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国内研究生和国外研究生专业的区别

翠菊
必服恭俭
录取制度不同:考试制vs录取制 国内研究生采取3361303630的是统一的考试制,而国外读研一般都是申请制。相比一考定终身,申请制更看重的是申请者本科阶段的平均绩点成绩,语言成绩和实习经历。一般排名较好的国外大学要求中国重点大学的学生的平均绩点至少是3.0,也就是平均每一门功课的成绩是80分以上,非重点大学的学生的绩点是3.5以上,也就是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好的大学甚至对学生毕业院校提出要求。同时,也对学生的实习经历非常看重。 教育制度不同:国外研究生教育“小而精” 研究生培养“一锅烩”在很多高校已是不争的事实,扩招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教学设施匮乏,学生多了,老师相对少了,研究生只好上大课,大课堂剥夺了研究生说话的时间和权利,很难进一步随堂发问、质疑甚至批评,这与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已经背道而驰。 不同的是,国外院校的课程设置很灵活。一般的硕士课程都会有一定的门通用课程和一些选修课程。相比于国内比较单一的上课形式,国外高校的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模式,互动比较多。不同背景的学生能够因为一个课题坐在一起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再则,在国外自主学习的能力很重要,老师很少会像国内大学一样详细告知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开学前经常会拿到一本厚厚的课程介绍,学生一定要仔细阅读弄清楚自己要读什么课程。虽然课程的安排看上去没有那么密集,也没有安排自习课程,但学业的大量时间需要花在寻找课业相关的材料和论文和作业上。 就业:“海归”职业晋升速度更快 关于留学投入与回报的问题,“海归”们普遍认为,在海外留学除了学到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得到了那份经历和自信以及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货币是贬值的,但能力不会贬值,思维和能力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据一份调查显示,“海归”回国后第一份工的薪水往往与国内的毕业生差不多,但“海归”晋升的速度以及跳槽后薪酬提高的速度都很快。

国外研究生对比 国内有什么优势

灯谜篇
可以分条来解释这个问题:  一、所需花费  国内:从2006年3所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到2008年56所设研究生院高校研招不再区分公费自费,再到2010年硕士研究生培养自费比例进一步扩大,考研已经让一部分学子望而却步了。虽然大部分改革高校都采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但总体来讲读研成本还是大幅上升。笔者查询了部分大学自费研究生收费情况发现,一般年学费在6000元-10000元。另外,考研期间所需花费例如参加辅导班,买各种辅导材料,一般在2000元左右,如果考外地高校研究生,一般需要到校听一些专业课,或者联系导师等,这部分费用无法具体计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国外:出国读研的费用根据留学国家不同有很大差别。总体来讲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的走高使留学费用有所降低,工薪家庭留学不再是梦想。比如:德国目前对国际学生还可继续享受同国民一样免学费的待遇,留学生只需负担自己的生活费就可以;如果去法国公立院校就读,3年总花费(学费+生活费)不超过 20万元人民币;韩国一年总花费不超过 10万元人民币;俄罗斯读研的性价比非常高,一般每年在5-7万元人民币;到荷兰读硕士的费用学费加生活费每年总共 10-13万人民币左右;澳洲读研的费用现在仅为 12-18万左右;新西兰的留学费用也降低到了8年前的水平;原来一向被认为最贵的英国和美国,由于汇率变动或物价下降等原因,留学费用也有所降低。    二、所需时间  国内:学制2-3年,以3年居多。  国外:国外研究生学制一般是1-2年,对大多数读硕士学位的学生来说,1-2年课程设置非常紧凑丰富,没有任何时间上的浪费。能早 1-2年就业,无疑将比同龄人领先一步。    三、成功难度  国内:一般考生从大三开始专注于考研考前准备,有些学生则一入校就开始做准备了。虽然硕士研究生的全国录取人数已经从1999年的 6.5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6万人,可是报考人数也由 1999年的31.90万人增加到了2010年的140万人,录取率在30%左右。虽然目前复试权重在逐渐加大,不过笔试分数依然是必过的第一关,依然是“一考定终身”的模式。  国外:国外读研一般都是申请制,只要具备本科学位,都可以申请。对语言要求很明确,英语系国家至少要有雅思、托福、GRE成绩,去小语种国家也有考级要求,或者必须要读够一定学时的语言,具备这个国家的语言基础。如果没有语言成绩,就需要到国外读半年到一年的语言,这项花费不菲。海外大学比较注重本科阶段的平均成绩,一般好一点的国外大学要求中国重点大学学生的平均绩点是 3.0,也就是平均每门功课的成绩是80分以上,非重点大学的学生的绩点是 3.5以上,也就是平均成绩在88分以上。    四、职业竞争力  国内:近几年,研究生也出现就业难的情况。用人单位已经越来越理智,能用高职生的绝不用本科生,能用本科生的绝不用硕士生。  国外:金融危机导致失业率攀升的情况正在成为过去,同时,为吸引人才,目前很多国家放宽了移民政策。比如现在在德国毕业工作3年就可以申请长期居住、工作5年就可以申请移民;英国也放宽了留学生工作签证的时间,由1年增加到2年,工作满5年也可以申请移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国外本科和研究生留学生应该注意什么?

