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经济管理专业考研含金量高吗?

浩劫后
衡门
本人是中央财经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研究生考取了中财,读的应用经济学。本人本科班上1/3学生出国,1/3学生国内升学,1/3选择就业,2/3人选择继续升学,这也反映了本科难以就业的情况,结合个人理解简单谈一下经济管理专业的考研性价比~1.考研需要付出努力,中财是专科类院校,本科学了经济学课程,所以本人跨考到应用经济学。如果你想继续读别的专业,也就是俗说的跨考,(兴趣很重要,对想要读的专业首先要感兴趣),那你需要付出的努力,不要被那些“考研很容易”这样的话洗脑。(下图附上近年来考研人数表)2.考研需要努力,但是当你有硕士的学历之后,就业前景肯定更光明,很多好的公司对学历有较高要求,本科学到的其实的是皮毛和入门知识,对于继续深造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学到的知识还会接触到的实际分析案例,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接触的案例是很重要的(当然除非你想往学术方向走,学术方向还需要更坚固的专业知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是不同的道路,但是无论是专硕还是学硕就业前景肯定不差,专硕可以选择去更好的公司,学硕可以考虑留在高校任教)。考研帮助你提升自己的同时,为以后入职和升职奠定基础,不仅有了入职大公司的门票,对以后升职的速度也是显著提升的。总结本人大学四年以及身边同专业的同学情况,经济管理专业考研性价比高,付出努力会得到的回报。最后希望各位考研成功~

经济管理类专业考研哪些学校好

红肚兜
环卫梦
经济管理的话,从教育部的权威网站排名看:应用经济学的话:人大,北大,中央财经,上海财经,厦大,东北财经,南开依次。。。理论经济学的话:人大,北大,南开,复旦,南大,武大,中山,厦大,吉大。。。管理科学与工程:西交,清华,大连理工,国防,浙大,北航,上交,天大,哈工大。。。工商管理的话:清华,西交,人大,南开,南京,厦门,上交,北大,上财,浙大。。。我是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上查询的,在数据中心,学科水平排名中查询的,可以说是很权威的。。。一个一个给你手打的,希望采纳啊。。。谢谢!!采纳最佳答案啊。。。

考研:经济管理类都有什么专业

媒媒晦晦
伽利略
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203 财政学020204 金融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2 工商管理120201 会计学120202 企业管理120203 旅游管理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80 工商管理硕士1203 农林经济管理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1204 公共管理120401 行政管理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4 社会保障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1205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01 图书馆学120502 情报学120503 档案学参考资料:伯乐一生

考研经济学和管理学哪个好考

梦男孩
外非誉也
管理学比较好考 因为 我自从懂事之后一直在学经济学考研也没有考上好吧😭,我是女生,一直担心工程管理就业才想跨专业的,还要再考虑下

中国有哪些大学有好的管理经济学专业

介错
逛巴黎
首先说明一下,管理学和经济学是分开的。一。经济学专业排名排名等级校名1A++中国人民大学2A++北京大学3A++南开大学4A++上海财经大学5A++复旦大学6A++南京大学7A++厦门大学8A++武汉大学9A++浙江大学10A++西安交通大学11A++西南财经大学12A+中山大学13A+山东大学14A+中央财经大学15A+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6A+东北财经大学17A+清华大学18A+暨南大学19A+吉林大学20A+湖南大学21A+华中科技大学22A+北京师范大学23A+西北大学24A+上海交通大学25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6A+江西财经大学27A+重庆大学二、管理学专业排名;1 A++   清华大学 2 A++   北京大学 3 A++   浙江大学 4 A++   西安交通大学 5 A++   武汉大学 6 A++   南京大学 7 A++   中国人民大学 8 A++   中山大学 9 A++   复旦大学 10 A++   重庆大学 11 A++   南开大学 12 A++   华中科技大学 13 A++   上海交通大学 14 A++   南京农业大学 15 A+   天津大学 16 A+   中国农业大学 17 A+   厦门大学 18 A+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 A+   大连理工大学 20 A+   东南大学 21 A+   中南大学 22 A+   北京师范大学 23 A+   上海财经大学 24 A+   华南理工大学 25 A+   吉林大学 26 A+   四川大学 27 A+   同济大学 28 A+   湖南大学 29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0 A+   河海大学 31 A+   浙江工商大学 32 A+   华中农业大学 33 A+   西南交通大学 34 A+   山东大学

