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内外研究现状

天行
大搬家
总体看,国外偏重资源、环境保护、人口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题,较宏观。而国内偏重的是理论方法、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微观。有关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研究的著述相对较少。一、国外研究现状(一)提出以人为本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理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众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研究提出了诸如环境决定论、人口中心论、增长方式转变核心论等各种侧重点迥异的理论观点。如1994年开罗会议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引起学术界强烈反响。这个新的发展观逐步演变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其基本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心理、交往、文化等全面发展的需要;发展途径为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尤其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逐步过渡到以人力转变积聚和集中为主要手段的发展;基本模式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科技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由此形成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为全方位适度人口论、资源稀缺论、生态系统论、总体经济效益论、社会协调论等。(二)提出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类国际文献以及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如基多的“综合发展观”专家会议和北京的国际社会发展会议等)都在世界范围内深化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就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而社会发展就是“更好地生存”。在20世纪人类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同时也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全球发生了三大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生产力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空前扩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集中的物质财富,从而迅猛推进人类文明进程;二是人口爆炸性增长,20世纪人口翻了两番,超过62亿,并仍以每年7800万的速度继续激增;三是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污染物质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贫富分化加剧已成为21世纪困扰人类文明进步的桎梏,表明人类社会当今生存方式不可持续,四者的恶性循环为旧工业生产方式掘下坟墓,那种“先污染后治理”,以高消耗刺激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生态紧密相联,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纳入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社会系统与地球自然系统协同进化、良性循环。1992年18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聚会,其中102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讨论并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发展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一系列文件,对国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上了日程,并付诸实践。(三)社会资源利用与保护发展模式西方社会也从先前的发展模式中认识到社会发展必须是“整体的”,“综合的”,也是“协调的”。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制定法规、采取措施,对国土资源进行重新的定位和开发利用。从大量的消耗资源聚集财富到降低消耗,遵守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到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理论和发展模式,即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总体看,从国外对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的研究成果来看,各国都从自身国情出发,提出的理论和制定的发展模式具有针对性,虽然国外少有直接针对像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方面的相关研究,但国外发展理论的演变及其规律则为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和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研究常常欠缺对社会背景和社会制度的深入分析,各种发展模式忽略了各国内部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区域之间的巨大差异,从而使理论及模式的预期指导意义相对弱化。二、国内研究现状中国对于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认识是在西方发展理论的输入,以及我国社会实践的双层挤压中逐渐领悟到的,并部分在国土规划等研究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一)十八大报告等为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研究指明了方向从我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战略规划来看,国内相关的研究在沿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提出我国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同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统一,并在有些细节上有所充实、完善和发展。如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在十六大报告中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提出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概念,认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必须使“社会更加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直至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筑“和谐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主要目标,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了政策的着力点将转到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些表述为我国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指明了方向。(二)区域国土规划发展模式和实践成果从发展模式和实践成果来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一般采取“层次推进”的模式。坚持让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这种政策本身并没有问题,但传统的发展观偏重区域发展,却忽视了区域间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首次把东中西和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阐明了四大区域的战略布局,即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地区大开发、中部地区崛起、东北地区振兴。这种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格局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全国一盘棋”、各地区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一贯思想,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同时,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边境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得到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相关研究成果。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下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际上是中国第一个关于国土空间开发的规划。樊杰等(2009)对中国主体功能区的科学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成果为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提供参考和借鉴。(三)相关理论研究从相关理论研究看,代表的研究成果有: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从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土地资源、固体矿产资源、能源矿产为研究重点,设计了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评价的基本框架;建立了我国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指标、城市用地集约利用指数、矿产品价格指数、矿产资源国际竞争力指数、石油安全度和国土资源管理绩效等6个综合性指标。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从国土资源规划理论与实践出发,主要针对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国土资源规划理论基础、国土资源规划编制及国土资源规划实施等专题进行阐述,重点对国土资源五年规划编制、国土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等实例进行了专题研究。李新玉等的《国土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就中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这些资源在空间布局、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参与世界经济分工协作、法制建设、技术进步等方面相应的对策。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的《民族语发展》、樊胜岳等的《西北地区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徐建华等的《中国西部地区迟发展效应与后发优势及创新对策研究》、王文学主持的《甘肃民族地区大开发的战略与对策研究》、《西部大开发与甘肃区域经济》,刘敏主编的《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和王永亮主编的《西北回族社会发展机制》等成果,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了研究。另外,还有很多零散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都有效地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包含了大量的理论见解,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民族地区国土资源利用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对本项目研究的顺利开展具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四)阿勒泰地区相关研究成果近年来,已有一些针对阿勒泰地区土地、矿产、水、草场与畜牧、旅游5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论文、专著等。这些成果对阿勒泰地区单一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有独到的见解,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参考。有关土地资源的研究成果较少,主要有《阿勒泰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有地区申报土地整治项目所形成的部分资料,如《新疆天山北麓阿勒泰地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论证材料》(2010)等。此外,阿勒泰地区也有一些游牧民定居工程方面的实际经验和资料,这些材料主要对阿勒泰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阐述。上述成果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矿产资源及矿业发展成果。阿勒泰地区此类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有《新疆阿勒泰矿业特区建设研究与探索》(2010)、《新疆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管理研究》(2012)。主要论文有:《加快新疆阿勒泰市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新疆阿勒泰地区周边国家毗邻地区矿产的可利用性》,研究报告有《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报告》等。这些成果对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概况、矿业经济发展等进行了研究探索。为本书的编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阿勒泰地区草场与畜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论著有:《阿勒泰草原的无奈和期盼》(2009)、《裂变的阿勒泰草原》(2009),《新疆阿勒泰牧区草地资源分类经营机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008)》(硕士论文)等。这些文献资料为阿勒泰地区草场与畜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研究支撑与参考。阿勒泰地区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阿勒泰地区先后编制实施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阿勒泰地区旅游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旅游资源与环境分析、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和保障措施等进行了阐述。2006年国家旅游局、新疆旅游局组织中山大学编制了《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2009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阿勒泰地区旅游局完成了《阿勒泰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年)》(征求意见稿)等。(五)总体评述从国内对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的研究成果来看,现有的成果涉及我国某一固定区域单项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战略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专注于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更少。总体考察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不足之处主要在于:(1)大多数研究是将国土资源分种类,具体细化到每种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式,专门研究单个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但并没有同其他相关资源统筹考虑,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综合性。(2)对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困境和途径等方面,特别是脱贫、基础教育、转移支付等层面,而涉及该类地区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综合性战略研究较少,系统总结研究的更少。事实上,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是自然资源丰富和潜力较大的地区,对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研究,将更有利用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缩小地区差距,缩短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同时保护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3)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本质是要求用社会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探索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而任何发展都需要现实的物质基础,国土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对其加以重视。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还较为分散,系统性不强,亟待相对系统完善的成果问世,以期对这类地区的国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促进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因此,如何把西方社会发展理论和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借鉴切实有效的理论成果,提出发展战略、选择适合该类地区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国土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有效保护,是开展本项目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本书研究的重要内容。

