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级期刊有哪些

爱与憎
绵蛮
国家一级期刊目录财贸经济 半导体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材料科学进展)地球科学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低温工程 低温物理学报 地质学报地球物理学报 地震学报 地质科学 电子科学学刊 电工技术学报电子学报 电信科学 动力工程 动物学报 法学研究 分析化学复合材料学报 钢铁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高分子学报(中英)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高等学校化工学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国际问题研究光电工程 工程热物理学报 固体力学学报 管理世界 国际贸易 光学学报光子学报 硅酸盐学报 航空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 海洋学报 海洋与湖沼化学学报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化工学报(中英) 化学物理学报 会计研究计量学报 经济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计算力学学报(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 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研究所)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机学报计算数学 建筑结构学报 金属学报 近代史研究 金融研究建筑学报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科学学研究 科学通报 科研管理矿物学报 空气动力学学报 控制理论与应用 历史研究 力学学报马克思主义研究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煤炭学报 磨擦学学报内燃机学报 内燃机工程 汽车工程 情报学报 软件学报 热力发电燃料化学学报 日语学习与研究 社会学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 水力发电学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声学学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生物工程学报实验生物学报 生物化学杂志 生物物理学报 生理学报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世界经济 世界历史 世界宗教研究 水利学报石油学报 数学年刊(A、B辑) 数学学报 数学进展 太阳能学报体育科学 天文学报 通信学报 土木工程学报 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语外语界 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 文学评论 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研究 文艺遗产 物理学报 物理化学学报 微波学报 微生物学报无机化学学报 无机材料学报 现代外语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细胞生物学杂志 心理学报 学术月刊 应用数学学报 仪器仪表学报遗传学报 有机化学 岩土工程学报 哲学研究 自动化学报振动工程学报 植物学报 自然科学进展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植物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新化文献收录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中国法学 中国翻译 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激光中国科学(A~E辑) 中国劳动学 中国体育科技 中国社会科学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报政治学研究 中国音乐 中华医学杂志(中英) 中国语文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仅供参考!!!

我是学建筑学的,想找些与建筑有关的书籍,谁推荐几本,求精!!!

