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从之丹穴
故法言曰
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就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本质和性质,回摸索和总结其教育规律答,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活动过程。   教育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地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规律,以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务。

试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大海风
势荣
1,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3264626639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个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在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流派: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行为主义强调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主张学习就是在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建立联结。与行为主义对立的是格式塔学派,主张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研究人的经验,强调学习在于在头脑中构成和组织一种“完形”。格式塔是早期的认知倾向的学习理论。2,发展时期(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也吸取了很多认知学习理论的思想,从而出现了折中倾向的学历理论。3,成熟时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认知学习理论日益得到重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反对把人还原和分割为各种要素,主张研究整体的人,而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潜能和动力;从追求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解释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自我批判。4,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强调学习不是只是从外到内的传递,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知识建构过程。参考资料:《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汤有大镬
料器邢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它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它把对人的身心的发展影响作为直接目标。当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一门专门研究教育的学科——教育学,应运而生。 所谓教育学,即是研究人类教育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以前的教育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当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后,诸位教育学家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并硕果累累。系统的教育学著作问世,并且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学机构。从此,教育学以一门独立学科的姿态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教育学的独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发重视教育的水平。培根曾经就说过著名的“知识就是力量”,在教育学独立的进程中,很多人功不可没。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教授制,我们沿用至今;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是教育学的主流代表人物,提出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深受其影响。教育学的独立对人类社会的长足发展有着巨大贡献。 《普通教育学》,这本书的问世,正式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如其它新兴的学科一样,才独立的教育学也在一开始就展现出了他的蓬勃生机。社会的急切的需求,使得教育学领域也出现了当年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多学派争相提出自己的观点,且不说正确实用与否,这样的一种盛况就预示着教育学,这样一门社会学科,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此,提一些著名的教育学学派及其理论观点。实用教育学,用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他们的代表人物梅伊曼和拉伊反对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学研究。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把实验分为假设、实验、验证三个阶段。用实验、比较、统计的方法来进行探索;由狄尔泰、斯普朗歌等人引领的文化教育学学派认为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教育的过程便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采用精神科学或是文化科学的方式来研究;在实用教育学中,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个体生活经验的不断增长。提倡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学习现实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与赫尔巴特的观点相反,主张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观点提出,教育是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的生产劳动现代教育就应该着眼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应该与劳动生产相一致;当然,也有的学派提出了对教育学的一些担忧。鲍尔斯、金蒂斯等人主张的批判教育学。他们揭示了具体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教育复制了社会关系。教育中也存在了很多的不公、歧视、对立。在不公平下丧失“意识”,教育与社会对立了。教育学发展至今,不能不说它得益于诸多的学派的相互批评和借鉴,教育学发展符合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受到它们的制约,同时也是它们发展的一面镜子。不用地方的教育风格和传统促进了教育学多元化,多样性。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的包容性,教育学也是。在他的发展历程中,借鉴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历史学,所以它既具有自己独有的学科特点,同时兼具了其它学科的优点。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教育也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为教育的发展,教育学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理论和解决方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教育学发展的路上,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公平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种教育不公平的显现屡见不鲜。教育学就是需要研究此种现象,并且提出理论支持。在经济文化层面,教育学发展更要有前瞻性。21世纪现在世界范围内教育学的理论的来源,研究实践的领域依然是把西方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经济发展为核心的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发展模式上,这种模式对发展经济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所起的巨大作用和贡献是不言而知的,现在的问题素质教育也就是人格魅力问题。  社会解决经济问题后如何实现健康发展问题,这应该是未来教育学应该考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健康是生理、心理和适应力的结合体,不健康的人群不仅仅伤害自己和别人,也在破坏和浪费人类地球上的资源和财富,所有不健康的现象和行为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和负面消极影响绝对不亚于物质财富。人的思想意识的教育问题,西方经济和社会学家们现在是不能也没有彻底解决的。这就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人的知识,能力,技能和思想境界及幸福和谐的家庭,加上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个人伟大成就的根本,现在以学校和社会主流,以应试和经济为表象的教育是不太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研究素质教育的理论及具体实践方式是教育的重心。完成教育中心的转移问题是面临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主要问题。这是个本世纪必须要解决的共识问题。

