用人工分选法,但人工分选效率低,将使回收成本增加。国外开发了多种分离分选方法。1.1 仪器识别与分离技术意大利Govoni公司首先采用X光探测器与自动分类系统将PVC从相混塑料中分离出来[1]。美国塑料回收技术研究中心研制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可高度自动化的从硬质容器中分离出PVC容器。德国Refrakt公司则利用热源识别技术,通过加热在较低温度下将熔融的PVC从混合塑料中分离出来[1]。近红外线具有识别有机材料的功能,采用近红外线技术[1]的光过滤器识别塑料的速度可达2000次/秒以上,常见塑料(PE、PP、PS、PVC、PET)可以明确的被区别开来,当混合塑料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时,装置能自动分选出5种常见的塑料,速度可达到20~30片/min。1.2 水力旋分技术日本塑料处理促进会利用旋风分离原理和塑料的密度差开发了水力旋风分离器。将混合塑料经粉碎、洗净等预处理后装入储槽,然后定量输送至搅拌器,形成的浆状物通过离心泵送入旋风分离器,在分离器中密度不同的塑料被分别排出。美国Dow化学公司也开发了类似的技术,它以液态碳氢化合物取代水来进行分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1.3 选择性溶解法美国凯洛格公司和Rensselaser工学院共同开发了一种利用溶剂选择性溶解分离回收废塑料的技术。将混合塑料加入二甲苯溶剂中,它可在不同的温度下选择性溶解、分离不同的塑料,其中的二甲苯可循环使用,且损耗小[1,3]。比利时Solvay SA公司开发了Vinyloop技术,采用甲乙酮作溶剂,分离回收PVC,回收到的PVC与新原料密度相差无几,但颜色略呈灰色。德国也有溶剂回收的Delphi技术,所用的酯类和酮类溶剂比Vinyloop技术少得多。1.4 浮选分离法日本一家材料研究所采用普通浸润剂,如木质素磺酸钠、丹宁酸、Aerosol OT和皂草甙等,成功地将PVC、PC(聚碳酸酯)、POM(聚甲醛)和PPE(聚苯醚)等塑料混合物分离开来[4]。1.5 电分离技术[5]用摩擦生电的方法分离混合塑料(如PAN、、PE、PVC和PA等)。其原理是两种不同的非导电材料摩擦时,它们通过电子得失获得相反的电荷,其中介电常数高的材料带正电荷,介电常数低的材料带负电荷。塑料回收混杂料在旋转锅中频繁接触而产生电荷,然后被送如另一只表面带电的锅中而被分离。2 焚烧回收能量聚乙烯与聚苯乙烯的燃烧热高达46000kJ/kg,超过燃料油的平均值44000 kJ/kg,聚氯乙烯的热值也高达18800 kJ/kg。废弃塑料燃烧速度快,灰分低,国外用之代替煤或油用于高炉喷吹或水泥回转窑。由于PVC燃烧会产生氯化氢,腐蚀锅炉和管道,并且废气中含有呋喃,二恶英等。美国开发了RDF技术(垃圾固体燃料),将废弃塑料与废纸,木屑、果壳等混合,既稀释了含氯的组分,而且便于储存运输。对于那些技术上不可能回收(如各种复合材料或合金混炼制品)和难以再生的废塑料可采用焚烧处理,回收热能。优点是处理数量大,成本低,效率高。弊端是产生有害气体,需要专门的焚烧炉,设备投资、损耗、维护、运转费用较高。3 熔融再生技术熔融再生是将废旧塑料加热熔融后重新塑化。根据原料性质,可分为简单再生和复合再生两种。简单再生主要回收树脂厂和塑料制品厂的边角废料以及那些易于挑选清洗的一次性消费品,如聚酯饮料瓶、食品包装袋等。回收后其性能与新料差不多。复合再生的原料则是从不同渠道收集到的废弃塑料,有杂质多、品种复杂、形态多样、脏污等特点,因此再生加工程序比较繁杂,分离技术和筛选工作量大。一般来说,复合回收的塑料性质不稳定,易变脆,常被用来制备较低档次的产品。如建筑填料、垃圾袋、微孔凉鞋、雨衣及器械的包装材料等。4 裂解回收燃料和化工原料4.1 热裂解和催化裂解技术由于裂解反应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6-11],国内外对裂解技术的开发取得了许多进展。裂解技术因最终产品的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回收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苯乙烯等)[12],另一种是得到燃料(汽油、柴油、焦油等)。虽然都是将废旧塑料转化为低分子物质,但工艺路线不同。制取化工原料是在反应塔中加热废塑料,在沸腾床中达到分解温度(600~900℃),一般不产生二次污染,但技术要求高,成本也较高。