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社科院的研究生每月的补助是多少?看社科院的研究生是不是很难考?

丘甚善之
不织而衣
每月220元,如果有工龄,还会增加几十元。社科院的招生机制和大学不同,每个导师招收的人不是很多,一般2-3名,有的1名。具体情况只能看你考哪个所,各个所都有秘书,详情可查各所的网站,一般都有介绍。

社科院的研究生出来找什么工作呢?

未发
除日无岁
和其他研究生一样的啊,按照自己的专业找对口的工作啊,自己投简历或者参加一些招聘会,或者参加公考等等都是可以的啊

中国社科院那个研究生是不是骗人的

谋杀令
螽斯
当然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非常正规的院校,报考专业很多,可选择合适自己的。你也可以去百度启文在职研究生去了解更多详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考社科院得研究生前景如何?难吗?

水静犹明
道之过也
这个学校很好的。无论是从就业还是继续读博都很好。因为这个学校老师都有来头,而知道的人和报考的人都不多,所以将来就业老师能有好的推荐,读博更是有好多公派出国机会。不过相当难考,很多学生都是事先联系好导师的。你最好能先跟导师打好招呼。此外,这学校跟教育部有点掐,自费名额少,总之难考。我觉得你最好先联系一下导师。当然不是说自己考一定考不上,只是那需要你成绩相当过硬才行。万一你成绩好,可是别人已经跟导师联系过了,你不是吃亏了嘛。联系一下没坏处。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怎么样?

赵高
哭丧女
非常好考 只要上了国家线就能考上!经济 企业管理 专业都是调剂来的学生,没有第一志愿报考的。不过住宿条件十分恶劣,你来看看就知道了!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与重点大学研究生区别

发射线
美洲狮
一、上课方式 全日制重点大学研究生是属于周一到周五全日制脱产学习的;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属于非脱产学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上课方式主要有3种:周末班、集中班和网络班,跟工作时间是没有冲突的。   二、所获证书 全日制重点大学研究生是学位学历双证,同等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是一种非学历教育,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研究生同等学力结业证书。不过同等学力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所获学位与全日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对以后工作的晋升、加薪等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学习环境 全日制重点大学研究生大多是一直在校的学生;同等学力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多是相关领域的在职人员,甚至还有很多是有着深厚工作背景和技术经验的高层人员,学员间可以相互交流,拓展人脉。四、考试形式全日制重点大学研究生是每年10月报名,12月底考试,是先考试后入学的,考试有初试和复试,属于淘汰制;同等学力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则是先学习后考试的,学习结束再考试,每年3月份报名,5月底考试,只有两门考试,是合格制。扩展资料1、研究生学历教育研究生学历教育是指: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生入学考试(含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推荐免试和部分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自行组织的单独入学考试),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硕士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研究生学历教育大致有以下几种:普通研究生、单独考试研究生、参加一月统考的法律硕士和MBA。研究生学历教育的招生工作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2、非学历研究生教育非学历研究生教育是指:不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生入学考试,没有学籍。毕业时也不能获得毕业证书,学历不变。研究生非学历教育大致有以下几种: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在职攻读专业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日制研究生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如何?

无罪
尽矣
一、学院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邓小平、叶剑英亲自批准设立的直属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现有研究院所35个,研究中心45个,二三级学科近300个,重点学科120个,其任务是创造性地开展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理论创新的使命。 二、您的校友:历任院长:郭沫若、钱钟书、冯友兰、茅盾、吴晗、李铁映等皆为: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主席、党组成员。现任院长刘迎秋—— 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三、学院排名:根据2012年1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和公民社会研究项目在联合国公布的2011年全球智库排名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亚洲智库中排名第1位,全球排名第28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科齐全,人才集中,资料丰富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进行创造性地理论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负着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学术著作、科学论文、调查研究报告、资料翻译和文献整理等形式向社会各界提供科研产品。建院以来,共出版学术著作4293本,科学论文54517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7268份,翻译著作2787本,翻译论文16108篇,以及相当数量的古籍整理、校勘、注释、各种工具书和普及读物。年平均出版学术著作300本、科学论文3890多种、研究报告510多篇。

有考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吗

无情无义
火凤凰
中国科学院,是由国务院管理的中国国家最高学术机构,是中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则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务院直属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二者并非同一个机构。 中国科学院主要负责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报告,对学科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目标提出建议,对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而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大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也就是说,两者虽然都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不过中科院侧重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的最高研究机构,社科院则侧重人文科学。 中科院和中国社科院的联系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1977年5月7日,经党中央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基础上正式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科院和中国社科院旗下,都有不同的分支机构。各研究院所,承担有不同的研究及研究生培养任务。如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物理科学,而化学研究所承担的是化学理论及应用发展的研究。而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文学,中学研究所则主要研究哲学。 至于通常所说的两院,则是指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与社科院无关,两院院士,是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

广州大学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怎样?

遥遥相对
汝知之乎
广州大学有2个院士,分别在土木工程学院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此外还有不少国内外知名学者。无论校园环境、教学设备,还是师资力量(特别是土木和数学),都比普通的211工程高校好。社会认可度很难评价,看看广州大学概况吧。广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实行广东省与广州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于1958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原广州大学成立于1983年。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127亩(大学城1975亩,桂花岗152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大学城新校园建设总投入20.6亿元,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演艺中心、体育馆、图书馆、网络中心、学生公寓等。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221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订购中外文报刊3655种。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拥有41381个网络信息点,全面覆盖了教学区、办公区和生活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初具规模。学校拥有各类实验室4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2.5亿元。学校现有25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拥有教育硕士和工程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点。涵盖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682人,研究生1008人。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市名牌专业11个;省市精品课程11门;具有国家建筑设计和古建筑设计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学校被批准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和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394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310人,教授225人,副教授581人,高级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6%;具有博士学位者284人、硕士学位者61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教学科研人员总数的68.7%;教学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0岁。学校现有两院院士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首届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各1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294人,省、市优秀专家28人,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11人、校级人选95人,省、市“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43人,优秀留学归国人员67人等。参考资料:http://www.gzhu.e.cn/cn/about/brief/index.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