此处三焉
钓鱼去
1《建筑师的 20 岁》 作者: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 安藤忠雄研究室编 译者: 王静 王建国 / 费移山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推荐理由:浅显易懂,整本书洋溢的是建筑界巨人对建筑学的热爱 和坚持,具有感染力。 2《型和现代主义》 作者: 贾倍思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推荐理由:对于大一的构成课时非常好的参考资料,对训练造型能力、表现手段很有帮助。 比起清华出的那本构成书要好不少, 有意思的多。 但是图片够多够好容易让低年级同学落入 简单的抄袭,还是应该学习造型的逻辑方法。 3《外部空间设计》 作者: 芦原义信 译者: 尹培桐推荐理由:每年大一要做的一个课程设计,但是找到有点难,必看的。 4《交往与空间》 作者: (丹麦)盖尔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吸引了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 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是在讨论空 间的基本问题。 5《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二版) 》 作者: 程大锦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10 楼就有,很多高年级同学有,够基础从一个点讲起,够厚够打基础,够分量。 这种书是要反复的翻反复的看的大一看大三也要看, 一遍掠过不如不看。 觉得基本功差的同 学尤其推荐。相类似的书其实挺多的像彭一刚的《建筑空间组合论》 ,与它显得枯燥。 6《DOMUS》杂志 推荐理由:出了中文版后,中国的建筑人很有福,大一的同学常翻翻 DOMUS 的近期杂志, 了解建筑界设计界关注的人物关注的问题,如今不知道 Koolhaas 、Zaha 是谁,枉学建筑。7《勒·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 作者: (法)勒·柯布西耶基金会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推荐理由: 勒·柯布西耶, 一个学习现代建筑的人无法绕过的名 字,就像读哲学的人绝对绕不过康德。阅读柯布西耶是一种奇怪的感觉复杂、悖别、矛盾, 还是那句话他是一枚种子。8《勒·柯布西埃全住宅》 作者: 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 译者: 曹文珺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推荐理由: 安藤忠雄的研究生把柯布西耶的 106 个住宅用详尽的图形模 型形式表达出来,价值不言而喻。 (大一可能看不完,或是一定看不完,反复的看,反复的 画、分析,会有收获的。 ) 9《走向新建筑》 作者: 勒·柯布西耶 译者: 陈志华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现代主义建筑的伟大宣言。了解现代主义最基本的概念。 10《街道的美学》 译者: 尹培桐 作者: 芦原义信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推荐理由: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 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 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 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推荐。 11《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作者: (德)托马斯·史密特 译者: 托马斯·史密特著 / 肖毅强 推荐理由:我开始以为是本挺大的书,其实是本很小巧的书,道理讲得很明白,入门的时候 应该看看,理性是我们做设计时比较缺失的。12《设计与分析》 作者: [荷]卢本 出版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设计与分析》一书内容共分 6 章,各章分别与以下这些设计因素有关:组织布 局、实用功能、建筑结构、类型研究、背景环境及分析技巧。作者以时间为验证,介绍各种 分析图,以求更深入了解建筑设计的过程。书中援引为例的图解多达百幅以上。 若你是正对教科书类的话,有这些书:1、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第2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分为4篇20章,全面地介绍了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的系统知识;根据当前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新发展,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书中围绕地下工程的建设,着重介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此外,还介绍了近年来越来越被重视的工程科学管理技术。 本书是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大类地下工程专业方向本科生、研究生的教科书,也可供地下工程技术人员参考2、铁路选线设计(第3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曾获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作者易思蓉教授为国家名师。 本书主要阐述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全书共分八章,主要介绍铁路能力、线路平面纵断面设计、铁路定线、方案比选、车站设计和既有线改建与增建二线设计;同时为适应铁路发展方向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介绍了高速铁路和重载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等内容。本书在内容编写上以培育21世纪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改革旧的教学内容,尽可能纳入铁路选线设计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更加注重内容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土木工程地质(第2版)(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共八章。基础地质部分三章:第一章是岩石和土的类型、地质特性和工程性质;第二章是地质构造、地史及地质图的基本知识;第三章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工程地质部分五章:第四章是常见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及岩堆、泥石流、岩溶、地震等;第五章是地下工程地质问题;第六章是边坡工程地质问题;第七章是地基工程地质问题;第八章是工程地质勘察。 本书采用了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的新标准和新规范,吸取了近十几年来在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学科中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本书可作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专科教材或教参,也适用于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等相关专业,还可供上述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3、地下工程概论 本书为土木工程专业大类编写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地下工程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全书分四章。前两章概述地下工程的基本形态和发展重点,以及地下工程的力学、物理特性。第三章重点介绍地下工程应用的各个领域,为本书重点。第四章介绍地下工程的基本技术,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经济管理等技术。 4、地下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概论,介绍地下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与现状,地下结构体系的组成及结构形式、计算特性、力学模型、设计方法和内容;第二章地下工程结构物的工作环境;第三章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第四章现代支护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第五章结构力学的计算方法;第六章连续介质力学的计算方法;第七章地下结构信息反馈设计方法。 本书在阐述地下结构的计算原理与方法的同时,列举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并辅以算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章后附思考题与习题,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练习。 本书可作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的本科、专科教材或教参,也可供从事相关工程工作的科研、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参考。5、钢桥构造与设计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各类钢桥的构造特点、组成部分以及设计计算方法,我国钢桥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新钢材的采用及新的疲劳计算方法等;具体介绍了铁路钢板梁桥、结合梁桥、钢箱梁桥、大跨度及下承式连续钢桁梁桥的构造特点及设计计算方法,同时对钢斜拉桥和悬索桥的构造特点及计算方法也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作为本科大土木专业桥梁工程及铁道工程方向的教材。6、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理 本书系统阐述了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布置;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高层建筑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简体结构与高层钢结构等的特点、布置和分析计算方法。对高层建筑抗风、抗震设计及结构截面设计等也作了详细介绍。全书安排了一些例题和适量思考题、习题、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结构设计、施工及研究人员参考。7、建筑材料(第2版) 本教材内容涵盖了交通、土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结构工程等多个专业。本书重点讲述了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无机胶凝材料(重点是水泥)、混凝土和沙浆、钢材与铝合机金、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沥青及防水材料、墙体材料及石才等以及建筑材料实验和采用的实验规范。本书除可作铁道桥梁、铁道工程、地下工程、工民建等专业的教学外,还适合建筑学、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教学。8、房屋建筑工程 本书是在原《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上,按照我国新修订的有关规范全面增删修改而成。全书共六章,包括建筑结构体系与选型,建筑结构设计概论,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砌体结构设计,建筑施工。该书不仅详细论述了房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理论,还列有若干房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实例及经验总结,同时也尽可能地反映国内外近年来的一些科研成果,理论联系实际,便于自学和实际工程应用。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参考。9、另外还有 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制图、监理概论、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抗震、建筑工程经济、地基与基础等等,不知道你需要那类书籍,范围更小一点。如果觉得还可以的话,请采纳一下哦、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的科学刊物

季路
而有所矜
《直升机技术》《直升机技术》是以学术、技术性为主,兼顾普及性的杂志,是国内唯一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直升机杂志。它创刊于1973年。1990年以前,其主办单位是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自1990年起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与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专业分会联合主办。本刊为16开本季刊。前面有中英文对照的目录,每篇学术性或技术性文章前面有英文摘要。主要栏目有 “学术探讨”、“工程设计”、“试验技术”、“综合评述”、“机种介绍”、“信息动态”等。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直升机事业服务”的办刊宗旨,刊登国内外直升机科研、设计、试制、教学、使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最新动态,也刊登直升机方面的知识性、趣味性的文章。读者对象为国内直升机行业的广大科研人员、工作技术人员、航空院校师生、飞行人员以及直升机爱好者。本刊自办发行,主要发行到国内各直升机行业。

