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服务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慈悲
一本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李运梅2018年服务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Table_Summary]投资要点服务器占数据中心成本的最大部分,云、5G、AI等驱动未来5年服务器增长。目前服务器市场以企业用户为主,数据中心规模服务器集群约占30%,预计2021年超大型数据中心将占服务器安装量53%,占公有云服务器安装量的85%。数据中心的ICT设备采购成本中服务器约占70%以上,总拥有成本TCO中服务器相关成本占比约60%以上。大规模云数据中心催生了电源和散热等共享式的多节点服务器出现,2018Q1云服务器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增长,而未来5G建网的IT化趋势下,针对边缘计算的微型服务器也将会在未来3-5年显著成长。CPU+GPU、FPGA等形态为主的异构计算架构新趋势,AI服务器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云计算、5G、AI、IOT将成为未来5年推动服务器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定制化的多节点云服务器贡献50%以上增长,白牌服务器厂商崛起与品牌服务器厂商的困境。2017年中国服务器出货量和市场规模分别为256万台和112.1亿美元,同比增长7.79%和19.05%,分别占全球总出货量(1018万台)和市场规模(668.9亿美元)的25.15%和16.76%。服务器更新升级和高端服务器占比提升推动均价继续走高。2018年Q1云服务器在整体市场的增长贡献为51.7%。随着云计算业务快速增长,CSP云服务提供商掌握了全球1/3服务器采购份额,CSP的自研服务器+定制化需求推动机架、整机柜等符合云变革需求的多节点服务

2019-2020年中国大数据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虽问道者
荣辱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顾汉娟2019-2020年中国大数据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的大数据应用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电信和银行领域开始对大数据技术和服务产生浓厚的兴趣,未来三年我国大数据市场将突破百亿元。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4.7亿元,2013年增至11.2亿元,增长率高达138%,2014年,保持了与2013年基本持平的增速,增长率为114.38%,市场规模达到24.1亿元,未来三年内有望突破150亿元,2016年有望达到180亿规模,其中增长率最高的是存储市场,将达到60.8%,服务器市场的增长率则是38.3%,远远高于其他非大数据产品相关的市场,由此来看整个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进入  大数据行业“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到  一、大数据的生态系统     四、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idc行业的发展现状,规模以及趋势

掊击圣人
少有
全球IDC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市场规模增速呈U形曲线当前,数据中心已成为企业或机构管理IT基础设施与应用,提供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的重要平台。随着更加先进的技术的融合发展,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成为企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它不仅代表着IT产业发展的潮流,也反映了不同IT用户最迫切的核心需求。从时间上来看,数据中心功能演进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计算中心阶段、信息中心阶段和服务中心阶段。全球IDC市场规模保持逐年增长趋势2007-2016年,全球IDC市场规模保持逐年增长趋势,从增速来看,全球市场规模增速趋缓,亚太地区继续在各区域市场中保持领先,其中以中国、印度和新加坡增长最快。整体来看,全球IDC市场规模增速呈U形曲线,在2013年下降到最低点,为11.44%,经过2013年的低点之后市场规模增速开始回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ID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IDC市场规模达到451.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17.5%。美国和欧洲地区占据了全球IDC市场规模的50%以上。其中,移动互联网领域快速发展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数据存储规模、计算能力以及网络流量的大幅增加,是保持IDC市场增速提升的主要原因。中国IDC产业发展现状分析IDC产业的上游行业主要为资源型服务商即基础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基础运营商主要提供基础网络、互联网带宽等资源。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将拉动IDC业务的新一轮增长。从2015年开始,在政策的推动与云服务高速发展的影响下,IDC行业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期,年均增长率接近40%。2016年全国IDC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16亿元,预计2017年将超900亿。同时,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存在市场集中度提升的预期。目前,国内IDC行业的主要以四股势力为主,分别为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公司为主的第一阵营,以中国移动和广电为主的第二阵营,以世纪互联、网宿科技等为代表的专业IDC运营商企业形成第三阵营,其他社会IDC企业则是第四阵营。对于IDC行业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因此在选择研究机构时一定要先鉴别研究咨询机构的实力,以免影响企业未来发展。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络系统日趋复杂,伴随网络的带宽逐步提高,用于网络维护的成本投资逐步增加,网络管理难度也在日益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以资源外包的网络服务方式逐渐受到企业重视,并取得长足的发展。另外,各国政府加大了对电信宽带的投资力度,促进电信和互联网的融合。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IDC产业将迎来其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此外,随着物联网、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云计算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动IDC领域的发展。预计2022年,全球IDC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亿美元。随着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视,对云计算、下一代网络的积极推进,国内IDC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并成为不少政府园区关注引进的重点,另一方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发展迅速,SNS、电子商务、视频等业务的大规模增加给IDC市场带来了持续的需求。IDC行业经历了转型、整合、多元化发展阶段后,逐渐变得规范、有序。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IDC的功能已经从基础业务如主机托管、带宽出租、服务器出租等拓展到网络安全服务、代维服务和数据存储等增值业务,将来IDC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2019年数据中心IDC行业研究报告

竞猜王
短后之衣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平家宏2019年数据中心IDC行业研究报告目录1.头部互联网企业驱动IDC快速发展.................................51.1中国IDC机柜数量维持较快增长...............................................................61.2主流云计算厂商的Capex支出及云计算增速.........................................72.阿里、腾讯、字节跳动IDC建设规划..............................92.1阿里IDC规划及天蝎机柜解读...................................................................92.2腾讯IDC规划及进展..................................................................................122.3字节跳动IDC规划及进展.........................................................................123.IT设备(服务器、存储)需求快速增长.........................133.1服务器、存储随云计算需求增长而快速增长.........................................133.2上游芯片带来的服务器更新换代..............................................................133.3云计算厂商服务器白牌化成为一种趋势.................................................144.CT设备(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国产化替代明显..154.1中国CT设备市场空间巨大.......................................................................154

idc 行业前景如何?

