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东省招生办网址

其性过人
雪椰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www.eeagd.e.cn/portal没有广东海洋理工,只有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原湛江海洋大学)坐落在南国滨海城市湛江市景色秀丽的湖光岩风景区,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我校是一所以海洋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法、经、管、教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见长,兼有基础理论学科的多科性海洋大学。 学校拥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霞山校区、海滨校区和寸金校区,总占地面积4800亩。学校主校区位于湛江市西郊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风景区旁,占地4200亩,依山面海,环境优美,是学习和工作的理想场所。学校下辖水产学院、农学院、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航海学院、信息学院、软件学院、理学院、文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寸金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和1个直属体育系。现有59个本科专业、29个专科(高职)专业,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八大学科门类;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个专业学位点,涉及农、工、管、理、法五个学科门类; 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广东省名牌专业2个。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25人,具有正高职称114人,副高职称360人,拥有中级职称者5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22人、硕士学位者537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43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万多人(不含独立学院学生),其中本科生1.5万余人,研究生300余人。 学校办学设施一应俱全,校舍总建筑面积达49万㎡,教学科研设备值1.43亿元,固定资产值12.3亿元,图书馆藏书147万册。近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学校目前拥有一批科学研究基础扎实、学术水平较高的科研团队,其中尤以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作物遗传育种、海洋经济等学科最具优势和特色。拥有包括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深加工重点实验室、现代生物化学实验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计算机控制与通信实验室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在内的40多个实验室,拥有水生生物博物馆等一批校内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学校设有海洋生物研究所、海洋食品研究所、海洋经济研究所、海洋文化研究所、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WTO研究中心和全国高校唯一的珍珠研究所等35个科研机构。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广东省沿海市县干部培训基地和一个省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亦设在我校。学校“十五”期间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738项,总经费达498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8项,省部级项目108项,厅局级项目262项,横向项目126项。鉴定成果36项,获得各级科技奖励49项,其中省部级8项,市厅级41项,出版专著29部,发表学术论文2438篇;申请专利60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高位池养虾、海水名贵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沉箱养鲍、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杂优水稻育种以及应用基因抗水稻病害等技术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洪岸的人物履历

凯风
大奖章
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因组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人体生物组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免疫学会理事,广州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药学会会员。民主党派成员,民进会的优秀会员,暨大总支副主任。2015年12月18日,洪岸同志任暨南大学副校长。

广州能源所怎么样呢

盗窃之行
而反于土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前身为广东省地热研究室,于1978年10月正式成立,在建所20周年之际的1998年4月原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并入。并被中国科学院定位为中国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基地型研究所,2001年6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建所以来,已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百余项,其中有70多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励,获国家专利80多项。自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每年发表近20余篇SCI和EI论文。在国际合作方面已与日、美、欧盟、埃及、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国内已与广东、湖南、北京、江苏等地开展院地合作,大力推广应用生物质气化发电、地热热泵新技术、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及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等,并形成产业化。 祝你考试顺利

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怎样?

邓牧
虑叹变絷
在广东高职院校中,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专业是比较少有的!药物制剂专业、中药制药专业是该校较强的专业,医疗器械专业、化妆品专业是特色专业。广东省药物制剂实训中心设立在该校,承担着该校全部大药学类药剂生产技术的实训任务。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正处于发展中阶段,龙洞校区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中,钟落潭第二大学城校区正在计划中。目前来看,该校没有宏伟的校园建设,宿舍条件也不能满足全部人的需求。我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读了快一年了,觉得还可以吧,虽然各种设施相对其他大学差很多,但在专科里算不错了

2本有没研究生命科学的比较好的学校?