想报2012年北建工的建筑学研究生,介绍一下那个老师好些

周繇
蹇裳攫步
1、汤羽扬,女,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专家咨询组成员。 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硕士学位,曾担任湖南大学建筑系教师,1992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国家特色专业”建筑学专业建设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与遗产保护规划、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设计、乡土建筑研究、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 曾出版有《三峡文物珍存》、《行走于历史与未来之间》等著作及学术论文几十篇。 主要科研成果有:三峡工程淹没区地面文物保护实施阶段规划及保护工程(如大昌古城整体搬迁、屈原祠异地复建等)、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市发改委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北京旧城胡同系统分类与保护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西沱古镇保护规划、湖南上甘棠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等几十项规划设计。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支撑计划“城市旧区土地改造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城中村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地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新疆丝绸之路(和田地区)古遗址保护规划等。 2、陈静勇,男,1963年出生,教授,现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教学副院长职务,并担任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设计艺术学”学科负责人等职务;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理事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ICAD中国总部)景观设计师委员会委员、全国“环境艺术学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触摸设计》杂志编委、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等。 目前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中的“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和“设计艺术学”学科中的“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化设计”等研究方向,以及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多部,论文30余篇;主要主持了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子项目、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和多项学校教育科研项目。 1995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2004年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称号;2004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5年获得“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2005年负责的《全产品化实验住宅建筑与室内设计》项目,分别获得首届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IFI)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大赛三等奖;2006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奖”;2007年获得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在研项目有“居室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系统研究”、“建筑室内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系统研究”、“建筑学院2004版各专业(本科)课群系统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2005年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逆向工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实验技术研究”、建筑环境色彩管理研究等。 3、刘临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建筑师》杂志编委,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意大利“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ICOROM)”通讯会员。曾获原冶金工业部教学改革一等奖、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进修于意大利罗马大学建筑学院。 专业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建筑与城市文化。 出版的著作和译作主要有:《意大利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元代前陵墓卷》、《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凤凰之家—中国建筑文化的城市和住宅》、《陕西古建筑》。发表的论文有《从文化整体性上考察与研究我国传统民居》、《历史城市保护与传统文化复原的模式》、《中国古建筑与诗词的对称性》、《对中国古代城市“中经线”的文化解读》等40余篇。完成的科研成果有:陕西华山风景区规划、黄河壶口风景区规划、陕西楼观台风景区规划、西安古城南门顺城巷历史街区改造规划与设计,内蒙古包头市五当召风景区旅游规划、内蒙古固阳县秦长城遗址保护规划、陕西潼关古城保护规划、陕西神木麟州古城保护规划。 2006年,在丹麦文化部和丹麦建筑师协会的资助下,作为指导教师率队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一道,与丹麦四家建筑事务所合作,参加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获得金狮奖。 4、张忠国,男,建筑与城规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城市规划师,日本国东京大学城市规划学硕士,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系博士。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小城镇规划与设计、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作为课题负责人共完成国外科研项目包括《日本狭山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日本宫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等10余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内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六部委科研项目《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建设部级科研项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北京市浅山区生态村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青岛市重点项目《青岛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近20余项。获得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起草《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多项地方法律法规等文件。主讲《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评析》等大学和研究生课程,主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在《城市规划》,《经济地理》,《城市问题》等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专著《城市成长管理的空间策略》被批准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专著《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策略》于2008年4月由兵器工业出版社已经出版。2005年获得山东省规划设计二等奖,2006年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民族建筑景观设计竞赛铜奖、2007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5、欧阳文,女,1969年出生,副教授,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 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传统建筑及其环境的改造与更新,居住区环境与居住建筑设计等。 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的理论框架与时间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科技进步三等奖),建设部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三等奖),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居住区管理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一等奖),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项目《成都市成华区实施农村新居工程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北京规划委员会项目《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调查》等。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北京川底下古山村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岔道城城池修复与村域保护规划》、《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总体规划》以及《北京菩萨山生态旅游建设示范项目总体规划》等。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的专题项目《生态村规划设计研究》(北京市2005年重大科技专项),《中央国家机关地标准住宅的改造研究》,《山东泗水县圣水山庄规划与设计》,《怀仁县北环路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等。 主要参与撰写的论著包括:《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纪的住宅设计》。主要译著包括:《藏酷空间——LOFT》、《国外家居设计精选——小空间》和《简捷室内设计手册》、《室内设计标准图集》等。 曾先后赴澳大利亚、德国、丹麦及美国等参加专业培训、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6、格伦,女,蒙古族,教授,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硕士学位;2000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1年回国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转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2007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成立格伦医疗建筑研究工作室。 现社会兼职国际建筑师协会医疗卫生分会会员(UIA-PHG);卫生部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协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疗建筑专家组成员。 2006年初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题目:医院建筑前期策划及设计过程的系统化控制措施研究。结合课题完成医院建筑子系统研究论文共7本。此项研究填补了国家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到目前为止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建筑核心杂志发表三篇,主要参编论著六本。曾接受以下杂志的专访:“世界医学杂志”,“房地产导刊”,“中国医院院长”。在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地的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学术活动中作了重点学术讲座。目前在积极筹备专著“现代医院建筑策划”。 计划继续申请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题目:综合医院建成使用后评估系统方法研究。这项研究将会开辟医疗研究的新领域。目前工作室共培养了研究生十余名,毕业后绝大多数承担了医疗建筑设计的重要角色。 工作室从事医疗建筑设计项目到目前为止有30余项,其中包括: 黑龙江大庆第七人民医院800床,全国竞标中选方案;山东胶州人民医院800床,竞标中选方案;江苏泰州普济医院600床,竞标中选方案(目前已投入使用),解放军251医院 500床,竞标中选方案。 医疗建筑前期策划咨询在我国属较新的领域,工作室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开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内容,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并得到了甲方极高的评价。此项工作是保证医院建筑最终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步骤和内容。目前已完成的前期策划咨询项目有:北京协和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广州南方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浙江台州医院前期策划;黑龙江省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设计;甘肃妇幼保健院前期策划及总体方案设计等。 目前,已与国内及国际等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电子工业设计研究院;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MARU;荷兰 EMG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德国 HWP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SOTEA。2007年推荐一研究生到英国MARU进一步深造和学习。 7、赵可昕,女,高级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硕士研究生学位。 1987年至1996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1997年至今主要从事建筑学专业教学工作。