裂解油化技术则通常有热裂解和催化裂解两种。日本富士循环公司的将废旧塑料转化为汽油、煤油和柴油技术,采用ZSM-5催化剂,通过两台反应器进行转化反应将塑料裂解为燃料。每千克塑料可生成0.5L汽油、 0.5L煤油和柴油。美国Amoco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工艺,可将废旧塑料在炼油厂中转变为基本化学品。经预处理的废旧塑料溶解于热的精炼油中,在高温催化裂化催化剂作用下分解为轻产品。由PE回收得LPG、脂肪族燃料;由PP回收得脂肪族燃料,由PS可得芳香族燃料。Yoshio Uemichi等人[13]研制了一种复合催化体系用于降解聚乙烯,催化剂为二氧化硅/氧化铝和HZSM-5沸石。实验表明,这种催化剂对选择性制取高质量汽油较有效,所得汽油产率为58.8%,辛烷值94。国内李梅等[14]报道废旧塑料在反应温度350~420℃,反应时间2~4s,可得到MON73的汽油和SP-10的柴油,可连续化生产的工艺。李稳宏等[3]进行了废塑料降解工艺过程催化剂的研究。以PE、PS及PP为原料的催化裂化过程中,理想的催化剂是一种分子筛型催化剂,表面具有酸性,操作温度为360℃,液体收率90%以上,汽油辛烷值大于80。刘公召[15]研究开发了废塑料催化裂解一次转化成汽油、柴油的中试装置,可日产汽油柴油2t,能够实现汽油、柴油分离和排渣的连续化操作,裂解反应器具有传热效果好,生产能力大的特点。催化剂加入量1~3%,反应温度350~380℃,汽油和柴油的总收率可达到70%,由废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制得的汽油辛烷值分别为72、77和86,柴油的凝固点为3,-11,-22℃,该工艺操作安全,无三废排放。袁兴中[16]针对釜底清渣和管道胶结的问题,研究了流化移动床反应釜催化裂解废塑料的技术。为实现安全、稳定、长周期连续生产,降低能耗和成本,提高产率和产品质量打下了基础。将废料通过裂解制得化工原料和燃料,是资源回收和避免二次污染的重要途径。德国、美国、日本等都有大规模的工厂,我国在北京、西安、广州也建有小规模的废塑料油化厂,但是尚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废塑料导热性差,塑料受热产生高黏度融化物,不利于输送;废塑料中含有PVC导致HCl产生,腐蚀设备的同时使催化剂活性降低;碳残渣粘附于反应器壁,不易清除,影响连续操作;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活性较低,使生产成本高;生产中产生的油渣无较好的处理办法等等。国内关于热解油化的报道还有很多[43-54],但如何吸收已有的成果,攻克技术难点,是我们急需要做的工作。4.2 超临界油化法水的临界温度为374.3℃,临界压力为22.05Mpa。临界水具有常态下有机溶液的性能,能溶解有机物而不能溶解无机物,而且可与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完全互溶。日本专利有用超临界水对废旧塑料(PE、PP、PS等)进行回收的报告,反应温度为400~600℃,反应压力25Mpa,反应时间在10min以下,可获得90%以上的油化收率。用超临界水进行废旧塑料降解的优点是很明显的:水做介质成本低廉;可避免热解时发生炭化现象;反应在密闭系统中进行,不会给环境带来新的污染;反应快速,生产效率高等。邱挺等[17]总结了超临界技术在废塑料回收利用中的进展。4.3 气化技术气化法的优点在于能将城市垃圾混合处理,无需分离塑料,但操作需要高于热分解法的高温(一般在900℃左右)。德国Espag公司的Schwaize Pumpe炼油厂每年可将1700t废塑料加工成城市煤气。RWE公司计划每年将22万吨褐煤、10万吨塑料垃圾和城镇石油加工厂产生的石油矿泥进行气化。德国Hoechst公司采用高温Winkler工艺将混合塑料气化,再转化成水煤气作为合成醇类的原料。4.4 氢化裂解技术德国Vebaeol公司组建了氢化裂解装置,使废塑料颗粒在15~30Mpa,470℃下氢解,生成一种合成油,其中链烷烃60%、环烷烃30%、芳香烃为1%。这种加工方法的能量有效利用率为88%,物质转化有效率为80%5 其他利用技术废旧塑料还有着广泛的用途。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采用黄砂、石子、液态PET和固化剂为原料制成混凝土,Bitlgosz [18] 将废塑料用作水泥原材料。