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重要期刊有哪些?

艾米丽
咖啡因
对外教学领域的重要期刊主要有:第一梯队:《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第二梯队:《华文教学与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另外,由于本体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像诸如《中国语文》、《汉语学习》、《中国语言学报》等都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阵地。汉语和汉字的优点: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它是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表意性质的音节文字,现代常用的文字有四千至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现代汉字的字体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又积累了无比丰富的文化知识,它们依靠文字得以保存至今。作为记录、保存、传播知识的工具——文字,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不可埋没的贡献。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语和汉字更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象磁铁般的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

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能发表科研成果吗?或者是可以在哪些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是想为出国申请奖学金而准备的

末班车
战洪图
我认识杂志社的编辑,她可以帮得到您。

您好,有比较权威的国家级的语言学或者是文学类期刊推荐吗?

放达
其道桀驳
中国外语中国翻译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界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民族语文中国语文语言研究语言文字应用语言科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文研究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报古汉语研究方言当代语言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比较文学新文学史料小说评论文艺争鸣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理论研究文学遗产文学评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南方文坛明清小说研究民族文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当代作家评论当代文坛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国外文学俄罗斯文艺当代外国文学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重要期刊有哪些?

无死
夏礼
针对对外教学研究的主要有:第一梯队:《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第二梯队:《华文教学与研究》(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另外,由于本体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像诸如《中国语文》、《汉语学习》、《中国语言学报》等都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阵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是CSSCI吗?

執競
夫子有乎
不是,是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的。

什么是一类期刊和二类期刊?

狂风沙
失败者
方向不同,一类只有科学,,,,,

北京语言大学的学术研究

道者
精爽
截至2014年5月,该校建有语言科学院、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语言信息处理研究所、中国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阿拉伯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设立的唯一一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被确认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阿拉伯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科研基地、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为国家汉办研究基地、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为北京市重点研究基地。 2013年度,该校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总计789名,共发表论文441篇(其中国内学术刊物395篇,国外学术刊物27篇,港澳台刊物14篇,译文5篇),出版著作86部(其中专著37部,编著或教材37部,古籍整理1部,译著11部),提交被采纳研究与咨询报告15篇,获得1项新的发明专利。新立项的科研项目总计177项(其中纵向项目54项,横向项目24项,校级项目99项) 。2006年至2014年1月,该校共批准校级项目400余项,投入经费1475.46万元。经过校级项目的孵化,共有254项课题获得上级部门项目支持,批准经费3780.55万元。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4531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9项,其中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3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 截至2014年5月,该校编辑出版《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中国文化研究》、《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等五种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6年版)分类表

