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播电视考研哪个学校好考

少焉郇若
大定持之
一般这个专业考的比较多的学校是:1、中国传媒大学:培养广播电视界“大腕”的摇篮,其中广播电视新闻学声名远播,下设广播电视史、外国广播电视、电视新闻、记录片、新闻摄影5个方向。其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毕业生大多进入中央级大媒体,具有专业优势。2、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是其特色专业,注重培养理论研究、艺术美学与专业技术为一体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近年来成为报考热门。3、四川大学:注重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高级专业人才。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老牌院校也具有相当雄厚的实力,中西部地区高校则可考虑广西大学、兰州大学等。这些学校的难度也是由难到易的呢。在考研之初可以借鉴一些考研高分学姐的经验呢,英语的话,接近十二月才开始准备,我研友很早就催我背单词了,我当时就说自己底子好,不着急,先整要紧的,结果直接刷真题的时候傻眼了,大学四年除了考试没碰过英语,单词都不认识了,看一篇阅读也就认识点最基本的,心里挺着急,看不懂的直接后果就是一篇阅读平均对两个吧。从06年左右的阅读开始刷也不去做后边的题,就把阅读里所有不认识的单词一个一个注上,注个五六篇就发现,好多单词特眼熟,这时候就开始把眼熟的单词记本子上,没事翻一翻,就这么第一遍就跟单词打交道。第二遍再用干净的套卷做真题,做完以后接着记不认识的词,分析自己选项错误原因,摸出题套路。英语是我学的最痛苦的了,因为一看英语就困,前半阶段一篇阅读睡一上午太正常了,密密麻麻单词都不认识,不困才怪,反正就是坚持一下,睡着睡着一篇阅读就做完了。作文听了天道网校的课,只背了5篇大的,小的记了记格式,考试时就瞎编的,只会最简单的词,什么beautiful啊big啊,用了挺多复杂句的,我语法一直都不错,所以我的英语经验只适用于单词是短板的人。从真题里提炼出来的核心词汇真的不多,我就记了A4纸四五张的样子,刷阅读碰到不认识的我都能知道记在哪个方位了,很方便。政治:先用了一两天把大纲解析过了一遍,思考了马哲,认真梳理了近代史和毛中特,粗略的翻了翻思修和时政。再用了四五天把对应练习题做完了,这个习惯其实不好,喜欢一段时间高度集中精力死磕一门课。后期又买了时政小册子,12月以后每天两三个小时背政治大题,感觉大题各个机构压的都差不多,挑好一本背好就行,再就是考前多买几套市面上的卷,用来刷选择题,单选大家得分率差不多,多选题多刷几套题,只记错误点,注意,只记错误点,考试时看到明显错误点直接。政治真题的价值基本就是选择题了,顺着出题人思路走一走,大题不用你自己找规律,各大机构让你背的东西都是找规律压出来的,政治基本就这样。

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各个学校排名

复性
汝果养乎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leeccLKK影视编导北京地区排名1中国传媒大学A+2北京师范大学A3北京电影学院、B+4北京大学B+研究生专业分类影视编导属于0504艺术学专业名称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6电影学专业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广播电视编导(节目主持方向)影视学(影视与传媒方向)影视学(影视文化与传播方向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影视剧译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影视媒体理论方向)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方向)文化产业管理(文化经纪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影视制片管理方向)公共事业管理(艺术教育)1,两个都不错,上师偏重编剧,上大偏重技巧,难度当然是上大难点,上师相对好考,就业前景也不错。2。主要偏重与编剧,听考上的人说上研的时候很轻松。我有同学刚考上。3,上大录取比例一班是1/10,难度不小。如果想上,建议报上师。6所直属师范高校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姐夫14:06:25师范类大学全国一流的分别有教育部直属六所:北京师范大学(211 985高校)华东师范大学(211 985高校)东北师范大学(211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华中师范大学(211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陕西师范大学(211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你好

广播电视新闻学考研院校排名

清而容物
海岸線
广播电视新闻学考研院校排名情况:1 中国人民大学 2 中国传媒大学 3 复旦大学4 武汉大学 5 华中科技大学 6 四川大学 7 南京大学 8 北京师范大学 9 清华大学10 暨南大学11 南京师范大学12 湖南大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考哪个学校比较好?