解立平等[19]利用废旧塑料与木料、纸张等制备中孔活性炭,雷闫盈等[20报道应用废旧聚苯乙烯制涂料,李玲玲[21]报道塑料可变成木材。宋文祥[22]介绍了国外用HDPE作原料,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使长度不同的玻璃纤维在模具内沿着物料流向的轴向同向,从而生产高强度塑料枕木。蒲廷芳[23]等使用废旧聚乙烯制高附加值的聚乙烯蜡。李春生等[24]报道,聚苯乙烯与其他热塑性塑料相比,具有熔融粘度小,流动性大的特点,因此熔融后可以很好地浸润所接触的表面而起到良好的粘接作用。张争奇等[25]用废塑料改性沥青,将某一种或几种塑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溶于沥青中,使沥青的路用性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沥青路面质量,延长路面寿命。多用环保袋,少用塑料袋由于大量废旧包装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餐具使用 量激增,并且任意抛弃,各大中城市都普遍形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它已同汽 车尾气、有磷洗涤剂一起列被为今年我国环保治理三大重点。塑料是一种很难处理的生活垃圾,它混入土壤能够影响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填埋起来,占用土地并且上百年才可以降解。大量散落 的塑料还容易造成动物误食致死,北京南苑的麋鹿因误食附近垃圾场飞入的塑 料袋而死于非命。塑料易成团成捆,它甚至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设施、城市 设施故障,酿成灾害。我国泡沫餐具的生产和使用量极大,食品包装、购物买菜的塑料袋使用数量也 是惊人的。据粗略估计,本世纪我国的白色垃圾大约有800多万吨。塑料制品是所有生活废弃物中最难处理的部分之一,也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一般 来说,采用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这三种方法,基本上可以使垃圾处理达 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但我国的情况不容乐观,自前垃圾收集、处理远 未形成有序体系。拿北京来说,垃圾收集还未完成垃圾袋装化,更不用提分类 收集。焚烧虽然可以销毁塑料袋,不过建一个垃圾焚烧厂是同规模填埋场的20倍的投入。至于人工降解产生有机油料的做法,需要较高纯度的塑料制品,大规模处理是不现实的。因此,卫生填埋成为能收集塑料的主要办法。北京已建起阿苏卫、北神树和安定3个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填埋场底部铺设了厚厚的防渗层,并随着垃圾的堆积,上面不断用土覆盖,然后再造植被,以便保证垃圾在一个四周密闭的空间范围,不会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周围的空气。但是,以安定垃圾填埋场为例,面积达300亩的一块土地也只够北京一个宣武区使用14年。抵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做法于不久前得到一些商场的响应,他们尝试出售可降解的垃圾袋,但是购买者寥寥,因为这种垃圾袋价格在1元以上,并且不能承受较大的重量。万客隆提倡使用布袋,效果也不理想。标本兼治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专家认为,一方面应及时有效地处理既生垃圾,一方面用能降解、易降解的制品代替塑料。1998年11月,一种以秸秆作成的一次性餐具首次摆上了北京百盛购物中心的快餐桌。这种餐具不但安全卫生,而且一次性使用后入土即为肥料,入水可成为鱼饲料,弃置路边,几天后就随风而去了。在1998年12月13日的“绿色一次性餐具交流会”上,100多家企业展示了他们用稻壳、纸浆、淀粉等为原料制作的餐具。一种生物全降解一次性快餐盒经北京一轻研究所30多名研究人员近三年的研究,日前已通过检测。测试证实,该餐盒使用后暴露在大自然中,40天内全部变为水和二氧化碳。