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青年心理学的研究概况

李尚
夫体道者
一般认为,较早系统地研究青年心理的是美国的S.霍尔。他在担任克拉克大学校长时指导学生研究青年心理,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专著《青年期》(1904)。霍尔之后,美国有关青年心理的研究逐步发展起来,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F.布鲁克斯的《青年期心理学》,L.S.霍林沃斯的《青年心理》,A.格塞尔的《青少年:从10岁至16岁》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特别是德国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青年心理的研究,相继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青年心理学专著,如C.比勒的《青年的精神生活》,E.施普兰格尔的《青年的心理》等。日本的青年心理研究起源于介绍欧美的研究成果,元良勇次郎于1910年节译了霍尔的《青年期》一书,题名《青年期的研究》,土井竹治于1937年翻译了施普兰格尔的《青年的心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逐渐发展起自己的青年心理学。50年代初出版了桂的《青年心理学》(1950)和牛岛、桂、依田合编的《青年心理学讲座》(1955)。近年还出版了泽田庆辅等著的《青年心理学》、依田新主编的《青年心理学》等。苏联的青年心理研究开始于30年代。50年代介绍到中国的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 Н.Д.列维托夫的《青年初期学生心理学》和Μ.Н.沙尔达科夫的《中小学生心理学概论》,介绍到中国的有И.С.科恩的《青年心理学》,Μ.季亚钦科的《大学心理学》等。 中国有关青年心理的研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基本上是介绍西方的研究成果;50年代主要是介绍苏联的研究成果;从70年代末才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青年心理问题。较有代表性的是全国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作组有关青年理想、动机、兴趣的研究和青年思维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出国考研学心理学~

势用
朗读者
想学心理,国内国外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学校的,具体哪个好谁也说不准,如果想出去,网上肯定会有很多推荐的、介绍的学校,这个我确实没研究。不过对出国我还是经历过,如果读研,美国需要托福和GRE成绩,GRE最好能到1300分以上,托福通过就可以,这两个东西互不统属。如果去日本,需要考日语级别,这个你肯定懂,从四级往下考,要是考到一级就无敌了。如果日语达不到去日本的要求,凭借托福或雅思成绩,一些日本学校还是认可的,不过需要进去读日语预科。美国的心理学可以说是最好的之一了,Harvard 哈佛的心理学就很不错,还有斯坦福。首先要考托福和GRE,成绩高才能申请到好的学校,还有就是你的学分绩点要高。所以大学要好好学习。另附:排名美国心理学专业排名 (5=最高分) 1. Stanford University (CA) 4.7 2.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4.6 3. Univ.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Inst. of Child Development) 4.4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4.4 Yale University (CT) 4.4 6. Harvard University (MA) 4.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4.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4.3 9.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A) 4.2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4.2 11. Columbia University (NY) 4.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pt. of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s) 4.1 Princeton University (NJ) 4.1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4.1 15. Cornell University (NY) 4.0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4.0 17.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3.9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L) 3.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3.9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3.9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3.9 University of Virginia 3.9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3.9 24. Duke University (NC) 3.8 Harvard University (Programs in Human Development and Psych.) (MA) 3.8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D) 3.8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3.8 Univ. of California--Irvine (Dept. of Neurobiology & Behavior) 3.8 Univ. of Michigan--Ann Arbor (Combined Program in Ed. and Psych.) 3.8 30. Brown University (RI) 3.7 Cornell University (Dept. of Human Development) (NY) 3.7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Cognitive Science Program) 3.7 New York University 3.7 Penn State Univ.--University Park (Program in Human Development & Family Studies) 3.7 Stanford University (Psych. Studies in Ecation) (CA) 3.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Cognitive Sci. Dept.) 3.7 University of Chicago 3.7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3.7 39.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Grad. School of Instrial Admin.) (PA) 3.6 Penn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3.6 U.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Dept. of Ed. Psych.) 3.6 Vanderbilt University (Peabody) (TN) 3.6 Vanderbilt University (TN) 3.6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3.6 45.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3.5 Duke University (Dept. of Experimental Psych.) (NC) 3.5 Univ. of Michigan--Ann Arb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Resources) 3.5 University of Arizona 3.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School of Ecation) 3.5 University of Iowa 3.5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3.5 University of Oregon 3.5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Main Campus 3.5 54. Pur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IN) 3.4 Rutgers State University--New Brunswick (NJ) 3.4 Univ.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Huma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3.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Psych. & Social Behavior Dept.) 3.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3.4 University of Chicago (Ecational and Developmental Psych.) 3.4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3.4 61. Dartmouth College (NH) 3.3 Emory University (GA) 3.3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3.3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Dept.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IL) 3.3 SUNY--Stony Brook 3.3 Univ. of Texas--Austin (Child Development and Family Relations) 3.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3.3 University of Florida 3.3 University of Iowa (Psycho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Foundations) 3.3 University of Kansas 3.3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3.3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3.3 73.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isty (Dept. of Human Development) (NY) 3.2 U.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Dep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Inst. for Child Study) 3.2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3.2 University of Georgia 3.2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sychology in Ecation Division) 3.2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NY) 3.2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Dept. of Ecational Psych.) 3.2 80. Cornell University (Dept. of Ecation) (NY) 3.1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1 Pur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Dept. of Child Development) (IN) 3.1 Rice University (TX) 3.1 SUNY--Albany 3.1 Univ. of Kansas (Dept. of Human Development & Family Life) 3.1 86. Brandeis University (MA) 3.0 CUNY Graate School and University Center 3.0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OH) 3.0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Counseling and Ecational Psychology) 3.0 New York University (Dept. of Applied Psychology) 3.0 Pur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R Mgment) (IN) 3.0 San Diego State Univ./Univ. of California--San Diego 3.0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Dept. of Health and Behavior Studies) (NY) 3.0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Dept. of Counsel. and Clinic. Psych.) (NY) 3.0 Temple University (PA) 3.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 3.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 3.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Cruz 3.0 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 3.0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3.0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chool of Medicine) 3.0 102.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Division of Psych. in Ed.) 2.9 Boston University 2.9 Claremont Graate School (CA) 2.9 Iowa State University 2.9 Oregon Health Science University 2.9 Penn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Program in Ed. Psych.) 2.9 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2.9 Tufts University (MA) 2.9 Tufts University (Eliot-Pearson Dept. of Child Development) (MA) 2.9 University of Delaware 2.9 University of Miami (FL) 2.9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Main Campus (Dept. of Psychology in Ecation) 2.9 University of Utah 2.9 University of Wash

