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法制与社会》 有哪些栏目

健一
冰蝴蝶
《法制与社会》杂志社理会不仅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总结行业经验、树立企、事业单位形象的广阔平台,而且以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理事会法学专家解疑等方式为会员单位提供了法律保护的坚实后盾。同时,理事会也是一个集法理研究、法学交流、舆论监督于一体的高层次机构。我们企盼,以我们的资源和力量、正义和行动,以法律为支点,架起共同亟需的桥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主要栏目: 法制纵横、经济与法、法制园地、法学研究、政法论坛、司法天地、城乡建设、管理视野、学术前沿、理论新探、文化教育等。是一份涵盖政治、法制、经济、社会等领域的综合性期刊 收录情况: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有这方面的文章但不知怎么投稿

当代法学杂志主编是谁

霹雳情
不及格
主  管吉林大学主  办吉林大学编辑出版《当代法学》编辑部社  长姚建宗主  编霍存福国内发行吉林省报刊发行局地  址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邮  编130012标准刊号ISSN 1003-4781CN 22-1051/D《当代法学》杂志创刊于1987年,是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法学学术性理论刊物,国内刊号CN22--1051/D,国外刊号ISSN1003—4781,邮发代号12—342;由吉林大学主管、主办,吉林大学法学院承办。创刊近20年来,繁荣法学学术研究,弘扬法治精神;推动社会法制进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荟萃学术精品,为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刑法、刑诉法、国际法、环境法、军事法等部门法的法学专家、法学研究的工作者搭建一个学术研究的平台,构建起对国内外进行法学学术交流的窗口,让高层次法律人才脱颖而出,是它一直所秉持的办刊宗旨。 《当代法学》杂志在办刊中,突出以各部门法前沿、热点问题研究为重点的办刊定位,突出杂志自己的特色。主要栏目有:“百家思潮”---传播和评价在学科领域里具有重要价值和普遍影响的尤其是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学说、思想;“前沿探索”---探讨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中的新兴、热点问题;“学科论要”---就关乎法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问题陈词立论;“新视界”聚焦传统法律职业研究的盲点,阐幽发微;以及“方法钩玄”、“比较与借鉴”、“立法聚焦”、“实务求真”等十几个栏目。 1992年以来,《当代法学》一直被评为全国法律类核心期刊。并且是CSSCI来源期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朱谦的学术论文

搜于国中
独成而意
1.《跨区域水污染防治机制亟待完善》,《上海法治报:法治论苑》2013年4月3日。2.《环评文件: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核心》,《上海法治报:法治论苑》2013年2月27日。3.《环境保护法修订中的限期治理制度探讨》,《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4.《上市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探讨》,《法学评论》2012年第6期。5.《上市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披露的制度约束与衔接——以“紫金矿业行政处罚案”为切入点》,载《法学》2012年第7期。6.《城市规划环评中公众意见的表达途径——以厦门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座谈会为例》,载《城市规划》(CSSCI期刊)2012年第6期。7.《上市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披露的重大性标准研究》,《法治研究》2012年第10期。8.《地铁安检机环境安全的法律思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9.《环保法修订应该突出政府环境信息的主动公开》,《环境经济》2012年第11期。10.《我国海洋溢油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之检讨》,《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3期。11.《公众参与环境行政决策的困境及其出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1期。12.《突发环境事件中企业环境信息通报义务之研究》,《中国环境法学评论》2012年版。13.《理性对待海洋环境污染事件中的信息通报义务——从蓬莱19-3号油田溢油事件说起》,《法学》2011年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期转载)。14.《水污染防治法第73条与第74条选择适用问题探讨》,《公民与法》2011年第10期。15.《架空的环评制度》,《中国改革》2011年第8期。16.《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环保部门需要公开吗?》,《环境保护》2011年第2期。17.《水污染防治法第74条法律适用之一:直接排放污染物超标如何进行行政处罚?》,《环境保护》2010年第17期。18.《水污染防治法第74条法律适用之二:间接排放污染物超标如何进行行政处罚?》,《环境保护》2010年第18期。19.《对特定企业集团的环评限批应谨慎实施——从华能集团与华电集团的环评限批说起》,《法学》2009年第8期。20.《环境公共决策中公众个体参与之缺陷及其克服》,《法学》2009年第2期。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9年第5期转载。21.《公众环境公益诉权属性研究》,《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22.《企业环境信息与银行信贷风险之保障》,《东方法学》2009年第1期。23.《抗争中的环境信息应该公开——厦门PX项目及其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的法律思考》,《法学》2008年第1期。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8年第5期转载。24.《环评法第31条法律适用之困境分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8年第7期转载。25.《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及其例外分析》,《学习论坛》2008年第2期。26.《透视环境法中的权力与权利基础》,《公法评论》2008年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7. 《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动物福利法治:焦点与难点》,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28. 《环境民主权利构造之价值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5期。29. 《环境民主权利构造的路径选择》,载《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30. 《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中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31. 《环境法的权利基础——以财产权、生命健康权为中心的考察》,载《江海学刊》,2007年第2期。32. 《反思环境法的权利基础——对主流环境权观点的一种担忧》,载《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33. 《清洁发展机制国内立法中的法律问题探讨》,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34. 《企业环境信息强制性公开法律问题研究》,《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35.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缺陷与执法困境——从法律责任的角度审视》载《中国环境法治》第一卷,2006年版。36. 《环境知情权的缺失及其补救——重开县井喷事故切入》载《法学》2005年第6期。3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及其法律正当性干预》,《中国农村土地》2006年第2期。38. 《股权分置改革与中小投资者利益自保护》载《21世纪法学评论》2005年第3期,(境外刊物)独著。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海外财政与金融》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39. 《环境知情权的制度构建》载《环境与资源法论丛》第六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40. 《论环境知情权的价值基础》,《政法论丛》2004年第5期。41.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环境信息公开之价值分析》,《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42. 《限期治理决定权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适用》2004年第9期。43. 《环境权问题:一种新的探讨路径》,《法律科学》2004年第5期。44. 《公开发行股票核准的撤消法律问题研究》,《法律科学》2003年第5期。45. 