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贵州大学金融学考研题目和哪些学校差不多的

六府
益矣
你再这里问人太抄少了,你得去贵大的考研论坛,那里面全是考贵大的,无论是专业资料,学习技巧,还是学长学姐都比这样提问来的好,是考研论坛不是贴吧,去看看,满意采纳奥,谢谢,真心希望帮到你,考研不易,加油!不懂的话我,一定帮忙。

考研学校怎么选啊

外以乱人
三代
首先,硬件方面的优势,如丰富的图书资料,先进的科3363393663学设备等,这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已不是特别明显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网络等技术来弥补“普通高校”与“名校”的差距。其次,某些学校虽然不见得是“名校”,但在某些学科方面却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上海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徐州医学院的麻醉学专业,以及一些民族大学的民族学专业等等。这类高校不是“985工程”的“名校”,有些甚至都不是“211工程”的高校,整体实力肯定不如那些综合性的“985工程”“名校”,但他们的“特色”专业在行业内却有口皆碑,不比那些“名校”差。相反,有些“名校”总体实力很强,但却不能兼顾所有专业均衡发展,致使某些专业发展停滞,甚至都不如一些“普通高校”。再次,“名校”之所以为“名校”是因为这些学校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治学严谨,学习氛围浓厚,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高校”的学习氛围不行。相反,“普通高校”因为“普通”,危机意识更加深刻,学习的情绪更高,况且,是否愿意学习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个人。因此,我们在选择考研目标院校的时候,最主要的不是看目标院校名气是否够大,而在于你所报考的专业在这所学校是否很强,学科建设是否受到学校的重视。名校与一般学校的考试难度差别不大。考研3234306465专家支招:报考时学校专业如何选择专业与学校的选择是否跨校?是否跨专业?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如何选择? 这是众多考生感到十分困惑、棘手和特别需要咨询的事情,事实上,这也确实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关系着每个考生未来几年甚至一生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轨迹。下面是我们对当前各个科研学校和专业的实力、社会需求以及最近几年的报考形势的分析和总结,希望能为所有正在准备考研的朋友提供一点帮助。一、选择前的思索一旦决定了考研,那么选择报考志愿,这是所有人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不应该打无准备之仗。在考研之前做充分的准备,研究自己的选择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总的说来,志愿分为两种,专业和学校。而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永远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有时候,说得很直接和现实一点,这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选择,热门的专业,名牌的高校,无论何时都是大众的情人,时代的宠儿,永远是会受到众多考生的青睐.因此有时候大家的选择往往会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想报更好的,担心考不上,选择有把握的,却又对它不够好而遗憾,有时候由于自己一时选择的失误,或者与自己的理想失之交臂,或者本应该能够上一所比较好的学校比较好的专业,结果上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学校,不怎样的专业。很显然,不同的专业,不同考研经历的人其看法各有不同,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报考志愿呢?首先,在报考之前,你要先想好这样几个问题:1.你最向往哪所院校或研究机构?2.你有为了考这所院校而不惜一切的决心吗?万一第一年考不上,你的意志能否坚强到一直考上为止?3.你觉得你的实力能使自己在许可的年限(如三年)内考上吗?如果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是理性一点,报考一个相对容易的院校,或者干脆就不要考好了,要知道考研的成本是非常大的,与其高估自己,鸡蛋碰石头,倒不如静下心来找个好工作。在这些问题上对于自己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真正地开始选择自己的志愿了。报考学校定位目前,我们国家共有各类高校1000多所,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开办研究生院(包括由科技部主管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校不过100所的样子。无疑这些具有研究生院资格的学校是大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它们的科研实力、校园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在全国来说都是排在前面的,将来毕业所拥有的校友资源也最为丰富(这里想提醒各位的是千万不要忽视校友资源的作用,它将来会给你很大的帮助),每年报考的学生也多,将来从这些学校出来前途也相对比较不错。而在这些学校里面,又大概分为几个档次:第一类,就是所谓的名校,即国家教育部钦定的“2+7”:定位为世界一流的清华和北大,定位为国际知名高水平的复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它们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重点,是重中之重,能到这些学校深造是很不错的选择。另外,中科院的实力也是相当不错,毕竟它代表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水平,也和以上9所高校一样,代表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最高水平,而且其研究生院下属的大部分研究所待遇都很不错,不仅可以不用交昂贵的培养费,而且每个月给学生补贴的生活补助也较其他普通高校为高,对于那些家庭不是很富裕,而且喜欢踏踏实实地做些学问的同学来说,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第二类,就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线的除了以上10个科研院校(“9+1”)的学校,即所谓的重点,也是很不错,这些学校的名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像北京的人大、北航、北师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开,上海的同济、华师,南京的东南、南航,武汉的华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电,西安的西工大、西电,广州的中山、华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第三类,就是“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属的一些高校(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学校)。有关名单,大家可以从相关网站上查到。考生如果报考的话,建议尽量选择这些学校。一来它们的专业实力较强,名气比较大,学术氛围和学习环境都不错,社会认可度比较高,发展潜力较大;二来它们是自主招生,有些东西比较标准化一些,而且它们往往在其他院校之前招生,实在不行可以调剂,同等条件下一般较普通学校考生优先考虑。注意问题:选择学校的时候,必须关注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历年招生情况(包括报考和录取的人数),必须看清楚目前的考研形势。