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燃煤锅炉淘汰及煤改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

黄河谣
避世之人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潘国祥燃煤锅炉淘汰及煤改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办单位:XXX编制单位:XXX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四月图表目录1、项目名称:燃煤锅炉淘汰及煤改气改电改生物燃料项目2、建设地点:JX省XX3、主办单位:XX局4、建设内容:对全县37台燃煤锅炉实施淘汰及煤改气改电改生物燃料方案,淘汰其中21台燃煤锅炉,将其他16台燃煤锅炉进行改造,锅炉供热方式由燃煤改为天然气燃料(6台)、电力(3台)、生物质燃料(7台);项目实施后年可节能148282tce,年可减少SO2排放量57.91t/a、烟尘3503.57t/a、氮氧化物2805.5t/a。5、建设期:2017年6月-2018年9月6、项目总投资:2700万元《“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目标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三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依据《JX省节能减排“十三五”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立节约型、清洁型、生态型产业结构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

榆林汇通热力公司热水锅炉房(调峰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韩
四时得节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顾奇峰第1章概述................................................................................... 11.1、项目概况....................................................................................... 11.2、供热站建设的必要性................................................................... 11.3、设计依据....................................................................................... 21.4、设计范围....................................................................................... 31.5、主要设计技术原则....................................................................... 3第2章热负荷及供热系统......................................................... 72.1、供热现状及热负荷....................................................................... 72.2、供热系统....................................................................................... 7第3章燃料供应..........................................................................113.1、燃料来源......................................................................................113.2、设计燃料种类及分析................................................................. 123.3、燃煤

锅炉烟气治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什么资质

第七感
摩雅傣
环境和生态工程资质

设备可行性分析必须要做

圣人贵精
才性
必须做。大型成套设备不做,很难获得公司批准和银行贷款。可行性分析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可行性分析应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求煤锅炉改造更新为空气源热泵机组可行性分析报告

虎与狼
夜玫瑰
这可以借鉴一下可行 我负责改过一个项目

集中供热可行性分析,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爱之咬
爱简单
一个是供热建筑面积大小:面积越大越不好供,因为存在很多不可预估的事情发生。二是热源与供热建筑的距离远近:热源也就是锅炉房与需供暖建筑太远的话,就要考虑锅炉房的压力能否到达该建筑物,而且能否把水打到建筑物最高端。三是供热管道铺设是否可行:有的路面下面本来就到处是管了,还能在进供热管道吗。四是建筑年代:年代越早楼越早,管道老化程度越高,维修成本肯定就高。

供热管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若橛株拘
