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科院是大学还是国务院下属的一个科研机构?

精武魂
五行
1949年11月1日,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了。 经过50多年的努力,中国科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 1955年6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将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紧密团结在一起,共谋国家科技发展,更进一步确立了中国科学院学术中心的地位。 5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取得了诸如”两弹一星”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累计招收研究生45000余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标志着中国科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5年来,我院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为中心,锐意创新,各项工作迅速发展,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重大创新成果开始出现。在纳米科技、新核素合成、等离子体放电、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生命起源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通用芯片研制、超级服务器、计算机操作系统、煤间接液化合成油、高性能机器人、神州载人飞船应用系统及国防建设等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成果;在人类基因组和水稻基因组测序、成年体细胞克隆牛、西部大开发、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铬盐工业生产等领域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创新贡献。 2002年,我院提出了新时期办院方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发展战略,明确了我院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随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新时期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科学院将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国家科研,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不断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做出历史性贡献。 中国科学院是全国科学家的科学院,是全国人民的科学院,是世界科技力量的组成部分。我们在此向社会各界汇报中国科学院的工作,特别是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进展,使中国科学院工作能得到全社会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以便让我们共同努力办好中国科学院,办好中国的科技事业,并为国际科技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于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包括5个学部(数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技术科学部),以及11个分院(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新疆)、84个研究院所、1所大学、2所学院、4个文献情报中心、3个技术支撑机构和2个新闻出版单位,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此外,还投资兴办了430余家科技型企业(含转制单位),涉及11个行业,其中包括8家上市公司。 学部 中国科学院学部(以下简称“学部”)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报告,对学科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目标提出建议,对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学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目前有院士687人,其中外籍院士41人。学部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院士大会,其常设领导机构是学部主席团,由中国科学院院长担任执行主席。学部现设有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和技术科学部五个学部。 学部成立初期,即组织院士参与制定了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86年,在89位院士建议下,中国科学院建立了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4位院士联名建议加强中国高科技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1993年,在王大珩、师昌绪、张光斗、张维、罗沛霖、侯祥麟等院士的倡议下,成立了中国工程院。 作者: 159.226.89.* 2005-5-14 11:29 回复此发言 -------------------------------------------------------------------------------- 2 中国科学院简介 近年来,学部围绕西部开发、国家安全、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教育、学科发展战略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报送国务院和政府有关部门,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基础科学研究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已逐步建立和发展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天文学、生命科学、地学与环境等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和天文学领域,现有16个研究机构,其中有10个研究所、2个研究院、3个天文台和1个授时中心,拥有近9000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是基础科学方面的重要研究力量。目前,在这些研究机构中建设有基础科学领域的国家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院重点实验室19个。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先后启动了国际量子结构、核心数学、聚合物科学与材料、交叉科学理论物理和复杂系统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主要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开展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通过团队的带动作用,培养出在中国本土成长的一流科学家。为推动国内纳米科技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中心的基础上,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即将成立国家纳米科技中心。 中国科学院已经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托卡马克和激光聚变装置、长波授时台等重大科学工程装置,以及2.16米光学望远镜、多通道太阳磁场望远镜、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等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目前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有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大型非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含谱仪)重大改造工程等。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先后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如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τ轻子质量精确测量、新核素合成、超新星观测、高温超导、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应用、非线性光学晶体、过渡金属原子簇结构和性质以及金属有机化学等等。同时,为我国信息、能源、材料、资源、农业、医药、空间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形成科技战略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吴文俊先生、半导体研究所黄昆先生分别荣获第一届(2000年)和第二届(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现有23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26个国家和院重点实验室、12个植物园、22个标本馆、9个典型培养物保藏库和11个野外生态学研究台站,拥有6800多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 在北京的7个研究所以农业高技术和生态环境研究为主要方向;由7个研究所(中心)组成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人口与健康为主攻方向;在西南的4个研究所组成了西南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基地,主要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湖北的3个研究所重点研究水生生物学和病毒学及其生物技术;另外在青海和广州各有1个研究所,分别进行青藏高原生物学和植物学及退化生态学的相关研究。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科学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结晶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完成了366卷中国植物志、动物志和孢子植物志的编研;创建了最完整的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完成了1%的测序任务;完成了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粳稻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蝗虫生态学与治理、恢复生态学、害虫防治、作物品种选育、水产养殖、创新药物等的研究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农业经济发展和人口与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用二步发酵法生产Vc中间体、黑曲糖化酶酶活的提高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人干扰素超高表达、转基因鱼和体细胞克隆牛等重要研究成果,有些已实现产业化。