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给说下考研教育学辅导班有吗?

里斯本
王乃悦之
教育copy学考研也是如今考研的热门专业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想要当老师的同学来说,考一个教育硕士就有可能进入中小学或高校从事教师职业。如果你本专业学的就是教育学,那可以考虑纯自学;如果是跨考,建议在大三下学期报一个班。可以先试听免费课程,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班型。但要记住切忌依赖各种辅导班,报班的效果想要得到最大的发挥,一定是建立在自己自学的基础上。如果想获得一些这方面的帮助,可以到文都比邻官网咨询一下。

跨考教育学,靠谱的培训机构有哪些

闻诗
儿歌
教育学每年跨考的还是有很多的不知道你是想考哪个学校呢?教育学的院校 简单给你介绍一下吧!教育学考研名校一览1.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教育学科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是全国最早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点,最早设立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同时也是最早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的单位。北师大的教育学院拥有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和教育史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拥有比较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2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此外还拥有一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在众多院校中,北师大的教育学师资力量是最强大的,例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的教育学家顾明远教授,教育学原理方面有著名石中英教授等等。此外,还拥有一批年轻有创造力的优秀老师,正式由于这些老师的坐阵,才使得北师大成为教育学方面的权威学校。北师大的优势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2.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刘佛年教授所创立。该校目前拥有教育学和心理学2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拥有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此外,华师大拥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育、教育史以及基础教育4个全国重点学科;拥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育、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职业技术学、成人教育学等13个二级硕士点和博士点。华东师范大学还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和专家,例如叶澜、丁纲等,他们在教育学研究领域都有着优异的研究成果。华师大的优势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技术、职业技术、特殊教育。3.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教育学员于2000年10月成立,虽然成立的比较晚,但是由于北大在教育经济学和高等教育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强劲,另外加上北大本身的名气,使得北大的教育学在全国院校中也位居前列。北大的教育院学主要是进行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应用领域的研究,特别注重中国和国际教育发展中重大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同时为教育的决策部门和高校提供咨询。目前北大设有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个博士点,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和高等教育学3个硕士点,同时北大也开始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培训。其中,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北大的教师呈现年轻化、学科背景复杂化以及研究多样化,同时和国际学术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北大的优势学科:高等教育4.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很多大的教育家都曾经在南师大任职,例如陶行知、陈鹤琴。南师大拥有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及基础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同时,该校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等。在“九五”“十五”期间曾主持纵向研究326项,并和国外的许多学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南师大的优势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技术5.西南大学。西南大学的教育学院是由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系、四川省立教育系、重庆大学教育系等九个单位合并而成,这也就大大加强了西南大学的师资力量。目前该校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点一级15个硕士点;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10多项,同时西南大学也和国外的多所名校保持很好的合作教学关系,例如,英国女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西南大学的优势学科:课程与教学论6.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该校现拥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1个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和心理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1个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此外华南师范大学的师资和科研实力也是十分雄厚的。华南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育论7.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教育学创立于1929年8月,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机构中设置最早的系科之一。目前浙大拥有教育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教育史和比较教育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教育现代化与教育科学和技术两个研究所,同时该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联系中心和全球大学创新联盟亚太中心秘书处,同时承担多项省级科研项目。浙江大学优势学科:教育史8.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于1994年组建,其前身是1951年的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院下设有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多个研究基地。同时该校目前设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等9个硕士学位点以及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4个博士学位点。东北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教法单瘁竿诓放搭虱但僵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9.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北京市重点投入建设进入“211工程”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目前拥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个博士授权点,基础心理学、比较教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硕士点以及首师大教育学的专业硕士也是非常不错的。此外,首师大承担国家级40多项研究项目,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输送重要人才。首都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以上是教育学排名比较前面的几所重点院校,考生们要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复习情况,同时结合其他方面的条件,例如,地理位置、优势学科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院校。 许多刚刚开始准备考研的孩子,喜欢问院校的报录比、院校的招生情况等信息。这些信息都很重要,但是一般到了9月份报名的时候,才需要关注,目前需要关注的主要就是第一轮复习。因此我们现在应该着重想一下,是否对教育学感兴趣,或者你报教育学成功几率有多大。

教育学要考哪些科目

鬼遮眼
工作室
教育学研究生考试从2007年开始全国统考,教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外国语(满分100分)、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满分300分)三门科目,满分500分。由教育部统一命题。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外国语根据考的不同语种,考试内容也有所差别,一般参加英语考试的最多,英语考试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主要考查词汇及语言运用能力。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博仁教育学考研辅导班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把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语作为复习的重点,因为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满分300分,是提高总成绩的科目,而且现在一般重点名校的研究生复试最低分数线为180分,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外国语也是令很多同学头疼的科目,自主招生院校考研复试分数一般在50分到60分之间。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对这两门科目的复习。

311教育学考研那个辅导机构相对比较好?