点对点
钝根
多元积累学期成绩在留学生群体3431343565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出国后,面对陌生的教育环境,很多留学生感到不适应,成绩不理想,挫伤学习积极性。留学生初到美国成绩落差大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应美国的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模式比较重视期中期末考试的结果,学生只要在学期末把老师划定的考试范围弄懂、背熟就可以通过考试。而美国的教育模式非常重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表现、演讲时的表现等。即使是考试,老师也愿意分成几份,期末的最后一次考试,可能只占总成绩的20%。勤沟通,善求助新留学生初到异国的种种困难和不适应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退,前提条件是他们能逐渐对异国的人、事、物、制度、风俗、语言文化从不熟悉到熟悉,从排斥到接纳,捷径就是多与人沟通,遇到苦难学会求助。在荷兰大学,尽管太过“密切”的师生交往别严格禁止,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与学生在课下要“形同陌路”。很多荷兰老师总是抱怨中国学生尽管很努力,但却总是很难了解他们的真正想法。大多数中国学生总是一种上课认真听,下课回家学的状态。但积极向老师提出问题和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很重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电子邮件。往往几封邮件,就会拉近老师与同学的距离。巧妙应对经济压力,学会开源节流由于汇率问题,很多初到海外留学的学生无法适应“高物价”,此外,琳琅满目的奢侈品也使学子们立感囊中羞涩,兼职成为很多留学生关注的问题。打工虽然显示着留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是一定要有节制,合理安排打工时间。“有的同学为了打工,每天都很疲惫,长期下来,影响了学习成绩,有的干脆放弃学业,背离了留学的初衷。”此外,很多初到国外的留学生由于不熟悉当地求职流程,被用人单位欺骗的现象很普遍。一定要守法,在签证允许的范围内打工。这样,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才能够保护同学。据悉,各国针对留学生兼职都有自己的一套法规,英国要求打工留学生大于16岁且每周不能超过20小时;加拿大要求留学生兼职只能在学校范围之内进行;美国则要求留学生或在校园内兼职,或者兼职和学业相关,法国则在第一年不许打工。积极融入社交圈到了国外,朋友很重要。因为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找不到父母、老师、同学,这时朋友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其实朋友很多时候就是同学的动力,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朋友陪着就会添一份安全感吧。中国留学生总被是被别国学生误认为不爱交际,总是聚集在自己人的小圈子。而同时许多中国留学生也总是感叹找不到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在荷兰的所有大学都有类似于国际学生联合会的组织,这些组织一般都会定期组织各种很有特色活动,如自行车骑行、博物馆参观以及鸡尾酒会等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留学生的生活、提高语言交流水平和结实新的外国朋友,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荷兰本地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制定职业规划,为就业铺路进了大学的门,留学生就不该仅仅把自己当成学生看待了,要提前为自己铺路。在很多中国人眼中,美国是一片生活简单而富足的乐土,但事实证明,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近几年外国人在美国求职越来越难。由于政策限制、名额限制、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原因,外国学生想在毕业后在美国就业并不容易。

读研,国内好还是国外好?