出入无旁
黑娥
  前景不错,据《中国ID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 2014 年中国 IDC 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达到 372.2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达到 41.8%。在过去六年,中国 IDC 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 38.6%。  从发展阶段上看, 2009-2011 年间 IDC 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增速维持在 40%以上。从 2012 年至 2013 年,受宏观经济下滑影响,整体市场增速下降到 25%以下。在这期间政府加强政策引导,逐步开放了 IDC 牌照申请。到 2014 年,政策导向已初步见效。结合市场大环境来看,未来三年 IDC 市场增速将稳定在 30%以上。  预计到 2017 年,中国 IDC 市场规模将超过 900 亿,增速将接近 40%。

IT行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未来趋势

盗墓者
乃不自得
全球IT总支出经历2015-16两年负增长之后,预计2017年全球总支出3.47万亿美金,同比略增2.39%,重归正增长。设备、电信服务近两年持续下滑,而企业软件、IT服务、数据中心则保持增长。国内IT支出与全球略微不同步,2015 年增速不降反升,达4.19%;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IT咨询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预计2017年支出达2.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1%,证明国内市场较全球而言需求较好。云计算将硬件虚拟化,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臵的计算资源共享池——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等。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要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作为一种使用、交付模式,穿插在企业软件、IT服务、数据中心各个领域之中。近年来云计算市场规模表现良好,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2-2014保持18%以上,2015年全球 IT支出大幅负增长的情况下,依然保持15%的良好表现;2016年增速17.55%,2017年预计支出2468亿美金,重回18%的增长。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成长性同样优于全球整体水平,2012-2014保持60%以上增速,2015放缓至54%,2016年全年支出27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8%。即使在2015年全球IT支出8%的负增长情况下,软件、IT服务、数据中心等新型 IT行业依然保持正增长。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增速较为抢眼,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布局潜力。公司在云计算方面的布局,目前主要代理华为云业务、微软公有云Azure,未来将开发自己的云平台“信云智联”,符合全球及国内的发展大趋势。

Linux占多少服务器市场

歼灭者
全而无非
最近包括微软公司在内的多家公司发布了一项报告,认为在2000年第三季度,在美国的服务器市场上,Linux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仅为8.6%。这一报告还同时指出,在这些Linux服务器当中,Red Hat Linux占93%。 但是这一报告所显示的数据与很多其他的报告存在着很大的出入。曾经有其他报告显示,Linux在服务器市场上所占有的比重为27%,仅次于占41%的Windows系统。该报告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器与那些服务器软件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市场范围要比服务器软件小得多。 这一报告同时认为,如果微软等公司所做出的报告仅仅是考虑到了由于先前安装了Linux而使用的新服务器,那么该报告还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最重要的不是用户们是如何开始使用Linux服务器的。 但是,微软公司及其研究小组并不怀疑自己所提出的报告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获得数据所采用的渠道及调查的范围都十分广泛。

跪求一份比较详细的流媒体市场分析

是谓得死
若此之时
流媒体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流媒体技术概述流媒体技术的实现与应用流媒体技术并不是单一的技术,它融合了多种网络以及音视频技术。在网络中真正要实现流媒体技术,必须完成流媒体的制作、发布、传输、播放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需要解决多项技术问题。普通流媒体数据必须进行处理才能适合流式传输。处理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采用高效的压缩算法减小文件的尺寸,二是向文件中加入流信息。第一、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一般采用建立在UDP协议之上的PTR/RTSP来传输实时的影音数据。第二、需要浏览器对流媒体的支持。WEB浏览器能通过HTTP中内建的MIME来标记WEB上繁多的多媒体文件格式,包括各种流媒体文件格式。第三、流媒体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缓存的目的就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存储需要使用的数据,数据存储在缓存中的时间是暂时的,播放完的数据即刻被清除,新的数据将被存入到缓存中。因些,在播放流媒体文件时不需要太大的空间。以上所说的四点均为实现流媒体技术的必要条件,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传输带宽、压缩算法以及安全性等问题。流媒体的传输协议传输协议是流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组成部分。它包括"RSVP"(资源预留协议)、"RTP"(实时传输协议)、"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quot;RTSP"(实时流协议),这四种协议构成了"real-time"服务的基础。RSVP是英文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资源预留协议,它可以让流数据的接收者主动请求数据流路径上的路由器,为该数据流保留一定资源(即带宽),从而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RTP是英文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的缩写,中文名称是实时传输协议,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传输。提到RTP协议,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姐妹协议-RTCP协议。RTCP是英文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的缩写,中文称之为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是一个控制协议,为顺序传输数据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并对网络流量和阻塞进行控制,它的设计目的是与RTP协议共同合作,为顺序传输数据 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并对网络流量和阻塞进行控制。RSVP、RTP和RTCP协议都是实时传输多媒体数据的保障,而RTSP则是既与实时传输又与流式传输有关。RTSP是英文R的缩写,即实时流协议。RTSP是在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之间的"远程遥控器",也就是通过客户端对服务器上的音视频流作的播放、录制等操作的请求。在客户端应用程序中对流式多媒体内容的播放、暂停、快进、录制和定位等操作都是通过RTSP协议实现的。流媒体的发展前景Internet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变得日益流行。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互联网多媒体新闻发布、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的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下面例举流媒体技术在中国的几个典型的应用: 流媒体技术在在线直播上的应用,如中央电视台采用RealNetworks公司的流媒体技术实现了视听在线、清华大学的校园新闻直播系统等等。 流媒体技术在视频点播上的应用,如湖南卫视、中国大饭店、望京小区等地采用Oracle公司的OVS系统(支持机顶盒)实现视频点播。