这种餐盒以淀粉(玉米、木薯淀粉)为原料,加入一年生植物纤维粉和生物防水胶喷注到模具内加热发泡成型。各种新生的替代产品正处在起步阶段,但尚没有达到大规模生产推广的水平。另外;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仍然比较落后,这其实是阻碍白色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治理白色垃圾的第一步就是垃圾分装,这只有在大多数人的自觉环保意识建立起来之后才有望进行。所以,治理白色污染的最重要一点是提高每个人的环境意识。因为白色垃圾需要百年以上时间才可以在自然界自然降解,所以解决它的污染问题真的可以称为百年难题。一、民用包装制品(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超薄塑料提物袋,也是我们在超市经常见到的塑料袋。(2)烟酒外包装使用的塑料制品。(3)服装制革业以及外包装用的塑料制品。(4)儿童玩具使用的塑料制品及外包装制品。(5)封装食品使用的外包装制品。(6)文化办公用品及文具所使用的塑料制品以及外包装使用的塑料制品。(7)雨具、渔具、防护用具等所使用的塑料制品。(8)餐饮业用塑料制品。(9)文化影视界使用的塑料制品。(10)其他生活类以及外包装所使用的塑料制品等。二、工业用包装制品(1)轻工业使用的塑料薄膜包装材料。(2)广告界使用的复合型塑料制品。(3)工业产品的外包装以及塑料制品。(4)工业生产用塑料产品。(5)家电类塑料封装材料。(6)电子工业使用的塑料材料。(7)制造家具所使用的塑料产品。(8)汽车运输业使用的塑料制品。(9)化学工业使用的塑料制品。(10)建筑业使用的塑料制品。(11)其他各种工业使用的塑料制品以及包装用塑料制品等。三、军用类(1)武器以及通讯使用的塑料防护用品等。(2)服装以及战备使用的塑料制品。(3)军需供应的塑料制品以及包装复合塑料制品。(3)军队医疗系统使用的塑料包装制品。(4)航天航空使用的塑料制品。(5)科研系统使用的器材以及包装用塑料制品等。四、农业用塑料制品(1)农业用薄膜保温塑料制品。(2)农业器材工具使用的塑料制品。(3)粮食加工以及种子类包装等使用的塑料制品。(4)肥料包装和运输以及其他类别用塑料制品等。五、医疗系统以及药用塑料包装制品(1)医疗器械用的塑料制品。(2)药用包装塑料制品。(3)其他类医用塑料制品等。塑料制品已经深入到了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垃圾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已经向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对于塑料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限塑令”的限制方向应当改为塑料产品垃圾的填埋和焚烧,只限定超薄形包装产品的生产,加快研制包装类超薄形塑料产品的替代品。实施“限塑令”决定性的因素是地方政府,而政府部门工作的管理不作为是导致国家行政命令执行受阻的主要因素。如何改变这一不利的体制管理因素?中央政府应当出台更加严厉的法律措施。关键在于如何监督并实施。地方政府一把手的积极性是主要问题。必须让地方政府将治理塑料垃圾放在第一议事日程上来,确定地方政府第一把手的责任制和问责制,形成政府分级别管理的层层把关机制。建立中央塑料垃圾处理研究小组,并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实施。建立地方区域性的塑料垃圾回收机构和综合垃圾分拣加工厂,加快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并由地区政府组建实施,禁止填埋处理和焚烧生活垃圾。严格司法行政管理制度,将塑料垃圾的处理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制定完善的法律制约制度。对于不作为的官员实施免职问责制度。制定沟通中央信访制度,对信访举报制度实施彻底的改革,举报到哪一级就由哪一级来处理。只有完善政策制约和法律制约,行政命令才会畅通,区域环境才会得到良好的改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限塑令”才不是一纸空文

中国目前大概有多少家中小型民营企业啊,这些民营企业中又大概有多少已经开展了管理培训生项目?