备用品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王祥凤供热管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某区某供热管网工程2、项目承办单位:某县煤气化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城市公用基础设施4、本工程供热范围:明珠桥以东,樊家坪组团以东,鄂河以北区域等。5、热源及供热能力:目前某县热源厂2×58MW正在建设,建成后额定工况对外供热116MW,供应130/70℃的高温热水,同时预留一台锅炉位置。6、热负荷: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供热面积为170万㎡,年供热量为838286GJ。7、项目建设内容本次研究范围内热水管网共设15座水-水热力站,一次网管道长度为5113m,最大管径为DN700。8、项目总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为4683.87万元。1.2编制依据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依据以下文件进行编制:1、《某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1.1)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4、《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5、《某县营里组团修建性详细规划》(某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06);6、《某县某头组团修建性详细规划》(某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6(2.2分散锅炉房主要是目前集中供热未覆盖的区域,小型锅炉房热效率低,能耗高,大气污染严重。据现状供热锅炉调查统计,用于采暖的容量在(1)3.5(2)热

请问哪里有卖或借<<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

丹尼斯
怨乎
  1 总则  1.1热电联产项目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规范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文件编制,使热电联产项目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做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特制定本规定。  1.2本技术规定主要适用于以煤为燃料的区域性热电厂和企业的自备热电站,以及凝汽式发电机组改造为供热式机组的工程项目。燃气热电厂以及利用余热、余气、城市垃圾等综合利用热电厂可参照本技术规定。  1.3 热电厂的设计应遵守现行的国家标准、规程、规范和有关的技术规定。  1.4 各类热电厂应符合下列指标:  1.4.1 常规燃煤热电厂:  1.4.1.1 全厂年平均总热效率大于45%;  1.4.1.2 全厂年平均热电比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单机容量为1.5~25MW的供热机组,其年平均热电比应大于100%;  (2)单机容量为50、100、125MW的供热机组,其年平均热电比应大于50% ;  (3)单机容量为200。、300MW的供热机组,其在采暖期的平均热电比应大于50%。  1.4.2 常规燃气轮机热电厂:  1.4.2.1 全厂年平均总热效率应大于55%;  1.4.2.2 各容量等级燃气轮机热电联产的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30%  1.5 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应依据上级批复的城市区域供热规划和热电联产规划。  1.6 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6.1应优先利用工业余热和将现有的中、小凝汽式机组中,在预期寿命内的改造为供热机组;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20t/h,参数为次中压及以上,热负荷年利用小时≥4000小时的较大型集中供热锅炉房,经技术经济比较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应改造成为热电厂。  1.6.2对大、中城市,特别是历代古都、重点旅游地区和沿海城市,在条件允许时,可适当考虑建设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和其它清洁能源的热电厂。  1.6.2.1建设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应坚持适度规模,要根据当地热力市场和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季节的适应性,可采用余热锅炉补燃等措施调节供热,不宜片面扩大燃机容量。  1.6.2.2以管道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宜采用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的双燃料系统,扩大天然气管网的调峰能力,并保证连续供热。  1.6.2.3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可采用燃气轮机-余热锅-供热的供热系统。  1.6.2.4在天然气供应量充足的城市,可考虑采用适用于厂矿企业、办公楼、宾馆、商场、医院、银行、学校等较分散公用建筑的小型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背压式供热汽轮机和溴化锂等设备组成的小型全能量系统,统一供应热、电、冷和生活用热水。  