阿诗玛
救药你
  CSSCI来源期刊(2006-2007)  (共493种)  管理学  管理世界  科研管理  管理科学学报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中国软科学  科学学研究  南开管理评论  中国管理科学  管理工程学报  预测  中国科技论坛  经济管理(新管理)  研究与发展管理  科学管理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管理现代化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行政管理  商业经济与管理  软科学  科技管理研究  管理科学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未来与发展  科技进步与对策  宏观经济管理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教学与研究  国外理论动态  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社会主义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高校理论战线  科学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研究  哲 学  哲学研究  世界哲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哲学动态  中国哲学史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孔子研究  道德与文明  现代哲学  周易研究  管子学刊  宗教学  世界宗教研究  宗教学研究  中国宗教  世界宗教文化  语言学  当代语言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  现代外语  外国语  中国语文  方言  语言研究  外语界  世界汉语教学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教学与研究  中国翻译  外语与外语教学  国外外语教学  民族语文  语文研究  外语教学  汉语学习  外语研究  外语学刊  中国俄语教学  古汉语研究  中国文学  文学评论  文学遗产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文艺争鸣  当代作家评论  中国比较文学  南方文坛  中国文学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  鲁迅研究月刊  红楼梦学刊  新文学史料  当代文坛  民族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国外文学  当代外国文学  俄罗斯文艺  艺术学  中国音乐学  文艺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音乐研究  音乐艺术  当代电影  电影艺术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新美术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民族艺术  电视研究  中国音乐  戏剧艺术  人民音乐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中国书法  历史学  历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清史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抗日战争研究  史林  史学史研究  史学月刊  世界历史  安徽史学  西域研究  史学集刊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历史档案  民国档案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敦煌学辑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历史教学  文献  历史教学问题  中国地方志  考古学  考古学报  文物  考古  考古与文物  华夏考古  敦煌研究  江汉考古  经济学  经济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  金融研究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世界经济  会计研究  中国农村经济  国际经济评论  经济科学  改革  经济学动态  中国农村观察  财贸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国际金融研究  经济学家  财经研究  南开经济研究  国际贸易  经济评论  中国经济问题  上海经济研究  宏观经济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  当代经济科学  世界经济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  中国经济史研究  财经科学  投资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  财政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城市问题  城市发展研究  当代财经  经济与管理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经济导刊  当代经济研究  税务研究  财经理论与实践  农业技术经济  审计研究  经济问题  经济纵横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国际经济合作  金融论坛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中国农史  国际经贸探索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消费经济  中国流通经济  涉外税务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现代日本经济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亚太经济  经济经纬  保险研究  上海金融  中国国情国力  生态经济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林业经济  生产力研究  开发研究  政治学  世界经济与政治  政治学研究  美国研究  太平洋学报  现代国际关系  国际问题研究  欧洲研究  和平与发展  国际论坛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台湾研究  当代亚太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当代青年研究  南洋问题研究  台湾研究集刊  日本学刊  国际观察  中共党史研究  青年研究  求是  党的文献  俄罗斯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妇女研究论丛  国际政治研究  新视野  南亚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  东南亚研究  理论前沿  东北亚论坛  理论探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西亚非洲  拉丁美洲研究  法 学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中外法学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法商研究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法学评论  知识产权  法学  比较法研究  现代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中国版权  行政法学研究  法学家  政治与法律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中国刑事法杂志  电子知识产权  河北法学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人口研究  人口与经济  人口学刊  市场与人口分析  南方人口  社会:社会学丛刊  民俗研究  民族学  民族研究  世界民族  中国藏学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民族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民族研究  贵州民族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黑龙江民族丛刊  回族研究  新闻学与传播学  编辑学报  新闻与传播研究  国际新闻界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编辑之友  科技与出版  新闻大学  新闻记者  中国出版  出版发行研究  编辑学刊  新闻界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中国图书评论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中国图书馆学报  情报学报  大学图书馆学报  图书情报工作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情报资料工作  情报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  图书情报知识  图书馆杂志  图书与情报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情报科学  图书馆论坛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情报杂志  档案学研究  档案学通讯  教育学  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  全球教育展望  比较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发展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  教育与经济  外国教育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课程·教材·教法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教育学刊  开放教育研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科学  外语电化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中国远程教育 (上)  高教探索  江苏高教  现代大学教育  现代远距离教育  中国大学教学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外国中小学教育  上海教育科研  中国特殊教育  教育评论  教育信息化(学术版)  体育学  体育科学  中国体育科技  体育与科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体育学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统计学  统计研究  数理统计与管理  中国统计  统计与决策(理论版)  心理学  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科学  心理学探新  应用心理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综合性社科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  国外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  读书  学术月刊  江苏社会科学  浙江社会科学  江海学刊  学习与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文史哲  开放时代  社会科学研究  学术界  学术研究  浙江学刊  东南学术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人文杂志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云南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辑刊  中国文化研究  社会科学家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河北学刊  宁夏社会科学  江汉论坛  北京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中州学刊  广东社会科学  学海  求索  甘肃社会科学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江淮论坛  科学·经济·社会  西藏研究  贵州社会科学  江西社会科学  青海社会科学  新疆社会科学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求是学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思想战线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齐鲁学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人文、经济地理  旅游学刊  城市规划学刊  城市规划  经济地理  人文地理  地域研究与开发  旅游科学: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环境科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资源科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环境保护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备注】各学科期刊以期刊五年年均他引影响因子的高低横向顺序排序。  一刊两版期刊选用的版本  期刊名称  CSSCI选用版本  非选用版本  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新管理)  经济管理  汉语学习  汉语学习  汉语学习(普及版)  当代青年研究  当代青年研究  当代青年研究(学生卷)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 (学术版)  教育信息化(资讯版)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理论与实践 (学科版)  统计与决策 统计与决策 (理论版) 统计与决策  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上)  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参考资料:http://cssci.nju.e.cn/documents/CSSCIlyqk2006.htm