2003年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年主要关注交通建筑与城市设计。主持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系统化规划设计研究”;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研课题“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负责城市与建筑设计相关部分。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及公共建筑设计。 8、郭晋生,女,1960年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2月-1998年8月在机械部设计研究总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工作,2003年-至今,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从事建筑教学工作。 共参与了近百项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主要科研成果有: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北京中粮广场、国家经贸委虎峪园林山庄、中国驻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瑞典、刚国(金)等使馆经商参处建筑方案设计,在项目中担任过建筑专业设计人,建筑专业设计负责人和项目总设计师。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对建筑设计及理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城市既有住宅更新与改造。 在研项目为低标准住宅更新与改造设计和中国驻外建筑设计研究。 9、陆翔,男,1958年出生,副教授,硕士学位,建筑史论部部长,研究方向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大型公共建筑。 现科研项目有北京原比利时使馆保护、中国音乐学院排演厅方案设计、北京市护国寺旅游规划、河南温县世界水景风情园等。获奖方面:《北京四合院》(合作)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北京什刹海地区护国寺街旅游成果调研报告》获西城区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关于合理利用保护区旅游资源》获政协西城区委优秀提案奖。 10、林川,女,1959年出生,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研究方向为居住区规划、住宅设计、生态建筑技术。教学课程主要有:建筑设计及原理、生态建筑与城市。 曾负责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2004年出版《小城镇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现担任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负责人。多年从事住区规划及住宅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特别关注地域、气候对建筑及文化的影响以及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法和生态美学。11、张大玉,1966年出生,山东嘉祥县人,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研处处长兼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以及村镇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近几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专题《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建设部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十五”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私家园林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保护对策研究》等。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2006年获 “十五”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奖,2007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与《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旧住宅区宜居更新技术研究》等。 12、孙明,男,1960年出生,教授。 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景观建筑学。 主要科研方向:教育建筑;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兴校区规划设计研究。发表论文有:《普通高等学校校园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指标分析》。现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现任学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总建筑师。 13、高丕基,男,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国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与工程设计项目评审专家。 198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1993年日本东京武藏工业大学建筑学科访问学者。2001年清华大学“国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六角鬼丈研究室”研究员。担任多门教学工作,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与工程硕士等相关课程教学,并获得院级、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科研重点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住宅装修部件化系统设计研究,并获得科研与设计奖项。 发表文章及作品二十余篇,出版著作6部,并获得优秀论文奖项。目前在研课题有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建筑装修标准化部件化产品应用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在研项目有北京市西城区传统四合院建筑环境设计、北京大学医学院电教楼装修工程。 14、姜中光,男,1937年出生,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现任院城市研究所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建筑师学会理事。 先后从事工作有:建设部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国外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湖北省“三线”建设新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工作。建设部六局、国家建委一局从事居住区与公共建筑设计工作。中国建筑总公司海外部国外建筑项目设计工作。北京建工学院建筑系从事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理论教学工作,开发区、旅游区、城市设计等规划设计工作。现在北京建工学院城市研究所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 目前科研项目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吴城遗址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交民巷原比利时使馆办公楼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安徽凌家滩遗址展示设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马坝人(石峡)遗址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石家河遗址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沟桥(宛平城)保护与展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龙兴讲寺保护》等。 15、张路峰,男,1964年出生,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2001),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U-Berlin)访问学者(2003~2004),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7~),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命题专家,全国建筑工程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编委,《城市空间设计》编委,德国柏林建筑奖协会(VAB)会员(2007~)。 自1995年开始指导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公共建筑设计。承担课程:建筑设计与研究、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评析。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并多次组织联合教学。近年来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建筑师》、《北京城市建设》、《国外城市规划》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成果:北京旧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整合机制研究、唐山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京西斋堂地区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研究、城市化过程中进城农民安居模式研究等。目前正承担唐山博物馆改扩建、唐山城市水系与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唐山震后小区及住宅改造等研究项目。16、房志勇,男,1957年出生,副教授。 同时招收“建筑设计及原理”、“建筑技术”方向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装修技术、村镇规划、住宅设计。教学课程主要有: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防灾技术、材料与工艺学。 科研项目有:“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绿色钢结构住宅示范建设项目研究”、 “预制组合式房屋规范化研究”等。现为“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主要参加人。现承担的科研项目有:“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家庭装修中的拆改现象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等。 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关注建筑节能、生态建筑、村镇规划、建筑改造、建筑装修等研究领域。 17、樊振和,男,副教授(聘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级监理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建筑构造及结构选型)和绿色建筑。目前承担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从事高等建筑教育26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多年的建筑设计工程经验,有国外工程项目监理工作经历(中国政府援外体育场工程项目副总监、结构总监)。 目前在研项目有: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北京城区既有多层住宅更新改造技术策略研究、建筑技术系列课程研究等。获奖方面有: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 18、胡雪松,1963年出生,云南思茅人。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学术研究领域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场所认同——文化建筑学、乡土建筑与乡村建设。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教学、研究和设计工作,主持、参与完成了十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和大量的建筑设计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近期主持、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聚落营造学研究”、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建筑(设施)发展研究”、北京市人事局科研基金“乡村旅游与村落建设”。代表论文包括:“建筑美学思考”(《世界建筑》,2005,12)、“村落空间资源化” (《建筑学报》2006,5)、“直白场所”(《世界建筑》,2006,6)。 19、业祖润,女,1938年出生,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民居文化研究、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风景区规划与风景建筑设计研究。 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础资助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环境结构研究》、国家十五计划攻关课题《住宅及其环境》、《前门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北京川底下古村保护与利用研究》、《焦庄户古村保护与地道站纪念馆设计》等。 在研项目:《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前门地区保护与更新设计》、《鲜鱼口街区设计》、《前门大街城市设计》、《北京民居研究》、《河南省社旗历史名镇商业街区设计》、《河北省临城县歧山湖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湖滨产业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博物馆设计》。 发表论文:《保护、更新、延续——北京前门地区保护更新规划探析》、《传统空间聚落结构研究》、《传统民居文化对现代居住建筑创作启示》等。 20、邹越,男,1967年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数字化设计研究。 主要教学课程有建筑物理(本科)、计算机辅助设计(本科)、建筑新技术(研究生)等,曾获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前在研方面项目有北京市教委“室内环境污染分析与治理研究”、“建筑数字化设计基础平台研究”等。参与“北京建筑外饰面材料综合热工性能优化设计研究”、“被动采暖与主动通风相结合的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曾有“建筑结构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平屋面》项目获湖南省优秀设计三等奖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ac11c30100ii3c.html