关于经济学专业考研的几个问题。

命题
火球
经济类的专业太多了,如果你准备考财经类院校分得还要更细,所以也不好说哪个适合不适合。不过要是从就业的角度讲,个人觉得应用经济学还是要比理论经济学好一些。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分类,具体的专业等你有了目标学校从校网站上可以查到。如果你想跨专业可以考虑管理类,毕竟管理是从经济学中分出来的,同根同源,而且现在数学的差异也没有了,都是考数三。至于考哪几门,公共课英数政自不必说,专业课一般会在你将来目标学校的网站上公布参考书目。经济类无外乎微观宏观,有的有政经;管理类的话,学校就找本管理学的书。还有句忠告,如果考经济类最好考财经类院校,为以后的就业着想。经济economy 【不同阶段的经济】 不同历史阶段对经济的定义也是不同的. 远古时代经济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存在的. 现在的经济是作为影响人类世界观的一种发展形式.[编辑本段]关于经济economy一词的由来 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严复曾将经济一词翻为生计。日本人将其正式翻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先生从日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 经济的词源 (一)古代汉语中的“经济” 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经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本来意思都是“经世济民”、“经国济物”,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之意。 (二)中文“经济”的语源是日译西文 西方经济学19世纪晚期传入中国,最初,“economics”被直接译为“富国策”、“生计”、“理财学”等词。首先用汉字“经济学”翻译“economics”的是日本人,后来中国人把这个西文日译的词“译”回了中国,成为了现代汉语中的“经济”一词的另一来源。 (三)英文“economy”的词源 英文中economy源自古希腊语οικονομία(家政术)。οικος为家庭的意思,νομος是方法或者习惯的意思。因此,其本来含义是指治理家庭财物的方法,到了近代扩大为治理国家的范围,为了区别于之前的用法也被称为“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这个名称后来被马歇尔改回经济学(Economics)。到了现代,如果单称经济学的话,是在政治经济学或者更广的层面来考虑经济,因此一般在指经济学的时候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同义的。 经济的词义 (一)《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的解释 “economics”的第一种意思是(金钱、力气、时间、资源等的)节省、节约;第二种意思是理解;第三种意思是(国家的)经济管理、经济制度。 (二)广义经济学者提出的概念 “经济”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就是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即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 (三)课本的理解 主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意义上运用“经济”概念,但是也不排斥其他的经济因素。 经济或称经济状况,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经济活动”即社会物质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统称。[编辑本段](一)辞典中对“经济”一词的解释 1.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2.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 3.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经济就是家庭管理(见[古希腊]色诺芬著:《经济论》); 5.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 第1、2个解释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法;第3个解释是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用法;第4、5个解释是古希腊对经济一词的用法。[编辑本段](二)传统政治经济学著作中的“经济” 6.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赖依建立起来的基础; 7.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生产力; 8.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包括一国全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和部分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我们通常讲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就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上讲的(这一定义犯了逻辑错误,即循环定义)。 9.经济是“节约”主要指人,财,物时间等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编辑本段](三)俄罗斯经济学家对经济的定义 10.