玄通
猎人
1、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 1 亿个,占中国企业总数的 99%;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 和服务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0%,上缴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的 50%,中小企业还 提供了 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刚刚公布的一份民建中央专题调研报告《后危机时代中 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 ,却引起人们对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关注与不安。这 份报告透露,中国中小企业目前平均寿命仅 3.7 年。参考地址:http://wenku..com/link?url=61eQxU80bMeZMKbzSV-86qe6BLXO22RbEix8uis9aslRpkU4pQR291ly_Gdp2AH18cCSSPF0lQai6g9_AoylcBeRHnI9_qLDqPXWmFLpGXq2、从人才获取角度看,来源主要有两个:外部招聘,内部培养;这几年看下来,招聘存在问题较大,成本更高;企业逐步转变思维,转向内部培养与选拔。这样一来,储备干部或者管理储备人员就是一个当务之急。而中小企业很多时候人员培养出来最后却给别人做了嫁衣,企业为此莫衷一致。无论如何,优中选优,及时留人之策也是内部培养选拔机制。把管理培训生列做项目考量的也就相对较少,但基数较大,数量未必小。我无法提供具体的数字,但在如下行业一般比较多:商贸连锁,软件,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电信等。以上供参照。这个问题只能请教国家统计局;只有他们才有准确数据.再说大中小企业的界线是以什么为标准的.以前国企是以员工人数为标准的.现在以什么来划分的呢、员工人数.资金规模.营业额.或者工业总产值.或者利润总额.这些指标只有统计局才有吧

跪求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西东
镜中女
2008年中国天然气行业调研及投资咨询报告本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天然气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美国《油气杂志》、中国行业调研网、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天然气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世界天然气行业整体发展大势,对中国天然气行业的运行情况、主要细分市场、竞争格局等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未来天然气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天然气行业今后的发展与投资策略,为天然气生产、供应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分析第一章 天然气概述第一节 天然气概述天然气简介一、定义二、天然气的形成及分类三、天然气的性质和特点四、天然气的运输与置换第二节 LNG、CNG与LPG的区别第三节 天然气的特性与用途一、天然气的特性二、天然气的用途第二章 世界天然气工业发展状况分析第一节 世界天然气储量情况一、世界天然气储量分布情况二、世界油气发现规模情况分析三、世界深海油气勘探前景广阔第二节 世界天然气价格与原油价格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一、欧洲与亚洲的天然气计价公式二、价格公式在市场取消管制后面临的挑战三、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的间接联系四、未来趋势第三节 世界天然气发展情况分析一、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现状与展望二、世界天然气消费情况三、世界天然气市场集中度分析四、世界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并购情况分析五、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六、未来国际天然气管道建设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七、2007年全球天然气价格分析八、2007年世界天然气贸易情况分析九、2008年全球石油天然气行业预测第四节 世界液化天然气发展情况分析一、世界LNG发展环境分析二、世界液化天然气发展现状与展望三、LNG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作用四、世界液化气贸易情况分析五、世界LNG运输能力分析六、世界液化天然气消费量趋势七、液化天然气航运市场近期及远期发展分析八、LNG在国际天然气贸易中所占份额情况九、全球液化天然气开发投资情况分析十、世界液化天然气消费量增长预测第三章 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 中国天然气行业监管体制分析一、中国天然气行业监管体制现状一、中国天然气行业监管体制发展方向第二节 中国天然气行业政策环境分析一、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税额调整情况介绍二、我国天然气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三、2006年民企获天然气进口权四、2007年《天然气利用政策》正式实施五、2007年我国取消天然气等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及其影响六、2007年经报税务总局批准部分经营天然气外企可享优惠税率七、2007年关于外商投资经营天然气项目享受生产性企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八、天然气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九、发改委称十一五民资将进石油天然气上游领域第三节 天然气定价体制改革进展一、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现状二、天然气价格改革先商品化再市场化三、天然气价格与国际接轨关键是定价机制改革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要统筹兼顾第四章 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情况分析第一节 我国天然气储量情况分析一、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情况二、“十五”期间我国探明天然气储量大增三、近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四、我国石油天然气探明程度远低于世界水平五、我国最大整装天然气田探明储量预测第二节 天然气对我国能源安全的作用及对策一、我国天然气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二、天然气对我国能源安全的作用及对策第三节 