播抗战
半边灵
影视编导北京地区排名;1中国传媒大学A+;2北京师范大学A;3北京电影学院、B+;4北京大学B+;研究生专业分类影视编导属于0504艺术学;专业名称;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6电影学;专业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广播电视编导(节目主持方向);影视学(影视与传媒方向);影视学(影视文化与传播方向;戏剧影视。影视编导其他地区排名华东师范大学(211 985 高校)东北师范大学(211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高校)华中师范大学(211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高校)陕西师范大学(211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高校)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211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高校)省属4所: 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 高校)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 高校)湖南师范大学 (211工程 高校)首都师范大学(211工程 高校)

研究生有广播电视新闻学这一专业的学校有哪些?

安取仁义
学校很多。但是不知道你的具体分。。。。。我考新闻考了2年了,说直接点,希望不要打击你。如果你第一志愿不是报的34所,基本想调新闻是不可能的。我想你可能也知道,新闻这个学科很热门,很少有招不满的。调剂的话,看看传播学方面吧,新闻学实在很难调剂,传播学都不一定会有。一般新闻落榜就要直接再考的。中文系的文艺学或者是古汉语等等招不满的时候,也许会要新闻的。我去年考的351,单科也过线。调剂新闻没调剂成,只能去中文系,最后不甘心,今年再考了。广西大学很黑,去年调剂系统开通前就复试完了,信息还在上面。。。。。祝你好运~~实际一点,直接看中文系的专业要不要调剂的。

我马上就大三了想考研,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请问哪些学校有这个专业啊,而且学校也还好,不是太难考。