从90年代初开始,考研年年升温,考录比例一年一年拉大,尤其一些名校的热门专业。也就是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可有些朋友就是不顾这样严峻的事实,盲目报考名校,结果呢?十之八九分数低到羞于告人的地步,而且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去想考研的事了!这样的心态可算是极端,我们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情况,量力而行。一般说来,我们在报考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情况:(1)历年推免生所占的比例:推免生比例过高的学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额过少,无形中提高了考取难度,一般不应选报。(2)历年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率:应尽量选择比率大的学校报考,考取率较高。(3)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报考专业定位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供求的影响,文科类的法律、工商管理、金融经济、MBA、会计,理工科类的医学、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 社会需求量比较大,找工作普遍比较容易,待遇薪水也比较高,属于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通过最近几年的报考情况分析,可以看到这些专业报考的考生往往很多,竞争十分激烈。对于考生来说,显然不能以专业的报考集中程度的高低来决定自己的取舍,集中度高低并不简单地代表竞争的激烈程度。因为专业报考人数的多少,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设置这些专业的学校的数量;二是专业是否是各个学校的大专业,如果本科生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多,那么报考的考生当然也多。我们知道往往报考考生最多的专业都是绝大数学校都设置的专业,而且是属于大专业范畴,因此虽然部分专业总体的报考人数很多,但并非所有学校的竞争都很激烈,考生应该全面分析,不宜仅以报考人数来判断专业的冷热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而且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跟从大众的潮流,报考所谓的热门专业,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几点建议:首先,建议选择喜欢的专业。绝大部分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将决定一生所从事的职业,从这个方面说应尽量选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果不喜欢,即使考取了研究生,学习也很无味,毕业后从事这方面工作,也很难有所成就。同时,如果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往往在复习时能够得心应手,比较容易培养自己的兴趣,发掘自己的潜质和特长,再者,建议选择与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这种情况下,由于大学四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本专业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课复习起来往往会顺利一些,比较得心应手。将来从事进一步的研究通常也会上手更快一些。最后,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实力。只有既认清形势,又认识自身实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自身实力并非指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这是两码事。一个基础较差的人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意志足够坚强,加上一定的客观条件,总是可以成功的。很多考上的朋友在本科时成绩都不是太好。这里的实力是指由你的意志力、智力、复习时间、试卷难度等决定的你大概能达到的一个水平。如果自我感觉实力较弱,那最好选报本专业,专业知识有基础,可以节约更多时间弥补弱势学科。如果不喜欢本专业且感觉实力不强,那最好选报自己喜欢且竞争力小的专业。如果感觉自己的基础很扎实,而且很早就有换专业的打算和准备,可以考虑换一个相对不错的专业。但是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应更早作准备,以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因为,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各个专业有自己的学科范畴,因此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在知识体系和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为跨专业报考增加了难度。因此需要在专业课上面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弥补自己同本专业考生竞争的劣势,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如何选择考研学校确定报考专业之后,就需要确定报考学校。目前,全国开列在招生计划目录上的招生单位有近700个,产要集中在首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例如北京地区就有招生单位217个,上海则有59个,其它一般在一省数十个到十数个左右。经济较发达省份的招生单位要多一些,而人口较少,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招生单位也要少得多。例如,江苏、广东,分别有53个、33个招生单位,而贵州省只有8个招生单位。从不同角度,招生单位有不同的分类。高等教育单位和专业研究单位。平时一提到研究生招生单位,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大学、**学院,这些都是高等教育单位,因为开办本科教育而为学生所熟悉。另一大块因为平时和本科生没有什么关系而常常为人忽视,这就是各类研究院、研究所,如大名鼎鼎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其实,这类招生单位数量很多,例如北京市的招生单位中,研究所、研究院就占二分之一强,达135个,每年招生人数相当可观。由于许多人不了解此类招生单位,所以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压力也可能会小一些,值得试试。一流单位与普通单位。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都有属于全国一流单位,不论从师资还是硬件方面来看,都比普通单位要高出一截,将来就业时牌子也要硬一些。此外,不同类型的院校之间就业率差距巨大。据教育部统计资料,全国重点大学或地方名牌大学的即时就业率通常都能达到90%以上,但有些低的学校甚至不到50%.选择招生单位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仔细斟酌。质量高低。在质量高的单位可以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使三年时间不会白白浪费。判断质量通常可以看这几个方面:在该专业领域内的地位;导师质量;单位近年来学术成就等。名气大小。名气往往是质量的一个外在评价指标。而且,响当当的单位,通常有利于研究生开展研究,也有利于就业。竞争态势。各招生单位由于质量高低、地理远近的缘故,同一专业的报考人数可能相差很大,竞争态势也就高低不同。结合自己的实力,可以尽量避开竞争焦点,提高自己的录取概率。参考资料:考研教育网 21cn教育