连淑能的教学研究

上山
惊唇劫
为英汉语言与中西文化、翻译理论与技巧、跨文化交际学,已发表80多篇论文,撰写、主编、编写和翻译18部论著,代表性的有《英汉对比研究》、《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英语基础语法新编》、《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再论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历程》、《牛津剑桥之谜》、《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英语的“抽象”与汉语的“具体”》、《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等,荣获部、省、市20多项嘉奖。1984年负责修订《英语基础语法新编》(刘贤彬、蔡丕杰、连淑能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72;连淑能修订,1984年修订版),加强对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论述,作了较大的修订、增补和调整,重新出版,先后印刷 7次,共 60万册,远销大陆及港澳地区。这是我国外语界在“文革”期间以至八十年代罕有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该书首次提出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之说(SV、SVP、SVO、SVoO、SVOC)。全书以句子为重点,以基本句型为线索,用句法带词法,通过层次分析,解剖句子结构,由简到繁,由繁返简,辅以简易图解。出版之后,收到海内外读者大量来信,普遍认为“这是一部速成英语语法书”,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之说也常被英语学者及其教材和论著采用,影响较大,1988年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1979-1987)优秀成果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专著《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出版后,获得外语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特地为本书写了序言,认为作者在这一领域“身居前列,奋勇争先,成绩比许多人好”,本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用意义”,作者“继承了赵元任、王力、吕叔湘等先生的传统,同时又采摘了外国学者O.Jespersen, H.W.Fowler, R.Quirk 等等的精华,加以消化熔铸。脚踏实地,取精用宏,这是他的成功诀窍。”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文国教授在《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2002)指出,“80年代,英语界出版过一些走从内到外路子的语法书,但全面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汉英对比研究的,连淑能是第一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论坛(2007)认为,“连淑能先生的这部著作概括了英汉语法差异的精神实质,尤其是宏观上的差异。这本书对于翻译尤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书的安排也非常的独特。”专家王菊泉教授在《什么是对比语言学》(2011)一书中评论:“该书出版以后已多次重印,被列为全国外语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读参考书或教科书,是英汉对比研究领域和翻译界过去十几年间最为普及、影响最为深广的著作之一。”台湾大路书屋(2002)评论:“本书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对英汉语言研究工作者、英汉翻译工作者、英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及广大英汉语学习者都有参考价值。”《现代外语》1995年第2期发表卢伟的书评“《英汉对比研究》的特色”,对此书和作者的学术思想作了全面、深入、中肯的评述和分析。辽宁外贸学院教师王珑珑评论(2005):“我把这本书视为自己学英语的圣经,它真让我大开眼界,使我理性地意识到英汉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心理上的差异。”中国读书网读者评论(2009):“本人多年采用该书作为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材,也用作指导科研的参考书,学生非常喜欢,深感受益匪浅。”该书1993年出版后,年年重印,至2010年重印16次,仍供不应求。各地许多院校和读者把该书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颇为成功,反映甚佳,认为“该书有较高的学术性、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合教学,又便于自学参考”,“书中还留下许多进一步研究的余地,能启发研究生继续深入研究,是一部很好用的优秀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因而荣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等,并被选送参加国际书展。 应出版社和广大读者要求,2010年9月,连淑能教授的《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问世,由国家顶级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3年内重印6次,淘宝、当当、亚马逊、京东等网站都在热卖。增订本不仅扩充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而且探究其相关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另外还开辟新专题,论述中西思维方式,从而追根穷源,扩大了对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增订本从此升级为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交叉性对比研究。全书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论述与实例并茂,宏观与微观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完美地响应了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的重要题词:“指明事物的异同所在不难,追究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作者甚为赞赏培根的名言并以此指导此书写作:“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只会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从肚子里吐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来酿蜜。”硕士研究生周璐、姜筠(2012)认为,“《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正是作者采百花所酿出的蜂蜜,着实甘甜可口,令人受益匪浅。”