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方解石的检测报告,帮我看看好不好,达到什么等级

玫瑰
不错啊,主要是看这项Cao——55.49,快到理论值了,白度也很高,而且有害物都很低的A12o3——0.16Fe2o3——0.002Sio2——0.00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山东省沂源县重喜官庄矿区方解石详查

非量
吉萨库
(1)概况矿区位于沂源县城东南2.5千米,行政区划隶属淄博市沂源县南麻镇。总面积约10.40平方千米。工作区属低山丘陵区,海拔高程303~505米,相对高差202米。属淮河水系,沂河从矿区西北1千米处由西向东流过。工作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开展勘查工作,勘查矿种为方解石,工作程度为详查,勘查资金693万元。(2)成果描述通过本次详查,基本查清了各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矿石类型、有用有害组分等。提高了对控矿地质因素及矿化规律的认识,对指导寻找同类矿床提供了经验。发现方解石矿体4个,共求得(332+333)方解石矿石资源量.2万吨,CaO含量为54.69%;Fe2O3含量为0.71%。其中:(332)181.2万吨,CaO含量为54.67%;Fe2O3含量为0.68%;(333)1932.0万吨,CaO含量为54.70%;Fe2O3含量为0.71%。(3)成果取得的简要过程2008年5月至2008年6月编写详查工作设计,通过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总工办和院领导的审查,同意按照设计施工;2008年6月至2008年7月开展了地表地质工作,主要进行1∶10000地质草测、1∶2000地形地质测量;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实施地质探矿工程,主要进行探槽、地质钻探、水文钻探和1∶500勘探线剖面测量;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主要进行各类样品的采集送检及相关图件的编制;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编制成果报告并提交送审;2010年12月通过山东省储量评审办公室评审并由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包括:1∶10000地形地质填图16平方千米,1∶2000地形地质填图3平方千米,槽探1630立方米,钻探15577米,各类样品测试2988件。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地理观察岩石矿物的实习报告怎么写

斩花堂
常见矿物、岩石识别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通过在室内对手上的标本的观察,认识常见的矿物和岩石,掌 握其 各种物理特征; 2)区分相似矿物; 3)根据各种特征对岩石准 确命名; 4)对矿物和岩石进行分类; (2)实验仪器: 放大镜、计算机 (3)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 观察各种矿物的集合体形态(粒 状、片状、致密块状等集合体)和物理 性质(颜色、光泽、解理等) , 2) 还可以利用条痕板观察矿物的条痕, 用指甲或小刀来估计硬度; 3) 对矿物进行分类;4)观察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5)按三大类岩石进 行分类;6)观察火成岩的结构、构造,对火成岩进行分类;7)观察沉 积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对沉积岩分类;8)观察变质岩的矿 物、结构、构造等 (4)实验结果分析(重点部分) : 矿物分类: 类型 碳矿物 硫化物 氧化物及 含氧盐类 其他盐类 氢氧化物 矿物 正长石、斜 长石、橄榄 辉铜矿、方 石、普通辉 矿物 铅矿、辉锑 赤铁矿、褐 石、普通角 石墨 矿、辰砂、 铁 矿 铝 土 闪 石 、 云 磷灰石、萤 主要矿物 黄铁矿、黄 矿、石英碧 母 、 绿 帘 石、 铜矿 玉、玉髓 石、蛇纹 石、滑石石 榴子石、方 解石、重晶 石 三大岩类: 火成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均为原生矿物, 成分 除石英、长石、白云母等原 除具有原岩的矿物成 复杂,常见的有石 生矿物外, 次生矿物占相当 分判尚有典型的变质 矿物成分 英、长石、角闪石、 数量,如方解石、白云石、矿物,如绢云母、石 辉石、橄榄石、黑云 高岭石、海绿石等 榴子石等 母等矿物成分 以粒状结晶、 斑状结 以碎屑、泥质及生物碎屑、以变晶、变余、压碎 结构 构为其特征 化学结构为其特征 结构为其特征 具流纹、 气孔、 杏仁、 多具层理构造、 有些含生物 具片理、片麻理、块 构造 块状构造 化石 状等构造 多以侵入体出现, 少 产状 数为喷发岩, 呈不规 有规律的层状 随原岩产状而定 则状 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 如片麻岩、大理岩, 花岗岩、 玄武岩分布 粘土岩分布最广, 其次是砂 分布 次为接触变质岩如矽 最广 岩、石灰岩 卡岩、红柱石和动力 变质岩 区分相识岩石: 相同点 普通辉石 颜色均为绿黑至黑色, 条痕为灰绿色,玻璃光泽, 普通角闪石 两组解理 角闪石晶体为长柱状 不同点 辉石晶体为短柱状 (5)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端正态度,严肃认真。2)爱护 仪器,保持环境卫生。3)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4)室外采集岩石样 品时要注意人身安全。5)室内识别岩石样品时不得大声喧哗,节约 水电。 (6)总结与感悟:通过老师讲解和认真地观察,认识了常见的矿 物和岩石,能对岩石进行初步的分类和描述,能通过观察岩石的矿物 成分和颜色等物理特征,对岩石进行完整、准确的命名。认识矿物和 岩石的实验,为以后的野外实习奠定基础。

矿床的矿物包裹体研究及地球化学条件分析

梦回头
硕鼠
下庄矿田各期热液填充脉体,如:脉石英、萤石、方解石等矿物的气液包裹体较发育(图9 -1 ~图9 -3)。但矿期动态形成的红色、灰色、黑色细晶石英都未发现包裹体。一般来讲,各种矿物中包裹体多为气、液两相包裹体。矿前期粗晶石英中可以见到CO2 单相包裹体。在萤石、方解石中也可以发现含有子晶的三相包裹体,且有较强的沸腾现象,矿后的梳状石英、浅色萤石、方解石中包裹体也很发育,包裹体多呈现气、液两相包裹体,也 可以见到三相包裹体和沸腾现象。1.矿物气液包裹体特征不同热液期的矿物包裹体特征见表9-8。图9-1 石英矿物中呈灰色、浅灰色的成群分布气体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X534)图9-2 萤石矿物中呈无色-灰色成群分布、气液比≤10%的盐水气液包裹体(X452)图9-3 方解石矿物中呈灰色成群分布的气体包裹体(X468)表9-8 下庄矿田主要铀矿床矿物包裹体特征从表9-8中可以看出下庄铀矿田矿物气液包裹体具有以下特点:(1)矿物包裹体大小,在不同矿床不同矿物中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讲在矿期包裹体中,小包裹体变化为0.01~0.04mm,大包裹体变化为0.08~0.20mm。(2)矿床的任何矿物包裹体形态是多样的,且都是多组成的包裹体共生,即气相、气液 相、液相共生。(3)矿前期矿物包裹体含CO2,且CO2占包裹体总体积的40%~70%,表现有高密度特 征。(4)成矿期的矿物包裹体含有比较复杂的碳氢化合物,有的鉴定者定为烃气、液烃等包 裹体,在室温下包裹体中的流体出现不混溶相。(5)矿床成矿期的矿物包裹体和部分矿后期矿物包裹体往往能见到具有沸腾现象,这 种沸腾包裹体产出的共生组合形式有以下3种:(1)纯气相(100%)、气液、纯液相包裹体组 合;(2)气相(气相>50%)、气液相包裹体组合;(3)气相、气液、液相包裹体组合。当气相包裹体中的气相>50%时,测定的均一沸腾温度离散很大有时也可得到相同的 均一温度,如下庄萤石中的两种包裹体,一是气相包裹体(气相占总体积比是>80%)165℃ 均一到气相;二是气液相包裹体(气相占总体积比是>15%)也是165℃均一到气相。(6)在成矿期的包裹体中经常能发现子矿物,而子矿物的成分可以是含NaCl子矿物三 相包裹体,也可以是含KCl子矿物三相包裹体,还可以是含CaCO3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甚至 可以见到同时存在于一个包裹体中的NaCl、CaCO3子矿物。2.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趋势均一法测温是将相平衡原理应用于地质领域的实例,然而,相平衡资料是在实验室获得 的,自然界所观察到的相变都是在平衡状态发生偏离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的,所以我们在相 转变相平衡实验中常发现体系的行为并不完全与自然界的条件相吻合。因为地质条件下的 流体组成复杂,而且也无法获得自然界当时流体组成,故测出的温度只能是一个参考数据,不能代表某一期热活动的矿物形成的温度。另外,测温数据因人、因时而异也是明显的。但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地质工作也只能 将测温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进行压力校正来讨论。所以,在温度变化趋势这一部 分只将所测得的数据作一系统介绍,以求读者得到一种测温误差印象,即是否能出现一种温 度变化规律就不必去苛求了。