贵州大学考研

凭神
可不慎邪
你好 ~贵大历史专业的话还是很好考的,我认识几个的,不算太难,只版要初试分数不要太低权就可以了 有些说英语很烂的都能进,这就可想而知了。对于历史专业的导师的话,不是很了解,不过有些专业的导师还是不错的。复试的话,发挥正常是没问题的,不过要做好一些准备。祝你成功哈,总之,贵大的这个专业不是很难。

请问考研B区学校有哪些?

优孟
下德
1、内蒙古农业大学位于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3431363533区重点大学,是教育部2001年“十五”期间西部重点建设十四所高校之一,国家首批32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2、广西大学(Guangxi University)简称“西大”,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并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牵头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位于云南昆明,简称云大(YNU),是一所文脉深远、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国著名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1946年被《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1950年定名云南大学。4、海南大学(Hainan University)简称海大,坐落于滨海之城海口,是海南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教育部、财政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5、兰州大学简称“兰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蒙古农业大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西大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大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南大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州大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大专生能直接考研吗?我在贵州贵阳能介绍个学校吗?

心性
境界
可以的,要求发表两篇以上的学术论文。还有就是复试时是按同等学历对待,要加试专业课。可以但是要加试科目有的学校有要求四六级啊,发论文啊之类的报名也不跟本科生一起

考研三流学校有哪些?

除日无岁
见过不更
楼主都是什么想法?一般考研都是考一流院校,调剂到稍差的院校,再说楼主指的三流院校指什么学校呢?我感觉那些实力不是很足的学校收研究生很有问题,很多都内定啥的。外校的考,还不一定有211好考呢,再说新的研究生点出题没经验,不一定好答题,不如考一个已经有一定规模和规律的学校呢,实在不行再调剂那些新的研究生点学校比较保守!除非你是本校考本校,能用内部资料!我毕业2年了,还考本校?没优势那就考一个普通211吧,其他的个人感觉意思不是很大,再说211不行你还可以调剂,调剂时老师也看你报考学校,一般报考的学校好,老师也会另眼相看的!谢谢兄弟

贵州最好的医科大学是哪些?