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出版之后,获得专家学者和读者极高评价,见于许多书刊和网站。该书出版才几个月,互联网上已好评如潮,现仅摘取几例:“增订本是至今我所读过的最权威、最深刻、最令人启发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专著。该书论及古今中西的哲学、文化、语言、社会、心理、逻辑、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富有指导意义,读了就会觉得非常有用,多读不厌。”“此书可以让你对汉语和英语,尤其是英语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很多章节读完后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本书对翻译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读后很受启发,足见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眼光。”“《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我已经读了3遍,内容非常丰富、深入,信息量很大,受益匪浅。难怪得了很多奖。增订本比原版增加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内容,对英汉语研究者和广大外语师生都很有用,对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也好用,其中的下篇“中西思维方式”对各行业的人都有启发,非常难得。就这个专题而言,这是至今为止我认为最好的书。我非常喜欢!感谢高教社出版了这样的好书!谢谢作者!”“增订本内容好、质量高、意义大,无疑是一本需要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以求咀嚼消化的好书。”“增订本是对比语言学的经典著作。”权威刊物《中国外语》(2012年第2期)发表专家的书评说,“有人说,这本书在内容上拓宽加深,字字推敲,是求真的典范;也有人说,这本书在形式上精雕细刻,句句斟酌,是创美的标本;两种说法互补,全书堪称真与美的完好结合。求真创美,《英汉对比研究》无疑是深具学术价值的专著典范。”澳大利亚权威刊物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于2013年8月发表书评,对此书予以高度评价。该领域专家、上海左飚教授应邀到几所大学作此书书评讲座,其中也专程到厦门大学外文学院作了讲座:“求真与创美:谈论著的写作——以连淑能教授的《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为例”,认为应该把此书作为论著写作的典范。 《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2.5万字)发表后,许多网站、书刊和论文集纷纷转载,获得极高引用率。此后作者陆续作了几次增订,分别刊登在:《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语言与文化》(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语言·社会·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国经典文库》,2003年;《中华教育杂志》(ISSN1684-0445),香港现代教育研究会,香港教育出版社,2004年;《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冲突·互补·共存:中西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最新版本收进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学术界许多专家学者予以高度评价,如: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评语:“拜读寄来大作《论中西思维方式》。您抓住一个大题目,洋洋洒洒,条分缕析,值得佩服。”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许余龙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气势磅礴,系统深入,富有创见,是至今为止同类论著中最优秀的佳作。大作不仅观点新颖,对各项研究富有指导意义,而且文笔优美,逻辑清晰,实为不可多得。我把大作印发给我的博士生,大家都十分称赞,认为写得很好。”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罗选民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如此系统深入地论证一个大难题,令人钦佩。您出手不凡,是我学习的榜样。大作收入论文集《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确为之大为增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杨自俭教授评语:“《论中西思维方式》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中西思维方式,内容丰富,高瞻远瞩,思路开阔,气势磅礴,富有创见,观点清晰,论证充分,文字流畅,从深度和广度拓展并深化了思维方式的研究内容,对中西语言与文化比较研究有很高的理论指导和启迪作用,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和各行业、各级领导决策也有很强的指导与应用价值,是一篇优秀论文。”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至2004年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11期专文),《论中西思维方式》被引用38次,居所列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榜首。据“中国知网”最近统计,此文被引用851次,被下载7777次,也居被引用论文之榜首。 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精品系列教材”的《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连淑能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出版后受到普遍欢迎,陆续收到80多所院校的教师来信、来电,索取样书,要求订购,表示将采用作为教材。教材出版后半年多就重印了3次,许多高等院校已经采用作为本科高年级教材,有的刊物已发表书评,高度评价这部教材。《教程》赠送给参加2006年11月在烟台举行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7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的200多位专家和学者,获得了普遍的称赞和好评,专家大多认为“这是一部盼望已久的精品教材”,“采用启发式的编写方法,这还是首次”,“至今国内出版的英汉翻译教材,好用的很难找到,相信这本教材会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这本教材很适合课堂教学,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也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如此等等。许多教师当场要求购买或订购这本教材。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建平教授认为:“这无疑是一部精品教材,可以超过陆殿扬编写的《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和其它一些教材。”