《公开要约收购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之保护》,《法学》2003年第8期。46. 《环境科学对环境法的影响分析》,《环境保护》2003年第11期。47. 《环境保护中的权力与权利配置》,《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全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9期转载。48.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立法的缺陷及其补救》,《法学》2002年第7期。49. 《内幕信息接受人法律规制的比较研究》,《东吴法学》2003年号。50. 《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中国法学》2001年第3期。51. 《公司对外担保无效的法律责任探讨》,《当代法学》2002年第12期。52. 《我国环境行政程序立法之现状透视》,《东吴法学》2002年号。53. 《股东会罢免董事法律问题研究》,《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3期。54. 《短线交易法律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00年第5期。55. 《虚假陈述的表现形式及其认定》,《政法论丛》2001年第2期。56 《论董事的罢免》,《经济法论丛》,方正出版社,2001年第4卷。57. 《中美反倾销制度比较》,《比较法在中国》,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卷。58. 《对公众环境权私权化的反思》,《中国环境管理》2001年第4期。59. 《论环境权与环境行政权的关系》,《中国环境管理》2001年第6期。60.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民商法论丛》,2002年第23卷。61. 《公司不能为本公司股东的债务担保——也谈对〈公司法〉第63条第3款的理解》,《法律适用》2003年第11期,独著,并获《法律适用》“南通杯”有奖征文三等奖。62. 《论对从属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63. 《美国环境法上的公民诉讼制度及其启示》,《世界环境》1999年第3期。64. 《守住无形资产——中美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比较》,《国际贸易》1997年第1期。65. 《中美反倾销法律制度比较》,《国际贸易问题》1997年第12期。66. 《英国的银行抵销权制度及其启示》,《国际金融》1997年第4期。67. 《美国银行的抵销权制度及其借鉴》,《国际金融研究》1996年第10期。68. 《亦谈我国商业银行是否有权直接扣划存款人的存款──兼与凌新同志商榷》,《上海金融》1996年第7期。69. 《中国内地与香港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之比较》,《港澳经济》1996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70. 《略谈商业银行的保密义务》,《现代金融》1996年第6期。71. 《大型基础设施利用外资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法学论坛》1996年第4期。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研究生

百姓悦之
刻意尚行
其实,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等方向的分配,并不在于导师是研究什么的。简而言之,你完全可以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毕业论文写作方向)。当然,理论上是应该考虑导师的研究方向的,因为你的毕业论文要导师来把关,但是不写导师研究方向的论文完全可以。想当年,我的导师是国际公法方向,我却写了国际经济法方向的文章。 导师的选择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有认识的导师,或者仰慕的导师,最好提前联系,否则不一定得偿所愿了,学校最后会统一分配还没有确定导师的学生。一、总体介绍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培养更多更好的涉外经济、外事工作方面的法律人才,华东政法大学于1985年建立国际法系,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成立的国际法学术研究和教学机构之一。1996年,我校国际法专业成为司法部重点学科;1998年,我校国际法专业成为华东地区第一个法学博士点;2003年3月,成立了国际法学院。2004年,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签订了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合作协议;2007年,被列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第五期)建设计划;2008年成为教育部“开放型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际法学院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办学方针,秉承“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开拓创新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学位的国际法专业高级人才,以适应21世纪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法律人才之需要。二、专业设置学院设有两个本科专业(方向):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方向)、四年制本科,授法学学士学位。法学专业(沪港交流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四年制本科,授法学学士学位。两个硕士点:国际法学、军事法学【编著注:国际法学是包括了国航的,所以理论上只有2个硕士点,但实际上,是包括了国际法、国航法、军事法的】【国际法学】1981年设立,学制三年,授予法学硕士学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能在政府机关、司法部门、法学教育与研究机构及对外贸易、投资、金融、证券以及涉外律师等行业从事专业服务的开放型、外向型、复合型的高端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学位课程 包括政治理论课、外语、法理学专题研究、民法学原理、国际公法专题、国际私法专题、国际经济法专题。【军事法学】2013年设立,学制三年,授予法学硕士学位。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军事法学理论,了解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军事法治建设和军事法学研究情况,能够胜任军事法学研究和军事法治工作、能服务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军事法学人才。学位课程 包括政治理论课、外语、法理学专题研究、民法学原理、军事法学基础理论、国际公法专题研究。一个博士点:国际法学三、师资情况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学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居于领先地位的部门法学科,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学院现有专业教师43人,其中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19人,全部具有海外留学或培训经历。多人次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全国优秀教师”、“司法部优秀教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英雄模范”、“上海市高教十大精英”、“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上海市师德标兵”、“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曙光学者”、 “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师”等荣誉称号。四、机构设置学院设有办公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公室、联合国图书资料室等三个办公室、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实验室、国际法模拟竞赛综合实验室二个实验室,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三个教研室,国际航运法律研究中心一个实体机构,并设有国际法研究中心、WTO研究中心、国外法查明研究中心、欧盟法研究中心、国际投资法研究中心、国际税法研究中心、政府规制改革国际协调研究所、国际航运与海商法研究中心、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中心、上海市红十字青少年国际人道法传播与研究中心、东方毅军事法研究中心、上海国际航运法律研究中心、交通海权战略法治研究所、“一带一路”战略与法律外交研究院等十四个研究中心,以及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俱乐部、青年国际法沙龙等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学院以国际法学、军事法学为主干,依托上海的地缘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科融合,拓展专业面向。培养在政府机关、司法部门、法学教育与研究机构、对外贸易、投资、金融、证券、保险、海事、海商以及涉外律师等行业从事专业服务的开放型、外向型、复合型高端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多年来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海外实训项目。