大追捕
吴先生
深圳大学深圳大学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1983年成立,当年建校,当年招生,被邓小平同志称为“深圳速度”。 学校坐落在南山后海湾,依山起伏,外海内湖,荔枝成林,花木繁荣,环境优美。校园面积140万平方米。 由于校园种植着大量的荔枝树,所以学校的又被称为“荔园”。校园风景极其漂亮,被称为中国最漂亮的十所校园之一。 教育部十分重视特区大学的创办,选派原清华大学副校长、两院院士张维出任首任校长,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抽调一批名师担任系主任。学校积极开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实行聘任制、学分制、勤工俭学、后勤社会化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1995年通过国家首批本科教学合格评价,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7年实行学院制,明确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思路。2000年确立了从单纯教学型向教学与科研并重型转变的办学目标。2005年经批准成为工程专业硕士授权单位,新增2个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领域。2006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建校25年,深圳大学紧随深圳特区快速发展。 1995年,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硕士学位授权。 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博士学位授权。 学校实行学院制。设有师范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传播学院、经济学院、财会学院(筹)、管理学院、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材料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光电工程学院、高尔夫学院(民办公助)、成人教育学院等23个学院;研究生部、体育教研部、社会科学教研部和留学生教学部等4个学部;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体育场馆中心等3个教学辅助单位。 学校学科整齐。设有52个本科专业,66个硕士点(其中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为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集成电路工程),3个博士点(政治经济学、光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其中光学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综合了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 学校规模适中。目前,有本科生19437人,硕士研究生1651人,博士研究生22人(联合培养),各类留学生609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6745人。 学校坚持本科立校。以本科教学为中心,适应本科教育大众化,树立并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办学以学生为本,育人以素质为本,素质以做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精心锻造教学特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建设省级名牌专业9个(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建筑学、生物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近四年,在校本科生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13 篇,其中,英文论文14篇,SCI收录9篇,EI收录15篇,ISTP收录6篇,CSSCI收录3篇;学生申请发明专利4项(其中1项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2004~2006届学生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分别是106人、162人、201人,逐年增加;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学校坚持学科兴校。建有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光学工程、政治经济学、国际法学、文艺学、传播学、光学、细胞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结构工程);1个教育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ATR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室);1个科技部国家生化中心(深圳国家生化工程技术开发中心);7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现代通信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纳光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2个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1个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现代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建立以代表性成果为评价对象、以学术影响和社会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研水平评价制度,设立政府奖后奖、学术创新奖、成果转化奖、重大项目奖。2003~2006年承担纵向科研项目615项,其中“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112 项,国防科研项目25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818项。教师发表论文578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19篇;出版专著224部、译著30 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2项。2005年实到科研经费6100万元,2006 年突破9000万元,其中横向课题经费超5000万元。 学校师资优秀。2006年8月,在编教职工1795人,专任教师1221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236人,副高职称456人;硕士学位 510人,博士学位464人,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38%。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4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6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教师平均年龄40岁。学校特聘双聘院士6人。 教学科研设施优良。校园总面积144万平方米(2160亩),按2006年8月全日制在校生18348人计,生均占地78.48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59.62万平方米(另在建2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345499平方米,生均18.83平方米,其中教室110536平方米,实验室102565平方米(含教学实验室50450平方米),图书馆51589平方米,体育设施用房62542平方米,学生活动中心楼4128平方米,行政办公楼14139平方米;学生宿舍197639平方米,生均10.77平方米;学生餐厅等其他建筑物53105平方米。教室座位18511个,89.6% 的教室多媒体化。教学计算机5857台。每百名学生配备多媒体和语音座位98.89个、教学计算机31.92台。2006年12月,全校仪器设备总值 39999.88万元,按折合在校生数24584人计,生均16271元,其中教学实验设备10463.56万元,生均4256元。实习基地126个。图书馆藏书37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50万册,生均102册。学校初步建成数字化校园,建有完备的校园网服务系统和校园一卡通身份识别、选课注册和货币支付系统,网络端口29861个,生均1.38个。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七十一。河北农业二批,生物研究生院还可以吧