在此,将测温结果概括如下:(1)下庄矿田已知不同期各种流体生成物的均一温度变化幅较大,即各期矿物测得的 温度变化区间相互重叠范围广:成矿期的矿物包裹体测温的变化跨度比较大,统计结果温度 变化在83~310℃;矿前期的矿物包裹体测温的温度变化统计结果在120~229℃;矿后期的 矿物包裹体测温的温度变化统计结果为91~340℃;(2)热液流体生成矿物包裹体测温,温度变化可能取决于生成物的纯净程度,沉淀析出 时的条件和矿物后期动力作用影响。纯净、静态沉淀无后期动力再作用的脉体温度变化范 围较窄,如:矿后期淡绿色萤石,测温数据变化在146~160℃,石英测温数据变化在134~ 144℃。又如:经过后期动力作用的方解石测温数据变化在91~221℃。下面将下庄矿田的一些矿床的矿物测温资料分别列表如下(表9-9~表9-14)。表9-9 660矿床的矿物包裹体均一法测温结果(℃)注:表9-9~表9-14中为X样品号的样品由张建锋测定,2003。为H样品号的样品由陈安福测定,1982。表9-10 664矿床的矿物包裹体均一法测温结果(℃)表9-11 670矿床的矿物均一法测温结果(℃)表9-12 672矿床矿物包裹体均一法测温结果(℃)表9-13 676矿床矿物包裹体均一法测温结果(℃)表9-14 678矿床矿物包裹体均一法测温结果(℃)3.包裹体的压力测算成矿的压力测算有以下两种:通过矿床上覆岩石的厚度来推算成矿压力,即将围岩压力 作为成矿的压力;利用标型应力矿物来代表矿床形成的压力和利用气液包裹体来测算压力。下面所介绍矿床的成矿压力就是利用气液包裹体测算出来的。气液包裹体测压方法有多种,但都要求包裹体中必须含有CO2。从下庄矿田铀矿床的 矿物包裹体组成看,矿前期包裹体均发现有CO2包裹体,这样可以根据H2O—CO2体系相 图,利用等密度法测算矿前期热液生成物形成时的压力。成矿期和成矿后矿物包裹体中未 见到CO2,故成矿期和成矿后的矿物形成的压力只能根据沸腾现象,经浓度校正后的饱和蒸 气压来作为这个时期的实际压力。当然,我们应该弄清饱和蒸气压作为矿化期的实际压力 的可靠性,就应该了解液体沸腾现象一些基本概念,即:(1)作为液体的沸腾温度是与液面上的压力有关。许多成矿期的气液包裹体温度波动 幅度较大,就是液面上的压力差异引起;(2)液体在其蒸气压与液面上压力相等时的温度下沸腾。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01 kPa),水(纯水)在100℃时水蒸气压力达到101.3 kPa,这是水的正常沸点。矿物包裹 体中溶液绝非纯水,所以溶液随着溶解的溶质不同,它的正常沸点是不同的。关于下庄矿田的矿物包裹体的压力测点是陈安福1982年在“下庄矿田矿物包裹体研 究”报告中做过讨论。现简单概括如下:A.成矿前包裹体压力由于矿前期石英中大多数含有CO2包裹体,CO2的体积可占包裹体总体积的50%以上,按等比溶法测算矿前期流体的压力为22286Sr~51663 kPa。B.成矿期和成矿后包裹体压力根据成矿期和成矿后包裹体中的强烈沸腾的事实,其成矿压力就是它的饱和蒸气压。根据均一温度,利用NaCl—H2O体系相图,再经过盐度校正求出成矿期和成矿后的实际压 力为1013~6078 kPa。综合热液流体不同期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包裹体组成和包裹体压力可以得出以下认识:1)热液流体不同期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是具有较宽幅度的变化范围,并多具有多峰特 征。如果将1982年和2003年包裹体均一法测得数据综合统计,则可以得出:矿前期矿物的均一法测温温度变化范围为102~308℃,该期不同矿物的均一法测温温 度变化是矿前方解石的温度变化范围为102~280℃、矿前石英的温度变化范围为106~ 300℃;成矿期矿物的均一法测温温度变化范围为98~318℃,该期不同矿物的均一法测温温 度变化是,成矿期萤石的温度变化范围为120~318℃,成矿期石英的温度变化范围为120~ 590℃,成矿期方解石的温度变化范围为98~148℃。矿后期矿物均一法测温温度变化范围为94~390℃,该期不同矿物的均一法测温温度 变化是,矿后期萤石的温度变化范围为98~674℃,矿后期石英的温度变化范围为106~ 228℃,矿后期方解石的温度变化范围为94~390℃。上述各期矿物包裹体均一法温度,很难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只能给出一个印象,即从 矿前期到矿后期,矿物包裹体均一法温度变化幅度有增大的趋势。如果从矿物种属来比较,大体上石英包裹体均一法温度变化幅度要小于萤石,萤石包裹体均一法温度变化幅度要小 于方解石。2)从包裹体组成来看,许多包裹体含有比较复杂的碳氢化合物或者烃类化合物。即铀 成矿热液流体中除H2O外,还含有少量的碳氢化合物。据法国黑森林·利木赞铀矿床气相 包裹体分析资料,碳氢化合物主要是CH4(甲烷),无疑可以说明成矿热液流体是处于还原 环境下或在还原性质的状况中进行成矿过程。至于碳氢化合物或者烃(甲烷),在许多地质专家的论文中都一致称流体中这些碳氢化 合物(甲烷)是铀成矿的还原剂,而忽视了对这一现象的讨论,故对这一认识是值得商榷的。碳原子的电子构型是1S22S22P2,它能通过轨道杂化和其他原子形成4个键。这些键可以全 部是单键,也可以是单键和双键或三键的组合。因此,碳能和多种多样的非金属原子组成很 强的键,它们的键能分别是C—H=414 kJ/mol,C—O=351 kJ/mol,C—Cl=331 kJ/mol,C—N=293 kJ/mol,更重要的是碳原子彼此间也能形成很强的单键或重键,它们的键能分 别是:C—C=347 kJ/mol,C=C=598 kJ/mol,C=C=820 kJ/mol。碳原子的这种能力没 有任何其他元素可与之相比。就拿碳的同族元素硅来讲,硅形成4个键时,Si—Si的键能 只有176 kJ/mol。显然,碳氢化合物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周围有4个键,碳周围基本上不存在未成键电子对,碳 氢化合物分子中心的碳既不能给出电子成键,故不能视为还原剂,而是流体条件的指示。3)关于矿物包裹体中的CO2,在下庄矿田铀矿床中,早期石英包裹体中含有较高的 CO2,而成矿期矿物中没有见CO2。包裹体中出现这种现象与实际铀矿化组合有矛盾,因 为,在660矿床、662矿床、670矿床、676矿床和678矿床中都可以见到方解石-沥青铀矿组 合的铀矿化阶段,而且这正是下庄铀矿田的主要阶段。Hayllot于1978年曾讨论过沥青铀矿气液包裹体中CO2含量时指出,随着矿化深度增 加,CO2含量变少,这一现象说明,CO2并不一定是在深部形成,也可能是在成矿浅部的一种 化学反应生成物。因此,深部碳氧元素可能以羰基形式存在。其根据是:(1)从地壳的浅部向深部,氧逸度应该是降低的,而不应该是深部呈高价的铀酰络合,到 浅部得到电子被还原,碳氧元素在深部条件更大可能处于CO状态,而不是CO2;(2)一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它可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一氧化碳存在的深 部条件,铀应处在低价状态而不是地表条件下的铀酰络合物;(3)一氧化碳能与许多金属结合生成金属羰基络合物,如Fe(CO)5、Co(CO)8、Ni(CO)4、Cr(CO)6等。CO的结合性与它的分子结构有关。CO是等电子体,分子中的键 是共价三键,即:C=O。由于氧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向碳原子配位,使碳原子上略带多余 的负电荷,氧原子上略带多余正电荷。当金属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对可以进入CO的反键轨 道成键并增强CO的给予电子能力,则使上述金属的羰基络合物有很高的稳定性。因此,羰 基络合物搬运铀的能力是可以肯定的;(4)所谓的CO2逸出是铀二氧化物在沉淀场还原沉淀的重要条件,其实质是羰基在浅部 被氧化破坏了羰基络离子,产生二氧化铀沉淀。下庄矿田许多矿床都可以见到沥青铀矿沉 淀在方解石集合体之上,这时并未见到给予电子的还原剂的氧化产物伴随沉淀;(5)几乎无例外的金属矿床成矿过程中都存在有碳酸盐形成阶段,包裹体中都能见到 CO2存在。虽然,铀作为碳酸铀酰搬运解释,但其他共生金属元素化合则不能牵强地解释为 某金属的碳酸络合物;(6)羰基络合物金的迁移形式,在金的迁移形式讨论中俄罗斯地质文献已有报道(成都 地院1969年金矿专集)。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侏罗纪—白垩纪与碰撞花岗岩有关的Sn-Cu(Fe)-Pb-Zn-Ag、Li-Be-Nb-Ta-W-Sn成矿系列

大喘气
漫展