上漏下湿
不谋于知
北丐—人大:明日黄花蝶也愁 说人大是北丐,实乃对其命运的预言。 人大作为中国传媒院校“领头羊”为时久已,然而今天的人大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冷战时期的苏联:虽一时还能逞强出头,然危机暗藏,在发展迅猛的对手(如复旦,清华)的面前更是日渐相形见绌。之所以今日仍能残喘,是因为它的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有一系列的“渠道优势”:人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兴衰沧桑的见证者,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人民大学”,其与政治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人大得以拥有如下头衔:人大新闻学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所在单位,是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暨秘书处、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委员会新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暨秘书处、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暨秘书处所在单位。 然而,人才的流失是人大的死穴。童兵去了复旦,郭庆光去了清华,程曼丽去了北大。 诚然,乐观者可以说区区几位,虽说是名人,他们的流失不过好事是埃及的金字塔在岁月流逝当中塔尖上被风化了那么薄薄的一层,只要塔基依然稳固就好了。其实不然。这些人大灵魂人物的相继出走让人不禁想问:人大是不是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体制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此积困积弱,逐渐动摇和瓦解的是就是塔基了。上述趋势如不加改观,人大的翘楚地位何以维持? 南帝—复旦:玉蛟东海起宏图 人大和复旦是老对手了。今天复旦的欣欣向荣和人大积困极弱的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说人大向两极对峙中的苏联,那复旦就可比做是美国了。和人大困弱老残、内外交困的瓦解前的苏联形象相比,复旦就像美国,富庶,独立,开放,充满生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教育机构,其新闻学专业成立于1929年9月,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学专业,素有“记者摇篮“的美称。近年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上海传媒更加巩固了“东部老大”的地位,这也为复旦大学新闻学科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传媒生态环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可谓是东海里唯一的一条蛟龙,处处游刃有余,要雨得雨,要风得风,要说在东部唯我独尊也实不为过。俗话说得好:人多了乱,龙多了旱。北京虽说传媒资源丰富,无奈粥多僧也多。而复旦却能一枝独秀,真是羡煞人也。 复旦将人大的地位取而代之,指日可待。 武当—中国传媒大学:我有我主张 我不知爱好武侠电视剧的诸位对武当派有什么印象。提起这个名字,我眼前就浮现出这么一帮人:从来都不让人觉得是大智大勇,但却是江湖上谁都不能否认和忽视的一大派系;而且该出手时就出手,从不吝惜人力,一有战事就铁定会呼啦啦出来那么一大帮人。一如我眼里的中国传媒大学。何出此言?听我细细道来:中国传媒大学曾用名“北京广播学院”是吧,其实这个名字更贴切地反映了其办学理念:从一开始就不是在学术研究上走高端路线,而是直接将目光瞄准业界,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可是你可不能小看了人家,现在中国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媒体,职位从领导者到播音员,随便都找得出北广出来的。人家这叫有先见之明,一开始定位不高没关系,走着走着就高了不是。这不,时候差不多了,名字一改,由“北京”而“中国”,由“广播”而“传媒”,由“学院”而“大学”,从符号学的角度,你自己去琢磨去吧。你说人家无大志也好,不大气也好,人家可以说你是眼高手低,不服气?事实是最好的说明,人家就是要走自己的路,随便你说去。 清华—周神通:独门招数众难求 说清华神通,一是有感于其变通能力强:,清华的新闻传播与学院仿佛是一眨眼之间就能从无到有(2002年4月21日正式成立)再到列位全国排名前矛,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且老树新花,此景清华独有也。实乃老顽童的作风是也。二来就是它有独门绝招:“挖”。“挖”什么,当然是挖“人才”。清华在中国学子的心中是一块“圣地”,在中国高校中其国内、外的知名度是首屈一指的;以理工科为强项的清华才大气粗,再加上国家的政策倾斜,如此种种,使得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其招兵买马甚为便利。树大好乘凉,清华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以“清华大学”这块招牌为依托,对广大学者的感召力可不是一般哦。该院的主要教授当中,除了熊澄宇以外,几乎都是从别处挖来的。清华善“挖”就如同老顽童善使“双手互搏术”--人文、理工皆不偏废,这就使得清华无愧于以“全”争于天下的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的名号。 其实周神通的技艺是可以传授的,后来不是有个叫郭靖的小子就学会了吗?别的且不说,起码可以证明所谓的“独门招数”之称谓是有时限的。知识经济时代,什么最神通?momey是也。有了钱,鬼推磨磨推鬼,可随意选择。如是说毫无鄙薄清华之意,重述一个现实公理而已。 北大—令狐冲:漫漫笑傲江湖路 在中国传媒院所当中,北大的经历可以说是传奇:历史悠久,命运多舛。一如孤傲而多情的令狐冲的命运:在实现携手小师妹笑傲江湖,找到自我之前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先说一说关于北大新闻学科发展初期的五个第一: •1917年北京大学开设了高校中第一门新闻学课程; •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 •1919年北京大学徐宝璜教授所撰写的《新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1919年由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版的《新闻周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期刊; •1952年建国初期院系调整之后第一个新设新闻专业,并于“文革”后期第一个恢复新闻专业 然而,如许多的“第一”并不能使北大从此走上顺畅的独立发展之路。 1958年6月,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人大新闻系,教师、图书资料等随调。1971年,人大被撤消,该校新闻系不复存在。1977年全国高校恢复招生,北大新闻专业开始正式招生。1978年人大复办,专业并回人大。后来北大开设的编辑专业隶属中文系;广告学专业由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开办。