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 网站

不一定
法外情
你的选题我不懂,但是国内外研究现状其实就是文献综述,从你的选题可以看出你可以选择这样的架构1、关于网络组建的研究,这点又可分为国内和国外研究两块,国内上期刊网,国外的也可以上西文期刊网或者直接上雅虎的外文网站上查询;2、关于中小型企业的网络组建的研究,这点这要是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的必要性啊、怎么做啊之类的别人是怎么研究述说的。呵呵,隔行如隔山,我是学文的,还真不是很通啊

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

当暑
不事于世
描述下即可案例:国内外研究现状城镇化,也称城市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西班牙的工程师A.Serda于1867年在其著作《城镇化的基本理论》中提出的,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比较早开始了城镇化道路,在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同发展中国家相比有明显区别和差距,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城镇化水平,基本完成了城市化的进程,甚至出现了城镇人口向城郊回流,所以国外对城镇化的研究时间比我们要早,研究范围比我们要广研究的程度要深.在我国,城市化是近现代的产物,在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时间里城市化进程缓慢,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从1992年以后我国城市化才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所以我国对于城市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是不够成熟,在理论研究和定性分析上做得较好,对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就明显做得不足.

国内外研究现状

女招待
王有所成
煤层气是保留在生气母质——煤层中的气体,其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自生自储式的天然气。这种气体大多未经运移而分散在煤层中,部分聚集成“瓦斯包”,成为采煤中瓦斯突出的根源。长期以来,煤层气被视为灾害,以往很多工作都从煤矿安全的角度出发,开展瓦斯赋存和运移规律研究及相应的排放工程试验,在世界能源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俄罗斯已将煤矿床看作“煤-甲烷”矿床,把甲烷视同煤一样进行开发利用。世界上74个发现有煤炭资源的国家中,35个国家开展了煤层气研究工作,其中约一半的国家开展了煤层气专门探井和生产参数测试等工作(图0.5)。美国在煤层气研究开发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能源部(DOE)制定了“非常规天然气回采计划”,从煤层气资源的基础地质研究到钻探、试采、强化和集输等方面投入了大规模研究工作,建立了煤层甲烷情报中心、煤层数据库和用于模拟煤层甲烷生产和水力压裂的数字模型,取得了控制煤层甲烷产能的地质因素及煤层的储集性能等方面的重大突破。1998年,美国的煤层气年产量就达到324×108m3。2005年全美17个含煤盆地,有圣胡安、黑勇士、尤因塔、阿巴拉契亚、汾河和拉顿等13个盆地开展了煤层气资源评价,煤层气生产井达到8万多口,年产量达到490×108m3。加拿大的煤层气开发试验始于1978年,2002年煤层气产量达到1×108m3,2004年猛增到15.5×108m3;加拿大煤层气商业化开发高潮是2002~2004年,2002~2003年增加了1000口煤层气井,产量达到5.1×108m3/a,2004年煤层气井总数达1900口,产量达到15.5×108m3/a;澳大利亚煤层气总资源量(8~14)×1012m3,1996年以来到2004年,年产煤层气12.85×108m3,单井产量3000~7000m3/d;俄罗斯煤层气抽放始于1951年,1990年达到巅峰,当年有48处煤矿抽放煤层气,年抽放量2.16×108m3,之后,抽放量下降。英国目前有9口煤层气抽采井,主要用于发电。德国煤层气总资源量3×1012m3,1998年的煤层气年抽放量就达到10.7×108m3,1998年和1999年修建了2座煤层气发电厂。印度煤层气资源较丰富,但勘探程度低,目前试验井的单井产量可达5000~6000m3/d。波兰下西里西亚、上西里西亚和卢布林盆地煤层气资源量约3×1012m3,政府将煤层气开发作为减少天然气进口的主要手段,今后五年计划在上西里西亚煤田开采煤层气50×108m3,下西里西亚煤田开采3×108m3。图0.5 世界煤层气研发现状图(据贾承造等,2007)全世界的煤估计含有3500×1012~9500×1012ft3的煤层气我国煤层气工业起步较晚,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是以煤矿安全为中心的瓦斯抽放和利用阶段;从70年末到90年代初,是资源调查与评价、地面勘探开发试验和井下抽放利用阶段,韩城矿区煤层气地面勘探就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90年代以来,煤层气进入大规模勘探、开采试验和商业化开发利用阶段。预计2050年全国煤层气年产量将达到500×108m3。“七五”期间,我国设立了“中国煤层甲烷的富集条件和资源评价”科技攻关研究项目,对中国煤层气资源远景进行了分类,提出了选区意见,估算埋藏深度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31×1016m3。“八五”期间设立了“煤层气勘探开发评价选区及工程工艺技术”和“有利区块煤层吸附气开发研究”攻关项目,从生产角度在山西柳林,安徽淮南等地施工十余口地面勘探井,进行了测试、压裂和排采试验。