(一)亚系列的厘定该系列主要成矿发生在侏罗纪—白垩纪碰撞造山阶段,形成的有银、锡多金属矿、稀有金属、钨、锡及水晶等矿产。按与成矿有关花岗岩浆侵入的构造环境、类型,以及成矿作用与矿产组合的差异,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系列,即:①雀儿山-格聂地区与碰撞期后花岗岩有关的Sn-W-Ag-Pb-Zn成矿亚系列;②雅江-九龙地区与同碰撞期后花岗岩有关的Li-Be-Nb-Ta-W-Sn-水晶成矿亚系列。(二)雀儿山-格聂地区与碰撞期后花岗岩有关的Sn-W-Ag-Pb-Zn成矿亚系列1.成矿地质背景如前所述,产于德格-乡城断裂带与德来-定曲断裂带之间,呈NNW-SN向展布的雀儿山-格聂花岗岩带,各主要岩体为燕山期产物,总体具由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演化,属钙碱性岩系,偏碱性,具壳源(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特点,经综合判别为造山后花岗岩,其形成应主要与“义敦岛弧”与东部扬子陆块和西部藏东“江达弧”碰撞造山成地壳叠覆增厚有关。各岩体侵入于上三叠统中,并形成了与之有关的Sn-(W)-多金属-Ag等系列矿产。与成矿直接有关岩体主要为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岩体所含Sn、Ag、Pb、Zn、Cu、W 等均高出克拉克值3~6倍,应为区内银、锡、多金属矿床的重要的矿源。区内总体构造线方向为SN 向,甘孜-理塘和理塘-夏塞NW向的平移走滑断层穿切了早期形成的SN 向主干断裂和构造-岩浆岩带,在其构造交切(会)处,是银、锡多金属矿的富集成矿的最有利地段,遥感解译显示了十分清晰的环形影像。根据矿产地产布特点、形成富集条件和找矿远景,可将其划分为两个远景区,即:石渠-德格银、锡、铜多金属远景区(北段)和义敦银锡多金属远景区(南段)。该次主要讨论义敦银锡多金属远景区(南段)。1∶20万区域化探圈定综合异常38个,Ag、Sn、Pb、Zn异常17个,Cu、Au异常7个,Sn、W异常3个。异常均具高大全特点,峰值高,浓集中心明显,梯度清楚。综合异常面积23~180km2,元素重叠性好,异常带主要沿岩体外接触带呈NW向展布,与已知矿产地吻合性好。在夏塞-玉忠一带,存在一条长百余千米,宽约50km的NNE向重力负异常带,含有两个负值中心,一个在夏塞-赤琼之间,一个在玉忠北东9km 处。夏塞矿床位于正负异常交界处。本区磁场强度弱,北纬30°40′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均处于航磁负异常区,30°40′以北地区为弱正磁异常区。亥隆、夏塞、砂西和杠日落等矿床都处于航磁异常的零值线上,措莫隆矿床接近零线。区内已发现矿产地90余处,其中包括大型2个(夏塞、砂西),中型7个(硐中达、渣陇、措莫隆、连龙、亥隆、吕顶贡、热隆)和小型10个,其余为矿点、矿化点。矿种以银、锡、铅、锌、铜为主。成矿作用主要与白垩纪岩浆作用有关。矿床类型以接触交代型、热液型为主,次有云英岩型。矿体主要受NW 向构造控制,并围绕岩体外接触带分布。构造破碎带内发育硅化、碳酸盐化、矽卡岩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目前已发现的矿床(点),大多数产于花岗岩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外接触带,距岩体最远的有5km。在义敦地区主成矿元素在水平方向,从岩体接触带向外有由高温富锡(热隆、脚跟玛)→中低温富银铅锌(夏塞、砂西)组合变化,矿床类型为接触交代型(措莫隆式)→热液型(夏塞式);在垂向上,自地表向下银铅含量逐渐降低,锌则逐渐升高并出现铜矿物,构成较完整的矿床成矿系列。这与国外的相似岩体所具有矿化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特征,即远离岩体为Ag、Pb、Zn富集带,岩体接触带内与W、Sn、Mo、Bi富集带的特征相似。区内多数矿产地为产于接触带的锡多金属矿和产于外接触带或远离岩体的银铅锌矿,但在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和近岩体的过渡带上,由于工作程度低,目前所取得的有关的矿化资料还很少,对成矿密切的母岩如昌多阔、辛果隆巴、措普、若洛隆、绒衣措、哈嘎拉、格聂等岩体深部的含矿性也未详细研究。2.矿床式(1)夏塞式银多金属矿夏塞银多金属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措拉乡境内,区内海拔为4450~5050m。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开展1∶20万义敦幅区域地质调查时(1980),在夏塞一带发现铅、锌矿点并圈定出化探异常。四川省地矿局化探队(1992)在夏塞外围圈出了银、铅、锌、锡、铜组合异常,经Ⅱ级查证发现夏塞矿床。四川省地矿局108队(1993~1999)开展普查,证实夏塞为一个大型岩浆期后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近年来,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在大调查中,又发现了与夏塞相同的砂西大型银多金属矿及脚跟玛、热隆和夏隆等银多金属大中型矿床。使之成为川西高原令人注目的多金属矿集区之一。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居西南三江构造成矿带中段,近SN向雀儿山-格聂花岗岩体群中段。赋矿围岩主要为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下段浅海-滨海相浅变质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岩性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板岩和含流纹质火山碎屑砂岩。矿区断裂构造发育,走向以NNW 向、NW向为主,倾向SSW,断面呈波状,断层性质多为逆冲断层,并发育构造破碎带,破碎带宽5~30m不等,主要矿体(带)均受该组断层的控制,产状与断裂基本一致(图9-5)。矿区侵入岩主要出露绒衣措和若洛隆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两者具有相似的岩石特征;前者出露于矿区西南2km 处,后者出露于矿区的西侧,与夏塞银多金属矿床有密切的空间关系。绒衣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向北倾伏于矿区地层之下,出露面积122km2,大致呈NW向展布,岩石化学性质为高酸性、碱性和分异程度高的酸性岩,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特征与“S”型花岗岩一致(胡世华等,1996),绒衣措花岗岩40Ar/39Ar结晶年龄为93M(a应汉龙等,2006)。矿区内已控制16个矿体,沿NNW向断裂带呈大脉状、透镜状、囊状间隔产出,赋存于次级NW和NNW 两组断裂破碎带中,且近于平行分布,矿体在破碎带中具有尖灭再现、分支、复合、膨缩现象。矿体长30~2800m,厚度宽5~80m。其中(1)号矿体长2200m,厚度平均为1.8m,控制垂深213m,平均品位Ag为343.85×10-6,Pb 2.87%,Zn 2.65%。(2)号矿体长2800m,平均厚度1.51m,控制垂深274m,平均品位Ag为339.01×106,Pb 4.02%,Zn 1.23%。(14)号矿体长2200m,平均厚度1.37m,控制垂深169m,平均品位Ag 为465.97×10-6,Pb 6.58%,Zn2.85%。矿区主要有4种类型的矿石:富银铅锌矿石、银铅锌矿石、银多金属矿石和银锌矿石。矿石具块状构造、斑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脉状-细脉状构造等。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如下5类:图9-5 夏塞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简图(据邹光富等,2002)1—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第一段;2—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第二段;3—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第三段;4—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第四段;5—绒衣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6—矽卡岩;7—银多金属矿体及编号;8—逆冲断层;9—推测断层;10—平移断层;11—地质界线;12—矿带编号含银矿物为深红银矿、辉锑银矿、银黝铜矿、银金矿;硫化物矿物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锑矿、毒砂等;硫盐矿物为柱辉铋铅矿、斜方辉铋铅、硫锑铅矿、黝铜矿、黄锡矿;自然元素类为自然铋、铋锑矿、自然锑;氧化物为锡石。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钠长石化、萤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为主,次为角岩化、矽卡岩化等。矿化特征和围岩蚀变表现为从近岩体到远离岩体,具有水平分带的现象,即距绒衣措岩体较近(西南处),局部发育矽卡岩化,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和钠长石化为主,矿石含银较低,矿石矿物组合为复杂的锡石-硫化物;离岩体较远处(北东),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萤石化和硅化为主,矿石含银较高,矿石矿物组合银矿物-硫化物,更远处为铅、锌、银矿化。矿体从中深部至浅部,围岩蚀变有帘石化变为硅化和绢云母化,矿石的铜含量逐渐降低,而银和铅的含量增高。成矿作用过程主要包括了矽卡岩期、热液期及表生期3个成矿期,其中热液期是最重要的矿床形成时期,根据矿物组合、生成顺序和物理化学条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胡世华等,1996):即氧化物阶段,早期硫化物阶段,晚硫化物-银阶段,碳酸盐化阶段。根据石英过剩氩和氩来源的理论分析,以及近年来测定的大量石英Ar-Ar年龄,并根据地质情况推断与成矿时代一致的报道(桑海青等,1994),夏塞银多金属矿床主要成矿作用阶段,即晚期硫化物-银成矿阶段的石英40Ar/39Ar年龄为75Ma左右,可以代表银矿化的时间(应汉龙等,2006)。矿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5~230℃(邹光富等,2002)。矿石中的硫、铅同位素研究成果表明,硫可能来源于花岗岩和铅变质沉积围岩,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少量来源于下地壳。