招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的学校有哪些

使太子先
接力棒
学科 专业名称及代码 院校名称 院校 地区 (0402)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 西南大学 重庆(0402)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 (0402)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0402)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0402)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 (0402)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 济南大学 主页 山东 (0402)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 (0402)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0402)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 深圳大学 广东 (0402)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 广州大学 广东 (0402)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 杭州师范学院 浙江 (0402)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无愧为实力最强者,无论从科研水平、师资力量还是学生素质都应该是首屈一指的,一般大学的心理系根本就无法想提并论。这里既有众多的德高望重的心理学的前辈,陈仲庚、邵郊、许政媛、孟昭兰、王苏、朱莹、沈政,又有一些年富力强的心理学界中坚力量,如王登峰,钱铭怡,周晓林,李量,苏言捷等等等。而且以北大整体的人文气氛,呆在其中自然会从诸多方面受益良深。这就是为什么无数学子趋之若骛的原因。不过心理系在北大里只能算个小系。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科研水平及人才资源也许和北大不相上下,甚至更高。但心理所是一个纯粹的科研机构,没有大学里的人文气氛,也许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尤其地处偏远郊区,呆在心理所里就象苦行僧修炼一样。我去过多次心理所,感觉就是关在鸽子笼里整天的做研究,视野狭小,非心理素质佳者不能全身而退。曾经有人被北师大和心理所同时录取保送,其本意很想去心理所,但只进去逛了一圈,立刻打定主意保送北师大,原因不言而喻。 北师大心理系从各方面条件来说在师范类大学的心理系中应该是佼佼者了,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北大心理系和心理所。尤其是心理学院的成立,北师大心理系的总体实力正在迅速膨胀。但总感觉北师大心理系弥漫着一股不甚严谨的学术氛围,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师范心理系的通病,很多事情都在做表面文章,而不是脚踏实地的做事。教授研究生整天都忙的不亦乐乎,可是真正够分量有杀伤力的东西却很少出台。一句话概括:架子大,里面虚。在北大和北师大,所感觉到的气氛完全不一样,前者紧张忙碌,后者安定祥和不知道是否从侧面反应某种学术氛围不同。 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来不是一类重点大学,二来总处于同处北京的上述三家心理系或机构挤压之下。因此似乎很少有人知道首都师大还有心理系。但毕竟在皇城根下,这一点也吸引了一些不少的心理学工作者;平心而论首都师大心理系还是有一些人才的,而且拥有一个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的博点,而国内还有好多师范大学的心理系连个博点都没有,如华中师大、东北师大、西北师大、陕西师大等。 除了北京的这几家心理系或科研机构,江浙一带也是心理学繁荣之地。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是大陆最老牌的心理系之一,一度有着辉煌的历史.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前身杭州大学心理学系,是我国工业心理学的重要基地。在并入浙大后,无疑提高了自身的身望,以至于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急剧增加。但事情总有两个方面,以前在杭州大学举足轻重的心理系,合并之后不过是浙大里的一个小兄弟,再无往日的威风。更有甚者,据传心理系其实好象是一个空架子,“没有什么人”(一个就读研究生的话)。自老一辈的心理学家退去之后,中间好象出现断层,至少目前系里缺乏一些重量级的人物来重塑昔日的辉煌。不远处好象还有南京师大教科院心理系,它们突出的优势就是心理学史和理论心理学。至于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苏州大学心理系虽然都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些小兄弟,而且非重点大学,但好象发展势头很是迅猛。 在京沪地区以外,最近一些年迅速壮大起来的心理系有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天津师大教科院心理系。这三个单位每家都依靠了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而起家。华南师大的莫雷,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的黄希庭,天津师大的沈德立,这些都是在目前心理学界最重量级的人物,都是国务院学位办的委员(心理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掌握诸多心理系发展的生杀大权。尽管各自的学校都不怎么样,但心理系的实力绝对是国内一流的。而其他一些心理系也正厉兵秣马,竭力扩充自己实力。华中地区的华中师大心理系,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山东师大心理系、中山大学心理系等都是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 以上应该是国内最为有实力的一些心理系吧。不过也就是目前的状况如此,心理学发展势头之猛出乎好多人的意料,想想十年前还是一个冷门的专业。十年之后甚至几年之后也许格局会出现某些重要的变化。继“生物技术的世纪”之后下一个世纪将是“心理学的世纪 ”!