每年组队参加国(境)内外高层次模拟法庭竞赛,曾获 “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冠军、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国赛区冠军等国际国内奖项。学院二年级以上本科生每年都有被选送到国外或境外大学学习的机会。学院建立完善的党政联席会议、学术(教授)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学院治理结构,“三驾马车”共同参与学院治理,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学院办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面貌。长宁办公室:万航渡路1575号40号楼,电话:62071928;松江办公室:龙园路555号汇贤楼318室,电话:67790345、67790346五、领导班子长:李伟芳党委书记:杜 涛副 院 长:张 磊副 院 长:许 凯党委副书记:侯玉芹六、学院机构行政教辅:办公室、联合国图书资料室、国际贸易争端解决实验室、国际法模拟竞赛综合实验室。教学机构:国际公法教研室、国际私法教研室、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国际航运法律研究中心。研究机构:国际法研究中心、WTO研究中心、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欧盟法研究中心、国际投资法研究中心、国际税法研究中心、政府规制改革国际协调研究所、国际航运与海商法研究中心、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中心、上海市红十字青少年国际人道法传播与研究中心、东方毅军事法研究中心、上海国际航运法律研究中心、交通海权战略法治研究院、“一带一路”战略与法律外交研究院等。其他学术机构: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俱乐部、青年国际法沙龙。七、研究重点1.国际公法国际公法以研究现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国际人权法、国际组织法、联合国法、欧盟法、国际环境法、条约法、国际刑法见长。其研究水平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际法教学与科研基地,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的国际法专门人才,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先后承担了数十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以上项目,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2.国际私法为使国际私法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私法非常注重国际私法的本土化研究,关注其适应性,一直致力于中国国际私法立法问题的研究。本学科点既注重宏观问题的研究,又强调具体问题的探讨,如在国际私法的法理研究、国际民商新秩序的重构、比较国际私法、国际民事程序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区际冲突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司法实践以及国际商贸实务提供了很好的导引性作用。2007年《国际私法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3.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研究以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法学、国际投资法学、国际金融法学为其特色,在多年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本学科点的研究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先后出版和发表了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的优秀教材、专著和论文,还为我国的经济和法制建设输送了一大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国际经济法学》课程于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也是我国最早设置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之一。4.国际争端解决法律制度国际争端解决法律制度这一研究方向,是国际法学院长期以来重点发展的特色方向。本研究方向以国际公法、WTO法律制度(以争端解决机制为中心)和国际商事仲裁为分支,构成了“国际争端解决法律制度”这一国内亟需研究的法学领域。这一研究方向具有研究时间长、科研成果丰富、研究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发展后劲强等优势。国际法学院的18名老师主要研究这一领域的国际法问题,且擅长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法律问题探究。现有的研究队伍中已有全国性有影响的专家。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经过学院的长期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丁伟教授、刘晓红教授、林燕萍教授、刘宁元教授等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涌现出一批后劲力较强的中青年学者。5.国际竞争法律制度国际竞争法律制度研究团队积极参加国际性的研讨会,了解国际上有关竞争法立法的发展动态;积极参加国内的立法讨论与司法实践,提出若干立法建议。该梯队80%为教授,20%为副教授,研究人员中有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博士,学科结构合理。刘宁元教授、林燕萍教授、司平平教授的系列专著和论文深刻地论证了以双边合作为重点的国际反垄断法的实施机制。本研究梯队在《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治与法律》、《人大复印资料》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已有100余篇,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力。6.国际金融法律制度该研究方向以金融风险防范、人民币汇率体制、金融创新中的法律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随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步骤的加快,上海市一方面促进金融创新,另一方面又要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在金融开放和发展中维护金融安全。因此,国际金融法的研究方向在上海具有广阔和独特的发展前景。该梯队是以贺小勇教授等组成的新的年轻学科梯队,年龄均在35岁以下,都具有博士学位。其中,20%为教授,20%为副教授。已经出版专著10余部;在《中国法学》、《法学》、《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中国经济》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60篇;科研项目省部级有2个,其他项目5个。国际法学院科研机构一览表序号 机构名称 主要研究方向 负责人 设立时间1 WTO 研究中心 WTO制度 贺小勇、林燕萍 2003.32 国际法研究中心 国际法 林燕萍 2004.23 国际航运与海商法研究中心 国际航运法、海商法 魏红 2004.24 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中心 人权法学 管建强 2010.125 上海市红十字青少年国际人道法传播与研究中心 国际人道法 李明磊林燕萍 2013.46 东方毅军事法研究中心 军事法学 管建强 2013.97 国际税法研究中心 国际税法 张泽平 2013.68 政府规制改革国际协调研究所 政府改制与国际法 施海渊 2013.129 国际投资法研究中心 国际投资法 张磊 2014.310 欧盟法研究中心 欧盟法 林燕萍 2014.411 航空法研究所 国际航空法 于丹 2014.712 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 外国法律制度、法律文献 林燕萍 2014.1213 交通海权战略研究所 国际航运法 马得懿 2015.114 “一带一路”与法律外交研究院 “一带一路”法律外交 林燕萍 2017.3八、国际交流1999年,与荷兰艾柔斯默斯大学签订合作交流协议。2001年,选拔5名本科生赴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法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2002年,选拔4名本科生赴荷兰留学,选派学生赴美开展暑期考察。2004年,与香港城市大法学院签署本科教育合作培养协议,开设沪港合作班;2013年,沪港合作班转型为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沪港交流)。2010年,组织学生参加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AC)境外实训。2012年,学院赴新加坡、香港等地访问交流,拓展海外(境外)交流实习基地。2014年,与韩国李儁国际法研究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就中韩法律暑期班和学生交流等事宜达成合作共识。2015年,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商法研究中心就《国际金融法》教学与课程建设、专家聘请与人才引进、科研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合作签订合作协议。2016年,与捷克布拉格大学建立合作培养学生项目,至2018年,学院先后有75名学生赴捷克参加第一、二、三期“布拉格暑期实训项目”。同年,学院与捷克罗兰大学达成合作协议。