34963 广东教育学院 这间学院怎么样呀, 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呢

大夫三重
蔡文姬
  是公办的.  学院简介  广东教育学院是一所省属成人高等师范院校,创办于1955年。81年开始成人高等师范本科教育,90年开始普通高等本科教育。92年被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  学院现设有政法、中文、外语、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计算机科学、音乐等12个教学系和社会科学部,设有29个本科和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15个,建有6个省级、校级研究所(中心),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设在我校。有近300人的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6.6%,还有一支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著名校长和特级教师组成的百余人的兼职教师队伍。  学院系科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运作机制,专业、学科、课程、师资队伍及实验室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乃至行政、教辅、学生管理及后勤管理,皆以普通本科院校管理要求为范式。学校教育教学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好评,近两年本科、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在96%以上。  学院课余活动丰富,一年一度的计算机网页大赛.服装设计展示赛.师范生演讲比赛等均在校内形成良好的爱好比拼氛围。  根据广东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已原则同意该院改制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目前,学校申报改制工作,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编辑本段院系设置  政法系  政法系现有专职教职工37人,另有学院内部兼职专业教师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14人、在读硕士4人,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力量配备齐全的教师队伍。现设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中学教学法、历史学等教研室和"中华学"研究所。近五年来全系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50多篇,主持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省级、厅级科研课题研究4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  数学系  数学系成立于1982年,是学院最早开设的系之一。数学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10人,助教4人。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取得很大成果,累计已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被SIC收录超过50篇,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厅级科研课题。采用多层次的办学形式,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办学形式有四年制本科、二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三年本科函授及各种层次的继续教育培训。系一直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目标,形成了一套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  化学系  化学系起始于1960年开办的两年制化学专科班,1984年起招收专科起点两年制本科生,1992年起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到2005年,共招收化学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生20届694人,四年制本科生12届461人,专科生10届419人,业余(函授)本科生12届1231人,业余(函授)专科生4届92人。1988年招收非师范类三年制有机化工专业专科生53人。1997年起招收非师范类精细化工专业专科生3届72人,商品检验专业专科生42人。化学系还长期担负中学化学教师的岗前培训、职务培训、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等继续教育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共培训学员5200多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化学系已呈现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外语系  外语系是学院重点建设学系之一。创办近50年来,外语系为广东省中小学英语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学院的发展和壮大,外语系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水平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在校脱产生581人,函授生1466人。2003年招收新生1088人,位居全院第一。承担全院大学英语教学任务,教学水平提高显著,参加全国四、六级统考通过率超出全国普通院校平均水平。外语系已逐渐形成了既有本科又有专科,既有脱产学习又有函授教育,既有学历培养又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目前外语系开设了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专业。系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有多媒体语音室5间,多媒体课室1间。系资料室藏书8000余册,各类图书6696种,外文原版书籍1545种,期刊杂志71种。外语系有一支数量合适、质量合格、结构基本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3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9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5人。  生物系  生物系筹建于1982年。现有专业(含专业方向)6个,其中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3个,包括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及生物科学(科学教育方向);专科3个,即园艺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城市园林)和生物教育(小学科学教育)。1985~1992年开设生物专业大专班,1987年起开设生物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班,1993年起设普通高考生物教育四年制本科班,1999年开始,增设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大专班,2003年新开设了普通高考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班。生物系是“初中生物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已承办过中学生物教师国家级、省级和中小学生物、科学课程教师继续教育各类培训班。此外,还举办过应用生物技术专业证书班以及中学生物教师高师本科自学考试班等。建系二十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的教学骨干力量。  教育系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广东教育行政学院创办的教育科学研究室和教育教研室,1958年开始设教育系,文革期间一度停办,于1984年复办,现已是广东省一支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教育人才培养、培训和教育科研机构。1982年以来,教科所与教育系合署办公。教育系设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三个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45岁以下的老师30人,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3人,其中正教授9人,副教授1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老师24人,其中博士及在读博士6人、硕士18人。  中文系  中文系设有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文艺理论、中学语文教学法七个教研室与一个对外汉语培训交流中心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现有教职工38人,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博士2人、硕士19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00多人,函授生2000多人。设汉语言文学(师范)等多个专业。除了开设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和公共课外,还开设了40多门选修课,古代文学为学院重点课程。  物理系  物理系 —— 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理科系,现设有两个专业:物理教育专业,电子电工专业。其中,本科 250 人,大专 120 人、函授 300 人,在读人数接近 700 人。 本系现有教师 29 人,其中正教授 3 人、副高职称 8 人、中级职称 10 人,助教 4 人。博士 1 人、硕士 13 人。多人担任各级学会工作,如罗质华任广东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和广东省物理教育委员会副会长;惠萍任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肖景涛任全国高师电子学会理事 。物理系拥有 5 个实验室:普通物理实验室、电子实验室、音响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中学物理实验室,共开设 38 个近代物理实验,仪器价值 180 万元。在全国 200 多所教育学院中名列前三。  体育系  广东教育学院体育系成立于1984年,建系20年来,不断致力于引进人才,完善设施机构和提高教学质量。现有教职工2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9人,助教7人,行政人员2人。  美术系  广东教育学院美术系自1992年筹建,1993年正式招收4年制美术教育本科生(50人),96年开始招收二年制脱产专科升本科生,1997年开始招收三年制业余函授本科生、二年制脱产工艺美术专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三年制工艺美术业余专科生和小教大专生。建系十年来,已有5届4年制本科毕业生,5届2年制专升本毕业生、3届3年制业余专升本毕业生。毕业生总人数达500余人。至2003年共有在校生704人。本科生中80%取得了广州美院的学士学位。  计算机科学系  广东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于1999年10月正式成立,其前身为广东教育学院计算中心。1998年开始招专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短短几年的时间,计算机科学系师生队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现有专业教工28名,其中专任教师20名,其中副教授7名,高级实验师1名,讲师7名,助教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3名。并聘请客座教授5名;现有学生707名,其中四年制本科299名,二年制专升本学生102名,函授本科生169名,函授专科(含第二学历)137名。  音乐系  广东教育学院音乐系成立于2005年3月3日,是广东教育学院最年轻的一个系,当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至06年,共有学生247人。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337561.html?wtp=tt