心理测量的现状与发展

水至不去
刘勰
老实说,中国的心理测量方面总体上看还是比不上国外的,现在国内对于心理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咨询上。另外,中国心理学研究现在大致上可以看出有两大派系,一是以北方高校为主,研究基础方向。二是以南方高校为主,研究应用方向。心理测量的理论属于基础方向,而编制量表属于应用方向。近二十内,对于人格特质、儿童心理量表发展是比较快的,也修订和编制了大量不同的量表。这可以说是群众对心理咨询的重视发展加速的一个良性结果。专业的心灵探索/心理测验http://www.psy-Test.net/,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我,以便最终真正地发展自我!心灵探索/ATS系统根据新一代的测验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编制和运行,代表了现在心理测验技术的最高水平,ATS的测验,和您过去所用过的任何测验都不一样。当然,无论怎么说,都不如您亲自体验一下来的实际。如果您真的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那么就必然会有关心自己心灵真相的需要,这里的心灵探索/ATS心理测验能够帮助你满足这样的需要。心灵探索/ATS程序自2002年8月份推出以来,已经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用户获得了新的领悟和启发,找到自我的感觉能够让人变得成熟和深刻。 下载ATS请访问如下网址[针对你的位置,我们提供了不同的下载地点]: http://www.psy-test.net/ats/download.asp ------分 类 专业心理测验------ 人才测评:http://www.psy-test.net/app/job/index.asp 智商测验:http://www.psy-test.net/app/iq/index.asp 人际情商测评:http://www.psy-test.net/app/eq/index.asp 婚姻家庭测验:http://www.psy-test.net/app/love/index.asp 性格气质测验:http://www.psy-test.net/app/person/index.asp 心理健康诊断:http://www.psy-test.net/app/health/index.asp 使用中遇到问题,请看FAQ栏目:http://www.psy-test.net/ats/faq.asp 祝你生活快乐! 你的朋友:心灵探索/ATS专业心理测验 admi@psy-test.net┈┈┈┈┈┈┈┈┈┈┈┈┈┈┈┈┈┈┈┈┈┈┈【网上心理测验】帮助你科学客观地了解真实的自我!http://www.psy-Test.net/