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浆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应汉龙等,2006)。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2)措莫隆式锡多金属矿措莫隆锡多金属矿位于四川省巴塘县茶洛乡境内。范围13km2,海拔3700~5401m。该矿为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在1∶20万区调时发现,1978~1982年和1987~1988年108、402地质队分别对措莫隆锡多金属矿区进行了初步普查和主矿体的勘探,储量规模达到中型(图9-6、图9-7)。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中上段,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其中砂板岩含锡量较高,最高达90×10-6。区内褶皱断裂发育,主要构造线呈NNW-SN向,NNW-SN向次级断裂为主要的控岩控矿断裂。区内中酸性侵入岩和岩脉发育,主要有若洛隆和措莫隆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高酸度、碱性和分异程度高的酸性岩,具典型钾质演化系列,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特征与S型花岗岩一致。同位素测定的成岩年龄为77~85Ma(侯立玮等,1994),93Ma(应汉龙等,2006)。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措莫隆与若洛隆似斑状花岗岩与图姆沟组碳酸盐岩和变质碎屑岩石接触带中,矿体围岩主要是矽卡岩、黑云透辉长英角岩、绿泥长英角岩、石英角岩及大理岩。矽卡岩以措莫隆花岗岩为中心,在2km 范围内呈环带分布,从花岗岩向外为内矽卡岩带(绿帘透辉矽卡岩和石榴透辉矽卡岩)→外接触带矽卡岩带(阳起透辉矽卡岩)→远接触带矽卡岩带(绿帘透辉矽卡岩和透辉矽卡岩)。含矿矽卡岩距花岗岩体0~500m,其产出受层间破碎带及岩性控制,多产于外接触带,少数产于内接触带及陡倾断裂带中。已发现的含矿矽卡岩有37个,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囊状、脉状等,产状与围岩一致,围绕岩体成群成带平行产出,走向NNW,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已圈定25个矿体,其中长度大于1000m 厚度大于1m 者有12个,以措莫隆岩体为界,分为东西两矿带:东矿带发育较好,以锡矿化为主,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囊状,具弯曲、膨缩尖灭再现和分支复合现象,矿带地表长80~650m,厚1.38~8.46m,最厚48.48m,Sn 0.1%~6.563%,最高13.32%;西矿带(于措莫隆与若洛隆岩体之间)以铜、锡、铅、锌矿化为主,矿体长40~120m,厚1~6m,Sn 0.005%~0.23%。矿石类型以矽卡岩型锡石-硫化物型矿石为主,少量为云英岩型石英(萤石)型及镜铁-磁铁矿型铜锡矿石。主要有益元素为锡、铜、铅、锌和铂族元素。矿石具细粒晶结构、自形-半自形-他形晶结构及交代结构,浸染状构造及条带状、团块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有锡石、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毒砂等;非金属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石榴子石、透辉石、阳起石、萤石、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长石、符山石等。图9-6 措莫隆锡矿床地质略图(据川地108地质队修改)1—上三叠统图姆沟组;2—流纹质凝灰岩;3—中粒似斑状花岗岩;4—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5—矿化矽卡岩;6—实测及推测地质界线;7—侵入接触热变质带;8—推测压性断层;9—推测张性断层;10—侵入接触界线及产状围岩蚀变按蚀变矿物组合由岩体内接触带→外接触带→远离岩体的水平方向显示水平分带,即内接触带主要是云英岩化、萤石化;外接触带以阳起石化、萤石化、硅化为主,次为镜铁-磁铁矿化、黄铁矿化;远离岩体主要是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锡矿化主要与外接触带阳起石化、萤石化、硅化关系密切。矿化表现为从花岗岩向外为Cu→Pb→Zn→Ag→Sn;垂向上从深部向上,依次为含锡磁铁矿→铜锡矿化及锡多金属矿化→锡铅锌银矿化。矿床的形成大致可分为4个成矿期,6个矿化阶段,即:矽卡岩成矿期(早期矽卡岩阶段、晚期矽卡岩-磁铁矿阶段)→过渡期(锡石-萤石阶段)→石英硫化物成矿期(铁铜硫化物阶段、铅锌硫化物碳酸盐化阶段)→表生期(次生矿物阶段)。矿石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220~450℃,矿床形成温度为中-高温。图9-7 措莫隆锡多金属矿床地质剖面图(据川地108地质队)1—第四系残坡积物;2—长英角岩;3—黑云石英角岩;4—大理岩;5—石英角岩;6—斑点状石英角岩;7—透辉石英角岩;8—石榴透辉矽卡岩;9—阳起透闪透辉矽卡岩;10—符山石矽卡岩;11—碎裂岩;12—实测及推测断层;13—表内矿Sn>0.2%;14—表外矿Sn 0.1%~0.19%;15—细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16—细-中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根据硫同位素研究成果,δ34S均值为-4.5‰,具轻硫型特点,反映其岩浆硫源的基本特征,硫源主要来自地壳的下部。但含矿溶液δ34S值与矿体产出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靠近接触带的同一矿体的不同矿物,或不同矿体中的同种矿物,其δ34S值离差很小,表现出较高的均一性;远离接触带的矿体δ34S值变化范围很大,离差达18.77‰,反映含矿流体受围岩交代作用强弱而改变,显示有非岩浆硫源的参与(侯立玮,1994)。从矿体和岩体稀土配分极为相似,围岩Sn、Cu、Pb的高背景值判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体,部分来源于围岩。(三)雅江-九龙逆冲-滑脱带与同碰撞期后花岗岩有关的Li-Be-Nb-Ta-W-Sn-水晶成矿亚系列1.成矿地质背景界于扬子陆块与甘孜-理塘断裂带之间,散布于雅江-九龙雅江复理石逆冲-滑脱带上三叠统内的花岗岩,岩性为白云母(二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以及花岗伟晶岩等,为陆-弧碰撞及陆-陆碰撞期后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的组成部分,其同位素年龄主要介于210~110Ma之间,具Li、Be、Nb、Ta、W、Sn、水晶等成矿作用。含矿花岗伟晶岩母岩为二云母花岗岩。含矿岩体主要沿不同方向褶皱横跨叠加所形成的穹窿状背斜核部侵入,单岩体呈圆形、纺锤形产出,岩体边缘常具片麻状构造,显示为同构造侵位。成矿作用主要与花岗伟晶岩及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含矿伟晶岩主要产于花岗岩母岩体顶部或内外接触带,属该成矿亚系列主要代表性矿床为:甲基卡伟晶岩型锂-铍-铌-钽-水晶矿床和赫德石英脉型钨-锡矿床。在道孚容须卡、哈若山,道孚-雅江长征、瓦多,九龙三岔河、洛木,石渠扎乌陇,以及研究区外的金川可儿因等地,亦有相关大中型矿床形成。在以上各已知矿床中,含矿花岗伟晶岩脉多成群产出,伟晶岩的类型由母岩体中心向外,具由含绿柱石微斜长石钠长石型伟晶岩和钠长石型花岗伟晶岩→钠锂型花岗伟晶岩→含铌、钽花岗伟晶岩→石英脉的变化。据初步统计,研究区及相邻地区迄今已发现锂铍铌钽、水晶矿产地30余处(包括了马尔康、金川地区),其中特大型1处,大型5处(包括石渠扎乌陇),中型3处,小型12处,其余为矿点。根据四川矿产储量平衡简表(2004)的统计,锂的总量居全国第三位。2.甲基卡式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位于四川省西部康定、雅江和道孚三县交界处,矿区面积60km2。海拔4300~4600m。该矿床系由群众报矿(1959年),经四川省甘孜队和丹巴队检查评价后发现。1960~1962年甘孜队、402队进行了初步普查,1965~1972年404队完成了矿床的详查和主要矿脉的勘探。锂规模达特大型,伴生的铍等稀有金属储量也达到了大型规模。是我国规模最大,品位最富的花岗岩伟晶岩型矿床。矿区出露地层为于上三叠统西康群变质砂板岩(图9-8),经历了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发育与碰撞造山早期深层次滑脱-推覆有关的低压热流变质作用。深熔壳源岩浆底辟侵位-热隆伸展,同构造的动热变质和期后酸性岩枝及花岗伟晶岩侵位形成的热接触变质带与气热蚀变带发育,从岩浆穹窿边部到核部依次发育稳定的具环形分布和递增变质特点的绢云母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柘榴子石带→红柱石带→十字石带→矽线石带。含矿花岗伟晶岩母岩为二云母花岗岩。含矿岩体常沿不同方向褶皱横跨叠加所形成的穹窿状背斜核部侵入,呈单岩体呈圆形、纺锤形产出,岩体边缘多具片麻状构造,显示为同构造侵位。