在新药研究方面,共创制新药50多种。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是我国首次被美国仿制、经FDA批准上市的药物;抗疟疾药蒿甲醚是我国出口的唯一首创新药,1995年被列入世界药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地奥心血康”等药品年产值已达14亿元人民币。 作者: 159.226.89.* 2005-5-14 11:29 回复此发言 -------------------------------------------------------------------------------- 3 中国科学院简介 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在资源环境领域,中国科学院现有24个研究所、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院重点实验室和47个重点建设的野外观测试验台站。野外台站分属于生态系统研究、大气本底观测、地磁台链、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等四大网络,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长久性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目前,资源环境领域拥有近9000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较为齐全的综合研究体系。 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涉及固体地球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与资源、遥感、农业等多个重点学科。多年来,广大科技人员积极面向国家需求,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地球早期生命研究、进化古生物学研究、国际界线层型研究,以及各门类化石总结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通过在东亚季风环境系统、黄土、岩溶、冰芯、湖泊、古海洋学和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以及海洋生态动力学等方面开展古环境变化和过程研究,重建了东亚自然环境演化规律;积极而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全球变化研究。陆相生油理论、层控矿床地球化学、东亚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环境污染机理、青藏高原隆升及环境效应等研究工作,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根据地域分异、地表水热平衡、元素迁移转化和生态环境特征,完成了各种自然区划、生态环境区划、农业和经济区划,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沙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环境污染控制和海水养殖、海洋药物等方面,提供了一批实用的技术和模式。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地球信息科学在政府决策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高技术研究与发展 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中国科学院共有28个研究所、2个技术支撑单位、1个国家实验室、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14600余名科研技术人员。主要工作涉及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光电科技、材料、能源、交通、化学工程和空间科学技术等领域,曾为我国计算机、激光、合成橡胶、“两弹一星”等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近几年来,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进一步加强了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为了强化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工业配套能力,已建成31个国家工程中心和院工程中心,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形成一个高技术企业群体。 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的任务是:从事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高新技术研究;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解决国家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提高我国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在提高我国高技术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等方面,起到有显示度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研究所积极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和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小型化超强超短激光、纳米材料、有机合成化学、40万千瓦蒸发冷却电机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龙芯”高性能CPU芯片等大批创新研究成果,为我国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化工与材料、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写下了新的篇章。 高技术产业化 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中国科学院按照新时期办院方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同时,积极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企业化,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作者: 159.226.89.* 2005-5-14 11:29 回复此发言 -------------------------------------------------------------------------------- 4 中国科学院简介 资兴办的企业,分布在11个行业,其中已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19家。院直接投资的企业(含首批转制单位)有82家,如著名的联想集团控股公司等;研究所投资的企业有356家,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突出的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科合臣化学公司等。目前,全院已有8家院、所投资的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在31个国家和院级工程研究中心中,有14个已经完成公司制改造。此外,在建和筹建中的科技产业园区有21个。 中国科学院依法设立了“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代表院对院直接投资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并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 2001年度,院、所投资企业营业收入434.54亿元;利税总额42.99亿元;创汇额2.94亿美元;所有者权益117.22亿元;从业人员约5.24万人,其中为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4万人。 中国科学院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十分重视与省市的技术经济合作,近年来陆续与23个省、市、自治区及有关地(市)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多渠道、多途径、多层面地推进与产业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在烟草、纺织、石化、机电等行业加强技术合作,并与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大庆油田、上海电机集团、上海广电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与3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多种合作关系。为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合作,向全国29个省(市)的170个地(市)、县和一批企业选派了科技副职,同时接收地方和企业选派的挂职干部在院短期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院与地方合作项目在2001年度为地方形成销售收入152亿元人民币,利税33亿元人民币。另外,创造社会效益折合114亿元人民币。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56人,占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的39.8%;中国工程院院士53人,占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的8.6%。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3.7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0.75万人。全院在读研究生2万余人,在站博士后1千余人。 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聚集在中国科学院,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历史性贡献。