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
关于考研利弊的分析:考研已成为一种热门的社会现象,而读研的必要性及实用性也成为考研学生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本文着重分析了读研现状,在理性的角度下,更深地剖析考研为我们带来的利与弊、得与失,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引起的人对考研的重新审视与理性思考。近年来,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都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考研热”风景线。考研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现象,而的是一种社会现象。为了直观、全面地了解上述变化趋势,表1给出了从2001年到2010年报考研究生人数的变化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在这十年里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增长了将近100万, 每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在不断增加,考研的规模不断地扩大。社会上有关考研的批判与质疑之声有也越来越多。眼下的“考研”,值得我们思考。 一、考研的主要动因 1.适应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进入社会的起点。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十年前也许本科生就是社会的骄子,然而走到今天,本科生已经不是那么受宠和独占鳌头,如果不继续深造,不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专门人才,就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就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为了能在知识时代把握住时代的潮流,不被时代边缘化,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显得尤为必要。如果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深入系统的学习,获得研究生学历,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的天平上增加砝码。 2.通过学位的快速提升,缩短走向成功的路径。 空间距离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然而一个人从立志到成功是找不到一条最短路径的,正所谓“没有最短,只有更短”,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和应对世间万物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通过个人的主观作为,走向成功的路径确实可以缩短,考研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如果一个本科生毕业后出去打工,要谋取一个较为理想的职位,至少要5—8年,如果要生活得更好,则需要10年甚至20年。而考研、读博士和博士后,毕业后,其社会地位则可以迅速得到提升,尤其是在知识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稀缺品的时候,更是如此。加上目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层知识层次普遍偏低,更强化了这种学历的价值。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靠做学问走向成功压缩的是时间而不是过程,这其间需要相当的毅力和极大的付出。路径压缩也不仅是限于做学问这一条道路,如何压缩一般取决于个人的智慧。 3.拓宽了交际面,开阔了人生的视野。 研究生阶段正是大学生思想开始独立,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定成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能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具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同学和朋友,其文化、性格、思维方式与知识结构上的互补和交流等都能更进一步增强研究生的待人处事的能力, 不同人的不同人生经历又相互给了关于人生思考的素材。一个人接触得越多,思考得越深,那么越趋于成熟和越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研究生彼此之间的感染和熏陶就能开阔视野,提升人生的品位,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以及形成对真理和幸福美好的忘我追求[2]。 4.为全面认识社会提供了一个缓冲的时间。 本科生阶段所学的知识主要是理论知识,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跟社会实践的结合比较少,而且在本科生阶段知识比较零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尚不能形成关于对社会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一方面因为知识存量及深度有限,另一方面是还没有经历社会实践的洗礼这一环节,这个时候进入社会,有激情有冲动,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力不从心。如果继续读研,则可以在这段自由时间里, 在学习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密切关注社会的各个层面,把自己放到社会中去锻炼,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对社会的全面和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读研中存在的弊端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目前还是一种精英教育, 培养的是高级人才, 大量的大学生涌入考研队伍中来无疑是为人才的选拔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但是随着大学生考研队伍的越来越庞大,一些新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1.