歌唱吧
文|陈希 毛雨佳(实习)·图|步恩撒 在毕业等于失业的今3332643234天,越来越多高校应届生考虑继续读研,躲避金融海啸造成的就业难影响。 但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又摆在眼前。考国内的研,还是考国外的研?留在国内,考研大军的规模之大,堪比高考;而出国,和那些高中毕业就跨出国门的人相比,会不会已经太老,难以适应? 在讨论课的嘉宾看来,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关键。在选择考研之前,在选择是国外读研还是国内读研之前,请先思考一个终极问题——你有没有从青春和金钱方面考虑过读研后的投入回报率? Round 1 动机 李育新:其实,单就读研究生这个问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要综合很多方面来考虑。对于个人来说,你今后的人生规划、职业取向是什么;对于家庭来说,家庭收入状况怎么样;对于所学的专业来说,这个专业的现状以及前景怎么样。这些都应该作为选择哪一种升学方式的参照。 张娓:我从我身边的朋友同学中了解到这样一种现象:越是差的学校,学生花越多的时间在准备考研上面。这和就业脱不了干系。一旦有了比较好的就业出路,考研的优先级自然也就下降了。 李育新:没错。像浙大、清华这一类的重点大学,学生在就业的时候选择的余地必然大一些。但是要看到,我们国内排名第一的清华,在国际上的排名,只有第300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愿意选择出国深造的原因。 张娓:因为我是商科出身,在考虑是否出国读研的问题上,会比较关注成本和概率两方面。一是成本,考研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出国读研能不能拿到奖学金;还有就是成功的概率,我能不能顺利地申请到国外留学。 我身边出国的同学大都是在大三开始准备出国读研。大四的时候再考虑就有些晚了。正好我拿到了学校里保研的机会,又觉得准备出国可能要花费比在国内的成本。考虑了一下这个回报率,我还是决定,在国内读研啦。 李育新:国内和国外的读研有点不同。就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供求关系。在国内,常常是学生找不到导师;国外,是导师招不够学生。 Round 2 成本 朱捷强:在费用这块,国内以前研究生都是公费的。近年才开始逐步改革,用奖学金或者补贴的方式,将学费返还给学生。保研的学生一般都能够拿到奖学金,像全奖,一年有一万元左右。所以在国内读研究生,相比国外可能花去的费用,应该还是很少的。 尹佳瑞:不过也有很多在国外读研的学生,通过获取奖学金或者打工的方式,赚取学费和生活费。我认识不少在国外的学生,拿全额的奖学金,完全可以cover他的生活费,还能多出一部分的节余,假期里出去旅游用。 朱捷强:国外大学的奖学金,理工科相对商科或者文科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申请的。 我觉得,一个人选择去国外的大学读研究生,他的申请定位很重要。研究生,可以专注的领域无外是research(研究)或者professional(职业)。如果一个人的定位只是professional,那么我认为,国内的研究生培养就已经足够了。如果想在research方面有所建树,在很多领域,国内的研究水平也已经达到了国际的水准。像我就读的药物分析专业、生命科学这一块,国内的研究水平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尹佳瑞:可能很多读完了本科的同学觉得,要想出国读研,还得花费大把的时间学语言,实在是让人有些吃不消。但是我觉得,花费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掌握一门实用一生的外语,是非常值得的事情。而且,当你去一家外企面试的时候,真正有用的是一张GRE的成绩单,而不会是CET的成绩。 还有一点,在国内,一旦考上了研究生,只要不挂科,是可以顺利完成学业的。而国外的研究生制度,读完第一年以后,是不可以直接升到第二年的。中间需要再一次的申请。需要写所谓的“动机信”。就是通过一年的学习,你对自己的学科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期待。 戚宇:国外的硕士学习,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身为leader(领袖)的自觉。在课堂上,常常是由学生自己来做presentation(报告)。 Round 3 回报率 戚宇:我没在国外读过研,不过在日本工作过,对在国外学习体会也蛮深的。我有同事在国外读过书,和他交流一些学术问题的时候,每当我引用一个国内导师教授给我的观点、数据,他则可以很清楚地告诉我,这个观点、数据最原始的出处。其实我们说的都是同一个观点或论题,但是他在国外,能接触到往往是第一手的、原版的研究资料,而我所接触到的,是通过导师,或者其他的途径翻译过来的二手资料。这个差距还是蛮大的。 张娓:国内近几年的学术氛围也有了提升。我们的导师就鼓励我们尽可能地多看原版资料。 朱捷强:除了要关注自己的学科与国际之间的接轨程度,还要选择一个好的导师。这一点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重要。 戚宇: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进修,对个人的能力绝对是一种好的培养。