唐国凡等人研究成果表明(1984),化学成分属硅铝过饱和、富碱、低铁、镁和K2O> Na2O;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和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主要显示地壳上部硅铝层富轻稀土,贫铕的特点;在Rb-Y+Nb和Rb-Yb+Ta关系图上,均主要落于碰撞花岗岩区。二云母花岗岩Rb-Sr年龄214.7M(a唐国凡,1984),K-Ar年龄变化于190~210Ma之间(1∶20万康定幅区调报告)。矿化伟晶岩为二云母分异演化的产物。K-Ar年龄变化于183~188Ma之间(1∶20万康定幅区调报告)、Rb-Sr年龄189Ma(唐国凡,1984),Ar-Ar变化于198.9~195.7Ma之间(王登红等,2005),即早侏罗世。区内伟晶岩极为发育,成群分布,主要产于母岩体内外接触带(岩浆热穹窿顶部及翼部)的上三叠统西康群变质碎屑岩中。受张性断裂层间虚脱空间控制,强交代、强矿化伟晶岩一般产于穹窿顶部附近封闭条件较好的张性空间。由于控脉构造主要是成脉前和成脉期节理裂隙控制,脉体形态多样,可形成单脉或各类复合形态,一般远离母岩的伟晶岩形态较单一,以单脉状为主,岩体内或近岩体接触带的伟晶岩形态较为多样。伟晶岩脉因系主动强力侵位形成,故在主脉的周边有较多根须状小支脉(图9-9)。图9-8 甲基卡矿区伟晶岩分布图1—二云母花岗岩;2—伟晶岩及编号;3—石英脉;4—蚀变中性岩伟晶岩的规模相差悬殊,一般长100~500m,最长为1450m,厚1~10m,最厚为630m,延深50~300m,最深>500m。脉长×厚度大于20m 者共计约500条,其中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化伟晶岩有114条,包括锂矿脉78条,铍矿脉18条,铌钽矿脉18条。最具工业价值的是锂辉矿石。矿床的工业类型主要有锂辉石矿床、绿柱石矿床、锂云母矿床、铌钽铁矿矿床,以及铌钽铁矿锂辉石矿床。图9-9 甲基卡矿田伟晶岩带综合剖面图Ⅰ—矽线石带;Ⅱ—十字石带;Ⅲ—十字石红柱石带;Ⅳ—红柱石带;V—黑云母带;PBe—含绿柱石伟晶岩;PLi—含锂辉石伟晶岩;PNbTa—含铌钽铁矿伟晶岩伟晶岩的类型由母岩体中心向外,具有含绿柱石微斜长石钠长石型伟晶岩和钠长石型花岗伟晶岩→钠锂型花岗伟晶岩→含铌、钽花岗伟晶岩→石英脉的变化(或分带)。伟晶岩脉一般分异欠佳,单脉带状构造不甚发育,标准的环带状全分异脉极少。大多数为文象和等粒类型及块状类型。原生结构带一般内部为块体结构带,向两侧由粗到细晶结构带,大致对称或不对称。矿化伟晶岩矿物组成:稀有矿物主要为锂辉石、绿柱石、铌钽铁矿、锂云母、锡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微斜长石、钠长石、石英、白云母。含稀有元素的矿物在单脉体内的变化规律为沿走向方向一般为中间富,两端贫;沿深度方向中上部分异好,交代强,矿化强。沿厚度方向,陡倾者常为对称分布,锂矿脉两侧贫,中间强,铌钽矿脉中间稳定,边缘相对较富;缓倾斜矿脉具单向分带,中上部矿化强,中下部矿化较弱。如果矿化主要发生在晚期交代,则不具上述规律,而表现为与交代作用强弱呈现正相关。伟晶岩交代作用十分发育,主要为钠长石化,其次有白云母化、锂云母化、云英岩化以及绢云母化。交代强弱程度和类型与伟晶岩的类型和距母岩体的距离有关;时间上早期阶段不甚发育,晚期阶段增强;与矿化的关系上,锂辉石与中晚期钠长石化有关,绿柱石与早期白云母化与钠长石化有关,铌钽铁矿、锡石与晚期交代生成的白云母共生。交代作用属自交代。综合分析前人有关成果,矿床地球化学成分与稀有微量元素显示:1)由母岩二云花岗岩内向外,伟晶岩从微斜长石型(Ⅰ)→微斜长石钠长石型(Ⅱ)→钠长石型(Ⅲ)→锂辉石型(Ⅳ)→锂(白)云母型(V),SiO2,CaO,MgO,K2O等递减,而Al203,Na2O递增;在Ⅰ型中K2O>Na2O,Ⅱ~Ⅴ型中则K2O<Na2O,其中以Ⅲ型的Na2O含量最高,K2O含量最低,表明有钠长石化强度渐增强,微斜长石含量减少,伟晶岩脉最为发育,钠长石化作用强烈,锂辉石含量最多。2)挥发组分较高,平均大于1%,由母岩体向外,伟晶岩类型的演化有增高趋势。3)稀有微量元素由母岩体向外,随伟晶岩类型的变化有增高趋势,其中Li、Be、Ta、Cs、(Sn)增加明显,但变化幅度不一致Nb/Ta、Rb/Cs等比值递减。稀有元素演化顺序为Be(Nb)→Li→Ta(Cs、Sn)。矿区内石英脉广泛发育,一部分产于伟晶岩脉中,另一部分则产于伟晶岩带的外部围岩之中。伟晶岩带的外围分布的石英脉常受张性裂隙控制,在伟晶岩浆演化末期,即气成热液阶段的产物,石英体规模较大,形态及成分简单,部分脉中发育晶洞构造。此类石英脉分布区是寻找水晶和熔炼水晶的有利地区,已知矿床有哈若山、烧炭沟等大型水晶矿床。产于伟晶岩中的石英脉,形态较复杂,偶见锂辉石、绿柱石、铌钽铁矿等。据侯立玮、付小方等研究(2002),甲基卡递增变质带形成温度为615~445℃,地温梯度为30~0℃/km。经估算环状十字石带形成压力P=4×105kPa,边缘P=3.5×105kPa,伟晶岩为P≤2×105kPa。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福建顺昌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赤胆情
太极侠
林亨才1 刘昭平2 许国辉1(1.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350003;2.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福州350003)摘要:黄梓厂铜多金属矿位于福建省顺昌县境内,已发现并圈定7个铜铅锌矿体。区内晚三叠世焦坑组尤其下段(角)砾岩层是最重要赋矿层位。北西向断裂及其伴(派)生的断裂构造为成矿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焦坑组下段(角)砾岩层成分较复杂且胶结较松散有利于成矿热液与其发生交代,使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晶出、沉淀成矿。本矿床属充填断裂破碎带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焦坑组下段(角)砾岩层和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等围岩蚀变是本类型矿床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关键词: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顺昌黄梓厂;福建顺昌县黄梓厂铜多金属矿位于顺昌县城关310°方向18km。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于1999年起承担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福建省泰宁—建阳铜铅锌银资源评价,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基本查明了矿区地质特征和控矿条件,为下一步找矿积累了经验。本文在阐述成矿地质背景和分析控矿条件基础上,初步探讨铜多金属矿成因机理。顺昌县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床经过工作,在区内北西向(F1)断裂上盘(南西盘)共圈定7个铜铅锌矿体。矿体产于晚三叠世焦坑组中,除Ⅶ号矿体赋存于焦坑组上段长石石英砂岩中外,Ⅰ~Ⅵ矿体产自焦坑组下段(角)砾岩中。矿体呈脉状、扁豆状、透镜状产出,除Ⅲ号矿体在LD3附近地表见铁帽外,其余均为隐伏矿体。黄梓厂铜多金属矿,目前是闽西北地区变质基底(天窗)之上叠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内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其中333+3341金属资源量Pb、Zn均达中型矿床规模,Cu达小型矿床规模。系统分析其成矿地质条件、探讨矿床成因,总结区域找矿标志,对福建乃至华南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意义。1 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背景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政和—大埔北东向断裂带之北西侧,南平—宁化北东东向构造-岩浆带北侧,属闽西北隆起带的南段(图1)[1]。区内地层出露较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区域地层主要出露基底地层为早元古代麻源(岩)群南山(岩)组、大金山(岩)组和中-晚元古代万全(岩)群、马面山(岩)群,其中大金山(岩)组、马面山(岩)群为区域重要的金、铜、铅、锌矿产主要赋存层位之一。盖层为晚三叠世焦坑组下段及侏罗系下统梨山组等,其中三叠纪焦坑组与矿区内铜、铅、锌矿产密切相关。区域构造总体表现为一系列北北东-北东向的韧性、脆性断裂及剪切带,其次为南北向、北西向断裂。侵入岩自早元古代至第三纪均有发育。其中,以晚侏罗世侵入岩最为发育,次为志留纪。岩性包括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岩类,其中,以酸性和中酸性岩类占绝对优势。燕山期岩浆岩与区内铜、铅、锌多金属矿产密切相关。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金自然重砂测量,发现了一批具找矿前景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及金自然重砂异常。矿区处于顺昌何厝坑铜-铅-锌-银组合异常区内,由3个锌、1个铅、2个铜及一个银水系沉积物异常组成,各异常重迭较好。