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哪个版本比较好

惴惴不安
访问者
本书结合国内外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和高等学校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实际,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式进行了通俗简明的介绍。在内容安排上,既兼顾到实际研究的逻辑程序,又兼顾到定量及定性研究方式和各种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及技术。作者还结合自己近三十年学习、实践、研究、教学的经验,介绍了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本参考资料目录如下:目 录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 社会研究基础第1章 导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 理论与研究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研究设计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测量与操作化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抽样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篇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第7章 调查研究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实验研究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文献研究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实地研究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篇 资料分析与表达第11章 定量资料分析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 定性资料分析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 撰写研究报告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1.中央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2.中央财经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3.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4.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5.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6.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7.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8.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区别

哈哈哈
九龙滩
本书结合国内外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和高等学校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实际,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式进行了通俗简明的介绍。在内容安排上,既兼顾到实际研究的逻辑程序,又兼顾到定量及定性研究方式和各种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及技术。作者还结合自己近三十年学习、实践、研究、教学的经验,介绍了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本参考资料目录如下:目 录  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篇 社会研究基础  第1章 导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理论与研究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测量与操作化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抽样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  第7章 调查研究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实验研究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文献研究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实地研究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篇 资料分析与表达  第11章 定量资料分析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 定性资料分析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撰写研究报告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中央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  2.中央财经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  3.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  4.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  5.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6.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7.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8.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求圣才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 风笑天 考研笔记的电子书