吉林大学的知名度极低,广东人都不认识这所大学,还以为是二本

哈什尔
哥儿们
  吉林大学的著名校友数量占全国第四名  以下是中科院院士(部分)我想你不会不知道院士是什么吧?  校友中的院士(以当选时间排序)  李四光  我国杰出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1951年8月至1952年10月兼任东北地质专科学校(长春地质学院前身)校长,1949年10月19日,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吕振羽  1951年8月至1955年5月任东北人民大学(原吉林大学前身)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余瑞璜  1952年9月起任教于东北人民大学(原吉林大学前身)物理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  俞建章  地层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学家。曾任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教授、副院长等职。 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顾功叙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曾任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地球物理系系主任。 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业治铮  著名地质学家。 1951 至 1964 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任教,历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 1960 年创建海洋地质专业。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院士 ) 。  朱光亚  1952年至1955年在吉林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80年增补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  董申葆  1953年任教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1980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谢学锦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化学系兼职博士生导师。  江元生  1956年由吉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南京大学教授。  张乾二  1963年至1965年在吉林大学物质结构学术研讨班进修,1991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厦门大学教授。  游效曾  1963 年至1965年在吉林大学物质结构学术研讨班进修,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现为南京大学教授。黎乐民——1978年至1980 年在吉林大学量子化学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进修班进修,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大学教授。  经福谦  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黎乐民  1978年至1980年在吉林大学量子化学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进修班进修,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大学教授。  宋家树  1954年由吉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工业总公司军用局研究员。  邓从豪  1963年至1965年在吉林大学物质结构学术研讨班进修,现为山东大学教授,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年6月至1986年11月任山东大学校长。  董蕴美  1956年由吉林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1993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委员,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陈佳洱  1954年由吉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3年11月当选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何继善 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高鼎三  1955年起任教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翟裕生  1955年9月至1957年8月在长春地质学院矿床学研究生班学习。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薛禹群  1957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研究生班。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生导师薛禹群教授。1999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世绩  196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65年吉林大学物理研究生毕业。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 泽  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2001年当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世浙  195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并曾在长春地质学院任教。2002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嘉麒  1965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 1967 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星学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康玉柱  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普查系。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兼职教授、西北石油地质局副总工程师、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专家组副组长、新疆自治区专家顾问团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窦士学  196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在国外被评为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院士、西南威尔士工程科学院院士,现为澳大利亚五龙港(WOLLONGONG)大学教授。  林学钰  195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水文地质和环境水文地质学界泰斗,我国最早从事环境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之一。现任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香美  197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1982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肾脏病学硕士学位,2007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主任、解放军肾脏病中心主任、解放军肾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双聘院士。  下面再给你一个法学院的著名校友,请注意吉林大学的法学院在教育部是全国第五,以下是部分吉大法学院毕业生:  张文显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科委委员(法学组召集人),教授,哲学博士,博导;原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吉大本硕博)  郑成良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教育部社科委委员,教授,刑法学博士,博导;原国家法官学院院长(吉大本硕),  徐显明 山东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科委委员,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会长(吉大本硕,与上交大副校长郑成良为同班同学),教授,宪法行政法学博士,博导;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注:张、郑、徐三人被誉为“吉大法学三剑客”(北海道大学法学院院长语),硕士同出王子陵教授师门。  车丕照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法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硕)  申卫星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吉大本硕)  傅廷中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吉大硕士)  崔建远 清华大学法学院原副院长,现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硕)  高鸿钧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现任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科)  韩世远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吉大本硕)  刘瑞复 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博士生导师组组长(吉大本科)  张 骐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比较法与法社会学研究所执行所长,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吉大本科)  吴振兴 武汉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硕博)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吉大本科)  龙翼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科)  刘文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经济法学科创始人之一(吉大本科)  王 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博导,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吉大硕士)  王 牧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吉大本科)  王传丽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原院长(吉大硕士)  莫世键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现任院长(吉大本科)  许 清 中国政法大学宪法教研室主任、教授 (已退,吉大本科)  信春鹰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原所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副部长级)(吉大本硕,并且为新中国第一个女法学硕士)  钱弘道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曾任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比较法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吉大本科)  孙世彦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教授,国际法室主任(吉大本硕)  杜青林 中央统战部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曾任海南省和四川省的省委书记  孙 谦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本硕博)  戴玉忠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副部级),二级大检察官(本)  张 军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非常务中排名第一),二级大检察官,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中纪委常委(本)  姜建初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硕)  梁国庆 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本)  赵登举 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本)  谢安山 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本)  郝志勇 司法部副部长,政治部主任(本)  白景富 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正部级)(本)  李 熙 中纪委委员,中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组长、卫生部党组成员(本)  何晔晖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本)  桂敏杰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本)  汪永清 国务院副秘书长(本)  刘 飏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会长(正部级),曾任司法部副部长(本)  陈 杰 全国台联副会长  李忠信 公安部文联副主席,曾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公安部法制局局长(本)  童兆洪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孙万胜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凤超 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敬大力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周玉华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记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  吕岩峰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教授,博导  韩 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  法进衍 山东省国家安全厅长  张建国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布小林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  王国栋 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李向武 原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鹤松 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罗黔生 贵州黔西南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胡成全 黑龙江省司法厅厅长  王腊生 江苏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  何访拔 原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杨庆祥 原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中和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庚香 河南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言静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杨广生 贵州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  王俊峰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2006——2008连续三年被亚洲法律事务评为年度中国律师事务所,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被公认为是中国top3的律所)创始合伙人,管委会主任  对了 你们广东省的现任省委书记和中山大学的党委书记还是吉大行政学院毕业呢!  不过估计你和你身边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吧!