大本毕业签了中交一公院但不是很了解该院,有知情人谈谈该院吗.还有在西安的生活压力大吗?

逃于深蓁
罗西塔
  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好单位!交通部下属就二个设计院。现在改制成公司了,现任院长霍明,院长助理:任艺宏,该院主办有《公路与自然》专业杂志。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概况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始建于1952年,总部设在中国西安,占地47,000平方米,注册资金5313万元。是国家大型骨干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监理企业之一,交通公路系统唯一获“中国勘察设计单位综合实力百强”称号的企业。  现有公路工程咨询甲级资格证书、公路工程勘察甲级证书、公路工程设计甲级证书、工程测绘甲级资格证书、交通工程和工程总承包甲级正书及高等级公路、大型桥梁、隧道建设监理、咨询资格证书和对外经营权,可承担国内(境)外工程勘测、咨询、设计、和监理项目及开展上述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出口等业务。  现有职工近800人,其中路线、桥梁、隧道、路基路面、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土工及路面材料试验、工程经济、计算机应用、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民用建筑等专业科技人员近500人。技术人员中有国家级设计大师1人,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9人,国家重点工程青年功臣2人,高级职称160余人,中级职称近200余人,优秀工作者和岗位能手14人,优秀企业家3人。  院主专业生产系统主要是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和工程咨询,为不断提高勘设产品的科技含量,设置有公路测设研究分院、桥梁设计研究分院和科研试验检测中心,进行技术开发、科研试验和培训提高。目前配有设备先进的SUN计算机工作站,并实现了全院网络化,生产单位人均计算机占有率1人1台。拥有自己开发和引进的公路、桥梁工程勘察设计与成图绘图的专用软件;有先进的工程勘察、测绘和成图仪器以及先进的检测试验仪器;有先进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电子出版系统和大型工程复印机等设备。有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信息档案管理系统,藏有55000余册(份)国内外科技文献图书资料。  建院四十多年来,院承担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任务遍及28个省市、自治区和亚非地区十二个国家,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特奖、优秀勘察、设计奖、科技进步奖三十多项;国优、省部优秀QC小组51项,在国内外公路建设史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作为中国公路勘察设计行业的先导,我院一直肩负着政府主管部门从事行业法规、标准、规范等的编制,以及对重大公路建设项目代部咨询、评估、评审任务。  在推进科技进步和现代企业管理中,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质量为中心。坚持科技兴院和质量立院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并不断健全完善具有公路勘察设计行业特色的质量体系并坚持有效运行。多年来,以设计质量、设计水平领先,在同行业中被誉为“一院水平”。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简称中交一公院),英语简称CCFHI。  地址: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区科技二路63号你好,你去了吗,怎么样,听说要常年出差在外面,是不是?我还在犹豫要不要签

哪位大虾知道“北京冶金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怎么样?硕士进去的待遇如何?急!!谢谢!!!