在国内读研和国外读研哪个更辛苦

裸狼
天有历数
在毕业等于失业的今天,越来越多高校应届生考虑继续读研,躲避金融海啸造成的就业难影响。 但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又摆在眼前。考国内的研,还是考国外的研?留在国内,考研大军的规模之大,堪比高考;而出国,和那些高中毕业就跨出国门的人相比,会不会已经太老,难以适应? 在讨论课的嘉宾看来,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关键。在选择考研之前,在选择是国外读研还是国内读研之前,请先思考一个终极问题——你有没有从青春和金钱方面考虑过读研后的投入回报率? Round 1 动机 李育新:其实,单就读研究生这个问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要综合很多方面来考虑。对于个人来说,你今后的人生规划、职业取向是什么;对于家庭来说,家庭收入状况怎么样;对于所学的专业来说,这个专业的现状以及前景怎么样。这些都应该作为选择哪一种升学方式的参照。 张娓:我从我身边的朋友同学中了解到这样一种现象:越是差的学校,学生花越多的时间在准备考研上面。这和就业脱不了干系。一旦有了比较好的就业出路,考研的优先级自然也就下降了。 李育新:没错。像浙大、清华这一类的重点大学,学生在就业的时候选择的余地必然大一些。但是要看到,我们国内排名第一的清华,在国际上的排名,只有第300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愿意选择出国深造的原因。 张娓:因为我是商科出身,在考虑是否出国读研的问题上,会比较关注成本和概率两方面。一是成本,考研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出国读研能不能拿到奖学金;还有就是成功的概率,我能不能顺利地申请到国外留学。 我身边出国的同学大都是在大三开始准备出国读研。大四的时候再考虑就有些晚了。正好我拿到了学校里保研的机会,又觉得准备出国可能要花费比在国内的成本。考虑了一下这个回报率,我还是决定,在国内读研啦。 李育新:国内和国外的读研有点不同。就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供求关系。在国内,常常是学生找不到导师;国外,是导师招不够学生。 Round 2 成本 朱捷强:在费用这块,国内以前研究生都是公费的。近年才开始逐步改革,用奖学金或者补贴的方式,将学费返还给学生。保研的学生一般都能够拿到奖学金,像全奖,一年有一万元左右。所以在国内读研究生,相比国外可能花去的费用,应该还是很少的。尹佳瑞:不过也有很多在国外读研的学生,通过获取奖学金或者打工的方式,赚取学费和生活费。我认识不少在国外的学生,拿全额的奖学金,完全可以cover他的生活费,还能多出一部分的节余,假期里出去旅游用。 朱捷强:国外大学的奖学金,理工科相对商科或者文科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申请的。 我觉得,一个人选择去国外的大学读研究生,他的申请定位很重要。研究生,可以专注的领域无外是research(研究)或者professional(职业)。如果一个人的定位只是professional,那么我认为,国内的研究生培养就已经足够了。如果想在research方面有所建树,在很多领域,国内的研究水平也已经达到了国际的水准。像我就读的药物分析专业、生命科学这一块,国内的研究水平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尹佳瑞:可能很多读完了本科的同学觉得,要想出国读研,还得花费大把的时间学语言,实在是让人有些吃不消。但是我觉得,花费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掌握一门实用一生的外语,是非常值得的事情。而且,当你去一家外企面试的时候,真正有用的是一张GRE的成绩单,而不会是CET的成绩。 还有一点,在国内,一旦考上了研究生,只要不挂科,是可以顺利完成学业的。而国外的研究生制度,读完第一年以后,是不可以直接升到第二年的。中间需要再一次的申请。需要写所谓的“动机信”。就是通过一年的学习,你对自己的学科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期待。 戚宇:国外的硕士学习,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身为leader(领袖)的自觉。在课堂上,常常是由学生自己来做presentation(报告)。 Round 3 回报率 戚宇:我没在国外读过研,不过在日本工作过,对在国外学习体会也蛮深的。我有同事在国外读过书,和他交流一些学术问题的时候,每当我引用一个国内导师教授给我的观点、数据,他则可以很清楚地告诉我,这个观点、数据最原始的出处。其实我们说的都是同一个观点或论题,但是他在国外,能接触到往往是第一手的、原版的研究资料,而我所接触到的,是通过导师,或者其他的途径翻译过来的二手资料。这个差距还是蛮大的。张娓:国内近几年的学术氛围也有了提升。我们的导师就鼓励我们尽可能地多看原版资料。朱捷强:除了要关注自己的学科与国际之间的接轨程度,还要选择一个好的导师。这一点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重要。戚宇: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进修,对个人的能力绝对是一种好的培养。

考国外(名校)的研究生很难吗?

若橛株拘
北少林
看本科学校吧,北大不怎么收排前十以外的学校。MIT比较难了,考上的不多,大部分是学校免推的。所谓前十,是指本科学校的专业在全国的排名,还是本科学校的综合排名?追答前十大概是学校和专业排名的综合考虑,一句话就是好学校好专业的好学生。北大保送生很多很多,占到90%以上(nx学校都这样)真正通过全国统考进去的不多。如果你本科学校不错,有信心能考到410+那就去报,考不上也比较好调剂。而且也可以调剂到不错的学校,我同学报北大417被刷了,后来调到科大(调剂的话一般专业不好)。mit就比较难了,得提前1到2年准备,联系老师什么的,要求gre和托福分数,专业绩点什么的具体的我也不清楚了。