80年代开始,为培育中青年科技骨干,解决人才断层问题,中国科学院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90年代初推出了“百人计划”,以吸引和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全院人才队伍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在全院推行了以队伍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人员总量控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用人制度和“三元”结构分配制度等人事制度改革,为中国科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9年和2001年分别启动了“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 与“海外知名学者计划”,加大了对国外优秀青年学者的吸引力度。目前,全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科技岗位中,45岁以下科技人员已占科技人员总数的75%以上,全院人才队伍呈现出人员精干、结构合理、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国内地位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 为保持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和竞争能力,中国科学院自1978年开始选派优秀的科技人员和管理骨干出国深造,迄今已公派1.6万名访问学者、研究生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和访问进修,目前已有近1万余人学成回国工作。同时,在院内初步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为龙头,以京外若干基地为依托的继续教育网络。 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层次科技人才,是中国科学院对国家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于1951年与高校一起开始实行统一计划招收研究生制度,1977年率先恢复因“文革”而中断的研究生招生,1978年经党中央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50年来,中国科学院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7万余名研究生,其中包括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第一位工学博士、第一位女博士和第一位双学位博士。2001年,经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成立,现有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基本覆盖了理科所有的学科领域,同时还具有相当数量的工程技术学科和一定数量的人文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全院形成了一个以北京为主体、联系和覆盖全院的研究生教育网络。 作者: 159.226.89.* 2005-5-14 11:29 回复此发言 -------------------------------------------------------------------------------- 5 中国科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创办、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以科技为背景的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建校40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名高层次人才。中国科技大学也是首批获准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国家重点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科学院将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促进现代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已同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际组织和企业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签署了院级合作协议70余个,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合作。目前,国际科技合作人员交流每年逾万人次,全院有380多位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不同层次的领导职务,并聘请了140多位外国专家学者担任院、所的名誉职务和客座教授。 国际合作工作以围绕国家、院重大项目开展实质性合作为重点,取得了数百项成果,其中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沙尘暴的防治、1%人类基因组测序、中日大学群合作、德国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实验室、英国石油国际公司中国中心、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等项目成绩显著,在全院科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国科学院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加强了与第三世界科学院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吸纳了外资外贷 ,扩大了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同时也加速了人才培养。 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中,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促进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科学出版与文献信息 文献服务与出版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也是提升科研创新活力的基本要素。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国科学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已初步形成了以院文献情报中心为中心,以上海、兰州、武汉、成都四个地区学科文献情报中心为分中心,连接全院相关研究机构图书信息室以及国内外主要大型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立足全院、面向全国、开放互联的网络化科技文献情报服务体系。其文献收藏总量达3300多万册(件),已建成国内最具规模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高技术文献收藏体系,并建成了包括多种联合目录、文摘杂志和文献数据库的自然科学文献检索体系和国际联机检索终端,每年向院内外数十万用户提供服务。两三年内,将基本建设成为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具规模和地位的、面向全社会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 在出版事业方面,中国科学院也已初步形成以科学出版社为中心的科学出版集团和以科学时报为主体的报业体系,出版范围从传统纸质出版物到现代数字化电子出版物,从学术专著、科普著作到各种杂志、报刊。依托中国科学院一流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科研工作,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它们每年出版上千种包括学术专著和科普著作在内的科技图书和电子出版物,以及290多种科技期刊,其中不乏在学术上具有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知名出版物。文献服务和出版工作的紧密结合和协同发展,将为中国科学院成为国家知识库、思想库和人才库构筑起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平台,并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源源而来
大圣不作
意义:为加快我省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提高我省产业技术水平,适应我省科技发展需要,加强对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组建与运行管理,保证中心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特制定本管理办法。目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技术创新体系、能力的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为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培养并吸引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促进我省科技创新体体系的建设。1)有可能整合整个产业的合力,这样才能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才能鼓励生产企业兼并联合,尽快实现规模经济,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生产集中度的提高将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的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同时又能解决我国一大批人员的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秩序得到稳定;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将会使我们的产品普及,使基层医疗单位能够用上物美价廉的好B超,让经济落后地区的人们不再受到昂贵的超声检查费用的困惑。2)将会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会发展成为培育具有超声专业人员的教育基地,为国家输送优秀的科研人员。将会扭转国家因基础研究人才的流失使得我国超声诊断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这对我国超声诊断仪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知识不再会沿袭陈旧的保守架构,将会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知识共享,使我国的创新技术迅速得到普及和发展。4)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高校的合作将会进一步的被推动,扩大了知识、技术的来源,更容易凝聚知识与技术的亮点,使我国超声技术得到良性发展。希望具有远见的超声企业能深刻领悟以上所述的重要性,建设现代化的科研、生产基地;培养大批研发人才为国内超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为我国超声诊断行业的兴衰起到推动和保障作用。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院领导介绍