人有能游
德又下衰
  中冶集团北京冶金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是集设计与制造、建筑工程设计与装饰、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及科研开发、成套及备品备件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设计单位,是集团公司工程承包项目指定的唯一设备分包单位。  ★我院已经具备的资质有:  ( 1 )甲级建筑设计资质,  ( 2 )甲级工程招标资质,  ( 3 )乙级钢铁工程设计资质,  ( 4 )乙级工程咨询资质,  ( 5 )冶金机电产品质量第三方公证机构。  ★挂靠设在我院的机构有:  ( 1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技术中心  ( 2 )中国冶金建设集团设备技术中心  ( 3 )冶金机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4 )国家商检局冶金机电产品认可实验室  ( 5 )冶金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6 ) 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冶金设备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 7 )中国金属学会连铸设备委员会  ( 8 )中国金属学会机械制造委员会  ( 9 )中国金属学会炼钢设备委员会  ( 10 )北京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分会  ****************************************************  中冶集团北京冶金设备研究设计总院始建于 1978 年,属国家大型企业集团科技型企业。 现有职工 542 人,拥有一批学识渊博、技术精湛的专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6 人,高级工程师 153 人(教授级 18 人),工程师 114 人,助工 62 人。 分支机构包括:中冶设备技术成套工程总公司、轧钢工程事业部、冶炼工程事业部、上海分院、酒钢分院、自动化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和轻工机械研究所以及计算机中心、《冶金设备》杂志社; 2002 年按照集团公司结构调整、资源整合、资产重组的整体规划, 廿冶设计 研究院、华北冶金设备制造厂划归我院管理。我院业务范围包括:冶金设备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设备成套贸易、机械制造、项目咨询、施工监理和技术经营服务工作。我院拥有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的技术产品进出口权。  在冶金方面,研制成功了以高刚度轧机、飞剪机、高效冷床为核心技术的小型轧钢生产线;以新型电镀槽、不锈耐蚀导电辊为核心技术的电镀锌生产线;以 Y 型轧机、调直机为核心技术的冷轧带肋钢筋生产线;以煤气取样机、气动吊车、泥炮、开铁口机为核心技术的高炉炉前成套设备;以扒渣机为核心技术的铁水预处理技术;以高炉、转炉、电炉、 RH 插入管、连铸中间包的喷补机器人为核心技术的冶金炉窑长寿喷补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冶金行业广泛应用,历年来共完成千余项各类工程设计项目,先后承担了宝钢、莱钢、三明等全国各地及境外一系列重大项目;累计取得科研成果 140 项,获部级以上奖励 61 项,国家授权专利 46 项。  在建筑方面,擅长各类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与规划,先后完成了上海宝钢辅助工程设施、上海市市政建设及住宅小区、大型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办公楼、大型工业基地整体工程、文化娱乐工程设施及建筑群等工程项目设计。共完成建筑面积 260 余万平方米工程设计,遍布八省一市。  在制造方面,拥有铸钢、铸铁、锻造、金属结构、机械加工、木型、热处理等车间;金属切屑能力 5000 吨 / 年、钢结构制作能力 10000 吨 / 年;在以冶金设备、游乐设备和大型钢结构制作为龙头的三大系列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向其它领域渗透,形成了传统产品与开发产品相辅相成,高科技含量与低技术附加值相互支撑的多元化产品模式。  硕士月薪刚一般开始在5000多左右,目前正常在6-8千。工作环境还算可以,硕士月薪刚一般开始在5000多左右,目前正常在6-8千。你不用打电话问这些了,没有一家单位会回答这个问题!!!!!!!!!!!!!!!!

机械类刊物哪个好!

皇华
张辉
机械类核心期刊:1. 中国机械工程 2. 机械工程学报 3. 摩擦学学报 4. 机械科学与技术5. 机械设计 6. 光学精密工程 7. 机械设计与研究 8. 润滑与密封 9. 仪器仪表学报10. 机床与液压 11. 机械传动 12. 液压与气动 13. 流体机械 14. 自动化与仪表 15. 现代制造工程 16. 工程设计学报 17. 振动、测试与诊断 18. 光学技术 19.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 制造业自动化 21. 水泵技术 22. 制造技术与机床 23. 轴承 24.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5. 自动化仪表 26. 压力容器27.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李丽娟的科研项目

