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股市进行治理

做自己
若物之外
股指期货的推出短期可能会影响股票市场交易量,现有投资者可能需要调出部分资金对资产组合进行重新配置,从而减少对现货市场的直接投资,对于现货市场的流动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由于交易量的规模相对有限,主力机构大规模分流的现象不会出现,不会对现货市场运行构成较大影响。 从中长期看,股指期货将会对场外资金形成吸引效应,使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交易量均显著增长。由于股指期货的推出使股票市场获得了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原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将会提高在股市的投资比例。同时套利和套期保值等新机制的产生,将提高现货市场的活跃程度。海外市场的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香港1986 年推出恒生股指期货后,股票交易量在当年就增长了60%,随后股票交易量不断增加。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合约价格与股票价格指数是共涨共跌的同向变动关系。而且,股指期货价格比股票价格指数更易变动。也就是说,当股票行情看跌时,股指期货价格比其相应的标的指数下跌得更快;当股票行情看涨时,股指期货价格比其相应的标的指数上涨得更快。

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有什么影响

莫妮卡
人道
作为杠杆工具,一方面增加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投资者交易股票的投资策略。

中国股市市赢率的问题

四叶
龙须沟
当然包括非流通股了,计算时是同样得价值,上年和这一年得是不同的名称,上年得净利润计算得市盈率是静态市盈率,当年得盈利预测是动态市盈率。市盈率不能说是修正,每个季度不同。不能光看市盈率,而且行业之间得市盈率也是不一样得,钢铁行业现在有的都是5倍得PE,但是有些还在跌,市盈率一定要结合未来得成长性来判断,而且要用动态得眼光去看问题。还有上面那个人的答案明显是抄袭网上得东西,说的很多东西对于你都是很抽象得,我想你自己斟酌一下吧。

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管理的市场是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股票市场 D.期货市场

利害不通
客出
c股票市场。 金钱只是衡量一个事物的价值和流通手段。而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管理只能是股票市场,不然为什么企业家创建的企业都要努力上市。