“相信这部教材会得到广泛好评。可以预见,很多教师会选用这部教材,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一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好评,估计年年都会重印下去。教师用书的编法也与别人不同,除了提供参考译文之外,还提供了教学法提示、论文选题提示等,这对老师和学生有很大的用处和帮助,这也是其他教师用书从来没有的。这部教材是作者20多年翻译教学经验的结晶。”《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教授徐珺博士认为:“这是一部精品教材,从内容、编法、教师用书等各方面看,都比较新颖、好用。与其它已经出版的同类教材相比,这部教材有很多特色,相信它一定会受到普遍好评和欢迎,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论文《论中西思维方式》和其它一些论著一样,受到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年年重印,在书刊上常常被引用或转载,从电脑统计和网上看,被引用率都非常高。”根据已经使用该教材的老师所反馈的信息,这部教材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如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的张文宇老师,任课三个班,共90多名学生。据他从师生评教评学中了解:①学生很喜欢这部教材,普遍认为书中知识丰富、信息量大、练习丰富多彩,对教材及其练习很感兴趣,翻译能力明显提高,收获大。②教师也很喜欢使用这本教材,认为教材编法使学生易学,教师易教,便于教学,也便于自学,教学效果比使用其它教材好,如教师反映说(根据原话整理):“这部教材按课堂教学的规律和需要设计,收编提纲式的讲解,配以大量形式多样的习题,给学生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要作必要的备课,一书在手,便可走进教室上课”。2003年2月,连淑能教授参加“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与计算机科学系、中文系、海外教育学院等12位专家教授组成跨学科、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研究实体,开展语言信息处理和机器翻译研究。连淑能教授自1981年起研究英汉/汉英机器翻译,于1986年在美国讲学期间与美国八位专家组成研究小组,出席计算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在会上宣读论文《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的重视和称赞,美国“Statesman Journal” 在头版作了长篇报道并附大幅彩色照片,美国电脑公司IBM、纽约州立大学、俄勒冈大学争相挽留他,连教授对这些请求都婉言谢绝,如期回国,参加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类人机器翻译系统研究”,当时课题经费15万元。(《厦门日报》1998年11月16日曾有报道)。1998年在美国俄勒冈大学讲学期间出席计算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英汉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称赞,同时被俄勒冈大学聘为荣誉教授。199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参加“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 自1998年至2010年,连淑能教授先后应邀赴许多大学、学会、研讨会等作了200多场学术讲座,内容涉及广泛论题,如:牛津剑桥世界一流的教育传统、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当代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关于右脑开发问题、翻译课教学法研讨、密码速成英语语法等,深受高校师生和领导们的喜爱,每场报告都座无虚席,掌声不断,气氛热烈,常常连走道和台上都坐满了听众。连教授还经常和易中天教授一起应邀到厦门市委党校作报告,至今已作了8场。邀请连淑能教授作讲座的大学和机构如: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苏州大学、湖北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工商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鲁东大学、烟台大学、河南新乡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翻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医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浙江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鹭江大学、莆田学院、闽江学院、武夷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厦门学习中心等国内许多高等院校、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全国高师高专科研方法研讨会、全国高校英语骨干教师暑期研修班、全国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与管理研讨会、“学之源”科技开发集团、福建外文学会、龙岩外语学会、厦门市委党校、厦门市翻译协会、厦门市公开系列讲座、厦门市图书馆、集美图书馆以及厦门大学各级党政领导、厦门大学百科系列讲座、厦门大学80周年校庆科学讨论会、厦门大学教学工作会议、厦门大学外语节、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图书馆、马列部、海外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文理工科研究生、漳州校区、外文学院等单位和团体。这些讲座分别论述以下专题:系统介绍世界一流大学牛津与剑桥的教育传统、办学经验、如何教学与科研等与我国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问题,并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作了深入的比较,找出牛津与剑桥的奥秘所在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比较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论述外语科研的创新、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外语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学习的捷径、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开发右脑、增强智慧与综合素质等论题,被誉为“牛文化的使者”。在讲座中,连教授也阐述了自己对我国高校改革和如何进行教学、科研的看法,每场报告都深受欢迎和好评,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反响,国内报刊、网站曾有多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