帮我搜集建国60周年素材

心术
周颂
关于爱国的歇后语流水弯弯——和谐(河斜) 头发长黑斑——法制(发痣) 服装老板买原料——进步(进布) 清理秋天落叶——扫黄 稿纸上写情诗--做一行爱一行 麻麻绳上接电灯泡---搞错了路线 雀子钻到竹筒里---安居乐业 拿住荷杆摸到藉--抓根本 披大氅偷烟袋---文明 跑了羊修圈--防备后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小故事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 政治体制上:总的来说也在进步。 总的说来,就这些方面,但政治体制上还是很不完善,腐败现象严重。执政党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国力的的增强,我们中国未来会更好。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21) 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22)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激光技术 (23) 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 (24)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 (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 ——两弹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五、能源技术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 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 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 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41)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 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 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六、科学考察 ——青藏科学考察 (44)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 (45) 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9)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 (50)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顾,难免挂一漏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50年只是短短一瞬,而中国科技50年却在寻求国富民强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国科技走过了50年,它还将创造更加辉煌的50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人们站起来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8年我国自行设计的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建成通车 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顺利的返回地面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 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了中国的10年动乱。 1977年恢复高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981年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合龙 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983年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诞生 1984年建国后首次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1985年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建成 1986年实施“863”计划 1988年中国核潜艇发射水下火箭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1994年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世界瞩目的三峡大坝横断长江,缚住苍龙。现在三峡工程已经顺利实现蓄水、通航、发电的奋斗目标,其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 中国GDP:13年跨越10个万亿元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国内有哪些好的生物资讯网站

肥女孩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病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安徽省生物研究所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湖南省生物研究所江苏省生物研究所福建省生物研究所吉林省生物研究所河北省生物研究所河南省生物研究所山西省生物研究所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辽宁省生物研究所甘肃省生物研究所海南省生物研究所浙江省生物研究所福州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工程医学研究所南京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