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在职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有什么区别吗?还是就是一个意思?

加州王
臭屁王
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版研究生学历教权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不同种类有所不同。在职研究生参考考试的时间为每年的5、10月份。 非全日制 就是 学校放寒暑假 或者周末去学校上课 一般为专业型 建议考全日制 研究生课程也是很繁重的 边工作边学习很有负担 而且社会不太认可非全日制 除非您正直中年 要个学历而已全日制叫做脱产,有学位也有学历。非全日制叫做在职,只有学位,没有学历。全日制相对难度大,要参加一月份的统考,考上的才能入学含金量也高,严进宽出。在职一般是宽进严出,毕业之前通过一个英语考试和发表论文等。

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相同了吗

道不当名
虹霓关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全日制和双证在职3363373762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目前社会认可度要低一些,在教育部“非全入统”政策指导下,非全日制的社会认可度也会慢慢提高。参考文件五、双证在职研究生证书认可度。教育部办公厅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内容从2016年开始,十月联考被取消,一些专业被纳入到了十月联考中,而且也被改为了“非全日制(双证在职研究生)”,主要是以在职人员的身份,半脱产,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一、非全日制(双证在职研究生)定义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在职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二、能报考专业学术型研究生没有非全日制,只有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才有非全日制这个学习方式。究根结底是因为通过这个学习方式,更适合专业型硕士的培养。专业型硕士是一个统称,包含工程硕士、建筑学硕士、法律硕士等等,是更偏向于实务的硕士培养。如果是学术型的学习,可能需要的时间在校去沉浸在科研里,而专业型硕士,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实务,所以很少会有学术硕士招收双证在职研究生。三、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关系“非全入统”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执行,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弛说“与考生息息相关的是,同一招生单位的同一专业,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分数线、录取标准要保持一致。”1.分数线参加2016年的考试“非全入统”政策正式开始落实。当然不是所有的学校在2017年度招生中都开始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统一划线。2.考试科目比如在艺术硕士、法律硕士的考试中,无论是全日制还是在职的考生,都要考同一张卷子。3.报考条件双证在职研究生应届生和在职人员均可报考,且同时可以工作;而对于全日制研究生,如果在职人员想报考就得辞职,好好上学。4.招生招生名额不同,部分双证在职研究生招生名额相对较多。因此大家在报考之前一定要看好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院校会明确写出该专业的是否招收双证在职研究生,招生的人数也会做出规定。相同学科门类下,即专业代码前三位相同,全日制研究生可以转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术型硕士可以转为专业型硕士;但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可以转为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型硕士不可以转为学术型硕士。四、双证在职研究生学制对于双证在职研究生采用在职学习的方式,不安排住宿,不享受奖助学金和资助政策。考生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为了使报名的学习和工作不发生冲突,学校一般会在周末开课,目前还没有开设网络上课的方式,所以大家只能利用周末时间到校上课。五、双证在职研究生证书认可度全日制和双证在职研安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毕业证书上会标有“非全日制”的字样),但是同样可以作为第一学历。全日制和双证在职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而在教育部“非全入统”政策指导下,非全日制的社会认可度也会慢慢提高

非全日制专硕和非全日制学硕是所说的在职研究生吗?

撞到正
清明
16年9月国家出台政策,规定取得研究生学历有2种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回全日制,非全日制利用周末或者节答假日上课,不耽误周一到周五上班,跟全日制统一划线,毕业的时候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含金量还是很高的。17年9月第一届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金融,保险,法律,教育,工程,管理,农业,艺术,很多专业都有,选个跟自己工作相关的

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算应届生吗

老子
孤儿泪
据了解,单证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学员在课程结束后只拿到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学员在报考学习时是通过了同等学力申硕的方式,只要有大专的学历都可以报名参加课程的学习,在课程结束之后符合申硕条件的,可以进行申硕考试,单证硕士在国民教育系列中属于非学历教育,因此,单证在职研究生在毕业后不能算是应届生。  双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有些区别了,通过一月联考的考试(初试和复试)后才能进行学习的,在课程结束之后,考生除了会获得硕士学位证之外还有获得毕业证。毕业证是学历证明的文件,在国民教育系列之中属于学历教育。因此,双证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毕业之后是属于应届毕业生的。  最后还有一种判别方法,就是是否拥有“派遣证”,派遣证即报到证,是应届普通高等学校(普通全日制,也就是统招生)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在毕业之后有没有派遣证,如果有就是应届生,如果没有就不认定是应届生。在这里特此说明一下,如果考生在报考非全日制双证专业时选择“定向”的话,也是没有派遣证的。

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间一样吗

推推搡搡
兄曰
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间不一样。在职研究生考试时间并不是相同的,从在职研究生考试形式来区分就有两种不同的考试形式。分别是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时间跟全日制研究生是相同的,而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时间是不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是分为两种的,是分为初试和复试的。初试的考试时间为12月底进行,跟全日制研究生是相同的。而复试的考试时间并不是固定的,一般是在3月底到4月初来进行考试的,因为复试的考试是由各个院校自行来设置的。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只有一次,考试的时间是在每年的五月份,跟全日制研究生是不同的。同等学力申硕的考试内容跟全日制研究生也不相同,考试的科目只有外语和学科综合两门。如果第一次没有通过的话,第二年还可以接着进行报考,考试的成绩也是可以保留的。

在职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都有哪些

雏峰
动画师
张雪峰: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何差别?老师分析到位!

在职研究生报考,是不是招生简章里说明是非全日制就是在职的啊,周六周日上课的那种?

废上
不能说
周六周日上课的在职研究生不是全日制,全日制是全天候学习的。在职研究生是版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权员的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不同种类有所不同。全日制一般指学习时间上的一种分类,顾名思义是按照国家法定工作、学习时间进行全天候学习的一种方式。全日在校学习的学校,称为全日制学校,学生全天在校上课,以教学为主。区别于业余、函授、自考等学习形式的学校。

全日制研究生可以调剂到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吗?

肩高于顶
放浪者
首先在调剂前需要对调剂原则进行了解,在院校的招生简章上是会标明调回剂的具体答要求的。一般来说,调剂的原则是选择与所报专业相近的专业,而且业务课考试科目须相同或相近。比如说,选择法律(法学)专业的考生需要第一志愿为本科专业为法学专业。而且有些专业是不能进行校内调剂的,而且还不能进行跨专业报考。全日制研究生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是要经过复试的,复试的形式还是由各个院校自行发布的。复试的形式主要有笔试和面试两种,考试难度并不会很高。但是复试成绩一样是会计入到总分当中,所以大家还是不能对复试放松复习。时下,非全日制研究生调剂系统还没有开启,但是这时候就需要对调剂进行准备。因为近年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考试难度比较高,需求调剂的考生也越来越多,所以大家要尽早做好准备。

在职研究生取消了吗?2018年是不是不能报考在职研究生了?

百忧解
慕尼黑
1、在职研究抄生并没有取消,只是将十月联考并入到一月统考2、现在在职人员的报考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一月非全日制研究生,一种是五月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3、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也是在职研究生,参加国家五月份的统考,毕业是单证,只有学位证,3月份报名,5月份考试。扩展资料: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半脱产,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不同种类有所不同。2014年6月18日公布的《关于2014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对在职研究生做出改革,国家相关部门对在职研究生专业硕士学位的报考形式并入到了一月联考,五月同等学历申硕在职研究生和一月联考在职研究生不作调整,在职研究生并未取消。2016年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在职研究生”将改称“非全日制研究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