加剧了竞争,打乱了本科教学秩序。 “考研热”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加剧了学生的竞争压力。很多大三的学生提前参战,实施考研计划,摒弃一切与考研无关的活动,整天忙于考研功课的学习。此外考研生还要忙于了解和联系招研的学校和导师, 自然使正常的本科教学秩序被打乱,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都被应付了事。很多考研生利用参加毕业实习的时间去参加考研辅导班,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因此正常的本科教学制度必然受到冲击。不仅如此,一些大学生如同高考一般专事考研,为了能够自由秉烛夜读,避开学校不同意学生外租的规定,学校的住宿费照交,个人却外出租房,这也增加了学校住宿管理的难度。 2.考研动机过于功利,备考过程应试化。 许多人为学位而不是为学问来考研,有些人把考研当作通往成功的捷径,备考过程应试化,只靠突击复习,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即使考上研究生也只能在专业研究的边缘徘徊。由于考研目的不明确、不端正,导致考研虽“热”但学术却“冷”,未能水涨船高地随着考研人数和录取名额的增多而相应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层次。 3.扩招致使培养质量的下降。 考研热带来了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 一些学校利用时下人们考研的热情,或出于保硕士点、博士点的考虑,或为了提高本校、本学院、本系的研究生比例,不顾社会需求,盲目扩招,而相应的培养条件和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科研经费不足,学习生活条件差。在有限的师资力量下,有的专业一个导师名下的硕士、博士生竟有十几到二十几人不等,甚至出现了三年内见到导师的次数屈指可数, 有的导师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学生, 谁是他的学生等严重现象。导师负担过重,无暇对研究生加强指导,这也造成了研究生质量的下降。 4.加剧了研究生就业难题的解决。 很多人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就业水平,然而研究生扩招后带来的必然社会问题就是学历贬值, 就业仍旧是个难题。社会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重心逐步上移,这使很多研究生从事原本一个本科生足够胜任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 5.“考研热”带来的其它社会影响。 研究生教育的大众化形成了颇为壮观的“考研产业”。考研热的升温使得“考研经济”过于繁荣。很多高校为此出考研辅导书、大办考研辅导班以创收。更严重的是,考研热在目前的情形下,势必将会带来新的腐败阶层。很多考生考前联系导师、请客送礼,以求得到导师的指点,而这种应试前的指点,隐藏着很多的腐败隐患。 三、近年来考研的改革 2007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改革率先在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等三个学科门类启动,将基础、专业基础两科合并为专业基础综合。此后,这项改革还将在其他学科门类稳步推进。2007年启动的教育学、历史学、医学三个学科门类初试科目和内容改革如下:(1)将初试科目调整为三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政治理论、外国语科目的满分值仍各为100分,专业基础综合科目满分值为300分。(2)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为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课的综合考试, 考试内容为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3)对三个学科门类的大部分学科专业初试的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实行统一命题。其中,对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三个一级学科各设置一门统一命题科目; 医学门类仍设“西医综合”、“中医综合”统一命题科目。(4)三个学科门类中的体育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药学等学科专业,其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可选用统一命题, 也可由招生单位根据总体要求另行设置科目并自行命题,并提倡招生单位之间联合命题。 在选拔创新人才研招改革上将不断深入, 根据改革的总体安排,通过以下措施来予以保障。(1)改革推荐免试生制度,在测评体系中更加强调创新能力, 特殊人才经过严格程序可不排大队,扩大比例并公开监督。(2)科学设定初试科目及内容,更加兼顾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要,使业务课考试范围适度拓宽, 不再简单地对照一两门本科课程,减少应试的几率,同时初试不再侧重考查专业素质,而是重在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考查。(3)深化复试改革,进一步在复试中强调“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等方面的考查”。(4)在招生过程各环节都坚持把能力考核放在突出位置, 在研究生招生复试中专业考试内容突出考查学生专业素质、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能力,考查的范围不仅是专业素质,而且包括文化素养、思想品德,考试的形式根据学科特点更加多样化,如笔试、面试、实验、心理测试等。 考研改革将考试的权利重新收归教育部,对考试统一管理,对考试的程序严格监督把关,杜绝了考试的腐败,实现了考试的公正和公平。新的考题中基础知识所占的比重极大,改变了过去轻视基础的局面,非常有利于考研生夯实学术基础,使学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拥有足够的基础知识进行研究。同样改革也存在一些弊端, 如对能力的考查不够, 不能有效检查学生的学术潜力,降低了学校的自主权,教师可能对通过初试的学生产生不信任感,抹杀学校的学术特色和专业优势,导致很多学校根据考研开设相关课程,不能集中精力在教学科研上发展其长处。 