1.6.3在有条件的地区,为平衡冬、夏季热负荷的差异,宜积极推广热、电、冷三联产,并开拓城市热水供应。  1.6.4 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项目中,当热、电、煤气三联产技术成熟时,可逐步推广使用。  1.6.5 在规划城市垃圾处理时,可考虑建设垃圾处理热电厂。  1.6.6 在有条件时,为利用废渣、余热,可把热电厂建成兼营建材、养殖等的多功能热电厂。  1.6.7在有条件的地区,在采暖期可考虑抽凝机组低真空运行,循环水供热采暖的方案,在非采暖期恢复常规运行。  1.7 热电厂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建设规模要依据热力市场和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大、中、小型并举。  1.8 热电厂的建设要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合理利用土地,优化工艺系统,尽量压缩辅助生产设施。  1.9 为提高热电厂的效率,机、炉设备尽量选用较高的初参数。  1.10热电厂厂址的选择,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后确定。热电厂的厂址宜布置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尽可能接近热负荷中心,要考虑燃料和灰渣的运输,供水和排水,对环境的影响等诸多因素。  1.11 热电厂的建设要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以减少运行和管理人员。  1.12提倡检修工作社会化,热电厂可不设专职的检修人员,建议一个城市或地区建立一个专门的检修公司,亦可将热电厂的检修工作委托给其它有能力的发电厂承担。如热电厂必须建立自己的检修队伍时,应尽量减少专职的检修人员,可将运行人员作为专职检修人员的助手。  1.13灰、渣的综合利用可由当地的水泥厂、灰渣砖厂及加气混凝土砌块厂,以及道路修建等予以利用,亦可由热电厂自建灰渣综合利用厂。  1.14区域热电厂的供热范围要适中、合理。蒸汽管网的供热半径一般以≥3~5km为宜;热水管网的供热半径对中、小城市而言,宜控制在10km以内。在已建成或计划建设的区域热电厂供热范围内,原则上不再建新的燃煤热电厂、自备热电站和供热锅炉房。  1.15 新建热电厂(站)的最终装机规模宜控制在六炉四机的水平。  1.16单机容量大于100MW,主要用于城市供热的供热机组,根据城市的发展,其热化系数可暂大于1.0;对兼供工业和民用热用户,单机容量小于等于100MW的热电厂,其热化系数宜小于1.0。当热化系数小于1.0时,在其供热范围内应适当设置尖峰锅炉及其他措施满足调峰要求。  1.17省级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初期,在热负荷不多时,可先建集中供热锅炉房,待有较大较稳定的热负荷时再建热电厂,已建的集中供热锅炉房可作调峰或备用。  1.18为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有多个热源的地区,可实行垃圾热电厂、沼气热电厂以及其它利用余热、余气的热电厂带基本热负荷,燃煤热电厂带中间热负荷,燃油、燃气热电厂带尖峰热负荷。  1.19热电厂既是节能企业,又是耗能大户,要认真采取节能措施。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计算节煤量和各类污染物的减排量。  1.20 热电厂与热力网的建设应做到设计、施工、投产三同时。  1.21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周期为自土建开工至机炉投产、并网发电,向热用户供热的时间。建设周期可按原电力工业部1997年4月30日颁发的《电力工程建设工期定额》(电建[1997〕  253号)和《供热机组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定额》执行。  1.22承担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应是具有一定技术力量的设计单位或工程咨询单位,具有相应的设计资格证书或咨询资格证书。  还有四篇,你继续悬赏提问,我给你发过来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与存在问题 [内容摘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热电联产己具有相当规模,为适应电力工业发展,热电联产应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保持节约能源的优势,提出增强经济效益措施和向科技、管理、环保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关 键 词] 热电联产、节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39条明确提示:国家鼓励发展下列通用技术:   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电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为贯彻“节约能源法”国家领导部门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组织编制发展热电联产的新文件,于2000年8月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以急计基础[2000]1268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批准执行。