心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鼬鸣
猴驸马
女孩学习心理学就业前景怎么样 心理学就业方向:普通高校   这是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近年来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开设心理学的公共课,心理学硕士担任起高校心理公共课的老师。这无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面。对于心理学硕士来说最好的就业方向之一是进入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成为一名心理学老师。   心理学就业方向:公务员   招心理学研究生作公务员的一般是公安系统、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都是可能的去处。   心理学就业方向:企业   心理学研究生去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人才测评机构等、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策划设计公司。心理学研究生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同,心理学学生倡导人性化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有所互补。   心理学就业方向:中小学   原来一般招的是本科生,大中专院校心理辅导人员的饱和,也有一些研究生开始考虑进入中小学从事心理教育工作。   心理学就业方向:心理咨询工作者   国内这个行业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单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还不是一个收入十分丰厚的职业,要想有外国同行的薪水有待进一步努力开拓市场和提高自己的咨询水平。但是展望未来的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心理学就业方向:医院和诊所   学习临床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学生,可以去医院或心理诊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但是以中国现今对心理医生的需求,再加上去医院需要有行医执照,难度比较大。   适合指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抑郁症、强迫症、失眠、头晕、健忘等许多“莫名其妙”的症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周围,与此同时,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原本很陌生的专业术语也日益被的人所熟知,就连高校招生时,原本很冷清的心理学专业也悄然出现了升温迹象。gd.yd119.cn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国内高校心理学系一般分三个小专业: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这些专业多数开设在师范类院校中。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这是心理学专家对心理学的适应范围所作的肯定答复。该专业几乎涉及一切应用科学,诸如教育、工业、商业、医学、军事等领域。由于心理学在国内学科发展历史上的欠缺,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人才非常缺乏。不过,由于该专业大多设在师范类院校,所以,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的就业领域还是中小学校。   主要课程   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科学等。   就业目标   教师:在中小学校从事心理教育工作;心理咨询师:在医院或其他社会机构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管理人员: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院校推荐   一本院校: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   二本院校: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佳木斯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学院、鲁东大学等。   三本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等。

求网购消费心理的国内外理论研究状况!(文献综述)

威冲
光荣日
现在一般消费者的心理是网上查询商品信息,店里去购买!