其故何也
骑兵队
更多追答追答需要加微信定制对 就是这个哪里有求发一个谢谢啦 真的很需要 考研用的追答需要定制的这个怎么操作(;≥皿≤)追答加微信定制,

风笑天的科研成果

芄兰
航行者
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研究方法,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独生子女问题等。讲授的主要课程有《社会学研究方法》、《青年社会学》、《中国家庭与人口问题研究》等。 A著作与教材已出版《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等4部学术专著,主编著作、教材5部,合著、参编著作、教材11部。1. 《社会的印记》(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 《社会调查方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修订版)(主编),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2);4. 《新世纪中国社会学》(2006-2010),(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 《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 《信息时代新青年议题:理论、政策与实务》(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7. 《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 《社会学》(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0. 《社会学导论》(第二版)(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1.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主编),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12. 《青年文化与价值观30年变迁》(参编),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8)13. 《中国社会学发展30年》(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4. 《南京市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参编),南京出版社,(2008)15. 《全国高等院校社会学发展30年》(参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6.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家庭变迁》(参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17. 《落地生根:三峡农村移民的社会适应》(合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8. 《定性研究方法》(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9. 《社会研究方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 《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1.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22. 《简明社会学研究方法》(编著),华文出版社,(2005);23. 《中国独生子女:从小皇帝到新公民》(主编),知识出版社(2004)24. 《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25. 《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独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26.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27. 《社会学研究方法》(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8. 《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29. 《社会管理学概论》(参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30. 《中国婚姻家庭变迁》(参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31.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研究》(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32. 《当代中国社会学》(参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3. 《社会学导论》(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34. 《社会学方法教程》(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5. 《蜕变中的中国家庭》(参编),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36.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37.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8. 《社会学》(主编),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39.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自学考试指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0. 《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41.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2.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3. 《透视社会的艺术-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独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44. 《社会学教程》(参编),华中师大出版社(1989)45. 《新思维与大改革》(参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46. 《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参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47. 《当代社会调查科学方法与技术》(参编),工人出版社(1986)48. 《调查研究知识手册》(参编),工人出版社(1986) B学术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北京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如:1、《The changing lmages of Wowen──An Analyssi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Magazine Chinese Wowen》,《Chinese Ecation and Society》,May-June,1993年。2、《我国社会学恢复以来的社会调查分析》,《社会学研究》,1989年4期。3、《十年来青年问题社会调查的对象与内容》,《青年研究》,1993年7期。4、《十年来青年问题社会调查的方法》,《青年研究》,1993年9期。5、《变迁中的女性形象》,《社会》,1992年7期。6、《优良问卷的标准》,《社会》,1989年7期。7、《这样的调查不能反映客观现实》,《社会》,1987年5期。8、《二加一家庭》,《光明日报》,1993年2月。9、《论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特征》,《社会学研究》,1992年1期。10、《独生子女父母的生育意愿》,《人口研究》,1991年5期。11、《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保障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5期。12、《我国独生子女研究的现状分析》,《江海学刊》,1990年1期。13、《独生子女对当前小学教育的影响》,《华中师大学报》,1991年3期。14、《论问卷调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华中师大学报》,1989年6期。15、《什么是社会调查》,《青年研究》,1993年2期。16、《问卷法》,《青年研究》,1993年5期。17、《撰写调查报告》,《青年研究》,1993年5期。18、《浅谈当前抽样调查的若干失误》,《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3期。19、《论人的社会化之特点》,《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3期。20、《当前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浅析》(上),《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89年4期。21、《当前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浅析》(中),《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89年6期。22、《当前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浅析》(下),《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90年1期。23、《我国独生子女研究的现状与不足》,《社会学与社会调查》,1989年(增刊)。24、《父母眼中的独生子女》,《社会》,1991年7期。25、《有关问卷设计的几个问题》,《统计与决策》,1987年5─6期。26、《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角色与地位》,《福建论坛》,1995年5期。27、《问卷设计在调查中的地位和作用》,《福建论坛》,1989年4期。28、《城市住房建设应考虑社会因素》,《开发》,1989年2期。29、《独生子女社会化的特定环境》,《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5期。30、《独生子女社会化过程中的偏差及原因分析》,《福建论坛》,1991年2期。31、《独生子女家庭: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5期。32、《共处与分离: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形式初探》,《人口与经济》,1993年2期。33、《论独生子女父母角色的特点》,《华中师大学报》,1993年2期。34、《如何把社会调查做得更好》,《青年研究》,1993年12期。35、《问卷调查中阻碍合作因素浅析》,《社会科学评论》,1986年8期。36、《姓氏之争引起的思考》,《社会问题导报》,1986年16期。37、《结婚为何成为爱情的坟墓》,《婚姻与家庭》,1986年9期。38、《要为回答者着想》,《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6年6期。39、《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社会》,1986年4期。40、《武汉青年工人婚恋情况调查》,《青年研究》,1985年2期。41、《方法论背景中的问卷调查法》,《社会学研究》,1994年3期。42、《近五年社会学方法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1995年1期。43、《他们信息世界的另一半》,《青年研究》,1995年第6期。44、《偏见与现实: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社会学研究》,1993年1期。45、《家庭及社区因素对小学独生子女发展的影响》,《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3期。46、《社会调查方法还是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2期。47、《城市居民闲暇生活质量研究》,《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3期。48、《武汉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浙江学刊》,1997年3期。49、《近十年来我国社会学实地研究评述》,《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2期。50、《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其再就业机会获得的关系》,《理论月刊》,1998年8期。51、《社会学者的方法意识与方法修养》,《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2期。52、《我们的方法水平可以打几分?》,《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3期。53、《虚拟社会化与21世纪青年研究》,《青年研究》,1999年12期。54、《十年来国内费孝通研究述评》,《江海学刊》,1999年5期。55、《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6期。56、《社会学方法二十年:应用于研究》,《社会学研究》,2000年1期。57、《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指标与结构》,《社会学研究》,2000年4期。58、《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5期。59、《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江海学刊》,2002年第5期。60、《城市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青年研究》,2002年第8期。61、《生育政策与青少年教育》,《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9期。 1. 2012年,论文《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获得“北京陆学艺社会学基金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2. 2012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个人)3. 2011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本科精品教材”(个人)4. 2011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个人)5. 2008年,《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排名1/5)6. 2007年,《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排名1/5)7. 2007年,《社会调查方法》课程被评为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排名1/5)8. 2007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个人);9. 2007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获得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个人);10. 2007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个人);11. 2006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个人);12. 2005年,论文“英克尔斯现代人研究的方法论启示”获得江苏省第九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个人)13. 2005年,《社会学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实践》获全国高等院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5)。14. 2004年,《社会学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实践》获江苏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2/5);15. 2003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第八届“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个人)16. 2003年,“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一文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个人)17. 2003年,《社会学研究方法》获得江苏省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个人)18. 2001年,《现代社会调查方法》获得湖北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个人)19. 2001年,“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一文获武汉市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个人)20. 2000年,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个人)21. 1998年,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个人)22. 1998年,获得华中理工大学1997-1998学年度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个人)23. 1998年,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11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0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个人)24. 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个人)25. 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个人)26. 1996年,获得华中理工大学1996年度“华为奖教金”;(个人)27. 1996年,被评为华中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个人)28. 1996年,“独生子女家庭社会特征”一文获《社会学研究》创刊十周年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个人)29. 1995年,《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个人)30. 1995年,《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获湖北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著作类)三等奖;(个人)31.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个人)32. 1989年,在北京大学荣获“首届光华博士奖学金”;(个人)33. 1987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首届严景耀奖学金一等奖”;(个人) 1. 2012年11-12月,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2. 2012年4月,日本名古屋大学、东京大学、长崎大学,访问与出席学术会议;3. 2012年3月,台湾淡江大学,出席学术会议;4. 2011年3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出席国际老年学会“应对老龄化全球社会行动战略计划”理事会议;5. 2011年10-11月,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所,访问学者;6. 2011年11月,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所,出席两岸三地青年问题学术研讨会;7. 2011年7月,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8. 2010年12月,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出席青年问题论坛9. 2010年5月,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出席国际会议;10. 2008年11月,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11. 2007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出席国际会议;12. 2006年2月,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访问学者;13. 2005年8月,美国费城,出席美国社会学协会年会;14. 2004年11月-2005年9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15. 2004年3月,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访问学者;16. 2003年12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出席国际会议;17. 2003年8月,美国亚特兰大,出席美国社会学协会年会;18. 2000年11-12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19. 2000年7-10月,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社会学系、阿拉巴马大学社会学系、得克萨斯理工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20. 1999年7月,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学系,合作研究;21. 1999年6月,香港浸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出席国际会议;22. 1998年12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23. 1998年12月,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所,访问学者;24. 1998年11月,台湾辅仁大学,出席国际研讨会;25. 1998年11月,澳门,出席国际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分会第四届年会;26. 1997年8-10月,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27. 1994年10-11月,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访问学者;28. 1990年9-11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合作研究。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迷阳迷阳
搭车人
社会学研究方法有四种: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分析、实地调查。每一种总研究方式都有适用范围,也存在一定优缺点。调查研究适用于社会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和学术性调查。实验研究适用于探索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实验的类型有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标准试验和准实验。文献研究适用于研究那些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和纵观分析,类型有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分析。实地研究适用于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它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关于社会学的几个问题。。。。。。