天然气的利用与中国的节能减排一、天然气应当为中国的节能减排服务二、利用天然气实现节能减排的条件和方式三、重视合理的能源替代,充分发挥天然气的作用第四节 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中国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二、我国成为世界天然气增长最快的国家三、中国在天然气发展时代路径的选择四、天然气时代 中国遭遇困局五、天然气业务将成石化行业新亮点六、中国液化天然气和石油气前景看好第五节 2007年中国天然气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一、2007年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运行情况分析二、2007年1-12月天然气生产量情况三、2007年12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产值四、2007年1-12月份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五、2007年1-12月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收入利润情况六、2007年1-12月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亏损企业累计亏损情况第六节 我国天然气管网发展情况分析一、覆盖全国的天然气管网逐步形成二、我国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形势严峻三、“西气东送”天然气管网框架初步形成四、我国天然气管网正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五、2007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六、2008年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工程开工七、我国应加强天然气管网建设整体规划第五章 中国天然气行业供需情况分析第一节 中国天然气生产供应情况分析一、我国天然气市场供应格局分析二、我国天然气供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三、2007年石油天然气生产增长情况四、2007年我国天然气进口情况五、2008年我国天然气产量预计第二节 中国天然气消费情况分析一、我国天然气市场消费现状二、我国形成七大类天然气消费市场三、我国天然气消费结构正逐步转变四、我国天然气用户结构面临调整五、2007年中国天然气出口香港分析六、2008年中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用户增长预计第三节 西气东输对我国天然气消费及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一、西气东输占我国新增天然气消费量50%二、西气东输对我国天然气消费及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第四节 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矛盾成发展瓶颈第二部分 市场分析第六章 中国天然气市场分析第一节 中国天然气市场概况一、天然气市场发展的特点二、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解析三、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思路四、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节 2007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分析一、2007年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变化二、2007年天然气市场价格分析第三节 2008年我国天然气市场预测第七章 中国液化天然气市场分析第一节 中国液化天然气发展现状分析一、中国LNG发展现状二、中国液化天然气产业链三、中国应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缓解能源紧张四、中国谋求液化天然气供应战略多元化五、2007年中国LNG的进口情况六、2007年马来西亚液化天然气供应上海项目启动第二节 积极有序地发展我国液化天然气产业一、当前LNG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二、天然气需求增长带动下的我国LNG产业发展三、我国发展液化天然气产业正当时四、中国发展LNG应注意的问题第三部分 进出口市场分析第八章 中国天然气进出口市场分析第一节 2007年中国天然气进出口分析第二节 2007年中国天然气进出口统计一、2007年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出口统计二、2007年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进口统计三、2007年我国天然气进出口量值表四、2007年我国液化天然气进出口量值表第三节 中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情况分析一、俄罗斯二、中亚地区三、巴基斯坦五、土库曼斯坦六、哈萨克斯坦八、马来西亚九、缅甸十、其他国家和地区第四节 中国天然气进口困局及对策一、中国天然气进口困局二、中国天然气进口对策第九章 世界主要天然气生产国家和地区分析第一节 俄罗斯天然气发展情况分析一、俄罗斯油气工业发展现状二、2006-2007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三、2007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分析四、2007年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收购BP在俄合资企业股份五、2007年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现状及未来六、2007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七、2008年俄罗斯等将削减天然气外销满足内需八、2008年俄罗斯计划在远东投资修建天然气管道九、2008年俄图谋“天然气欧佩克”十、2008年俄天然气年产量预测第二节 海湾及中东地区天然气发展情况分析一、海湾地区天然气储量情况以及分布格局状况二、中东正在崛起为世界天然气供应基地三、未来海湾及中东各国天然气发展预测四、今后年阿拉伯国家天然气需求预测五、沙特计划大规模增加已探明天然气储备第三节 中亚油气供应形势分析一、中亚将成为世界主要应急能源供应地二、哈萨克斯坦油气供应分析三、土库曼斯坦油气供应分析四、乌兹别克斯坦油气供应分析五、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油气供应分析第四节 土库曼斯坦石油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一、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及资源量二、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三、石油天然气的加工与消耗四、石油天然气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五、石油天然气开采、消耗及出口预测第五节 