其后我国热联产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我国热电联产的现状到2002年底为止,我国热电联产的情况:年供热量139150万吉焦,增加8.08%。   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共1937台总容量达3743.67万千瓦,占同容量火电装机容量的14.58%。   在运行的热电厂中,规模最大的为太原第一热电厂,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在北京、沈阳、吉林、长春郑州、天津、邯郸、衡水、秦皇岛和太原这些特大城市己有一批20万千瓦、30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运行,星罗棋布的热电厂不仅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迅速发展,就连黑河,海拉尔、石河子和海南岛这些边疆城市也开花结果,区域热电厂也从城市的工业区,蔓延到了乡镇工业开发区,苏州地区一些村镇办热电厂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大中城市工业也开始安装大型供热机组。有些私营企业家也看好热电联产,投资建设热电厂。   在负责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为北京市热力公司,现己有供热管网514公里。(其中蒸汽网38公里)。供热面积7800万平米。供应蒸汽105个工业用户897t/h,大小热力站共1317个。己建成的热力管网:蒸汽管直径DN1000,热水管直径DN1400。   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662个设市城市,其中己有286个城市建集中供热设施,占42.18%,2002年底中国集中供热的供热能力:蒸汽83346吨/时,热水148579兆瓦/时。供热量:蒸汽57438万GJ/年。热水122728万GJ/年。2002年底全国供热面积为155567万平米。比上年增长6.31%。热力管道总长度己达蒸汽10139公里,热水48601公里,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集中供热面积约占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的80%,热化率30%,全国集中供热从业人员共24万人。   在总供热量中,热电联产的蒸汽占65.89%,热水占32.66%.城市民用建筑集中供热面积增长较快,并向过渡区发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中,公共建筑占33.12%,民用建筑占用59.76%,其它占据7.11%,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有如下特点   :(1)三北地区集中供热以民用建筑为主,如北京市民用建筑为72.66%,河北为66.54%辽宁为67.5%山东为了51.97%。   (2)城市集中供热逐步向过渡区发展,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均己有集中供热,但以公共建筑和工厂为主,如上海为61.72%.江苏为53.35%,安徽为39.55%城市供热管网的建设也有很大发展。   按建设部规定,我国城市按非农业人口规模分组:   超特大城市:2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00至200人口大城市:50至10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不同规模城市的集中供热 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供热面积(万m2) 42085.52 32436.29 24050.17 22911.18 24845.75比 例 (%)  28.76  22.17  16.44  15.66  16.97城镇集中供热发展状况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供热面积(万m2) 27651 32832 44164 50992 64645 73433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供热面积(万m2) 80755 86540 96000 110766 146328 155567      从以上表可看出:我国城镇集中供热2000年至2002年,平均每年2.2亿平米。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城市热化率也出入较大。 下表表示不同地区城市的热化率。从下表可知,纬度超高的严寒地区,热化率越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化率普遍较低。即东北地区的热化率一般为60~90%,黄河流域一带的河南、山东地区城市的热化率一般约为25~30%。均达到了2000年建设部城镇集中供热发展规划的要求。   不同地区城市的热化率 城市建筑面积 (万m2) 城市集中供热面积 (万m2) 热化率(%)  热电联产/比例  (万m2)(%) 锅炉供热/比例 (万m2)(%)吉林市 3572 3014 84.4 1422/47.2 1509/50绥芬河 180 92 51.1 - 92/100延吉市 77.9 61.4 78.8 - 47.9/78.0北安市 340.09 225 66.6 175/77.7 50/22.3通辽市 750 600 80 220/36.6 330/55黑河市 396 258.6 65.3 200/77.4 58.4/22.6兰州市 5547 4171.9 75.2 791/18.9 2280/54.6大连市 5714 5033 88 1636/28.6 3397/67.5烟台市 2000 1800 90 610/33 280/15.5邯郸市 2452 618 25.2 350/56.6 268/43.4濮阳市 288 266 92.3 266/100    注:有些城市将分散小锅炉也统计在集中供热之内。      