大家来简单来说一说,国外一年制研究生到底如何可以吗

墨子兼爱
跖曰
你好。目前国外的硕士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授课3365643538式硕士(COURSE MASTER,一年制),这类硕士需要修满学分就可以,也就是上完所有课程合格,拿到学分就可以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另一种是研究式硕士。这就需要除了课程合格外,还要写论文。写论文就需要很长时间,且不容易通过,一般这类硕士要二到三年。国内之所以会出现一年制硕士不认可的情况,主要是我觉得主要是如下三个原因:1)之前银行或企业招聘过一年制研究生,水平很差。不符合企业对硕士研究生的期待。2)在中国教育体系和观念主导下,1年就拿到硕士是不可想象的,一般都二到三年,所以人事部门不太认可和接受。3)大家都知道,在国外课程及格不是很难的事情,所以一年的课程硕士毕业较为简单。而2年左右的研究式论文硕士需要阅读大量文献,花费时间做研究,有一定难度。 目前一年硕士在英国等国家比较多,而有的西方国家有些企业不认可一年硕士。在未来就业市场越来越竞争激烈,海归人才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余地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同样条件,企业肯定会选择有海外学习和研究经验的人选。这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我建议如果各方面条件许可,还是读一个更加“完整”的硕士,即课程加论文的二年硕士。对你未来的发展很有帮助。

国外商科研究生全奖有多难申请?

涕泣沾襟
刺秦王
 美国商科研究生奖学金申请难吗?很3433626461多同学在申请美国商科硕士的时候,总在问有没有可能拿到全奖。但是在美国即便是最好申请奖学金的理工科专业,在硕士学位上,也很少有学校设置“全奖”。很多时候不是申请不到,而是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设立全额奖学金。不过相对来说设立美国商科硕士全额奖学金的学校会多一些,MBA也是最容易申请到奖学金的专业。当然能不能申请到美国商科硕士全额奖学金那还是靠实力说话。   硕士拿全奖非常难,最主要的原因是给硕士生的奖学金总数太少了,只要系里有博士生,奖学金基本都给了博士申请人,硕士申请人基本没戏。因此,硕士的全额奖学金比博士难拿多了。   这个不是你背景强弱的问题,而是总数目太少了。哪个牛人,如果申请博士,也许可以拿下哈佛; 但是申请前50其他学校的硕士,也很难拿到全奖。   硕士拿奖学金的三种可能如下:   (1)特殊政策。最典型的,就是stanford,很多院系比如能源工程等不管你什么背景,统统招徕读硕士,有的人自费,有的有全额奖学金。因为人家学校牛,不怕你中途跑了,怕的是你后面的PhD qualify exam过不了。先考过qualify,再谈读博士的事情。   (2)系里没有博士学位,最高学校就是硕士,奖学金也只能给硕士。这种学校有的质量也很不错,但是因为没有博士学位,所以基本上不在排名里出现。背景好的中国人,大多不愿意去这样的学校;背景烂的申请人,人家也很可能不要。不是只要你愿意屈尊,这些学校就肯定热情欢迎,你也得有点斤两才行。还有,有能力给全奖的小学校数目非常少,很多专业根本没有这样的学校可以申请。   (3)运气好。尽管系里有博士学位,但是你仍然拿到了硕士全奖。这种情况,反正我做了这么多年,只遇到过一次,而且是个中国老师主动给的。   当然这里说的“全奖”,也就是指全免学费,外加每月拿工资。这样的奖学金也是美国特有的形势,总的来说虽然硕士全额奖学金的难度主要还是在于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相对来说美国商科硕士全额奖学金还是相对容易的。

考研出国可以吗

务农
若此三年
国内:学制copy2-3年,以3年居多。国外:国外研究生学制一般是1-2年,对大多数读硕士学位的学生来说,1-2年课程设置非常紧凑丰富,没有任何时间上的浪费。能早1-2年就业,无疑将比同龄人领先一步。花费国内:从2006年3所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到2008年56所设研究生院高校研招不再区分公费自费,再到2010年硕士研究生培养自费比例进一步扩大,考研已经让一部分学子望而却步了。虽然大部分改革高校都采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但总体来讲读研成本还是大幅上升。国内读研一般年学费在6000元-10000元。另外,考研期间所需花费例如参加辅导班,买各种辅导材料,一般在2000元左右,如果考外地高校研究生,一般需要到校听一些专业课,或者联系导师等,这部分费用无法具体计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国外:出国读研的费用根据留学国家不同有很大差别。总体来讲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的走高使留学费用有所降低,工薪家庭留学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