伪造案
鹤无双
华新文登的集训还不错,正在进行中

720教育学基础怎样考

盖被子
流亡者
一、需要考教3365633961育学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英语和政治。二、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 1、教育学原理 王道俊、王汉澜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4年重印 黄济、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1996年重印 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2004年重印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教育史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裴娣娜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袁振国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教育心理学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上是北师大三人行教育学考研辅导班主讲老师推荐参考书,比较权威全面,建议大家第一轮复习以其中一本为主,兼顾其他版本,相互补充,通读一遍,然后参考其他综合用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教育学考研什么学校比较好

海岸線
事有四患
教育学前几名一般是北3363366162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北派,在教育基础领域比较牛气,比如基本的教育原理等基础理论来等方面都是领衔地位)、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的南派,与北京师范大学两是中国大陆最好的两所师范院校,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育技术等方面都是全国第一,很多的专家都是该理论的泰斗级人物)、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最响)、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后与袁隆平院士毕业的西南农业大学强强联合为西南大学,其心理学排名中国一、二位、教育学排名3、4、5位,农学排名全国第8位,其课程与教学论最牛,国家重点专业,其拥有学前教育博士点(以杨晓萍教授为领头人物)是西部地区目前唯一的一所授权高校)、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与浙江大学都是高等教育最牛的,比如高等教育的潘懋元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处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相对来说要保守些,可以说是被冤屈的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比较教育、成人教育比较有特色)、西北师范大学(原西北联合大学的演变,是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师范学院等发展而来)、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理论、多元文化教育、成人教育相对本校教育学各学科来说稍强势,由原国立东北东北大学、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发展而来)、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依次都还是不错的,最后的几所相对前几所要差些,剩下的就是其他学校就一般般,无特殊专业,无权威,混文凭是没有问题的。 ,实力够选前5所,实力一般选后边的,没有实力除以上外随便选(最后半句开玩笑,祝成功)。

311教育学考研哪个辅导班比较好

称不足者
北国风
结合我和我身边考教育学研究生的朋友来看,博仁的是比较靠谱的。我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回是没有报班的,答然后失败了,主要原因是因为复习方法不对,主要是认为教育学很好考,就背一背就行了,背谁不会啊,但是,到了考场,就黄了,背会的知识不知道怎么用,还有没记住的,然后二战的时候,接触到了博仁,盖老师很直接的指出了我问题,并且帮我制定了接下来的复习规划,我觉得很专业,就报了博仁的课程,对我的帮助确实很大,第一二遍帮我解决了基础问题,基本到了暑期的时候,我已经对教育学的各科知识点记忆很深了,然后,通过之后的课程,老师帮我梳理了重点,开始重点复习,最后是大题技巧练习以及冲刺备考,到了考试十分有信心,现在已经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研究生了。

跨专业教育学考研,可以吗?需要报班吗?

刻意尚行
当然可以,教育学还是好考的 我就是会计学跨考到教育学的,首先政治英语要准备好~其次,找到考上自己所想考的教育学专业的师兄师姐们,咨询专业课考试的书目~自己复习就好了,英语政治还是建议报班的~

想报考教育类研究生,需要报考研机构吗?

上如标枝
左拉传
一、关于教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16638育类研究生 首先,你要做好一直在这个行业当老师的准备,因为进了这个教育学的门很难在别的行业找到一席之地。其次,你要确定好是考333教育综合还是311教育学综合。333教育综合是教育学考研中专业硕士的考试科目,311教育学基础是教育学考研中的学术硕士的考试科目。最后,确定好了考333教育综合还是311教育学综合,以及目标学校,根据学习难度确定是否要报考研班。 二、一般的考研辅导的课程安排● 基础阶段(春季)● 强化阶段(暑期)● 提升阶段(9、10、11月前期)● 冲刺阶段(11月后期、12月)                不同辅导机构的划分有所不同。但在这几个阶段里面,【基础阶段】的课是最没必要报的。所谓基础课,美其名曰为打好基础,其实主要是用来打广告,吸引学员。为了照顾后来的学员,这些内容会在【强化阶段】的课上再次讲授,不拖沓,内容更精炼。政治班   如果是文科生,需要不大,因为很多东西你们在高中的时候就学过背过,答题的套路也清楚。除了时政,考研政治对文科同学来说,有点新瓶装旧酒的味道。如果是理科生,可以报。注意,我说的是可以,并非一定。报班的目的,是让你大概了解什么是考研政治,大纲上那一堆基本概念如何去理解,如何去做政治题,它的思路和模式是怎样的,反正不是计算出来的。英语班英语,不管你底子好不好,除了作文班,其他的都没必要报。单词,背背背。阅读,做做做。翻译,翻翻翻。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这里的阅读,可以理解为阅读能力,只要备考期间训练好了,完型阅读翻译新题型都不是问题。而作文能拉开的差距,不大。所以,如果你有时间有计划,能把热点作文背十多篇,这样最好。如果没时间没计划,报个班,按老师的方法写个模板,把往年的作文套进去写几篇,上考场的时候足够应付。数学班底子好的人,没必要报。挑一种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吃通,吃透。最后配合真题和模拟题,认真练习。底子不好的人,可以报。在上辅导课之前,完成数学的第一轮复习,如果来不及,复习资料放一边,书上的内容全部过完。三、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1、离住宿太远的培训点,名气再大也要慎重考虑。2、报班不要太多,最多两个全程辅导。其他乱七八糟的专项突破班,能不报就不报。3、请把握好自己的复习节奏,培训老师给你安排的计划当参考。4、面授班不一定好。 附: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41所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