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上的应用,如北京邮电大学采用Cisco公司的IP/TV系统实现远程教育。这里不再例举也是举不胜举的。正因为如此,许多著名的公司都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为使自己在流媒体市场大战中占取有利地位。 当99西方流媒体会议在加利福利亚圣何塞市举行时,微软董事长盖茨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在演讲中,盖茨宣布微软在成功地通过视窗操作系统使个人电脑走进千家万户之后,目前正处在重要的软件开发关头,这种软件将使互联网上的多媒体内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盖茨说流媒体是微软真正看好的发展方向。它必将成为个人电脑和网络设备应用的主流。盖茨在演讲中展示了一个新的应用软件--视窗电影制作器(Windows Movie Maker)。这将是视窗盛世千年(Microsoft Windows Millennium)操作系统的一个组件。通过该软件,使用者可将手持摄像机中拍摄的影像传输到个人电脑中进行编辑和发布。盖茨指出,未来的工作场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流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将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因为视频会议和员工职业训练都可以通过观看网上录像的方式进行。将流媒体与微软的Office软件结合在一起,必定为人们的工作带来一场革命。在2000年6月,串流媒体商Digital Island与康柏计算机、英特尔、与微软三家公司合作,在未来的两年内建构八千台串流服务器。这计划预计在全球三百五十个主要城市设立据点,其中超过二百五十个城市位于美国本土以外,并可以同步处理七百五十万个串流声讯或视讯资料。 可以预见,随着厂商对流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用户对流媒体需求的增加,流媒体技术定会更上一层楼。流媒体业务市场将会越来越大。流媒体拓展应用前景高技术市场调研机构Cahners In-Stat集团指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缓,将导致流媒体应用向公司网络领域拓展。公务旅行预算开销与员工总数的锐减,以及业务竞争压力的加大,使得商业公司开始尝试利用现有网络与交互流媒体应用系统,进行员工培训、争取客户及实现员工与客户间的密切联系等,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公司的赢利能力与员工的实际能力。Cahners In-Stat预测,到2005年,全球流媒体服务市场的收入将有望超过50亿美元。 多媒体分析家指出,"虽然商业公司可以选择自行构建的方式,提供在线教育与通讯服务的流媒体应用架构,但依托于流媒体服务供应商的外包模式,却能够使商业公司更快地获取投资回报。因为流媒体服务供应商能够凭借其庞大的托管服务架构、数字资产管理能力及其它多种相关服务,帮助公司用户最大限度地利用流媒体服务优势。" 在今后的流媒体服务市场上,将会出现两种类型的服务供应商:一类是面向所有商业应用领域的套装流媒体应用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另一类则是提供专注于特定行业市场的流媒体应用系统的服务商,这类服务供应商提供的应用系统,既可以作为独立的流媒体服务解决方案,也可以作为公司整体流媒体服务解决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另外,这家市场调研机构还指出,在流媒体服务领域,居于流媒体服务"价值链"最上层的将是卫星服务供应商,因为他们承担着将流媒体与内容服务,传送至大中型企业用户的重要职责。 据Cahners In-Stat公司预计,2001年,部署流媒体服务的商业公司可望达到2.1万,200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10倍,届时使用这类服务的公司用户将达22.5万左右。2003年之后,中等规模的商业公司,将有望成为多数流媒体服务供应商增加收入的突破口,因为这类公司大多拥有为数不少的分支机构,与远程办公室,但却又不会如同大型企业用户那样,自行构建流媒体服务架构。因此,2004年左右,中等规模的商业公司将成为流媒体服务的主要用户群体,到2005年,在流媒体服务供应商的用户群体中,中等规模的商业公司将占2.7万左右。流媒体技术概述流媒体技术的实现与应用流媒体技术并不是单一的技术,它融合了多种网络以及音视频技术。在网络中真正要实现流媒体技术,必须完成流媒体的制作、发布、传输、播放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需要解决多项技术问题。普通流媒体数据必须进行处理才能适合流式传输。处理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采用高效的压缩算法减小文件的尺寸,二是向文件中加入流信息。第一、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一般采用建立在UDP协议之上的PTR/RTSP来传输实时的影音数据。第二、需要浏览器对流媒体的支持。WEB浏览器能通过HTTP中内建的MIME来标记WEB上繁多的多媒体文件格式,包括各种流媒体文件格式。第三、流媒体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缓存的目的就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存储需要使用的数据,数据存储在缓存中的时间是暂时的,播放完的数据即刻被清除,新的数据将被存入到缓存中。因些,在播放流媒体文件时不需要太大的空间。以上所说的四点均为实现流媒体技术的必要条件,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传输带宽、压缩算法以及安全性等问题。流媒体的传输协议传输协议是流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组成部分。它包括"RSVP"(资源预留协议)、"RTP"(实时传输协议)、"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quot;RTSP"(实时流协议),这四种协议构成了"real-time"服务的基础。RSVP是英文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资源预留协议,它可以让流数据的接收者主动请求数据流路径上的路由器,为该数据流保留一定资源(即带宽),从而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RTP是英文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的缩写,中文名称是实时传输协议,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传输。提到RTP协议,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姐妹协议-RTCP协议。RTCP是英文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的缩写,中文称之为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是一个控制协议,为顺序传输数据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并对网络流量和阻塞进行控制,它的设计目的是与RTP协议共同合作,为顺序传输数据 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并对网络流量和阻塞进行控制。RSVP、RTP和RTCP协议都是实时传输多媒体数据的保障,而RTSP则是既与实时传输又与流式传输有关。RTSP是英文R的缩写,即实时流协议。RTSP是在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之间的"远程遥控器",也就是通过客户端对服务器上的音视频流作的播放、录制等操作的请求。在客户端应用程序中对流式多媒体内容的播放、暂停、快进、录制和定位等操作都是通过RTSP协议实现的。流媒体的发展前景Internet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变得日益流行。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互联网多媒体新闻发布、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的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下面例举流媒体技术在中国的几个典型的应用: 流媒体技术在在线直播上的应用,如中央电视台采用RealNetworks公司的流媒体技术实现了视听在线、清华大学的校园新闻直播系统等等。 流媒体技术在视频点播上的应用,如湖南卫视、中国大饭店、望京小区等地采用Oracle公司的OVS系统(支持机顶盒)实现视频点播。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上的应用,如北京邮电大学采用Cisco公司的IP/TV系统实现远程教育。这里不再例举也是举不胜举的。正因为如此,许多著名的公司都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为使自己在流媒体市场大战中占取有利地位。 当99西方流媒体会议在加利福利亚圣何塞市举行时,微软董事长盖茨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在演讲中,盖茨宣布微软在成功地通过视窗操作系统使个人电脑走进千家万户之后,目前正处在重要的软件开发关头,这种软件将使互联网上的多媒体内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盖茨说流媒体是微软真正看好的发展方向。它必将成为个人电脑和网络设备应用的主流。