股市卖空机制有什么作用

具而九窍
无依无靠
卖空机制在金融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 。1、它将的信息融入股价里,从而有助于降低股市的投机性与波动性,这是卖空机制最重要的作用。以长期投资为主的投资者通过购买股票往往较容易把正面消息反映在股价中。然而,要是股价只反映正面消息,不反映负面消息,那么股价将高于其真实的价值,投资者最终还是会失望。基于美国证券市场的研究表明,当卖空由于股票借贷市场的无效性而受到限制时,股票回报率远低于市场的回报率,即当卖空受限制时,投资者将为购买股票付出过高的价格。尽管开始时股票价格过高似乎很好,但当股价下跌时,许多投资者最终还是受损,并且对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失去信任。他们将不愿意买任何股票,从而增加了所有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2、卖空机制有助于增加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比如有助于做市商做市。在美国,做市商作为专业投资者,为市场提供了买卖两方面的对手方,增加了股市的流动性。然而,当客户买股票时,做市商不一定有货。如果做市商可做空,那么做市商就可按市价卖给客户。如果不能做空,股价将会临时跳到一个过高的水平,使得股市波动性更大。3、卖空机制有助于证券衍生品的价格充分反映衍生品所代表证券的实际价格。由于存在套利关系,衍生品的价格是与基础证券价格相联系的。如果衍生品的价格偏离其合理的价格,套利者就会买进低估的证券,卖出高估的证券,这有助于把证券价格推至正确的水平。例如,交易所基金(ETF),即在交易所交易的一揽子股票,是证券衍生品的一种形式。为了确定ETF的价格是紧密跟踪指数价格的,套利者会监视ETF的价格和ETF包含的股票的价格。当ETF的价格低于它所包含的股票的价格时,套利者会买入ETF,卖空股票;反之亦然。这使得ETF与它所代表的股票组合的价格一致。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回声
巧言
  股指期货将使得中国股市在层次结构、投资者结构、动力结构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  1:A股首次确立“完整市场”  4月8日,股指期货启动仪式牵引着市场人士的目光。金鹏期货董事长常青对记者表示,“从启动仪式的高规格看,股指期货的推出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预示着这一崭新产品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和意义。”  北京一些券商和期货机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由于股指期货的推出,A股将首次确立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股市。”  环视全球成熟的资本市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股票市场,应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风险管理市场,一级市场也就是股票发行市场,以实现筹资;二级市场也就是股票交易市场,以实现资产定价和资源的优化配置;风险管理市场也就是股指期货市场,以实现股市风险的分割、转移和再分配。这三个市场有机协调、相伴共生、功能互补,全球大多数股票市场都是由这三个市场组成。股指期货市场以期货交易方式复制了现货交易,犹如给原本单轨运行的股票市场又铺了另一条轨道,对维护股市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只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市场单边运行,交易手段单一,缺乏股指期货等对冲平衡机制,各类投资者只能通过高抛低吸、追涨杀跌来盈利,波段操作盛行,“投资策略同质化、长期资金短期化、机构操作散户化”的倾向明显,导致股市频繁换手、估值不稳、宽幅震荡、超涨超跌。  中信证券在最新的专题研究中指出,A股市场发展到现阶段推出股指期货显得相当必要。这有助于改变目前的“单边市”,抑制市场的非理性上涨和下跌。在股市非理性上涨时,投资者的看空预期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实现,起到平抑股价的作用;在股市下跌时,将原本直接抛售股票、用脚投票的被动避险,变为买入期货、积极保值的主动避险,降低对股市的冲击影响;到了股市超跌时,又能通过期货市场做多给予市场支撑。这种内在制衡机制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提高市场弹性,使市场能够在日常波动中,释放和化解风险,实现大盘均衡稳定。  “推出股指期货,有助于一系列的金融产品创新,这使我国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趋于完善和丰富。”长城伟业期货总经理袁小文表示,作为基础性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的上市将加速金融创新步伐,以后将有很多基于股指期货的投资产品陆续推出,如保本型产品、绝对收益型产品、合成指数基金、收益挂钩产品等风格各异的不同产品系列,不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投资选择。  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引起国际业界对中国股市未来功能的预期。  德意志银行全球分析师高登表示,“从今年开始,中国股市的功能会从单一和单向的企业融资,向全方位优化配置社会金融资源的方向复归,向调节社会资金流向、平衡投资与消费关系的方向复归,向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利用市场化方式调节财富分配的方向复归。”