2017年,与英国伦敦弗拉德盖特(Fladgate)律师事务所签署海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2018年,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签订《香港城市大学与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课程合作项目》《香港城市大学与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课程合作项目》合作协议,香港城市大学每年选派两名外籍教师来校开展实验班课程教学。至2020年,学院与美国耶鲁大学、纽约大学、旧金山大学,英国华威大学、利兹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荷兰艾柔默斯大学等众多国际知名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旧金山大学法学院和荷兰艾柔默斯大学国际法系建立了院际关系,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捷克布拉格大学等国(境)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培养学生项目。2008年以来,每年有近15%的本科毕业生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就读学校主要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乔治城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出境访问与进修】1986年,1名教师赴澳大利亚参加“中国—澳大利亚经济贸易讨论会”。1987年,6名教师赴美国和联邦德国进修或攻读学位,1名教师赴比利时访问学习。1992年,4位教师出国(境)进修学习或讲学。1993年,1名教师赴日本参加太平洋区域国际法会议,1名教师赴香港参加“机会与挑战—中国重返GATT与香港疗法”研讨会,3名教师完成在瑞士、比利时、澳大利亚的进修学习回校教学。1994年,7名教师赴法国巴黎大学、美国旧金山大学、香港大学等境外访问学习,1名教师赴台湾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法学学校讨论会。1995年,5名教师赴加拿大、比利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攻读博士学位,2名教师赴美国讲学,3名教师完成在加拿大、贝宁共和国、日本的学习回系工作。1996年,3名教师赴澳大利亚留学和进修。1998年,选派5名教师出国讲学或进修,3名教师结束欧美留学回系工作。1999年,5名教师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讲学和进修,2名教师赴日本和香港参加国际会议。2000年,4名教师赴英国、加拿大、美国进修或讲学;7人次赴中国台湾参加两岸双方加入WTO后民、商事法律纠纷仲裁问题研讨会和两岸关于日本战争罪犯索偿研讨会,赴香港参加海峡两岸关系再思考法律研讨会,赴英国伦敦参加国际法协会第69届年会,赴菲律宾马尼拉参加亚洲妇女人权研讨会,赴日本东京参加国际妇女模拟法庭审判国际会议。2001年,2人次赴马来西亚和荷兰参加国际人权问题研讨会,5名教师赴美国、荷兰、英国、比利时等国进修和讲学。2002年,7名教师赴美国、英国、比利时进修和讲学交流。2004年,3名教师赴瑞士日内瓦参加WTO政策培训主讲人研讨会、赴香港参加国际性教育工作研讨会。2006年,3人次参加第二届两岸三地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学者研讨会、第三届亚洲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年会、第十四届福特汉姆(Fordham)国际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年会。2007年,1名教师赴日本参加东亚竞争法论坛。2012年,1名教师赴英国访问交流。2013年,2名教师赴美国参加旧金山大学麦卡锡知识产权研究所与微软公司商标法及其挑战学术研讨会(洛杉矶)、中美关系论坛、美国外交政策学术论坛,3人次赴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美国旧金山大学、东亚及东南亚国际人道法高级研修班境外研修。2014年,1名教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讲学,2位教师赴瑞典、瑞士访问交流。2015年,7名教师赴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美国、韩国、奥地利等国家访问或讲学。2016年,3名教师赴美国、荷兰、英国等国家著名高校访学。2017年,17人次赴英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家访问或参加国际会议。2018年,12名教师赴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坦桑尼亚等国家参加国际会议。【国外学者来访】1985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州最高法院法官麦赫尼(Machney)、比利时安特普上诉法院代理检察长马歇尔(Marshall)等专家学者应邀来系讲学。1986年,联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外国法和国际公法研究所所长、海德保大学法学院院长来系交流,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院艾罗(Arlo)教授应邀来系短期讲学。1987年,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批专家学者来系访问交流。1990年,德国鲁尔波鸿大学格·霍洛赫(G. Holloch)教授和汉斯·D·雅拉斯(Hans D.Jarass)教授、日本行政书士联合会行政手续法调查研究特别委员会副会长青山登志朗教授、美国旧金山大学法学院的知名法学家应邀来系讲学和交流。1991年,美国驻布鲁塞尔欧本海默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傅东辉、日本的律师及荷兰等国法学教授应邀来系讲学和交流。1996年,比利时根特大学布劳(Brauw)教授、博肯(Bocken)教授、德邦特(De Bondt)教授和德国汉堡大学赫尼夫(H nf)教授等专家学者应邀来系讲学。1997年,日本鹿儿岛大学石川英教授、英国沃尔维克(WALWAKE)大学克拉克(Clark)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艾瑞斯(Irish)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德邦特(De Bondt)教授应邀来校讲学。1998年,美国旧金山大学法学院多诺万(Donovan)教授、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马兰扎克(Malanzuck)教授、比利时大学法学院布劳(Brauw)教授和博肯(Bocken)教授、英国西蒙斯律师事务所纳德勒(Naddler)律师等专家学者应邀来系讲学。2000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世界贸易组织官员、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院教师来校访问交流。2001年,美国世界贸易组织专家沃尔夫(Wolf)、克罗地亚国际私法专家萨文奇(Sarvenche)教授应邀来系长期讲学、开设讲座。2002年,新西兰高等法院大法官肯尼斯·贾姆斯·基思(Kenneth Jams Keith)、美国天普大学丁景安教授来系讲学。2005年,联合国海牙国际法院院长史久镛来院访问交流。2006年,联合国海牙国际法院院长史久镛教授、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法学院的理查德·厄尔(Richard Earle)教授应邀来院讲学。2008年,耶鲁大学法学院迈克尔·赖斯曼(Michael Reisman)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罗杰·布兰潘(Roger Blanpain)教授应邀来院讲学。2009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法学院副院长杰弗里·恩·托马斯(Jeffrey E. Thomas)教授应邀来院讲学。2010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斯蒂芬·福亚(Stephen Phua)教授、美国迈阿密大学法学院马丁内斯·弗拉加(Martinez-Fraga)教授、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勒费·弗赫(Guy Lefebvre)教授应邀来院讲学。2011年,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薛捍勤、英国利物浦大学法学院沃伦·巴尔(Warren Barr)教授等专家学者应邀来院讲学。2012年,剑桥大学劳特派特国际法研究中心研究员迈克尔·怀贝尔(Michael Waibel)博士来学院访问交流。新加坡国立大学普亚·利尔·华特(PHUA Lye Huat)教授受聘担任国际法学科东方学者。丹麦哥本哈根马士基(中国)航运有限公司远东班轮操作中心副总裁诺·克林思顿森(Brian Noe Kristensen)、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法学院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麦金(Rob Merkin)教授、韩国国立釜山大学法学院李正元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航空法与空间法研究中心帕布罗(Pablo)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海事研究中心林筱莉主任等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2013年,联合国黎巴嫩特别法庭法官瓦利德·阿库姆(Walid Akoum)、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商法研究中心主任斯皮罗斯·亚蒂斯(Spyros Maniatis)教授、奥德里戈(Rodrigo)教授、荷兰Loyens&Loeff国际律师事务所税务合伙人卡罗莱(Carole)、新加坡国立大学斯蒂芬·福亚(Stephen Paul)教授、国际红十字会东亚代表处约翰·埃里克·延森(Johannes Eric Jensen)和副主任凯文胜、贝克•麦坚时(BAKER&MCKENAIE)国际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斯科特·D·克莱门斯(Scott D. Clemens)应邀来学院访问或讲学。