盖茨在演讲中展示了一个新的应用软件--视窗电影制作器(Windows Movie Maker)。这将是视窗盛世千年(Microsoft Windows Millennium)操作系统的一个组件。通过该软件,使用者可将手持摄像机中拍摄的影像传输到个人电脑中进行编辑和发布。盖茨指出,未来的工作场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流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将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因为视频会议和员工职业训练都可以通过观看网上录像的方式进行。将流媒体与微软的Office软件结合在一起,必定为人们的工作带来一场革命。在2000年6月,串流媒体商Digital Island与康柏计算机、英特尔、与微软三家公司合作,在未来的两年内建构八千台串流服务器。这计划预计在全球三百五十个主要城市设立据点,其中超过二百五十个城市位于美国本土以外,并可以同步处理七百五十万个串流声讯或视讯资料。 可以预见,随着厂商对流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用户对流媒体需求的增加,流媒体技术定会更上一层楼。流媒体业务市场将会越来越大。流媒体拓展应用前景高技术市场调研机构Cahners In-Stat集团指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缓,将导致流媒体应用向公司网络领域拓展。公务旅行预算开销与员工总数的锐减,以及业务竞争压力的加大,使得商业公司开始尝试利用现有网络与交互流媒体应用系统,进行员工培训、争取客户及实现员工与客户间的密切联系等,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公司的赢利能力与员工的实际能力。Cahners In-Stat预测,到2005年,全球流媒体服务市场的收入将有望超过50亿美元。 多媒体分析家指出,"虽然商业公司可以选择自行构建的方式,提供在线教育与通讯服务的流媒体应用架构,但依托于流媒体服务供应商的外包模式,却能够使商业公司更快地获取投资回报。因为流媒体服务供应商能够凭借其庞大的托管服务架构、数字资产管理能力及其它多种相关服务,帮助公司用户最大限度地利用流媒体服务优势。" 在今后的流媒体服务市场上,将会出现两种类型的服务供应商:一类是面向所有商业应用领域的套装流媒体应用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另一类则是提供专注于特定行业市场的流媒体应用系统的服务商,这类服务供应商提供的应用系统,既可以作为独立的流媒体服务解决方案,也可以作为公司整体流媒体服务解决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另外,这家市场调研机构还指出,在流媒体服务领域,居于流媒体服务"价值链"最上层的将是卫星服务供应商,因为他们承担着将流媒体与内容服务,传送至大中型企业用户的重要职责。 据Cahners In-Stat公司预计,2001年,部署流媒体服务的商业公司可望达到2.1万,200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10倍,届时使用这类服务的公司用户将达22.5万左右。2003年之后,中等规模的商业公司,将有望成为多数流媒体服务供应商增加收入的突破口,因为这类公司大多拥有为数不少的分支机构,与远程办公室,但却又不会如同大型企业用户那样,自行构建流媒体服务架构。因此,2004年左右,中等规模的商业公司将成为流媒体服务的主要用户群体,到2005年,在流媒体服务供应商的用户群体中,中等规模的商业公司将占2.7万左右。二.流媒体技术概述流媒体技术的实现与应用流媒体技术并不是单一的技术,它融合了多种网络以及音视频技术。在网络中真正要实现流媒体技术,必须完成流媒体的制作、发布、传输、播放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需要解决多项技术问题。普通流媒体数据必须进行处理才能适合流式传输。处理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采用高效的压缩算法减小文件的尺寸,二是向文件中加入流信息。第一、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一般采用建立在UDP协议之上的PTR/RTSP来传输实时的影音数据。第二、需要浏览器对流媒体的支持。WEB浏览器能通过HTTP中内建的MIME来标记WEB上繁多的多媒体文件格式,包括各种流媒体文件格式。第三、流媒体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缓存的目的就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存储需要使用的数据,数据存储在缓存中的时间是暂时的,播放完的数据即刻被清除,新的数据将被存入到缓存中。因些,在播放流媒体文件时不需要太大的空间。以上所说的四点均为实现流媒体技术的必要条件,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传输带宽、压缩算法以及安全性等问题。流媒体的传输协议传输协议是流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组成部分。它包括"RSVP"(资源预留协议)、"RTP"(实时传输协议)、"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quot;RTSP"(实时流协议),这四种协议构成了"real-time"服务的基础。RSVP是英文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资源预留协议,它可以让流数据的接收者主动请求数据流路径上的路由器,为该数据流保留一定资源(即带宽),从而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RTP是英文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的缩写,中文名称是实时传输协议,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传输。提到RTP协议,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姐妹协议-RTCP协议。RTCP是英文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的缩写,中文称之为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是一个控制协议,为顺序传输数据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并对网络流量和阻塞进行控制,它的设计目的是与RTP协议共同合作,为顺序传输数据 包提供可靠的传送机制,并对网络流量和阻塞进行控制。RSVP、RTP和RTCP协议都是实时传输多媒体数据的保障,而RTSP则是既与实时传输又与流式传输有关。RTSP是英文R的缩写,即实时流协议。RTSP是在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之间的"远程遥控器",也就是通过客户端对服务器上的音视频流作的播放、录制等操作的请求。在客户端应用程序中对流式多媒体内容的播放、暂停、快进、录制和定位等操作都是通过RTSP协议实现的。流媒体的发展前景Internet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变得日益流行。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互联网多媒体新闻发布、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的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下面例举流媒体技术在中国的几个典型的应用: 流媒体技术在在线直播上的应用,如中央电视台采用RealNetworks公司的流媒体技术实现了视听在线、清华大学的校园新闻直播系统等等。 流媒体技术在视频点播上的应用,如湖南卫视、中国大饭店、望京小区等地采用Oracle公司的OVS系统(支持机顶盒)实现视频点播。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上的应用,如北京邮电大学采用Cisco公司的IP/TV系统实现远程教育。这里不再例举也是举不胜举的。正因为如此,许多著名的公司都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为使自己在流媒体市场大战中占取有利地位。 当99西方流媒体会议在加利福利亚圣何塞市举行时,微软董事长盖茨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在演讲中,盖茨宣布微软在成功地通过视窗操作系统使个人电脑走进千家万户之后,目前正处在重要的软件开发关头,这种软件将使互联网上的多媒体内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盖茨说流媒体是微软真正看好的发展方向。它必将成为个人电脑和网络设备应用的主流。盖茨在演讲中展示了一个新的应用软件--视窗电影制作器(Windows Movie Maker)。这将是视窗盛世千年(Microsoft Windows Millennium)操作系统的一个组件。通过该软件,使用者可将手持摄像机中拍摄的影像传输到个人电脑中进行编辑和发布。盖茨指出,未来的工作场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流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将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因为视频会议和员工职业训练都可以通过观看网上录像的方式进行。将流媒体与微软的Office软件结合在一起,必定为人们的工作带来一场革命。在2000年6月,串流媒体商Digital Island与康柏计算机、英特尔、与微软三家公司合作,在未来的两年内建构八千台串流服务器。