经济就是遵循一定经济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力求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益的一切活动; 经济就是人类以外部自然界为对象,为了创造满足我们需要所必须的物质环境而不是追求享受所采取的行为的总和 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给经济学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对经济的定义却比较模糊。他们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自然是经济,经济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一个清晰自明的实体,对经济无须下定义,故至今为止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一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由此导致他们对经济学的定义也处于混乱状态。我们只能从其对经济学的定义中推测出经济的“定义”。 11.经济是指财富; 12.经济是人类和社会选择使用自然界和前辈所提供的稀缺资源; 13.经济是指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4.经济是指人类生活事务; 15.经济是指把稀缺资源配置到各种不同的和相互竞争的需要上,并使它们得到最大满足; 16.经济是指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 17.经济是指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决定社会性稀缺性资源的使用; 18.经济指社会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9.经济是指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进行选择,这些选择决定社会资源被利用; 20.经济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价格,以及运用这些价格配置资源; 21.经济是指金融市场行为,金融市场将资本配置到其他经济部门; 22.经济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对人给予帮助; 23.经济是指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4.经济是指经济周期中失业与生产的波动,并改善经济增长的政策; 25.经济是指各国贸易模式贸易壁垒的影响; 26.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 27.经济是指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 28.经济是指有限资源在不同用途上的运用; 29.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的全过程及决定影响资源配置的全部因素。 萨缪尔森写道:“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这个定义值得商榷。社会是什么?社会是有着不同需要、经历、文化、价值观和理想的人,为着各自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相互冲突或合作、斗争或妥协的场所。冲突、斗争是绝对的、长期的、本质性的、无条件的,合作、妥协是相对的、短期的、现象性的、有条件的。社会本身没有主体性,谈不上去利用什么,也谈不上如何利用,更谈不上去分配什么。社会本身甚至都不是一个客体,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人的思想和见解,才同时具备客体性。所谓研究社会,其实就是研究人及人的相互关系,人的思想文化、主张、见解、爱好。人是唯一有主体性的存在,但人和自然却都具有客体性。人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有主体性的人形成了各种组合:国家、民族、家庭、政党、集团、宗教团体、学术团体、工会、学校、俱乐部等等,以及更广义的组合:社会。如果说这些组合有主体性的话,那么其主体性来自源于形成组合的人,来源于人与人的冲突与合作。同一组合内部不同人的共同特点或要求,形成了该组合的主张、纲领、特性;由于形成组合的人的不断变化,同一组合会重组、裂解或消散;又达成新的妥协,形成新的组合。 因此,所谓“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一说,首先犯了将社会整体化、拟人化的错误。这是个前提性的错误。因为真正的经济问题恰恰是不同的人和集团争夺资源和生产的支配权。萨氏在下一页承认,“经济生活是由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复杂的集团,包括购买、销售、讨价还价、投资和威胁等。”讨价还价是各类经济活动的核心,价格其实是交易双方力量、智慧、耐心、勇气较量的妥协点。在经济学教科书中,价格机制是社会分配机制;而事实上价格机制是力量较量机制,是斗争和妥协的机制。这两种说法看似相近,其实有着本质区别。按照前一种说法,贫富悬殊是社会分配不公,应该怪“社会”;按照后一种说法,贫富悬殊是富者在与贫者的斗争中获胜的结果,是赢家通吃的结果,应该怪富人之贪婪、狡诈和狠毒,应该怪使厚黑之人得以实现赢家通吃的游戏规则。前一种说法使人感到孤立无助,因为社会是没法怪的。社会是天,是上帝,社会分配不公就如同天或上帝分配不公一样。贫者只能仰天长叹:天啊,你为何如此不公?在这种说法下,一部分人就可以借社会的名义掠夺另一部分人,因为富人的所得是社会分配的,并不是富人巧取豪夺得来的。在这种说法下,穷人要么是听天由命,要么是铤而走险。穷人的顺从常常使富人得以更加专横自为,骄奢淫逸,其结果常常逼得穷人铤而走险,双方同归于尽,造成历史周期性地中断。后一种说法不但可以增强穷人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斗争性,而且可以对为富不仁者形成道义上的谴责,从而缓和贫富分化,减少刀兵相见、尸骨遍野、文明中断甚至人类灭绝的危险。 