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股市目前规模巨大,有效账户已超过1.2亿户,影响人口很广,加上老百姓的“养命钱”社保基金也早已入市,这需要一个风险管理工具规避可能产生的市场风险。有鉴于此,股指期货在目前推出,才有了其标志性意义。  2:投资者结构将快速分化  市场预期,股指期货的推出还将意味着投资者结构将快速分化。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表示,“按照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目前只有少数有条件的人能够游走于现货与期货两个市场,大部分人只能参考股指期货的动向在现货市场进行操作。”  据了解,美国在1982年推出股指期货后,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变化呈现加速度。机构投资者逐步代替个人投资者成为主导,其占美国总股本的比重由1950年的7.2%上升到2002年的63%。而香港市场更是机构独大,个人投资者比例较低。近20年来,由于机构投资者的壮大,美国和香港市场的共同点是市场、个股的波动相对小,个股交易活跃性低。  国内A股的二级市场投资者结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年之前,个人投资者绝对主导。第二阶段,2004—2007年,机构投资者迅速壮大,2005年基金一度占流通市值比重高达43%,价值投资大行其道。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2009年流通市值在指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突然暴涨,根据测算,当年新增的流通市值就高达5.96万亿,占到流通市值的40%。  国际市场的历程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机会就在于股指期货出来之后,有一个对冲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另外一个股指期货的高风险性也使得一些个人投资者规避三舍,这就给了机构投资者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机构投资者在初期肯定也有一个市场流动性是逐步参与的过程。  “机构投资者也可能会因为流动性不太好,参与的力度可能开始不够大,但是随着过程的逐渐深入,应该会有的机构投资者参与,所以这个过程不会很长。”野村证券分析师刘聪表示。  机构表示,股指期货推出后,会让各类机构投资者陆续加入这个市场。未来三年,中国股市的机构投资者份额会上升到50%。  对于投资者结构的未来变化,市场人士同时表示,股指期货有两面性,有为促进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的一面。尤其当社保基金之类的机构通过合适途径参与其间,有为一般老百姓增加社会保障财富的一面。也有在制度不完备的情况下,被金融大鳄用于高杠杆投机、掠夺社会财富的一面。为此,完善制度,从严执法,就不只是市场问题了,更与社会公平、公正高度相关。  3:股市驱动力将有结构性变化  “中国股市将逐步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力和政策力并驱的动力结构,股指期货将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德意志银行全球分析师高登表示。  近20年A股的发展轨迹表明,政策调控历来与中国股市相伴而行,政策因素明显影响了国内股市的运行规律。同时,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以前和1994年以后。以上海市场为例,在1994年以前,股市设立之初波动幅度相当大,而且不规则。  1994年以后,股市明显呈一个上升通道,1994年以后的几次政策集中出台期造成了股指一直在这一上升通道内运行。而且“519行情”的启动也正处于上证指数的关键点位1044点和上升通道的下轨线附近的交汇处。总体来看,诸多政策的出台使得大盘得以沿一个特定范围稳定、持续地上扬,而不是超越预期的暴涨暴跌。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一直都在淡化A股市场是政策市的形象,甚至在涉及各方利益得失的新股发行环节取消了“窗口指导”,而实行新股市场化发行,但政策市的身影一直在投资者脑中:每一轮政策利好的释放,往往能点燃市场热情、引发投资的热潮。  “目前,当上证指数始终在3000点附近徘徊不前时,投资者对货币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也变得异常敏感,股市也往往会来个急转直下。而股指期货的正式登场,有望改变这种现状。”国贸期货总经理董晓亮表示。  目前,全球股指期货发展已走过1/4世纪的历程。美欧、日本、新加坡、韩国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目前都有股指期货交易。从世界各个资本市场运行来看,股指期货推出后股市政策干预性将有所降低。此外,作为配置和化解风险的市场,股指期货还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均衡力量”。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股指期货的推出完善了做空机制,看空、做空与看多、做多的机构对决将鲜明体现,而政策干预的减少,将使得A股市场最终向其合理估值运行。参考资料:股指期货网:股指期货开户交易专业网站股指期货理论上是稳定了市场,实际上由于品种单一,成为了机构为股市吸筹打压股价的工具。