莫泊桑
书也
院长:樊建平1963年11月生于内蒙古,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90进入中科院计算所工作,历任计算所课题组长、智能中心副总工、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中心主任,1998年起被聘为计算所副所长。2006年起任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任《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杂志主编,南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北京技术预见行动计划专家组成员,北京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信息化协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青年创新联合会委员。主办并担任2007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大会主席、GCC2008大会主席。 现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樊建平研究员在高性能计算机及应用领域具有深厚研究基础,作为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的奠基人之一,先后主持和参加研制成功了曙光1号并行计算机、曙光天演服务器、曙光1000、曙光3000、曙光4000系列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系统,为曙光计算机达到和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共完成国家863和攻关项目十几项,申请专利11项,已授权专利4项,专著1本,发表文章70余篇。历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奖等殊誉,先后被评为863计划先进个人,国家九五攻关计划先进个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党委书记、副院长:白建原1956年生于北京。曾任中科院京区党委干部培训办公室副主任、中科院高技术企业局综合处副处长、中科院高技术企业局综合处处长、中科院高技术促进与企业局综合处处长、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发展局综合规划处处长、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发展局局长助理兼综合规划处处长、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长助理兼综合规划处处长、中科院院地合作局高级业务主管(四级职员)。副院长:汤晓鸥麻省理工学院博士,IEEE Fellow。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1991年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于麻省理工学院或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在人脸识别、智能视频处理、三维物体重建、互联网图像搜索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多个研究成果在微软必应,MSN等产品中得到应用。2009年获得计算机视觉领域最顶尖的国际学术会议CVPR 最佳论文奖,这是CVPR历史上来自亚洲的论文首次获奖。曾任和现任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国际期刊IEEE-PAMI和IJCV杂志编委,曾任顶级国际会议ICCV2009程序委员会主席。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11023次,H-Index为53。纪委书记、副院长:吕建成1965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研究员。曾任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制工厂总工办副主任、支部书记,西安光机所威海光电子基地副总经理、支部书记,西安光机所开发部高级工程师,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所长助理,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西安分院和陕西省科学院副院长,陕西省西安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副院长:许建国1962年生于福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曾任深圳市经济发展局产业规划处副主任科员,深圳市经济发展局加工贸易处主任科员,深圳市经济发展局加工贸易处副处长,深圳市贸易工业局技术发展处处长,深圳市贸易工业局计划财务处处长,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计划财务处处长。曾在国家经贸委外经司挂职锻炼。