从统计数字可看出:热电联产是蒸汽集中供热的主力军,锅炉房供热承担了城镇热水集中供热的重担。   无论从供热能力上看,还是从供热总量上看,热电联产均占全国蒸汽总供热能力和总供热量的60~70%。如2002年,全国总供热能力为83346t/h,热电联产为59946 t/h,占72%。全国供热总量为57438万GJ,热电联产为37847万GJ,占66%。所以,目前我国政府有关部委的文件中,均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的几个趋势大容量供热机组增多近两年我国热电联产建设中,开始注重建设规模,对城市集中供热国家也积极提倡搞大型两用供热机组。以前单机20万、30万千瓦的大型供热机组仅在特大城市建设,近两年在20万以上人口的大、中城市也开始建设。据“热电建设动态”报导,仅2003年国家批准立项和开工建设的5万千瓦及以上的热电工程就有以下若干工程。 2003年国家批准立项和开工的热电工程顺序 热电工程名称 装机容量 顺序 热电工程名称 装机容量1 江苏太仓港 2×300MW 10 天津陈塘庄 1×135MW2 河北邢台(兴泰电厂) 2×300MW 11 河南新乡 2×300MW3 河南焦作 2×135MW 12 内蒙乌兰浩特 2×50MW4 黑龙江齐齐哈尔 2×50MW 13 大连泰山热电 2×135MW5 河南平东 2×200MW 14 山东茌平热电 2×135MW6 乌海 2×150MW 15 天津东北部 2×300MW7 太原二热 2×300MW 16 天津杨柳青扩建 2×300MW8 包头东华 2×300MW 17 山西临汾 2×135 MW9 江苏新海 2×300MW 18 合计 7650MW        上表仅为不完全统计,且为单机5万千瓦及以上的机组。例如江苏省以前多为单机1.2万千瓦有以下的小型供热机组,目前太仓2×135MW供热机组己投产,2×300MW供热机组近期也先后投产。江苏新海2×300MW大型供热2003年8月通过可研报告审查也将于2005年4月投产运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开始建设由于陕甘宁天然气进京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己使十余个省市燃料结构调整成为现实,一些地区将开始建设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见于报导的燃机热电厂有以下工程。计划建设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序号 项目名称 总容量(MW) 序号 项目名称 总容量(mw)1、 武昌热电厂扩建 2×70 6 北京上地热电厂 1002 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期 采暖1062 非采暖期1106 7 清华大学热电厂(未批) 1003 北京太阳宫热电厂 786 8 高井电厂燃机改造 6004 北京亦庄开发区热电厂 150 9 北京草桥热电厂 6005 北京电子城热电厂 100 10 兰州燃气热电厂 400   合 计 4038上表仅为不完全统计。   国产首台低热值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投运由南京汽轮电机(集团)公司生产的首台66MW低热值气体燃料联合循环热电机组于2003年10月18日在吉林通化钢铁厂通过72小时试运后,正式投入运行。2004年7月15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南京主持召开了“PG6561B-L”型高炉煤气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新产品鉴定,可以批量生产   鉴于国际上小型全能量系统迅速发展的事实和其本身的优势,因而在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急计基础(2000)1268号文中,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推广。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1999年的济南年会、2000年宁波年会、2001年的重庆年会和2002年昆明年会中均有一些学术论文积极宣传、推广小型全能量系统,实现小型热、电、冷联产。2002年9月份热电专委会还专门在南京召开天然气在热电联产的应用专题研讨会,出版论文集并提出“关于发展分布式能源热电冷联产的建议”。2004年6月在南京召开的“海峡两岸第三届热电联产汽电共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又有32篇论文入选。   2001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绿色能源科技”高级论坛,由四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做学术报告,其中徐建中院士报告的题目就是“分布式能源CCHP”,倪维斗院士在“能源的发展前景”报告中也特别提出应积极鼓励和扶持燃用天然气的热、电、冷联供技术。北京石油学会于2000年和2001年召开的“北京天然气合理利用座谈会”上均提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实现了一次能源的合理梯级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带来了经济效益。由于燃机具有低NOX燃烧技术,使NOX大力减少,可提高环境效益。北京地区冬季供热,夏季大部地区需供冷,因而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有广阔市场,北京应适度发展中、小型燃机热电冷联产机组。