1989年开始,我国陆续开展了煤层气勘探井或试生产井的实践工作,从1992年开始,原煤炭工业部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资助下,实施“中国煤层气资源开发项目”,原地矿部、原石油部开展的“八五”国家攻关课题“85-102项目”,联合国资助的“深层煤层气勘探项目”、2002年国家“973”“煤层气成藏机制及经济开采基础研究”等课题以及许多外国公司的投资咨询都为我国深入开展储层特性研究、开采技术试验研究以及经济可行性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国家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办公室2008年8月18日的消息,最新评价资料显示,我国42个含煤盆地,煤层气资源总量达37×1016m3,可采资源量11×1016m3。进入21世纪以来,煤层气开发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6年底全国登记煤层气探矿权区块98个,总面积6.5×104km2。在沁水、铁法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130×108m3,经济可采储量523×108m3。2007年设立了20多个煤层气专项试验区(图0.6),截至2005年底,全国施工煤层气地面抽采井615口,仅2005年就施工330口。山西潞安、晋城,安徽淮南等进入商业化开采,2006年全国煤层气产量超过1×108m3,2007年地面产能达到10×108m3,产量5×108m3。2007年仅山西沁水盆地产能达到3.3×108m3/a。辽宁煤田地质局在阜新施工8口煤层气生产井,2003年5月开始向阜新市供气,日供气量1.6×104m3。山西晋城潘庄煤层气地面开发项目,施工了175口煤层气井,日产气约10×104m3;山西沁南潘河先导性试验工程,计划施工900口煤层气井,到2005年底完成钻井100口,日产气约8×104m3。2005年以来,港联公司在陕西韩城矿区登记了煤层气采矿权,开始进行井网开采,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施工了一口煤层气井。2004~2006年中联煤层气有限公司在韩城矿区板桥一带施工了煤层气专门勘探井11口,单井煤层气产量达到500~2000m3/d,2007年提交了储量报告。图0.6 全国煤层气试验区分布图(据贾承造等,2007)我国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2年在辽宁抚顺矿务局龙凤煤矿进行了首次井下抽放试验并获得成功,随后,逐步推广到全国高瓦斯矿井。1957年山西阳泉矿务局四矿试验成功了临近层瓦斯抽放,本煤层长水平井抽放是目前的最新技术。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全国有抚顺、阳泉、天府、北票等矿区的6对矿井进行瓦斯抽放,年抽放量0.60×108m3;60年代,焦作、淮南、中梁山、南桐、松藻、包头、峰峰等矿区的20对矿井抽放瓦斯,年抽放量达到1.6×108m3;70年代增加到83对,年抽放量2.42×108m3;80年代111对,年抽放量3.80×108m3。2002年全国20个主要瓦斯抽放矿区95对矿井抽放瓦斯,年抽放量7.72×108m3。经过50年的发展,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已由最初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到安全能源环保综合开发型抽采;抽采技术由早期的对高透气性煤层进行本煤层抽采和采区抽采单一技术,逐渐发展到针对各类条件适合于不同开采方法的瓦斯综合抽采技术。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煤矿高瓦斯矿井4462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911处,在615处国有重点矿井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近200处,高瓦斯矿井152处,装备地面固定瓦斯抽采系统308套。2005年,全国井下抽采煤矿瓦斯近23×108m3,阳泉、晋城、淮南、松藻、盘江、水城、抚顺等7个矿区年抽采量超过1×108m3。2007年全国国有重点煤矿已有283处高瓦斯、瓦斯突出矿井建立了抽采系统,年瓦斯抽采量达30.6×108m3,利用量9.1×108m3,利用率29.7%,年抽采量超过1×108m3的有9个矿区。陕西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铜川陈家山煤矿、下石节煤矿等开展了煤层气地面抽采,2006年陕西省26处高瓦斯矿井抽出的煤层气总量达2.06×108m3,但利用率很低,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根据《全国煤层气规划》,2010年,全国煤层气(煤矿瓦斯)产量将达100×108m3,其中,地面抽采煤层气50×108m3,利用率100%;井下抽采瓦斯50×108m3,利用率60%以上。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3000×108m3,逐步建立煤层气和煤矿瓦斯开发利用产业体系。国家级重点项目及示范工程有:①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试验示范工程项目。包括三个子项,一是沁南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2004年国家批准立项,设计钻井900口,产能达到7×108m3/a;二是端氏煤层气战略选区示范工程,该项目计划施工5口多分支水平井、17个单分支水平井,建成年产能1×108m3规模;三是大宁先采气、后采煤示范工程,该项目是我国成功实施的第一口多分支水平井,现稳定日产量2×104m3,“十一五”期间,施工2~5口多分支水平井,建成先采气、后采煤的示范性工程。②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试验示范项目。该区具有适合煤层气开发的优越地质条件,“十一五”期间,建成产能16×108m3,产量11×108m3的煤层气商业化工程。