全国高科技市县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隶属于哪个部门

母子行
二合一
全国高科技市县产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隶属于全国高技术产业化协作组织(简称:全国高协,英文缩写:CHC)

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待遇怎么样?

奎蹄曲隈
视子所言
河南是炎黄文化发祥地 鄙视河南的人 就是鄙视自己的母亲 自己人在这儿鄙视有意思吗 有本事就做点事情 为国家出出力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你应该直接上研究中心的网站上看看 要不电话下要不要人 百度上谁知道那得待遇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副局长刘桂菊的联系方式 谁能告诉我

觚哉
秘密人
中国科学院白春礼出车祸了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涉及领域

朋友圈
法象
CIMS技术及其推广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一种先进的制造业系统技术。它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企业全部资源,进而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它从加快产品上市时间、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四个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中国已成功地掌握了CIMS的信息集成技术,并在企业获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当前,八六三计划在清华大学建成了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在机械、电子、航空、纺织等11个行业的50多家工厂推广应用CIMS,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成都飞机公司利用CIMS技术在国内成功地加工了标志九十年代飞机数控加工高技术的飞机整体框架,比传统方法缩短工时4.5倍,在某型号新机型研制过程中,节约生产及准备工时1万多,对赢得美国麦道公司的承包合同也起了巨大作用。北京第一机床厂通过实施CIMS工程,主导产品变形设计周期缩短1/2,库存占用资金减少10%, 生产计划编制效率提高40~60倍。1994年,国家CIMS 工程研究中心获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的“大学领先奖”,1995年,北京第一机床厂的CIMS工程相继获得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的“工业领先奖”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可持续工业发展奖。 6000米水下机器人通过与俄罗斯的国际合作,八六三计划研制成功了6000米水下机器人,并于1995年8月完成了深海试验。该机器人能够在无人无缆情况下进行深海录像、摄影,特别是声纳探测,自动定位导航和记录数据,可用于海底地质地矿探测、水文测量、海底沉物探测定位及其它民用和军用领域。6000米水下机器人的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少数几个拥有6000米级水下机器人的国家,它可到达世界上除海沟之外的全部海度,即全部有经济前景的海底,占海洋面积的98%。 曙光一号全对称多处理机服务器系列该系列产品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和可伸缩性,新型号可以做到与国际名牌产品IBM RS/6000二进制兼容。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可应用于金融、工商企业、交通、电信等各种行业,支持在线事务处理,可运行上万种应用软件,而价格明显低于国外同类产品,为与国外厂商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曙光1000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已掌握大规模并行处理这一90年代计算机的尖端技术。它的峰值速度高达每秒25亿次,实际运算速度高达每秒15.8亿次浮点运算,是目前中国性能价格比最高的国产高性能计算机,也是能公开提供服务的速度最快、容量最大的国产计算机。以曙光1000为主机的若干“高性能计算中心”正在筹建。当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利用曙光1000完成了国际首例天然DNA整体电子结构的分析计算。中科院软件所等十几家科研单位在曙光1000上也进行了大量科学工程计算,有力地推动了科研水平的提高。 智能化应用系统一大批具有巨大社会效益的系统研制成功。如国防大学开发成功多个有一定规模的战投级和战略级的模拟系统,先后用于中高级指挥员的战役、战略教学,对抗演习和科研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效果。由国家地震局研制的“地震预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取得了很高的命中率,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使用。 掺铒光纤放大器掺铒光纤放大器将成为发展中国光纤通信产业的最重要器件之一,市场需求量很大。367主题已研制出实用光纤功率放大器、光纤中继放大器、光纤前置放大器模块等实验样机,并应用于实验系统中,部分性能指标略好于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 量子阱半导体光电子器件量子阱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是八十年代初出现的新型光电子器件,它具有极强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竞争力。307主题当前已掌握了一系列难度很大的关键技术,研制出光纤通信用1.3微米和1.55微米量子阱分布反馈激光器、泵浦光纤放大器用的0.98微米大功率量子阱激光器、808nln大功率量子阱激光器及其泵浦的微型绿光固体激光器和0.66微米红光量子阱激光器,为中国光通信技术及一系列军用、民用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这类高难度、高性能新型光电子器件的历史。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该技术是国际上九十年代发展的星载对地观测重要手段之一。308主题已经突破其关键技术,模样机预计在“九五”前期完成。与此同时研制成功的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成像处理器在94年两广地区和95年江西郡阳湖地区洪水监测与灾情评估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自适应光学望远镜系统高分辩率自适应光学望远镜只有美国和德法联合研制的装备投入使用。中国已成为国际上第三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并在东亚最大的北京天文台2.16米望远镜上得到应用,大大提高了中国天文观测研究的国际地位。 