中国股票市场为什么说是一个投机市场?可以从宏观市场制度和微观市场制度的角度分析???求答案啊!!!

艾芙莉
毒蜘蛛
上市公司所以不派现,绝大多数是因为它无钱可派,但有的公司有利润也不派现或者只送红股,为什么说采用送红股的方法有问题呢?派现给股民,股民可以自己决定是继续买股票还是用于生活消费?而送红股就是强制股民必须买上市公司自己的股票,而股民自己要变现就必须在二级市场上卖出股票,即上市公司不给股民(上市公司的股东)钱,而由其他股民给钱,对上市公司来说,它是一分钱的支出也没有。如果有一个上市公司,业绩不错,就是总不派现,怎么办呢?比如像苏宁电器,它会说,你把钱投在我这,我的收益率比你存银行高,如果它一直收益率高于银行,它的净资产也在增加,理论上是不错的,问题是它是否真能永远如此,中国股市新公司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10年以上的老上市公司似乎还没有发现这类公司,倒是经常看见公司一段时间业绩不错,过几年就变脸,好时利润被上市公司扣下了,滚存进未分配利润中去了,坏时就拿过去的盈利来补亏损,股民还是什么也得不到,中国股市过去有一个上市公司“郑百文”就像今天的苏宁电器一样,也是做家电连锁的,开始时也是迅速发展,业绩优良,但因发展连锁店太快,资金断裂,而倒闭退市。安知苏宁电器以后不会出现类似问题呢?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舆论说70%以上的上市公司业绩是增长的,甚至是20%—50%的增长,个别公司是几倍,几十倍的增长,但遗憾的是我们股民得到的盈利还是靠出更高价的股民给的钱,直到有一天上市公司的业绩是下降的时候。它的股价又回到了起点。笔者所以罗里罗嗦说这么一大篇,只是在说明,第一, 上市公司对二级市场的派现总额还不如二级市场给国家上缴的印花税,给券商的手续费多。第二, 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买股票的资金所得到的上市公司给的分红派现还不如同样的资金存入银行一年所得的利息。而我们前面说了,我们来股市,是为了赚比在银行存款利息的钱,那么,我们的问题就是本文开头所提及的,投资者赚的钱从哪来,赚谁的钱?我们都知道物质不灭定律宇宙中的基本定律,试想,股民又要交印花税,手续费,又要有人能赚到远超过银行存款利息的钱,钱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那么显然只有一种可能,你赚的钱就是别的股民给的,这就解释了股市中的一句谚语“七赔,两平,一赚”,赚钱的人得到的这些钱只能是别的股民赔的,有一次,看财经节目,一位“专家”大谈股市如何如何好,说如果你在股市中投一万元,一年赚20%,若干年后就是上亿元,也许这对个别股民来说是可能的,但对整个股市来说却是完全不可能的,就好比18世纪有些人想造的无能源的永动机一样是永远不可实现的,如果所有股民都赚上亿元钱,请问,钱从哪来,谁给的钱?如果你赚了钱,给你钱的股民难道不是在亏钱吗?这也就是为何我们股市中投机盛行,亏损的股票也能卖十几元钱,市盈率20以上的股票占了80-90%,几百上千倍市盈率的股票比比皆是,因为我们赚的钱不是来自上市公司的派现,而是股价的波动。只要股价有能波动的原因——题材也好,业绩增长也好,重组也好,政策也好,至于这些因素到底能使上市公司给我们多少回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因素使其他人愿意在更高位接盘。中国股市投机还有一个特点,无论业绩多差,不会跌到一元以下(这也与中国股市没有真正的退市机制有关),为何小盘股股价高,受追捧,除了所谓高成长外,易被主力控盘,公积金高,可以转增股本也是主要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如果1000万的股本股价是70元的话,当它扩张16000万股时(当然,前提是假设它有这么多公积金转增),股价就除权到4.38元了,而按中国股市,一亿六的盘子,4.38的股价,绝对是低价小盘股了,股民到股市中来,都是为了赚比银行利息高得多的利润,所以即使表面看起来大盘股市盈率低,分红高,但其大部分时间,股价也高于银行利息所对应的价格,也是投机价,既然都是投机价,而它盘子大,拉高股价所费资金大,拉升幅度小,那还不如做小盘股,又有题材,又可送股,还好控盘,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股民说,“即使大盘股业绩再好,股性不活跃,我也不买,小盘股再投机,只要它涨,我也要买”,这就是大盘股股性呆滞,没人买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看懂屈庆的固收研究思维