再后来国际关系学院在国际政治学硕士点下招收国际文化传播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而编辑学也在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下招收编辑学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广告学则在艺术学硕士点下招收广告方向的研究生。直到2001年5月28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北大的传媒学科才终于名正言顺地有了自己的基地。 传媒江湖风起云涌,北大要实现笑傲江湖决非易事。而且真正的江湖是无处可退隐的,有些清高的浪漫主义情调的北大要使它的传媒学科与自己的传统地位相称仍然要有很长的路要走的。光是北京,竞争就够激烈的。 全真教——武大:立势还得武艺精 在中国的新闻院所当中,武大历史不算太久,地理位置也属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在政策以及资源方面没有什么优势;但是该校策划有方,率先在京/沪以外发出要有新闻传播学博士点的呼声而顺利拿到,并获得一级学科授位权. 在这一点上颇有有“武大”人一贯的勇于竞争的国立大学风范.武汉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科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京/沪以外无人能敌的一大派系,名师包括罗以澄、蔡凯如等。然武大新闻传播学科近几年扩招之风日甚。所说扩招风气几乎席卷了全国各大高校,大家早已见怪不怪了,但对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要保持现有地位甚至更上层楼的武大来说,这一点是应该仔细斟酌的。缘何?听我细细道来: 看过《射雕》和《神雕》的诸位都对全真教的发展有这样一个印象:重阳真人首创全真教,端的是威震天下,号称武学的“泰山北斗”;然自王重阳逝世,全真教就开始步入了一个怪圈,培养的人才一代不如一代,全真七子还可以说是在江湖上薄有威名,可是再下一代尹志平、赵志敬、李志常之流就已沦落到尾他人马首是瞻了,第四代更沦为碌碌鼠辈矣。全真教的武功也由王重阳“一人当关,万夫莫开”到需七子联手布“天罡北斗阵”再到由七个“天罡北斗阵”布成一个大阵,而且还要两个大阵共九十八人,方能抗敌。依我看,就是“扩招”逐渐耗尽了全真教的元气。自王重阳始,以一带七已经够他老人家喘了,所以交出来的全真七子的武功就无法登峰造极。随着扩招的进一步开展,全真七子每个人要培养多个学生,本来他们自己就武艺不精,却要硬着头皮强撑三头六臂。如此下去,全真教就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和全真教同理,武大的新闻传播学科对扩招也须深思。因为武大既已好不容易在传媒江湖上有一席之地,那就应该继续往高端走,而不是像山寨大王一样虾兵蟹将一大帮,小打小闹,光去吓唬平民百姓,这样的杂牌军是上不得台面的。和全真教时代的江湖规矩不同的是,现在各门派之间是可以实现人才流通的。但是,嫁接也只是作为缓燃眉之急之计,在本土实现“江山代有才人出”才是各门派得以衣钵相传的根本之计,况且现在武大在吸引外援的力度上较上述武林高手明显动力不足(资金,政策方面的优势不够也是客观的制约因素)。武大现时的师资力量去与其高速扩招的生源数量难以匹配,忽略了这一点恐怕难免要蹈全真教的覆辙。 峨嵋派—川大:岂是一个冤字了得 提起峨嵋派川大,总让人有这样的感觉——熟悉而又陌生。盖因其偏安西南一隅,其余各派久闻其大名而鲜有机会真正与其交流切磋。想来峨嵋派其实也未必是故作高深玩神秘,比武大会往往地处中原或者是后起之秀-东部重镇。自蜀地赴会路途遥远,导致成本较高,实乃一客观因素也。久而久之,该“西部王”自与各派相远于江湖。如此一来,除了给武林各派一个模糊的大体印象之外,其余各派也鲜有知晓峨嵋派究竟作出了几分成绩。 其实细盘点之,川大新闻传播学科还是颇有所做为的。从1898年川大前身尊经书院创办《蜀学报》开始,一百余年间,川大没有停止新闻业务的实践,早期并为中国培养了包括人民日报社社长胡绩伟、新华社社长、《红旗》杂志总编辑熊复、新华社副社长缪海稜、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刘宜勤等在内的众多新闻中坚力量。现今活跃在业界的包括影视界:国际著名导演戴思杰、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峨眉电影制片厂厂长李康生、上海东方卫视总编辑陈梁、星空卫视副总裁李映红;新闻出版界有诸如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谢明清、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法规司司长王涛等;广告界有诸如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委及“中国十大创意总监”之一丁邦清等。在理论研究方面,系统专门的研究工作最晚从 1939年国立四川大学新闻学会成立就开始了,出版的论著也很丰富。川大素以文化底蕴深厚著称,将文化优势与传媒研究相结合,是川大长期的研究传统,多年来推出了相当的学术成果,并为全国高校培养了包括尹鸿、吴信训、李杰、董天策、张同道等在内的等众多著名的传媒学者。而且近些年川大新闻传播学科在欧阳洪生、李苓、蔡尚伟等人的带领下,还是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的,在取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出版的书籍、公开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飞跃。 既有家底又有成绩却不被众人了解,看来峨嵋派川大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宣传力度了。本来就是搞新闻传播的,搞宣传应该不难吧? 南大——段誉: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南京钟灵毓秀,江南才子的风流倜傥,南大新闻传播学院以南京和南大浓郁的人文氛围为依托,让人感觉是格局尚小,但灵气十足。现在南大的新闻传播学科还是个杂家,在新闻传播学科研究方面还为形成较大的规模和气候,但还是有自己的研究特色的,如:以潘知常教授、王雄、丁和根副教授为首作欧洲批判学派研究;比较新闻学、网络新闻学、“传媒社区”研究、 “灾难新闻”研究,“第三人效果”研究也在一批慢慢成长起来的老师的带领下走在全国前列。除了初步成就外,南大还有可能有一系列新气象:其一:原新闻系主任丁柏铨主任的下台后,新主任的上台,南大新闻系能否凸现自己的优势成为众目之焦点。其二,南大新闻传播学科有待于与南大其他优势学科实现嫁接。南大的哲学系在全国数一数二,对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本雅明、鲍德里亚。阿尔杜塞、波斯特、威廉斯、霍尔、费斯克等等的研究已经在国内领先。哲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如果能与新闻传播学科顺利嫁接,那对于南大的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消费社会等传播学方面的研究大有裨益,这样看似离开传播学,实际上是采取的从外围突围,最终占领腹地的做法,最终将形成南大传播学的长足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想必看过《天龙八部》都不会忽略段誉这重量级人物吧哈哈:前段时间在某处见他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三日不见已然成为绝学在身的武林小大师了,没办法,谁让他就是那么有灵气呢。还有就是人的成败要看资质还要看机缘嘛,孰强孰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就是怀着平常心,一路走一路都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转机。段誉当初又何曾想到可以和逍遥派武功有了联系呢?段誉不会永远十几二十岁,谁知道他三十、四十岁时会怎么样?让人充满好奇,充满期待