图1 福建省构造单元划分及主要构造带略图从福建省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上看,区域上处于负重力异常区,负重力异常等值线值从(-15.0~-47.5)×10-5m/s2,大部分为(-25.0~-40.0)×10-5m/s2。矿区处于负重力异常的背景下的局部高、低异常接合部位。从福建省区域重力异常平面图上看,本区处于区域浦城—连城负重力异常区中的相对重力高——建瓯重力高,深部构造为浦城—连城幔坳区中的建瓯幔凸,它对应于闽西北隆起带长期处于隆起状态。区域上△T异常值多在(-5~+5)×10nT之间,在矿区周围表现为低缓的正磁异常,反映有一定面积的花岗岩侵入体,并且以中酸性岩体为主的磁性特征。2 矿区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2.1 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晚三叠世焦坑组,次为早元古代南山(岩)组(图2)。南山(岩)组分布于矿区东部,主要岩性黑云斜长变粒岩,次为黑云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等。焦坑组与下部南山(岩)组和志留纪白云母花岗岩为不整合接触,可划分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分布于矿区中部、东南及东北部,系由变质岩、灰岩及白云母花岗岩等组成的基底经剥蚀山间堆积形成的一套山麓堆积相砂砾岩,是区内多金属矿的主要赋矿层位。上段分布于矿区西部,岩性以砂岩为主(局部夹煤线),是区内次要的多金属矿的赋矿层位。2.2 岩浆岩主要有志留纪白云母花岗岩、白垩世辉石闪长岩及闪长玢岩等。志留纪同坑序列白云母花岗岩,呈岩株状南北向展布于矿区东部,侵入早元古代南山(岩)组。岩石为细粒花岗结构,主要成分有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等,在内接触带中局部发生了混合岩化作用。早白垩世童阳际单元辉石闪长岩,呈岩瘤状分布于矿区北西部,沿F1断裂侵入于焦坑组中,岩石呈深灰色,半自形粒状结构,成分由斜长石、角闪石和辉石组成。闪长玢岩则呈脉状和岩瘤状分布于矿区中偏东部、东北角和东南角,岩石为灰色,斑状结构,斑晶成分为斜长石,基质为隐晶质,成分为斜长石和角闪石。2.3 构造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断裂主要有北西向(F1)和近东西向(F2)二组。其中,F1断裂延伸约2800m,呈北西290°~315°斜穿矿区中部,倾向南西,倾角50°,断裂面一般较紧闭波状起伏,近断裂面岩石硅化较强烈,局部见有石英细脉充填并为后期辉石闪长岩所侵入,上盘下降为正断层。F2断裂延伸约1500m呈近东西向贯穿于矿区中偏北部,产状194°∠61°,上盘上升为逆断层。另外,在老硐中见一组总体产状210°∠30°的断裂,断裂面沿走向、倾向上均呈舒缓波状,局部可见擦痕,延伸远,显示压扭性断裂的特征。该组断裂为F1断裂的伴(派)生构造,本区矿体主要赋存于该组断裂中。2.4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采用统计法对评价区内的土壤样品光谱分析成果进行统计,确定评价区内Cu、Pb、Zn三元素的背景值分别为55.7×10-6、168.7×10-6、90.4×10-6,异常下限Cu148×10-6、Pb701×10-6、Zn257×10-6;圈定Cu、Pb、Zn单元素异常分别为6个、4个和3个(图2),综合异常2个:HT1、HT2。HT1:由Cu1、Pb1两个单元素异常组成的综合异常,分布于100线及两侧焦坑组下段地层中。异常呈透镜状北东向展布长200m,宽80m,面积0.008km2,异常中Cu、Pb最高含量分别为160×10-6和1200×10-6。通过槽探揭露及地质填图,该异常中发现有铁帽。HT2:由Cu2、Cu3、Cu4、Cu5、Cu6、Pb2、Pb3、Pb4和Zn1、Zn2、Zn3等11个单元素异常组成的综合异常。分布于15~16线间、主要是0~7线间焦坑组下段地层中,异常长大于800m,宽20~720m,面积0.206km2,呈面状展布。异常中Cu、Pb、Zn元素最高含量分别为350×10-6、3000×10-6、1200×10-6。异常中于7线附近地表发现Ⅲ号矿体铁帽及部分小铁帽。3 矿床地质特征3.1 矿体规模特征区内于F1上盘(南西盘)共圈定7个铜铅锌矿体,根据矿体的发现先后顺序从深部往浅部编号为Ⅰ~Ⅶ,其中Ⅰ、Ⅲ、Ⅳ为主要矿体。矿体总体产状210°∠30°,主要沿着F1断裂的伴(派)生的压扭性断裂充填,沿走向、倾向上具膨大、缩小特征。除了Ⅶ号矿体产自焦坑组上段长石石英砂岩中外,其余的矿体均产自焦坑组下段(角)砾岩中(图3、图4)。各矿体特征如下:图2 顺昌县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区地质及土壤异常成果图Ⅰ号矿体:由ZK001、ZK1601、ZK1602控制,为隐伏矿体。呈脉状,走向长大于400m,斜深大于178m,厚0.68~8.05m,平均3.46m,工程品位Cu0.01%~0.94%、Pb.25%~3.93%、Zn1.00%~3.52%、Ag(5.0~24.7)×10-6,平均品位:Cu0.79%、Pb3.55%、Zn3.21%、Ag21.2×10-6。Ⅱ号矿体:由ZK001控制。为隐伏矿体,呈透镜状,矿体厚1.10,平均品位Cu0.06%、Pb1.09%、Zn2.47%、Ag29.5×10-6。图3 顺昌县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区0线地质剖图图4 顺昌县黄梓厂铜多金属矿区16线地质剖面图Ⅲ号矿体:由LD3、LD1、ZK002、ZK1602、ZK3201控制,地表于LD3处见有铁帽出露,呈脉状产出,矿体走向长大于1000m,斜深大于210m,厚1.05~6.36m,平均3.26m。工程品位:Cu0.01%~1.01%、Pb1.04%~5.22%、Zn0.30%~4.90%、Ag(8.4~32.2)×10-6,平均品位:Cu0.78%、Pb4.13%、Zn3.92%、Ag25.3×10-6。Ⅳ号矿体:由ZK001、ZK1602、ZK3202和ZK4801控制,为隐伏矿体,呈脉状产出,矿体走向长大于1200m,剖面线上为单工程控制,厚0.49~4.65m,平均1.85m。工程品位:Cu0.01%~0.64%、Pb0.95%~2.53%、Zn0.33%~6.44%、Ag(6.1~102.3)×10-6,平均品位:Cu0.61%、Pb1.69%、Zn3.93%、Ag60.7×10-6。Ⅴ号矿体:由ZK1601、ZK1602控制,为隐伏矿体,呈扁豆状产出,走向上为单工程控制,斜深大于178m。厚0.51~4.89m,平均2.70m。工程品位:Cu0~0.32%、Pb1.35%~2.02%、Zn0.30%~1.79%、Ag(8.4~14.0)×10-6,平均品位:Cu0.29%、Pb1.96%、Zn1.74%、Ag13.0×10-6。Ⅵ号矿体:由ZK1602孔控制,为隐伏矿体,呈扁豆状产出,为单工程控制。厚1.26m,品位Cu0.15%、Pb0.95%、Zn0.92%、Ag6.1×10-6。Ⅶ矿体:由ZK3202控制,为隐伏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为单工程控制,厚1.00m,品位:Cu0.59%、Pb2.50%、Zn1.62%、Ag12.5×10-6。另外,评价区内还于钻孔中见有厚度0.14~0.99m,品位:Cu0.01%~4.68%,Pb0.42%~12.77%,Zn0.34%~9.00%,Ag(2.5~48.5)×10-6的多金属矿化体14个,地表TC801、TC100和TC10001见有2个铁帽。3.2 矿石成分、结构构造及矿石类型组成矿石的矿石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绢云母、硅灰石等。根据镜下鉴定,从各矿物的穿插、交代及包含关系可知,各矿物的形成顺序为:次生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硅灰石→绿泥石→绿帘石→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方解石→黄铁矿。根据基本分析、组合分析,以及对ZK001孔Ⅳ号矿体、ZK1602Ⅲ号和Ⅰ号矿体所取的ZHf1、ZHf6、ZHf8组合样进行光谱半定量全分析,矿石中除了主要有益元素铜、铅、锌、银外,尚有其他伴生元素。矿石主要为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乳浊状-叶片状结构和镶边结构。矿石主要为团块状、角砾状、块状构造,少量呈细脉状构造。矿石自然类型,据其主要有益组分划分,可划分为铜铅锌矿石和铅锌矿石两种类型。根据矿石的氧化程度划分,可将矿石划分为硫化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种类型,本矿床主要为硫化矿石,氧化矿石极少(仅于LD1和LD3老硐中见及)。3.3 围岩及围岩蚀变矿体顶、底板围岩主要为晚三叠世焦坑组(角)砾岩、含灰岩砾石(角)砾岩、砂砾岩、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绿帘石化,其次为绢云母化和硅化,局部可见硅灰石化。其中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绿帘石化与金属矿物的形成关系密切,这表现在矿体及顶底板往往具此3种蚀变,且蚀变的强度和范围与矿化强度成正比。如ZK001、ZK1602岩石蚀变强度大且范围广,则见矿性好(为矿区内见矿最好的2个钻孔)。其他钻孔蚀变弱,则见矿性差,甚至没有见矿。4 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初探4.1 成矿作用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下元古界南山(岩)组、晚三叠世焦坑组。区域上麻源(岩)群大金山(岩组)、南山(岩)组是重要的铜多金属矿源层,焦坑组是区内赋矿层位(尤其下段)。