2014年,美国乔治敦大学阿亚拉(Ayala)教授、美国公益环境法组织地球正义(Earthjustice)国际项目律师、旧金山大学兼职教授艾比·鲁宾逊(Abby Rubinson)、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斯蒂芬·福亚(Stephen Paul)教授、牛津大学巴塞尔·马克西尼斯(Sir Basil Markesinis)教授、贝克•麦坚时(BAKER&MCKENAIE)国际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合伙人、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斯科特·D·克莱门斯(Scott D. Clemens)应邀来院讲学。2015年,与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联合国贸发会)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在能力建设、报告评审、项目合作、学生实习等方面开展合作。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欧洲与荷兰水法项目负责人马琳·范·瑞斯威克(Marleen van Rijswick)教授、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中国区主任索菲亚·冯(Sophia Feng)、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终身教职刘丽君教授、德国霍因海姆大学乌尔里希•施瓦尔贝(Ulrich Schwalbe)教授、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罗德里戈(Rodrigo)教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总法律顾问杰弗瑞·肖恩(Jeffrey Shawn)来院访问和讲学。聘请美国纽约大学刘丽君教授、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罗德里戈(Rodrigo)教授等国外专家为兼职教授。引进新加坡国立大学斯蒂芬·福亚(Stephen Phua)教授为“东方学者”,定期来院开展短期讲学。2016年,比利时根特大学约翰·埃劳(John Erauw)教授、荷兰乌特列支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奥托(Otto)等专家学者应邀来学院讲学。2017年,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阿基姆·巴涅(ARQUIMBAU IBAÑEZ)、美国威拉姆特大学法学院西蒙尼(Symeon)教授应邀来院讲学。完成重点引智项目,德国图宾根大学法学院延辛里奇·宾得(Jens-Hinrich Binder)教授为学院学生开设《欧盟金融法律制度与前沿》课程和讲座。引进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罗德里戈(Rodrigo)教授为“东方学者”。2018年,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商法研究中罗德里戈(Rodrigo)教授、日本东京上智大学的名誉教授村濑信也、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高级研修所特别顾问、美国优达国际控股董事合伙人虞平、荷兰莱顿大学航空法与空间法帕布罗(Pablo)教授、哈佛法学院研究员马克·Z·贾(MARK Z. JIA)应邀来院讲学。完成重点引智项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院埃伦·恩·迪森(Ellen E. Deason)教授来校开设《法律谈判——西方视角》课程。

有关法律法学的月刊杂志有哪些?

其性过人
实体
主要有: 《法学家》: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每双月15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法学专论”、“法学争鸣”、“青年法苑”、“司法官谈法治”、“港澳台法律问题”、“外国法制”等。 《中国法学》: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法学会主办,每双月9日出版,主要栏目有“专题论坛”、“各科专论”、“立法研究”、“国外法制与法学”、“研究动态”、“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等。 《法学评论》: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武汉大学法学院主办,每单月13日出版,主要栏目有“司法改革纵横谈”、“评论·专论·争鸣”、“外国法制”、“古代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实务”等。 《政法论坛》: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政法大学主办,逢双月出版。 《现代法学》: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西南政法大学主办,每双月28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法学论坛”、“法苑新枝”、“法与争鸣”、“专论”、“立法建议”、“工作研究”、“法律史论”等。 《法律科学》: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西北政法学院主办,每单月10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法学论坛”、“立法研究”、“学术综述”、“司法实践”等。 《法学研究》: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主办,每单月23日出版,前身为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于1954年创办、1966年停刊的《政法研究》,1979年复刊改为现名。 《法商研究》: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南政法学院主办,每单月15日出版,主要栏目有“热点问题”、“法学争鸣”、“法学论坛”、“法学专论”、“立法建议”、“外国法学”等。 《政治与法律》: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每双月5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司法实务研究”、“中外法律”等。 《比较法研究》:季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主办,逢1、4、7、10月出版,主要栏目有“论文”、“专论”、“学人札记”、“书评”等。 《当代法学》:月刊,法学核心期刊,吉林省法学会主办,每月20日出版,主要栏目有“专论”、“理论研究”、“立法研究”、“比较法研究”、“国际法研究”、“司法实践”、“司法改革”等。 《中外法学》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外法学杂志社主办,逢双月出版,主要栏目有“论文”、“评论”、“判例与研究”、“新书简评”等。 《法学杂志》:双月刊,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每单月15日出版,主要栏目有“专论”、“新法研讨”、“青年论坛”、“司法实践”、“调查研究”、“军法纵横”、“外国法制”、“律师园地”等。 《法律适用》:月刊,国家法官学院主办,每月8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法学论坛”、“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问题探讨”、“热点聚焦”、“司法解释与适用”、“国外司法”等。中国知网上有这些期刊的材料。www.cnki.net

《法学研究》杂志里的论文格式是什么样子的?包括字体、位置、注解、参考文献、编排等,尽量一样的

赤道雨
贫人见之
  论文编辑格式  一、作者名称写在篇名下面,用脚注注明作者身份,作者名称用五号字宋体加粗居中。  二、标题:  (一)标题一(篇名)样式: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副标题用小四号字,右对齐  姓名如果是两个字的,中间空两格  (二)标题二样式:四号+宋体+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二用“一、二、三……”表示。  (三)标题三样式:小四+宋体+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三用“(一)、(二)、(三)……”表示。  (四)标题三以下的标题: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四用“1. 2. 3.”,标题五用“(1) (2) (3)”。  三、正文格式: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单倍行距  四、论文摘要及关键词格式:  无缩进,名称统一为“摘要”和“关键词”,小四号+楷体+加粗,用【】括起来,摘要内容和关键词用五号+楷体+单倍行距  五、脚注及参考书目:  1.全文脚注用小五号字;  2.参考书目不写(除确与文章有关的书目外)  《法学研究》注释体例  (一)一般规定  1.采用脚注(法律史文章之古文献可采加括号之文内注)。  2.连续注码。  3.注码放标点符号后(对句中词语加注者除外)。  4.文中及页脚注码符号为六角型括号。引文资料作者为外国人者,其姓名前加方括号注明国籍。  5.作者注仅注明作者单位(不含院系)及职称或者职务。  6.一般的感谢语可酌情删去。如系项目成果,可保留项目名称。  7.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  8.非引自原始出处的,注释前加"转引自"。  9.数个资料引自同一出处的,注释采用:"前引〔2〕,某某书,第×页。"  或者"前引〔2〕,某某文。"两个注释相邻的,可采"上引某某书(文)"。  10.