由此可见,所谓“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一说,根本上掩盖了经济活动的本质,美化了弱肉强食的社会秩序。萨氏称:“经济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理解这些复杂的活动”,然而如此定义的经济科学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能理解这些活动。 其次,“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分配”使经济学家站在社会之外,就象动物学家“研究蚂蚁群体的活动规律”一样。这表面上是特别客观、公正的态度,事实上却很容易沦为褊狭。道理非常简单,动物学家研究蚂蚁的经费不会来自蚁王或工蚁,可以做到客观公正。而经济学家研究“社会如何分配”的经费却并不来自作为整体的“社会”,而是来自社会中的若干特定群体,例如政府、大学、基金会、公司、媒体等,就很难保持客观公正。那些崇尚客观公正的经济学家常常发现,为大公司、大老板支招、抬轿的经济学家媒体出镜率高,收入丰厚,有很多机会成为政策顾问;而自己却只能十年复十年地坐冷板凳。更有意思的是,冲突的利益集团双方可以分别雇用各自的经济学家搞研究,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却都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学术特别是经济学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 因为我们不是蚂蚁,无法理解蚂蚁的行为动机,所以只能靠观察、统计来研究蚂蚁活动规律。然而奇怪的是,经济学家也是人,可以理解人的行为动机,为什么却也只能靠观察统计来研究经济。萨氏总结道:“经济学家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理解经济生活。包括观察经济事件,利用统计分析,并注重历史记录。”然而,这种“科学的方法”的科学性十分可疑。在这一科学的显微镜下,人的目标、利益、智慧、力量的冲突和较量是看不到的,所能看到的只有现象性的结果。而科学是什么呢?科学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要从现象深入本质。由于经济学家自外于社会,“自绝于人类”,不去考察人与人冲突与合作的内在原因与外在现象间的关系,也就不可能掌握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而只能达到一些统计性的、现象性的、充满了例外的“规律”、“法则”。每一只蚂蚁都是相似的,但每一个人却是不同的。蚂蚁的行为是简单的,人的行为是高度复杂的。这意味着,我们不可能象研究蚂蚁社会一样研究人类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自外于社会的社会研究都只能是伪科学。 萨氏认为,经济学的双重主题是稀缺与效率。其论述非常简单,“物品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无限。”因此,物品必然是稀缺的。又因此,“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即效率。然而,物品固然是有限的,对物品的需求却不一定是无限的。对于以拥有更多的物品为荣的社会风尚来说,对于以拥有更多的物品来肯定自己、否定他人从而确认自我的人来说,需求的确是无限的。经过经济学的熏陶和市场经济的体认,千年之交的世界的确充斥了这种标准的“经济人”。然而,人的经济人化本身却是一个历史过程。“经济人”其实也是内心充满了焦虑的人,拥有汽车者想拥有飞机,没有汽车者想拥有汽车。这常常不是因为飞机比汽车舒服快捷,汽车比自行车舒服快捷,而是因为“没有者”在“有者”面前感到自卑,“没有者”仰视、羡慕“有者”;是因为“有者”在“没有者”面前受到尊重,“有者”可以傲视、鄙夷“没有者”。正是基于对这种文化的透视,所以一些智慧者或选择了与人为善的积极态度,或选择了与世无争的消极态度,而其共同点则都是知足常乐,心态平和。这一类人不需要通过拥有更多的物品来确认自我,也就是没有无限膨胀的欲望。正因为如此,所以“经济人”化的过程总是不彻底的,充满着反复的,而且“经济人”的行为中也常常含有非“经济人”成份。 这意味着,无限的欲望其实是文化的产物,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则是欲望无限的文化。只有在这一前提下,稀缺才有可能是经济学的主题。但是,当我们懂得了无限的欲望其实来自于人的相互否定的话,那么稀缺只是现象,人与人的冲突才是经济学的真正主题。由于人与人的冲突有时候以组合的方式表现,因此在组合内又可以表现出人与人的一定合作,但合作的动力仍然来源于冲突。 如果冲突是经济学的真正主题,那么所谓效率就是个假命题。萨氏称,“更准确地说,在不会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按照这一命题,当一项技术增进了产出,使技术人员和投资人都从中获益时,该项技术活动就是有效率的。诚然如此。然而,技术方和投资方为了争夺投资收益的份额却可能展开持续的较量,技术方可能保留关键技术以防投资方过河拆桥,也可能因为不满于所得份额而降低技术参数,或另寻投资人;相反,投资方可能设法取得关键技术,以降低技术方的地位,也可能隐满、缩小或夸大(视具体报酬支付结构及支付方式而不同)该项投资的市场价值。只要达成合作协议,这一较量在静态来看就是有效率的。但随着较量的持续,随着产品和技术市场的不断变化,将可能形成投资方控制技术方,或技术方控制投资方的局面,当然也可能合作破裂,甚至撕毁协议,对簿公堂。也就是说,帕累托效率其实只是静态或暂态效率、现象效率。由于冲突的持久性和本质性,从动态来看,经济活动的核心都是一方主导甚至主宰另一方,即一方的意志和目标将可以强加于另一方。虽然被强加的一方有时也能获得经济上的利益补偿,但是他却会感受到自我意志被践踏,被凌辱,体验到失败。事实上,这种社会地位或政治结构上的不平等远远比生理上的舒适程度更令人关切。这正是象美国这样的物质丰裕社会却仍然使人强烈焦虑不安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是失败的。它消耗了如此之多的自然资源,动员了如此之多的劳动资源,却并不能给生活于其中的人带来起码的安全感和满