长发
天下大乱
先后主持39项科研项目,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23项,如:大跨度空间结构群搜索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及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01~2015-12,项目编号:51178121);基于启发式粒子群算法的空间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8-01~2010-12,项目编号:10772052);子午线轮胎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力学及热学行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997-01~1999-12,项目编号:59603001)。 1992年11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梅占馨);1992年12月至1998年5月在青岛科技大学工作;1995年12月晋升教授;1998年6月起在广东工业大学工作;1999年11月至12月在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进修学习;2000年6月至2002年6月任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2002年7月起任现职;2003年7月至8月德国Hannover大学合作研究;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英国Liverpool大学访问教授。从事结构工程、结构力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领域结构工程:钢结构稳定结构设计理论及方法结构力学行为数值模拟结构加固补强结构检测方法与技术结构力学:高性能混凝土碳纤维加固工程结构破坏机理结构仿真与优化近五年的主要研究课题:1、 午线轮胎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力学及热学行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997-01~1999-12,项目负责人)2、 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子午线轮胎结构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广东省高教厅人才引进工程基金资助,1999-01~2001-12,项目负责人)3、 跨度空间网壳结构的稳定理论及实验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0-01~2002-12,项目负责人)4、 铝合金结构力学特性及工程应用(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2001-01~2002-12, 项目负责人)5、 佛山市文化广场体育中心主体育馆部分屋盖钢结构体系设计方案优化(佛山市体育局,2002-07~2002-08, 项目负责人)6、 碳纤维材料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应用研究(广东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项目,2001-05~2003-05,项目负责人)7、 高层超长结构温度应力测试(广州容柏生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2002-07~2003-09, 项目负责人)8、 碳纤维布加固工程结构的应用研究(广东省建设厅,2002-01~2003-12, 项目负责人)9、 橡胶复合材料的疲劳损伤特性及轮胎结构力学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2-01~2004-12,项目负责人)10、碳纤维混凝土的开发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攻关项目,2002-01~2004-12, 项目负责人)11、碳纤维补强混凝土结构加固机理研究(广东省千百十工程项目, 2003-01~2004-12,项目负责人)12、现代空间结构仿真优化设计(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4-01~2005-12,项目负责人)13、大跨度新型空间结构仿真设计技术(广州市科技局科技项目,2004-01~2006-06,项目负责人)近三年的主要研究论文:[1] F Liu, LJ Li, Nonlinear Stability Calculation of Grid shells, XX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August, 2004, Warsaw, Poland[2] LJ Li, F Liu, SY Li, JH Bungey. Design and test of tall and special structure, XX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August, 2004, Warsaw, Poland[3] F Liu, LJ Li, P Wriggers. Wear Simulation Based on Node-to-segment Element, The 7th Asia-pacific Symposium on Engineering Plast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Sep.2004, Shanghai, China[4] 李丽娟,李盛勇,付赣清,路成桥,陆伟文,高层钢筋砼超长结构无缝设计与楼板应力测试分析,建筑结构学报,Vol.24,N0.4,2003。[5] 李丽娟,谢志红,郭永昌,铝合金双层球面网壳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Vol.29 ,N0.3,2003。[6] 张红州,刘锋,李丽娟,陈应钦,范根育,纤维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新型建筑材料, N0.6,2003。[7] 李丽娟,杜宏彪,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的实践与体会,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Vol.3,N0.2,2003。[8] 王红,朱艳峰,李丽娟,单层铝合金球面网壳的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广东工业大学学报,Vol.20,No.3,2003。[9] 谢志红,李丽娟,叶伟年,郭永昌,陆伟文,局部双层网壳结构非线性屈曲分析,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Vol.20,No.3,2003。[10] 李丽娟,付赣清,陆伟文,李盛勇,路成桥,深圳天安数码大厦楼板应力测试分析。[11] 刘锋,李丽娟,空间网壳结构稳定性研究。[12] 郭永昌,李丽娟,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13] 谢志红,李丽娟,铝合金双层网壳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14] 王红,李丽娟,朱艳峰,单层球面网壳的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15] 郭永昌,李丽娟,刘锋,付赣清,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对延性的影响,第六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论文集,ISBN7-81053-486-6/TU.17,2002。[16] 郭永昌,李丽娟,刘锋,付赣清,混凝土梁粘贴碳纤维布粘接破坏机理分析,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工程力学增刊,2002。[17] 郭永昌,李丽娟,刘锋,付赣清,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构件的探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Vol.19, N0.3,2002。[18] 刘锋,李丽娟,杨学贵,轮胎与地面接触问题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应用力学学报,Vol.18, N0.4,2001。[19] 李丽娟,叶伟年,空间网壳结构稳定问题研究进展及展望,广东土木与建筑,2001增刊。[20] 付赣清,李丽娟,竖向地震作用下框筒结构整体稳定分析,建筑结构学报,Vol.22,N0.3,2001。著作和教材:[1] 王元汉,李丽娟,李银平,有限法基础与程序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2] 宋域,李丽娟等,结构试验基础教程,甘肃民族出版社,2001年1月。[3] 宋域,李丽娟等,建筑结构试验,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第九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八届广东省青联常委;政协第十届广州市常委、十届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空间结构学会理事;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委员;《钢结构与建筑业》杂志编委;广州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结构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常委兼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民盟广东工业大学总支主任委员。

建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中级职称评审都需要什么?中级职称中的论文发表在那个学术、杂志上才能被认可?