美国9.11事件之后和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更多的专家学者从分散电源建设,确保奥运用电安全角度出发,积极提出北京应积极发展小型全能量系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琪同志,对北京石油学会的一项关于《北京天然气经济及发展》的建议作出批示,要求北京应开展中小型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技术的使用进行研究。上海市负责同志也曾对上海市的院士沙龙和专家建议做过重要批示。   中国能源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尝、北京动力工程分会等学术团体也均提出上述的合理建议。英国、荷兰在北京召开热电联产学术研讨会和索拉公司、宝曼公司、瓦锡伯兰公司等也召开同类型宣传会、推广会。他们看准中国大陆发展小型全能量系统的无限商机,积极抢占市场。   由于许多专家学者的协力宣传、推广,目前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建设,己由学术研讨,进入工程开发,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成都己有一批工程实现热、电、冷联产,以其自身优势和经济效益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做为大电力系统的补充,将会迅猛发展。   上海市遵循周禹副市长关于在上海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总结经验,谨慎推广”的批示精神。组织力量编制了“建筑物式供能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专题报告。和“上海市燃气空调,分布式燃气热电联产系统发展规划”。内容丰富,符合国情与上海的的实际我们有理由确信,上海市的能源建设将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电力工业发展使热电联产受到压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行集资办电和多家办电的政策以后,电力工业发展很快。到2002年底我国装机己达35657万千瓦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己连续15年,每年投产新机组均在1000万千瓦以上。2003年新增装机3000万千瓦,创历史最高记录。目前我国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己超过4亿千瓦。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己步入了大电网、大机组、高参数、超高压和自动化、信息化及全国联网的新阶段。目前我国百万千瓦以上的水、火、核电站总数己达107座,比2000年初增加27座。现在报刊报导新批准的大电厂均为大机组。4×30万千瓦,4×60万千瓦电厂很多,由于机组容量增大,参数提高,致使全国火电机组煤耗逐年下降,其具体情况见下表。   1、1999年比历史最高水平1998年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增加90台,322.06万千瓦,平均单台3.578万千瓦。   2、高压机组1999年增加20台,232.3万千瓦,平均单台11.615万千瓦,5万千瓦及以上机组1999年增加21台,237.3万千瓦。平均单台11.3万千瓦。2000年增加不多。2001年增加25台,136.8万千瓦,平均单台5.472万千瓦。2002年增加58台,210万千瓦,平均单台3.63万千瓦。   这表明我国装了一批高压的容量较大的供热机组。2000年2.5-不足5万千瓦机组台数减少,估计为新建大型供热机组后,拆除老旧供热机组。   3、单机25000千瓦以上的中压机组增加不多,2002年反而减少,表明一些工程己注意选用高参数较大的机组,以提高经济效益。单机25000千瓦以上的中压机组增加不少,说明在“以热定电”方针下,中压的中小机组仍有市场。   4、单机5万千瓦及以上机组2002年36台,248万千瓦,平均单台容量6.89万千瓦,说明新增供热机组,高压大容量机组增加。2002年我国供热机组中,高压机组占55.68%,中压机组占44.32%。俄罗斯1997年  于9Mpa的供热机组己占93.72%。1996年我们热电专委会代表团访俄时,他们讲9Mpa及以下的供热机组在进行拆除。1993年热电机组发电平均标煤耗268.8g/kwh,而供电平均标煤耗308.6 g/kwh,而同期凝汽机组发电标煤耗350 g/kwh。俄罗斯的热电联产基本上采用单机80-250MW的高压和超临界机组。   我国热电机组容量也偏小,近六年新增机组平均容量仅为1.28-3.58万千瓦/台。2002年全国供热机组平均容量仅为1.933万千瓦/台。   2002年1937台, 3743.67万千瓦 比上年增加331台, 5195.511万千瓦 平均1.57万千瓦/台 2001年1606台, 3224.159万千瓦 比上年增加108台, 233.55万千瓦 平均2.1625千瓦/台 2000年1498台, 2990.609万千瓦 比上年增加95台, 174.7万千瓦 平均1.05千瓦/台   1999年1403, 2815.909万千瓦 比上年增加90台, 32259万千瓦 平均3.578万千瓦/台 1998年1313, 2493.85万千瓦 比上年增加84台, 296.75万千瓦 平均3.53千瓦/台 1997年1229台, 2197.10万千瓦 比上年增加230台, 294.412万千瓦 平均1.28万千瓦/台   上述数字表明,1999年和1998年我国热电事业装机台数大为减少,而新增装机容量高于1997年,表明装了很多大型供热机组,新增供热机组的单台平均容量己由1997年的1.28万千瓦/台增加到了。