四、结语 考研持续升温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考研带来的负面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究竟是继续扩招还是给考研热降降温,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 而且关乎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我们应尽最大所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其正面作用发挥到最大,把负面影响限制到最低。拿出全部力量将研究生制度改革进行到底, 使研究生教育朝着社会需要的正常路径发展,而不是盲目膨胀、虚假繁荣、泡沫式发展。对于研究生而言,考研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学习目的是以完善知识结构为根本目标,着力提升个人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必须从自身角度着手,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考研之路。考研的十个理由 1.学术追求。对所学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考研,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 2.逃避就业。校园里舒适安逸的日子过惯了,哪里忍受得了找工作的纷乱复杂,悲悲喜喜。 大学生就业难又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既然年龄尚小,不如考研,既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学历,又能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 多过几年逍遥自在的校园生活。 3.为了好就业。专科生供大于求,本科生供需持平,研究生供不应求,这是今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谁都看得出来, 如今研究生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而且,拿到硕士文凭,便等于有了一块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敲门砖。 为了日后选择工作的自由,牺牲眼前的这点自由算什么? 4.无奈之举。梅小姐本科毕业以后选择了“漂”在北京,户口被“打”回原籍。不久,她便在北京恋爱结婚, 本来并不在意的户口问题成了婆婆家接纳她的一个障碍。考研,也许是取得北京市户口相对最容易的一条途径。 5.改换专业。小林从大学二年级便开始准备考研,考研辅导书陪伴了他整整3年。因为他上了一个冷门专业, 就业前景不好。考研可以带给他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6.为未来增加一个筹码。人才高消费是未来的趋势,今天的人才市场上还是本科毕业生在“扛大头”, 也许明天就会演变成硕士学历者的天下,还是趁着年轻,多拿一个学历在手里,未来更有保障。 7.升职发展。高学历者更容易得到提拔,不能说这是百分百的规律,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一些试图工作充电两不误的人选择了读在职研究生,另外一些有魄力的人则干脆去考研。 8.回归校园。已经工作了4年的赵先生3个月前辞了职,全力以赴准备考研。他说, 大学毕业后几年来的职场打拼让他感到累极了,他想暂时躲回到校园里,让身心都得到休整。 3年后还能有一个在更高起点上的新的开始。 9.无事找事。小吴在某机关有一份清闲的工作,上班期间有足够的时间来喝茶看报, 但是小吴不甘心这样无所事事下去。决心考研以后,他的生活变得充实了许多,对于人生也有了的期待。 10.学历情结。因为这个原因选择考研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其中许多人是因为背负着父辈的希望。 马上要进入11月了,考研要确认报名,招聘会也将拉开序幕。对于2005届毕业生而言, 一个迫切需要做出决定的事情就是:考研还是就业,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就业考研难取舍 目前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考研能够暂缓就业压力, 扩大就业门路和增加就业砝码;其次,考研是提高学历和自身的能力的一种方式,能拓展以后的发展空间。 是直接就业好呢,还是考研好?对于这一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难以作出取舍。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大四女生胡隽永道出了其中的苦衷:如果现在完全选择就业, 本科学历含金量实在不高,在求职大军中竞争力不强;如果现在只作考研的打算和准备,可暂缓一时, 但两三年后的形势会有什么样的变数不好预测。在采访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的本科生在面临毕业时都处在 这样一种两难的境地。 考研能否规避就业风险 一份初步意向统计表明: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6%的人表示曾经考虑过要考研。面对如此庞大的“研民”队伍, 就业指导专家们的看法并不乐观。他们解释道,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 但是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速度的考研人数数量的增长,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 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打算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 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 其次,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两三年以后他们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未必会和现在一样, 这种变化谁也不可能很准确地预料到。 第三,读完研究生出来后,学历起点高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与已经就业的同届毕业生比起来,会显得有些单薄, 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不利于就业的。 因此,考研不一定能规避就业风险,这是在报考之初应该想清楚的。 