在成矿热液沿着F1断裂伴(派)生的北西向断裂带运移过程中,由于断裂通过的焦坑组下段(角)砾岩层胶结较松散,且成分较复杂(含灰岩砾石等),更有利于成矿热液与其发生交代,形成了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绿帘石化等蚀变,同时使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晶出、沉淀成矿。区内F1断裂及其伴(派)生的北西向断裂构造为成矿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而F1断裂的伴(派)生断裂构造也是容矿构造。4.2 矿床成因根据矿体主要赋存于焦坑组下段第一岩性段(角)砾岩中,矿体与围岩接触面上局部可见擦痕,沿走向倾向上具膨大、缩小,镜下矿石中非金属矿物石英受动力压碎形成碎粒状,且具明显的波状消光(照片1),以及金属硫化物的形成主要与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绿帘石化关系密切等特征,初步认为,本矿床属充填断裂破碎带中低温热液型矿床。5 找矿标志(1)焦坑组下段是寻找本类型矿床的重要标志。(2)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铜、铅、锌矿的标志之一,尤其是地表矿体氧化带。(3)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等围岩蚀变,是寻找本类型矿床的重要标志。(4)层间缓断裂构造为矿液运移和富集提供通道和容矿空间,亦作为找矿标志之一。本文是在《福建省泰宁—建阳铜铅锌银资源评价报告》基础上完成的,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福建省泰宁—建阳铜铅锌银资源评价”之子项目——顺昌县黄梓厂铜多金属(银)矿评价的研究成果。具体项目任务由福建省地调院南平地质调查所承担,是集体劳动的成果。撰文过程中得到南京地调中心班宜忠高级工程师的指导与评审,在此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 黄泉祯,庄建民,郑声俭等.福建省地质图(1:500000)说明书.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98. 94~100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Cupper Polymetallic Ore in Huangzichang, Shunchang County, FujianLin Hengcai1,Liu Zhaoping2,Xu Guohui1(1. Fuji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Fuzhou 350003;2. Fujian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Fuzhou 350003)Abstract: The cupper polymetallic ore of Huangzichang is located in Shuncha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where seven bodies of Cu, Pb and Zn have been discovered and defined. In this area, the breccia formation in Late Triassic Jiaokeng Formation, especially its lower part is the most important occurrence position. NW stretching faults and associated faults tectonics has supplied the canal for the migration of the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solution. Furthermore, the complex compositions and loose cement texture of the breccia in lower part of Jiaokeng Formation are good for its metasomatic process with the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solution, which have the metallic minerals, such as galenites, sphalerites and towanites, crystallized and settled. This ore belongs to the epithermal deposit of the sealing fault fracture zone. The breccia formation in lower part of Jiaokeng Formation and the wall-rock alteration like chloritization, carbonation and epidotiza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rospecting criteria in this deposit.Key words: Cupper polymetallic o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Huangzichang, Shunchang; Fujian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教授JasonDejong研究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巴氏芽孢杆菌的细菌,这种细菌能使方解石(

嬴罃
梦游症
C

溧阳市小梅岭方解石矿()

尸子
恶搞版
小梅岭方解石矿位于溧阳市市府西南37公里的平桥乡。区内有公路与溧阳至广德公路连接,交通较方便。矿区位于松林—青山向斜西段南西翼,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成矿受北北东与北东东向断裂交会复合带和燕山期庙西斑状花岗岩控制。方解石矿体产于斑状花岗岩体之外接触带的石炭系黄龙组和船山组灰岩中。矿层为灰岩变质的大理岩层,仅有一个厚层状矿层,走向310°—335°,倾向北东,倾角14°—18°。矿体长1420米,出露宽70—260米,中、下部控制厚15.6—84.47米,平均厚64.5—76.39米。矿石为块状构造,以粗粒变晶、中粒变晶结构为主,次为细粒变晶结构。矿物成分几乎全为方解石,含量达98—99%,矿体顶部含少量硅质团块,底部含白云石大理岩团块,局部见无色透明冰洲石。矿体平均品位:CaO 54.77%,Fe2O3 0.19%,TiO2 0.01%,MnO 0.039%,白度 90.2%。矿石质量较好,能满足各种工业应用的要求。矿床成因类型属变质矿床。共生矿产有硅灰石。硅灰石为下二叠统栖霞组第二段和第四段硅质岩蚀变而成,由下而上分为1、Ⅱ两个含矿层,Ⅰ含矿层为主要含矿层,断续延长1485米,一般厚9—11米,最厚达15.26米。总体走向330°—340°,倾向北东,倾角20°—30°左右。共圈出3个矿体。其中1号为最大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控制长690米,厚1.28—8.95米,一般4—6米,平均厚5.28米。矿石呈粒状变晶、纤维变晶、板状变晶和充填交代结构,以块状构造为主,部分为薄层状、条带状、条纹状构造,偶见似角砾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硅灰石,次为石英、方解石。矿石平均含SiO2 52.83%,CaO 37.38%,CO2 4.21%,Fe2O3 0.68%,达建筑陶瓷Ⅰ级品要求,烧成温度比传统日用陶瓷烧成温度降低30°—70℃,干燥白度达86.4%—92.2%,烧成后白度较传统烧成标准提高13%—15%。矿石中有用矿物硅灰石平均含量49%,一般含量均低于50%,必须进行手选。经手选后硅灰石平均含量达65.5%,再精选后硅灰石平均品位达84%以上。因石英与硅灰石分离难度较大,属难选型矿石。矿床成因类型属变质矿床。矿区自1958—1974年,先后由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八一三队、八一〇队,解放军6535部队和江苏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等单位进行铜、铅、锌和铀矿普查工作时,均发现了硅灰石夕卡岩及大理岩,但均未作为矿产资源进行勘查。1976年,溧阳县平桥乡小梅岭村对小梅岭方解石矿进行开采。1984年夏季,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简称地质二队)与溧阳县平桥乡小梅岭村商定对硅灰石、方解石进行联合开发。1984年11月,地质二队综合研究室与二分队地质组沈嘉华、任彝华(项目负责人)等人对小梅岭硅灰石矿进行踏勘。同时,根据其特征和赋存地质条件,在安徽省广德县庙西地区亦发现同类型的硅灰石矿,并进行了适量的地质工作。1985年3月,地质二队分队技术负责人陈锡文等采用槽探和钻探手段对硅灰石矿和方解石矿进行了初步普查,圈定了3个硅灰石矿体和一个方解石矿体,初步查明了硅灰石和方解石矿床地质特征,并于1986年12月提交了《小梅岭硅灰石矿普查报告》和《小梅岭方解石矿普查报告》。确认硅灰石和方解石具有较好的工业意义,为进一步普查提供了依据。1987年,地质二队根据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的要求,在1986年工作基础上,采用槽探和钻探手段对硅灰石、方解石矿转入详查,累计使用探槽7999立方米,钻探进尺3157米,于1988年9月提交了《江苏省溧阳县小梅岭硅灰石、方解石矿区详查地质报告》。同年12月,经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审查,批准可供利用的方解石矿储量2724万吨、硅灰石矿石储量69万吨,可作为地方小规模开采设计的依据。截至1991年底,累计探明可供利用的方解石矿石储量2724万吨,可供利用的硅灰石矿石储量80万吨。1976年,溧阳县平桥乡小梅岭村开始采小梅岭方解石矿。1984年夏季,地质二队与溧阳县平桥乡小梅岭村联合成立江南硅灰石工业公司,对小梅岭硅灰石、方解石矿进行开发,年产硅灰石矿4000吨,供省内外有关陶瓷、涂料、塑料、橡胶等部门利用;年产方解石矿达6万吨,产品有重碳酸钙粉、米石、水磨石、块石,销往省内外,且有小批量销往国外,经济效益较好。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六)湖南省龙山-保靖铅锌矿评价项目实物地质资料