得养生焉
  屈总的这篇报告客观系统,逻辑清晰,尤其对于像我一样刚刚接触固定收益市场的新人来讲,是一个建立起自己的逻辑的非常好也是非常基础的学习材料。这篇研报中很经典的是对于很多基础知识的梳理与总结,同时有助于我们建立起自己对于宏观微观以及信用利率的分析框架与体系,这对于我们在未来分析市场,甄别卖方研报结论来讲是很必要的一项功课。但是由于撰写时间的原因,有些关于央票以及外汇占款的内容似乎与目前市场不符,我们更多的是从历史中把握规律,理解其中的逻辑,建立起自己的分析体系。  流动性专题  学习11年流动性专题,并结合16年流动性专题,两者相互补充。  12年以后,随着外汇占款的不断下降,央行从数量型调控为主过度到价格型调控为主,同时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也愈加复杂,因此对流动性的预判和把握愈加重要,屈老师从七个不同的维度研究与分析了影响流动性的因素,11年的一系列流动性报告与16年的一系列流动性专题有些重合的部分,但是各有千秋,在整体的思路和框架较为一致的基础上,我个人觉得11年的专题将基础知识阐述的更加详尽,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这些入行较晚的后辈回顾历史,使思维更加一脉相承。16年的很多报告更加精炼,同时更符合目前的市场趋势,有利于我们把握固定收益市场时代的脉搏。我倾向于将两者结合起来学习。  具体逻辑如下:  在看这7篇专题中我建议与2016年华创债市培训合集中的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学习,具有相互补充的效果。在学习7篇专题之前,建议先学习《合集》中《剖析流动性——钱是什么?》(P69-P76)这部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释了什么是流动性。  第一篇:首先从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报表来阐述流动性的问题。对我而言这篇最重要的是让我了解央行资产负债表中一些晦涩科目的定义和构成,以及这些科目的勾稽关系、彼此之间如何相互挪腾。对我而言,这部分我会抓大放小,对于重要科目重点学习与分析,非重要科目暂且忽略。这部分请结合合集中《剖析流动性——从央行报表解读流动性》(P92-P113)这一部分。  第二篇:主要讲了法定准备金率以及超额准备金率对于流动性的影响。这篇对我的启示还是很大的,无论是从基础知识的完善还是从逻辑关系的建立都使我有很大收获。由于时代的变迁,可能央票和外汇占款这两部分并不是很适用目前的市场情况,但是对我这个没经历过银行间市场的新人来说,学习这些也是一种了解债券市场历史的方式。  第三篇:外部流动性在近几年不管是对中国金融市场还是货币市场投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此这篇主要从美元的角度来研究外部流动性的问题。但是我觉得811汇改后一些分析美元的思路或许有些变化,所以没有完全局限于本文的分析思路,更多的从这篇学习些基础知识。  第六篇:是从典型货币汇率变动来看国际资本流动。本篇是结合第三篇一起来看的。本篇建议与合集中《流动性与汇率研究体系》(P77-P91)一起学习。  第四篇:探讨了流动性因素在各类调控监管因素下所可能发生的变化,从约束银行的外部监管要求变化非信贷类业务经营状况以及表外业务状况变化,同时对理财运作机制进行解析。这一篇我觉得更重要的了解相关监管指标的构成等基础知识以及回顾下政策发展历史,对于监管方面的影响,我们还是要不断的跟随政策变化才能顺势而为。此部分请结合合集中《低利率环境下理财账户的债券配置策略》,这部分比较建议大家多多参考合集中的内容,它是针对2016年的市场状况阐述并分析的理财账户的债券配置策略,更贴近目前的市场状况,对2016年的投资策略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第五篇:前四篇分别从央行的金融系列报表,银行间流动性外部流动性以及政策面对于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而本篇则着重讨论货币乘数的问题。我觉得这篇对我来讲收获是很大的,在分析市场的时候我们也总会提到M1,M2以及货币乘数,而这篇文章让我建立起一个比较客观的体系,这样面对M1、M2等数据的变化可以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分析逻辑,形成自己的判断依据。此部分请结合合集中《剖析流动性——M2与社融》(P114-P119)这一部分进行学习,合集中增添了M2与社融增速的关系,更值得我们目前借鉴和学习。  第六篇:如上所述,和第三篇一起学习。本篇建议与合集中《流动性与汇率研究体系》(P77-P91)一起学习。  第七篇:从企业资产负债表来看企业所出现的资金困局。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即从企业自身流动性的角度来阐述,我觉得对我收获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最近信用违约事件频发,本文给了一个系统分析的框架,但是很多例子和分析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来讲的,所以还是着重看思路。  其他经典  学习其他经典专题。  这一部分我共总结了16个专题,其中以四个小专题为例,分析下主要内容以及我的收获:  1.四季度避险货币走强,国内资本流入压力将缓解----从典型货币汇率变动看国际资本流动。  主要内容:阐述典型货币汇率的变动对于国际资本汇率变动以及中国资本流入的影响。  2.滞涨末期优配防御性信用债-----从美林投资钟看信用债行业的配置。  主要内容:阐述行业轮动在股票市场的反映以及投资时钟下的行业景气度轮动。  3.信用风险尤存,流动性溢价是机遇-----信用利差驱动力分析及预测。  主要内容:阐述信用债利差驱动因素与利率债利差驱动因素的差别。本研报对于目前的市场也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我们研究哪些因素对于信用利差走扩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对于长短以及短端利差的影响方向。  4.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转型中商业银行债券配置时点后移。  主要内容:与目前的市场状况并不是很相符,但是其中一部分是从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角度探寻银行配置一般特征,值得研究,其他部分可以着重参考逻辑。  合集中的经典专题:  1.《资管投行化下的资产创造新时代——华创债券类固收产品介绍》(P136-P178)  主要内容包括:私募EB,IPO打新,高分红股票,企业ABS,分级A等。  这一部分也是对我来讲收获很大的部分,既阐述了基础知识又包含了16年最新的相关政策,同时还结合了很多案例。  2.《华创债券信用分析体系》(P178-P233)  这一研报是对于《宏观,微观,到精耕细作——华创利率及信用分析方法研究体系》中信用债体系研究的印证与补充,主要补充了关于目前我国信用债市场的状况,以及钢铁、房地产、城投企业分析框架,同时由于今年信用违约事件频发,又增添了部分违约案例解析,最后是新形势下的信用分析展望。  策略研究  学习2008年-2014年投资策略研究。  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和相关专题的基础上,再来看历史几年的策略研究,会更加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我对于屈庆老师研报的学习思路与学习体系,希望能给各位大佬和前辈们带来一点点帮助,同时作为银行间新人,阐述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和指教。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愉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荷花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维普网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财经论坛 益.也可能会增加公司的成本或造成不利 影响。因此.为了使自愿性信息披露取得 积极效果。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 时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制定适当的披露 战略.充分考虑影响公司持续竞争优势的 _任平 王岚西南财经大学 因素 将核心能力信息纳八企业信息披露 战略的范围。在保护公司商业秘密的基础 【摘 要】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财  务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推动和引导我国自愿性信息披露工作的开 之上确保信息披露的效果和质量。核心能力信息的自愿披露必须以核心 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叉。本文阐述了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价值、影响自愿性信息披露 能力的科学确认为前提.目前比较流行的 的主要因素,并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战略进行探讨,分析企业核心能力信息自愿 观点是从资产角度来确认企业的核心能 披露的实现方式。 力。具体而言.就是从非有形资产的形成 【关键词】自愿性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战略核心能力 和流动过程出发辨识企业中具有特殊价值 上 ,。。自2世纪9年代以来 国内外资本市 票,从而加快公司股票的市场流动性.提 00场上出现的一系列会计信息造假案件使我 高股票价格。 们不得不面对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