这计划预计在全球三百五十个主要城市设立据点,其中超过二百五十个城市位于美国本土以外,并可以同步处理七百五十万个串流声讯或视讯资料。 可以预见,随着厂商对流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用户对流媒体需求的增加,流媒体技术定会更上一层楼。流媒体业务市场将会越来越大。流媒体拓展应用前景高技术市场调研机构Cahners In-Stat集团指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缓,将导致流媒体应用向公司网络领域拓展。公务旅行预算开销与员工总数的锐减,以及业务竞争压力的加大,使得商业公司开始尝试利用现有网络与交互流媒体应用系统,进行员工培训、争取客户及实现员工与客户间的密切联系等,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公司的赢利能力与员工的实际能力。Cahners In-Stat预测,到2005年,全球流媒体服务市场的收入将有望超过50亿美元。 多媒体分析家指出,"虽然商业公司可以选择自行构建的方式,提供在线教育与通讯服务的流媒体应用架构,但依托于流媒体服务供应商的外包模式,却能够使商业公司更快地获取投资回报。因为流媒体服务供应商能够凭借其庞大的托管服务架构、数字资产管理能力及其它多种相关服务,帮助公司用户最大限度地利用流媒体服务优势。" 在今后的流媒体服务市场上,将会出现两种类型的服务供应商:一类是面向所有商业应用领域的套装流媒体应用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另一类则是提供专注于特定行业市场的流媒体应用系统的服务商,这类服务供应商提供的应用系统,既可以作为独立的流媒体服务解决方案,也可以作为公司整体流媒体服务解决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另外,这家市场调研机构还指出,在流媒体服务领域,居于流媒体服务"价值链"最上层的将是卫星服务供应商,因为他们承担着将流媒体与内容服务,传送至大中型企业用户的重要职责。 据Cahners In-Stat公司预计,2001年,部署流媒体服务的商业公司可望达到2.1万,200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10倍,届时使用这类服务的公司用户将达22.5万左右。2003年之后,中等规模的商业公司,将有望成为多数流媒体服务供应商增加收入的突破口,因为这类公司大多拥有为数不少的分支机构,与远程办公室,但却又不会如同大型企业用户那样,自行构建流媒体服务架构。因此,2004年左右,中等规模的商业公司将成为流媒体服务的主要用户群体,到2005年,在流媒体服务供应商的用户群体中,中等规模的商业公司将占2.7万左右。三.流媒体技术应用前景与运营商策略分析传统的因特网虽然有了交互、24小时不间断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但传输的主要是静态为主的图象和文字内容,严重影响了其媒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人们也曾尝试在互联网上播放多媒体,但多媒体文件通常体积都很大,下载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只能先下载,存储在硬盘上之后再播放。流媒体(Streaming Media)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不需要下载整个文件就可以在向播放器传输的过程中开始播放,一边下载一边播放,实现了在网上点播或观看实况电影、电视的梦想。现在,以“流”(Stream)的形式进行数字媒体的传送,使人们在从28kb/s到几Mb/s的带宽环境下都可以在线欣赏到连续不断的高品质的音频和视频节目。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流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流媒体的定义已不再是指单一的流式传输技术,它衍生出了适合流式传输的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数据采集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等更多的基础技术。现在的流媒体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专家预言,流媒体将成为未来因特网上应用的主流,实现沟通和传播的多向性,使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流媒体为什么格外引人注目?所有拥有网络基础设施或网络接入能力的公司都有可能利用流媒体来增强它们的业务能力,另外,需要在因特网上传递各种信息的公司也都有可能需要流媒体来丰富它们传递的内容。因此,业务提供商(包括固定网运营商、移动网运营商、托管公司、ISP、广播电视商和交互电视网络商)及内容所有者(包括内容创作者、批发商和零售商)构成了驱动流媒体发展的两大群体。固定网运营商可以利用流媒体来增加收入并且增加网络上的通信量;托管公司正在寻求新的托管机会,流媒体市场的发展为它们带来了新的机会;ISP和门户相信多媒体应用最终将在因特网上普及,它们将会考虑提供什么样的应用和服务给消费者、价格如何等;而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人们预计“流”将是驱动人们接受3G业务的最初应用之一,当然目前3G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移动运营商更关注未来什么样的流媒体应用会打动移动终端用户的心;内容所有者关心的是流对于它们来说是一个威胁还是一个新的机会?二、流媒体应用的驱动力流媒体应用快速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1、流媒体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是目前有更多的带宽可以使用,无论是骨干网还是接入网,宽带化的进程都在加快进行。2、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流内容传递网络(即CDN)的迅速增长,通过将数字内容推送到离用户住地很近的因特网“边缘”来为用户提供快速而便宜的内容服务。预计截止到2003年,投放到这一网络市场的资本将达70亿美元;3、一些“免费”的因特网业务出现,人们不再担心上网时间,因此更有闲暇观看流媒体内容;4、移动业务将会成为流媒体传递的重要方式;5、各大内容门户将是采用流媒体的先行者,而一些小的内容网站有可能会被门户兼并。三、流媒体的市场前景和预测分析由于宽带接入技术、媒体压缩技术的发展,以及宽带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增加,未来的几年内,流媒体业务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全球流媒体用户越来越多在美国,近两年宽带用户日益增加,目前宽带普及率已达20%——30%,而且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如图1所示,到2003年,宽带用户的主要时间将在上网,其中流媒体业务的用户也越来越多。1 假定每户有一个在线用户2 预测来源:Jupiter Media Metrix;Mckinsey analysis图1 美国住宅用户每年用于上网的时间2、流媒体市场发展迅速流媒体在企业用户和消费者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虽然视频流与主要经由PC机的流媒体应用有

我国软件业发展现状如何?

不离于精
绿荫岛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软件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文),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规划,有力地指导了软件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有必要进一步认清我国软件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把握国际软件共享运动带给我国的机遇,充分调动我国拥有的各种资源,提出兼具可行性和理想性的软件产业发展战略,走出一条既适合国情又能占领知识经济制高点的软件产业发展道路。 一、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形势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必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为抢得发展先机,树立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有利地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定了立足本国国情的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例如,美国走的是“全面主导”的发展道路,占据全球软件产业链的最上游位置,以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规范和引导位于中下游的软件产业门类,瞄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赢得了巨额的产业利润。日本和韩国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走的是“国内优先”的发展道路,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出口在国内整个软件产业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少。