红外焦平面器件红外焦平面技术的研究,开辟了中国红外焦平面技术的新阶段,对再入目标进行动态跟踪的红外辐射测量仪的研制成功,并成功地应用于靶场测量,为中国战略核武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高速光纤传输系统作为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基础的2.4GB/s 同步数字系列(SDH)光纤传输系统,取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2.4Gb灯光终端设备已经连通,在一对光纤上系统通信容量达30140条话路;具有较完 善的网元管理、保护倒换和公务通信功能;符合国际标准。该系统将于96年底开通实验段。当前,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开发2.4Gb/s系统能力的国家之一。 光纤分插复用系统国内首创并达到九十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SDH分插复用设备,已在工程线路上安装并开通,正组织批量生产。该设备使沿线本地电话,能非常灵活方便地接入长途干线,大大提高了电信网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信智能网系统通信智能网系统达到实用化。智能平台己在电信局联网投入运营。有了它,个人使用记账密码就可在任何一部电话上与在自己电话机上一样,获得包括国内、国际的各种电信业务服务。 ISDN交换机能综合多种通信业务(ISDN)的交换机已经实用化,并被应用于军事通信网中。基于曙光机和04机,具有智能网功能的交换机(SSP)即将实用化。 中国数字无绳电话具有蜂房移动电话(大哥大)主要功能,而成本为其三分之一的中国数字无绳电话(CDCT)系统取得重大进展,已能够联网演示. 码分多址通信技术容量更大,成本更低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一一码分多址(CDMA)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通信部门已决定以此为基础,开发中国产品。 ATM交换设备新一代交换技术,异步转移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设备的关键技术已取得突破,其中间成果16xl6端口交叉连接设备,已在天津塘沽电信局投入运营,它可以对3万多条电话线路根据需要进行调配。预计96年能够完成1000万元的销售额。 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中国幅员辽阔,灾害频繁,尤其是突发性自然灾害每年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及时了解灾情,为灾情评估和救灾决策服务,八六三计划与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共同支持了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的研制。该系统采用可穿透云层和雨雾的微波遥感技术和先进的通信技 术,实现遥感图像的飞机一卫星一地面实时传输及地面图像处 理等工作。1995年,鄱阳湖区和洞庭湖区洪水泛滥,航空遥感飞机飞赴灾区,实时将清晰的遥感图像传至水利部地面控制中心,灾区水陆分界清楚,洪水淹没区一目了然,通过已有的地 理信息系统,很快做出了洪灾损失情况的评估,在抗洪救灾工 作中发挥了作用。 镍氢电池在八六三计划的支持下,镍氢电池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中国开发了自己的专利技术,组建了“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镍氢电池是替代现有的镍镉电池、无污染的新一代高性能可充电电池,称为“绿色电池”。 高性能低温烧结陶瓷电容器高性能低温烧结陶瓷电容器(MLC)是由八六三支持开发投入生产的另一项重大材料成果,在电子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介电常数MLC已年产10多亿支,创产值 1.5亿元人民币,并已开始出口。 光电子材料及制备技术为支撑光电子信息产业研制成功的钒铝石榴石(YAG)单晶大炉设计新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于信息显示与记录的打印机、复印机有机光导鼓,无污染,清晰度和分辩率高,达到了国外先进产品的性能,并已小批量生产。 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改性锯条(太原理工大学表面工程研究所研制)中国独创的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改性锯条的切削性能高与价格昂贵的双金属片锯条婢美,在许多先进国家获发明专利,并已批量生产。

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怎么样?

九尾狐
仁政
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是2001-05-09在吉林省长春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高新开发区蔚山路2499号A区5楼511室。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220101727099312T,企业法人侯代臣,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的经营范围是:机械、电子、计算机、环境工程、材料工程方面产品开发、研究及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开发(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不得经营;应经专项审批的项目未获批准之前不得经营)。在吉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6560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738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对外投资27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吉林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信息和资讯。

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

慧琳
无尤无怨
中科院一般指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先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创新2020”、《“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提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等战略研究报告。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正式职工6.8万余人,在学研究生5.2万余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