本科学的市场营销专业考研考经济学好还是管理学

苏洵
连锁信
难度上其实差不多的~专业课不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管理学,市场营销专业应该都学过因此考经济或者管理都不算跨专业考研市场营销专业大部分学校都放在管理学院管理类知识可能如果将来有志于实践,管理学研究生不错但是如果您擅长市场调研研究,消费行为研究的话走研究型道路 那么经济学的研究生也许更适合您 当然,不论是经济学的还是管理学的研究生考研的竞争压力都相当大~ 因此建议您决定方向后努力复习祝您学习顺利有问题,满意请采纳,O(∩_∩)O谢谢你的意思就是说经济学注重研究而管理学注重实践了?关于:1.相比之下当然是有这个趋势但是学术性的硕士研究生整体上还是偏研究的经济学的研究比管理学更枯燥一些,当然主要还是取决于你的规划了~看你将来的职业定位了,如果你想在金融领域发展,建议你选择经济学;如果你想当高管,选管理学更实用

考经济管理系的研究生考哪个学校好?

恐惧症
冲霄楼
最新的一级学科排名!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1204 公共管理 排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得分 1 10246 复旦大学 94 10486 武汉大学 3 10001 北京大学 92 4 10003 清华大学 90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6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89 10558 中山大学 8 10335 浙江大学 87 9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86 10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84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1202 工商管理 排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得分 1 10003 清华大学 94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3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92 10055 南开大学 5 10284 南京大学 90 6 10384 厦门大学 89 7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87 8 10001 北京大学 86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0558 中山大学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排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得分 1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95 2 10003 清华大学 94 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92 4 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90 5 10335 浙江大学 89 6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8 10056 天津大学 85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4 10533 中南大学 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1203 农林经济管理 排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得分 1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91 10335 浙江大学 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90 4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85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6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83 7 10225 东北林业大学 76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9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75 10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 73 经济学排名 1 中国人民大学 A++ 2 北京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4 南开大学 A++ 5 厦门大学 A+ 6 上海财经大学 A+ 7 浙江大学 A+ 8 南京大学 A 9 武汉大学 A 10 东北财经大学 A 11 西安交通大学 A 1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13 西南财经大学 A 14 中山大学 A 15 清华大学 A 16 吉林大学 B+ 17 暨南大学 B+ 18 西北大学 B+ 19 湖南大学 B+ 20 四川大学 B+ 21 山东大学 B+ 22 中央财经大学 B+ 2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B+ 24 华中科技大学 B+ 25 北京师范大学 B+ 26 华东师范大学 B 27 江西财经大学 B 28 天津财经大学 B 29 辽宁大学 B 3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B 31 浙江工商大学 B 32 苏州大学 B 33 华南师范大学 B 34 东南大学 B 35 山西财经大学 B 36 云南大学 B 37 兰州大学 B 38 安徽财经大学 B 39 河北大学 B 40 南京财经大学 C+ 41 北京交通大学 C+ 42 上海交通大学 C+ 43 浙江财经学院 C+ 44 湖南师范大学 C+ 45 湖北大学 C+ 46 武汉理工大学 C+ 47 东北师范大学 C+ 48 华中师范大学 C+ 49 福州大学 C+ 50 重庆大学 C+

我本科是学经济学的,想考管理类的研究生,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学校。

伐树于宋
神无恶乎
会计以考证为上,考研偏向理论性内容,没什么用。一个CPA的价值远高于一个会计硕士。如果要找好工作,还是考证书。除非您想通过一边读会计的研一边考证。那样代价又太大,远不如报培训班。管理工程与科学还可以。而且你也可以读管理学硕士的同时考一些证书。好考的学校。。。211.也有垃圾学校,好考,但是考到也没太大意思。要收获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上海财大比较好。学位含金量高,学校位于经济发达区,对于经管专业来说,实习氛围也更好。而且,上财的本科就业率蛮高,所以他们的本校学生考研的不多。这个可以好好把握。事在人为,要收获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而且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要轻言自己能力一般。学管理的人,更要有自信。祝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