你是否具备考研的“本钱” 一位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建议说:考研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自己的优势,认识自己的劣势, 充分评估自己吃苦勤奋等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自己确实没有与别人竞争的优势和实力, 那就要考虑是否应该牢牢把握现有的就业机会。 两年前,这位毕业生对自己认识不足,加上自己自制力不强和身体原因,不仅在考研的队伍中名落孙山, 而且还因为考研错过了多次比较好的就业机会,结果是既丢了西瓜,又没有捡到芝麻,过了一年才找到工作, 说到这里他后悔不迭。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考研。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先决条件,考研是一个艰难辛苦的过程, 需要具备充沛的精力,所以身体素质要好;考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意志, 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很难在考研大军中胜出;考研的过程中,牵涉到的复习资料名目繁多, 但是目前图书的价格普遍偏高,资料费是一笔不能小视的数目,考上了研究生,学费也是比较高的, 所以经济上的负担也是不能不考虑的。 先就业再考研? 湖北工大外语系的女生小郑选择了暂时放弃考研而先就业,她的理由是现在考研的人如此之多, 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倒不如先就业。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觉得知识累积不够,发展受到限制,再来考研也不迟。 不少专家称,“先就业再考研”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在有较好的就业机会条件下,经过一定的职场历练后, 自己可了解目前市场需要什么人才,缺乏什么样的人才,这样自己的努力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不至于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而且此时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用太担心读研带来的经济压力。 究竟是选择考研好还是就业好呢?这一点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学习、身体、经济等方面的条件都是不同的, 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考研是否有利于就业,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是选择就业还是选择考研,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看清自己的位置,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结果。 对于某些毕业生“脚踩两只船”的行为,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表示理解,但是一定要讲诚信,遵守协议。 一 首先,我先谈谈工作的利: 1.我是工科学生,工科是实践性的学科, 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进的一般都是一些 公司企业,而不是什么行政部门,而企业要 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能力,我在去年9月一次参 加联合利华的招聘会时(虽然是大三的,但 也经常去参加些招聘会,感受一下氛围,能 学到很多东西),我问一位研发部的蔡博士 ,你们更迷赖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他的回答 是:“我不管你什么本科研究生,要的是你 的潜力,你们刚进来时都是一张白纸,都是 同一个水平线。”这番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 象,至少他代表着部分企业的想法,我们需 要的是能力,不是书本的理论知识,要亲自 实践,动手才能掌握。 2.同一时间毕业的两个人,一个工作三年 ,一个研究生三年,他们获得的东西绝对不 一样,前者是社会知识,社会经历,而后者 , 我觉得大部分是空虚的理论知识,大家说 句实在话,我们在大学学到了什么,真正掌 握了多少专业知识,有多少人是60分万岁, 是平时玩,最后一两周猛看,评个临时印象 还考个不错的分,其实,研究生3年,也会是 这样,我不否认那些真正的用功,学扎实专 业知识的人,我很佩服他们,但毕竟是少数 ,这是事实,所以研究生三年,你学到什么 ,是电脑游戏,还是泡妞高手,现实的研究 生好多都是这样,混个文凭,而工作三年的 本科生在社会上学到的是什么,是对自己以 后的人生有益的社会知识,三年后,两种人 ,会差多少,也许当你带着学生的纯真和无 知,带着一手高超的CS技术,拿着研究生文 凭走出校门时,人家早已是部门经理了。。 。 3企业更看中的是工作经验,因为他们要的 是效益,不是高学历,他们更愿意你一进来 就能为他们赚大把大把的money,只要你能给 我创效益,就给你高薪,管你什么学历,而 不是好心人似的培养你,给你高工资,等把 你培养成出色的人才时,你走了,找更好的 公司去了,为什么现在好多公司要几年以上 工作经验的,所以一开始,不要一味追求多 高的薪水(当然越高越好),而是你的能力 ,谁也抢不走的。。 4知道今年的高中毕业生是多少吗,你去看 看,当你研究生毕业时要和他们去抢饭碗, 那时的研究生值多少钱,我在一报纸上看到 ,即使研究生要求和本科生一样的工资,企 业也愿意要本科生,因为,这个职位要本科 生就够了,本科生知足,塌实干去了,而研 究生呢,心高,浮躁,容易跳槽,你想想, 你辛辛苦苦多学三年,最后落成这样,你心 甘吗? 5你可以选择考研,可是为此你要放弃大三 下,大四上,最重要的专业课,应该知道为 考研逃课的是常事,可你知道专业课多重要 吗,等你工作了,遇到问题问别人,谁理你 ,告诉你说不定明天裁员人家就该卷被子走 了,不要抱怨人家,换成是你,你也会这样 的,什么叫竞争?你强我就弱,你说对吗? 6考研,有些地方是很有用,比如说行政, 高校,学历是第一道门槛,说到这想到了考 公务员,100人里挑一个,这个你应该知道吗 ,而且就算你笔试成绩第一,也不一定能成 功,其中原因地球人都知道,也不要抱怨, 说什么背景,你要是有背景靠山,你也一定 会用的,这就是命,生在穷苦的家庭,就要 爱他,有一颗坦然的心,努力靠自己,去创 一番事业,这一辈子活得更有价值,你说, 对吗?而且,就算你进了行政,先讲一个真 实的故事吧,一个人刚进一个公路收费站, 正好碰到年终发“奖金”,老手们应塞给他 5000元,他胆小,说不敢要,最后挨一顿打 还是被迫收下了,好的,你现在也是其中一 员了,看你敢不敢上报乱收费,一口井的青 蛙,要完蛋一块完蛋。其实,贪财之心,人 皆有之,要换成你,也会贪的,只是你没有 条件,对吗?其实,好多事情应该站在别人 深度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