怎么查找国内外研究现状

泠然善也
正正之旗
CNKI、web of science

国外研究现状

佐纳德
1.2.1.1 国外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起步较早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建立了国家地质调查局,负责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和服务研究工作。英国自1835年成立世界上最早的地质调查局以来,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一直伴随其地质工作的开展而存在和发展。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上开展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都值得我们借鉴(姜文利,2013)。1.2.1.2 发达国家地质工作的任务向地质信息转移21世纪以来,各发达国家的地质工作向地质信息转移,以满足本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美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美国地质调查局战略计划(2000-2005)》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工程五年规划(2006-2010)》提出确保美国得到可靠的地质资料数据。英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英国地质调查局战略科学计划(2005-2010)》提出要提供综合客观、公正和最新的信息,以满足国内外用户的需要。1.2.1.3 国外许多专家提出了先进的服务理念如F.Herrera等(2001)认为,地质资料整合服务有四个基本问题:标准、资料一致性、描述多样化的地质资料的代表模型以及查询与交互服务。Marcus Apel(2006)分析了从三维地质模型到三维地球科学信息系统的转变,认为有三个基本因素很重要:资料模型、查询功能和资料管理。Steve Peedell等(2005)认为,一个空间地质资料基本结构包括政策、公共机构准备工作、技术、资料和人才五个要件。1.2.1.4 发达国家学者研究开发丰富的地质信息服务产品许多发达国家研究开发了多种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产品。巴西地质调查局提供产品的基本定位有三点:公益性、需求第一、集成服务,提供在线服务。英国地质调查局有大量的产品和数据可供免费下载。发达国家地质调查局网站信息资料丰富,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我们要写研究综述,请问怎么查国外研究成果啊!我只能找到国内的~给个实例吧

静观
俗言胜也
给你个能够下载英文论文网站:https://xue.glgoo.org/

在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有一个“国内外研究现状”,不知道怎么写,我的论文题目是《浅析余华小说的循环

大海风
标错参
是自己原创写的了,来我

文献综述怎么写啊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实在找不到啊 能帮帮忙不 很急 啊 等会儿要交

结驷千乘
坏东西
通过国内外的数据库查找相关期刊自己总结啊国内的有知网、维普、万方,国外的有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