其它国家天然气发展情况分析一、新加坡天然气工业概况二、英国天然气生产情况分析三、欧盟国天然气消费情况分析四、阿曼天然气工业概况五、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工业概况六、印度尼西亚天然气发展情况分析七、印度天然气产量分析及预测八、科威特计划2008年开始商业生产天然气九、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油气资源简析十、2007年伊拉克发现国内迄今最大天然气油田十一、2007年巴西在东部沿海发现新天然气资源十二、2008年美国市场天然气分析及预测十三、中国和印度或将成为亚太地区天然气价格制定者第四部分 区域市场及企业分析第十章 中国天然气区域市场分析第一节 西北地区天然气市场分析一、新疆探明天然气储量二、新疆将成我国石油天然气最大产区三、2007年新疆天然气生产和外输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四、塔里木油田年产天然气情况分析五、塔里木盆地建成中国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六、陕西天然气发展情况分析七、青海省天然气行业发展前景良好八、“十一五”内蒙古西部将建立天然气化工基地第二节 东北地区天然气市场分析一、中国东北天然气利用现状二、中国东北天然气需求潜力分析三、2007年大庆油田天然气产量四、东北地区天然气市场发展建议五、2007年我国东北天然气管网建设启动第三节 西南地区天然气市场分析一、西部地区四大天然气田二、西南地区天然气生产和消费情况三、西南地区天然气优势分析四、西南地区天然气消费情况有待改善五、2007年西南油气田新增天然气5.2亿立方米六、2007年四川达州发现特大天然气田七、2007年四川达州开建1万立方米天然气低温储藏罐八、2007年四川天然气东送利益分配敲定九、2008年四川冀望与两石油巨头合资开发天然气十、2008年外资加紧开发四川天然气第四节 东南部地区天然气市场分析一、我国近海天然气分布与勘探潜力二、我国南海发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三、我国东南沿海液化天然气发展问题四、浙江“十一五”提高天然气消费比例五、苏北五市天然气利用现状及市场展望六、上海市将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七、到2011年上海将有五大天然气来源八、珠三角液化天然气潜在需求800万吨/年九、广东天然气项目发展规划十、深圳LNG产业进入黄金期十一、2008年广东天然气发电厂停产止亏十二、2008年中石化首次对澳门输送天然气第五节 其它地区天然气市场分析一、2007年北京天然气用量和用户数居全国城市之首二、2008年中石化加速布局山东天然气市场第六节 新疆石油天然气开发有利条件及竞争力分析一、新疆石油天然气发展有利条件及竞争力分析二、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发展态势及重要地位三、新疆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展望四、新疆采油三厂向天然气专业化生产过渡第十一章 主要企业发展情况分析第一节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一、公司概况二、2007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三、2007年公司天然气产量分析四、2007年天然气投资情况五、2007年公司海外扩张情况六、2007年中石油华北天然气储气库项目开工七、2007年中石油投千亿全国布局天然气管道八、2007年中国石化与中国海油签署天然气业务合作框架协议九、2008年天然气产量预测第二节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一、公司概况二、2007年经营情况分析三、2007年公司天然气产量分析四、2008年中石化选用GE技术向东部输送天然气五、2008年中石化天然气正式进入西气东输管线第三节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一、公司概况二、2007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三、2007年公司天然气产量分析四、2007年在广东投资天然气输出项目五、2007年在渤海勘探获新油气发现六、2007年中海油筹建首个天然气液化项目七、2007年中海油在广东百亿元投资天然气输出项目第四节 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2007年经营情况分析三、2007年财务数据分析第五节 长春燃气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2007年经营情况分析三、2007年财务数据分析第六节 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2007年经营情况分析三、2007年财务数据分析第七节 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2007年经营情况分析三、2007年财务数据分析第八节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2007年经营情况分析三、2007年财务数据分析第九节 新疆广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2007年经营情况分析三、2007年财务数据分析第十节 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业概况二、2007年经营情况分析三、2007年财务数据分析第五部分 趋势及策略第十二章 相关产业发展及其对天然气行业影响分析第一节 世界能源市场发展状况一、世界能源消费增长情况二、未来世界能源格局预测三、今后十年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四、2010年世界能源消费预测第二节 我国能源市场发展状况一、能源供需形势分析二、外国石油公司逐步淡出渤海三、中国能源领域面临四大挑战四、我国将加快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五、年中国能源发展预测六、气体能源推进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变第三节 中国煤层气市场分析一、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主要异同比较二、煤层气抽采利用获国家政策支持三、我国煤层气产业化要提速四、“十一五”煤层气开发利用规划布局和主要任务五、我国煤层气发展潜力分析第四节 中国LPG市场分析一、中国LPG市场总体特征二、2007年国内LPG需求分析三、2007年我国LPG供给分析第五节 中国天然气与其它能源的发展关系一、天然气与煤炭的关系二、天然气与石油的关系三、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的关系四、天然气与电力在终端使用上的关系第十三章 2008年及未来几年天然气产业发展预测第一节 