以色列重点强调软件产业开发,充分发挥俄罗斯移民的智力资源,将全球领先的军用软件技术知识转化为民用,在数据、信息安全和无线通讯领域等软件细分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爱尔兰利用其很低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爱尔兰本土建立生产基地,逐渐成为软件跨国公司在欧洲的运营中心和软件集散地。印度规避了国内市场狭窄、信息化基础薄弱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大力发展软件外包服务和离岸开发业务,大型软件企业为跨国公司承包价值链高端产品和服务,中小型软件企业提供诸如解码、编程和测试等价值链低端服务,创造了比较庞大的软件出口额。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清晰的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在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方面还没有真正到位,发展环境还没有实现优化,再加上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国产软件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还不能为国民经济提供足够的支撑,使得我国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处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夹缝”之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未见缩小,反而有日益扩大之势。长此以往,如果不从根本上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我国将痛失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大好时机,形势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可想而知。 (一)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低微,与周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2000年,全球软件及服务业市场总收入为5960亿美元,其中,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为71.7亿美元,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的1.2%,相当于美国的1/40,日本的1/8,也低于爱尔兰的1.5%,印度的1.48%,韩国的1.39%(见表1)。 表1 中国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 (单位:亿美元) 中国 美国 日本 爱尔兰 印度 韩国 全球1999年 53.2 2200 540 84 67.5 59 5274所占份额 1.0% 42.0% 10.2% 1.6% 1.3% 1.1% 100%2000年 71.7 2400 572 89 88.5 83.2 5960所占份额 1.2% 40.2% 9.6% 1.5% 1.48% 1.39% 100% 资料来源: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编:《2000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研究报告》,2001年4月。 从总量以及所占比例来看,2000年,我国软件产业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虽然与周边国家如印度、韩国所占的份额相差不多,比爱尔兰略低0.3个百分点,似乎差别不大,但是考虑到软件产品质量、软件开发的规范程度、软件出口或满足国内市场的程度等方面,我国与这些周边国家以及爱尔兰相比则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单从出口来看,2000年我国软件出口约4亿美元,仅是印度的1/15。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与我国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很不相称。 (二)软件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较低,发展速度不能适应国家信息化的要求 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总额占GDP的比重为0.78%,远低于发达国家6%的平均水平,也低于韩国的1.96%,印度的16.7%,与国家信息化对软件产业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996~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国内市场增长速度分别为46.8%、31%、26.4%、27%、33%、34%,年均增长率约为30%,虽然高于世界软件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比印度软件产业起飞时期低20个百分点,比爱尔兰低50个百分点,难以满足国家信息化建设对软件产业的要求。 (三)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但国产软件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行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这无疑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并没有形成对国产软件有效的需求,反而有助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如微软公司的在华业务,两年内增长了2.5倍,是微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最快的部分,而国产软件的市场占有率仅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几乎全面处于全球软件产业链的中下游地位,在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发展方面受制于人,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另一方面,目前的政府采购从尽量节约财政资金方面考虑得多,而在通过启动政府采购为国产软件创造市场空间方面考虑不够,未能给国产软件以有力的实质性扶持。 (四)缺乏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核心竞争力薄弱 为了保障安全,有些国家如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在军事部门中完全使用自己独立研制的操作系统。但是,在我国,国外软件产品占据了2/3的国内市场,其中在系统软件方面几乎没有我国自主版权软件的立足之地,国产支撑软件只是凤毛麟角,应用软件同样面临剧烈竞争。缺乏基础和核心技术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弱,不仅使得大量利润流入外国企业,严重影响我国软件产业的积累和再循环能力,而且还严重威胁着我国的信息安全。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在别国提供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长此以往,对于国家利益、国防安全都是非常危险的。 (五)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无力与跨国公司抗衡 据CCID(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至2000年底,我国从事软件开发、研制、销售、维护和服务的软件企业有3,000家左右,加上兼营软件的企业,总数大约有5,000家。 我国软件产业规模结构的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50人以下的企业占55%左右,50~200人的企业占42%左右,1,000人以上的仅有中软总公司、东大软件、用友软件、北大方正等十几家公司。2000年,我国软件产业人均产值平均不到15万元人民币,而微软每年人均产值高达62万美元,这表明我国软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市场竞争力不强。 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是导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软件技术人员约有19万人左右,此外,还有30万人在从事计算机应用、科研与教育工作。但是,我国软件技术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从事程序开发、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人员,软件产业发展所急需的系统分析师、架构设计师、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和技术工人的数量非常匮乏,无法满足软件产业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在典型的知识型产业中缺乏急需的专业知识型人才,再加上“一低两高”(劳动生产率低,人力成本高,开发成本高)的现状,发展速度之慢也就不足为怪了。 (六)国家软件产业政策在落实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将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该文件规定的政策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同时还有一些问题在落实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 例如,在投融资方面,该文件规定的由国家扶持的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至今尚未组建。由于软件企业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比重大,缺少可供抵押或质押的资产,很难争取到银行贷款。在软件企业上市方面,国家各部门制订的政策法规相互矛盾,现行的政策法规阻碍了软件企业的上市融资之路。同时,由于软件企业的规模较小,前期研发投入过大,而且研发费用很难转化为固定资产,与传统制造业的盈利模式有所不同,同时发行股票的规模也无法放大,因而,在目前实行股票发行核准制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在推荐软件企业发行股票方面积极性不高,软件企业上市存在实际的困难。另外,国务院18号文件中关于软件企业在资产评估中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以及软件企业境外上市融资等规定缺少实施细则。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现有的软件产业政策是从软件产品销售收入比例和自产软件产品销售收入比例等方面来界定软件企业,而将软件服务业、软件产业孵化器、软件企业的分支机构以及国产软件的代理和分销商排除在外,实际上使软件产业链条上各环节、各要素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导致有些环节发展滞后,成为整个软件产业发展的“掣肘”。 关于软件采购方面,目前政府采购主要是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设计,对通过政府采购为国产软件发展创造市场空间的政策目标考虑不够,缺乏指导政府采购的标准规范和产品、服务目录。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目前版权法的执行仍未取得预期效果。据美国SIIA(软件与工业信息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越南和中国是世界上盗版率最高的两个国家,1994年两国的盗版率分别为100%和97%。随着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近几年两国的盗版率已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98%和91%左右。据统计,1999年,中国软件业因盗版而损失的金额高达6亿多美元。盗版率居高不下,不仅严重制约了国内软件企业的发展,损害国家形象,也严重影响了跨国公司和风险投资进入中国的积极性。 二、我国软件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我国软件产业处于软件发达国家和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夹缝”之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软件产业这个国际竞争的前沿领域将无所作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印度在相对贫瘠的国内经济基础上实现了软件产业的腾飞,在高科技产业和知识经济的核心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印度在不具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尚且实现了软件产业的跳跃式发展,而我国呢?拥有印度无法比拟的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信息产业规模、国内市场潜力以及综合经济实力,这无疑增强了我国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的决心和信心。 考察软件产业在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以色列、爱尔兰等国家成功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发现软件产业具有与一般制造业不同的规律。很多以资金密集型为特征的制造业,如机电、汽车等,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转移基本上呈现“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规律。但是,软件产业完全有可能同时在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这主要是因为推动软件产业和传统制造业成功的关键资源不一样,传统制造业的关键成功资源是资金,而软件产业的关键成功资源是知识型的人力资源。所以,发展中国家完全有可能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再加上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与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一争高下。 同时,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运动的兴起以及网络计算机(NC)的推广,为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Linux是一种将源代码完全开放的UNIX类操作系统,由于它的开放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并宣布遵循自由软件联盟(CNU)的GPL协议,赢得了一批富有市场经验的软件开发厂商的支持,从而使Linux能快速传播和发展,开始对微软造成直接威胁。目前Linux在全球已有约1,000万用户,在因特网服务器上所用的操作系统(OS)上已居首位,占有率达28%。IDC(国际数据公司)预计,五年后Linux将跃居全球操作系统市场的第二位。 以Linux为代表的源程序公开软件,给现有的软件产业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其必将影响世界软件产业的发展。例如:开放源码可能成为软件发展的重要模式;以网络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崭新开发模式逐渐形成;改变软件产业的“游戏规则”。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NC(网络计算机)已成为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特别适合中国国情,具备大力推广的条件。目前NC已从单一的瘦客户机扩展到便携、移动、无线的网络访问终端,其用户群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推广NC的条件已逐渐成熟。NC对CPU的性能要求不高,我们可以大力推动基于Linux的CPU芯片的开发,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CPU设计产业。 另外,软件已成为各行各业企业管理、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商业竞争的有力工具。软件行业也不再仅局限于计算机行业之内,而已渗透和分布在其他行业之中,软件的产品形态呈多样化。嵌入式软件市场正在升温,一种是面向消费者的市场,如移动电话、手持设备和信息家电;另一种是面向工业应用的市场,如工业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仪器。这是一个相当分散的市场,由于嵌入式软件往往在专用微处理芯片上运行,因而不易形成统一的独占性市场。 因此,我国要改变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地位,尤其是改变在系统软件市场中的被动局面,存在很多难得的机遇。重要的是我国要抓紧时间,不能再沉湎于于事无补的过多的争论。目前,最紧迫的事情是,尽快确定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发挥我国拥有的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唯其如此,我国软件产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跨越式发展,达到国务院18号文件中规定的目标,跻身于世界软件大国之林。 三、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道路 前面我们考察了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以色列和爱尔兰等国的软件产业发展道路,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我国软件产业今后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个明显的结论是,我国绝对不可能照搬别国的模式。我们自有我们的国情,自有我们独特的优势资源,因而,在发展软件产业的道路选择问题上,我们要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国家行为和企业行为互动 这里的“国家行为”并不仅仅是指国家要制定合理的软件产业扶持政策,主要是指要通过国家投入、组织和引导来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我国的信息产业基本上是建立在美国提供的核心技术的平台上,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使之产业化,并为之提供市场空间,这是我国在国家层面上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不能把发展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希望寄托在软件企业的身上。