黑塚
爱之光
湖南省龙山-保靖铅锌矿评价项目为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矿产资源评价项目。该项目从2001年起一直到2007年底为止,经历了7年时间的调查评价工作,于2008年提交了阶段性成果报告。1.矿区简介湖南省龙山-保靖铅锌矿带地处扬子地台东南缘,属湘西-鄂西成矿带的中段。项目工作区位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地区。矿带总体走向北东,境内延伸长130km,宽约10km,工作区面积约1300km2。带内分布有众多的铅锌矿床(点),其中以花垣渔塘超大型铅锌矿床最为著名,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资源后备基地。(1)区域地质矿产特征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63种矿产,485处矿产地,有35种矿产探明了一定的资源储量,其中大型矿床21处,中型26处,小型73处。享誉中外的著名矿床有凤凰茶田汞矿床、花垣民乐锰矿床、花垣李梅铅锌矿床等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另有钒、磷、水泥石灰岩、银、铜、锑、镍、钼、硒、黄铁矿、重晶石、炼镁白云岩矿等。湘西北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单一,均属于层控型(低温)热液矿床。在该铅锌矿带内,按各矿床所处的不同大地构造位置及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出洛塔、花垣、保靖、凤凰4个铅锌矿田。(2)矿区地质矿产特征花垣铅锌矿田位于花垣-张家界深大断裂与麻栗场断裂(保靖-铜仁-玉屏深大断裂北东段)之间,总体走向北北东,长38km,宽4~16km,面积约215km2。在该矿田内以Pb、Zn、Cd元素为主的综合异常带与已知铅锌矿点(床)分布区十分吻合。该矿田自北而南划分为李梅-耐子堡矿区、狮子山矿区、白岩矿区和排吾矿区。区内铅锌矿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 藻礁相灰岩地层中。矿体平均厚一般2~5m,最厚20.52m,Pb+Zn平均品位3.21%,多为隐伏矿体。狮子山矿区位于矿田中部,处于李梅-耐子堡大型铅锌矿床的南西侧。1)矿区地层。矿区主要出露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地层,次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和中统高台组地层,它们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第四系地层在地形低洼处零星分布,与下伏各地层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2)矿区构造。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褶皱以狮子山背斜为主体,轴向北东,轴部有断层通过,轴部开阔平缓,两翼基本对称,岩层倾角10°左右,核部为寒武系清虚洞组地层,两翼为高台组及娄山关群地层。它为一对称短轴背斜,北东端延出图外,南西端在下洞乍附近倾伏。该背斜两翼还分布着少量的小规模平缓次级背(向)斜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北东向断裂为主,与成矿关系密切,次为近南北向断裂和北北东向断裂,东西向断裂少量分布。3)围岩蚀变特征。区内蚀变发育,主要有方解石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沥青化、褪色化。其中以前三者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在容矿层中普遍分布,黄铁矿化、重晶石化发育的地方往往是铅锌相对富矿体产出部位。(3)矿床地质特征1)矿体形态特征。铅锌矿体受次级背斜内容矿层的层内构造和裂隙系统控制,因此规模较大的矿体一般都大致顺层分布并有较明显的方向性和成层性。以层状和脉状为主,少数为囊状和透镜状。①层状矿体:为矿区内规模最大的一种矿体。从已施工的钻孔结果来看,分布有1~5层矿体,其中有4层分布在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藻灰岩中,在第四亚段岩层中也见有1层矿体分布,相邻钻孔之间的层数不一,只能与之相联接一层。矿层编号从下向上,第一层矿体厚1.48~10.61m,Pb含量0.28%~0.97%、Zn含量1.64%~2.77%;第二层矿体厚0.68~2.99m,Pb含量0.32%~2.00%、Zn含量1.04%;第三层矿体厚0.77~1.68m,Pb含量0.66%、Zn含量2.20%~2.52%;第四层矿体厚2.99~3.02m,Zn 含量 1.00%~1.04%;第五层矿体厚 1.27m,Pb 含量 3.24%、Zn 含量0.98%。②脉状矿体:呈陡倾斜脉状,多沿规模相对较大的构造裂隙及断层破碎带分布,脉宽一般数厘米至数米,脉体宽度变化较大。其沿走向延伸长数十米至数百米。矿石品位一般高于层状矿体,但其规模较小,矿体厚平均1~3m,Pb +Zn 平均含量2.15%~6.38%。2)矿石结构构造特征。本矿区矿石构造以网脉状矿石和斑脉状矿石为主,少数为环带状矿石。①网脉状矿石:为矿区内最重要的矿石类型,在容矿层构造有利部位如层内小型背斜轴部的虚脱部位,层内小断层旁侧局部的破碎部位,藻灰岩的层间挤压破碎带等;有的则产于裂隙系统发育地段如剪切节理交汇处的锐角挤压破碎三角区内,以及沿扩张的水平缝合线裂隙充填等。金属矿物以闪锌矿为主,黄铁矿次之。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组成网脉的每条矿脉通常呈不规则的弯曲状,脉幅变化甚大,在脉石内沉淀、生长的金属矿物多不对称发育,有时肉眼可见分带性,但在镜下则不甚清楚,大致沿脉壁向中央依次为白云石窄带、黄铁矿窄带、黄铁矿-闪锌矿窄带、闪锌矿宽带、方解石宽带。在闪锌矿带内,往往有方铅矿伴生。交代结构是这种矿石最常见的结构。网脉与围岩的接触界线较清楚,但常呈曲折的锯齿状。②斑脉状矿石:斑脉状矿石是指金属矿物与脉石矿物组成的粗短斑块状矿脉体,它们通常单个孤立较均匀分布,少数断续相连,基本上不形成通常所见的那种按一定方向连续延伸的窄长状脉体,在含矿围岩中呈花斑状成群出现。究其成因,乃系矿液沿藻灰岩的藻腐解孔交代充填所致。若容矿层内有纵横交错的裂隙(包括各种缝合线及沿缝合线张开的裂隙)时,这种矿石就发育成为网脉状矿石。③环带状矿石:该矿石的环带主要是由颜色深浅不同的闪锌矿相间自聚或由中心向边缘由某种矿物为主的矿物带相间分布构成。除主要矿物闪锌矿外,还有黄铁矿、褐铁矿、方解石及少量方铅矿等,闪锌矿环带由他形粒状的闪锌矿组成,粒度一般在0.5 mm以下。环带构造中的环圈数为3~5环不等,每环厚度不一,不对称,但各环相接。各自环带大小不等,小者约3~5cm,大者可达14~20cm。2.钻孔岩矿心采集清虚洞组为矿区内铅锌容矿层,其中第三亚段藻礁灰岩为主要容矿层位,第四亚段为次容矿层位。经过项目组有关人员了解和推荐,选取了狮子山矿区16线的4个钻孔岩心。ZK16-1钻孔,孔深116.80m,揭露3层矿体,其中一层为主矿层,孔内见中厚层铅锌矿化粉晶藻灰岩。闪锌矿及方铅矿分布不均匀,断续可见。局部可见方解石脉。ZK16-2钻孔,孔深234.70m,揭露主矿体,孔内可见灰色—浅灰色中厚层含铅锌矿粉晶藻灰岩,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偶见角砾岩化,铅锌矿似斑状、细脉浸染状不均匀分布,偶见钼矿矿化。与岩层斜交的方解石脉断续分布。ZK1603钻孔,孔深328.80m,揭露4 层矿体,孔内见多层角砾岩,含矿层位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含钼铅锌藻灰岩。雏晶-粉晶结构,厚层块状构造。脉石为方解石及少量白云石,以网状脉及斑状脉为主,可见高解度节理、溶蚀孔及缝合线。ZK1604钻孔,孔深461.00m,揭露2 层矿体,孔内可见灰白色—深灰色层状泥-粉晶云岩及灰色厚层状铅锌矿细—粉晶藻灰岩。前者局部可见方解石脉,偶见缝合线。后者为含矿层,方铅矿呈星点状,闪锌矿呈似斑状。3.相关资料1)狮子山1∶1000地形地质图;2)狮子山矿区16线剖面图;3)狮子山矿区ZK16-1钻孔柱状图;4)狮子山矿区ZK16-2钻孔柱状图;5)狮子山矿区ZK1603钻孔柱状图;6)狮子山矿区ZK1604钻孔柱状图;7)湖南龙山-保靖铅锌矿评价项目野外工作总结;8)狮子山矿区ZK16-1钻孔地质编录表;9)狮子山矿区ZK16-2钻孔地质编录表;10)狮子山矿区ZK1603钻孔地质编录表;11)狮子山矿区ZK1604钻孔地质编录表。官方服务官方网站