惠以
八脚怪
我觉得你选的书还可以呢,不过《概论新修》和《研究方法》都是教材方面的,可能会枯燥一点,章节性会比较强,不过了解一下是可以了。这几本都算比较适合入门的,可以先看起来,看了觉得对哪个分支社会学或研究方法感兴趣再找些相关书籍阅读一下。如果看了想看再专业一点的,入门可以看看波普诺或者吉登斯的《社会学》,是外国的概论教材,都比较厚哦;理论推荐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这是北大的社会学理论教材,比较专业。方法推荐仇立平的《社会研究方法》,看完基本上对做研究有数了。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我是本专业的研究生~~~《社会学与生活》确实不错,教材方面国内的大多比较枯燥,推荐国外的。有吉登斯的《社会学》,还有本叫《社会学入门》忘了作者是谁了,豆瓣可以查到,也不错。社会学理论方面周晓红的《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体系》、科塞的《社会思想名家》都不错。国内社会学家则推荐费孝通和梁漱溟的著作,《乡土中国》和《中国文化要义》强烈推荐。

河海大学社会学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

说而不休
脉冲星
河海大学社会学 专业研究方向 01移民社会学 02城乡社会学03环境社会学04项目社会评价05经济人类学06政治社会学07社会工作 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社会学理论④834社会研究方法 参考书目612.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教程》(第二版),王思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社会思想名家》,刘易斯·A .科塞(美),石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重点是学术思想)。834.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风笑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社会研究中的统计应用》,李沛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不考第9-15章)。945.社会学综合《应用社会学》(第二版),李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09年参考数目612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教程》(第二版),王思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社会思想名家》,刘易斯·A科塞(美),石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重点是学术思想)。832人口学理论《人口理论新编》,李竞能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人口学教程》,乔晓春等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834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风笑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社会研究中的统计应用》,李沛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不考第9-15章)。复试自命题科目:945社会学综合参考研途宝《应用社会学》(第二版),李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46人口学综合《人口学》,田雪原主编,人民出版社,2000年;《人口学教程》,乔晓春等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947人类学综合《人类学概论》庄孔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加试自命题科目:707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教程》(第二版)王思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710人口学概论《人口理论新编》,李竞能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人口学教程》,乔晓春等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012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风笑天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017人口统计学《人口统计学》温勇,尹勤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08年参考书目612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社会学教程》(第二版),王思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外国社会学史》(修订本),贾春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不考第14、16、17章)832人口学理论《人口理论新编》,李竞能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人口学教程》,乔晓春等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考研

冒险王
美国佬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全国考的是数几,吉大考的就是数几,不会有区别的,全国统考的科目嘛,呵呵吉大的文理还是很有特点的,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和东部同等水平的学校来讲,分数肯定会第一点的,要是你是东北人的话,这个学校应该算是首选了祝你考研成功,朋友

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采访

法国版
看看社会学,民俗学研究方法的书,会有专门介绍的,比如南京大学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或者是艾尔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特别是实地研究方法这一部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