引文出自同一资料相邻页者,只注明首页;相邻数页者,注为"第×页以下。"  11.出版日期仅标明年份。通常不要"第×版"、"修订版"等。  12.引文出自杂志的,不要"载"、"载于"字样。  13.原则上要求所引用的资料出自公开发表物。未公开发表的,采"××××年印行"。  14.原则上不可引用网上资料。  (二)注释例  1.著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  〔2〕周鲠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6页。  2.论文类  〔3〕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论法制改革》,《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  3.文集、教材类  〔4〕龚祥瑞:《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载《比较宪法研究文集》第1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佟柔主编:《民法》,法律出版社1980年版,第123页。  4.译作类  〔6〕〔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9页。  5.报纸类  〔7〕王启东:《法制与法治》,《法制日报》1989年3月2日。  6.古籍类  〔8〕《宋会要辑稿?食贷》卷三。  〔9〕[清〕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第43卷。  7.辞书类  〔10〕《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932页。  8.港台著作  〔11〕戴炎辉:《中国法制史》,台湾三民书局1966年版,第45页。  〔12〕史尚宽:《民法总论》,台湾1988年版,第230页。  9.外文类  从该文种注释习惯。著作或者文章名使用斜体。尽可能避免中外文混用。参考资料:http://tieba..com/f?kz=308848016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学术期刊

内籀
船家女
《法学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律学术刊物。《法学研究》前身为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于1954年创办的《政法研究》(1957年法学研究所成立后转入法学所,于1966年停刊)。改革开放后,为了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法制建设,推动法学研究的开展,1978年3月,法学研究所召开了法学研究规划会议,后组织两个调查组分赴各地调查,撰写了“法学研究规划和调查综合情况”的报告,提出“力争在今年年底以前恢复《政法研究》的出版”的建议。1978年法学研究所正式挂牌后,经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批准,决定创办《法学研究》。同年,法学研究所设立《法学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了《法学研究》试刊第1期及第2期。1979年4月,《法学研究》正式创刊。《法学研究》坚持学术性、理论性的办刊宗旨,坚持精品意识,实行“双百方针”,重视基本理论的研究,致力于反映我国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学术水平,建立、 完善和更新我国法学各学科的理论体系。提倡研究方法的创新,鼓励实证研究,扶持弱势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培养和扶持年轻作者,开展学术批评,倡导学 术规范。《法学研究》紧密结合我国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组织刊发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文章,并围绕各个时期法学研究的热点, 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研讨。《法学研究》刊发的许多文章,在法学界和社会上引起重大反响。有的主张(例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社会主义 人权,宪法和法律至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等)被中央采纳,有的还成为国家的治国方略。《法学研究》199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优秀期刊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首届中国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2002年和2006年,再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奖。2013年,《法学研究》入选新闻出版署全国百强社科期刊, 并荣获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 《环球法律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学专业中文学术季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刊物名称虽几经变迁,然融合土洋,会通中西的宗旨一以贯之。在关注法治建设实际问题的同时,本刊尊重法学知识传统,突出人文关怀。《环球法律评论》除译介域外法学研究最新成果外,兼及评论与比较。译文多为国外经典论著,翻译可信;论文则视角独特,能推进学术研究。本刊有主题研讨、人物专访、理论前沿、介绍与评论、游学札记及书评等栏目。

暨南大学的学术研究

客曰
接也
截至2014年7月,暨南大学设有178个研究机构和77个实验室。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中心13个、重点实验室13个。 人文社科基地 部级:华侨华人研究院省级:企业发展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市级:广州市舆情与社会管理重点研究基地 重点实验室 部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实验室(三级)、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省级:生物材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体富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土环境毒害性污染物防治与生物修复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产品包装与物流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蛋白质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免疫与抗体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工程中心 国家级: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部级: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广东省公共网络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耐磨材料与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血液净化技术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智能建筑检测技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卫星导航芯片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联合实验室 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神经科学和创新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大学)、天体测量、动力学与空间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法国天体力学与历表计算研究所)、信息技术和分形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光纤光子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创新药物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与药物开发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油脂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 研究院 产业经济研究院、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韶关研究院、广东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方传媒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院、轨道交通研究院 2009—2010学年度,学校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2008年至2011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各2项,总数列广东省高校第一。“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百万元以上项目40项,其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1项,数量为广东省第一,获批经费1810 万元。此外还承担“973”、“863”项目多项。仅2010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项 。2009年暨大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2010年达到2.69亿元,预计今年能够突破3亿元。