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其研究的心理学理论概况。。。

化工
预言者
一 生平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1964)、《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的境界》(1970)等。 (二)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可以将其“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禀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了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马斯洛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历史上和当时仍然健在的著名人物,如斯宾诺莎、贝多芬、歌德、爱因斯坦、林肯、杰弗逊、罗斯福等人进行个案研究,概括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共同具有的人格特征。 1、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意的关系 2、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的接受 3、行为的自然流露 4、以问题为中心 5、超然的独立性:离辟独居的需要 6、自主性:对文化与环境的独立性;意志;积极的行动者 7、体验的时时常新 8、社会感情 9、自我实现者的人际关系 10、民主的性格结构 11、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 12、富有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13、创造力 14、对文化适应的对抗 (三)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只有在生活中经常产生高峰体验,才能顺利地达到自我实现。 马斯洛在阐述高峰体验时认为:“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许多人都声称自己在这种体验中仿佛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奥秘。人们好像是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紧张奋斗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这些美好的瞬间来自爱情,和异性的结合,来自审美感觉,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来自女性的自然分娩和对孩子的慈爱,来自与大自然的交融……” 这种高峰体验可能发生于父母子女的天伦情感之中,也可能在事业获得成就或为正义而献身的时刻,也许在饱览自然、浪迹山水的那种“天人合一”的刹那。 三 教育心理学思想 马斯洛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前提。强调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在马斯洛看来,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环境具有促使潜能得以实现的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环境条件都有助于潜能的实现,只有在一种和睦的气氛下,在一种真诚、信任和理解的关系中,潜能才能像得到了充足阳光和水分的植物一样蓬勃而出。为了使儿童健康成长,应当充分信任他们和信赖成长的自然过程,即不过多干扰,不揠苗助长或强迫其完成预期设计,不以专制的方式,而是以道家的方式让他们自然成长和帮助他们成长。 马斯洛把完善的人性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的基本内容。通常人在低级需要获得满足后即追求高级需要的满足。自我实现追求的内容是实现人的“内在价值”,包括真理、美、新颖、独特、公正、严密、简洁、善、效率、爱、诚实、单纯、改善、秩序、文雅、成长、清洁、宁静、和平等。如果能实现这些价值,便可以达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马斯洛关于教育原则的思想大致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1 自我同一性原则 教育应该使学生寻找内在的同一性,减少或消除学生内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即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2 启发性原则 此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通过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控制、逻辑思维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交流、优美人格的形成、自我的充分自由的体现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 美育原则 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 4 超越性原则 对自我的超越,即超越自私,超越自我中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此外,还有对文化的超越,能够以某种超脱的和客观的态度对自己出身于其中的文化进行审查,就是要培养一种具有批判精神的人。 5 价值原则 教育应使学生获得价值感,应该挖掘、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存的意义。 四 以人为本的管理 马斯洛很早即关注人的因素。当美国60年代的管理大师杜拉克、麦格莱高等都将注意力集中于工业化的工作场地时,马斯洛最早认识到人本管理的重要性,他说:“工业领域也许能够当作心理动力学研究高级人类发展研究和人类思想生态学研究的新实验室。” 他认为,任何组织的管理问题,都可以用一种新方法来加以解决,建立起某种环境条件,使个人目标与该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即,无论何种管理都应以人为本。 首先,他尊重个人,强调自我实现,主张以最简单的方式,对人类劳动、生活和谋生的方式进行合适的管理,认为合适的管理是一种理想化的或革命性的技巧。 其次,他认为,推进健康管理和协同管理,要修改在大型组织里一直在起作用的那种顺从性的行为,让人们在一个公司里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工作不成为一种工作,而成为自己喜欢的娱乐。 第三,他盛赞协同,主张一个追求自身利益的人,同时也自动地帮助了别人;无私奉献帮助他人的人,同时也得到自我需要的好处。 最后,他极力主张不要将权力赋予给“为得到权力而追求权力的人”。 马斯洛的观点很具有颠覆性、穿透性和准确的预见性。几十年过去了,其有关要求自我实现的员工、培养客户忠诚、树立领导风范以及把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创造力源泉的主张等等,描绘了我们今天数字化时代的图景,显得非常深刻。 五 评价 人本主义思想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 1 理论体系不够严谨,缺乏对基本观点的明确目标和充分论证,一些概念也描述得很模糊。 2 过分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忽视社会环境和后天教育对人成长的影响和制约。 3 人格问题研究方法有其积极意义,但作为一种方法论体系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排除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和分析方法不足以说明人的精神生活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尽管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其不足之处,但它探讨了人的本性和价值,试图提供心理学的证明,不仅扩大了心理学的领域,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的研究,并且加强了实证科学和规范科学的联系,也促进了心理学向高级发展。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我们开创了认识人生,改善人生的新天地,它研究的问题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提出引人深思的会问题,虽然不够尽善尽美,但这是积极的,对社会的个体,民族乃至人类整体的生活提高都是有益的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心理学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取人妇女
四眼仔
心理学是一个大范畴,您说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指哪一方面呢?如心理学的就业?还是心理学的学习,?还是你准备报考心理学专业,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不同,要根据你的情况来说!心理学发展的速度很快,流派和应用也越来越广。发展趋势是向上的。

学心理学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去国外进修或搞研究?