学习了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总结

佐鸣
红旗歌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化教育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有那些?

艺术家
金童子
(l)发展心理学 主要来研究人类发展的基自本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内容包括婴幼儿、童年、青少年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成人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与适应,特殊和异常儿童的心理发展,人类心理的演化等。   (2)教育心理学 主要研究教育领域,尤其是学校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揭示其一般规律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学习与教学心理、品德心理与培养、学科心理、差异心理、特殊教育心理、学校心理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具体的资料你可以到你去海天考研的网站看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

郭璞
福克斯
  教育科学研究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萌芽时期  又称直觉观察时期。一般认为,这一时期是从古希腊持续到16世纪。这一时期,人们还不能对自然界、社会和教育进行正确的剖析,主要是通过直观感觉,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当成一个整体进行观察研究,并从中获得最初的经验认识。这一时期的研究方法带有原始的、自发的、朴素的性质。主要特征有:①采用观察、归纳、演绎、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②初步运用辩证法。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随着文字的出现、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各方面文化科学知识的积累和丰富,观察法、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开始为教育家自觉运用。历史法、文献法、测量评价法、思辨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也随之出现。  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 中国古代许多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对先辈教育言论进行注疏诠释,就属于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  测量评价法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世界最早的测量评价方法。  思辨法和逻辑法 思辨法是依靠尚不充分的观察事实,用直觉和简单的逻辑推理,概括性地把握现象一般性质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古代,思辨方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我国的“五行说”、印度的“四元素说”、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万物的本原是火”等。亚里士多德对多种观点进行概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提出了逻辑法,成为早期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研究问题的思考模式,并对以后的科学研究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法 古代的很多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是通过经验总结和思辨形成的。苏格拉底对辩论过程进行总结,提出了“诘问—定义—总结”的教学三步法,即苏格拉底助产术。昆体良对罗马的教育情况进行了总结,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设想。  古代的教育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观分析推断的水平上,缺乏全面系统的逻辑论证、科学实验的验证以及精确的定量分析。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分析为主,又被称为方法论时期。时间大约从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特征主要有:①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着重揭示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②将认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归纳法和演绎法。③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④从自然科学中移植了实验方法。  15世纪末期到16世纪末期,自然科学开始了科学、系统和全面的发展,实验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也得以确立。伽利略第一个对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感觉经验应该来源于观察和实验,开创了实验方法、理性方法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途径。另一个对实验法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英国的培根(Francis Bacon)。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中指出,科学应当是实验科学,并主张使用归纳法来实现对经验的归纳和升华。他提出了8个实验原则:变化法、重复法、倒转法、转移法、消除法、应用法、连接法和偶获法。  17世纪开始,经验方法和理性方法的结合有了更广泛的运用,数学方法、逻辑方法等各种科学方法也都有了发展。科学领域各种研究方法的形成,促进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以及定量分析研究,为教育研究走向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前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是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大力提倡教育实验,促进了教育实验的开展。  实证主义的鼻祖,孔德(A.Comte)认为,社会科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要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要把观察和推理结合起来。他最早提出了量化研究方法的思想,成为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教育研究中,以及实证主义的应用成为这个时期的最典型的特征。  实验法 第一个提出对教育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康德(I. Kant)。他指出,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使教育成为科学,就必须提倡教育实验。  1769-1804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新庄创办“贫儿之家”,进行教育实验。  1825年,英国的欧文创设移民区“新和谐村”,进行教育实验。  1879年,德国冯特首创心理实验室,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  1882年,英国的高尔顿在伦敦设立人类学实验室,研究个别差异问题。  1896年,美国的杜威创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进行教育实验。  1932-1940年间,美国的桑代克把动物学研究方法和心理实验的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主张教育现象和教育理论必须要有严格的实验验证,并在美国进行了为期8年的大规模教育实验研究。  我国教育实验运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受当时美国教育实验运动的影响,各地纷纷建立教育实验区。到1935年,各种教育实验区有193处,遍及全国各地。这期间的著名人物有陶行知、梁漱溟。  测量法 测量法在20世纪初,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1864年,英国的菲雪尔(George Fisher)编制了最早的成绩量表。  1895-1905年,美国的来斯(Rice)编制了算术、拼字、语言等的测验。  1905年,法国的比奈(A. Binet)和西蒙(T. Simon)编制了比奈智力量表。  1909年,被称为教育测量鼻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运用统计学原理,编制了书法量表、拼字量表、作文量表等标准测量工具,使教育测量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桑代克在1918年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数量”,麦柯尔在1923年提出“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教育测量运动在20世纪初蓬勃兴起,为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调查法 19世纪以后,教育研究人员开始重视调查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教育调查开始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霍尔(Stanley Hall)采用问卷法进行教育调查。  1897年,美国的来斯(Rice)进行了拼写练习调查;  1910年,哈佛大学教授哈诺斯(Paul Hanus)进行了学校调查。  1911-1912年,纽约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学校调查。  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被广泛移植,进入教育研究领域,使教育研究方法向科学化跨进了一大步。继承、借鉴和创新,使得教育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体系。  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进入20世纪以来,教育科学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有:①教育科学研究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②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促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综合和人文成为这一时期的最典型特征。随着教育研究朝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也发现了它的缺点,那就是——忽略人的心理特点、情绪因素、情境因素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由此,20世纪40年代以来,教育科学研究开始关注将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地体验、开放式访谈、个案调查、行动研究、参与式观察等开始被引入教育现象的研究中,并与原有的方法进行综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体系。  几个阶段全在这了