绿河
谜之音
自己看吧,别听那些人乱说。 广东省建筑专业工程师资格条件   评定标准:建筑专业工程师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以及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本专业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较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较显著,取得一定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中取得较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有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从事土木建筑工程的研究、设计、施工、安装、测试、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的在职在岗工程技术人员。  第二条 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或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第三条 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二)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双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3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  (四)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五)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六)虽不具备上述学历,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上述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3年以上。任现职期间,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两项:  1.获市(厅)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省(部)级优秀设计(优秀勘察、优秀工程)奖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3.主持完成市(厅)级以上重大项目的开发研究、设计、施工等项目,其技术水平达到当时的省内先进水平,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第四条 外语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命题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外语:  1.获得硕士学位。  2.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第五条 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第六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从事建筑设计、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专业负责人完成二级以上工程一项,或三级工程两项或三级工程项及四级工程三项,且具有一定的配合施工的经验。  2.作为主要完成人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两项以上。  (二)从事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安装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 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过本专业某一分支的一、二级工程设计、施工或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工作,包括选择项目、确定方案、实施过程、成果报告等。  2. 作为主要负责人负责过本专业某一分支两个三、四级工程设计、施工或市(厅)级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工作。  (三)从事岩土工程测试、勘察、设计、施工、咨询、监理和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过一项一级岩土工程项目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工作的全过程。  2.作为技术负责人或主要专业负责人完成过两项二级岩土工程或三项三级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测试、监测、咨询或监理。  3.主持完成过两项小型岩土工程研究项目。  (四)担任城市制水、市政给排水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及回用等科研、设计、施工、咨询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参加过中型以上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全过程。  2. 参加过两项市(厅)级科研项目(或国家五级课题)全过程。  3.参加过两项小型以上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或施工组织设计的全过程。  4.曾在大型工程设计项目中负责完成过某一子项设计全过程。  5.曾主持完成两项小型工程设计项目或施工项目,并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批通过。  6. 担任大型供排水或污水、垃圾处理企业生产车间负责人工作三年以上,或中小型企业相同岗位五年以上,无重大责任事故(包括质量、安全、设备)。  (五)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消防工程设计、施工及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专业负责人参加一项二级工程或两项以上三级工程设计、施工的全过程。  2. 参加过两项以上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的全过程。  (六)从事供热工程、空气调节与人工环境工程、采暖、制冷技术等科研、设计、施工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过两项市(厅)级以上研究、开发项目或三项横向研究、开发项目的全过程。  2. 作为主要完成人负责完成过三项以上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热、通风、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或施工全过程。  (七)从事区域、城市、乡镇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承担过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中的综合工作,或独立完成过有较复杂内容的专项规划,效果良好。  2.承担或组织过县城规划、县城总体规划,或相当于上述规模的开发区、科学园区等的总体规划或有较复杂内容的专项规划,效果良好。  3.主持或承担过编制居住区级规模的详细规划设计(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较复杂的专项规划(如交通规划、文物或历史地段保护规划、风景地段规划),规划效果良好。  4. 参加过两项以上重要科研项目的综合研究课题,并曾担任过重要研究课题的单项研究报告主要撰写人,成果已获评审通过。  (八)从事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生产、应用和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 参加过一项国土或区域的风景旅游规划,省、市级风景区规划,城市或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等工作的全过程。  2.在高、中级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一项市级或两项区级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或完成三项以上小游园设计,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3.参加过两项以上省、市或部委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科研成果经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鉴定通过。  4.在风景园林施工单位担任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三项以上小型或相当规模的施工项目。  5.在公园、园林苗圃、花圃负责园林植物生产、养护管理两个生产年度以上。  (九)从事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规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 承担过公路40km以上的线路设计或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或累计完成2平方公里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施工。  2.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过两项市(厅)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经业务主管部门评审通过。  3. 主持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过两项市(厅)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担任过单向研究报告的主要撰写人。  (十)从事城市燃气厂的原料处理、制气工程、燃气净化与回收、燃气储存与输配管网、燃气工业与民用设备的科研、设计、施工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过中型以上城市燃气设计(施工)的全过程。  2.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过两项以上中小型可行性研究(或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全过程。  3.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过两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国家五级课题)工作的全过程。  4. 曾在大型工程项目全过程中负责完成某子项的设计(或施工),或主持完成一项小型工程设计(或施工),并经有关部门审批(或施工验收)通过。  5.担任大型城市燃气厂生产车间负责人工作三年以上,或中小型企业相同岗位五年以上,无重大责任事故(包括质量、安全、设备)。  (十一)从事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建设工程投资估算、工程概预算编制和审查、投资指标和工程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制订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过本专业某一分支的一、二级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的编审和管理,任务完成较好。  2.参加过全省统一定额等计价依据的编制和管理。  第七条 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一) 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市(厅)级优秀设计(优秀勘察、优秀工程)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担任研究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一项以上,成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四)负责推广应用新技术两项以上,: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本地区(市)、本系统(省)有较大影响,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五)解决设计、施工、安装中的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两项以上,效果显著,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六)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有重要创新(包括建筑造型和建筑布局),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第八条 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著作1部。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  (三)在市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四)在市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及在市(厅)级以上专业学术交流会宣读论文1篇以上。  (五)在市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以及解决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1篇以上。  第九条 附则  (一)凡符合上述条件,提交第二、三、四、五、六、七、八条规定的材料者,可申报工程师资格,并按规定程序送评。否则,各级人事(职改)部门不予受理,评委会不予评审。  (二)本资格条件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1.凡贯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2.“市级以上”指地级市以上,含地级市。  3.本资格条件中规定的工程项目或课题等级,参照有关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有关规定执行,没有明确等级划分的,可根据其相当规模与技术复杂程度,比照执行。项目或课题包括国家和省(市)、部委下达的或合同规定的两类。  4.本资格条件中要求的经济指标将随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当调整。  5.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是指在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人员。  6.“市级专业期刊”是指有“CN”或“ISSN”刊号的专业刊物,或市级专业主管部门或学术机构主办的定期(每年不少于4期)出版的专业刊物。一般为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