求教!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考研院校选择和就业前景

诡森灵
丝丝入扣
首先想告诉你的就是中国的研究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辅助你的老师,包括帮他搬家接送孩子,然后最后在毕业的时候糊弄一片不知所云的论文,如果你不想只是混文凭,要么不读要么出国。浙大的新闻还有艺术基本都是当地人去的,根本没有水平可言,和中国传媒还有人大没法比。新闻我认为还是去人大或者清华北大,央视和新华社比较认,如果南方,那复旦还可以吧。电台主播当然最好还是播音专业啊,而且你普通话还要过关,否则招聘时候你连报名都报不上,以后的工作和你是不是研究生关系几乎没有,除非是科研类,看重一点,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形象也很重要,关系当然更重要。如果你想走艺术,建议去浸会,如果偏文去中文,港大综合,其实都很好的,还是比大陆的教育元化。最后给你个建议,如果你就是肯定留在杭州工作,那你读当地学校再有人会不错,当然清华北大人大读出来,人家也更喜欢要你,如果想更好发展,出国深造。希望能帮到你,让你茅塞顿开,明白现状。要给奖赏啊~楼主直接向专业老师咨询更好,他们毕竟经历过,对行业相当了解呢。而且你的问题问的那么详细,完全可以一个一个的去百度微博问行业达人,看相关新闻啊,等等很多途径的。

播音主持本专业考研有哪些方向?跨度不太大的专业是什么?

男人心
同类相从
新闻传播类的专业对你来说这个专业跨度不大,甚至不算跨专业,对你来说相对比较容易。新闻传播属于文学类专业,我不清楚你要考的是哪个学校的新闻学专业,不同的院校考试的范围、侧重点、出题思路及难易程度也不同。对于新闻专业近几年是越来越热,考的人也越来越多,关键看你怎样选择院校,如果想考考名校,将来也好就业,人大、中传媒、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当然是实力最强的,当然考试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如果不考虑院校的名气,只是考虑专业,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也是可以的,考试的难度也会会小一点,不过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努力,有的学校提供参考书目还好说,有的学校不指定参考书目,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下功夫,甚至是花精力去研读相关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专业面;如果就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来说,可推荐的院校有: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等;还可以选择文学类的专业,,如:新闻传播学、英语语言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还可以跨法学类、教育学、哲学类的专业。您觉得学硕和专硕在考试难度有什么区别吗,哪个更好考,我是普通二本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

我是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想考研,并且对就业方面有帮助,该选那个学校,什么专业呢

九十九
民也
同学,听我一句劝,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最好不要考研,因为你的专业是比较偏应用的专业,这方面经验比学历更重要,真的,我的一个同学就和你一样,后来考了研,还是很难找工作啊。别忘了给我金币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