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2010年暨大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项,经费突破3000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3.5倍和5.2倍,在广东高校中位居第三。2009年,暨大发表论文被SCI、EI等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70篇,比2005的443篇增长了53%。文科方面,“十一五”期间,暨大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4项,比“十五”期间的47项增长了57% 。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1月,暨南大学图书馆共有各类印刷型文献260多万册,文献购置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加印刷型书刊约10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167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93万多种,电子期刊38000种。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善本古籍近500种,5000册;现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藏书300余种,近4000册,内有章太炎手批或手校本为国内罕见;原版解放前期刊约500种2000多册。2009年,图书馆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颁布的第二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名录。图书馆于1995年成立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重点建设华侨华人文献特色馆藏。有大陆、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出版的中外文华侨华人研究学术著作2万余册,华侨研究学术期刊、侨报、侨刊乡讯、社团刊物400余种。其中广东省侨刊乡讯170余种,约占广东全省侨刊乡讯种数的95%。在对华侨华人特色资源进行收藏整理的同时,还建设了华侨华人专题网站,开发了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数据约16万条 。 学术刊物 《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36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被迫停刊,前后共出版了3卷6期。1979年下半年《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新刊出,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50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5/C。《暨南学报》由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主要栏目有:《华人华侨研究》、《海外及台港澳华文文学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国际法》、《民商法》等。学报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文学、经管、法律类栏目逐渐形成特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是双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996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2/N。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为文摘杂志、数学文摘、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动物学记等收录 。

教育学术研究杂志是合法刊物吗

传染
抚仙湖
应该是合法期刊 我在网上搜到一些非法期刊目录 教育学术研究 没有在非法期刊上面,应该是合法期刊吧,本人把在网上搜到的非法期刊目录贴在上面,以供大家参考非法刊物目录 附: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单位现在曝光的非法期刊总目录 序号 刊名 刊号 1人民权益报ISSN1728-7383 2中国法制报ISSN1810-1720 3中国模具报ISSN1683-0717 4中华教育杂志ISSN1684-0445 5中国当代教育杂志ISSN1682-7317,CN(HK)NR4069/194/01 6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ISSN1728-7502,CN16-1690/NR 7中国教育理论杂志ISSN1683-3767,CN(HK)NR4137/53/02 8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ISSN1726-3018,CN18-4258/H,CN35-1239HK/G,CN-4258/H 9中国教育ISSN1681-1615,CN·NR37-02 10中国现代教育杂志ISSN1682-2706,CN35-3917HK/G 11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ISSN1728-3531,CN03-3569/G·HK 12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ISSN1727-5121,CN(H)39-7869/G 13教学纵横ISSN1683-514X,CN(HK)NR4159/87/02 14当代教育ISSN1607-2065,CN(HK)NR4064/190/01 15中华教育教学实践ISSN1726-6416,CN03-4383/HK 16当代素质教育ISSN1726-765X,CN03-3313/G·HK 17中国教育研究 ISSN1727-0405,CN39-7848/G4,CNHK0315,CN43-8319H/G,CN98-0315/G4,CN98-0315/R 18中国新教育ISSN1727/7167,NR4332/56/03,CN(HK)NR4332/56/03 19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杂志ISSN1729-5726,CN13-9232/G4 20中国新世纪教育ISSN1684-8606,CN39-7618/G 21中国教育探索ISSN1009-5071,CN11-4461/I 22中华现代医药ISSN1681-5572,CN98-0072/HK 23中华医学教育与实践ISSN1726-1899,CN(HK)39-7818/R 24中华医学教学与临床ISSN1608-6716,CN19-2216/HK 25中华现代全科医学杂志ISSN1680-6344,CN29-3227/R 26中华现代临床医药杂志ISSN1606-4666,CN01-4097/R 27中华医药研究与创新ISSN1680-9343,CN31-3927/R 28中国医药保健ISSN1810-363X 29中国医药ISSN1608-3776 30世界医学论坛ISSN1726-295X 31建筑电气资讯ISSN1606-9668 32中国电气ISSN1811-4709 33电气设计与设备ISSN1727-8171 34电气世界ISSN1684-9191 35照明ISSN1729-3979 36电气&智能建筑ISSN1609-0403 37中国石油了望ISSN1727-9011 38触动ISSN1810-1216,CN03-0127/H 39环球消防ISSN1726-8869 40中华财富ISSN1727-7418 41当代市长ISSN1681-6609 42中国城市ISSN1726-1759 43中外妇女ISSN1608-7836 44中外慈善世界ISSN1608-7828 45中国农业产业化ISSN1683-3791 46法制新闻ISSN1727-0960 47百姓与法制ISSN1728-8703 48中国法治新闻ISSN1727-5989 49诚信山西ISSN1682-119XZs 50PIONEER CHINA 创业中国ISSN1729-1283 51中国创新报道ISSN1684-3878 52南方观察ISSN1728-2497,CN33-66065/9 53深度新闻ISSN1006-0400,CN99(Q)004 54WTO与中国ISSN1684-2170,CN62-4342/H 55中华医学论坛ISSN1684-8977,CN42-0125/R 56中国教育论坛ISSN1684-9566,CN42-0138/H 57中华之窗ISSN1606-9056 58新印刷ISSN1727-8899 59纸张行情ISSN1682-4075 60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ISSN1728-2462,CN43-8816/R,CN43-8861/R 61中国经济论坛ISSN1682-119XZS 62中国经济评论ISSN1726-9598 63中外新闻ISSN1607-4025 64中国社会新闻ISSN1684-0305,ISSN1727-5962 65西部太阳能ISSN1682-119X 66中国乳品ISSN1810-1291 67中国肉食工业ISSN1810-0465 68中国烟草企业文化ISSN1688-518X 69中外饭店ISSN1683-0261 70国际电子商讯ISSN1683-5468 71美丽人生ISSN1703-5724 72现代华人国际标准丛刊编号 73外经导报ISSN1683-4453 74中国城市发展ISSN1727-804XO 75中外烟酒茶ISSN1683-4674 76美国中华护理ISSN1543-1479 77防雷世界ISSN1727-5415 78防雷ISSN1684-484X 79陶瓷ISSN1726-2838 80中国关注ISSN1009-5071,CN11-4461/I,ISSN1727-7221 81卫星通信广播电视ISSN1563-2431 82教育界 CN79-1229/Z 83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CN-1035R,CN26-1035/I4,CN26-1035R 84亚洲教育CN(HK)NR4251/02,CN(HK)4251/171/02 