论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急需要答案

蛇杀手
官治其职
第一阶段从 1901年到 1919年(或 1915年)。他从翻译、介绍3264623932日本学者编写的教育学始,到国人自己编著教育学呈第一次高潮止。这是直接向日本“引进”以介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为主的发展阶段,是近代教育学在中国的初建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研究与教育学科建设中断的始。 第二阶段从1919年到 1949年。这是中国教育学界由向日本学习转为向欧美学习的阶段,也是中国教育学界开始形成教育学研究的专门队伍和代表人物,同时出现结合中国教育实际与问题展开独立研究的阶段。这一阶段总体上可称为积聚和建设的阶段。就学科建设由向日本学转为向欧美学,并由此带来各学科在内容体系、形态上的变化而言,可视为是引进方向的第一次整体转向。 第三阶段从1949年到 1957年 (或 1956年)。这是教育学界批判杜威、批判解放前国内“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时期,也是全面引进苏联教育学科领域教科书的时期。中国教育学领域里发生了“引进”方向的第二次整体转向,由学西方转向学苏联。同时,使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学发展中断了与解放前的联系,构成了教育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中断。 第四阶段从 1957年到1966年。本阶段以1958年的“教育革命”为重要事件,出现了教育学作为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解释和毛泽东有关教育语录的诠释的独特意识形态化的现象。把此阶段独立出来,主要因为这是在意识形态强烈控制下,第一次出现的所谓“教育学中国社会主义化”的努力。这可称为教育学科由外学转为向内树的第三次大转向。 第五阶段从1966年到 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教育学领域遭受毁灭性破坏,是十分严重的第三次中断时期。 第六阶段从 1977年至2000年。总体而言,这一阶段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学术观点趋向多元,学术视野日渐拓展,国际交流日益加强,且形成了教育学科的当代体系。尽管不同科目发展不平衡,但学科建设中的反思批判意识普遍增强,中国教育学科建设因“元研究”的出现而开始进入“自为时期”。总体来说,这是中国教育学科建设从恢复到繁荣并开始走向独立化的时期。那种这个问题的答案“教育学产生和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广告帮
过之
一、来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自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学记》,比国外最早的教育著作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还早三百来年。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三、20世纪以来的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密切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