2008年及未来世界天然气发展预测一、世界天然气贸易发展年增长率预测二、全球天然气市场发展趋势三、天然气将成为跨国石油集团增长点四、203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预测五、2030年欧洲天然气进口依存度预测第二节 2008年及未来几年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趋势一、我国天然气应用前景思考二、我国未来天然气市场整体环境趋于利好三、天然气产业“十一五”迎来快发展四、2008年及未来几年天然气产业发展趋势五、2008年及未来几年之前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形势六、2008年天然气和LNG领域国际合作及市场发展态势七、中国未来20年天然气路线图第三节 2008年及未来几年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测一、我国天然气需求与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二、201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预测三、今后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及供应格局预测第四节 2008年及未来几年天然气价格预测一、我国天然气价格上涨趋势二、发改委定调天然气涨价第五节 2008年及未来几年中国天然气资源勘探预测一、我国海域油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二、我国近海天然气分布与勘探潜力三、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将现四大热点区域四、我国油气聚集远景地区划定五、“十一五”期间油气资源发展展望六、未来几年我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第六节 天然气水合物一、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分布二、我国成功钻取天然气水合物三、我国重视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四、中国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航次结束五、天然气水合物:改变全球竞争力的能源新竞赛第十四章 2008年及未来几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战略第一节 天然气战略规划模型及案例分析一、天然气战略规划模型构成二、案例分析三、结论与建议第二节 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一、让天然气在能源竞争中占上风二、破解天然气时代中国遭遇的困局三、我国应在天然气储库建设方面予以加强四、中国天然气一体化发展的思考五、中国天然气供应安全战略研究第三节 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措施一、树立和强化新的资源价值观二、建立国家天然气协调管理体系三、促进天然气产业主体的建立和完善四、推动上下游一体化协调发展五、加大天然气产业投资力度六、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七、加强天然气利用技术的研究八、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缓解能源紧张第四节 天然气市场发展战略一、专家建议我国应加强天然气市场培育二、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思路三、中国天然气消费市场定位探讨四、进口液化天然气的需求推动战略第五节 能源新格局下中国液化天然气的发展一、广东LNG项目的重要意义及其经验和启示二、全球天然气格局变化带来的影响三、中国发展LNG应采取的策略四、中国发展LNG应注意的问题五、中国天然气发电发展方向第六节 天然气销售企业社会战略营销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一、天然气销售企业的特点与社会战略营销概念的提出二、企业社会战略营销模式的构建三、企业社会战略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四、企业社会战略营销管理实施案例第十五章 2008年及未来几年中国天然气产业投资分析第一节 天然气产业投资机会分析一、天然气投资前景分析二、中国天然气产业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三、全球天然气投资市场的特点四、天然气在市场需求方面的比较优势五、天然气消费市场定位应优先中东部地区用气六、民营企业投资天然气正当时七、油价助推天然气投资走红八、天然气价格上涨出现的投资机会九、天然气置换带来的民资投资机会十、天然气利用政策即将出台第二节 天然气产业投资风险因素分析一、价格变化的风险因素二、季节 变化的风险因素三、专用性资产的风险因素四、竞争性替代品的风险因素五、结构性的风险因素第三节 市场风险防范措施一、采取鼓励政策二、推进天然气产业链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三、适当发展天然气发电第四节 LNG行业SWOT分析一、优势(Strengths)二、劣势(Weaknesses)三、机会(Opportunities)四、风险(Threats)第十六章 中国天然气项目融资问题分析第一节 天然气项目的融资演变第二节 天然气项目特点、融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一、天然气及其项目的主要特点二、天然气项目的融资特点三、天然气项目的融资相关影响因素第三节 关于中国未来天然气项目的融资对策与建议一、从产业链的整体考虑项目的融资二、从产业链的三个环节 考虑项目的融资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项目融资四、本国筹资的重要性五、有效吸引私人投资六、政府的政策支持第十七章 中国天然气主要投资领域分析第一节 天然气在城市燃气领域的发展状况一、中国城市燃气的现状二、资源定价改革背景下的城市燃气业三、我国城市燃气实现多气源相辅互补四、发改委优先保证生活用天然气五、我国民用燃气市场LPG将与天然气长期并存六、至年中国城市燃气用天然气消费量预测第二节 天然气在汽车燃料领域的发展状况一、天然气燃料的物理性质二、天然气汽车发展现状三、天然气汽车的种类四、天然气替代汽柴油的优点五、天然气加气站简介六、发展趋势第三节 天然气在发电领域的发展状况一、天然气发电现状二、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发电厂在杭州建成投产三、天然气价格正在影响全球发电燃料结构四、天然气发电四大优势五、天然气发电的问题与对策六、天然气发电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第四节 谈中国液化天然气小区气化的发展一、中国发展LNG小区气化的有利条件二、中国LNG小区气化的崛起部分图表目录略--- 联系人:李江电话 :0755-81255060Q Q : 849388299MSN:sales01@china-baogao.com信息来源:http://www.china-baogao.com/参考资料:http://www.china-baogao.com/html/news_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