85中国现代教育论坛ISSN1727-4141,CN39-7859HK/G 86教育科研论坛 ISSN1728-8169,CN.NR 183/03 87中国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CN38-3153HK/G 88教育管理与科研 ISSN1682-783X,CN142-03/G4 89中华素质教育杂志 CN(HK)67-4359/R,CN98-4359/G4 90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ISSN1684-288X,CN(HK)NR4180/105/02 91中国现代教育研究 CN56-082HK,CN65-082HK 92中国教育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 93中华百年教育 CN98-1031/G4 94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 ISSN812-5867,CN54-9887/HK,CN98-1813/G 95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 CN03-0173/G 96中国人文科学研究 CN03-1204 97中国图书馆学 CN1073-168 98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 CN-HK-4311 99教育科技探索与实践 ISSN1729-0759,CN(HK)-NR4352/46/03 100当代教师 CN(HK)25/11/03 101教育新发展 ISSN1792-8474,CN(HK)NR 184/02 102中国当代教育研究 ISSN1729-6528,CN38-3150HK/G,CN03-1202,CN03-1202/G,CN03-1202/HK 103教育新导向 CN23-1340/GD 104教学理论与方法 CN23-1240/N 105中华创新教育 ISSN1726-36X,CN98-4362/G4,CN(HK)70-4362/R 106当代南方教育论坛 CN35-1515HK/G,CN35-1515HK/GJ 107教育纵横 ISSN1729-6854,CN(HK)NR4540/264/03 108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杂志 CN(H)39-7869/G 109中国创新教育 CN(HK)NR3327/003/01 110中国教育家杂志 CN44-1406/Q,CN11-4525/N 111今日教育 ISSN1728-3639,CN(HK)NR4263/186/02,CN(HK)4263/186/02 112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ISSN1728-0222,CN18-4258/H,CN13-4412/H 113中国教学纵横杂志ISSN1683-514X,CN(HK)NR4159/87/02 114中华现代全科 CN29-3227/R 115中国研究生杂志 CN03-1029/HK 116中国经贸ISSN1606-8548 117健康指南CN45-0056 118新旅行 TRAVELERISSN1671-6930,CN46-1067/GO 119新旅行 VOYAGEISSN1009-6450,CN42-1620/J 120新地产 OFFICEISSN1009-251X,CN23-1447/G2 121新地产 HOUSING ISSN1672-5719,CN11-5052/Z 122中国社会报 "警视专刊" CN11-0021 123中国教育改革杂志ISSN1727-7159,NR4331/51/03 124中国现代教学论坛河北省秦皇岛 125中国基础教育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等 126成功教育ISSN1609-9257,CN(HK)-4188 127教育论坛月刊ISSN1728-077X,CN(HK)NR4432/143/03 128外语教学探索 CN22-1324/H 129学人论丛 CN22-1076/C 130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 CN22-5032 131中华优质教育杂志ISSN1728-5232,CN198-4185 132现代教育论坛ISSN1629-8536,CN4856-38/03H 133中国学术研究ISSN1726-3824,CN(HK)16-1037/C 134中国教育科学通报ISSN1813-0305,CN04-1007/H 135教书育人ISSN1008-2549,CN-1439/Z4 136社会科学研究ISSN1551-6342 137教育经济与管理ISSN1810-3728 138中国教育新理论ISSN1683-3767,CN(HK)NR4137/53/02 139中华学术论坛ISSN1726-3271,(HK)NR185/02 140文教研究ISSN1682-3249 141教育研究论坛杂志ISSN1813—792X,NR183/03 142中国当代经济论坛ISSN1812-5182,CN43-8296/F 143中国现代教育学报ISSN1728-581X,CN03-1110/H 144中国教育改革ISSN1727-7159,NR4331/51/03 145中外教育与研究ISSN1728-2535/CN(NK)167/03 146中外学术导刊ISSN1726-1804 147学术交流与动态ISSN1811-4741 148中华教育学刊ISSN1726-1804,HK33849245-000-08/03/4 149中华教育与教学杂志ISSN1726-6416,CN03-4383/HK 150文史哲研究ISSN1606-6693 151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ISSN1606-5115,CN(HK)NR57/00 152外语教育与翻译ISSN1684-2871,CN(HK)4181-106-02 153中华教育教学杂志ISSN1726-6416,CN03-4383/G 154跨文化交流ISSN1681-7346 155教育教学研究ISSN1002-9605,CN11-1038/F 156语言文化教育研究ISSN1605-5047 157中华医学创新论坛杂志ISSN1608-2311,CN19-4721/HK 158中华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ISSN1680-1296,CN54-6180M/R 159教育新发现ISSN1729-8474,CN(HK)NR184/02 160航空教育CN11-2548/G4 161现代教学与管理ISSN1683-9021,CN3559/111/02NR 162中国现代教育与教学研究issn1810-1089,CN(HK)0429NR 163现代教育研究ISSN1681-3901 164中外教坛ISSN1609-977X(盗用) 165中外法制 ISSN1726-4464 166旧闻新读 ISSN1003-9619 CN 42-1013/I 167西部魂 ISSN762-8700-46-4 168金卡工程 ISSN156—1285 CN( 无 ) 169CBF 中国经贸聚焦 ISSN1446-5051 170中国视点 ISSN1811-3826 171中国经济 ISSN1811-2927 172中国区域经济 ISSN1729-4762 NR207/03 173中华企业 ISSN962-437-78-8 174名流企业 ISSN1726-703x CN-3966/F 175世界英才 ISSN1685-4314 176小康中国 ISSN1728-0214 177深度传播 ISSN1006-0400 CN99(Q)004 178金融与科技 ISSN1562-5605 NR38-588-98/F3433 179现代教学与管理 ISSN1683-9021 CN3559/111/02NR 180中国教育经济与管理 ISSN1812-5190 CN98-0825/04 181世界医疗器械 ISSN1024-6924 182中华新医学 ISSN1561-5472 CN98-0121/R 183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 ISSN1727-3153 CN39-7858HK/R 184中华临床与卫生 ISSN1540-7632 CN62-6193/R 185中华名医 ISSN1685-0734 186中华中西医药研究与临床杂志 ISSN1684-8756 CN(HK)39-1217/R 187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 ISSN1606-8564 CN18-2243/HK 188中华医药 ISSN1680-676X CN40-9612/R 189中华新医药 ISSN1726-328X NR28/588/99 190中华中西医杂志 ISSN1606-8106 CN·H98-0606/R 191中国医药招商 无 192中国医疗 ISSN1680-2926 193医药市场 无 194医药商桥 无 195动销医药 ISSN1810-1739 196中国医药商情 ISSN1607-8748 197中国殡葬 ISSN1810-2921 198中国发电 无 199国际LED技术 ISSN1609-459X 200国际光电显示技术 ISSN1609-459X 201国际线缆连接技术 ISSN1609-459X 202国际线缆设备 ISSN1609-459X 203中国通信 ISSN1027-8125 204中国电力采购指南 ISSN1682-3397 205中国电讯 ISSN1684-0593 206国际电源商情 ISSN1684-1972 207电气智能建筑 ISSN1609-0403 208国际电气资讯 ISSN1819-3499 209今日电气 ISSN1727-7728 210中国电器博览 无 211中国电源博览 ISSN1608-9786 212中国电力电气 无 213新当代电气世界 ISSN1007-0885 CN13-1205/F 214国际智能交通 ISSN1726-1953 H·K ISSN NO : 962-86758-3-4 215中国智能交通 ISSN1727-3544TELA NR 4371/ 80/03 216中国工程机械 ISSN1608-2613 217上海楼市 无 218中国建设工程新闻 ISSN1683-6642 219 CG 杂志 ISSN1684-4793 CN11-3758/TB 220中国食品制造工业 ISSN1726-2690 221维权 ISSN1811-0452 222中外酒店 ISSN1562-5591 NR39-588-98/F3434 223商用汽车周刊 CN11017-75/TV CN11-5240/F CN51-0042 CN42-0018 224CTVS 商情博览 ISSN1672-5985 CN11-5062R( 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