门风客
安能化人
教学上 :遵义医学院保留了从南迁一直以来的严谨的教风与学风。考风抓得更紧,基本不允许学生作弊。学生动手能力强于贵阳医学院,曾获第三届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三等奖,西南西北赛区一等奖。在近两年全国基础医学设计大赛,遵医学子均有获奖,但贵阳医学院就没得过。说明教学质量还是强于贵阳医学院的。2007年教学评估遵义医学院得的是优,而贵阳医学院是良。遵医有两个国家级的教学实验中心分别是临床医学技能中心和虚拟医学实验中心。学科建设上:药理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贵阳医学院就没有国家重点学科。但贵阳医学院有博士授予权(只是基础医学),这比遵义医学院要好。但是在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数量上,遵义医学院已经连续五年位居贵州省高校的第二位。(除贵州大学)从办学历史来讲:两校都是西南地区的老牌医学院,都是很早就获得硕士授权点的高校,这点比泸州医学院强多了(泸州医学院前身是大专院校,去百度就知道了。)听遵义医学院的一位老教授说,当时大连医学院南迁到遵义时就有教授102人,当时贵州所有高校教授加起来还要多一人,这足见其当时在西南地区医学界的实力。从实习点看:实习对医学生很重要,贵阳医学院的实习点除省 人民医院和第一附属医院以外,其余全是比较垃圾(都是位于贵州省内的)。而遵义医学院,实习点有自己的附属医院(贵州省第一家三甲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第二人民医院,成都铁路中心医院,大连大学中山医院。而珠海校区方面有中山市人民医院,佛山市人民医院,深圳中心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北京航天总医院等等(广东是中国第一富省,医院实力绝对比贵州的强很多倍啊。)从实习点上看贵医就差遵医好多。学校排名:有些综合排名贵阳医学院较遵义医学院高,但有些医学排名就遵义医学院高,个人觉得看排名没有意义,因为两所学校都不是重点大学(211,985),没有用人单位在意这个,考研就更没有了。考研除211,985外,其余学校的在你报考的导师眼中都一个样。从学校未来的发展上看:贵阳医学院会升为贵州医科大学,但是遵义医学院也是肯定会获得博士点(已经获得省的博士立项)并升为遵义医科大学的。但是从长远看,遵义医学院在珠海也有其校区(西部唯一一所在发达地区拥有医学院的高校),假以时日遵义医学院必定发展为西南和华南地区,乃至整个南中国的一所医学名校。

贵州招考专科生考研的高校有哪些

贵无
苞裹六极
1、贵州招考专科生考研copy的高校是所有贵州的学校。毕业2年就可以报考。2、目前只有少数学校如中山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不招收同等学力。3、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区的学校由于报考生源不足则往往没有限制,只是复试时加试两门专业课而已。4、建议先选定报考学校,然后去官网查看招生简章即可了解。

考研最容易调剂的大学是什么学校

私德
西部院校:尤其是二区的。考研报考时都是“孔雀往东飞”,调剂时就要被动些,一般都是“孔雀西北飞”或“孔雀西南飞”,因为那里才有的缺额,2011年合并国家线一二区,变三区为二区,实际对考生的调剂来讲是不利的,缺少了缓冲带,选择面减小。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冷门院校已经不冷了,例如要调剂广西师大、云南大学、贵州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等,动作真的要快点。原属于二区的现在归一区的不少院校,他们感觉很憋屈,因为国家线限制,招生情况愈发不理想,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江西、安徽、黑龙江等省份。科研院所:这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重要阵地,不要一提到研究所大家就只想到中科院或社科院,最简单的办法是找到全国研招单位的目录,你会发现,有差不多 400个研究所在招生,结合12考研的录取结果,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儿科学、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化学工程和工程热物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中外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都有调剂名额。本科院校:因为受就业率等考评指标影响,本科院校也巴不得你能考上研,一般说来,可以把自己的本科院校作为兜底选择,在自己学校,熟门熟路,多跟院系里说点好话,让招生老师帮你留意着调剂名额,往往能有机会。考研复试为什么要尽早准备?越早准备越占优势。复试占比高:复试成绩/总成绩=30%-50%复试成绩将极大影响最终能否录取(2006年教育部已经明文规定)复试高淘汰:淘汰率20%左右,有的学校高达50%招生单位可采取1票否决制(2007年教育部已经明文规定)复试难度大:口语面试,专业能力,综合面试,复试由5-8位导师组成,抽签决定,结果会综合各位导师的建议。考研复试,考什么?部分理工科和艺术类考生会考察专业实践技能,同等学力的考生可能加试1-2门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