3.53-3.578万千瓦/台,表明我国热电事业向大型化发展。   2001年全国发电机组容量比上年增长6%,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机组,火电装机增长6.88%,而热电机组增长7.8%,说明热电机组的增幅大于火电装机。   2002年我国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容量占同容量火电机组比重为14.58%与2001年的13.37%略有提高。   这些都说明我国2002年的热电事业在健康发展。   热电联产最大的优势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电力工业的发展致使机组越来越大,参数越来越高,供电标煤耗不断下降。热电厂则由于要执行“以热定电”的政策,和供热经济半经的限制机组不能搞的太大。又由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有的热电厂工业热负荷不断下降,甚至有的工业用户关门停产,致使热负荷大量减少,发供电煤耗增加,热电厂的节能优势不断下降,热电厂如不加强技术改造,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影响热电厂经济效益的基本因素及对策分析   目前影响我国一些热电厂经济效益较低的因素基本上有三个,第一,热电厂的现有热负荷较低,达不到设计值,第二,热电厂现有供热机组选择不合理;第三,热电厂的经济、技术管理的运行水平不高,其中前两个因素,关系密切,是基本影响因素,下面放在一起分析的。   热电厂的热负荷与供热机组特性匹配的好坏,对热电厂运行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的作用当电厂供热机组的容量、台数、参数选定时,则两种产品的供应能力及特性就己确定,此时如果热电厂实际负荷的大小特性与机组的供应能力,特性等基本相符,则热电厂热电联产的功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其供电煤耗率就降低。否则热电联产程度降低,削弱节能效果,使供电煤耗率升高,降低热经济性。而目前实际情况是有些热电厂实际热负荷小于机组的供热能力,也有一些供采暖负荷的热电厂,一般装有多类型的供热机或双抽机(CC型),因其组成结构复杂与热负荷大小、特性不易匹配,难以吻合,当然我国也有很多热电厂由于热负荷特性较好,机组选型合理,年设备利用率和热电联产程度均较高,因此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江苏吴江盛泽热电厂热负荷不断上涨,目前最高达508t/h,供电标煤耗仅为285g/kwh(尚有2×C15机组凝汽运行)。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上述经济欠佳热电厂的经济效益,分析看出不少是设计和发展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因此它的解决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加以完美和解决,综合各地几年来的实践,有以下经验可供参考。   (一)、在热电厂的供热范围内,结合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厂要积极促进扩建或新建工业企业的热用户的建设,千方百计的力争增加电厂的热负荷,逐步过渡到用户需要热量与电厂的供热能力相平均,以提高设备利用度和热电联产程度,降低供电煤耗率,上海南市热电厂由于工业外迁,生产热负荷连年下降,该厂积极发展民用和公共事业热负荷,又使总的热负荷回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二)、根据地区工业用热特点,在努力增加热负荷的同时,电厂应积极实行昼、夜热价有别的经营观念,使一些白天生产用热的单位改为夜间生产,以平衡昼、夜用热量,改善电厂的平均热负荷系数。有利于供热机组的运行状态,提高热经济性。   (三)、适应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积极推行和扩大生活热水热负荷,不仅增加电厂的年供热量,降低年均供电煤耗率还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在我国中、南部地区、夏季较长,气温较高,热电厂应积极推行热、电、冷三联产新技术,这一技术在我国己经多年试验基本成熟,因此有条件的热电厂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逐步推广这一新技术,增加夏季的热负荷,它对提高供热机组的年利用率,增大节能效果,降低年均供电煤耗率极为有利。我国山东、浙江、江苏等地一些电厂由于推行热、电冷联产均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五)、根据热、电负荷需要的特点,有条件的热电厂,可对热电厂的系统或设备的结构进行适当改造以增加供热、供电能力。如对低参数供热机组增加前置机;对高背压机组增装后置机;将纯凝汽机组改为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打孔抽汽供热等。这些改革措施应和当地市政规划部门配合从长远发展来看,对某些地区有综合收益,因此一定要根据电、热负荷的需要,设备状况投资有利等条件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实施,改造的目的或是增加热电联产的发电量或是提高热电联产程度,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对电厂降低煤耗都相对有利。   我们要学习丹麦电力改革的经验。丹麦的改革是以积极发展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环境代价为核心的。