这是因为,第一,发展具有自主版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不像软件服务业那样,单靠优秀的人才资源就可以做得很好。操作系统和支撑软件等系统软件产品,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行业门类,只有国家才能集中大量的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以国家为主导,统一组织和协调,才能有可能取得成功,指望单个的企业或企业之间的联盟就可以解决软件的核心问题是不现实的。第二,目前我国软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金不雄厚,根本无力解决发展系统软件所需要的庞大资金和面对巨大风险,同时,资本的逐利性也不可能要求软件企业主动站在国家的角度上为国家“排忧解难”。第三,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形势逼人,只有动用国家的力量,集中国家的资源,像我国当年研制“两弹一星”那样,采取非常规的运作方式,迅速缩短我国软件产业在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方面与软件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才能摆脱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软件产业链中的被动地位和尴尬局面。 当然,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要体现国家行为,并不意味着国家直接用行政手段来干预,而是以国家为主导,采取市场运作和商业化的形式,比较可行的操作办法是:国家投入巨资,以国家为主导,同时吸收社会各界包括软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甚至跨国公司的资金,直接组建实体,从事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在该实体内容形成从研发到产业化的“一条龙”,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研发和产业化脱节的“痼疾”。 (二)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并重 有人认为,目前我国应侧重发展软件产品,提高我国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而让软件服务业保持自然增长状态。又有人认为,目前我国软件产品与软件强国相比落后一大截,无法在短时间内超越,与其在系统软件领域内从事没有多少成功几率的拼搏,还不如侧重发展服务业,这既可以锻炼人才,又可以创造就业,还可以为将来侧重发展软件产品奠定基础,同时还顺应了目前出现的软件服务业领先的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均有失偏颇,没有全面地考察问题的实质。笔者之所以提出“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并重”的观点,是与“国家行为和企业行为互动”的看法一脉相承的。国家与企业在发展软件产业的道路上既有分工,又是互动的。国家可以运用国家的意志,集中投入,采取实体经营的形式,将来自国家和社会的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集中攻克软件产业中的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建立自己独立的产品体系。同时,国家在信息化建设中,给软件企业创造市场机会,推动软件服务业的成熟壮大。而企业呢?主要集中于软件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ASP、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数据中心与资源外包、数据加工与处理、软件测试、信息系统咨询与评估、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软件与信息系统管理人才工程化培训等业务,为软件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积累专门知识和软件人才。国家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软件企业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以此来提升企业素质。同时,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软件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定制软件和服务市场,学习和掌握国家软件市场运行规则和业务流程,积极参加CMM认证,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促使软件企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化素质。 (三)重在开发国内市场 毫无疑问,我国软件产业的国内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我国应当以电子政务、电子金融、企业信息化、社会保障为重点,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我国自主版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产品,通过巨大的内需来拉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子政务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各种产品和技术,推动行业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所采用的技术和产品对社会具有广泛的示范性和引导性。由于我国电子政务具有的安全性、个性要求、本地化等特点,国产软件企业将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尽快制订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提出推荐政府采购的产品或服务目录,避免各级和各地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实施方面“一哄而上”,各自为战,削弱电子政务对国产软件的拉动作用。 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迅速,截至2000年底,银行系统已拥有大中型计算机700多台套,小型机6,000多台套,PC及服务器50多万台,自动柜员机(ATM)近3万台,销售终端(POS)22万台,电子化营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金融电子化的硬件建设将带动金融领域应用软件的大发展。数字化电子货币、网上支付、安全认证等电子金融的功能将直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目前,我国拥有15,000家大中型企业和1,100多万家小企业,这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需求急迫,同时,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需求将日益旺盛,企业信息化潜在市场规模日益庞大,同时,加入WTO也将要求我国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开展商务活动,这必将加大对企业管理软件的需求。现在管理软件开发出来的有效用户只有中小企业总数的5%左右。企业信息化将直接带动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软件的发展。 (四)建立产业自主体系 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建立产业自主体系,需要从国家层面上来加以组织、协调和引导。目前,Linux在全球的兴起为我国逐步打破WINTEL体系,建立基于Linux的系统软件产业体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我国软件产业自己的标准体系,占据全球软件产业链的最上端,最终发展成为可与美国抗衡的软件强国。【参考文献】 [1]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编.2000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研究报告[R].2001,(4). [2] 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全面推进我国信息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吴基传部长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2002-01-28. [3] 王文京谈软件产业和软件企业经营[DB/OL].新浪网站,2001-12-09.[4]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软件业“十五”专项规划思路[DB/OL].www.ccidnet.com,200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