红灯区
小拳王
考博,导师最好是在世界心理学会里担任职务。此外,还有可以直接报考国外的博士,通常是拿钱就可以读。

低头族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金臂童
非常美
我们把"低头族"定义为过度依赖手机而冷落了现实生活的群体。这一群体主要由年轻人组成,而大学生占其大部分。毫无疑问,"低头族"的盛行是有众多危害的,既损害"低头族"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社会大众的正常交往。   1 校园"低头族"现状及负面影响   (一)大学校园里"低头族"随处可见,学生离开手机会不习惯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在玩手机。"--这是网络上红极一时的"名言",看似充满调侃的意味,实则道出了大学生当中"低头族"的生活写照。校园里,"低头族"随处可见,食堂、教室、宿舍、操场、走廊......视线所及的地方,都有"低头族"的身影。他们长时间低着头,盯着智能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手指在屏幕上熟练地飞舞着,仿佛掌握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其实绝大多数人只是在打发无聊的碎片化时间,浏览微博、QQ微信等社交软件,并未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   (二)"低头族"过于依赖手机,身体健康严重受损   "低头族"往往过度依赖手机,一部分人甚至把手机当做与人交流的唯一工具和途径,社交软件的流行,已经将最直接最有效的面对面交流挤压得没有空间了。最明显的就是在大学生里面,哪怕一个班的同学住在一楼,大家都不互相串门交流感情,反而是潜水在群里冷不丁地冒个泡。一些学生戏称自己的整个大学生活就是从一块屏幕切换到另一块屏幕。而这样的生活,也导致许多疾病接踵而来。且不说眼干、眼涩、近视等问题,睡觉之前,不玩会儿手机就失眠。长期低头的人,会引起颈椎酸胀,还会出现颈椎不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从而导致颈椎疾病,如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失明。韩国专家也指出,过度依赖手机,会患上"数码痴呆症",出现记忆力、专注力下降等早期痴呆症的迹象,严重者连自己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   2 校园"低头族"的成因分析   (一)盲目从众,进而攀比的心理   "低头族"把智能手机看成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这种"别人有我也要有,别人玩儿我也玩儿"的心理无疑为手机电脑依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众心理即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人都是社会化的人,极少有人能够保持独立性,不被从中。   (二)掌握最新资讯,与同学有话可"侃"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任何一条新闻或者事件通常是在网络上传播得最快,那么这种信息更新极快的时代,人们普遍面临着信息堆叠或者遗漏的压力,谁都不想自己成为落伍的人,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可以融入到大家的话题中,娱乐、八卦等等。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信息获取欲望,渴望通过对信息的最快最多获取来减轻信息爆炸时代的压力,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手机的便捷高效性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三)对生活没有规划,渴望排遣孤独和茫然   我们生长在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优胜劣汰的社会压力让大学生茫然无措。学生们自出生就有父母的管教,来到大学后,突然脱离了父母老师的管教,就缺乏了自制力,随心所欲,形成散漫的个性。不够坚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失恋、学习不顺利等类似的事情就会影响学生脆弱的心灵。学生往往会通过一些社交软件来排解孤独,宁愿拿着手机刷屏也不愿敞开心扉和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促膝长谈,与父母老师面对面地交心。   3 校园"低头族"的建议对策   (一)加强心理疏导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低头族"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因此,从"低头族"的心理上解决问题才是最根本的方法。学生本人要积极配合,学生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正式手机、电脑在学习生活中的正确位置,摆脱盲目依赖、保持健康心理。合理制定手机、电脑使用规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使用。同时,家长、老师以及同学多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慰藉。   (二)学生自我强化   每天计划好一个时间段,专门用来刷微博、看视频、玩游戏等等。类似的在玩手机的特定时间段里,"低头族"们尽情的宣泄他们的情绪,释放他们的压力,一旦过了这个时间,不允许玩手机,并且要有专门的监督人,以达到最佳效果。心理学上有一种"滚雪球"效应,就是发现自己一天天小的进步。例如今天我刷了两个小时,明天我争取只刷100分钟,日积月累,直到自己的行为得到改善。   (三)寻求替代法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像低头玩手机一样,能为你带来同样快乐与满足的活动。与同学好友走出寝室,感受自然世界,享受现实生活中的乐趣,让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动起来。一旦我们发掘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比如某项运动,那么它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满足感,那是智能手机无法比拟的,毕竟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只有真正感受到现实生活的乐趣,我们才会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