丹麦改革进行了20年,国内产值翻了一番多,供电能力一直保持增长,但消耗的资源量没有增加,环境代价大幅降低,能源成本也增加不大。其中的关键就是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惠热电联产发展的方针政策,丹麦至今全国已经没有一个火电厂不供热,也没有一个工业锅炉不发电,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持续提高。此点应大力宣传和积极推广。   发展热电联产向科技、管理、环保要效益提高经济效益,降低产品单耗,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经济、技术管理机制,建立和健全各种经济和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电厂的技术和经济管理水平,使经济效益达到新高度,为实现这一目标,根据各地经济提出以下内容供参考。   1、加强燃料的全过程管理   目前我国的热电厂基本上还是以燃煤为主,所以作好燃料的经济管理,是降低热电厂成本的重要因素。首先应制定燃煤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从年、月的计划安排,购煤合同,煤质验检,煤价确定,煤入炉前按发热量、挥发份、灰份等的合理匹配、控制等各环节都应有章可寻。整个管理要以煤质、煤价、煤耗为中心,煤质化验应以电厂为主,煤价虽按市场浮动,应尽可能降低原煤价格厂内原煤实行月末内部盘点、多方面控制煤的损耗,严控非生产用煤,严格考核,形成制度,这样的制度化管理可降低热、电成本,提高电厂经济效益。   2、提高燃烧效果及稳定锅炉效率   随着大电网峰谷差的增大,大型供热机组也要承担电网的调峰作用,有的地区要求调峰达到额定功率50%。所以在此低负荷下锅炉燃烧的稳定性可能恶化,甚至有灭火危险。为保持锅炉效率稳定,应使燃烧稳定,为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先进的燃烧器,优化低负荷燃油量,科学匹配风、煤、粉在各种负荷下的比例调整制粉系统出力等技术措施,来稳定各种负荷下的燃料状态,以保证锅炉效率稳定。   对于中小型燃煤炉因热电厂多为母管制热力系统,可根据汽平衡,科学调整锅炉热负荷使其在较经济的工况下运行。如果能科学的控制各种炉型的燃烧效果,提高燃尽率,就能保持较高的锅炉效率。   3、强化省煤器和空气予热器的传热效果,降低排烟温度,锅炉排烟温度,是影响锅炉效率的因素之一。很多厂的实践表明,将原光管的省煤器、空予器改为肋片式,螺旋槽式等各种先进的强化传热的结构方式,可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如技术措施先进可使排烟温度降低15度左右,从而提高锅炉效率和降低煤耗。有的热电厂己有成功经验,实验表明将可利用高排烟温度回执各种需热水流,以降低排烟温度和损失也是节能的好措施。   4、保持运行汽轮机排汽参数为额定值,是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   机组在额定参数下运行不仅有利于安全生产,也有利于保证汽轮机经济热耗值,目前我国中小型热电厂在数量上占多数,机炉匹配复杂,新、旧程度不一,有的为了安全主锅炉降低参数运行,所以汽轮机参数也就低于额定参数运行,这种情况对热能的有效利用极为不利,应采取措施及时改正。

燃煤锅炉改造燃气锅炉的相关标准

其于泽也
汉江湾
​国家的燃煤锅炉改造燃气锅炉的要求: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导致政府验证、不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的投资项目,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的项目都是由企业自主决定。申请营业时,如有关燃煤锅炉改造燃气锅炉,需要提交一项实际操作报告,批准许可机关根据要求取得行政许可时,企业的投资和建设则需要政府批准。燃煤锅炉改造燃气炉工程应用报告必须注重事业的外部和公共性,维护经济安全,包括合理开发使用资源。根据《燃烧煤锅炉改造补助金政策》作出了如下通知。1.向山东省的锅炉改造部门给予补助金。电力公司结束了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对于通过环境保护部门排气减少审查的行为给予奖励和补偿。第一期奖金支付额为1.4亿元。2.山西对燃煤锅炉改造燃气锅炉给予补助。每吨代替生物燃料的锅炉补助金3万元,每吨天然煤气的补助金5万元。3.广东省协助锅炉的改造时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每立方米减少到400毫克。在燃煤锅炉改造燃气锅炉设置净化装置之后,煤饼的初期排气浓度——锅炉里排出的煤烟的排出浓度将大幅提高。新设燃气锅炉,用现有的煤气锅炉改造废气排放系统,符合新的国家锅炉标准。锅炉工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改造锅炉排出系统。虽然煤炭锅炉对于空气的污染和能源的浪费都是令人吃惊的,但是作为机械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煤炉长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煤气锅炉的投资少,系统的柔软性高,便利的特性,因此通过国家的节约能源政策,主导了锅炉市场的发展。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民间煤气锅炉将取代煤炭锅炉发展。郑州锅炉工厂使用的先进技术设计的天然气锅炉,锅炉燃烧室的设计合理,城市煤气、天然气等各种各样的燃料,燃料膛圧室微炉内的燃烧,并完全燃烧,烟雾污染物质,锅炉的黑暗,黑烟、浓度和噪音,技术指标比其他国家1级的面积标准,雾霾的危机做出了出色的贡献,消除了。测一测限时你的预算能装修成什么样?申请报名官方服务官方网站装修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